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在肾脏引起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近年来,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迅速,不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原理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热解毒、化痰利尿、活血化瘀、调和脾胃等。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中药清热泻火,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肾小管的尿酸结晶形成。

化痰利尿是通过中药的化痰作用,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活血化瘀是指通过中药的活血作用,改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微循环,减轻肾脏的炎症和损伤。

调和脾胃是指通过中药的调和作用,改善身体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尿酸性肾病的复发。

1. 中药对尿酸排泄的影响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明显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黄芪、茯苓、泽泻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尿酸结晶在肾脏的形成是尿酸性肾病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抑制尿酸结晶的形成,减轻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损伤。

石斛、川芎、川穹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结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尿酸在肾脏的沉积,减轻炎症和纤维化反应。

3. 中药对肾脏损伤的修复尿酸性肾病的发展离不开肾脏的损伤。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促进肾脏的修复,改善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微循环,减轻肾脏的炎症和纤维化。

当归、首乌、桃仁等中药被发现具有显著的保护肾脏的作用,可以减少肾小管的退化和坏死,促进肾脏功能的逐步恢复。

尿酸的代谢在尿酸性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的理论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可以通过调节尿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影响尿酸的合成、分解和排泄,从而减轻尿酸在体内的积聚。

这对于进一步阐明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慢性肾脏病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车前子 ; 兼热毒者加银花 、 连翘、 黄芩 、 蒡子 、 兰根等。曹 牛 板 向平教授 治疗慢性 肾炎 的经验为八 法 : 宣肺 清利法 、 固卫
四大病理机制 , 以脾肾虚衰浊毒 潴 留为病 机关键 , 四大 因索
互为因果 , 成恶性循 环。总之 , 形 笔者认为慢 性 肾脏病 的病
因病 机总为本 虚标 实 , 实夹杂。病位不 外脾 肾这个 中心 ; 虚 风邪 、 湿热 、 瘀血 、 浊毒是贯穿始终的病理 因素 ; 肾元 亏虚 , 开
壅塞三焦为标 这一正虚邪实 的病机特 点 j 。近年来 , 亦有 不 少医家提出邪 实之说 。傅 晓骏 提出“ 浊” 邪 ( 瘀 之 瘀指瘀
血 , 指 湿 热 、 浊 、 饮 ) 慢 性 肾 功 能 不全 的 主 要 邪 实 因 浊 痰 水 是
素 。孙伟 以肾虚湿瘀立论 , 肾虚 以肾气虚为 主 , 为湿 热 湿
慢性肾脏病 ( h n i e i  ̄ ,K 是各 种 肾脏 cr i k n yds o c d e C D)
病于急性阶段未 经控制 后 的共 同转归 , 它是一 种 临床 综合 征 。目前 国际上公认 的定 义为 : 肾脏损 害 ≥3个月 , 现下 表 列之一者 : 肾脏病理异常 和/ 或尿成分异常 ( 如有 血尿 、 电解
虚 阳 亢者 , 羚羊 钩 藤 汤 ; 湿 在 表 , 虚 湿 胜 之 蛋 白尿 经 久 用 风 脾 不 消者 , 羌 活胜 湿 汤 、 阳 除 湿 汤 ; 白 尿 兼 湿 热 中 阻 者 , 用 升 蛋
中医文献 中无慢Biblioteka 肾脏 病的名词 , 在慢性 肾脏病 的诊断
上主要通 过临床表 现的观察来进行 命名。在 临床上包 括 了 慢性肾小球 肾炎 、 肾病 综合征 、g IA肾病 、 性 问质性 肾 炎 、 慢 各种继发性 肾病 以及慢 性 肾功能 衰竭 等。属 中医水 肿 、 尿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临床重视。

中医药不论是经方还是自拟方,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更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综述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

有文献报道[1],痛风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占4l%,25%的患者死于肾衰竭,痛风患者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

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在保护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现将目前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经方运用研究李氏[2]等采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尿酸性肾病,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24h尿蛋白,减轻肾小管与肾小球的损伤,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

陈师[3]治疗本病发作期当以祛邪为主,基本方为三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加入清热凉血之品;稳定期扶正为主,佐以活血,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合左归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选用大量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如土茯苓、革薜、秦皮等),用以中和血尿酸,疗效甚佳。

孙氏等[4]予加味地黄汤加减,湿热表现明显者加苍术、黄柏,治疗尿酸性肾病,选择口服别嘌呤醇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血微量蛋白(β2-M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加味地黄汤能够改善肾功能,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自拟方研究周珂等[5采用旷惠桃教授经验方痛风克汤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83.33%,且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证明本方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研究。

