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_2020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1be351e6941ea76e58fa043c.png)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2013年调整)文本图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9月目录调整说明 (1)第一章总则 (3)第一节发展基础 (3)第二节战略意义 (4)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第一节战略定位 (8)第二节战略重点 (8)第三节发展目标 (9)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2)第五节交通建设 (32)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3)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5)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6)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8)第一节产业发展 (38)第二节交通规划 (40)第三节基础设施 (45)第四节公共服务 (48)第五节资源利用 (50)第六节环境保护 (52)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6)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6)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6)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7)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8)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60)第一节近期行动 (60)第二节法制保障 (62)第三节组织保障 (63)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4)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7)调整说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08版区域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湘潭九华经济区总体规划
![湘潭九华经济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ce8de75192e45361166f522.png)
发展方向主要向西、向南。
远期建设规划
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人口规模:90万人。 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
经济区定位
功能定位: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和新型 工业化示范基地,长株潭新的经济增长中心,新 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教育科技转化基地和创新中 心、高品质的服务和休闲中心,具备综合功能的 宜居现代化城市新区。
“多中心”是根据服务半径的要求的多个综合服 务中心,包括东部和南部两个区级商贸次中心和 三个社区级综合服务中心。
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至2030年,九华经济区形成“一带连五楔,一环串 九园,绿网加蓝脉”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带”即外围生态绿地连绵带,也是九华经济区外围的 景观和生态屏障,由东部滨江湿地带、北部山体森林带和 西部潭锰铁路沿线农田和防护林带组成。
空间布局
形成“一心八区”的用地布局空间结构, 分别为:商务、商贸、行政综合服务中心 ,工业生产区、科技孵化区、配套居住区 、物流园区、职业教育区、旅游休闲服务 区、大学科教区、战略用地发展区。
工业用地规划
“两片四区,滚动发展”。四个集中的工业园区 为:银盖工业园区;青竹-民乐工业园区;棠华桐塘-公塘工业园区;桃李产业孵化区。
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19年~2019年 远期为2019~2030年 远景为2030年以后
规划区范围
范围为湘潭县响水乡所辖范围,总面积为 138.18km2。
近期建设规划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按照“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发展”的总要求,围绕“发挥优势,发展 经济,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实现经济区服务 功能的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居住、交 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明显改 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使九华经济区区域性 中心地位得以强化和提升。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https://img.taocdn.com/s3/m/a45a2262c850ad02df804126.png)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潭政办发[2014]3号【发布部门】湘潭市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4.01.23【实施日期】2014.01.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潭政办发〔201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天易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月23日湘潭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棚户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和质量,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指导我市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依据,凡在2013-2017年实施的各类棚户区改造,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三条规划期限:2013-2017年。
第四条规划范围:市本级城市规划区(含雨湖区、岳塘区、湘潭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工矿区;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垦区。
第五条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及部委的政策文件1. 《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2. 《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3. 《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4. 《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5. 《关于中央投资支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0〕56号);6. 《关于做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2010〕58号);7. 《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2012〕190号);8. 《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建保〔2013〕52号);9. 《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综〔2010〕46号);10. 《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关税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42号)。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7712127bf242336c1eb95e47.png)
湘潭市万楼新城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者:秦子桐专业班级:10城市规划二班学号:**********指导老师:余翰武、祁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三章………………………………………………现状概况与分析第四章………………………………………规划区功能定位和规模第五章…………………………………………………规划用地布局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景观规划第八章…………………………………………………给水工程规划第九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章……………………………………………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第十一章……………………………………………………附表第十二章……………………………………………………附图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规划图3.道路交通规划图4.景观绿地分析图5.规划功能结构图6.给水工程规划图7.污水工程规划图8.雨水工程规划图9.电力电信规划图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湘潭市万楼新城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各项建设合理有序,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范围万楼新城的规划区范围:建设北路(潭锰路)以东,北二环线以南,湘黔铁路以北,湘江以西。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10.31km2。
