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知识

合集下载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

气象知识大全气象知识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科学。

它包括气象要素、天气、天气现象、气候和气象预报等内容。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气象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还可以指导农田经营、城市规划、飞行航行等方面的活动。

下面是一个气象知识的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温度:温度是指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可以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如高温会导致高空气压,低温会导致低空气压。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的比值。

3. 气压:气压是指空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可以通过气压计来测量,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或毫巴(hPa)。

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是1013.25 hPa。

4. 风:风是指大气中气压差所致的气流运动,具有方向和速度。

风的方向根据它吹向的位置命名,如北风、东风等;风的速度可以用米/秒(m/s)或公里/小时(km/h)表示。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以形式下降到地面。

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露、霜、雾、冰雹等。

6. 云:云是由大气中悬浮的水汽凝结形成的可见物体。

云的形状和颜色可以给人们提供天气信息,如乌云表示可能有暴雨,白云表示天气晴朗。

7. 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发生的各种可见的自然现象,如雷电、彩虹、雾霾等。

天气现象不仅是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的自然现象。

8.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的统计资料。

气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风向等因素。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9.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分析,预测未来天气情况的科学活动。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安排和决策,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旅游行程等。

10.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天气现象引起的,给人类带来严重伤害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知识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1853年3月23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气象学国际组织。

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气象科普知识:
1. 大气成分: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构成,少量其他气体组成剩余1%,其中二氧化碳、氦、氩、甲烷、氢等气体含
量很小。

2. 大气层结构:地球大气层可以分为四层,从低到高分别是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气温变化最大的一层,在这层中发生了大部分的天气活动。

平流层中气压逐渐降低,气温逐渐升高,这一层空气稀薄,几乎没有风。

中间层大部分是离子层,热层中的气体非常稀薄,主要由电离气体组成。

3. 气象要素:气象学研究的主要要素有温度、湿度、气压、风
向和风速、降水量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到天气情况和气候变化。

4.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应用。

通过观测和
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针对天气变化的决策,减少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5. 气候变化: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情况。

气候变
化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和不稳定。

其中,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包括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森林砍伐、城市化等。

以上是一些气象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

气象知识常识
1.什么是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2.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等)各气象要素长年的平均值。

是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天气状况基本特征的综合反映。

3.气候资源:气候资源是指广泛存在于大气圈中的光能、热能、降水、风能等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能够形成财富,具有使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量,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已被广泛用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4.小气候: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

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上的差异。

5.城市气候:在大气候或区域气候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或小气候。

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五岛”的特征,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

气象小知识100条1.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3.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通常为30年)大气状态和现象的统计特征。

4. 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单位是帕斯卡(Pa)。

5. 低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多云和降水天气。

6. 高气压区域通常伴随着晴朗和干燥的天气。

7. 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

8. 风速是指风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9. 风向是指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用16个方位表示。

10. 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1.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2. 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13. 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降水在地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单位是毫米(mm)。

14.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电、强风和降水的天气现象。

15. 闪电是雷暴中电荷在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迅速放电的现象。

16. 彩虹是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17. 霜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地面和植物表面结冰的现象。

18. 雾霾是由大量细小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低能见度现象。

19. 气象卫星是通过遥感技术观测大气现象的人造卫星。

20.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21. 气象站是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施。

22. 气象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探测大气中降水粒子分布的设备。

23. 气象气球是携带气象仪器升至高空的气球,用于收集大气数据。

24. 气象飞机是携带气象仪器在空中收集大气数据的飞机。

25. 气象船是携带气象仪器在海上收集大气数据的船只。

26.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现象。

27.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的现象。

28.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和释放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29. 臭氧层是大气中一层富含臭氧的气体层,位于平流层。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关于气象的知识内容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自然现象。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台风、干旱、暴雨、暴雪、冰雹、霜冻、寒潮、雷电、高温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产生较强降雨量的天气现象,暴雨来势迅猛,能引起江河泛滥,常常冲毁堤坝、房屋、道路、桥梁,淹没田野,也能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象学知识点资料

气象学知识点资料

气象学知识点资料气象学知识点1.根据大气温度铅直分布特征和大气铅直运动状况,可将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2.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正午=90°-φ+δ;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23.5sinN°式中N°以度为单位,实际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

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3北半球可照时数变化规律可照时数冬至→夏至加长,夏至→冬至缩短可照时数随纬度增加,夏季加长,冬季缩短4、地面有效辐射时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地面辐射(Eg)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因素主要有: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状、风、海拔、地面状况等。

