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树之歌》PPT课件
公开课《树之歌》PPT课件(共42张PPT)
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第一课时
( )秋天叶儿红,(
)披绿装。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
( )高,( )壮,(
)像手掌。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
好老师资 源库
仔细观察,你发 现了什么?
梧 桐枫 松
柏桦杉 桂
形声字
好老师资 源库
好老师资 源库
猜猜我是谁
橡树
好老师资 源库
樟树
好老师资 源库
猜猜我是谁
石榴树
枹树
好老师资 源库
好老师资 源库
我会记
掌守装
状银 耐疆 化
拆分法:掌=尚+手 耐=而+寸
好老师资 源库
我会记
掌装耐守疆银化
我会记
识字方法:
shān huà
木棉 水杉 桦树 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
它们有悠久的历史,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sōnɡ bǎi
松柏
ɡuì
金桂
读一读
杨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水杉 桦树 金桂
第二课时
想一想。
1.课文讲了几种树木? 2.这些树木分别有什么特点?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部编二上语文《树之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二上语文《树之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树之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梧”“桐”“枫”等8个“木字旁”的形声字。
会写本课4个生字,重点指导左窄右宽的结构。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儿歌读正确、流利,读出韵味。
(三)运用联系生活、抓住关键词、上网搜查资料等方法了解树木的特点,加深对树木的印象和喜欢之情。
二、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各种树叶。
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1.老师来到你们学校逛了一圈,觉得你们学校可真美,尤其是有几棵树吸引了老师的目光。
在你们校门口,有很多这样的树,谁能告诉我这一棵是什么树呀?(出示银杏图片)2.那这一棵呢?(出示雪松图片)它的枝丫向四周展开,就像是伸出手欢迎同学们到学校来上课呢!3.在校园里,还有这一棵十分漂亮的树,(出示金桂图片)谁认识这棵树呢?(提醒:一到秋天,它就开出许很多多金黄色的小花,可香呢!)4.大天然中,树木可真不少,今天教师就带大家研究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
(板书课题:树之歌)(二)初读儿歌,读准读通1.学生自读,读准读通。
请小朋友悄悄地把书打开,翻到第18页,像教师这样拿着书,按照本人的速度把课文读一遍。
争取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分句轮读,指导读准。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课文有句话,哪些同学愿意选一句读给大家听呢?(相机正音)3.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他读对了,你要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错了,请你帮他改正。
(三)圈画树木,研究生字1.儿歌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朋友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圈一圈大树朋友的名字。
2.反馈交流。
(1)请两位学生拿着书,到什物展台上展示圈画的大树称号,并读一读。
杨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桦树银杏枫树松树柏树水杉金桂(2)有不同意见的,请修改或补充。
(榕树、水杉容易漏圈)3.读好树名。
(1)将词语分成两组认读。
后鼻音组:杨树榕树枫树松树梧桐银杏其他:桦树柏树水杉金桂木棉(2)去拼音打乱顺序读。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识字2 树之歌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壮”“化”,并能给它们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5.积累和树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点:1.认识文中的11种树,了解这些树的特点。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壮”、“化”,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树的儿歌——树之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还有两个动物朋友——(出示熊大熊二图)它们说要在我们班选拔“森林小卫士”,和它们一起守护森林,你们想参加吗?熊大熊二给小朋友设了几道关卡,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吧!二、复习巩固(第一关:认树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很多种树,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生开火车读,齐读。
)三、新授(第二关:挂树牌)过渡:看样子小朋友们上节课学得特别扎实,轻轻松松就闯过了第一关,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挂树牌。
1.出示11种树木的图片:森林里很多小动物不认识这些树,我们要把树名写在牌子上挂在树上,这样就方便大家认识了。
请同学们读儿歌,边读边想,这些树木各有什么特点?找到了特点,请你用波浪线画下来,再仔细读读,想一想,就能把树牌挂对了。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学习第一句:(出示三幅图)小朋友们看大屏幕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说说是怎么认出来的?交流:(1)交流点一:杨树高大,猜猜能长多高?(能长15-30米,有的杨树能长到40米高,相当于十几层楼高)有“钻天杨”的美誉。
(2)交流点二:榕树壮。
学习生字“壮”:学生认读,看字形演变理解字义,组词,看图辨别,筛选出“粗壮”、“强壮”。
部编版《树之歌》公开课教学设计3
《2 树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片。
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树吗?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2.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认识几种树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板书课题)二、学习字词(一)出示自学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耐寒:经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边疆。
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
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1)指图片说树名,出示生字。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4.1《杨树之歌 》(第1课时)公开课课件
假 使
没有他们,我
喜 欢
上学习,更不会有今天
的成绩。
3.词语巧搭配。 ( 金色 )的太阳 ( 高大 )的杨树 ( 白发 )的老奶奶 (哗啦啦)地歌唱
( 轻轻 )鼓掌
( 悄悄 )地唱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íng háng】 háng )取钱了。 (1)今天我和妈妈去银行( .
