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特别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维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维持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外形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汲取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学教程资料和真题(第二版)周德庆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这个微小却又充满神秘和力量的世界,对于我们的生活、健康、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生物学的领域,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
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微生物是指那些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多个类群。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其形态多样,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
根据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则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等。
酵母菌常用于发酵工业,而霉菌可以产生多种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青霉素。
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非细胞生物,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多样的运动方式。
藻类则是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的微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等特点。
由于体积微小,微生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们能够迅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它们能够快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而且,微生物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如高温、高压、高盐等,同时也容易发生变异,这为微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强大的能力。
三、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碳源是微生物合成细胞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碳架来源,如糖类、脂肪和有机酸等。
氮源则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物质,有机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氮源如铵盐、硝酸盐等。
能源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能和化学能是常见的能源形式。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无机盐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矿物质元素,调节细胞渗透压和pH 值。
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四、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数量或细胞重量来衡量。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沈萍微生物学(第2版)知识点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微生物和你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1.有利方面(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产品,例如:啤酒、抗生素。
(2)微生物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
(3)微生物为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害方面微生物引起的瘟疫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二、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及分类地位(1)定义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包括的种类① 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RNA和朊病毒);② 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③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研究内容及分科微生物学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其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且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其主要的分科见图1-1。
(a)基础微生物学(b)应用微生物学图1-1 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的发现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由列文虎克揭示的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吸引着各国学者去研究、探索,推动着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表l—1列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表1-1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巴斯德的贡献①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②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他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④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2)柯赫的贡献① 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②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③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 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P.H.Raven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
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nm或μm。
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①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②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③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角色;④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⑤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重要推动着;⑥是环境污染和检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参考答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的概述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和遗传物质等特征进行分类。
3. 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 细菌的结构:细菌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核酸等结构。
2. 细菌的功能:细菌具有多样的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有机物、产生抗生素等。
3. 真菌的结构:真菌包括菌丝、孢子、菌核和菌盖等结构。
4. 真菌的功能: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酶、参与土壤生态系统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包括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等过程。
2. 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3.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台期和死亡期等阶段。
第四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发生遗传变异。
3. 微生物的遗传传递: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进行传递。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与生态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等多种类型。
2.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等功能。
3. 微生物的微生态系统:微生物可以形成微生态系统,如肠道微生态系统、土壤微生态系统等。
第六章:微生物与人类1.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参与人体免疫、引起疾病等。
《微生物学》第二版笔记(周德庆)
《微生物学》第二版笔记(周德庆)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 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3、三界(域)系统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
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微生物学复习题与答案新2
微生物学(新2)恭喜您已完成本次考试!本次考试您的分数为0单选题(200题,200分)1、新型隐球菌常引起1分答案不确定A.性病B.脑膜炎C.癣病D.肺部感染E.多种内脏及皮肤、黏膜感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新型隐球菌常引起脑膜炎。
2、Q热立克次体常引起1分答案不确定A.性病B.脑膜炎C.癣病D.肺部感染E.多种内脏及皮肤、黏膜感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D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Q热立克次体常引起人类发热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沙眼衣原体可引起1分答案不确定A.性病B.脑膜炎C.癣病D.肺部感染E.多种内脏及皮肤、黏膜感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性传播疾病。
4、白色念珠菌常引起1分答案不确定A.性病B.脑膜炎C.癣病D.肺部感染E.多种内脏及皮肤、黏膜感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E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白色念珠菌主要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5、后期梅毒螺旋体感染1分答案不确定A.检测特异性抗体B.检测病原微生物C.检测特异性抗原D.检测病毒核酸E.检测非特异性抗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后期梅毒螺旋体感染检测特异性抗体。
6、皮肤癣症1分答案不确定A.检测特异性抗体B.检测病原微生物C.检测特异性抗原D.检测病毒核酸E.检测非特异性抗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皮肤癣症检测病原微生物。
7、筛选献血员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1分答案不确定A.检测特异性抗体B.检测病原微生物C.检测特异性抗原D.检测病毒核酸E.检测非特异性抗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特异性抗原。
8、诊断斑疹伤寒患者1分答案不确定A.检测特异性抗体B.检测病原微生物C.检测特异性抗原D.检测病毒核酸E.检测非特异性抗体考生答案:正确答案:E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斑疹伤寒可进行非特异性外斐试验,检测非特异性立克次氏体抗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第一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分类微生物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而广泛的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分类,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无法看见肉眼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1.2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细胞结构、生理特征和遗传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微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包括细菌学、真菌学和病毒学。
1.2.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各异。
细菌可以根据氧气需求、生长温度和酸碱度等特征进行分类。
1.2.2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常见的有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真核细胞等特点。
1.2.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体,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研究微生物学的基础。
本章将重点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及其相关结构。
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弯曲菌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外膜、胞浆和核酸等重要结构。
2.2 细菌的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外层结构,它具有保护细菌、维持形态和稳定细菌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2.3 细菌的胞质内结构细菌的胞质内含有细胞质、核糖体和质粒等结构。
细菌的基因组主要存在于核糖体中,而质粒则是一类可以独立复制和传递的DNA分子。
2.4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和霉菌。