第1.0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5、《湘江长株潭段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6、《长株潭都市区建设管治规划》;7、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8、湘潭市万楼新城概念性分区规划。
第1.04条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以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将城市的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紧密结合,塑造适宜居住的生态新城。
湘潭市市政规划标准
![湘潭市市政规划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278ece56294dd88d0d26bbc.png)
第3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92条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 市域大型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共建共享。
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外围组团需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兼顾周围乡镇;在一般建制镇,设施建设应主要立足于本辖区。
2 不同级别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服务范围,由需求定规模。
同一级别、同一类型的设施,应按就近服务的原则划分服务范围,避免重复建设。
第93条市域给水工程规划1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2020年湘潭市中心城区、易俗河地区和湘乡市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450升/日,昭华地区人均综合用水量为500升/日,韶山市、花石、楠湖、棋梓、姜畲和杨河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00升/日,其余乡镇人均综合用水量为350升/日,农村人口为200升/人•日。
2 区域供水规划根据湘潭市规划人口规模和用水指标,到2020年,湘潭市重点镇以上地区总供水能力为181万立方米/日,其中需新增供水能力123万立方米/日。
规划主要水厂12座,其中湘潭市区4座水厂,昭华1座,湘潭县水厂4座,湘乡水厂2座,韶山水厂1座。
结合水厂设施和城镇布局,完善区域供水管网体系。
第94条市域排水工程规划1 规划目标2020年湘潭市区和各县城污水管网全覆盖,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各县(市)城区达80%;重点镇区污水管网基本覆盖,污水处理率达70%。
2 污水处理到2020年,共需建设主要污水处理厂11座,其中扩建3座,新建8座,其中湘潭市区3座,昭华1座,湘潭县4座,湘乡厂2座,韶山1座。
总处理能力101万吨/日。
第95条市域电力工程规划1 负荷预测2010年全市规划电力负荷1535 MW,用电量96.7亿千瓦时;2020年电力负荷2880MW,用电量175.5亿千瓦时。
2 电源建设随着三期工程建设完成,湘潭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3800 MW,湘潭总电能将达到4200MW 左右。
3 供电设施扩建现状500KV变电站使总容量达到3*1000 MW,新建一座50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1000 MW。
【情况】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
![【情况】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af627fab7360b4c2e3f64ec.png)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情况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9~2010年)修编情况汇报一、修编批准文件《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潭政函[2008]168号)2、编制单位湘潭易俗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湘潭县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核心内容《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指导湘潭县县城规划区内城乡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规划确定湘潭县县城的城市性质是湘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区之一,湘潭市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易俗河镇、河口镇、杨嘉桥、梅林桥四镇镇域,总面积422平方公里。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3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1.5平方公里内。
将湘潭县县城建设成长株潭城市群向西南辐射的城乡统筹服务基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城。
湘潭天易示范区成为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打造成“两型”产业的聚集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环保标志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城市用地发展策略为“东进西联、中优南拓”,向东、向南为主发展方向,适度向西拓展。
中心城区增长边界与湘潭天易示范区范围一致,北起湘江、西至涓水、南邻上瑞高速南线、东至湘潭县行政边界,总面积99平方公里。
按照“一轴二带、一心三片”的城市发展结构,县城以大鹏路(天易路)为东西向发展主轴,形成以县行政中心和金霞山文化中心为城市中心区,分为东部新城区、南部产业区和易俗河城区三个片区的组团式布局。
县城联系京珠高速、潭衡西高速、上瑞高速南线(待建)三条高速公路,通过“五纵”(即芙蓉大道、海棠路、湘莲大道、潭花公路、西二环)“三横”(即武广大道、大鹏路、滨江大道)的道路建设形成县城对外交通快速通道。
四、编制工作相关情况我县上版县城总体规划于1990年编制,并于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修编,本次湘潭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总规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和修编工作办公室。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e5fc8c8d5bbfd0a795673a1.png)
目录1 总论 (1)1.1 项目背景 (1)1.2 规划过程 (1)1.3 规划内容 (1)1.4 技术路线 (2)1.5 规划范围及年限 (2)1.5.1 规划范围 (2)1.5.2 规划年限 (3)1.6 规划依据 (3)2 现状概况 (3)2.1 湘潭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2 道路交通现状 (3)2.2.1 对外交通设施 (3)2.2.2 城市路网 (3)2.2.3 公共交通 (4)2.2.4 停车设施 (4)2.2.5 机动车保有量 (4)2.2.6 交通管理现状 (4)2.3 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1 对外交通设施 (4)2.3.2 道路网络设施 (4)2.3.3 公共交通 (4)2.3.4 停车设施 (5)2.3.5 交通管理 (5)2.3.6 交通发展政策 (5)3 湘潭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5)3.1 战略定位 (5)3.2 发展战略 (5)3.3 发展策略与措施 (6)3.4 近期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6)4 湘潭市交通需求预测 (7)4.1 社会经济、人口及机动车发展预测 (7)4.2 对外交通客货运量预测 (7)4.3 城市道路交通量预测 (8)5 湘潭市综合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8)5.1 区域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整合 (8)5.1.1 一体化的轨道客运系统 (8)5.1.2 区域公路系统与城市对外通道 (9)5.1.3 区域水运规划 (10)5.1.4 机场远景规划 (10)5.2 城市骨干道路骨架 (10)5.2.1 城市路网骨架 (10)5.2.2 城市路网功能 (11)5.3 城市工业与物流空间布局及货运通道布局 (11)5.3.1 湘潭市五大产业发展片区 (11)5.3.2 湘潭市物流园区布局 (11)5.3.3 湘潭市物流对外交通节点布局 (11)5.3.4 湘潭市货运通道的架构 (11)6 湘潭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 (12)6.1 规划目标 (12)6.2 公路枢纽 (12)6.3 铁路枢纽 (12)6.4 水运枢纽 (12)6.5 航空枢纽 (13)6.6 一体化交通枢纽体系 (13)6.6.1 客运枢纽 (13)6.6.2 