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1)词语理解: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成语、俗语的理解。
举例:如“拼死一搏”、“不屈不挠”等成语,需要解释其含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2)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嘎达梅林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引导学生讨论嘎达梅林的英雄行为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
五、教学反思
在《嘎达梅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嘎达梅林这个英雄形象的理解程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精神的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将英雄行为等同于简单的勇敢和武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英雄精神的多元内涵,包括正义、智慧、坚韧等方面。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等。
4.文化背景了解:介绍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处的文化背景。
5.课后思考与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英雄形象以及现实意义。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精神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雄精神。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活动确实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活动组织和时间安排上,我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思考英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价值观。
(3)表达交流能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进行有效交流。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总结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4)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能从嘎达梅林的事迹中汲取正义、勇敢、坚韧等品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背景。
2. 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
2. 讲解歌曲中所表现的民族特色及情感。
3.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二章:歌曲学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嘎达梅林》的旋律。
2.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
2. 指导学生进行歌唱练习。
1.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教学步骤:1. 教授《嘎达梅林》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3. 对学生的歌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三章:歌曲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嘎达梅林》的曲调和歌词。
2. 分析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方法:1. 音乐分析法,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歌词解析法,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聆听《嘎达梅林》,并感受歌曲的曲调。
2. 解读歌曲中的意义和情感,分析歌词的表达。
3. 对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讲解和示范。
第四章:歌曲表演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高学生对《嘎达梅林》歌曲的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方法:1. 团队协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练习。
2. 示范教学,让学生跟随老师学习歌唱技巧和表情。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练习。
2.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技巧和表情,跟随老师学习。
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精选8篇)嘎达梅林教案篇1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起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学习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嘎达梅林的核心思想。
2. 掌握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嘎达梅林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 嘎达梅林的视频教程。
3. 嘎达梅林道具:嘎达梅林刀。
教学过程:第一课: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课堂讨论:学生们回答一些问题,如:嘎达梅林是哪个国家的传统武术?嘎达梅林的起源时间是多久之前?等等。
第二课: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1. 引入:通过视频教程演示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请学生们观看并跟随练习。
2. 分组训练: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队长,带领其他学生练习指定的动作和技巧。
第三课: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如:尊重师长、友爱互助等。
2. 分组讨论: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教学延伸:1. 组织比赛:组织嘎达梅林技能比赛,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学到的技能。
2. 制作展板: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创意,制作关于嘎达梅林的展板,并在学校内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掌握嘎达梅林的基本动作和技巧,了解嘎达梅林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观念。
通过分组训练和讨论,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比赛和制作展板等延伸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嘎达梅林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教案

此外,学生在音乐创新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创作小练习中,部分学生显得拘谨,缺乏创新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计划在教学中加入更多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举例:歌曲中的长音、附点音符、切分音等节奏型,以及旋律的起伏、音程的跳跃。
(2)简谱知识应用:运用所学简谱知识,分析歌曲中的音符、节奏、音高等元素。
举例:识别歌曲中的高音、低音、全音符、二分音符等,并理解其在歌曲中的作用。
(3)蒙古族音乐特点: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节奏、旋律等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嘎达梅林》,让学生对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提升音乐表现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了解蒙古族音乐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学会尊重并欣赏多元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示、模仿练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嘎达梅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蒙古族的音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总结范文]嘎达梅林教案
![[总结范文]嘎达梅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289fd84254b35eefd347c.png)
[总结范文]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一):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齐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嘎达梅林》教案XXX教学目标1、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3、通过欣赏及演唱《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惯、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重点难点XXX《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都是本课欣赏的重点。