华琼等[6]用中药降酸饮与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片相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并且中药在改善血UA,血Scr, 血BUN,肾小球率过滤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减少尿蛋白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尿酸性肾病(UAN)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分泌过多所致的肾损害,高水平的血尿酸不仅降低了肾小球滤过率,更加重了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单位丢失,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学运用辨证治疗UAN疗效确切,本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探索新思路。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1.中医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虽无“尿酸性肾病”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如关节红肿疼痛可归属于“痹证”“历节”“痛风”的范畴,如出现尿酸结石、血尿可归为“石淋”“血淋”的范畴,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可归为“虚劳”“关格”等。

《素问·痹论篇》中认为痹证的产生与风、寒、湿邪密不可分。

著名医家赵振昌教授[1]认为本病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由于脾主运化,能够升清降浊,肾主水,掌管水湿代谢,脾肾两虚则水液运化代谢异常,邪蓄日久,蕴结成毒,瘀于关节故见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国医大师朱良春[2]总结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于“湿浊痰瘀,不通不荣”,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或后天不良生活习惯致使脾肾两伤,清浊相淆,浊瘀伤肾,如此互为因果,如不及时治疗,将形成恶性循环,故临床中UAN患者病情大多反复缠绵,迁延不愈。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2.1.1经验自拟方论治马宝东教授自拟固本排浊汤[3]治疗35例轻中度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1.4%。

黄泽灿等[4]将44例UAN患者纳入研究,自拟益肾祛瘀化浊汤治疗3个月后,血UA、BUN、SCr均显著降低,有效率达79.5%。

钟云良等[5]采用何氏养肾方对30例UAN患者进行治疗,口服3个月后,总有效率高达83.33%, 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胱抑素C等指标治疗组改善显著。

刘汉伟等[6]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氯沙坦联合自拟固肾降酸方对UAN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8%。

2.1.2古方辩证治疗王宁[7]运用当归拈痛汤进行加减治疗32例湿热阻络证UAN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8%。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作者:张金焕张剑勇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8年第08期【摘要】高尿酸血症导致的肾损害成为高尿酸血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目前现代医学对尿酸性肾病的病机和治疗的研究逐渐清楚。

但由于诊断为尿酸性肾病时肾损害已经是中晚期,且西药的毒副作用不能忽略,因此近年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有效且安全的防治方法为本病开阔了前景。

本文旨在从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尿酸性肾病;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5-0033-04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的高尿酸血症所导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高血压及肾小管功能损害等[1]。

Feig等[2]研究发现在有效的降尿酸药物出现之前,50%上的痛风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接近100%的痛风患者尸体解剖发现有肾脏病。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是控制尿酸及治疗已发疾病,但容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3]。

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尚缺乏相应的指南。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机认识、治疗均有一定的进展,对尿酸性肾病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就中医药对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名释义中医病名并无“尿酸性肾病”的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相应的中医学“痹症”、“历节病”、“尿浊”等范畴。

朱丹溪《格致余论》中提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故以四肢关节痛者可归属于白虎历节;《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因此尿酸结石或血尿为主要表现者,可归为“石淋”“血淋”;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则归属于“腰痛”;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归于“尿浊”“膏淋”;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者,归为“水肿”“肾水”“癃闭”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4卷 1 期 ( 1 总第 1 0期 ) 9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O 0 8年 1 第 2 1月
oURNAL 0F PRACTI CAL TRADI 1IAL TI)
叩 E ES M哐DI NE 2 o J 2 . 1 CI o 8 Vo . 4 NO 1
结止痛 , 葛根 扩冠通脉 , 冬养 阴宁心并制 温燥 之 品太过 , 麦 冰 片开窍止痛并引诸 药直 达病所 , 诸药合 用 , 通补 兼施 、 本 同 标
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 性尿 酸性 肾病 临床研 究
郭 向 东 , 小琴 熊 玮 王 ,
(. 1 湖北 省 中 医院 , 北 武汉 4 06 ;. 汉 市 中 医院 , 北 武汉 4 0 1 ) 湖 30 12 武 湖 304 [ 中图分类 号 ] 623 [ 献标 识码 ] [ R 9 .9 文 B 文章 编 号 ]04— 84 2o ) l l 0 10 2 1 (o8 1 一75— 2
[ 摘
要 ] 目的 : 研究 中药复方痛风 肾病 1号方联合 别嘌呤 醇治疗慢性 尿酸性 肾病 ( U N) 临床 疗效。方法 :2例慢 性 CA 的 8
尿 酸 性 肾病 患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治疗 组 3 9例 用痛 风 肾病 1号 方加 别嘌 呤 醇 治疗 , 照 组 4 对 3例 用别 嘌 呤 醇 治 疗 , 程 为 2个 月。 疗 结果 : 有 效 率 治 疗组 8 .4 , 照组 6 .9 , 总 97% 对 2 7 % 两组 比 较 有 极 显 著 性 差异 ( < . 1 ; 组 血 尿 酸 均 降 低 , 治 疗 组 血 尿 酸 、 P OO ) 两 但 尿
pr o t 1t0 h j ui ai n p m a y( U N) Me 0 s8 a etw r jie ui la e ncmnc r c eh p t C A . t d :2p tns __dv d啪 d Ⅱyit t_g p :h ℃t m p n b s c d h h i e e d o 1 o w mu s £ t a dg u ln 0 er e ( 9pc ns dnn t l y” 0g nsebn 1afn ”a da oui lalt , n ecnml r p(3pt n , d1lt t 3 ai t,ar ir e b Tnf gh n i oag n l p r o tbe ) adt o t 0 e isa d e gh 1 n s h g u 4 a et al lsa d i s l ir e i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7 -136-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TCM medicine朱云洁(江苏苏州中医医院,江苏苏州,215000)中图分类号:R32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07-0136-03证型:DBG【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优化药物组合、改善给药途径,积极地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入透析期的时间。