货运枢纽 (14)6.6.3 枢纽设施管理 (14)7 湘潭市道路网络规划 (14)7.1 规划目标 (14)7.2 道路网络功能及等级规划 (14)7.3 路网指标 (15)7.4 通道规划 (15)7.5 自行车系统规划 (15)7.6 步行系统规划 (16)7.7 道路设施规划 (16)8 湘潭市公共交通规划 (17)8.1 规划目标 (17)8.2 市域公共交通规划 (17)8.2.1 市域轨道通道+干线公交通道规划 (17)8.2.2 市域公交干线 (17)8.3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 (18)8.3.1 都市区轨道 (18)8.3.2 常规公交 (18)8.3.3 公交站场设施 (18)8.4 公交一体化枢纽规划 (19)9 湘潭市停车设施规划 (19)9.1 规划目标 (19)9.2 停车需求预测 (19)9.2.1停车需求预测 (19)9.2.2 停车场供应结构比例 (19)9.3 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19)9.3.1 停车面积需求 (20)9.3.2 公共停车场 (20)9.3.3 货运停车场 (20)9.3.4 环卫停车场 (20)9.4 非机动车停车场规划 (20)9.5 配建停车场规划 (21)10 湘潭市中心城区交通设施近期建设规划 (21)10.1 规划目标 (21)10.2 解决近期行车难的改善措施 (21)10.2.1 打通断头路,完善支路体系 (21)10.2.2 理顺货运交通 (22)10.2.3 进行“二路二桥”重要节点精细化交通设计,加强交通管理 (22)10.3 解决近期停车难的改善措施 (23)10.4 支撑城市空间拓展路网建设计划 (24)1 总论1.1 项目背景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在“3+5”城市群中起着承东启西的辐射、纽带作用,是“泛珠三角”区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最佳传承地。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0588d780eb6294dd886c19.png)
作 。该县 还创 办 了建 筑农 民工业 余培
( 本刊特约记者 王纪洪 )
通 知 指 出 湘 潭市 是 株 潭 地 区 训 学校 ,两年 来 已免 费为 千余 名建筑 长
要 中心 城 市 之 一 , 湖 南 省 重 的 工 业 、
农 民 工 进 行 了 技 能 培 训 , 农 民 工 全 部
地 宜 。打 造 包 括 罗 隆 基 故 居 相 帅 政 主 管 部 门 组 织 当 地 剩 余 农 村 劳 动 力 作 。建筑 劳 务企业 已开 拓 了北 京 、上 制
府 笔 架 山风 光 、 绿 洲 竹 林 、廉 政 文 进 城 务 工 的 一 个 缩 影 , 据 悉 。仅 元 宵 海 、浙 江 等十 几个 省 市 自治 区 ,
筑 行 业 劳 务 资 源 和 施 工 技 术 的 传 统 优
日 前 , 国务 院 办 公 厅 下 发 通 知 势 ,建 立 了 县 、 乡 村 三 级 建 筑 劳 务 管 ( 以下简 称通 知 )原则 同意修 订 后 的 理 和服 务体 系 ,设 立 了信息服 务 站 ,
JX 0/ 1 31 S X 3 00 2
景 — — 古 樟 、 笔 架 山 风 光 、江 中绿 洲 余 名 农 民 工 从 县 城 坐 专 车 奔 赴 北 京 建 市 建 筑 行 业 的 农 民 工 达 到 了 56 j , .T 人
竹 林等 。近 年来 ,该 村科 学规 划 ,因 筑 市 场 打 工 挣 钱 。 这 是 邢 台 市 建 设 行 涵 盖 木 工 、 电 工 、 钢 筋 工 等 十 几 个 工
特色鲜 明的现代化城市 。 ( 徐烟 云)
账 。他 说 : “ 我们 的 目标 是把 在外从 事建筑 劳务 者稳定在2 万人 。按每人挣
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协会](https://img.taocdn.com/s3/m/ec8b7851767f5acfa1c7cdb8.png)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岳阳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
湘潭市城乡规划局 梅州市城乡规划局 株洲市国土资源局 湖南博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软件 湖南博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2014-2015 年湘江新区 1:500 地籍建库项目
望城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发证项目
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国土规划 局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不动产 系统开发及部署(浏阳市不动产统
一登记系统) 岳阳市地理空间框架公共专题
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修改及城市 2030 年规划 展望编制测绘服务项目 梅州市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二
期建设 数字株洲地理空间框架公共服务
平台(政务版)升级项目 博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
苍梧县民政局 武义县国土资源局
郴州市城乡规划局
湖南省第三测绘院
湖南省勘察测绘院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湖南省地质测绘院
衡阳市宏图测绘信息技术有限 公司
湖南省城乡建设勘测院
湖南辉达规划勘测设计研究 有限公司
郴州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 洛阳众智软件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陈葵庄,艾驰,杨柳洋,王磊,孙华, 胡海龙,龙潇,杨年鹏,杜彤兵,朱志宁
易树华,邬必亮,陈政华
HN2017-G-022 HN2017-G-023 HN2017-G-024 HN2017-G-025 HN2017-G-028 HN2017-G-029 HN2017-G-030
HN2017-G-032
湖南省政务工作移动用图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 情况调查清理采购项目
资兴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 平台(智慧资兴)
李学军,廖珊珊,李建华,郭文章, 赵俊锋,兰嗣承,朱彬,刘晃,孙念,李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80cda9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73.png)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02•【字号】湘政发[2005]16号•【施行日期】2005.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5]16号)长沙、株洲、湘潭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省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根据此编制相关下位规划,抓紧实施本规划提出的项目,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五年八月二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5年5月)项目名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委托方(甲方):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05年03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区域规划设计所主管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蒋大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所长:朱波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赵朋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严奉天高级城市规划师许顺才高级城市规划师刘贵利高级城市规划师博士杨明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组成员:谈绪祥高级城市政规划师原科技业务处处长张圣海高级城市规划师孙志涛高级城市规划师张文奇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晏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李宁城市规划师靳志强城市规划师石永洪城市规划师王新峰城市规划师张有坤助理规划师郝天文高级工程师康光明助理规划师刘昭黎助理规划师倪有为助理规划师于伟助理规划师秦波城市规划师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杨正午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伯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于幼军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宪平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桂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顾问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人民政府长株潭办公室和省属各部门:陈淑红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毛腾飞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萧大雍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首先庆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处长卢庆沙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徐永健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博士XXX 