《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我把马头琴《嘎达梅林》和民歌《嘎达梅林》作为重点内容,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蒙古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光片。
二、导入新课、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教师播放马头琴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提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是哪个名族的乐器?他的音色有什么特点?三、认识马头琴、讲马头琴的故事。
1、认识马头琴。
(课件出示马头琴图片)。
师: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
马头琴的琴声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表现了蒙古牧人的深沉情怀。
马头琴的由来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2、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课件出示音话结合)。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4、进修新课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
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
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XXX,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
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

音乐教案《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嘎达梅林》。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嘎达梅林》,了解蒙古族短调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音准、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
2. 乐谱。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蒙古族音乐,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课歌曲《嘎达梅林》。
2. 教学歌曲:教唱歌曲《嘎达梅林》,注意指导学生音准、节奏的把握。
3. 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背景,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
4.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总结: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勇敢、不屈的精神。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3.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以及演唱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对歌曲《嘎达梅林》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家长签字确认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
3. 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八、拓展学习:1. 推荐学生学习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或民族音乐表演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九、课程资源:1. 蒙古族音乐相关书籍、乐谱。
2. 网络资源,如蒙古族音乐视频、音频资料。
3. 相关音乐软件或应用程序,辅助教学。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案
一、课前准备
1.安排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唱《嘎达梅林》,一个
小组做出相应的动作。
2.准备影片: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
二、正文
1.介绍《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由古典音乐家米尔科斯·弗雷德里希·托雷斯写的一
首古典乐曲。
它有节奏感强、特有的欢快感,深受观众喜爱。
2.游戏活动:
介绍完《嘎达梅林》后,可安排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中,一边唱歌,一边随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音乐欣赏:
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影片,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的乐句的美妙和
节奏的紧凑,体会古典乐曲中强烈的欢快感。
4.反思:
学完《嘎达梅林》后,可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内容,体会和歌曲中的
欢快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
1.让学生自己从乐谱中练习演奏《嘎达梅林》,进一步提高乐器演奏技能。
2.让学生收集其它时期的古典乐曲,比如《索菲尔特》《美国》等,以便下次课时分享欣赏。
初中嘎达梅林教案

初中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2. 通过学习《嘎达梅林》,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3. 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准备:教材、音响设备、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蒙古族的基本情况,包括衣食住行、那达慕大会等。
2. 引导学生讨论蒙古族的音乐特点,为学生学习《嘎达梅林》做好铺垫。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嘎达梅林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的主题、副歌等。
3. 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三、歌曲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歌曲中的民族特色。
2. 每组选取一个段落进行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3. 老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四、歌曲演练(10分钟)1. 让学生整体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2. 针对歌曲中的长音部分,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
3. 老师演奏歌曲,学生跟唱,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五、歌曲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 选取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全班展示,给予表扬。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强调嘎达梅林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嘎达梅林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
2. 邀请蒙古族歌手或舞蹈演员来校进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蒙古族的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正确的发音和感情演唱《嘎达梅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第四单元嘎达梅林(教案)

5.探讨课文所传达的民族团结、勇敢担当等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学习嘎达梅林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嘎达梅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坚定信念的情况?”(如帮助朋友、面对困难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嘎达梅林英雄事迹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嘎达梅林英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生字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嘎达梅林的勇敢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验嘎达梅林的英勇精神。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发现在教授旋律和节奏时,学生们对一些难点部分仍然存在困难。未来,我考虑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图谱、动作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欣赏和创作音乐时能够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嘎达梅林》的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节课,我发现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反思和改进。
3.乐器伴奏:运用课堂乐器(如口琴、手鼓等)为歌曲伴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舞蹈动作:学习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增强身体协调性。