本文将近年来有关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以期促进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发展。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中医药【Abstract】Chronic kidney disease has become 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re are various methods of treating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with TCM medicin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period of dialy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 was delayed by optimizing drug mix, improving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accepting posi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is paper, a review on treat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TCM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medicine in treating kidney disease.【Keywords】Chronic kidney disease; TCM medicin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07.068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中医药防治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概况及进展

中医药防治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概况及进展

effects
beta[J】.J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环节、多因素的。种族、遗传、 各种生长因子等都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虽然我们孤立地讨论这 些因素,但它们相互存在着一定联系,而且可能还有其它机制参与其 中。积极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探讨各种因素在肌瘤发病中的作 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ato F,Miyake
光明中医2010年6月第25卷第6期
CJGMCM
June 2010.Vol 25.6
亡减少,维持肌瘤的生长。
3结语
increased
responseg
expression of
to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3 of TGF
and
altered
Clin
the
antiproliferative
3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Toblli等证实,尿酸盐沉积于肾小管细胞,通过经典途径或替代途 径激活补体、血小板、炎性细胞和巨噬细胞,引起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 子(TGF一8)和活性氧的表达增多;刺激纤维母细胞向肌纤维细胞转化, 激活胶原交联。最终导致肾脏纤维化或肾衰竭。其中巨噬细胞和单核 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的作用。黄天伦H-4j等对威草胶囊治疗尿酸 性肾病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威草胶囊能降低TGF.B1, TIMP.1。a.SMA在模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高志 卿瞪3等研究补肾活血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整合素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中整合紊a5、整合素pI 的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其抑制FN沉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机制之一。陈以平‘14]等采用酵母、腺嘌呤制作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 采用RT—PCR法,动态观察大鼠肾脏中TGF・B1、CTGF mRNA表达情况 及补肾活血方对其影响。结果:造模后,TGF—pl、CTGF mRNA在尿酸性 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所增加,各给药组大鼠予以相应药物治 疗后,TGF・B,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众多学者用不同的方 法建立了各自的动物模型.为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 台。但应该注意到,动物模型的复制应该针对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尿酸性肾病的发生是以体内存在嘌呤代谢紊乱为基础,复加体外诱发 因素,如高嘌呤饮食、药物影响等,基于此,我们认为,酵母加腺嘌呤的 造模方法似更合理、更贴近于临床实际。 中医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具有作用广泛、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日 益引起重视。众多医家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一些具有降低 血尿酸的药物,防治尿酸性肾病的药物,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 些药物是否真的有此作用,还有待实验研究来证实。应该加大对中药 或其提取成分的研究,力争开发出成分清楚、作用靶点明确的新型降尿 酸中成药,这将为尿酸性肾病患者带来无尽的福音。 [14] [13] 【12]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进展

