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什么》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主题阅读——传统文化班级:姓名:建议30分钟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1)根据文段内容选一选。
①因为贝壳(),所以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②因为贝壳(),所以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
A.很漂亮,很珍贵B.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2)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__有关,除了选文所举的例子,我还知道贝字旁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通过观察,我还知道,用“______”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__有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秋节快到了,王奶奶有一张月饼券,请结合“月饼券使用说明”为她解答几个问题。
月饼券使用说明:1.此券不可兑换现金。
2.凭此券可换取价值268元的月饼一盒。
3.换取月饼的地点:喜来登酒店一楼大堂。
4.换取月饼的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5.换取月饼的截止日期:2020年9月22日。
1.王奶奶应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换取月饼。
(3分)2.以下哪个时间王奶奶可以换取到月饼?()(3分)A.2020年9月1日上午8:30。
B.2020年9月23日上午10:00。
C.2020年9月12日下午3:00。
3.王奶奶凭此券可以换取下面哪一盒月饼?()(3分)A. B. C.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统佳(jiā)节正月初一春节到,吉(jí)祥(xiánɡ)如意乐陶(táo)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qiāo)。
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
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什么是文化阅读练习题什么是文化?文化脱胎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
追溯文化源头,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衣、食、住和其他需要的东西,即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存需要,正在形成中的人企图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谋求更好的生存状况,他们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
同样,为有效地利用自然,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人们学会了协同互助,为思想观念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实践基础。
这种情况下,创造表达、记录、交流、传承思想观念的共识符号,就成为大自然呈现给人类的又一进化的必修课。
作为文化的另一基础,必定在人脑形成前后的长期劳动协同和互助里才奠定起来。
人类获得了符号能力,还创造了思想观念的物化形态,如绳结、符号等。
人类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为直接目的,以满足生存、发展、幸福的需要为最终目的,而主观能动地创造、交流、传承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实践——文化也就诞生了。
此时文化内容和形式实现了统一,文化已经客观存在,却没有被全面系统地认识,没有被主观表述,也没有被冠以“文化”之名。
实质上,文化已经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中开拓的第二个实践领域。
文化统领人类全部实践。
头脑是人类最强有力的武器,其威力来自创造性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头脑的创造性思维是抽象的意识范畴,来源于具体的客观实在。
意识产生、存在的动机和价值反作用于物质世界,但是,抽象的意识不可能直接作用于具体的物质,必须先实现意识的延伸和转化,要么直接转化为人的实践活动,要么先变成物化的理论和工具,继而融入人的.实践。
意识的延伸和转化成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媒介,即人类创造、交流、传承和发展思想观念的实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
因此,当我们说头脑统领人的机体和所有实践时,也可以确切地说文化统领人的所有实践。
文化拥有强大实践力量,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和系统地对待文化,充分发挥其对世界发展的重大作用。
在研究人类进化发展的进程中,认识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效能的有关情况,有助于正确诠释其能力。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王殿卿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
“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什么叫做文化阅读答案
什么叫做文化阅读答案什么叫做文化? 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对破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什么叫做文化》龙应XX 文章阅读以及相关的〔阅读答案〕,盼望对你们有关怀。
《什么叫做文化》龙应XX 原文阅读①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顺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小贩接过找来的零钱?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②文化其实表达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敬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敬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敬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③胡兰成描写他所熟识的江南乡下人。
俭朴的农家妇女或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识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
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会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在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④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而形,这就是文化。
农妇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吾爱其礼',但是她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⑤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枯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
他的简洁的家,粉墙漆得洁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回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语文阅读答案
文化的偏见是没有价值的——评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判断老舍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
假若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的去了解自己的文化,那能够客观地来观察的旁人,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以外,就极难咂摸到它的滋味,而往往因一点胭脂,断定他美,或几个麻斑而断定他丑。
不幸,假若这个观察者是要急于搜集一些资料,以便证明他心中的一点成见,他也许就只找有麻子的看,而对擦胭脂的闭上眼。
日本人是相当的细心的。
对中国的一切,他们从好久就有很详密的观察与调查,而自居为最能了解中国人的人。
对中国的工矿农商与军事的情形,他们也许比中国人还更清楚,但是,他们要拿那些数目字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正好像拿着一本旅行指南而想作出欣赏山水的诗来。
同时,他们为了施行诡诈与愚弄,所接触的中国人多数的是中华民族的渣滓。
这些渣滓,不幸,给了他们一些便利,他们便以为认识了这些人就是认识了全体中国人,因而断定了中国文化里并没有礼义廉耻,而只有男盗女娼。
国际间的友谊才是了解文化的真正基础,彼此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世界上才会有和平。
日本人的办法,反之,却像一个贼到一所大宅子中去行窃,因贿赂了一两条狗而偷到了一些值钱的东西;从此,他便认为宅子中的东西都应该是他的,而以为宅子中只有那么一两条可以用馒头收买的狗。
这教日本人吃了大亏。
他们的细心,精明,勤苦,勇敢,都因为那两条狗而变成心劳日拙,他们变成了惯贼,而贼盗是要受全人类的审判的!他们没有想到在平津陷落以后,中国会有全面的抗战。
在他们的军人心里,以为用枪炮劫夺了平津,便可以用军事占领的方式,一方面假装静候政治的解决,一方面实行劫抢,先把他们的衣袋装满了金银。
这样,他们自己既可达到发财的目的,又可以使军人的声势在他们国内继长增高。
因此,上海的抗战,使在平津的敌寇显出慌张。
他们须一方面去迎战,一方面稳定平津;他们没法把平津的财宝都带在身上去作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及答案(3)文章来自:《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阅读《传统文化》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4) 1.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因为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为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2.如何理解“凡是存在的,都曾经是合理的”这句话的涵义?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3.我们对传统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尤其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如韩国人把活字印刷术、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这对我们就是一个警示。
