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大一轮复习: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2020版(浙江)大一轮考点复习:第9讲-考点53 醇
【解析】 D 是一种饱和一元醇,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 H2 密度的 23 倍,即相 对分子质量为 46,所以 D 为 CH3CH2OH,根据图中各物质转化关系及转化条件可知, A 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乙醇,则 A 为 CH2===CH2,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B 为 CH3CH2Cl,CH3CH2Cl 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取代)反应得乙醇,乙烯氧化得 C 为 CH3CHO,CH3CHO 与氢气发生加成(还原)得乙醇,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得 CH3CHO。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答案。
18
(4)乙酸跟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酯化反应(反应 A),其逆反应是 水解反应(反应 B)。反应可能经历了生成中间体(Ⅰ)这一步
19
如果将反应按加成、消去、取代反应分类,则 A~F 反应中(将字母代号填入下列空 格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A__B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C__F_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__D__E____。
24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某蜡状有机物 A 的结构和性质,他们拟用传统实验的 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过程探究。
(1)实验式的确定 实验中,取 3.4 g 蜡状有机物 A 在 3.36 L(标准状况下,下同)氧气中完全燃烧,两者 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8 L CO2 和液态水,由此得出的实验式是_C_5_H__12_O_4_。
乙二醇>甲醇>丙二醇;所以正确选项为 B。
11
8.下列醇类既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又能醇
C.2,2-二甲基-1-戊醇
D.
【解析】 既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需要有 β 氢原子和 α 氢
原子,符合要求的醇为 2-丙醇。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知识点1 :近代中国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知识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④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①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Word版含解析历史
第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二十世纪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毋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中学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解析材料“教会学校”“与其为奴,毋宁退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所以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项正确。
答案.(·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调研)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 ).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解析根据材料“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知,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项正确。
答案.(·湖北黄冈调研)“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
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新的高潮”(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①②.②③.①④.③④答案.(·湖南长沙统测)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年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 ).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解析根据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可知主要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项错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不是《新青年》杂志,故项错误;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年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陈独秀的作用,故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2-
1.从考查趋向看,多以情境材料为切入点,从组织和思想等方面集 中考查国民革命的形成,同时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作用。 2.从社会热点看,将民族主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形成民族主义与 民主、自由等价值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民族主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主导作用和领导地位将会是重点 考查的内容。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 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4.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6-
考向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 关闭 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 ,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 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出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了题干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 增收没有直接关系 ,故B项错误;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1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题干时间,排除A、D两项;校名的更改突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与北
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无关,排除B项。 C
是希望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选C项。 C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4-
名师点评本题的亮点在于全方位体现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 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前夕,以孙中山思想的 转变为命题载体,突出了俄国革命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突出了国 共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5-
三、国民革命运动 1.基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②孙中山方面: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 (2)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 成。 (3)意义: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目标: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 3.成果: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消灭了吴佩孚、 孙传芳所部,张作霖势力也遭到沉重打击。 4.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5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返回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04 达标检测区
每课一评· 步步提能
返回
自
主
学
习
区
返回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
返回
返回
返回
轻巧识记——五四爱国运动
返回
概念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D
返回 3.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
略是要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 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 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当时 A.中共中央对时局估计过于乐观 B.革命形势利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不断完善 D.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 )
返回
粟张,并告华东局,陈邓,中原局: 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 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 军委 佳亥(9日21~23时)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和“华 东局、华北局、中原局”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 战役是淮海战役,故选C项;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发生在抗日 战争时期,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华东局、华北局、中原局”, 排除A、B两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21日,这与材料中 的“9日”不符,排除D项。
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
解析:根据材料中“广州军”“吴佩孚”等信息可知是国 民革命军的北伐,它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C项正确; A项是遵义会议,B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D项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
2020版高考历史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史版精练:专题四第9讲明清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第9讲明清时期的政治一、选择题1.(2019四川乐山调研)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
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这表明( )A.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答案 C 依据材料“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与政事,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项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项与史实不符,故错误。
2.(2018广东茂名模拟)百官父母之丧,例结丧假,称丁忧。
