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docx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1. 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编号]2. 教学过程。

-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勾股定理。

- 知识讲解(12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标上直角边a、b和斜边c。

- 讲述古代数学家们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历程,如我国古代的赵爽弦图。

- 借助动画演示,将以直角边a、b为边长的正方形进行分割、拼接,使其与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相等,从而直观地得出a² + b² = c²的关系。

- 给出勾股定理的文字表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例题讲解(10分钟)- 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勾股定理列出算式:c = √(3²+4²)。

- 计算过程:3² = 9,4² = 16,9+16 = 25,所以c = √25 = 5。

- 强调解题步骤和书写规范。

- 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5,一条直角边为3,求另一条直角边。

- 设另一条直角边为x,根据勾股定理得:3²+x² = 5²。

- 移项可得x² = 5² - 3²,计算5² = 25,3² = 9,所以x² = 25 - 9 = 16,解得x = 4。

- 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了三道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练习题分别是:-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和12,求斜边。

- 已知斜边为13,一条直角边为12,求另一条直角边。

-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比另一条直角边长1,斜边为5,求两条直角边的长度。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初中数学听课评课记录1. 课堂前奏这一天的课堂就像开了一个新篇章,走进教室时,我的心情可真是忐忑不安。

大家都知道,数学这个科目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尝一口,但有些人一听到“数学”就觉得像吃了个酸梅。

老师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仿佛在说:“别怕,我会让你们爱上它!”于是,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2. 课堂内容2.1 教学方法老师今天的主题是“方程”,一开始他就抛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方程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全班一片寂静,气氛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然后老师用幽默的方式给大家举了个例子。

他说:“假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五个苹果,花了十块钱,能不能算出一个苹果多少钱?”哎呀,顿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感觉脑袋被打开了窍,瞬间对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

接着,老师用图画把方程的概念形象化。

他用几何图形和生动的比喻,像讲故事一样,把抽象的方程化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东西。

就好像在拼图一样,大家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画面,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趣。

2.2 学生参与而且,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他不断地问问题,鼓励同学们举手回答。

班上的小明本来是个腼腆的小子,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变得活泼起来,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和老师进行互动。

老师夸他:“小明,你今天真是个小数学家!”这下可把小明乐坏了,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真是太可爱了!课堂上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大家在互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老师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亲自体验解方程的乐趣。

说实话,看到同学们聚在一起,像小蜜蜂一样忙碌,互相帮助,真是让人倍感欣慰。

3. 课堂总结3.1 课堂效果结束时,老师总结道:“希望你们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应用到生活中。

”这句话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仿佛老师在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走出教室时,我想,今天真是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方程,还收获了友谊。

3.2 对未来的期待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真的很不错。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一章三角形《数学活动》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一章三角形《数学活动》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数学活动》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性质、判定及应用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几组形状各异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你们能从中发现什么有趣的性质吗?”•简要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内角和定理、全等和相似的判定等,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提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角度大小等。

•回顾并讨论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心理准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启发式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活动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构建三角形教师行为:•分发给学生不同长度的木棒或纸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用这些材料构建尽可能多的不同三角形。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有的组合能构成三角形,而有的不能?”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动手尝试构建三角形,并记录每次尝试的结果。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点评:•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亲身体验了三角形的构建过程,深刻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这种学习方式既直观又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

(二)活动二: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行为:•提供给学生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的纸板模型,要求学生尝试对它们施加外力,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稳定性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三角形比其他多边形更稳定?”引导学生从三角形的结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

学生活动:•对不同形状的纸板模型施加外力,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稳定性表现。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第一篇:二元一次方程本课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老师使用了实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方法。

通过反复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第二篇: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这堂课主要讲解了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通过清晰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了整式的相加相减规则,并进行了大量的练。

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本课介绍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画图和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平行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掌握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方法。

第四篇:相交线与转角这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交线与转角的关系。

老师通过绘制大量实例图,并讲解相交线的分类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交线与转角之间的规律,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