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办公室副处长国家开发银行湖南分行:梅家祥行长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株潭办公室、三市规划局:赵小明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兰香株洲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明华湘潭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朱志刚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辉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泽民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谈文翔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倪泽民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亦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冯意刚长沙市规划局王振湘株洲市规划局龙正辉湘潭市规划局曾参加过规划的有关领导:储波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张支川湖南省人民政府原省长贺仁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罗先迎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助理巡视员协编单位及主要参加人: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叶舜赞教授方创琳教授博导梁涛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研究所杨文捷主任李景盛研究员张康敏副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郝晋华教授博导郭文华博士中国旅游学院范业正副教授王琢硕士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博导李军博士目录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第三章城市群空间组织第四章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第五章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第六章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第七章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第八章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第十章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附表一附表二绪论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
湘潭市石潭镇镇区规划文本说明
![湘潭市石潭镇镇区规划文本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160f76258fafab069dc028f.png)
湘潭市石潭镇规划文本说明目录第一部绪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建设情况第二部镇区规划第一章镇区现状用地评价第二章镇区规划说明及发展目标第三章镇区性质和规模及规划范围第四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第六章镇区风景风貌景观规划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总则1. 总体规划编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和长株潭城市群趋势的引导下,石潭镇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规划,在城市群的带动下,必然会带动各节点城镇的发展,为了石潭镇新的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发展其职能,改善自身建设,必须编制一部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由此对原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在满足其发展条件的前提下,吸收其原有的材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石潭镇镇总体规划(2013-2030)》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试行)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220-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16)、建设部《县域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2年)7)、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8)、《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9)、石潭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0)、石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研究内容3.1规划的指导思想1.抓住长株潭经济试点建设的机遇,依托湘潭市的发展,建立城镇规划的新观念,分析研究石潭镇发展变化及新趋势。
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辐射和带动的作用。
2.镇区建设以富民、强镇为宗旨,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经济,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全镇第一、第二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改造,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振兴经济,使石潭镇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完善石潭镇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镇区生态人居环境。
3. 着力有效地建设。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方针,适应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导向。
湘潭九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及批复
![湘潭九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及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04695d0f03d8ce2f006623e8.png)
但本项目南面主导风向下风向有未规划区,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应限制中心城区朝 西面发展,九华片区不要将本项目南面未规划区规划为学校或医院等敏感区,并且 本项目用地类型应调整规划为三类工业用地,周边用地按三类、二类递次布置,在 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本项目的选址是基本合理的。
本评价通过现场调查,对拟建厂址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环境影响等因 素进行综合分析得知,本评价认为拟建厂址基本符合垃圾处置设施选址各因素的要 求。但需要建设单位会同有关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妥善安置移民,区域进行合理规 划,以充分发挥工程的环境、社会效益。
⑵ 水环境 地表水湘江:从 2010 年易家湾水环境监测断面常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该断面除 总磷、氨氮、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能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总磷、氨氮、粪大肠菌群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 0.05、0.61 和 53。水质超标的原因是沿线的生产废水和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湘江所致。 现状监测数据表明:湘江评价范围内所设 3 个监测断面中,总磷和粪大肠菌群 数超标,超标最严重的为 S1 河西污水处理厂排口上游 200 米断面,总磷和粪大肠菌 群数最大超标倍数分别 13.05 和 1.7,其他监测因子 pH、SS、BOD5、CODCr、CODMn、 DO、NH3-N、硫化物、Cu、Pb、Zn、Cd、Hg、As、Mn、Cr6+、挥发酚、石油类、
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生产规模和投资
年处理生活垃圾 67 万吨;年处理餐厨垃圾 6.7 万吨;年处理市政污泥 6.7 万吨; 日处理生活垃圾 2000 吨;日处理餐厨垃圾 200 吨,日处理市政污泥 200 吨。
1、垃圾焚烧处理工艺 采用三段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工艺,单台处理 500t/d,总共 4 台。 2、餐厨处理工艺
