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
湘潭东城片区控规说明书(最终)
![湘潭东城片区控规说明书(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bb9acf54f01dc281e53af04c.png)
目录第一章现状解读篇〃〃〃〃〃〃〃〃〃〃〃〃〃〃〃〃〃〃〃〃〃〃〃〃〃〃〃〃〃〃〃〃〃〃〃〃〃〃〃21.基本概况〃〃〃〃〃〃〃〃〃〃〃〃〃〃〃〃〃〃〃〃〃〃〃〃〃〃〃〃〃〃〃〃〃〃〃〃〃〃〃〃〃〃22.现状解读〃〃〃〃〃〃〃〃〃〃〃〃〃〃〃〃〃〃〃〃〃〃〃〃〃〃〃〃〃〃〃〃〃〃〃〃〃〃〃〃〃〃2第二章规划对策篇〃〃〃〃〃〃〃〃〃〃〃〃〃〃〃〃〃〃〃〃〃〃〃〃〃〃〃〃〃〃〃〃〃〃〃〃〃〃〃73.上位规划解读〃〃〃〃〃〃〃〃〃〃〃〃〃〃〃〃〃〃〃〃〃〃〃〃〃〃〃〃〃〃〃〃〃〃〃〃〃〃〃〃74.发展条件〃〃〃〃〃〃〃〃〃〃〃〃〃〃〃〃〃〃〃〃〃〃〃〃〃〃〃〃〃〃〃〃〃〃〃〃〃〃〃〃〃〃85.规划策略〃〃〃〃〃〃〃〃〃〃〃〃〃〃〃〃〃〃〃〃〃〃〃〃〃〃〃〃〃〃〃〃〃〃〃〃〃〃〃〃〃〃9第三章控制引导篇〃〃〃〃〃〃〃〃〃〃〃〃〃〃〃〃〃〃〃〃〃〃〃〃〃〃〃〃〃〃〃〃〃〃〃〃〃〃〃116.规划总则〃〃〃〃〃〃〃〃〃〃〃〃〃〃〃〃〃〃〃〃〃〃〃〃〃〃〃〃〃〃〃〃〃〃〃〃〃〃〃〃〃〃117.土地利用规划〃〃〃〃〃〃〃〃〃〃〃〃〃〃〃〃〃〃〃〃〃〃〃〃〃〃〃〃〃〃〃〃〃〃〃〃〃〃〃〃118.综合交通规划〃〃〃〃〃〃〃〃〃〃〃〃〃〃〃〃〃〃〃〃〃〃〃〃〃〃〃〃〃〃〃〃〃〃〃〃〃〃〃〃179.绿地景观系统规划〃〃〃〃〃〃〃〃〃〃〃〃〃〃〃〃〃〃〃〃〃〃〃〃〃〃〃〃〃〃〃〃〃〃〃〃〃〃2310.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2511.建设开发控制〃〃〃〃〃〃〃〃〃〃〃〃〃〃〃〃〃〃〃〃〃〃〃〃〃〃〃〃〃〃〃〃〃〃〃〃〃〃〃〃2612.“五线”控制规划〃〃〃〃〃〃〃〃〃〃〃〃〃〃〃〃〃〃〃〃〃〃〃〃〃〃〃〃〃〃〃〃〃〃〃〃〃〃3413.环境保护规划〃〃〃〃〃〃〃〃〃〃〃〃〃〃〃〃〃〃〃〃〃〃〃〃〃〃〃〃〃〃〃〃〃〃〃〃〃〃〃〃3614.综合防灾规划〃〃〃〃〃〃〃〃〃〃〃〃〃〃〃〃〃〃〃〃〃〃〃〃〃〃〃〃〃〃〃〃〃〃〃〃〃〃〃〃3815.市政工程规划〃〃〃〃〃〃〃〃〃〃〃〃〃〃〃〃〃〃〃〃〃〃〃〃〃〃〃〃〃〃〃〃〃〃〃〃〃〃〃〃3916.规划管理建议〃〃〃〃〃〃〃〃〃〃〃〃〃〃〃〃〃〃〃〃〃〃〃〃〃〃〃〃〃〃〃〃〃〃〃〃〃〃〃〃43附件一:生态低碳专题研究附件二:发展动力和开发实施策略专题研究第一章现状解读篇1.基本概况1.1.规划背景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城市群,核心城市包含长沙、湘潭、株洲,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12127bf242336c1eb95e47.png)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者:秦子桐专业班级:10城市规划二班学号:**********指导老师:余翰武、祁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三章………………………………………………现状概况与分析第四章………………………………………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规模第五章…………………………………………………规划用地布局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第八章…………………………………………………给水工程规划第九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第十一章……………………………………………………附表第十二章……………………………………………………附图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规划图3.道路交通规划图4.景观绿地分析图5.规划功能结构图6.给水工程规划图7.污水工程规划图8.雨水工程规划图9.电力电信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湘潭市万楼新城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各项建设合理有序,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范围万楼新城的规划区范围:建设北路(潭锰路)以东,北二环线以南,湘黔铁路以北,湘江以西。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0.31km2。
第1.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5、《湘江长株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6、《长株潭都市区建设管治规划》;7、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8、湘潭市万楼新城概念性分区规划。
第1.04条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将城市的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紧密结合,塑造适宜居住的生态新城。
SZ2012003T湘潭水府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367
![SZ2012003T湘潭水府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367](https://img.taocdn.com/s3/m/0ecb6ad6f705cc1755270946.png)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003T11 主要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 围绕旅游度假胜地、人水和谐乐园和城乡统筹新区的定位 ,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对水府示范区的产业发展、 功能结构、生态环境、村庄统筹等进行整体规划与安排, 并对不同功能组团的重点区域进行城市设计指引,实现构 建湖南建设“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最佳典范! 产业构建:打造长株潭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示 范基地,形成“三大体系十二大产业功能” 三大产业体系:湿地效益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生态高效 农业; 十二大产业功能:旅游休闲、疗养度假、康体竞技、文化 创意、休闲农业、生态渔业、精细农业、绿色建材、环保 研究、科技研发、现代物流。 空间结构:“ 绿心蓝脉、一城三区 ” 绿心 : 以环境保育为主的示范区生态绿心,倡导环境保护优 先; 蓝脉 : 以横贯并渗透示范区的水府庙水库为蓝脉; 一城 : 依托棋梓镇发展,打造示范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区 : 毛田旅游接待区、湿地综合服务区、疗养度假休闲区 。 村庄发展统筹:围绕构建”城乡统筹新区“提出提升产业 功能、优化空间格局、完善路网骨架、健全公共配套、落 实市政设施等五大统筹目标, 特色创新 通过“产业发展”、“两型示范综合改革及城乡统筹”、 “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三大专题研究,塑造“湿地生态保 护与绿色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山、水、城融合的公园城市 、绿色环保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旅游休闲与山水生态相 辅相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湘军文化为核心的湘楚文 化、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态宜居”七大特色的两型示范区。
SZ2012003T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湘潭水府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20)
