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及范文——“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无用之用作文范文
人类的思维方式总是倾向于只追求有用的事物,绝不会去考虑一些看似无用的事物到底有什么价值。
在这个看似个中无用的背后,却蕴含着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深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会探讨:无用之用。
从字面上来解释“无用之用”,这个词语的本意是指虽然看起来无用的,却能够在某类特定的情况下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通常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奇怪和变化多端的环境中,人们常常找不到适合的针对性方法来应对,这时“无用之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历史为例,如今已经有许多如琉璃球、拨浪鼓等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它们实际上在古代曾经被运用在祭祀、预测等方面。
琉璃球、拨浪鼓也叫做“浑天仪”,在古代,这种仪器被认为能够通过运用流体力学的原理,预测天象,指导田间管理以及气象预测。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手段,但是当我们回顾历史时,这些看似简陋的工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如果在现代,我们也有许多“无用之用”的物品。
对于拥有智能手机的人来说,电子手表是非常简单的一款装饰品。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电子手表却可以成为非常方便的工具。
比如,当有些人不小心掉进湖里时,电子手表可以给他们一个预警,如果它们在水中呆太久,它们就会发出警报,从而通知救援队伍的位置。
除了物品,对于一些看上去使用率较低的软件来说,也有类似的“无用之用”特点。
比如,电影厅预告片或广告片可能看起来非常无聊。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观众需要缓解紧张情绪时,这些看似无用的片段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醒人们该去购买爆米花和饮料。
事实上,这些无用的东西和过渡物不仅仅是我们的感官体验,它们也是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载体。
这些“毫无意义”的事物可能通过不同的形式作为从传言到文化标志的信息传递,在现代中国文化中已经有了很多例子。
例如,中国的快递包装、网购塑料袋等等。
之被我们认为是“无用之用”的是因为我们缺乏对这些物品真正的认识。
在社会化和文化化的过渡中,这些无用的物品也许正好成为连接过渡的桥梁,起到反过来承担和表达文化情感的作用。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对“无用”的理解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对“无用”的理解文题莫言在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在晚宴中致辞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的伟大用处。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庄子也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你对“无用”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无用之种至尘埃,待得花香满径开浅斟低唱,忍把浮名换;修篱种菊,岂作无用言?王安忆曰:“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
”而当今之社会,行事前必问“是否有用”?当实用主义之风盛行,而我独爱无用之景、无用之书、无用之音。
窃以为,此三者,方为绽有用花之无用种。
正所谓——无用之种至尘埃,待得花香满径开。
夜深人静,仰望星空,看似毫无目的,实则一星一月皆耀人之心头。
人生如旅,匆匆来过。
问能有几人,赏路上之风景,仰头顶之星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停下来,去看看划破昏暗的朝阳,去剪撷温婉皎洁的月光。
素爱周国平先生一言:“吟无用之诗、饮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善哉,此方为无用之种开出有用之花也。
故曰,停下脚步,仰望星空,陶冶情操,方得有滋有味之人生。
书卷竹简,笔墨纸砚,看似浪费时间,实则一晕一染皆透人之心间。
“不做无为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读书,作文,博览,精阅,他人眼中的无用之事却为陈道明生活之主调。
陈道明得演戏之精髓,不亦皆出于此乎?文字相助,吾侪也许不必亲见波撼岳阳,气蒸云梦,亦可以思接千里,视通万界;也许不必与苏格拉底畅聊,亦可以触哲思大门,豁然开朗。
无用之书启迪人之思想,凡阅读后,孰敢言此刻之我仍为向前之我也?读书无用,实则大用。
2020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
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20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用”“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
按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观。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历史上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020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无用”实为“大用”
2020年高考作文题预测及范文:“无用”实为“大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自拟标题;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用规范汉字书写。
【文题解析】:先要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能够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能够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很大水准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关于“无用之用”的文本庄子与惠施关于“无用”的辩论不只一次,我们先从最简明扼要的谈起。
在《外物》中,惠施直接发难。
原文大意如后:惠施对庄子说:“你的言论都是无用的。