第五篇:角的度量与角的分类这节课主要讲解了角的度量和分类。

老师通过使用角度量具和讲解基本术语,帮助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规则。

学生通过练,提高了角度量和角度分类的能力。

第六篇:三角形本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多种实例,讲解了三角形的分类、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并进行了相关题训练。

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第七篇:四边形这节课主要探讨了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老师通过绘制图形和解题的方式,讲解了四边形各种特性,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提高了学生对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八篇: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练,帮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在练中提高了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能力。

第九篇: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主要讲解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老师通过图形的比例关系和相似判定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大量练,学生提高了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日期:[日期]
课程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以下数学知识点:
- 数学运算符的使用
- 代数表达式的简化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学生互动,包括:
- 提问学生关于数学运算符的问题,并鼓励他们互相解答- 给学生一些代数表达式,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简化
- 利用实际物体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学生表现
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且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他们有条理地辩论、交流和解释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代数表达式的简化部分存在一些困难。

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符号和运算规则的理解。

授课评价
总体而言,本节数学课堂充满了互动和合作,学生们有机会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和正面的反馈。

然而,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研究需要,建议老师在简化代数表达式的部分给予更多练和解释。

此外,可以通过引入更多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一步计划
在下一节课中,建议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练,让学生更加熟悉并掌握数学运算符的使用、代数表达式的简化以及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此外,建议老师使用一些数字和图形拓展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为本次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谢谢!
---
注:该文档为人工智能助手生成的初步草稿,若需进一步修改或完善,请咨询相关教育专业人士的意见。

初二数学下册听课记录30篇

初二数学下册听课记录30篇

初二数学下册听课记录30篇1.集合与函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与函数的相关概念。

集合是由若干特定元素组成的整体,可以使用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如交集、并集等。

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清楚了集合与函数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性质与运算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集合的性质与运算法则。

集合具有唯一性、互异性等基本性质,而集合运算可以使用图表法、列举法等进行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集合的性质以及集合运算的具体方法。

3.代数式与方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代数式与方程的概念。

代数式是由字母和数字等构成的算式,可以进行运算和化简;而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可以通过解方程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代数式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4.二次根式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二次根式是含有平方根的式子,可以进行化简和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简化二次根式和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

5.实数的定义与性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实数的定义和性质。

实数是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的数,它们具有传递性、相反数等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6.线性方程与不等式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

线性方程是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量的变化求解;而不等式是含有不等号的式子,可以通过代入法等求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解决线性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

7.一次函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次函数是一个关于变量的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一次函数的特点和图像。

8.二次函数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二次函数是一个关于变量的函数,它的图像是抛物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9.不等式与不等关系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等式和不等关系的概念。

不等式是包含不等号的式子,可以通过代入法等求解不等式的解;而不等关系是对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具体课程名称]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4.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课程导入。

老师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超级有趣的问题:“假如你有 100 块钱去买零食,薯片5 块一包,巧克力 10 块一块,那怎么买才能花光钱还能让自己吃得最开心?”这一下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勾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三、教学内容。

1. 知识点 1:[具体知识点 1 的名称]- 老师讲解得那叫一个清晰,通过举例子、画图表,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讲到函数的概念,老师就拿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来举例,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就越长,这就像一个函数关系。

- 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函数图像,加深理解。

有个同学画得歪歪扭扭的,老师笑着说:“你这图像像个小怪兽在跳舞呢!”大家都笑了,不过在笑声中也记住了正确的画法。

2. 知识点 2:[具体知识点 2 的名称]- 这个知识点有点难,不过老师有妙招。

他先让我们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有的小组说得不太对,老师也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最后大家终于都搞明白了。

- 做练习题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到有同学不会,就弯下腰轻声细语地讲解,那模样就像个亲切的大朋友。

四、课堂互动。

1. 提问环节。

- 老师的问题可多了,而且一个比一个有挑战性。

有的同学被问得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则自信满满地回答出来,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2. 小组活动。