设计部门:深圳分公司
湘潭市市政规划标准
![湘潭市市政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278ece56294dd88d0d26bbc.png)
第3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92条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 市域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共建共享。
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外围组团需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周围乡镇;在一般建制镇,设施建设应主要立足于本辖区。
2 不同级别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服务范围,由需求定规模。
同一级别、同一类型的设施,应按就近服务的原则划分服务范围,避免重复建设。
第93条市域给水工程规划1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2020年湘潭市中心城区、易俗河地区和湘乡市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450升/日,昭华地区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00升/日,韶山市、花石、楠湖、棋梓、姜畲和杨河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升/日,其余乡镇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50升/日,农村人口为200升/人•日。
2 区域供水规划根据湘潭市规划人口规模和用水指标,到2020年,湘潭市重点镇以上地区总供水能力为181万立方米/日,其中需新增供水能力123万立方米/日。
规划主要水厂12座,其中湘潭市区4座水厂,昭华1座,湘潭县水厂4座,湘乡水厂2座,韶山水厂1座。
结合水厂设施和城镇布局,完善区域供水管网体系。
第94条市域排水工程规划1 规划目标2020年湘潭市区和各县城污水管网全覆盖,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各县(市)城区达80%;重点镇区污水管网基本覆盖,污水处理率达70%。
2 污水处理到2020年,共需建设主要污水处理厂11座,其中扩建3座,新建8座,其中湘潭市区3座,昭华1座,湘潭县4座,湘乡厂2座,韶山1座。
总处理能力101万吨/日。
第95条市域电力工程规划1 负荷预测2010年全市规划电力负荷1535 MW,用电量96.7亿千瓦时;2020年电力负荷2880MW,用电量175.5亿千瓦时。
2 电源建设随着三期工程建设完成,湘潭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3800 MW,湘潭总电能将达到4200MW 左右。
3 供电设施扩建现状500KV变电站使总容量达到3*1000 MW,新建一座50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1000 MW。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5fc8c8d5bbfd0a795673a1.png)
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规划过程 (1)1.3 规划内容 (1)1.4 技术路线 (2)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1.5.1 规划范围 (2)1.5.2 规划年限 (3)1.6 规划依据 (3)2 现状概况 (3)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2.1 对外交通设施 (3)2.2.2 城市路网 (3)2.2.3 公共交通 (4)2.2.4 停车设施 (4)2.2.5 机动车保有量 (4)2.2.6 交通管理现状 (4)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1 对外交通设施 (4)2.3.2 道路网络设施 (4)2.3.3 公共交通 (4)2.3.4 停车设施 (5)2.3.5 交通管理 (5)2.3.6 交通发展政策 (5)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3.1 战略定位 (5)3.2 发展战略 (5)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6.1 规划目标 (12)6.2 公路枢纽 (12)6.3 铁路枢纽 (12)6.4 水运枢纽 (12)6.5 航空枢纽 (13)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6.6.1 客运枢纽 (13)6.6.2 货运枢纽 (14)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7.1 规划目标 (14)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7.3 路网指标 (15)7.4 通道规划 (15)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7.6 步行系统规划 (16)7.7 道路设施规划 (16)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8.1 规划目标 (17)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8.3.1 都市区轨道 (18)8.3.2 常规公交 (18)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9.1 规划目标 (19)9.2 停车需求预测 (19)9.2.1停车需求预测 (19)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9.3.2 公共停车场 (20)9.3.3 货运停车场 (20)9.3.4 环卫停车场 (20)9.4 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 (20)9.5 配建停车场规划 (21)10 湘潭市中心城区交通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21)10.1 规划目标 (21)10.2 解决近期行车难的改善措施 (21)10.2.1 打通断头路,完善支路体系 (21)10.2.2 理顺货运交通 (22)10.2.3 进行“二路二桥”重要节点精细化交通设计,加强交通管理 (22)10.3 解决近期停车难的改善措施 (23)10.4 支撑城市空间拓展路网建设计划 (24)1 总论1.1 项目背景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用,是“泛珠三角”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0588d780eb6294dd886c19.png)
作 。该县 还创 办 了建 筑农 民工业 余培
( 本刊特约记者 王纪洪 )
通 知 指 出 湘 潭市 是 株 潭 地 区 训 学校 ,两年 来 已免 费为 千余 名建筑 长
要 中心 城 市 之 一 , 湖 南 省 重 的 工 业 、
农 民 工 进 行 了 技 能 培 训 , 农 民 工 全 部
地 宜 。打 造 包 括 罗 隆 基 故 居 相 帅 政 主 管 部 门 组 织 当 地 剩 余 农 村 劳 动 力 作 。建筑 劳 务企业 已开 拓 了北 京 、上 制
府 笔 架 山风 光 、 绿 洲 竹 林 、廉 政 文 进 城 务 工 的 一 个 缩 影 , 据 悉 。仅 元 宵 海 、浙 江 等十 几个 省 市 自治 区 ,
筑 行 业 劳 务 资 源 和 施 工 技 术 的 传 统 优
日 前 , 国务 院 办 公 厅 下 发 通 知 势 ,建 立 了 县 、 乡 村 三 级 建 筑 劳 务 管 ( 以下简 称通 知 )原则 同意修 订 后 的 理 和服 务体 系 ,设 立 了信息服 务 站 ,
JX 0/ 1 31 S X 3 00 2
景 — — 古 樟 、 笔 架 山 风 光 、江 中绿 洲 余 名 农 民 工 从 县 城 坐 专 车 奔 赴 北 京 建 市 建 筑 行 业 的 农 民 工 达 到 了 56 j , .T 人