”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能够同他谈有用。
譬如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人所用的仅仅立足之地而已。
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黄泉,那么人的立足之地还有用处吗?”惠施说:“无用。
”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清楚了。
”以上这段数据在说什么?譬如一个年轻人在学校念书,这时学校以外的世界各地对他都是无用的。
但是如果把这些无用之地都消除的话,他在学校念书又是为了什么呢?他原本以为有用的学校至此也变成无用了。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试题来源】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其实,世上本没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正如那棵巨大的栎树,因为无用而得以保存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活得长久,长得高大。
生活中,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事物,须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迄今已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奖、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有谁知道,就是这位享誉国际的大导演,1984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整整做了6年“家庭妇男”。
一个大男人每天要琢磨上顿吃什么下顿吃什么,然后买菜择菜洗菜,既当改刀的又要当厨师……同时还要洗洗涮涮,照看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段经历在他人眼中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搞艺术创作的人,做家务活可以说是一大忌。
但是相反,在这六年中,他对家庭的意蕴有了更深刻的意识,这看似无用的六年让他有了《推手》和《喜宴》的蓝本,有了《饮食男女》中那些让人难忘的美食和围绕美食展开的情节,有了他把中美两种文化有机地融合到胶片上的艺术风格。
溯沿历史的河流,我们发现,人类史上不少的重大发现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的东西。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语文学习无用论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语文学习无用论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批改试卷时,常常会听到数理化等科目的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审题不会‘咬文嚼字怎么会做题?”由武汉发布的32张抗疫感恩海报获得了无数点赞。
“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秋时苇如雪,天涯共苍苍”……32处美景,配上32句各具特色的语句,让人觉得美好又充满希望。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此话为孟子所言,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
学生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小陈的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感想?请你写一篇驳论文来反驳小陈。
写作指导议论文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
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有时还需要边破边立。
一、驳什么1.驳论点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
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或者道理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或理论依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例如:材料中“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列举语文在交流工具、涵养情操、治国安邦等方面很有实际用处的事例与道理来进行反驳。
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
归谬法反驳,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将对方论点的错误合理“放大”,并推向极端,使之暴露全部的谬误、荒唐而不攻自破。
这实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
2.驳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
一般来说,揭露对方理论的荒谬和事实的虚假。
3.驳论证反驳论证是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五石之瓠》中惠子说“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说他“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则所用之异也”。
——《庄子·内篇·逍遥游》②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庄子·人间世》③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zhí用陶土捏制器皿)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④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莫言⑤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之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白岩松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综合古今引语的新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的五个方面,其共同的主旨应该是“无用”即“有用”,即“无用之用”。
因为五则材料都是在说“无用”并非真的“无用”,所以,“无用之用”就是以上作文材料的主旨和中心论点,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无用之用”上,不能偏颇到单说“无用”或“有用”上。