的提 高 , 高尿酸 血 症 的患 病 率 日愈 升 高。 中 医药界 对 于尿 酸性 肾病 日益重视 ,众 多中 医名 家在 继 承 前 辈 学术 思 想 的基 础
上 ,不 断创 新 ,对尿 酸性 肾病 的治 疗研 究取得 了明显成 果 。本 文就尿 酸 性 肾病 的病 因病 机 、辨证 论 治 、临床 治 疗及 实验 研
hematoma outeபைடு நூலகம்membranes[J].W orld Neurosurg,2016,91:376—382. [7】郑 皓 文 ,都 荣霞 ,陈 礼 刚 .慢 性 硬 膜 下 血肿 药 物治 疗 的研 究进 展 lJI_新 疆
医学 ,2016,46(4):438.439. [8]郭华强 ,郭予全 ,吴至声 ,等.CT定位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23
科 杂 志 ,1995,9(1):40. 【l4】张正勇小 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中
国实 用 神经 疾病 杂 志 ,2015,18(17):53.54. [15]李陇平 ,赵晓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进展【J1.河南中
医 ,2016.36(2):365—367. (本文编辑 :杨 杰 本文校对 :杨建军 收稿 日期:2018.04 03)
为慢性 硬膜下血 肿 的治疗 找到 了新航标 ,能极 大地 提
高 治疗效 果 ,越来 越 成为 我们 研究 的侧 重 点 。因此 , 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在慢性 硬膜下 血肿 的治疗 中能够 明 显地减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减轻患者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 忠诚 .王 忠诚 神 经 外 科 学 [M1.武 汉 :湖 北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2005:442—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酸结晶在肾小管或肾盂沉积,引发肾功能损害和尿路炎症,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药物降低血尿酸水平,但是随着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中药被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作用1. 清热解毒尿酸性肾病的发生与热毒有关,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脏炎症和肾小球损害,因此清热解毒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肾小球的损伤,从而改善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2. 利尿排酸尿酸性肾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结晶在肾脏沉积,因此利尿排酸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重要手段。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利尿和排酸作用的药材,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沉积,从而减轻肾脏的损伤。

3. 滋阴清热尿酸性肾病患者常伴有肾阴虚热的症状,如口干、口渴、尿短等。

滋阴清热的中药可以起到调节肾脏阴阳平衡的作用,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常用的滋阴清热的中药包括玄参、知母、麦冬等,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1. 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近年来,许多中药复方被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清热解毒利尿方、滋阴清热排酸方等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复方,经临床验证对尿酸性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中药复方通过多种药物的配伍,可以综合调理肾脏功能,减轻尿酸性肾病的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治疗的临床研究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有研究表明,利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疾病的症状。

这些临床研究为中药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中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中医药对慢性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慢性肾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慢性肾病的治疗研究慢性肾病是一种普遍发生于全球的慢性疾病,其特征为肾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导致肾衰竭。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慢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肾虚、湿热、瘀血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在治疗慢性肾病时注重调理肾脏,清除湿热毒素,活血化瘀。

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按摩等。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进展1. 中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许多中药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黄芩、白芍、山药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肾病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肾脏修复和再生。

2. 针灸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肾小球固定电荷屏障功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3. 中医按摩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中医按摩,又称推拿,是通过按摩肾经和关键穴位来调节肾脏功能。

研究表明,中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氧供,减轻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

三、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可以调理全身,不仅仅是治疗肾脏本身的问题。

其次,中药疗效温和稳定,副作用较小。

再次,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具体方法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挑战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患者对中医药的反应可能不同。

其次,中医药的治疗过程较长,患者需要耐心等待治疗效果。

再次,中医药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和临床实践。

四、展望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机制的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病的有效成分和药效物质。

同时,还应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验证中医药在慢性肾病治疗中的疗效。

尿酸性肾病中药治疗十年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中药治疗十年研究进展
清胶囊 治疗 尿酸性 肾病 , 得不俗 的疗效 , 取 有效率高达 7 %, 5 方 中运用土茯苓 为佐药 , 与大黄配伍 开泄 前后 二明 , 其 使浊 毒 随大小便而 出, 同时通经 络 、 止痹痛[ J ¨ 。据 现代药理 研究
证 明土茯苓有 以下的作用 :1 促进 尿酸从 肾的排除 - ( ) () 舶 ;2
肌酐清除率 ,增加 尿量 , 降低 血 尿酸 , 同时可增 加尿 酸排泄 量 ;4 降低 尿蛋 白【 。 () 粥J 山茱萸 : 3 7例 , 用率 3 . %。山茱 萸有益 肾 固精 共 4 使 05 的作用 , 故用于慢 性 尿酸性 肾病 中后 期 , 出现 蛋 白尿 尤为适 宜。据现代药理研究 山茱萸具有降低尿蛋 白的作用_ 3 引。
枸杞子 : 2 1 , 用率 2 .%。现代药理研究证 明 : 共 8例 使 47
枸杞多糖不仅能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黏附功 能 , 并能使 环磷 酰胺引起下降的 R  ̄ cb R和 R CIR显著 回升 _ t 3R B C 1 。
土茯苓 : 43 , 用率 4 .%。申氏 等 自拟 的酸脂 共 8例 使 25
杜仲 : 34 , 共 0 例 使用 率 2 .%。任 氏等用 自拟 的葳草 67
胶 囊 治 疗 慢 性 尿 酸 性 肾 病 , 得 满 意 的 疗 效 , 效 率 达 取 有
10 , 0 % 其中运用杜仲 、 灵仙 、 决 明、 杞子 补 肾益 精 、 威 草 枸 滋
阴壮 阳[ ] 1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杜仲可降低尿蛋 白 J 4 。
酸性 肾病疗效较佳 , 有效 率达 9 .6 远高于单用 嘌呤醇组 2 8 %,
的 6 .7 6 6 %。
女贞子 : 16例 , 共 6 使用 率 1 .%。倪 氏等 自拟 的用 于 46 治疗气阴两虚 的慢性 尿酸性 肾病 的益气 滋 肾活 血清利 汤 中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具体 的发生机 制有 待进 一步研 究 。根据 慢性 尿酸 性 肾病 临床表现 , 可将 其 归为 中医学 “ 证 ” “ 痹 、 血尿 ” 、 “ 节”“ 历 、水肿 ” “ 证 ” “ 劳 ” “ 痛 ” “ 格 ” 、淋 、虚 、腰 、关 等 范 畴 j其 中医 学 病 机 , 以归 纳 为痰 浊 湿瘀 为 , 可 标 , 肾亏虚 为本 。近 年来 随着人 民生 活水 平提 高 , 脾 饮 食 结 构 有 了 较 大 的 改 善 , 发 病 率 亦 日益 增 其 多 ]中老年男 性 患者发 病率 较高 。 ,
砂石 而成 。张 史 昭
认 为 痛 风 是 人 体 气 血 为
气所阻, 经络不能畅达所致。其邪主要来 自脾 胃
热 , 而 酿成 痰 瘀 , 久 以致 湿 热 痰 瘀 凝 涩 而成 。总