地面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增大;空气温度高时,有效辐射减弱;空气湿度大时,有效辐射减弱;云量多云层厚时,有效辐射减弱;风力加大,有效辐射减弱;海拔增大,有效辐射增大;粗糙地表比平滑地面有效辐射大。

5.为什么潮湿土壤地面温度日较差比干燥土壤的小?分析:从热容角度分析,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空气大很多,吸收同样的太阳辐射,水上升的温度比空气少的多。

因此干燥土壤地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极差更大。

从导热的角度分析,空气导热更快,热能传递快,吸收快,散失也快,因此干燥土壤地比潮湿土壤地先升温,先降温变化领先于潮湿土壤地。

从潜热交换的角度分析,温度高时潮湿土壤地水分蒸发作用强于干燥土壤地,因此潮湿土壤地实际获得的辐射能小于干燥土壤地,所以其温度极大值比干燥土壤地小。

同理,潮湿土壤地的空气湿度大于干燥土壤地,温度低时,其水汽凝结作用大于干燥土壤地,由此回收蒸腾水汽的内能。

因此其温度极小值大于干燥土壤地。

6.地面热量收支方程,并据此分析塑料大棚的保温原理白天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夜间地面热量收支方程表示:-R+P+B+LE=0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能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气象学基本知识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大全一、气象定义与分类气象是指地球大气圈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天气现象的总称。

气象包括气温、气压、风、云、雨、雪、雾、霜、雷电、日照等多种现象,以及各种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的特征。

根据气象定义,气象分为天气和气候两大类。

天气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下雪等;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等特征。

二、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天气系统是指影响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和能量传输过程的总称。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

不同天气系统下的气候类型也不同。

气候类型是指地球上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特征。

世界上有多种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三、云与天空的奥秘云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云的成因和分类因复杂多样而著称。

根据形成原理,云可分为积云、层云、卷云等。

不同类型的云在天空中的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天空中的现象也是千奇百怪,如日晕、月晕、极光等。

这些现象都是由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经过大气层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空的奥秘。

四、风雨雷电的形成与现象风雨雷电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现象各不相同。

风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可分为季风、风带等不同类型。

雨则是水汽凝结后降落的过程,有大有小,有暴雨、绵绵细雨等。

雷电则是由云层中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的,具有强大的能量和破坏力。

这些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风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雷电可导致火灾和人员伤亡,而大风和暴雨则可能破坏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

因此,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和预警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五、空气污染与健康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

关于气象的知识气象知识:1. 气象概念:气象是指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物质和能量及其间的相互转换、地表情况和人们活动的研究。

2. 气候观测:气候观测是气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收集、记录和分析气象要素,例如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以及降水量、湿度等数据,以获取有关当地气象情况和气候特征的相关数据。

3. 气候分析:气候分析是利用气象要素和观测资料,对当前气候状况进行概括性评价,建立未来气候状况预测模型以及提出针对性气候变化对策的重要环节。

4.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指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借助现在的气象综合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天气情况的行为。

气象预报可以提前了解天气的变化,并依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对人类的日常活动提出明智的建议。

5.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异常变化造成的人们生命财产直接和间接危害,主要包括暴雨、洪水、台风、干旱、冰雹等灾害。

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严重威胁人类及其财产安全。

6. 气象指标:气象指标是指用来反映当前气象形势的一组数据或表,通常是横跨数日、一周、一月或数月的区域性宏观数据,用于衡量气况的多样性和气象的总体特征。

7. 气象词汇:气象词汇是指气象学中使用的专业术语、技术术语和行业术语。

它们既有常用的中文名称,也有来自不同语言或文化的外文表达。

学习气象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气象学以及气象概念。

8. 气象心理学:气象心理学是指研究人们对气象及其相关的健康、情感、行为的反应的心理学。

它研究人们如何处理不同种类的气候和天气,以及如何应对它们带来的情感和行为影响。

9. 气象数值模拟:气象数值模拟是指使用数值方法来模拟目前的气象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的过程。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准确捕捉大气物质和能量,以及气象要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更好地预测未来气候状况。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

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科普知识资料大全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象预测的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对我们的出行、衣着和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气象的重要概念和现象。

1. 大气层结构大气层结构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是大部分天气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地,平流层是其中的上一层,在这里飞机和风筝可以自由飞行。

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能够有效阻止过多的紫外线射入地球,保护生物免受伤害。

热层是大气的最外层,温度逐渐升高,因此也被称为“热层”。

2. 气温和气压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热量,通常以摄氏度(℃)表示。

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该面积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气温和气压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特征。