- 小组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积极,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的小组甚至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过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

- 老师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给点提示,让小组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五、课堂小结。

临近下课,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把重点又强调了一遍。

还说:“今天大家表现都很棒,希望回去之后好好复习,下次上课我可要检查哦!”六、教学评价。

初中数学教研员听课笔记(3篇)

初中数学教研员听课笔记(3篇)

第1篇听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听课地点:XX中学八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听课人数:15人一、课堂基本情况今天上午,我有幸观摩了张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

张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二、课堂亮点1. 导入环节:张老师通过提问“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图纸、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角形全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 直观演示:张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三角形全等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

- 小组合作: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课堂练习:张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解题能力。

3. 总结环节:张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三、不足之处1. 课堂互动不足:虽然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效果有待提高。

2.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课堂练习环节耗时较长,导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未能全部完成。

四、改进建议1. 加强课堂互动:在小组合作环节,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 优化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五、个人感悟通过本次听课,我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课题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二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基本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并能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展示两组三角形图片,一组明显不全等,另一组看似相似但不确定是否全等。

提问:“如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根据已有的知识给出初步答案。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和提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1. 引入判定方法教师行为:•逐一介绍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解释每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步骤。

•强调每种判定方法的关键词(如“三边对应相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等),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词和要点,尝试在脑海中构建每种判定方法的模型。

过程点评:•教师讲解清晰,条理分明,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每种判定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教师行为:•设计几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使用不同的判定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

•巡视各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尝试给出证明过程。

过程点评:•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 特殊直角三角形判定(HL)教师行为:•引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情况——HL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场景。

八年级听课记录

八年级听课记录

八年级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4. 学科:数学。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地板砖中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故事引入课题。

- 展示了一块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地板砖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 提问学生:“从这个图案中,你们能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吗?”2. 探究新知(20分钟)-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对于一般直角三角形三边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标上直角边a、b和斜边c。

-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的动态过程,拼成了一个大正方形,中间有一个小正方形。

- 引导学生根据大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两种:边长的平方和四个直角三角形与小正方形面积之和)列出等式:(a + b)^2 = c^2+4×(1)/(2)ab。

- 经过化简得到:a^2 + b^2 = c^2,从而得出勾股定理。

- 教师强调勾股定理的文字表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 例题讲解(10分钟)- 例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 = 3,b = 4,求c的值。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斜边,直接应用勾股定理c=√(a^2)+b^{2}。

- 学生计算:c=√(3^2)+4^{2}=√(9 + 16)=√(25)=5。

-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如先计算平方再开方,书写规范等。

- 例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 = 5,一条直角边a = 3,求另一条直角边b。

- 教师让学生自主分析并解答,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 学生解答:根据勾股定理b=√(c^2)-a^{2}=√(5^2)-3^{2}=√(25 -9)=√(16)=4。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3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3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3篇1.教学环节: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正比例函数,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建模思想,为初中阶段其他函数的研究提供思想和方法。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函数和函数解析式的意义。

他们已经接受了一定的列式表示函数关系的训练,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但是,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巩固。

对于新的抽象数学概念的研究和理解,存在困难。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难点则在于如何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采用“问题——猜想——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5.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知识运用,巩固新知;反思小结,提炼规律;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6.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安排比较充实,可能会导致在个别环节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

作业的设计也存在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

观测点1:本节课的亮点有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语言清晰,镇静地表达了自己的说课内容;其次,教师充分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最后,教师的着装合理。

观测点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加了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通过建立“路程问题”的数学模型来理解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函数关系,为导出正比例函数做铺垫。

第二个活动是研究变量,找到灯亮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

第三个活动是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概括、归纳出一类具有共性的函数关系式,导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最后一个活动是小试身手,让学生判断哪些式子表示y是x的正比例函数,并指出正比例系数k的值。