走近作者 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 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 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
学中文系。散文集《悄悄话》
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 品奖。《我想》获全国第一届 儿童优秀作品奖。
我会写
zhī
之
书写指导
捺起笔先略重、平拉再 略向下行笔。
xǐ
喜
书写指导
“士”下横要短;第九 笔的横最长。
例: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
听音乐 织毛衣 (1)妈妈边_____________ 边_______________ 。 跳舞 唱歌 (2)我边______________ 边_______________ 。
们带来快乐。
第三部分(第3小节):感恩太阳。写大叶杨给人们 带来凉爽及它们对太阳的感谢。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
片凉爽。”中“边唱边拉起手来”如何理解? 是说大叶杨枝叶很茂密,树叶像一只
只手一样牵了起来。
这首诗歌通过写大叶杨的歌唱,使我们了
解了这种普通的树所具有的默默为人类奉献
的精神,增强了我们要爱护树木的情感。
xíng )人送去一 (2)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 .
片凉爽。 【fā (3)我发( . fā fà】
)现了他的小秘密。 fà
(4)爷爷长了许多白发(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意图一、教材解读(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树之歌》共介绍了了 11 种树木,包括了杨树、榕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展现了自然界数目种类丰富,并且从外形、习性、价值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树木的特点。
通过让学生在朗读中学习韵文,结合图文认识树木,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1. 识字、写字板块(1)识字字音方面:重点是平翘舌音的区分,例如:“艘、翠”用对比读的方法来区分。
字形方面:本课中的生字以形声字居多,重点是继续巩固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识字方法,其中有7 个字都是“木字旁”的字,例如“梧、桐、枫、柏、桦、杉、桂”,需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规律,即都是“木字旁”的字,进而找出其它木字旁的字,再拓展生活中积累的木字旁的字。
鼓励学生利用已有识字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加一加、换偏旁、组词等方法,自主识记。
字义方面:本课出现在树木名称中的生字,可以通过对应的树木插图了解意思,重点是“桦树”分句中出现了 4 个生字,可以呈现地域、天气等方面图片,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了解词语意思。
(2)写字本课10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也都是左窄右宽。
其中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 8 个字时,重点是把木字旁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写“化”字时注意笔顺,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能写成斜勾;写“壮”字时,注意左边的笔顺是点、提、竖,右边是“士”,最后一横短。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2. 阅读理解板块(1)表达特点分析①文本特点分析《树之歌》是一首识字儿歌。
全文共有4句话,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分别从形状、颜色、习性等方面介绍了 2-3 种树木。
2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案:树之歌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
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
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了解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突破措施:采用以读代讲,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了解树木特点,学习生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词语卡片,生字部件卡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导自学1、猜字谜:树2、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植物园,去认识它们和它们各自的特征吧!我知道二三班的小朋友爱学习,守纪律是很棒的小朋友,今天老师可有好多问题要大家讨论哦。
现在就请小朋们友打开书P18仔细读课文《树之歌》,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二、认识树木,读准字音1、听范读,思考:这首儿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用笔把它们的名字圈一圈,再借助拼音读一读。
(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第2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朗读课文《树之歌》,理解树在自然界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树木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树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幻灯片、图片、音响设备。
3.教学环境:教室。
4.教师准备:精心备课,熟悉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引导学生讨论树的特点。
2.提出问题:树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树之歌》,引导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1.分组讨论:树在诗歌中象征着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步:朗读练习(10分钟)1.分角色朗读课文《树之歌》,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2.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第五步:课文赏析(15分钟)1.利用图片或教学资源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感受树的美丽与力量。
第六步: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树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树的短文或绘制与课文相关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诗歌《树之歌》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树在自然界的重要性,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以上就是本课《树之歌(第2课时)》教学设计的详绵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树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识字2 树之歌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2树之歌》课件公开课(62)
shǒu zhǎng lǜ zhuāng nài hán
手掌 绿装 耐寒
shǒu běi jiāng huó huà shí
守北疆 活化石
巧记字
“桦 树 耐 寒 守 北疆 ”
耐是古代较轻的刑罚, “守”本义是 把有过失的官吏的颊须剃去, 保护、保卫
以示羞辱,后表示“受得住” 等义。
“疆”,已弓丈量, 划分疆界。
我会写
相同点
左窄右宽, 左高右低。
我会写
相同点 “棉杉桂”左右高度相近,右边略长
品读解疑 介绍了哪几种树、有哪些特点 梧桐树的叶子像什么?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形状
“梧桐树的叶子 像手掌” 这是一个比喻句。
生动地写出了梧 桐树叶的形状。
这一句介绍了哪几种树?从
枫树秋天叶儿红,“红”和什“么绿呢”?中可以看出 松柏四季披绿装。
执教教师:唐骏
一起来学习
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树是我们 人类的好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 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 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杨
榕
树
树
梧 桐
枫
树
树
松
பைடு நூலகம்
木
棉
树
树
柏
桦
树
树
银 杏
水 杉
金 桂
2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借助拼音,认真朗读诗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标一标: 松柏四季披绿装。 1、这首诗歌共有几句话? 木棉喜暖在南方, 2、讲了哪几种树?请你用 桦树耐寒守北疆。 “----”标出来。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什么?