5.创作展示:分组进行歌曲、舞蹈及乐器伴奏的创意编排,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但有时还是忍不住会直接给出答案。我认识到,我应该更加耐心地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和发现,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嘎达梅林初中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能过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能背唱或演奏(竖笛)《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旋律。
3、对蒙古族有初步了解。
4、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欣赏交响音诗《嘎达梅林》教学难点:通过感受音乐要素来体会音乐情绪、认识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教学过程:一、教学活动【导入】《嘎达梅林》1、组织教学(课前播放《东方神韵马头琴》)。
2、导入:师生讨论蒙古族(衣食住行及那达慕大会)。
二、新课讲授1、故事简介: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一位英雄,他领导人民反抗封建统治,最终英勇牺牲。
他的故事在蒙古族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了民族精神的象征。
2、竖笛试奏民歌旋律:教师演奏《嘎达梅林》民歌主题旋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
3、作者简介:辛沪光,1956年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
4、分段欣赏:A、聆听音乐片段A,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B、聆听音乐片段B: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的音响打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在力度上是如何塑造这一恶势力形象的?C、聆听音乐片段C:音乐如何表现嘎达梅林的英勇形象?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乐曲中音乐要素的作用,体会音乐情绪、认识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容及意境。
2、学生背唱或演奏《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旋律。
四、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嘎达梅林的民族精神及交响诗的特点。
2、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加深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聆听标题音乐,初步了解交响诗的一般特点。
教学评价:1、学生对《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旋律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了解程度。
3、学生对交响诗的一般特点的认知程度。
嘎达梅林-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嘎达梅林-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乐器演奏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2.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及其特点;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学习嘎达梅林乐器的演奏特点;2.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3.听取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嘎达梅林乐器;2.多媒体教学设备;3.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嘎达梅林嘎达梅林是藏族民间音乐中最为普遍并且演奏技艺最高的一种古老乐器。
它由琴面、筝柱、弦轴、琴颈、琴弦和琴柄等构成。
它的琴面呈环形,常有19根弦,每根弦的音高不同,可弹奏出富有变化的音乐形式,尤其擅长演奏悠扬舒缓的音乐,有“民族舞台上的百老匠”之称。
2. 掌握嘎达梅林演奏技巧(1)左手按弦技巧:左手按弦按照正常音品,扣弦直线,手指弧形,尽量保持稳定,根本不可上下颤动,否则会发生跳弦现象,出现失调,技巧掌握后,可以左右摆动琴颈,表现音乐的变化和个性。
(2)右手弹奏技巧:右手直手可以弹出清晰轻柔的音响,建议使用弹片弹奏。
弹片放在拇指弹指上方,拇指向内,弹片轻轻放在琴弦上,发出声音,除了弹片,也可以用手指弹奏,手指琴弦的位置要在右手手腕上方,以指尖触弦,而非像吉他等乐器那样是指甲触弦,否则会影响音效。
3. 听取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播放嘎达梅林的音乐作品,并向学生介绍藏族的音乐文化和其特点。
嘎达梅林常被使用于藏族舞蹈、户外聚会和婚礼等场合,因为它有着优美动听的音色,能够展示藏族的自然和风景。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嘎达梅林演奏来自己演奏出一些曲目,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藏民族文化。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嘎达梅林乐器的演奏特点、学习了嘎达梅林演奏技巧,同时也听取了嘎达梅林的曲目并了解了嘎达梅林的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在今后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更多的演奏形式,更好地传承和推广藏族的音乐文化。
嘎达梅林初中教案

嘎达梅林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嘎达梅林》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色。
2. 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并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3. 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2.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背景和蒙古族文化。
2. 视唱法:引导学生观察乐谱,练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介绍:讲解《嘎达梅林》这首歌曲的由来,介绍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感人事迹。
2. 乐理知识:讲解蒙古族音乐的特征,如音阶、节奏等。
3. 歌曲学唱:分析歌曲结构,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英勇、悲壮情感。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兴趣。
2. 新课讲授: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事迹,感受英雄精神。
3. 歌曲学唱:分析歌曲旋律,教授歌词,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演唱过程中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嘎达梅林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方面。
2. 讨论参与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3. 情感体验评价:评价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感受嘎达梅林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英雄、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精神品质。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举例:针对歌曲演唱技巧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梯度练习,如先从简单的旋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和颤音的技巧。对于节奏把握,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并练习复杂的节奏。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嘎达梅林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为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的内容,人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欣赏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了解其背景与文化意义;
2.学唱《嘎达梅林》,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演唱技巧;
3.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如长调、短调、颤音等;
4.分析《嘎达梅林》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表达;
1.讨论主题:学生围绕“蒙古族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如何将蒙古族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蒙古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并启发他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讨论如何将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传播给更多的人。
5.通过合唱、舞蹈等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与学唱《嘎达梅林》,使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欣赏与评价能力;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其能自信地展示个人音乐才华;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特点。《嘎达梅林》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特有的节奏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嘎达梅林》这首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和歌词,了解蒙古族音乐如何传达情感和故事。