竹 林等 。近 年来 ,该 村科 学规 划 ,因 筑 市 场 打 工 挣 钱 。 这 是 邢 台 市 建 设 行 涵 盖 木 工 、 电 工 、 钢 筋 工 等 十 几 个 工
特色鲜 明的现代化城市 。 ( 徐烟 云)
账 。他 说 : “ 我们 的 目标 是把 在外从 事建筑 劳务 者稳定在2 万人 。按每人挣
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公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第一批)的通知-潭自然资规[2020]1号
![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公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第一批)的通知-潭自然资规[2020]1号](https://img.taocdn.com/s3/m/7a37fc1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9.png)
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公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第一批)的通知正文:----------------------------------------------------------------------------------------------------------------------------------------------------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公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第一批)的通知雨湖区、岳塘区自然资源局、高新、经开、昭山分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事业单位,各相关单位: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免于办理或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豁免清单(第一批)予以公布。
一、湘潭市城市规划区内属于下列范围的建设工程,免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不增加建筑面积、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不涉及修改外立面、建筑结构和变更使用性质的建筑工程(包括内部装修、夜景工程),但拆除重建的除外。
(二)由相关政府部门主导实施的未涉及增加建筑面积的改造整治项目,包括街巷整治、庭院改善、小区内部综合整治、屋顶整治(含平改坡)、农贸市场、环卫设施(包含公厕、清洁楼等)等改造提升工程。
(三)在已经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定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的公园里,建设非经营性并用于休憩的亭、台、廊、榭、厕所、景观水池、无上盖游泳池、雕塑和园林小品、大门、门卫房、内部道路、小桥(涵)等不临城市道路的建(构)筑物。
(四)满足《湘潭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办理细则》要求的既有多层住宅小区加装电梯的工程。
(五)道路和桥梁维修工程、小区内非市政道路工程。
(六)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内不涉及市政道路的管线工程。
(七)体育跑道、无基础看台及中小学幼儿园在自身红线范围内建设不增加建筑面积的看台。
城市空间规划与利用
![城市空间规划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919efe9e314332396893ec.png)
湘潭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公示湘潭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09年开始着手编制,现已编制完成且于2010年11月29日通过了专家评审,现将成果进行公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
公示内容如下:规划范围第一层次为规划编制重点区域,包括中心城区,隶属雨湖区、岳塘区、高新区,总用地面积220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为湘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湘潭市区行政范围的中心城区、九华示范区、昭山示范区、湘潭县的天易示范区、杨嘉桥镇、河口镇、梅林桥镇,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至规划期末,湘潭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总需求量约为540万~630万㎡。
预测湘潭市人均地下空间占有量约为3.4 ㎡。
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形成:“三核、七点、中心联结”型发展结构。
地下交通设施规划(1)都市轨道线网建设。
线网由2条线构成,线路总长56.7km,构成“鱼”型。
其中1号线北接长沙地铁一号线,东接株洲天元站,由高铁站经万楼新城、湘潭站、河东片区、双马片区连接株洲,远期预留延伸至昭山片区的支线;2号线西接汽车西站,南接易俗河天易汽车站,连接羊牯赤马片、汽车西站、河西旧城及河东片区,远期预留延伸至杨牯片区的支线。
(2)规划建设泗洲路——宝塔路越江隧道及护潭路——板塘七号路越江隧道、韶山路及河东大道地下道路,沟通越江隧道形成湘江两岸“井”字形地下道路系统。
(3)重点规划建设韶山路、建设路、河东大道、芙蓉路、吉安路等16处地下人行过街设施。
(4)结合公共中心建设3处地下步行系统,重点分布于河西商业及交通枢纽综合开发片区;河东商业文体综合开发片区;九华高铁站域综合开发片区等。
(5)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17处,其中调整原规划公共停车场进行地下化建设8处,新建地下公共停车场9处。
(6)规划引导湘潭火车站及九华高铁站的公交首末站场及公交枢纽设施地下化。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河西商业中心、河东中心、九华高铁站域、易俗河中心4个地下综合体及河西商业中心地下商业街,并结合地面文化、展示及体育场馆适当建设地下文体设施。
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
![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c6fcac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7.png)
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1. 引言湘潭市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中心城区的规划方案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的背景、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
2. 背景湘潭市中心城区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3. 目标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中心。
具体目标如下: -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
-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旅游项目。
-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历史。
4. 原则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 以人为本:以居民为中心,重视满足人民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 综合协调:兼顾城市各项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相协调。