小管和间质 , 临床表现为慢性高尿酸血症 、 中度蛋 轻 白尿 、 性尿 、 酸 肉眼血尿 或镜 下血 尿 , 多伴 肥 胖 、 血 高
a消风散源自外科正宗方由当归生地黄防原方主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j更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组成方中以荆芥防被历代中医学者推崇为皮肤病的代表方剂
江西中医药 2 1 02年 1 月第 1 期总 4 3卷第 3 9期 4
慢性尿 酸性 肾病的中医药研 进 展 艺
★ 汪德 平 付 晓兵 ( 西 中医学 院 江 南 昌 30 0 ) 306
关 键 词 : 性 尿 酸 性 肾 病 ; 医 药 ; 究进 展 慢 中 研
中图 分 类 号 : 3 .2 R 70 5
文献标识码 : A
慢性 尿 酸 性 肾病 ( 称 痛 风 性 肾病 ) 指 由于 亦 是 嘌 呤代谢 紊乱 , 血尿 酸 升高 , 引起尿 酸及 其结 晶沉 积 于 肾脏 , 成 肾损 害 的一 类疾 病 。病 变 主要 累 及 肾 造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672-9463.2020.11.030中医治疗尿酸性肾病相关研究进展郝晓娟姜星范军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UCN)是由于人体内瞟吟代谢异常而使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肾脏积聚过多尿酸及其盐类物质而引起的肾损害,故也可称为高尿酸血症肾病,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因机体尿酸增高常伴发痛风,所以又俗称痛风性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夜间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发热等肾外表现,腰酸、腰痛、神疲乏力、夜尿增多、尿比重及渗透压降低、蛋白尿、血尿、尿结石、水肿、高血压等肾内表现。

1中医对病名的认识祖国医学中,尿酸性肾病并没有与之病名对应的相关记载,但中医学中“痹证”、“腰痛”、“淋证”、“尿血”、“水肿”、“虚劳”、“关格”和“历节”等病证与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叫正如王巻所著古医经典《外台秘要•白虎方》中所表述:“白虎病者,……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白虎之病也。

”其与尿酸性肾病的痹症表现很相似[2]o 《丹溪手镜》中“历节风,痛走注不定;痛风有定,夜甚;……或痹,或痛不痛,筋动难,或仁不仁。

”即是尿酸性肾病的痛风表现叫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因嗜欲过度,劳伤肾经,肾脏既虚,……遂致腰痛。

”则与尿酸性肾病的腰痛相关叫2病因病机尿酸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通过总结诸作者单位=300100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郝晓娟、姜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范军)医家的观点,认为其病因病机总属痰、热、瘀、虚,其中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痰、热、瘀互结为发病之标。

2.1本虚证尿酸性肾病的缓解期中医以本虚为主。

张露肉认为此病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诱生他邪流注血脉,而两者相比,尤应注重先、后天亏虚。

李业伟等同认为本病发病的主要脏腑是脾肾,痰浊水湿为主要病理产物;脾虚失运,肾气亏虚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毒不能排出体外而发病。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由于尿酸在体内沉积引起的。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如果尿酸在体内过多积累,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引起肾脏炎症和损伤。