4.这四段文字读起来很有气势和力量,很容易折服我们,其原因何在?一是用词准确,“大概”(第一段)源于作者自己的理解,体现表达的相对准确性;二是整散句结合(第三段),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三是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四是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二、阅读《财富和包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5—13)5.“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中的“这一点”指代什么内容?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
6.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
《什么是文化》阅读训练及答案
什么是文化①文化学的奠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1871年首先使用了“文化”一词。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化学论著,罗列八十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至少已有一百六十四种。
此后尚有不少新提法,争议甚多。
②各种文化的定义虽有差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广义与狭义的不同。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仅指精神产品。
本人认同广义的文化定义,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
③二百多万年前,人类开始打打砸砸制造较为粗糙的“旧石器”,用以采集狩猎。
一万多年前,人类学会了磨制更为精致的“新石器”,用以耕作畜牧。
旧石器,新石器,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创造。
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是最初的文化,最原始的文化。
④人类创造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对自然环境按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加工改造的历史。
随着人类创造能力的逐渐增强,人在地球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加工改造的力度不断加大,整个地球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自然被“人化”的过程。
四岳之一的泰山,在地质运动中历经沉浮,到三千万年前大体形成了今天的样貌。
它当然是自古而然的自然物。
《诗·鲁颂·閟宫》说:“泰山巖巖,鲁邦所詹(瞻)。
”这是二千六百年前的颂诗,可见其时泰山已属鲁国,已在人类活动范围之内了。
其后秦始皇确实上过泰山,有石刻为证,字是李斯写的。
刻石已毁,今存最早拓本是宋代的。
后世登泰山祭拜天地的君王甚多,文人雅士来游览的更是不计其数,山上有许多建筑、石刻。
泰山是中国名山中,添加人文景观最早、数量最多的。
泰山被严重“人化”了,泰山已是自然与文化的混合物。
⑤文化产生之后,与自然,与人类,共同构成了“世界”。
但随着文化的迅速,自然正在急剧萎缩。
十九世纪的世界,被蒸汽机改变了。
二十世纪的世界,先是被内燃机,再是被核能和计算机更加迅速地改变了。
人类的创造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了。
2025届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 专题二 散文阅读 概括内容要点
专题二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型一特定指向信息概括1.《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这个“缘由”是什么?答案:反动统治者不但用武力极其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利用御用文人制造舆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2.从《秦腔》一文来看,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各是什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答案:(1)特点:①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
②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吃苦耐劳;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③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联系: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予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予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②一方水土、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
秦地的厚重辽阔,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
这样的秦地,这样的秦人,才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
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归纳概括的原则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这样可以防止归纳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无论是分析还是概括,都要从命题出发。
看命题要求从哪个角度,依据什么标准进行分析或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分为哪些部分,内容是否交叠,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概括时要注意整合哪些内容,怎样整合,有没有多余或遗漏。
3.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或“贬低”把文中没有体现的意义强加给作者,或概括不准确贬低了文章的价值。
一、信息检索提炼“三方法”二、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
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都要确保不遗漏要点,对全文思路进行梳理,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
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阅读-V1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阅读-V1什么是文化?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曾思考过,但回答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文化是一个庞大且多元的概念。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但都可以对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提供帮助。
一、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从字面上理解,文化就是人们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具体表现。
这个解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广泛性。
从传统方面看,文化可被理解为一种传承了几代人的传统习俗和惯例。
在社会科学中,文化被视为社会共同体内的信仰、习惯、语言、文学、音乐、艺术等有意义的成果。
这种定义帮助我们了解了文化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文化的组成要素文化是由多种组成要素构成的。
首先,文化包括了一套共同的价值与信仰的体系。
其次,文化包括语言这样的符号系统,它能够传递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文化还包含各种形式的艺术,包括音乐、绘画、雕塑以及文学等。
文化也包括经济组织和政治制度等结构。
最后,文化包括人际交往中的规则、体系和习俗等社会习惯。
三、文化的作用文化带给我们很多的收获,它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知识,带给我们更丰富的个人和集体形象。
文化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与人沟通,提高彼此的沟通能力。
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认同感和自尊心,带给我们成功的人生和安宁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文化是我们心灵的营养,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语言、音乐、食物、宗教、习俗等,但这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们要全球化地看待文化,接纳它并享受它,了解它并尊重它。
文化多样性是地球村更为和谐、和平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信仰、习俗、语言、艺术、经济、政治和社会规范等多个层面。
文化带给我们很多积极效应,包括给予人们自我归属感和理解能力,丰富人们的认知世界,以及打下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
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
文化之根的阅读答案【篇一:尔雅中国古代文明礼仪答案】class=txt>1【单选题】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 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c、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2【单选题】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 a、语言 b、心理 c、地域 d、文化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34【判断题】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民族文化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名绛 b、字忠清 c、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d、生于清末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3【判断题】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