- 公平公正:确保规划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每个人都能从规划中获益。
5. 具体措施湘潭中心城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具体措施:5.1 城市环境改善•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治理空气和水污染。
•增加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优化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完善城市供水和供电系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5.2 交通优化•建设快速交通网络,包括地铁、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
•提升交通枢纽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和步行,减少机动车污染和交通压力。
5.3 文化建设和旅游项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修缮古建筑和文物。
•建设文化广场和博物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5.4 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5.5 历史文化保护•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修缮古建筑,提升历史文化风貌。
•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两栏版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两栏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8238ad5901020207409cd5.png)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镇发展战略第三节市域城镇结构规划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五节市域水资源和基础设施规划第六节市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第七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九节市域空间管制措施第十节湘潭市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协调发展第十一节城市规划区的四区划定与管制措施第十二节城市规划区的空间结构与设施统筹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五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和用地规划第一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原则第二节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第三节用地规划第四节旧城保护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五节中心城区村庄建设目标和发展策略第六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一节战略与目标第二节对外交通第三节道路交通第四节公共交通第五节慢行交通第六节综合交通枢纽第七章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第二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第三节中心城区湘江岸线规划第八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第九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第十二章城市分期建设规划第十三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五章附则附表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为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湖南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04a9d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c.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8.16•【文号】国办函〔2017〕83号•【施行日期】2017.08.1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8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现通知如下:一、国务院原则同意《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湘潭是长株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湘潭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湘潭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069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湘潭与周边城市协调联动,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同保护生态资源,深化环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5a4632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7e.png)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录1 总论 (1)1.1 项⽬背景 (1)1.2 规划过程 (1)1.3 规划内容 (1)1.4 技术路线 (2)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1.5.1 规划范围 (2)1.5.2 规划年限 (3)1.6 规划依据 (3)2 现状概况 (3)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2.1 对外交通设施 (3)2.2.2 城市路⽹ (3)2.2.3 公共交通 (4)2.2.4 停车设施 (4)2.2.5 机动车保有量 (4)2.2.6 交通管理现状 (4)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1 对外交通设施 (4)2.3.2 道路⽹络设施 (4)2.3.3 公共交通 (4)2.3.4 停车设施 (5)2.3.5 交通管理 (5)2.3.6 交通发展政策 (5)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3.1 战略定位 (5)3.2 发展战略 (5)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4.1 社会经济、⼈⼝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5.1.1 ⼀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5.1.3 区域⽔运规划 (10)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5.2 城市⾻⼲道路⾻架 (10)5.2.1 城市路⽹⾻架 (10)5.2.2 城市路⽹功能 (11)5.3 城市⼯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 5.3.1 湘潭市五⼤产业发展⽚区 (11)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6.1 规划⽬标 (12)6.2 公路枢纽 (12)6.3 铁路枢纽 (12)6.4 ⽔运枢纽 (12)6.5 航空枢纽 (13)6.6 ⼀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6.6.1 客运枢纽 (13)6.6.2 货运枢纽 (14)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7 湘潭市道路⽹络规划 (14)7.1 规划⽬标 (14)7.2 道路⽹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7.3 路⽹指标 (15)7.4 通道规划 (15)7.5 ⾃⾏车系统规划 (15)7.6 步⾏系统规划 (16)7.7 道路设施规划 (16)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8.1 规划⽬标 (17)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8.2.1 市域轨道通道+⼲线公交通道规划 (17)8.2.2 市域公交⼲线 (17)8.3 中⼼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8.3.1 都市区轨道 (18)8.3.2 常规公交 (18)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8.4 公交⼀体化枢纽规划 (19)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9.1 规划⽬标 (19)9.2 停车需求预测 (19)9.2.1停车需求预测 (19)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例 (19)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9.3.1 停车⾯积需求 (20)9.3.2 公共停车场 (20)9.3.3 货运停车场 (20)9.3.4 环卫停车场 (20)9.4 ⾮机动车停车场规划 (20)9.5 配建停车场规划 (21)10 湘潭市中⼼城区交通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21)10.1 规划⽬标 (21)10.2 解决近期⾏车难的改善措施 (21)10.2.1 打通断头路,完善⽀路体系 (21)10.2.2 理顺货运交通 (22)10.2.3 进⾏“⼆路⼆桥”重要节点精细化交通设计,加强交通管理 (22)10.3 解决近期停车难的改善措施 (23)10.4 ⽀撑城市空间拓展路⽹建设计划 (24)1 总论1.1 项⽬背景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是“泛珠三⾓”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附表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附表](https://img.taocdn.com/s3/m/dd595d72168884868762d649.png)
附表二湘潭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览图(2020年)规模等级城镇规模城镇名称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一级城市>100万湘潭中心城区110 1二级城市20-50万九华新城363 湘潭县城30—35湘乡城区30- 40三级城市8-20万韶山城区82 楠湖新城8--20四级城镇Ⅰ类4-8万花石5--86棋梓 5姜畲 5杨河 4昭山(含易家湾) 5鹤岭 4Ⅱ类1-4万谭家山 2.49中路铺 2.2石潭 2.5射埠 1.4青山桥 1.3月山 1.1虞塘 1.1壶天 1银田 1Ⅲ类1万以下乌石0.917白石0.7茶恩寺0.8石鼓 0.5梅林桥 0.4泉塘 0.8潭市 0.5 金石0.3白田 0.4翻江 0.3 山枣 0.4 栗山0.3中沙 0.3 梅桥 0.3 毛田 0.3 龙洞0.3如意 0.5附表三 湘潭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2020年)城镇名称 发展定位主要职能城镇 个数 湘潭城区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教和旅游城市。
A 、B 、C 、D 1湘乡城区 市域次中心、重要工业城市A 、B 、C 7湘潭县城(易俗河组团)湘潭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A 、B 、C韶山城区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城市,全国城乡统筹示范区 A 、B 、D 九华新城 产业基地、生态绿谷,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楠湖新城先进制造业基地,花园新城A 、C花石 商贸综合型县域中心城镇 A 、B 、C 棋梓 建材工业、休闲旅游A 、D 昭山组团 农业高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旅游服务B 、D 13鹤岭镇 机械制造、商贸物流 AC 姜畲 以隆平论坛为核心的观光农业 B 、D 杨河组团 城乡统筹服务基地、观光农业 B 、C 、D谭家山 依托煤矿资源采掘和加工的工矿城镇A 中路铺 灯饰加工、农村商品流通B 、C 青山桥 鞋业制造、矿泉水产业 A 、B 石潭 高效科技农业、城乡统筹服务中心B 射埠 油茶基地、乡村服务中心 B 月山 竹木加工、食品炒货加工、商贸服务B 、C 虞唐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 B 、C 壶天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 B 、C 银田 食品加工、乡村服务中心 B 乌石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业B 、D 17 石鼓 乡村服务中心 B 梅林桥 食品深加工、商贸服务 B 、C 白石 以名人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业D 茶恩寺 竹木加工、乡村服务中心 B 潭市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B 、C 金石 乡村服务中心B 白田 水稻生猪生产加工、乡村服务中心B 翻江 乡村服务中心B 泉塘 蔬菜水果生产、乡村服务中心,传统产业基地B 山枣 竹木加工、矿泉水生产、乡村服务中心B 栗山 乡村服务中心 B 中沙 乡村服务中心B 梅桥 竹木加工、特色养殖、乡村服务中心B 龙洞 乡村服务中心 B 毛田 乡村服务中心 B 如意乡村服务中心B注:职能代码为:A 制造业职能、B 农业服务与技术支撑职能、C 商贸流通职能、D 旅游服务职能。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_2020年)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_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dc7d33657c1cfad6185fa72c.png)