真菌细胞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和真核等结构组成。
2.5 真菌的细胞壁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壳聚糖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真菌细胞的作用。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内容。
本章将讨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机制,并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测定技术。
3.1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生长通常遵循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和平稳期等阶段。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4、奠基人♦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柯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应用。
它是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
下面是一份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应用等方面。
二、微生物的分类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芽孢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2、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纤毛虫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1、营养:微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物质来获得能量和营养,如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2、生长:微生物通过分裂等方式进行繁殖,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
3、代谢:微生物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如分解、合成、氧化还原等,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四、微生物的应用1、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抗生素生产等。
2、农业:微生物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等。
3、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污水治理、空气净化等。
4、医学: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因此需要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分子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分类、进化、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手段。
2、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生物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3、免疫微生物学: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免疫系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免疫系统对感染性疾病的防御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的方法。
微生物学基础第二版1-2024鲜版
原核生物的一类,与细菌相似但遗传 物质和代谢途径有所不同。代表种类 有产甲烷菌、极端嗜热菌等。古菌多 生活在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压、 高盐等条件。
真核微生物
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真菌 是一类多细胞真核生物,通过孢子繁 殖,代表种类有酵母菌、霉菌等。原 生动物是单细胞真核生物,通过细胞 分裂繁殖,代表种类有草履虫、变形 虫等。藻类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真 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代 表种类有绿藻、蓝藻等。
17
微生物代谢的调控机制
酶活性的调节
微生物通过改变酶的活性,调节代谢途径的 速率和方向。
细胞信号传导
基因表达的调控
微生物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控制代谢 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微生物通过细胞信号传导系统,感知外界环 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代谢调整。
02
01
群体感应
微生物通过群体感应机制,协调群体内个体 的代谢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微生物可分 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 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等八大类。
4
微生物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微生物学的研究历史
自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的发 展历程,包括巴斯德和科赫的奠基性工作,以及后来的分子生 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
2024/3/28
微生物学的研究现状
当前微生物学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微生物的生理生化、遗传变 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同时,随 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在医药、农业、工业、环保 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5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转化者和生产者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 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4、奠基人♦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柯赫原则:1、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能和显微技术1、名解: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一片2、选择培养分离(1)利用选择平板进行直接分离:高温下培养:分离嗜热细菌;培养基中不含N:分离固氮菌;培养基加抗生素:分离抗性菌;(2)富集培养: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使人们能够更容易的从自然界中分离到这种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3、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4、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特点:古生菌微小,一般小于1微米,有的像细菌那样为球形、杆状,但也有叶片状或块状,有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还有方形的,像几张连在一起的邮票。
有的古生菌有鞭毛,古生菌是原核生物,像细菌一样,没有核膜,它们的DNA 也以环状形式存在。
有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三种结构。
5、细菌: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微生物,大多由分支发达的菌丝组成,而根据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又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3种,其中孢子丝的特点是放线菌的重要鉴定指标。
(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功能与结构1、原核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2)缺乏由单位膜分隔、包围的细胞器;(3)核糖体为70S型。
3、革兰氏染色:(a)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b) 用碘溶液进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二者结合得更牢固; (c)用乙醇或丙酮冲洗进行脱色。
在经历脱色后仍将结晶紫保留在细胞内的为革兰氏阳性细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结晶紫被洗掉,细胞呈无色;(d)用一种与结晶紫具有不同颜色的碱性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
4、缺壁细菌:(a)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①L型细菌(缺壁突变);②原生质体(人工去壁基本去尽)、球状体(人工去壁部分去掉)(b)在自然界长期进化形成–支原体5、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糖原: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芽孢杆菌和蓝细菌等碳源及能源类聚β-羟丁酸(PHB):固氮菌、产碱菌和肠杆菌等硫粒:紫硫细菌、丝硫细菌、贝氏硫杆菌等贮藏物藻青素:蓝细菌氮源类藻青蛋白:蓝细菌磷源(异染粒):迂回螺菌、白喉棒杆菌、结核分枝杆菌5、细胞壁的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6、真菌特点:(1)具有细胞核,进行有丝分裂;(2)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3)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4)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5)不运动(仅少数种类的游动孢子有1-2根鞭毛);(6)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小悬殊,细胞结构多样;7、细菌鞭毛:鞭毛是某些微生物表面着生的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生出的细长、弯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
起源于细胞膜内侧,直径12到18nm。
(结构由鞭毛基体、鞭毛钩、鞭毛丝构成)8、细菌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圆形的或椭圆形结构,是对不良环境具抗性的休眠孢子。
又叫内生孢子丝。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1、配置培养基的原则:(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及能源)(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发酵生产谷氨酸时: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H,水活度,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与氧分压和pH有关,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4)经济节约(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易于获得的原料作为培养基成份,特别是在发酵工业中,以降低生产成本。
)(5)精心设计、试验比较2、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1)按成分不同划分天然培养基:以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组成。
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份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2)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3)按用途分基础培养基(minimum medium):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也称为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伊红美篮鉴别大肠杆菌)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方式:(1)扩散(diffusion):物质跨膜扩散的能力和速率与该物质的性质有关,分子量小、脂溶性、极性小的物质易通过扩散进出细胞。
(2)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被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物质运输过程中不消耗能量,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通过促进扩散进行跨膜运输的物质需要借助与载体(carrier)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而且每种载体只运输相应的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
{载体只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并不改变该物质在膜内外形成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性质都类似于酶的作用特征,因此载体蛋白也称为透过酶;透过酶大都是诱导酶,只有在环境中存在机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时,相应的透过酶才合成。
} (3)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在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
分为: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由电子传递、ATP酶或细菌嗜紫红质引起的质子运输方式,从物质运输角度考虑是一种质子的主动运输。
次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通过初级主动运输建立的能化膜在质子浓度差(或电势差)消失的过程中,往往偶联其他物质运输,包括同向运输、逆向运输、单向运输。
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与其他运输方式不同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菌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
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Na+,K+-ATP酶(Na+,K+-ATPase)系统:是存在于原生质膜上的一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功能是将利用ATP的能量将Na+由细胞内“泵”出细胞外,并将K+“泵”入细胞内。
(4)膜泡运输(memberane vesicle transport):主要存在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amoeba),为这类微生物的一种营养物质的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