[湘潭]滨水居住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方案PDF
![[湘潭]滨水居住区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方案PDF](https://img.taocdn.com/s3/m/8b1b75d4ad51f01dc281f18e.png)
目 录CONTENTS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二章 项目定位第三章 总体设计第四章 分区详细设计一 项目背景1 项目缘起2 区域概况3 上层次相关规划4 万楼文化解读5 基地现状6 设计依据与原则1.项目缘起 湘潭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共同迎来了湘潭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
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休闲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场所,是一个城市人性化的标志,成为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满足了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而且在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创建城市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万楼新城滨江景观带规划,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万楼新城城市功能,提升新城城市形象;同时也为新城居民提供一处接触自然、品味文化、调节心理、追求健康的城市休闲空间。
2.区域概况2.1 区位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区位: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东北部,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中偏东部,湘江中下游,与长沙、株洲共同构成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城市群。
长株潭三市都位于湖南贯穿南北的城镇发展轴线上。
湘潭市区位: 基地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北邻九华工业园和湖南科技大学,西南西跨湘黔铁路与河西老城区相连,东南面与岳塘区和市行政中心区隔江相望,属于湘潭市的河西组团。
万楼新城区位: 基地位于万楼新城东侧,西面滨临湘江。
基地南起铁路桥,北至四大桥,全长约3.5公里,规划面积为74.37公顷。
2.2 周边分析 本案与河西老城区及九华经济开发区实施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河西老城区为现状城市中心区九华经济开发区是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导现代工业园区 本案为集生活居住、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生态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基地在湘潭市的区位图万楼滨江风光带基地在万楼新城的区位图万楼新城滨江风光带3.上层次相关规划3.1 《湘潭市河西万楼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总体定位:以湘潭“两型社会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把万楼新城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的配套服务区,以万楼为依托的文化产业中心、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宜居生态家园,逐步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城市新区。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潭政发〔2020〕8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潭政发〔2020〕8号](https://img.taocdn.com/s3/m/b5e5cf0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d.png)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正文:----------------------------------------------------------------------------------------------------------------------------------------------------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湘潭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湘潭高新区、经开区和昭山示范区管委会,市直机关各单位,市属和驻市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强化土地资产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18507—2014)、《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18508—2014)有关规定,以及《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转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9年自然资源评价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湘自然资办发〔2019〕77 号)精神,我市组织对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成果进行了更新评估,并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评审验收。
现按规定将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予以公布,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原《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湘潭市市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的通知》(潭政发〔2017〕5号)同时废止。
湘潭市人民政府2020年8月3日湘潭市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一览表一、基准地价内涵表1 湘潭市城区基准地价内涵表级别土地权利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开发程度估价期日I类Ⅱ类使用年期容积率使用年期容积率使用年期容积率使用年期容积率使用年期容积率一级出让土地使用权40年2.670年350年250年150年1“六通一平”2020.3.1二级40年2.270年2.650年1.850年150年1三级40年1.870年2.250年1.650年150年1四级40年1.470年1.850年1.450年150年1五级40年1.270年1.450年1.250年150年1六级40年1.270年1.250年150年1备注:“六通一平”是指红线外通路、通电、通气、供水、排水、通讯,红线内场地平整;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Ⅰ类是指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Ⅱ类是指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附表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附表](https://img.taocdn.com/s3/m/dd595d72168884868762d649.png)
附表二湘潭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一览图(2020年)规模等级城镇规模城镇名称2020年规划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一级城市>100万湘潭中心城区110 1二级城市20-50万九华新城363 湘潭县城30—35湘乡城区30- 40三级城市8-20万韶山城区82 楠湖新城8--20四级城镇Ⅰ类4-8万花石5--86棋梓 5姜畲 5杨河 4昭山(含易家湾) 5鹤岭 4Ⅱ类1-4万谭家山 2.49中路铺 2.2石潭 2.5射埠 1.4青山桥 1.3月山 1.1虞塘 1.1壶天 1银田 1Ⅲ类1万以下乌石0.917白石0.7茶恩寺0.8石鼓 0.5梅林桥 0.4泉塘 0.8潭市 0.5 金石0.3白田 0.4翻江 0.3 山枣 0.4 栗山0.3中沙 0.3 梅桥 0.3 毛田 0.3 龙洞0.3如意 0.5附表三 湘潭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2020年)城镇名称 发展定位主要职能城镇 个数 湘潭城区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教和旅游城市。