把银杏水杉比作
2树之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树之歌》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
《树之歌》以“树木"作为识字主题,以木字旁的一类的字引出了杨树、榕树、梧桐等十一种树,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
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多样。
课文内容从树木的形状、颜色、习性和价值气味四个方面介绍这十一种树木的特征,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朗朗上口,帮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树木。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杨、杉”等8个生字。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记忆本课生字。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杨、杉"等8个生字。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记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见过许多树木,你们都认识哪些树木呢?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知道的树木可真不少,大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跟“树”有关的儿歌——树之歌。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而且拉进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二、字词过关,扫清障碍1. PPT出示生字词:学生带拼音读2.读准后鼻音的生字。
(1)小老师带读(2)开小火车读3.去掉拼音读4.游戏识字,小树开花5.方法识字,交流表达(1)与小组成员组内交流,自己是采用哪种识字方法帮助识字记忆的。
(2)播放视频,记忆“疆"字【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读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中间加入识字游戏和视频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兴趣。
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拆一拆等方法识字,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字习惯,又能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初读课文,认识树名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把树木的名字圈出来,并数一数课文一共介绍了多少种树木。
2树之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 树之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上的图片和形象的课件对比、了解不同树本的特征和生长的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中的植物。
3.会用贴切的词语描写出大自然中树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11种树本的特点、强化朗读表达难点:把握观察的方法,能用贴切的词语描述。
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介绍11种自然界中树木的识字儿歌。
结合图片和文字的方式.形象地描写了自然界木的丰富树钟。
每句儿歌描写树林的角度都不同,第一句"高大"的树木,第二句"形状"各异,颜色多彩的树木,第三句“北、南"方的树木。
第四句."价值和味道"的树木。
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
儿歌所选的树本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的生活"运用修辞手法恰到好处,语句通俗易懂。
词语贴切朴素。
儿童喜欢的儿歌。
2.学情分析学生已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自读拼音识字.但观察的方法和朗读儿歌的技巧还是不够的.授课中强化观察和朗读的训练。
学会用朴实的词描写自然的事物。
3.教学方法观察法朗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11种树木的图片学生:自己收集的3种树叶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的树木.你们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征来吗?(教师出示一种图片、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儿歌。
意图:抓住小学生形象思维,喜欢图画的特点.激发学习热情。
二、探究学习儿歌。
第一句: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察.说出它们的特点.2、老师给学生作完整的介绍.重点树木的特征。
3.朗读第一句,重点词语的语气.让学生意会理解.第二句:1、先出示课件图片,观察.重点理解"批绿装"。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的姿态.树龄.形状.颜色、树叶等细节。
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语言描述基本功)第三句:1、观察课件图片,对照句子里树木的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南、北方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会记
掌装耐守疆银化
我会记
识字方法:
1、形声字记忆:与树木有关——梧、桐、枫、 松、柏、桦、杉、桂。 2、上下结构:掌、装、守。 3、左右结构:耐、疆、银、化。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第一课时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松树
柏树 枫树
桦树 木棉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读一读
yánɡ
杨树
mián
木棉
wú tónɡ fēnɡ
梧桐 枫树
shān huà
第二课时
想一想。
1.课文讲了几种树木? 2.这些树木分别有什么特点?
杨树高
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园香
梧桐 掌枫 松 柏装桦耐 守 疆银 杉 化 桂
读一读,记一记。
pāo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读一读,记一记。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木棉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满院香。
资料卡:在亿万年前,有许
多植物曾经特别繁茂,但后
来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绝大多数种类都灭绝了,
成了真正的化石。而剩下来
银
金 水 的个别种类,一直活到今天。 它们有悠久的历史,因此被
水杉 桦树
sōnɡ bǎi
松柏
ɡuì
金桂
读一读
杨树 梧桐 枫树 松柏 木棉 水杉 桦树 金桂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仔细观察,你 发现了什么?
梧 桐枫 松
柏桦杉 桂
形声字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猜猜我是谁
橡树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樟树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猜猜我是谁
石榴树
枹树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我会记
掌守装
状银 耐疆 化
拆分法:掌=尚+手 耐=而+寸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ɡēn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 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 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 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人要立志,没有志 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杨壮桐 枫松柏 棉杉化桂
杨壮桐 枫松柏 棉杉化桂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 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 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 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 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 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 代有后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 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杏
桂 杉 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树之歌
( )高,( )壮,(
)像手掌。
( )秋天叶儿红,(
)披绿装。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开花满院香。
树之歌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杨 树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榕 树
梧 桐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松 柏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
枫 树
桦树
好老师资 源库 www.hls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