()我的答案:√国学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 a、朱自清? b、严复? c、胡适? d、梁启超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2【单选题】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德国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3【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 a、高尔基 b、顾炎武 c、钱穆 d、胡适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4【判断题】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
()民族文化精神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 ???? a、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北京大学 d、南开大学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2【单选题】世称“安定先生”的是()。
《文化传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以下小题。
文化传统无所不在 , 既在全部传统文化之中,也在全部现实文化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 成擅长民族的频频实践,成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心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进而也就有一个民族共同的意识和无心识,或许叫共齐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类共同生活中出生、成长,经过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 表达梦想。
因此,生活关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 语言关于他们即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类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由这类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 . 用这类语言不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类语言没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成为这一民族的共齐心理。
即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到的心理, 也常常因为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快速藏形匿影, 即是陷于自命不凡的境地,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援。
惟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习、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辰获得鼓舞和倡导,包含社会的尊崇和个人的神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物质财产和精神力量。
这样,与日俱增,署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限制着人们的思想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感情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兴趣, 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心。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正像血肉超不出皮肤同样,个人意志超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这样,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集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怎样可以存在, 一个社会怎样可以不松散一个国家怎样可以稳固。
自然这并不是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跟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所可用而渐渐淡化以致衰灭;生活中某些新的要素会慢慢积淀, 并经过挑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可是一定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不论怎样老是迟缓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便在社会急巨变化的革命期间也是这样。
非连续性文本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
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
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
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一些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消费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
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
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
应当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文化是什么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文化是什么》,完成以下各题。
①如果有人问你文化是什么?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历、职称、著作等。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只有读过几年书,受过一定正规教育的人,才算是有文化的人。
但此文化非彼文化,我所说的文化不是知识和学问,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②如果把一个人比成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那么他的学历、职称是电脑的硬件,而文化就是电脑的软件。
一台电脑,无论它配置多么高,内存多么大,运算速度多么快,如果没有与其相匹配的软件,只能是一堆废铁;一个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拥有多少财富,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个缺少精神内核的躯壳。
③文化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它表达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住;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遗产-他不破坏,因为不破坏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品位、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④当全社会都在为世俗的利益趋之假设鹜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孜孜以求;当大多数人都心情急躁这山看着那山高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不为世风所动。
【甲】⑤在城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农民工,他们有的肩扛行李,有的手提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我们不要用轻视的目光看待他们,不要说他们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而应主动关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其提供帮助。
【乙】⑥古老的建筑和民间艺术是文化。
如果我们把北京的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笤帚胡同,都改成前进路、光明街、时代广场、商贸中心;如果把京剧、越剧、黄梅戏,都改成流行歌曲,这就不叫文化,而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破坏。
【丙】⑦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并不是看它的图书馆、博物馆建得多么雄伟豪华,它的大剧院、体育馆设计得多么别致,而是看它如何利用这些设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过关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过关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17分)【材料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系列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节目也引发了全民的关注,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背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
随着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国人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
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犹如一条来自远古,经过现在,流向未来的河。
由此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材料三】部分文化节目的图标。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讲到了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6分)2.分析材料三的两个图标,写出它们的共同点。