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为适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省湘江株洲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围为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城区(雨湖区、岳塘区)、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围为市区围的大部分区域(不含楠竹山镇、鹤岭镇和易家湾镇、昭山乡),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 2009——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远景 2020以后第5条城市规划区市城市规划区围确定为:现市城市两区(即岳塘区、雨湖区行政区围,不含楠竹山镇)和现县的易俗河镇、河口镇、梅林桥镇、嘉桥镇、畲镇、响塘乡、响水乡的行政辖区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8a2e90dccbff121dd368328.png)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质量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潭政发[2013]16号【发布部门】湘潭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3.08.20【实施日期】2013.08.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潭政发〔2013〕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昭山、天易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现将《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湘潭市人民政府2013年8月20日湘潭市质量发展实施规划(2013-2020年)为进一步深化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不断提升我市质量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和《湖南省质量发展纲要(2012-2020年)》(湘政发〔2012〕48号)精神,结合湘潭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建设机制,不断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持续推动全市质量总体水平迈上新台阶,为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和推进“两个率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把质量安全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健全质量安全机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企业为主,诚信守法。
充分发挥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保障能力,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完善质量诚信体系,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为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湖南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湘潭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湘潭城区(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湘潭市区范围的大部分区域(不含楠竹山镇、鹤岭镇和易家湾镇、昭山乡),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 2009——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远景 2020以后第5条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为:现湘潭市城市两区(即岳塘区、雨湖区行政区范围,不含楠竹山镇)和现湘潭县的易俗河镇、河口镇、梅林桥镇、杨嘉桥镇、姜畲镇、响塘乡、响水乡的行政辖区范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强制性条文管理文本条文中加粗黑体字标志的内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
规划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
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涉及规划强制性条文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第7条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后,由湘潭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第8条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1.总体战略定位湘潭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经济强市,长株潭城市群向西辐射的城乡服务中心,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城市。
2.总体发展目标生态宜居型的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旅游名城。
即规划把湘潭打造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宜居家园和旅游胜地。
经济强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人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8万元人民币,湘潭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强市。
文化名城:以“伟人故里、文明湘潭”为主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掘伟人文化、名人文化、湖湘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宜居家园:在交通、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和防震减灾等方面建立完备、高效、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保障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旅游胜地:整合市域内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强化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滨江风光、现代城市的特色,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湖湘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将湘潭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第9条总体发展策略和重点实施策略1.总体发展策略湘潭市的总体发展策略为“两型驱动、开放带动、强工富市、科学发展”。
即按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科学谋划湘潭市未来的综合发展,合理布局湘潭市“两型”社会示范建设,全面实现湘潭市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重点实施策略(1)保护利用城乡生态资源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奠定建设“两型社会”的生态格局;(2)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与民生设施网络化配置相结合,统筹城乡“两型社会”建设;(3)城乡功能综合布局与城镇产业园区规模化发展相结合,实现城乡空间的集约节约利用;(4)创新发展”两型”产业与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两型”产业体系;(5)立足城镇建设综合交通平台与联动城乡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相结合,构筑高效畅达的一体化交通体系;(6)城镇市政设施布局区域化与乡村公用设施建设实用化相结合,建立高效节约的城乡公用设施体系。
(7)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湖湘文化圣地。