尿酸性肾病患者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但传统西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中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近年来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体内的环境和改善肾功能,对尿酸性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深入研究中药在尿酸性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方法有限且效果不佳。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对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其临床疗效,并深入研究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中药在治疗尿酸性肾病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验证,其疗效显著且安全。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足之处的探讨,有利于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推动尿酸性肾病的治疗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对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指导。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具有明显优势,笔者通过查阅收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诊断标准、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提供参考。

标签:痛风性肾病;中医药疗法;综述痛风性肾病(GN)又名慢性尿酸性肾病,系因体内嘌呤代谢长期紊乱,使血尿酸过高,致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调整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痛风的发病率正呈显著性上升趋势。

据报道,我国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3-14%,痛风患病率为2-84%,且正呈现年轻化态势。

预计今后10年内,痛风将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位代谢性疾病[1-2]。

有研究表明,痛风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代谢紊乱密切相关[3]。

有报道显示,41%的痛风患者中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4],而尸检证实,90%的痛风患者出现肾脏损害,其中大约17%~25%的患者系死于肾功能衰竭[5]。

因此,如何积极防治痛风性肾病的早期损害并延缓其病程进展尤为重要。

目前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有显著优势,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诊断、命名尚无统一标准。

依据我国最新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其临床特征主要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常伴有腰酸腰痛、关节肿胀或不利、神疲乏力、夜尿增多而清长,甚至呕恶频作、口臭、皮肤瘙痒、尿少尿闭等。

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白虎历节”、“淋证”、“水肿”、“腰痛”、“关格”“溺毒”等范畴[7-9]。

痛风性肾病的病因病机极为复杂,主要是因先天禀赋不耐,脾肾亏虚,兼饮食不节,七情失调,劳倦过度,日久痰瘀胶结,穷必及肾。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云:“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坐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结晶在肾脏中沉积,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的疾病。

虽然西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病情,但存在副作用、疗效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求中药治疗的方法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就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乌芎、熟地黄、桑叶、丹参、薏苡仁、金银花等。

这些中药能够通过不同途径调节尿酸代谢平衡,降低血尿酸浓度,防止尿酸结晶形成,促进肾脏废物排泄,修复肾脏组织等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症状和缓解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乌芎具有降低尿酸浓度、提高肾脏排泄功能的作用,且对肝肾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尿酸性肾病的治疗。

熟地黄在中医上有“大补减”之说,可以调节尿酸代谢平衡,促进尿酸的排泄,同时还有改善心血管和肾脏功能的作用。

桑叶中富含酶解叶绿素,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同时还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丹参具有血管扩张、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多种作用,有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

薏苡仁具有利尿、清暑、降尿酸等作用,可用于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抗炎,从而能够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比如,“通淋口服液”是由当归、川芎、苍术、龙牡壳等中药组成的方剂,可以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症状,降低尿酸浓度,促进肾脏代谢、排泄功能的提高。

另外,基于肾阴虚型尿酸性肾病,也有较多针对性的中药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特别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西药治疗的患者而言更为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药效不同、治疗时间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等因素,中药治疗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中药对尿酸代谢和肾脏功能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更好地治疗尿酸性肾病提供科学依据。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尿酸性肾病是一种由于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认为尿酸性肾病与肾脏虚损、湿热内蕴有关,所以治疗时要调理肾气、疏通经络、清除湿热。

1. 清热类中药:如黄芩、鲜板蓝根、竹叶、雄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促进尿酸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2. 利尿类中药:如车前子、木通、豆腐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草药,可以增加尿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体内的尿酸,缓解尿酸性肾病的症状。

3. 肾阳虚类中药:如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补肾阳、温肾阳的作用,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促进尿酸代谢,治疗尿酸性肾病。

4. 祛风湿类中药:如桑枝、羌活、藁本等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症状,缓解关节疼痛。

近年来,研究者还通过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活性成分:1. 黄酮类化合物:如栀子、雷公藤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尿酸生成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产生。

2. 黑蝉蜕素:具有降低尿酸血症的作用。

3. 牛膝、天麻中的皂苷类成分:可以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达到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效果。

一些中药复方的应用也得到了一些研究支持,如感冒灵颗粒、消食利尿胶囊等,这些复方药物由多种中草药组合而成,可以综合调理尿酸代谢,提高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

尽管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研究还不够详尽,临床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需要长期观察,疗效评价的标准还不够明确,临床应用的规范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尿酸性肾病的中药治疗在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尿酸性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结合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56%,差异显著p>0.05。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疗效尿酸性肾病是因嘌呤代谢絮乱致尿中尿酸过多、血尿酸升高和尿酸排泄障碍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