在这一点上,应当能够紧紧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论述,点明“无用之用”深刻含义,辩证地看到“无用之用”,并且可以此为总论点,分解成各个表述不一而道理相同的子论点。
凡是把重点放在“有用”或单方面的“无用”上进行强调的,均是明显地偏离主题了,同学们需要注意应该将自己的文章重点放在“无用之用”上。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最后一段:“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其实它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无用之用高三作文范文
无用之用(高三作文范文)篇1:中国的一个教师团访问日本大学,发现日本大学生不仅有繁重的课本知识,还要学习农业、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一位中国教师问出了那句经典的问题:“这有什么用?”日本教授回答:“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生活。
”这个例子大概可以很好地解释“在大学里做一个农夫”有什么用的问题——教育不仅在于知识,更在于生活的技能与态度。
“不务正业”的无用之后,往往可以是生活中最有用的技能与态度。
老子提倡以柔克刚,无为清修,用在当今社会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与其刻板功利地死磕书本,不如放学生回归土地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在耕耘花草的时候,我们不谈分数,不求功利,只用心耕耘足下的土地,聆听锄头奔向土壤时生命最本真的呼唤,任由它荡涤我们早被世俗尘封的心灵。
无用之用,用在无用。
太多的功利会遮蔽我们的心灵,磨损生命本该拥有的样子。
教育中最可贵最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并不在于收获了多少可以实际衡量的财富与人脉,而恰恰存在于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生活体验之中。
正如那位日本教授所说,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生活本身。
在生活中,无用之处往往闪烁着最智慧的光芒与最动人的光辉。
或许在早晨起来时,我们可以少些对工作学习的念叨,多享受清晨微风抚弄大地的情致;在周末,我们不必埋首于桌前忙着业绩与分数,而是骑行至郊外,领略路边悄悄向上的小树的生机;在课堂上,我们不会拘泥于文言文的背诵默写,多谈谈苏轼在逆境中仍阔达向上的乐观,多谈谈翻译大家许渊冲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得连外国人也为之动容。
这些时候,工作对我们来说不知识薪酬,学习对我们来说不只是分数。
这些看似无用的,都是我们生活的体验,并最终构成我们的生活。
洋务运动开办新学堂时增设算术课与机器制造课,当时的大臣和百姓也大多不理解:这有什么用。
可是,正是由于这些当时的“无用之学”才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而如今,这些知识技能也成为人才的必备素质。
历史的滚轮不停向前,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换代。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森林中,木匠对一段树根不屑一顾,认为其毫无用处;而艺术家却视之为艺术的绝佳材料。
同一段树根,为何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天壤之别?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有用”与“无用”的不同认知。
在这个功利的时代,我们往往过于追求事物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那些看似无用之物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其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木匠以实用为标准来衡量树根的价值,这是一种功利的思维方式。
在他的眼中,只有那些能够直接用于制作家具或其他实用物品的材料才是有价值的。
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却限制了他的视野,使他无法看到树根在艺术方面的可能性。
艺术家则不同,他们以审美为出发点,善于发现事物的内在美和独特价值。
对于艺术家来说,树根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一种灵感的源泉和创作的契机。
他们能够从树根的形状、纹理、色泽中发掘出艺术的元素,将其转化为一件令人赞叹的艺术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些东西在我们看来似乎毫无用处,但在别人眼中却可能是宝贝。
比如,一些旧书、旧报纸、旧瓶子等,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只是废品,但在收藏家或艺术家的手中,却可能成为珍贵的藏品或创作的素材。
又如,一些看似冷门的学科或专业,如哲学、历史、艺术等,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它们却对人类的思想进步和文化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呢?首先,无用之物往往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我们面对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时,我们往往会打破常规思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们,从而发现新的可能性。
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艺术上的享受,还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无用之物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过于忙碌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
一些看似无用的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能够让我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最后,无用之物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有用无用
有用共无用,绘人生壮景两千多前,惠子嘲笑五石之瓠“瓠落无所容”而无用,庄子则感叹他未“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这段公案,在今日的我看来,却有另一番判断,庄子光芒万丈,惠子也是百世流芳。
无用之用能有大用,有用之用也能有大用,把握好有用,铺陈好无用,方可共绘人生壮丽图景。
有用之用,谱写现世繁华。
孔子说:“食色性也。
”孟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