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去官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
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
这些规定(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丁忧制度。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将纲常伦理与政治相结合,丁忧制强调了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材料中丁忧制强调了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政治统治渗透纲常伦理观念,而不是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排除C项;材料中丁忧制强调了纲常伦理中的忠孝观念,而不是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排除D项。
3.(2019河北廊坊模拟)明代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内阁的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朝廷行政审批权也转归于寺人(宦官)。
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明朝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B.宦官成为明朝中后期的中枢官员C.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D.政治腐败和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票拟和批红制度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讲义
1、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 、无产阶级领导的: 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 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 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地位是共产主义思想。 2、民族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主张中 、民族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奴化思想, 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3、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反对一切封建思想 、科学的强调文化的科学内容, 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 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 论和实践的统一. 论和实践的统一 4、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 、大众的:强调文化的大众方向。 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 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全民族 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文化。 文化。 5、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 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 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 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 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 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清末的新政中,学习西 方及日本学制而改革。到了民初,高等教育获 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 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李大钊、 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 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 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 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同时培 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 思想和精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2020版(浙江)大一轮考点复习:第9讲-考点55 醛
86×1-55.8%-7.0%
氧原子数为
16
≈2,故 A 的分子式为 C4H6O2。根据 A 在稀硫酸存
在条件下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该反应为酯的水解,结合水解产物 C 和 D 的关系,可以
推断 C、D 的碳原子数相等,均为两个碳原子,再根据 A 的不饱合度及其可以发生聚合
反应,则 A 中含有碳碳双键;故 A 的结构简式为 CH3COOCH===CH2。(2)B 为 A
A.(CH3)3CCH2OH
B.(CH3CH2)2CHOH
C.CH3(CH2)3CH2CH2OH
D.CH3CH2C(CH3)2OH
【解析】 A 项正确,原有机物为(CH3)3CCHO;B 项原有机物为酮类物质,不含
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 项碳原子个数为 6,错误;不存在与氢气反应制得 D 的物
质,D 项错误。
,错误。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醛、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乙醛和丙烯醛(
)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
物 C.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二者所含原
理一样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3
【解析】 A 项,醛基及与其直接相连的四个原子肯定共平面,故甲醛分子所有原 子共平面,乙醛分子中,甲基是四面体结构,该分子中最多五个原子共平面;B 项,乙 醛充分加氢后生成乙醇,丙烯醛充分加氢后生成丙醇,两者是同系物,错误;C 项,75% 的乙醇溶液可用于医疗消毒,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二者所含原理一样,均是 使蛋白质变性,正确;D 项,醛基一定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 例如,甲酸、甲酸某酯等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含解析)
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真题速递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致”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讲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排除A 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排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2019.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排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排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排除C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课件
1.[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国家要保证优先发展国 营经济;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指 导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 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上述文件内容 应出自( )
A.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 年《共同纲领》 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 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 A 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 主统一战线无关,故 B 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 C 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 故 D 项错误。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 思考 1 史料一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特点? 试答 史料解读:①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 一领导。
二 ①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 种民族自治机关。②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 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2)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 地位,具有全权性。 (4)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领导核心。
微考点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一 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 分离的部分。
(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 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 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笔记
四、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
1、五四运动 1919年
【知识拓展】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2、中共成立 1921
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
3、国民大革命 1924--1927
4、国共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
文章:《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农村包围城市,
遵义会议:内容: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指挥权
1935.1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其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
【知识拓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5、抗日战争 1931年------1945年
(一)局部抗战1931-1937
(二)全民族抗战1937-1945
6、解放战争 1946---1949 (第三次国内战争)
【知识拓展】
【概念阐释】中共在不同时期控制的地区
【知识拓展2】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知识整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考纲解读考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复习建议置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置于革命史观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知识清单参考答案:①工人运动,②民主革命,③国民革命,④革命,⑤土地革命,⑥农村包围城市。
考点聚焦考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一)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中国代表要求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等要求,但被列强拒绝,且准备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这一消息打破人们希望,激发爱国运动。