今年来,此病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与中老年发病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所有患者符合原发性慢性高尿酸血症和酸性尿诊断标准。

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5±7.5岁,病程1.5~29年;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3±6.5岁,病程1.2~27年。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剂量为0.1g的别嘌呤醇,口服,每天2~3次,合并高血压者加用剂量为10mg的洛丁新,口服,每天1次,督促患者大量饮水,使患者每天排尿量维持在2100~3000ml之间,酸性尿患者给予小苏打,剂量1.0g,每天2次,或剂量为10ml,浓度为12.5%的枸橼酸钾,每天3次,让患者尿的PH值维持在6.1~6.8之间,好让患者尿酸结晶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2-02T15:22:04.543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12月作者:刘会林1 徐红2[导读] 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1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杭州310053摘要:慢性尿酸性肾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值得临床重视。

中医药不论是经方还是自拟方,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尿蛋白、尿微量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更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慢性尿酸性肾病;中医药;综述慢性尿酸性肾病,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导致的肾脏损害。

有文献报道[1],痛风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占4l%,25%的患者死于肾衰竭,痛风患者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

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在保护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西医,现将目前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经方运用研究李氏[2]等采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尿酸性肾病,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24h尿蛋白,减轻肾小管与肾小球的损伤,改善肾功能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 <0.05)。

陈师[3]治疗本病发作期当以祛邪为主,基本方为三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加入清热凉血之品;稳定期扶正为主,佐以活血,基本方为参苓白术散合左归丸,及桃红四物汤加减,并选用大量含有生物碱类的中药(如土茯苓、革薜、秦皮等),用以中和血尿酸,疗效甚佳。

孙氏等[4]予加味地黄汤加减,湿热表现明显者加苍术、黄柏,治疗尿酸性肾病,选择口服别嘌呤醇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血微量蛋白(β2-MG)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加味地黄汤能够改善肾功能,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自拟方研究周珂等[5采用旷惠桃教授经验方痛风克汤治疗本病30例,总有效率83.33%,且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证明本方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研究。

华琼等[6]用中药降酸饮与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片相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3%,并且中药在改善血UA,血Scr, 血BUN,肾小球率过滤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减少尿蛋白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3.中西医结合治疗黄伟等[7]阶梯性加服中药抗痛风1、2、3号方治疗(同时口服别嘌呤醇片)本病60例,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治疗90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且中药治疗组在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液流变方面疗效较为明显,比单纯的西药组疗效提高,减少了毒副作用,缩短了病程,拓展了中医治疗痛风性肾损害的方法,是一个全新的治疗理念,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运用。

曾菁蓉[8]治疗组用别嘌醇加自拟补肾痛风汤加减,对照组只服用别嘌醇,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尿酸、血肌酐、血脂,减少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尤其在改善肾小管功能上疗效更优。

向少伟等[9]用自拟加味三妙散加用别嘌呤醇片治疗本病并与单用别嘌呤醇治疗的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3%,且在改善肾功能,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更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郭向东等[10]将痛风性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痛风肾病1号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39例)及别嘌呤醇对照组(43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尿酸浓度、减轻肾损害程度和改善脂代谢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庞学丰等[11]在应用别嘌醇基础上加用自拟痛风肾康汤,与单纯应用别嘌醇组做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 ,对照组总有效率76.2% ,并且治疗组在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刘爱霞等[12]采用痛风益肾汤并配合痛风历仙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 观察8周后,取得总有效率87.5%的疗效。

4.治则治法研究目前中医学对本病的治则治法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健脾益肾泄浊法沈维增等[13]用别嘌呤醇常用剂量减半加用健脾益肾、利湿泄浊法(方用:黄芪30 g、党参20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0 g、苡仁30 g、土茯苓3O g、川萆薜30 g、牛膝15 g、当归10 g、虎杖20 g、丹参30 g )治疗痛风性肾病,结果:中西医总有效率为87.50%,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王波等[14]用中医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方用:生黄芪20 g,党参15 g,生薏苡仁30 g,枸杞子20 g,菟丝子20 g,泽泻15 g,茯苓30 g,丹参30 g,萆薜20 g,生大黄l0 g)加西药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与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26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 a1一微球蛋白、β2一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清热祛湿活血法陈茂盛等[15]认为湿热瘀结是痛风性肾病的基本病机,采用清利瘀结法(方用:牛膝15g,黄柏12g,苍术l5g,薏苡仁2Og,土茯苓20g ,萆薜15g,地龙12g,桃仁12g,红花12g,泽兰15g,车前子15g)加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吟醇治疗本病与对照组只用西药治疗,观察8周后,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清肌酐、a1-MG、24小时尿蛋白等生化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O.O5)。