”食色、仓廪均为有用之用,只有拥有有用,才能成就更多的无用。
有用是物质基础,依靠丰富的衣食住行,人民的生活才能日新月异;有用是日益壮大的国防力量,两弹一星、核潜艇、歼20、运20,技术代代更迭,才有我们的现世安稳;有用是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华春莹、赵立坚等新闻发言人唇枪舌战,阿拉斯加中美会谈杨洁篪、王毅你来我往,是他们的不辱使命,为我们赢得民族尊严。
谁也不能否认有用之用,定要把握好、运用好有用之用!无用之用,为心灵修篱种菊。
宋诗有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恰如弹簧压缩到极点会弹开,人也需要张驰有度,才是文武之道。
在繁忙的生活中,找点闲暇时间看看花开,赏赏日落,让无用之用安慰心灵;奔波在人情世故中,静下来,读一两页诗歌,赏一两篇写满人间悲欢的文字,让无用之用慰藉心灵;听长辈的一句啰嗦,师长的苦口婆心,让青年的躁动感受他们的人生滋味。
无用之用,丰富心灵,守护心灵。
发挥有用之用,正确面对无用之用,兼容并包,绘就人生壮丽图景。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懂得有用之用,也会灵活运用无用之用,我想这样的人生一定更加丰富。
千古完人宋代文豪苏轼,集儒释道于一体,在官为官,杭州的苏堤诉说着他卓越的政绩,一座座祠堂表白着百姓对他的纪念;一朝被贬,却也能躬耕东坡,静赏水中月,细嗅月中花,品东坡肘子,首推生蚝吃法,在他人眼中的无用之用,在苏轼却品尝出了种种滋味。
有用与无用,都需要我们灵活运用,赢得生活的青睐,做人生赢家。
我们要看到有用之用,也要懂得无用之用。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无用与有用素材
无用与有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藄(qí)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
然而子藄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微博]醉三日醒不来。
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结合你的人生体验,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立意:主要抓住“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一句中关于“无用”的结论,由此生发开去,探讨“有用”与“无用”的问题。
结构:什么是“有用”“无用”(摆出论点)——为什么“有用”“无用”(两者关系)——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无用”(结论)。
论据:1、庄子在《人间世》中庄子对这种“无用”的啧啧赞言,不由得我思考起这无用中所蕴含的深意来。
何为无用?《庄子》成书已达千年,茫茫时间阻隔,但人们仍可以从字里行间里去揣度思想家所表达的深意和韵味。
“无用”是什么都不擅长吗?什么都不去干预吗?成天无所事事,一无所成吗?从庄子在《人间世》中举的几个例子,比如前面举的南伯子薺到商丘看到的那颗硕大无比的树,似乎是这样。
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也不争强好胜,反而能够消除烦恼,免除嫉妒者的排挤和迫害,精力反而旺盛,能够长生久视呢!但我们断不能如此断章取义,仔细阅读全文的话,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判断实在是太草率,太幼稚了。
庄子以硕大无比的树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当人以“无用”的心态、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便可以做到不被人侵犯,无忧无虑,长生久视了。
2、“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
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
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了。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及范文——“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
“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先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范文一】“无用”实为“大用”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
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
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
人生亦是如此。
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
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
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造型不一的杯碟、设计独特的摆件、软萌可爱的玩偶……这些物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好看,却不一定实用,网友们将这一类物品戏称为“美丽废物”。
但也有网友认为,看似无用的物件蕴含着不可替代的治愈力量,也是生活不可缺少的调味剂。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好看却不实用的物品(“美丽废物”)引入,启发我们思考“有用”与“无用”的关系。
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由此我们可知,材料包含的就是一个“无用与有用”的话题,并且我们可以理解材料的观点集中表现为:看似无用,其实有用。
“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
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
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一般人的理解的“有用”,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
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
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
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写作时要分析什么是“有用”,可以列举现实当中“有用”的事情或工作,比如法律、医学、机械制造等,重点分析其现实意义和功利价值,也就是说,需要肯定其“有用”。
“无用”之事也需要列举出来,比如对文学、艺术的爱好看似无用,但是实际上它们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关键的时候起到精神支柱的作用。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