3. 湿度和降水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度量,通常以相对湿度(RH)表示。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湿气与该温度下空气所能容纳最大湿气量的比值。

当空气饱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

降水是指水分从大气中凝结为水滴或固体形式(如雨、雪、雾等)并落到地面上的过程。

4. 云和天气现象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的集合体,主要分为低云、中云和高云三类。

低云通常在海拔0-2千米之间形成,中云在2-7千米之间,高云在7-13千米之间。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这些天气现象的变化与云的类型和气压分布密切相关。

5. 风和风力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产生风的原因有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差异和气压梯度。

风的强度一般用风速来描述,单位是米每秒(m/s)。

气象学中常用的风力等级是根据风速范围确定的,从0级(无风)到12级(飓风)。

通过了解以上的基本概念和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状况。

同时,掌握这些气象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安全。

希望这些科普知识对您有所帮助!。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一,人工影响天气1. 概述2. 人工降水3. 人工消雾4. 人工防雹5. 人工消云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1.概述2.厄尔尼诺现象3.什么是天气预报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人工影响天气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

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

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

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

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

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

生活中的气象小知识

生活中的气象小知识

生活中的气象小知识气象(qì xiàng),汉语词语,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下面是关于生活中的气象小知识:一、生活环境温度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发源于地球21℃等温线附近”,因为这个气候环境最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据研究,对于多数人来说,环境气温为17?22℃时,人体感觉最舒适;气温15?18℃最宜从事轻体力劳动;气温7?17℃最宜从事重体力劳动;气温10?18℃时最宜从事脑力劳动;居室温度20?25℃时有利于休息;午睡的室温不宜低于28℃;穿衣最舒适的皮肤温度为33℃左右;人体最佳温度是37℃;夏季游泳水温25?30℃为宜;晨练最佳气温为15?20℃;饭菜的适宜温度为45?60℃;饮水的温度为50?60℃;阳光浴的气温为15?30℃;沙疗时10厘米沙层的温度宜为41?45℃。

二、疾病易发气候肝炎发病适宜气候为0?20℃;疟疾发病最适宜气候为16?20℃以上;肠、胃传染病最易在气温15?19℃的气候环境下高发;流脑流行的最佳气候环境为8?10℃,最不宜流行的气候环境为22℃以上;气温大于35℃时心搏增加,呼吸困难,容易发生水肿、晕厥和汗腺失常等过热症;气温超过37℃时,最易出现肌肉痉挛、中暑或危急中暑、脱水甚至死亡;心脑疾病高发的气候环境为低于-5℃的暴冷和高于35℃的酷热。

三、物品存储温度茶叶存放温度应低于10℃;鲜肉存放温度为5℃左右;冻肉解冻最佳温度为10?15℃;鲜蛋存放温度为-1?1℃;西红柿存放温度为13?20℃;香焦存放的最佳温度为12?13℃;菠萝存放温度为8?9℃;柑橘存放温度为1?8℃;黄瓜存放温度为1?10℃;苹果存放温度为0?-1℃;梨、桃、杏、葡萄、甜瓜、胡萝卜等存放温度为0?1℃;大白菜存放温度为-2?2℃……气象学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关于气象科普知识
1.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模式预测未来天气的一种服务。

它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信息,帮助我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是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来测量和记录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量等。

这些观测数据是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的系统性变化。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森林砍伐,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会带来许多影响,如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等。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或气候异常引起的灾害,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龙卷风、雷电、暴风雪等。

这些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5.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大规模气流运动,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和极地附近的极地东风带是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环流系统。

6. 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包括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等。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小知识

气象小知识

气象小知识
1、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电、高温等。

2、预警信号分为四级,颜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3、暴雨: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

4、大风,风力达到6级或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5、高温:35度以上的天气现象,达到或超过37度以上称酷暑。

6、为什么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含水汽凝结遇冷凝结成露水。

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散发不出去,气温不下降,水汽不易凝结成露水。

7、先看到闪,后听到雷?光的传播速度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8、花与气温,花卉生长的适宜气温10-25度
9、风向指风的来向。

10、四季的划分:根据侯温(五天的平均温度)上半年候温达到10℃以上,作为春季的开始;候温达到22℃以上,夏季开始。

夏季的候温下降到达到22℃时,就是秋季,候温下降到达到10℃以下时,冬季开始了。

11、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

-52.3℃
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盆地,48.9℃
12、夏天为什么常有阵雨?
雷阵雨是因为夏天执,空气在局部地方出现强烈对流,使大量湿热空气猛烈上升,形成积雨云造成雷阵雨。