A 、B 、C 、D 1湘乡城区 市域次中心、重要工业城市A 、B 、C 7湘潭县城(易俗河组团)湘潭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创新服务基地、生态工业新区A 、B 、C韶山城区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城市,全国城乡统筹示范区 A 、B 、D 九华新城 产业基地、生态绿谷,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A 、B 、C 、D楠湖新城先进制造业基地,花园新城A 、C花石 商贸综合型县域中心城镇 A 、B 、C 棋梓 建材工业、休闲旅游A 、D 昭山组团 农业高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撑、旅游服务B 、D 13鹤岭镇 机械制造、商贸物流 AC 姜畲 以隆平论坛为核心的观光农业 B 、D 杨河组团 城乡统筹服务基地、观光农业 B 、C 、D谭家山 依托煤矿资源采掘和加工的工矿城镇A 中路铺 灯饰加工、农村商品流通B 、C 青山桥 鞋业制造、矿泉水产业 A 、B 石潭 高效科技农业、城乡统筹服务中心B 射埠 油茶基地、乡村服务中心 B 月山 竹木加工、食品炒货加工、商贸服务B 、C 虞唐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 B 、C 壶天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 B 、C 银田 食品加工、乡村服务中心 B 乌石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业B 、D 17 石鼓 乡村服务中心 B 梅林桥 食品深加工、商贸服务 B 、C 白石 以名人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业D 茶恩寺 竹木加工、乡村服务中心 B 潭市 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服务B 、C 金石 乡村服务中心B 白田 水稻生猪生产加工、乡村服务中心B 翻江 乡村服务中心B 泉塘 蔬菜水果生产、乡村服务中心,传统产业基地B 山枣 竹木加工、矿泉水生产、乡村服务中心B 栗山 乡村服务中心 B 中沙 乡村服务中心B 梅桥 竹木加工、特色养殖、乡村服务中心B 龙洞 乡村服务中心 B 毛田 乡村服务中心 B 如意乡村服务中心B注:职能代码为:A 制造业职能、B 农业服务与技术支撑职能、C 商贸流通职能、D 旅游服务职能。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f4efbf333968011ca30091e5.png)
文化名城:以“伟人故里、文明湘潭”为主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掘伟人文化、名人文化、湖湘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宜居家园:在交通、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和防震减灾等方面建立完备、高效、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保障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2)产业结构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发展高端化,与长沙、株洲共同成为湖南的核心增长极。
(3)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内外平衡、经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现代化宜居城市、“两型”产业主导的工业强市、以湖湘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名城。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
为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11条 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项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1)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局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湘潭城市建设成为湖南省内经济强市和长株潭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2)至2010年,GDP总量为768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56万元,“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城镇化率达到53%左右,单位GDP能耗为1.67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2010年大事记
![2010年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fdc44ffa941ea76e58fa043a.png)
2010年1月5日13时40分左右,湘潭县谭家山镇立胜煤矿因井下电缆线发生火灾事故,副省长陈肇雄,市领导彭宪法、余爱国、梁志峰等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救援行动。
经核定,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9人下落不明。
1月8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孙绍骋一行在副省长韩永文的陪同下,到我市就如何做好双拥、优抚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市领导余爱国、毛腾飞、刘叙元、易建军等陪同调研。
1月12日湘潭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盛茂林向大会通报了省委关于湘潭市委书记、市长调整的决定。
彭宪法同志任省委副秘书长,不再担任湘潭市委书记职务;陈三新同志任湘潭市委书记,不再担任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组书记职务;余爱国同志任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不再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吴奇修同志任湘潭市委副书记,提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不再担任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职务。
同日市委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相关工作以及政协湘潭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相关工作,会议还讨论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1月15日政协湘潭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市政协副主席杨雄赳、杨鹏程、刘长庚、马石城主持会议,市政协主席朱明华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市政协副主席易建军向大会作提案工作报告,市委书记陈三新作重要讲话。
1月17日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市领导陈三新、吴奇修、曾震亚、符咏梅、朱明华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湘潭军分区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符咏梅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奇修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19日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吴奇修高票当选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成建云当选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1月20日市委议军会议暨党管武装工作总结表彰会召开。
市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军分区党委常委、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
1月22日市委书记陈三新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新型城市化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奇修参加新型城市化座谈并讲话,市领导梁志峰、谈文胜、陶新水陪同调研。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https://img.taocdn.com/s3/m/e354edc7998fcc22bcd10da6.png)
2、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7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1.2 新规范实施对湘潭地区的影响
在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中,关 于湘潭地区划分为:30街道、53乡 镇。 其中 雨湖区:12街道、6乡镇 岳塘区:14街道、3乡镇 湘潭县:19乡镇 湘乡市:4街道、18乡镇 韶山市:7乡镇
图1.1 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局部
(比例尺:1:400万)
8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新区划图 的修订,消除了不设防区域,我市全范围内的一般建设工程在 抗震设防参数上有了整体的提高,特别是湘潭市城区(含九华、昭山)和湘 潭县均划为六度设防区。从6月1日起, 一般建设工程均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和 施工验收,以提升建设工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新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究竟对我市的城乡建设有哪些影响 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抗震防灾的需要,并逐步 解决由非抗震设防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2.对建筑设计、市政设计、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提出了更高安全标准的 要求.