【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1)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
”强调有用(2)荷蓧丈人责问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强调有用(3)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民选学区委员说:“数学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首要罪魁,其实那些题目测试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
”强调有用(4)庄子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无用中的大用读完上述材料,你一定有不少感触,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目分析】(1)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强调有用(3)数学用不到强调有用(4)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核心立意:1、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参考题目: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用与有用2、强调有用参考题目:惟去无用,但求有用 3、强调无用(这种立意不存在,因为完全无用是一种极端消极主义。
)【范文赏析】1.“无用”之人终天年张采艺庄子言:“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而世人却不大懂得,其于事物如此,于人之命运,亦如此。
追溯刘邦项羽的时代,我们观极西楚霸王雄极天下,威震四方,却忘记看一眼他目光所不屑于至的刘邦。
刘邦出身卑微,集结了一帮乌合之众,要与项羽分天下。
项羽视他为无用之人,让他在荒夷之地称王。
项羽太过自信,他不明白“无用之人终天年”的道理,让刘邦表面臣服,只当他是无用,可正是因其“无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养精蓄锐,蓄势而发,最终一统天下,成就汉室。
汉室已立,天下一统,刘邦担心的不再是外敌,而是内臣。
功高震主自古君王大忌,更何况赢天下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依靠臣子之力成为帝王,又怎能不怕?他开国不久便杀功臣,外姓王所剩无几。
萧何深谙君臣之道,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年和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要成为“无用之人”,才能留条生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先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范文一】“无用”实为“大用”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
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
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
人生亦是如此。
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
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
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相比那些钻营于蝇头小利之间的人来说,有些人一生都在做“无用”之事。
然而正是他们赢得了举世的瞩目。
三毛,这位精通多国语言,颇有律师天赋的奇女子,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投向了撒哈拉粗犷的怀抱。
用她的话来说,“只是追寻前世的一个梦而已”。
正是这无用的近似疯狂的举动,为我们展现了异域的精彩,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个暂时的精神家园。
可是,今天,人们越来越急功近利。
他们用“有用”与“无用”区分事物,于是,无数先辈留下的优秀文化被置之一边,低俗、刺激、暴力的作品一窝蜂地出来,让一具具空壳从中得到了片刻的慰藉,又重新陷入了寂寞之中。
这样的文化导向,是应该重新审视了!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东西。
所以,请在学会生存的技能之后,让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吧!点评:文章从无用之中,一层一层地发掘出其“有用”之处。
先是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价值,缺少的是发现;接着,批评人们一味地对名利这些所谓“有用”之物的追求;然后,肯定优秀文化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最后抨击当今文化低俗化倾向。
作者所论、分析犹如剥笋,转换自然,令人信服。
【范文二】“无用之事”果真无用吗?“所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几乎都是科学家在‘无用’的领域花‘无用功’而生的。
”法拉第在回答学生的信中写道。
科学家探究被人认为“无用”的领域反而可以创造“伟大的成就”,普通人做“无用”的事就果真“无用”吗?我的答案是:不,很有用!我们就该做些“无用之事”!秉承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理念的学生,放弃接受文化熏陶转身扎入书海;秉持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理念的职场人士,放弃做生计以外的任何事转身投入重复的工作……这样的观念,这样的行为,在我看来,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中学生,多参与实践,何错之有?作为职场人员,多学些实用技能,又有何损?多数人眼中的“无用之事”,并非真的无用。
台湾名嘴蔡康永在节目中倡导年轻人“趁现在多做些闲事”时举了几个例子:十五岁时学英语,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做正事,然后十八岁时发现理想的学校要很好的英语才能报考;十八岁时学游泳,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做正事,然后二十岁时你暗恋的女神邀你游泳,你见到一池水就吓到了;二十二岁参加工作,去学电脑技术,觉得浪费时间,不如去做正事,然后二十四岁时领导要提拔人,你不会编程,只能错失升职。
学英语、学游泳、学编程都是当时的“无用之事”,但这些,又何尝没有给人生留下浓厚一笔呢?直到眼见着“无用之事”变得有用起来,再捶胸顿足,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趁现在,多做些“无用之事”,增长见识,使自己更加充盈。
