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_刘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摘 要:城市文化保存着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历
史变迁的沧桑岁月。传统城市空间环境承载着湘潭特有的码头文化,保护老城区现存的历史街区及建筑风貌成为湘潭城市建设地域性延续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对老城区传统空间形态四个组成部分——码头节点、街巷骨线、空间肌理、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保护与传统更新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码头;码头文化;老城区空间环境;城
市建设
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 c u l t u r e p r e s e r v e d
the memories of the city, recording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urban historica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carried the unique wharf culture of Xiangtan,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regional continuance of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point, line, surface, body" concept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zed four parts
—the wharf node, the
bone line of streets, the spatial tex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of the traditional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pdate work in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K e y w o r d s :w h a r f ;w h a r f c u l t u r e ;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old city;urba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058-04
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经济的腾飞,许多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历史传统保护与文脉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此引发城市建设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建设者面前值得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虽然城市发展程度和目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但很多依水而建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似曾相似的演变过程,都是由傍依江、河、湖、海等地理特征所衍生出的码头及码头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承载湘潭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载体,传统码头及其所形成的商业街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中心的转移,其综合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但时间积淀下来的传统老字号、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因其传统商业及历史文化的综合效应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构成了集历史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商业街区、民居民宅等多形式并存的、丰富的老城区空间形态,这种多功能综合布局密切了各社会阶层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形成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探索发掘其潜在的价值,是传统码头文化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码头文化概念
“码头”有两层含义:一为海边、江边专供船只停靠、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二为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一个城市或一个码头因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
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在江河交汇、水陆衔接、交通方便以及利于避风、泊宿、装卸货物的地方,逐渐形成船舶聚泊的处所,这就是古时的码头。从城市空间形态上看,码头不仅指简单的特定建筑形态,还包括与码头经济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即道路、堆放场地、过渡空间、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等。在湘潭城市的变迁过程中,码头的这两层含义随着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的风云变换而交替出现,从单一驳船功能过渡到多元文化碰撞的多功能场所,从而确立了湘潭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拓展了古城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湘潭“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第一码头”[1]。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观念里,湘潭首先是一个码头,然后才是一个城市,这是因为古潭城深厚的商贸码头功能及其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
码头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码头空间和功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展的必然产物。它涵盖了以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及形态,包括物质形态文化、非物质形态文化两个层面。城市码头文化的发展是从人类最初生存活动的原始阶段开始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及部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文化活动的萌芽和功能的复杂化,同时从生活劳作及日常经济活动中派生出其他活动空间,形成了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建筑类型,经过多次的社会化分工,产生出许多新的设施和特殊空间,以满足人们经济活动之余的功能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城市文化现象。
3 湘潭城市码头变迁及码头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因素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湘潭城市码头文化是
作者简介:刘岚(196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访问学者,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飞虎,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
The Regional Express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Xiangtan Urban Wharf Culture
刘 岚 陈飞虎Liu Lan Chen Feihu
图1-湘潭古城地形分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图)
图2-湘潭主商业街道——正街的现状分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潭市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