11
湘潭市土木建筑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 第十二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 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根据上一级防震减灾规划和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震 减灾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 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 面预防的原则,以震情和震害预测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需要,及时提 供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防震减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震情形势和防震减灾总体目标,地 震监测台网建设布局,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救援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技 术、信息、资金、物资等保障措施。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震情跟 踪、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地震应急准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作出具体安排。
湘潭市规划局文件
![湘潭市规划局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a5bef226fff705cc170aaf.png)
XTCR-2009-28001湘潭市规划局文件潭规字[2009]22号关于启用城乡规划行政程序的通知局系统所属三院一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现将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印发给你们,本行政程序自公布后30日起执行。
特此通知附: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审)流程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报审)流程3、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流程4、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审批)程序5、核定城乡建设出让用地规划条件流程图6、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流程图7、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流程图8、在城市规划区内变更土地、房屋使用性质审批流程图9、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流程图10、乙、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流程图11、大型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流程图12、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流程图13、违法建设立案、调查、行政处罚流程14、违法建设经处罚后补办手续流程图15、园区、工业项目绿色通道(特殊程序)流程图(工程部分)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抄: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市人民政府政务中心发:局机关各科室,分局,执法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审)流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报审)流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流程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审批)程序说明:1、修改村庄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2、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政府审批。
核定城乡建设出让用地规划条件流程图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流程图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流程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流程图恢复计时乙、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流程图大型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流程图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流程图违法建设立案、调查、行政处罚流程违法建设经处罚后补办手续流程图园区、工业项目绿色通道(特殊程序)流程图(工程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为适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4.《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省湘江株洲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第3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围为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城区(雨湖区、岳塘区)、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围为市区围的大部分区域(不含楠竹山镇、鹤岭镇和易家湾镇、昭山乡),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 2009——2010年中期 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远景 2020以后第5条城市规划区市城市规划区围确定为:现市城市两区(即岳塘区、雨湖区行政区围,不含楠竹山镇)和现县的易俗河镇、河口镇、梅林桥镇、嘉桥镇、畲镇、响塘乡、响水乡的行政辖区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强制性条文管理文本条文中加粗黑体字标志的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
规划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
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容。
涉及规划强制性条文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第7条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中华人民国国务院批准后,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和策略第8条战略定位和城市发展总体目标1.总体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区,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经济强市,长株潭城市群向西辐射的城乡服务中心,具有国际品质的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城市。
2.总体发展目标生态宜居型的现代工业新城和文化旅游名城。
即规划把打造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宜居家园和旅游胜地。
经济强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人民收入持续增加,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8万元人民币,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成为乃至中部地区的经济强市。
文化名城:以“伟人故里、文明”为主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掘伟人文化、名人文化、湖湘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宜居家园:在交通、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和防震减灾等方面建立完备、高效、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保障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旅游胜地:整合市域旅游资源,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强化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滨江风光、现代城市的特色,以红色文化旅游带动发展湖湘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将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
第9条总体发展策略和重点实施策略1.总体发展策略市的总体发展策略为“两型驱动、开放带动、强工富市、科学发展”。