(二)过程(三)结果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四)意义①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特点:规模大、广泛性、彻底性③功绩: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思想基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并逐渐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同:革命任务;革命性质 异:【典型例题】1、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解析:注意图片下方标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1925年8月成立,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是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嫡系主力部队,图中还有“民众的力量”、“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字样,正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正确答案选D。
袁世凯独裁卖国(1912-19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存在(1931年-1945年,也有持续到1947年春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这一说法)、五四运动(1919),ABC三项的与1925年时间不符。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新设计大一轮课件:第三单元 第1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考点
2.“左”倾与右倾 (1)“ 左 ”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 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 右倾:是保守主义、机会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 (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考点
【构图解史】 五四运动
考点
【构图解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
【漫画说史】 国民大革命
信息提取:图示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说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
考点
探究1 解读重要“历史概念”
1.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 (1) 巴黎和会:一战结束后的 1919 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 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 分赃大会,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
第10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名师导语』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是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阶段,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北伐战争成为这一时期革命潮流的顶点。 从近五年全国卷考查情况来看,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的
3.国民革命失败
①帝国主义干涉。 (1)原因②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考点
国民革命的新特点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二十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毋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中学学生还组成退学团。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C.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解析材料“教会学校”“与其为奴,毋宁退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所以受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调研)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
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解析根据材料“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
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知,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6·湖北黄冈调研)“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
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新的高潮”()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C4.(2017·湖南长沙统测)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解析根据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可知主要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不是《新青年》杂志,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陈独秀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5.(2017·北京海淀模拟)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评价为“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一些学者认为这次大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
这次会议(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B.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C.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解析中共七大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7·云南昆明检测)“清廷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清朝专制统治1912年结束,故A项错误;袁世凯复辟是1915年,故B项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建立,故C项正确;抗战始于1937年,故D项错误。
答案 C7.(2017·山东济南模拟)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革命根据地建设,与图中战争进程形势不符合,故A项错误;“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图中的战争形势应该是该时期的北伐战争,故B项正确;“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是指抗日战争时期,该时期国共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图中形势不符合,故C项错误;“将革命进行到底”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从北方向南、西南、西北追歼残敌,与图中形势不吻合,故D项错误。
答案 B8.(2016·辽宁锦州模拟)有观点认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
从这一观点出发,对下列历史现象评价最高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护法运动D.北伐战争解析洋务运动不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不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帮凶的过程,故B项错误;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推翻军阀,打倒列强的斗争,故D项正确。
答案 D9.(2017·广东广州模拟)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农村和农民题材文章,应该是在第一次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
答案 B10.(2016·四川德阳三模)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
他的这一思路(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D.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但并没有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应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B项错误;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陈独秀的看法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故C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C11.(2017·山东滨州调研)观察下面两幅地图,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A.斗争的对象相同B.斗争的中心区域相同C.斗争的策略相同D.斗争所属的范畴相同解析太平天国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对象是北洋军阀,故A项错误;从图片可知太平天国北伐中心在黄河流域,国民革命军中心在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北伐是孤军深入,由于缺乏援军失败,国民革命军北伐是国共领导的各阶级广泛参加的革命运动,不断取得胜利,二者策略不同,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与国民革命都是近代反侵略反封建民主运动,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故D项正确。
答案 D12.(2017·河南信阳模拟)“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
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
”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解析袁世凯早在1916年死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年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
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
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这些太学生们同官僚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顽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
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
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
总统徐世昌为之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
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
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时社会造成的影响。
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13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可知,东汉太学生运动的背景为外戚、宦官专权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可见统治集团内部分有识之士对运动有推动;同时,“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可知太学规模扩大也是运动背景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背景有: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促成学生对政治的关心;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政府对外政策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