第10条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阶段目标1.近期建设目标(1)“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获得局部突破;初步形成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两型”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3)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4)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5)重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部分获得重大突破。
(5)全社会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
2.中期建设目标(1)示范区建设取得全面突破,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端产业积极向高端产业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重大发展,“两型”产业占据支配地位。
(3)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全面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4)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特色鲜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主体功能区格局基本形成。
(5)重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取得全面突破。
3.远期建设目标(1)建立起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两型社会”发展模式全面形成,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2)产业结构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发展高端化,与长沙、株洲共同成为湖南的核心增长极。
(3)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内外平衡、经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现代化宜居城市、“两型”产业主导的工业强市、以湖湘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名城。
第11条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项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1)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局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湘潭城市建设成为湖南省内经济强市和长株潭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2)至2010年,GDP总量为768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56万元,“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城镇化率达到53%左右,单位GDP 能耗为1.67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3)至2015年,GDP总量为146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4.63万元,“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单位GDP 能耗为1.15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4)至2020年左右,GDP总量为3000亿元左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达到8.8万元左右,“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单位GDP能耗为0.8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2.社会发展目标(1)规划期末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2)规划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500元和21200元左右,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控制在0.2以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岁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5%和50%。
农村地区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保文化公益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
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湘潭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集中;明确沿江各岸段的环境准入标准;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制度;提升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系统;加强酸雨控制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强化噪声管理;综合治理固体废弃物。
(2)到规划期末,湘潭市城市规划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不小于10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不小于2%。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湘江、涟水、涓水的所有控制断面,全部达到国家Ⅲ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规划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或Ⅱ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5%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4.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战略目标。
发挥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按照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2)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推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城镇与农村平等互利、良性互动的用地机制。
采取城镇点轴发展模式,重点保障中心城市、有发展潜力的次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调整村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中心集镇—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农村住宅用地空间布局体系。
(3)节约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空间的紧凑利用和适度混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