即按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以统筹城乡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科学谋划市未来的综合发展,合理布局市“两型”社会示建设,全面实现市城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重点实施策略(1)保护利用城乡生态资源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奠定建设“两型社会”的生态格局;(2)城镇空间集约化发展与民生设施网络化配置相结合,统筹城乡“两型社会”建设;(3)城乡功能综合布局与城镇产业园区规模化发展相结合,实现城乡空间的集约节约利用;(4)创新发展”两型”产业与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两型”产业体系;(5)立足城镇建设综合交通平台与联动城乡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相结合,构筑高效畅达的一体化交通体系;(6)城镇市政设施布局区域化与乡村公用设施建设实用化相结合,建立高效节约的城乡公用设施体系。
(7)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相结合,塑造新时代湖湘文化圣地。
第10条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阶段目标1.近期建设目标(1)“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示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获得局部突破;初步形成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两型”产业比重逐步提高。
(3)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4)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5)重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部分获得重大突破。
(5)全社会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局面初步形成。
2.中期建设目标(1)示区建设取得全面突破,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端产业积极向高端产业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重大发展,“两型”产业占据支配地位。
(3)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全面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4)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特色鲜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主体功能区格局基本形成。
(5)重大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取得全面突破。
3.远期建设目标(1)建立起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体系,“两型社会”发展模式全面形成,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区。
(2)产业结构合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发展高端化,与、株洲共同成为的核心增长极。
(3)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外平衡、经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型、现代化宜居城市、“两型”产业主导的工业强市、以湖湘文化与红色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化旅游名城。
第11条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分项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1)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增强全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局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省经济强市和长株潭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
(2)至2010年,GDP总量为768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2.56万元,“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城镇化率达到53%左右,单位GDP能耗为1.67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3)至2015年,GDP总量为146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4.63万元,“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城镇化率达到66%左右,单位GDP能耗为1.15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4)至2020年左右,GDP总量为3000亿元左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GDP达到8.8万元左右,“两型”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单位GDP能耗为0.8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2.社会发展目标(1)规划期末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2)规划期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500元和21200元左右,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控制在0.2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岁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5%和50%。
农村地区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确保文化公益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文化。
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集中;明确沿江各岸段的环境准入标准;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依法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收费制度;提升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系统;加强酸雨控制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强化噪声管理;综合治理固体废弃物。
(2)到规划期末,市城市规划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不小于10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不小于2%。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湘江、涟水、涓水的所有控制断面,全部达到国家Ⅲ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规划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或Ⅱ类以上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5%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4.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战略目标。
发挥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按照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要求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2)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与用地结构,推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城镇与农村平等互利、良性互动的用地机制。
采取城镇点轴发展模式,重点保障中心城市、有发展潜力的次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调整村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中心集镇—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农村住宅用地空间布局体系。
(3)节约用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向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空间的紧凑利用和适度混合利用。
优化城镇部土地利用结构。
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村庄用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整理工作。
(4)引导城镇由外延式扩向涵式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