时间:2021年5月10日听课学校:XX中学授课教师:李老师你选的观测点:听课人亮点和不足主要亮点:李老师语言清晰,表达清晰明了,让学生容易理解;课堂上安排了充分的操作活动和练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和归纳出课程的重难点;学生在自我操作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究和思考,掌握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小节:习题训练》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小节:习题训练》听课记录

2024听课记录: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小节:习题训练》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展示几道典型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和思路,激发学习兴趣。

1.2 教学过程•分析题型:教师根据习题的类型和难度进行分类,首先讲解基础题,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详细讲解:选择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详细分析解题步骤和思路,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质疑,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归纳:总结习题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回答。

•独立完成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与同学们互相学习。

三、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讲解习题时注重分析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背后的数学原理。

•学生练习环节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指导。

•讨论交流环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总结归纳环节教师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板书设计(提纲式)•数据分析习题训练•题型分类•基础题•提高题•解题步骤与思路•易错点与注意事项•知识点总结五、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的数据分析习题进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习题训练在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理解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七、评价与建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实、针对性强,教师讲解清晰、条理分明,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好。

初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初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初二数学听课记录20篇1.教师介绍了初中数学的整体学习思路,强调数学学习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

2. 老师讲解了如何进行小数加减乘除计算,提醒学生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精度。

3. 数学老师讲解了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并且提醒学生做题时要注意消元和化简。

4.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如何通过勾股定理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长和角度。

5. 老师介绍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6. 数学老师讲解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醒学生必须要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含义。

7.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如何通过代数式来表示和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解方程和检验解的过程。

8. 老师讲解了两个角的关系和角度的计算方法,需要注意度数、弧度和三角函数的概念。

9. 数学老师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重点讲解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模长计算。

10.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圆锥和圆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需要注意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1. 老师讲解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图像。

12. 数学老师讲解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图像、根和解析式等。

13.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需要注意角度制和弧度制的转换。

14. 老师介绍了数列的概念和公式,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计算方法。

15. 数学老师讲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坐标轴和坐标变换等。

16.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圆的基本性质和公式,需要注意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17. 老师讲解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公式,包括周长、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18. 数学老师介绍了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和棱锥等。

19. 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三角恒等式的概念和证明方法,需要注意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

20. 老师讲解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导数、微分和积分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复习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复习题》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复习题》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题策略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和自我反思能力。

导入教师行为:•简短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关键知识点,如定义、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判定方法(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等。

•提问:“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哪些重要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激活学生的记忆和思维。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回顾,回忆并梳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

•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回顾和提问,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记忆,为后续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分类讲解:将复习题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如性质应用、判定方法、综合应用等,逐一讲解。

对于重点难点,采用例题讲解和板演的方式,详细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互动答疑: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对于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强调。

•练习巩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解题情况。

•总结提升:练习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解题规律,提升解题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复习和练习。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尝试用多种方法解题,并总结解题经验。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分类讲解和互动答疑,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点,及时解决疑惑。

2024年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记录(通用16篇)

2024年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记录(通用16篇)

2024年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记录(通用16篇)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且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范文范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范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1)小数化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0.21.50.3751.25。

问:要把小数扩大100倍(缩小1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指名说(目的:为后面的移动小数点作准备)。

(2)分数化小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题(指名化)(强调: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课件出示课题(指名改写)。

启发思考观察:百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都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成百分数)。

(4)填空。

指名说0.25=25/100=25%说明了什么?(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可以互化)。

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范文上午听了一节王老师的数学课,颇不理想。

尽管数学课知识方面我不够专业,无法评判,但是从课堂总的安排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备课不深入,没有结合课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来备课,教师没有挖掘出教材深层次反映出来的数学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肤浅,一知半解,尽管学习了,但仍然是懵懂的。

其次,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本节课,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不超过25分钟,个别学生甚至不到15分钟,而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加以要求。

所以在评课时我给这位老师讲,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不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自己的`教学效率就上不去。