(不少于两点)(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材料三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3分)①主体部分是一个圆形图案,由汉字的基本笔画构成。
②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圆同时也象征着无限,象征着包容、和谐、圆满。
A. ①B. ②C. ①②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22分)很多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生活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成长。
2022年广东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模拟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模拟联考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充分展现出来,需要让其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成为人们可触可感的文化形态,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坎。
为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创新发展人们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和审美享受。
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让中华文化增强“近者悦,远者来”的感召力,需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中绽放中华文化的夺目光彩,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让世界从文化上了解中国,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情感上认同中国。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感召力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化交流,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摘编自张垒《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材料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同样悠久辉煌的文学。
在古代文学的各个门类中,又以诗词最为传播广泛和影响深远。
李宗桂《文化自信是强大的精神力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是发自内心的对自身文化的价值、能力和前途的坚信,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民族意义上的文化自信。
换言之,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是在文化层面对本民族自我价值、自我能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自觉持守。
文化自信首先表现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以及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
就我国而言,对中国精神的光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清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文化自觉的当代表现,更是文化自信的切实践行。
最近二三十年,我们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怀有温情和敬意,对不同学术繁荣时期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老子、孔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倍加推崇,对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进行认真整理和创造性阐发。
这些都不是外力强加给我们的,而是积淀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认同,是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坚守。
这也表明,我们的文化自觉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文化自觉最高表现形态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
文化自信其次表现为自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在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清醒地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不足,勇于并善于对其进行清理,通过文化批判为新的价值重构创造条件。
中国历史上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相互激荡,往往在碰撞中相互吸收甚至相互融合,这中间就包含着文化批判和价值重构。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专制政治和专制帝王的批判,都是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近代谭嗣同、梁启超等希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拯救中国。
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吸纳,进行新的价值重构,我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还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当下状况的充分肯定和对未来前景的满怀信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大并践行中国精神,是我们基本的价值取向。
这不仅是价值观自信的表现,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我们坚信文化自信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化是什么》,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是什么
①如果有人问你文化是什么?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历、职称、著作等。
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只有读过几年书,受过一定正规教育的人,才算是有文化的人。
但此文化非彼文化,我所说的文化不是知识和学问,与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②如果把一个人比成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那么他的学历、职称是电脑的硬件,而文化就是电脑的软件。
一台电脑,无论它配置多么高,内存多么大,运算速度多么快,如果没有与其相匹配的软件,只能是一堆废铁;一个人不管他的职位有多高,名声有多大,拥有多少财富,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个缺少精神内核的躯壳。
③文化是流淌在每个人血液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上。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住;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遗产-他不破坏,因为不破坏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品位、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④当全社会都在为世俗的利益趋之若鹜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孜孜以求;当大多数人都心情浮躁这山看着那山高时,总有一些人为了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不为世风所动。
【甲】
⑤在城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农民工,他们有的肩扛行李,有的手提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我们不要用轻视的目光看待他们,不要说他们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而应主动关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其提供帮助。
【乙】
⑥古老的建筑和民间艺术是文化。
如果我们把北京的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笤帚胡同,都改成前进路、光明街、时代广场、商贸中心;如果把京剧、越剧、黄梅戏,都改成流行歌曲,这就不叫文化,而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破坏。
【丙】
⑦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并不是看它的图书馆、博物馆建得多么雄伟豪华,它的大剧院、体育馆设计得多么别致,而是看它如何利用这些设施。
一个博物馆,如果里面存放的不是瓷器、青铜器,而是时髦的家具或时尚的服装,那么,无论它多么雄伟,都不能说它是文化;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藏书,或者有丰富的藏书,但不对广大市民开放,只供少数人享用,那么,无论它多么豪华,都不能说它是文化;一个大剧院,如果经常到里面演出的不是交响乐团、专业剧团,而是人们酒后自娱的卡拉OK,那么,无论它装潢得多么华丽,都不能说它是文化。
⑧文化没有好的和坏的,只有先进的和落后的。
先进文化是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第⑦段的内容,说说一个城市“有文化”的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按照第④~⑥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文化是一种尊重。
②文化是一种传承。
③文化是一种坚守。
参考答案:1.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2.要点:①要有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
②要能正确地利用这些设施。
(意对即可)3.[甲]③[乙]①[丙]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