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了解嘎达梅林的特点和表演形式;3.培养学生对嘎达梅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嘎达梅林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三、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嘎达梅林表演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样的表演。
(2)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嘎达梅林表演,然后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讲解:(1)嘎达梅林起源于内蒙古和蒙古国,是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2)嘎达梅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族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嘎达梅林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和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并且深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3.探究:(1)教师向学生介绍嘎达梅林的特点和表演形式:嘎达梅林是一种结合歌唱、舞蹈和击打乐器的表演艺术。
表演者通常单独或成组进行表演,他们用特殊的嗓音表达情感,并配以独特的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
(2)教师播放一段嘎达梅林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体验其中的特点和魅力。
4.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嘎达梅林的特点和表演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段嘎达梅林的乐曲或表演,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
5.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其特点和表演形式。
(2)教师强调嘎达梅林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民族独特性和艺术魅力,鼓励学生欣赏和保护传统文化。
6.拓展:(1)教师鼓励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嘎达梅林的知识和资料,并自主选择其他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嘎达梅林表演或邀请专业演员进行现场表演,加深学生对嘎达梅林的了解和体验。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嘎达梅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了解了嘎达梅林的特点和表演形式。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对嘎达梅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嘎达梅林》(教案)

5.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雄品质的可贵,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嘎达梅林》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思考。
《嘎达梅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嘎达梅林》(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英雄的赞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嘎达梅林》的阅读与理解,体会课文描绘的嘎达梅林英雄形象,感受草原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2.学习生字词:嘎达、梅林、蒙古、草原、英雄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叙述的起承转合。
(2)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梳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生字词,如“嘎达”、“梅林”、“蒙古”、“草原”等,让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含义。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生字词,巩固所学。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语气和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嘎达梅林》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进来。但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英雄主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抽象。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动了起来,但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并没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是由于时间紧张,也可能是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这一点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上加以改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嘎达梅林教案及反思

嘎达梅林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嘎达梅林的故事,了解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
分析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探讨其英雄主义精神。
欣赏嘎达梅林故事中的文学艺术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探讨英雄主义精神。
采用阅读欣赏法,让学生感受嘎达梅林故事的文学艺术特点。
二、教学准备准备嘎达梅林的故事文本,可以选择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准备与嘎达梅林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讲解和展示。
准备问题讨论的引导,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蒙古族的民歌《嘎达梅林》引起学生对嘎达梅林的兴趣。
简要介绍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3.2 讲解讲解嘎达梅林的历史背景,包括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讲解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包括其英雄主义精神和象征意义。
3.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嘎达梅林的人物形象,探讨其英雄主义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嘎达梅林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与欣赏安排学生阅读嘎达梅林的故事文本,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嘎达梅林故事中的文学艺术特点,如语言、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五、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嘎达梅林故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激发对蒙古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对蒙古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6.2 评价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阅读日志或作文,评估学生对嘎达梅林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嘎达梅林教案(一):歌曲《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导学提纲1、熟悉歌曲《嘎达梅林》,了解嘎达梅林的传说。
“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歌曲中为什么演唱鸿雁?“长江”指哪个地方?2、简单了解蒙古的民族风情。
提示:(1)搜集资料的过程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除了老师带给的导学提纲的问题,同学们能够查找和其相关的自我感兴趣的任何问题,提倡多思、多看、多想,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
(2)课堂上展示的时光有限,同学们必须要抓住重点,看我们所提的问题是什么,能够根据问题把自我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合并、概括,取其精华与大家分享,不要面面俱到,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述。
(3)第一、二题要进行课堂小组展示,请小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能够搜集展示相关图片,将展示时光控制在2分钟左右,不提倡照着资料读。
3、用口风琴视吹蒙古民歌《嘎达梅林》的旋律。
4、请用铅笔为歌曲标注旋律线。
5、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了解“中速稍慢”是一个什么速度?提示:(四——六题)组长能够在下一节音乐课之前,合理安排时光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和评价,作为评选“音乐之星”的依据。