第三,没有实现当堂完成作业。

近三年时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一直在践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尤其是在理科教学上,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看这个教师能不能当堂完成作业,并以此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率。

遗憾的是,尽管这节课内容很简单,只有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展开和正方体的对应面和相邻面,讲完之后还有15分钟时间,而这15分钟时间,学生却无所事事,干等着下课。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word版本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word版本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word版本
今天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老师讲授有关直线与圆的知识,新知识我是从未接触过的,
但老师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一字未改地地竭力讲解,使我慢慢地进入学习状态,得以清楚地揣摩和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

老师首先定义了什么是直线,解释说:“直线又叫线段,它没有终点,可以无限延长
着向前,一直延伸到未知的地方。

“接着,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直线的cartesian坐标平面,并对其常用的数字表示和几何表示做了详尽的讲解。

接下来,老师把这个概念引入到圆的概念。

他表示,圆是由一条直线形成的,直线的
端点即为圆的圆心,以该点为中心圆的半径为定义的椭圆。

接着,老师讲解了如何表示一
个圆,以及如何通过圆和直线交点的排列,组合成多边形、椭圆以及海伦公式( Hilen Formula)的概念。

最后,老师还举例介绍了如何计算出圆形的圆周长,以及使用定积分表示圆面积。


师用具体的实例,将理论贴到实际分析和抽象,使得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学习数学所必须理
解和掌握的知识。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教学内容:直角三角形
教师活动:
一、回顾、提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二、新课导入
求证直角三角形角c=角a,BC=a,AB=c,
教师留时间学生自行思考,教师讲解做法。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例题讲解
课本19页例题讲解、20页例题讲解。

四、课后作业
习题1.6
学生活动:
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总结。

2、学生自行画直角三角形并与教师所做图型进行对照。

3、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4、例题中困惑的知识点的提出,教师点评。

学习重点: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只需要一条直角边和斜边相等。

能通过定理的简单理解求证三角形全等。

听课意见:
本节课设计连贯、容量较少,学生易于掌握,但整体若以学
生交流探讨方式引入本节重点、难点会加深记忆,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师正转换原有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

八年级下册听课记录范文一、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学科:数学。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3分钟)老师一进教室就拿着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模型,举得高高的,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探索一个超神奇的数学宝藏,这个宝藏就藏在这个三角形里呢。

”这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然后老师问:“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长有短,那这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有的说可能长的边是短边的两倍,还有的说可能是平方的关系,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 (二)知识讲解(12分钟)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好几个不同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标上了字母a、b、c(c为斜边)。

然后开始推导勾股定理啦。

老师说:“咱们来做个小实验,大家拿出自己的方格纸,在上面画一个直角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同学们都很听话地开始画。

画好之后,老师又说:“咱们来数一数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占的小方格数量。

”同学们数完发现,直角边为3的边占了9个小方格(3² = 9),直角边为4的边占了16个小方格(4² = 16),斜边正好占了25个小方格(5² = 25),而且9+16 = 25。

这时候老师眼睛一亮,说:“同学们,发现没?这就好像有个规律在里面呢。

”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用代数的方法推导起来,写了一堆式子:(a + b)² = a² + 2ab+ b²,然后又画了个大正方形里面套着小正方形和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图,通过面积的计算,得出了a² + b² = c²。

老师一边写一边解释:“同学们,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勾股定理啦,简单说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就像咱们刚刚数方格发现的那样。

”不过我看有些同学眼神有点迷茫,可能这个推导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复杂。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老师一进教室就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看个超酷的东西。

”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老师问大家:“这个四边形看起来有点怪,要是我想知道它的面积,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有同学说分成三角形来算,老师笑着点头说:“你这个想法很机灵嘛,就像把一个大难题拆成小问题来解决,这可是数学里很重要的思想哦。

那咱们今天就来深入学习一下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里面可有不少有趣的门道呢。

”学生反应学生们被老师的神秘劲儿吸引,都盯着黑板看,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听到有同学回答正确,大家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感觉像是被打开了新思路的大门。