钱学森一生从事科研,但仍感激从小接受的国文教育,这些“无用之事”成就了他的民族气节和坚毅品格;爱因斯坦一生奉献给理论物理,但仍受益于小时候学的小提琴,这种“无用之事”成就了他非凡的创造力;毕加索一生投入艺术殿堂,但仍感谢自学的物理知识,这种“无用之事”成就了他离奇精巧绘画艺术。
把“无用之事”巧妙转化为“有用”,就能真正体现“无用之事”的价值。
奥田英朗在著作中写道:“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人一定要充实自己。
”无论身处繁忙的学习还是紧张的工作之中,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听一听名家讲座,学一学实用技术,发展一项业余爱好,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再巧妙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事业中,化“无用”为有用,使自己更加充盈。
点评:作者运用道理和事实反驳了“无用”之事果真“无用”的错误观点。
首先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只重视“有用”之学的现象入笔,再引用台湾名嘴蔡康永所举事例说明轻视“无用之事”带来的危害,从而提出“趁现在,多做些无用之事来实现其有用价值”的观点。
先破后立,层层说理,较有说服力。
【范文三】无用之事,方为大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急功近利已成为社会通病,就连我们的孩子也变得日渐功利,比如学东西先看“有没有用”,选专业先问“好找工作吗”。
被催熟的瓜果会缺少果香,被催熟的孩子也终究会缺少生而为人的乐趣。
一道道数学题,一篇篇阅读,一摞练习册充其量会带来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但是读书却能感悟另一种人生,音乐和画笔能迸发更多的创造力,跑步能强身健体提高耐力,书法能使人心境平和……所谓无用之事,方为大用!中国人最讲究“实用”。
“我想学哲学。
”“这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我想学吉他。
”“这有什么用,你能成为歌星吗?”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我们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被父母、老师、爱人、上司以及我们自己,习惯性地划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类。
弹钢琴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
上补习班是有用的,过家家是没用的。
下围棋是有用的,玩积木是没用的。
我们以“功名、权力、财富”为标准,如果一件事物,不能被“最直接地应用”,如果“短期内无法出成果”,如果没有“眼下能看见的利益”,我们就觉得它是“无用之物”,然后就鄙之丢之弃之。
殊不知,世间许多“大用”,都是从看似无用的事体中衍生出来的。
当我们功利地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其中的“大用”。
2005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感叹:“如果我不学书法,不会有今天的苹果。
”乔布斯年轻时非常痴迷书法,他为此专门上了里德大学,因为里德有全美最好的书法教育。
“我那时痴迷书法,仅仅是出于喜欢,没想过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但没想到十年后进入IT业,我竟然用上了书法课里学到的东西。
十年后,我设计第一台苹果电脑时,便把‘书法’运用到了字体设计中。
”于是世界上便有了第一台“可以实现字体排版”的电脑。
很多人也因此爱上了苹果。
乔布斯在演讲中总结道:“如果我当时没有去学书法,个人电脑就不会有这么丰富的字体,也不会有这么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
人生就是这样,你不可能有先见之明,但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爱好、勇气、因缘等等,这些东西迟早会在未来某一天串连起来,让你的生命绽放光彩、与众不同。
”人的核心竞争力,超过一半都来自不紧急的事:读经典的闲书,锻炼一个好身体,与智者交朋友,痴迷一两个业余爱好,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梁文道在《悦己》中如是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范文四】网络“倒写体”和莫言的“无用之用”2018年12月8日,网友“Rabbit儿爷”在微博中发了一个西游记倒写的小段子,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微博短短几天时间,就拥有2万余次的转发量和4800多条评论。
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被网友逆时空重新演绎。
今天你倒写了吗?瞬时在微博上掀起了“倒写体”风潮。
把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的名著,用百十个字表达出故事梗概,已属不易,现在不但有人做到了,而且还是“倒写”,也就是把故事的来龙去脉,是非因果,完全颠倒过来写,还能写得合情合理,有模有样,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往往寓意深刻,有画龙点睛之效,实在难得。
因此,面对网络最新兴起的“倒写体”,首先得佩服这些网友的创意与才华,确实难得。
面对“倒写体”的一夜流行,有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不管是《西游记》这样的传统名著,还是热映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让它们以正常的状态存在不好吗?为什么非要以另类的手法去“倒写”?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参与“倒写体”的网友,他们可能会说只是为了好玩;而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可能会说这体现了一种反主流心态,是网友宣泄压力的一种手段。
而在笔者看来,不管是为了好玩、调侃还是为了宣泄压力,这种“倒写体”的流行,首先是无害的、健康的,无伤大雅的;再者,它的流行,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多元化的一种证明。
对于那些对“倒写体”感觉难以理解的人来说,其实秉持的还是一种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觉得凡事都应该有价值,有意义,这样的事情才值得去做。
但是在一些“非主流年轻人”看来,无意义就是一种意义,无价值就是一种价值。
最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同样适用于正在流行的网络“倒写体”。
面对层出不穷,模仿不断的“倒写体”,有人觉得没有意义和价值,但是参与“倒写体”写作的人,却觉得写的过程就是价值,写出来就是意义,谁能说他们错了呢?实际上,莫言的文学“无用论”当然不是说文学真的无用,“无用之用”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