陈春平等[16]借鉴朱丹溪的《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祛湿活血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 结果总有效率84.37%,证明中药治疗组不仅可以降低血尿酸,而且可以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3)益肾泄浊化瘀法戴晓霞等[17]用中医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4例,对照组30例口服别嘌呤醇片,结果说明治疗组益肾化瘀降浊法可显著降低血尿酸,并有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李良等[18]用健脾益肾泄浊化瘀法(方用:生地黄20g、山药20g、丹参20g,山茱萸肉15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5g、鸡血藤15g、苍术15g、泽兰15g、白术15g、党参15g、益母草15g、牛膝15g、桑寄生15g、土茯芩15g、茵陈蒿15g、淫羊藿15g,甘草6g)治疗痛风性肾病110例,对照组(100例)口服别嘌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降低血尿酸、提高肾有效血浆流量、降低血B 2-微球蛋白、减少尿a1-微球蛋白、改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变化(P <0.05)。

5.中成药治疗申海莉等[19]用酸脂清胶囊(组方:大黄、姜黄、土茯苓以4:3:2的比例制备成胶囊,每粒含生药2.25 g)在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血尿酸,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lb)和尿IgG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钟洪等[20]予补肾痛风汤(杜仲20 g,菟丝子20 g,党参15 g,黄芪20 g,薏苡仁30 g,云苓20 g,苍术12 g,黄柏12 g,泽泻10 g,当归10 g,丹参20 g,枸杞子20 g,桂枝6 g)制成颗粒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患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治疗后可减少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U—Alb)排泄(P<0.01),提示治疗组保护肾功能损害方面疗效较好。

王艳玲等[21]用护肾痛风泰冲剂治疗痛风性肾病,结果治疗组SCr、血/尿β2 -MG均显著改善(P<0.05),证明护肾痛风泰冲剂对痛风性肾病临床疗效确切。

余俊文等[22]用肾维宁冲剂治疗本病30例,治疗60天后观察到,中药在改善肾小球的血尿素氮(BUN),Scr、胱抑素(Cys-C)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肾维宁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6.结语痛风性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延误病情。

据报道,痛风性肾病的误诊率高达81.2%,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目前西医治疗痛风性肾病除饮食运动控制外,多采用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和碱化尿液的方法,但这些药物副作用明显,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少数患者可发生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HS),肾功能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

中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少,且保护肾功能疗效显著,临床上如能早期干预治疗高尿酸血症,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对已发生的痛风性肾病干预治疗可以减慢疾病的进展。

但目前中医药的研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中医中药的研究只是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症状疗效的一个研究,尚缺乏统一明确的辩证论治体系及治疗方案,所以在临床用药方面存在“各司所见”的现象,确有疗效的方药有待推广。

其次,大量的临床研究没能做到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所以在临床运用方面未得到广泛的认可。

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在这些方面努力,为中医治疗痛风性肾病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1]钱桐荪.肾脏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60-562.[2]李华伟,李巨其.八正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 2006,21(4):31-32.[3]杜兰屏,张春崧,王琳.陈以平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39(l1):27-28.[4]孙劲松,蒋玉洁.加昧地黄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46-747.[5]周珂,旷惠桃,龙华君.痛风克汤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75-76.[6]华琼,关明智.降酸饮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0例[J].中医研究,2009,22(l2): 22-24.[7]黄伟,谭毅,苗同国.痛风肾损害中西医结合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2(5):70-71.[8]曾菁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46例[J].光明中医,2008,23(8):1114-1115.[9]向少伟,赖申昌,蒙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4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结合肾病杂志,2009,l0(8):731-732.[10]郭向东,王小琴,熊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O8,24(11):731-732.[11]庞学丰,张红,高立珍等.中药痛风肾康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5):742-743.[12]刘爱霞.痛风益肾汤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7(18):1043-1044.[13]沈维增,吕红梅,谢峥伟,钟琳,陈晓烽.健脾益肾合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9):826-827.[14]王波.培土固元逐瘀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福建中医药,2 008,39(2):34-35.[15]陈茂盛,吴宇红,徐业等.清利瘀结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6例[J].中医杂志,2O08,49(12):1100.[16]陈春平.袪湿活血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2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22-123.[17]戴晓霞,裴慧,孟庆香等.益肾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8,36(6) 31-32.[18]李良,赵先锋,王宁等.中医药防治痛风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0,l9(1):44-46.[19]申海莉,王玉凤,刘国芬.酸脂清胶囊治疗尿酸性肾病2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4):216-217.[20]钟洪,秦艳芬,刘志强等.早期痛风肾病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2):98-99.[21]王艳玲,杨怀新,邱侠等.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74-1975.[22]余俊文,杨同广,李婷等.肾维宁治疗早中期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1):15-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