# (二)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活动老师开始正式讲解,先从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讲起。

老师拿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说:“咱们来变个魔术。

”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一个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看,这不就变成咱们熟悉的长方形啦。

长方形的面积咱们都会算,长乘以宽,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同学们齐声回答:“底乘以高!”老师特别满意,说:“太棒了,大家都很聪明。

那这个底和高在平行四边形里可是有特殊意义的哦,底就像房子的地基,高就像房子的高度,缺一不可。

”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梯形,说:“梯形这个家伙可有点调皮,它的面积计算又不一样咯。

”老师又开始用分割法,把梯形分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详细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一边写一边说:“这个梯形的面积啊,就是(上底 + 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

就好像是把梯形想象成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过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的一半,高还是梯形的高。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基本不等关系,即“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展示几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三角形中,边长与它所对的角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与探究,来发现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尝试寻找边长与角之间的潜在关系。

•听取教师介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实验准备:分发实验材料(如尺子、量角器、不同长度的木棍或纸条),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易的三角形模型。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按照指定边长制作三角形,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各角的大小。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记录下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和对应角的大小,并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归纳出“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不等关系。

•理论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详细讲解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不等关系的理论依据。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测量并记录数据。

•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聆听教师的理论讲解,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原理的发现过程,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同时,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标题: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实验步骤:•制作三角形模型•测量边长和角的大小•记录数据•观察结果:•示例:边长a>b>c,对应角A>B>C•不等关系:•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理论依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边角关系证明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要求通过画图、测量和计算验证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课题等腰三角形授课教师张芳祥
班级八( 3)听课
2014 年 11 月12日第1 节
听课施明时间人兰
一、回顾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定 .
二、新授课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75,完成课本上的探究 .
1)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2)教师口头讲解探究过程;
3)提问:折完后 ,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如图1)
得到:△ AB D≌△ ACD
AB=CD
∠B=∠C
BD=CD
∠1=∠2
图 1
∠ ADB=∠ ADC=90°
教由 AB=CD 引出△ ABC 是等腰三角形;
由∠ B=∠ C 引出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的性质;
学由 BD=CD 引出 AD 是底边上的中线 ,直线 AD 为线段 BC 的对称轴;
内由∠ 1=∠ 2 引出 AD 是顶角的角平分线 ,直线 AD 为∠ BAC 的对称轴;由∠ ADB=∠ ADC=90°引出 AD 是底边上的高 .
容最终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板书:性质 1:等边对等角
性质 2:三线合一
强调“三线合一”的“三线”是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举反例:折底角的角分线 ,说明等腰三角形其他边上的三线不重合.
4)证明性质 1.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后,学生分组分别添加三种辅助线来证明性质 1.
三位学生上台板书,教师简单点评,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证明方法.
5)证明性质 2.
教师口述证明过程.
三、例题讲解
已知:如图2,在△ ABC 中 ,AB=AC,A D⊥ BC于点 D
求证: BE=CE
利用性质 2 的证明步骤 .
四、作业布置
一、课本的探究简单易行 ,课堂上探究部分主要由学生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利用轴对称、全等的知识顺理成章完成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完成了知识的过
渡 ,也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是一个很有效的研究工具.
二、由学生根据所折图形得到的信息,引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这一过程
评自然连贯 ,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 ,所举的反例十分直观,加深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这一性
质的理解 .

三、性质 1的证明过程中 ,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均有涉及,重点讲解添加高线的方法 ,及
详略得当 .建
四、性质 2 1 证明的延续 ,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本堂课对这部分议的证明可以认为是性质
内容采取简单口头讲解的方式,既节省了时间 ,又避免了重复 .
五、例题考察的内容全面 ,三种证明方法层层递进 ,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经过证明的性
质是对全等的简化 .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 ,既复习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又对新知识有
了进一步的认识 .
六、本节课设计连贯自然 ,容量适中 ,教学时如果能够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