产生积雨云的强烈的热力对流只在夏季易于出现,所以雷阵雨也常常出现在夏季。

13、瑞雪兆丰年?
冬季天气冷,下发不易融化,盖在土壤上的雪松软,内有空气,空气不传热,就好像给庄稼盖了一条棉被,外面的天气再冷,下面的温度也不会很低。

雪化时,水留在土壤里,对春耕播种以庄稼的生产发育都是有利的。

气象自然知识点总结

气象自然知识点总结

气象自然知识点总结1. 大气结构与成分大气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地球表面重力控制下的气体层。

大气按照温度和密度的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由于在很多地方的气体成分不同,因此也可以分为大气层、外层大气层、中层大气层和内层大气层。

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氧气和水汽。

其中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5%,水汽占1%。

大气中的气体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特性可以分为稀有气体、惰性气体和活性气体。

2.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是描述大气环境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能见度等等。

温度是气体混乱程度的表现指标,可以分为地表温度、大气温度,高空温度等。

湿度是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指标,主要包括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气压是大气对物体压力的表现指标,在地球表面气压平均值为1013.25百帕。

风是大气水平运动的表现,分为风向和风速。

降水是大气中水汽在饱和后的现象。

能见度是大气透明度的表达。

3.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大气中气体向平衡状态运动的结果。

大气运动主要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主要包括对流和降水。

水平运动包括地转风、地形风、海陆风、季风等。

大气运动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地球自身形状、太阳辐射、地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4.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由于天气或气候异常现象造成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雷暴、冰雹、霜冻、洪水、干旱、高温、霜冻、风雨雪等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对农业、水资源、交通、城市防洪、资源开发等产生重大影响。

5.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当前气象要素的状况,利用数值模型和气象资料进行推算,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物理状态、气象要素变化规律,以达到预测未来天气、气候的目的。

气象预报分为气象台站预报、短期气象预报、中期气象预报、长期气象预报等。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或区域气候系统发生的长期变化。

气候变化包括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气候变化。

自然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海洋循环、火山爆发、地壳运动等原因所造成。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

看完这些精华知识,气象学好一半!气团和锋1. 气团:存在着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稳定度等)相对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水平范围:几百到几千千米。

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 气团形成的条件:具有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具有适当的流场条件,使得大范围空气能较长时间停留在均匀的下垫面上。

3. 气团按照地理分类法: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四大类。

(1)冰洋气团:65度以上,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气层稳定、多晴天。

(2)极地气团:40-70度,夏季极地海洋气团--低温、潮湿、不稳定、多云、阴天;冬季极地大陆气团--干燥、低温、气层稳定、多晴天。

(3)热带气团:10-40度,热带海洋气团--潮湿、温暖、低层不稳定、中层有逆温层,例如太平洋副高;热带大陆气团--干燥、炎热、气层不稳定,例如撒哈拉沙漠、夏季我国西北。

(4)赤道气团:南北纬10度以内,特点是高温、潮湿、不稳定、多雷暴、雷阵雨天气。

4. 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气压场上表现为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控制;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变形极地大陆气团,在气压场上表现是冷高压南下或者高压脊南伸。

所以影响我国的主要是变形气团。

5. 气团按照热力分类法:冷气团和暖气团。

暖气团多平流雾。

6. 锋结构特点:(1)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密度);(2)过渡带、交界面、锋区向冷气团倾斜;(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3)高空锋区在冷空气一侧;(4)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锋线,锋两侧的气压梯度不连续,锋线处于低压槽中,等压线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在高空图上锋表现为等温线的狭长密集带;(5)气流极不稳定:有强烈的升降运动,广阔的云系和降水天气;大风、降温、雷暴天气;(6)交界面靠近暖气团一侧界面叫锋的上界,靠近冷气团一侧的界面叫下界,上下界的水平距离叫锋的宽度,一般宽度是上宽下窄,所以,锋的水平宽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知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视频、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认识气象标识:
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它能让我们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和气温。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天气符号。

哪些是天气符号?哪里会出现天气符号呢?
我们来记录一下,这段录象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符号。

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看到哪个图案有出现,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

播放视频,幼儿操作。

同伴之间,相互看看。

大张,汇总。

(我们的祖国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种不同的天气。

2.师生一同认识各种常见的气象符号。

(PPT)这里的有不认识的吗?一起认读一次。

3.现在我们来学学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

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分两组进行。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好吧,天气预报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
四、游戏活动:(下雨,热天,下雪。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