班长抽查组长的完成状况,做好记录,作为评选“音乐小组之星”的依据。
6、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的问题或疑惑是:二、课堂教学实录(部分):1、教学铺垫:《我是人民小骑兵》音乐律动2、课堂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简单预习了歌曲《嘎达梅林》,这天我们就来演唱这首歌曲(出示课题)。
一齐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班长读一读。
(出示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演唱中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知识与潜力:1、学会蒙古民歌《嘎达梅林》,能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2、初步尝试用口风琴有感情地吹奏歌曲《嘎达梅林》。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情景想象、歌曲的旋律线等方法表现歌曲。
师:首先请大家展示自主学习状况,只展示第一、二题。
哪个组来?生:(展示)我们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补充?、、、、、、师:这个组准备的十分充分,展示得很好。
嘎达梅林是蒙古民族英雄,鸿雁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雁,蒙古人民对鸿雁十分崇敬,这是一首用鸿雁比喻英雄的歌曲。
三、学习新歌(一)聆听二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师:下方我们来聆听两遍歌曲,思考二个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合作探究: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为什么要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来表现歌曲?师:先听第一遍,能够重点思考第一个问题。
第二遍老师来演唱,大家思考第二个问题。
师:下方进行小组讨论,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有分歧的地方能够寻求老师的帮忙,也能够在小组间交流的时候讨论。
好,开始。
生:、、、、、、师:哪个组来展示?生:(展示)我们组展示完毕,哪个组有什么推荐或补充说明?生:、、、、、、师:刚才同学们说了,歌曲的情绪是悲壮的、怀念的,还有激动的,大家对音乐的体验很深刻。
第二个问题大家回答的很好,我补充一点中速稍慢的速度贴合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
(二)用“u”哼唱歌曲(2遍)师:下方让我们怀着崇敬的情绪,用“u”来哼唱歌曲。
谁来评价唱得怎样样?或者存在哪些问题?生:、、、、、、师:从气息方面有没有问题?悠长、连贯的。
吸气要吸到小腹部,用“u”慢慢的送出,口腔要打开,空出来。
再来一遍。
生:、、、、、、(三)演唱歌词(2遍)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深情,我们加上歌词,来唱唱这首草原歌曲吧?这首歌曲原创有500多段,这天我们就来演唱其中的两段。
师:谁来点评刚才的演唱?生:、、、、、、师:起音比较低,气息要沉下来,用叹气的感觉来唱。
老师还要提醒一点,换气的气口要统一;要连贯的、慢慢地诉说。
再来一遍。
(三)处理歌曲师:老师感觉感情还是不够,哪些方法能帮忙我们有感情演唱?下方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请组长带领组员运用旋律线,借助寻找逻辑重音等方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生:合作探究。
找两个组展示,一个组演唱一段。
评价。
大家一齐用手划着旋律线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拓展:师:同学们,在预习作业中要求大家视吹歌曲旋律,吹下来的同学举手。
大家一齐吹奏我听一听。
生:吹奏师:有的同学吹奏地很熟练,很从容,有的同学还不行。
预习的不充分就影响发挥,老师期望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对待预习。
师:同学们,如何让我们的琴声听起来也有感情?生:、、、、、、师:简单一句话,怎样有感情的演唱就怎样吹奏,气息不要太强,轻轻地诉说。
一齐试试吧?师:小结。
(六)有感情演唱歌曲师:课堂已经接近尾声,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用深情的歌声,来歌唱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全体起立。
生:演唱三、课堂小结(一)哪位同学说说你的收获?(二)最后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师:《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像民歌、马头琴独奏、电影音乐、交响诗等,课后同学们能够搜集聆听,感受不一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带来的多种音乐体验。
1、重点聆听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与民歌《嘎达梅林》比较,谈谈给你怎样的感受?2、了解马头琴的形状及传说故事,课堂上进行简要介绍。
嘎达梅林教案(二):教学资料: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教学目标: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潜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期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齐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
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1。
???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2、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3、?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二、新授部分:(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行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
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
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
圆形为主,冬暖夏凉。
易于拆建。
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
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
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乐器:马头琴。
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明白马头琴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
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十分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
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
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
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
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齐了。
”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
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
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简介马头琴:追溯马头琴的历史,十分久远。
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
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
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一样,弓子不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
“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构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之后,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请同学们电影片断)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
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
此刻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
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
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明白《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3、简介交响诗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部分民歌主题。
我们欣赏音频:?[草原主题]:乐曲一开始仿佛把人带入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紧之后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优美的草原主题。
但在快结束时,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
为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
??[斗争主题]①第一次战斗:一声刺耳的音响,预兆王爷要出卖土地——人们被惊醒,愤怒、紧张——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反抗的战斗场面——再现草原主题意味战争初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