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基础配套自检试题(三)(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道家主张“天道自然”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解析】材料中虽然提到“贪官污吏”“斥退坏人”,但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更看不出来惩罚的力度,故A项错误;“天道自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这和材料中的意思相反,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材料中的“大旱……由于……缺乏德行”“贪官污吏……的结果”反映了这一层意思,故C项正确;“知行合一”意思是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2.《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观点,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故B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顾炎武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故D项正确。

【答案】 D3.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①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②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③反对封建束缚④促进人性的解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智者运动没有提倡科学的特点,故①错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三者都有,故②正确;智者运动没有反对封建束缚,故③错误;促进人性的解放三者都有,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A.性恶论B.礼法并用C.严刑峻法D.制天命而用之2.“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最能体现下列哪一时期官员的出身结构A.西汉B.唐朝C.宋朝D.元朝3.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灭。

《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之中。

据此分析,该作品()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B.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D.倡导践行个人主义思想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5.1693年,牛顿说:“写作《原理》的目的,是向思索着的人们灌输上帝存在的信仰。

科学的价值,一则是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一则是论证上帝的存在,维护对上帝的信仰。

”这意味着牛顿的思想A.巩固了基督教信仰的统治地位B.是宗教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统一C.开创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D.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6.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立宪政体的国家,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政体逐步完善,例如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法案》,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

这部法案表明英国A.扩大选民投票范围B.确立人民主权地位C.保护选民投票自由D.实现全民普选制度7.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测评3(含解析)-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块测评3(含解析)-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模块测评(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起点考试)《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

”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日趋尖锐B.世界意识逐渐明晰C.天下和合的天下观D.华夷观念受到冲击答案 C解析材料中提到的《礼记》中的观点、荀子的观点和王阳明的观点都属于儒家思想,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或世界意识,排除A、B项。

“天下为公”“四海之内若一家”“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体现的是追求天下和谐的天下观,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华夷观念,排除D项。

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答案 B解析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以宣传儒家思想和倡导儒家社会教化为主要目的,表明士人以文学运动为载体复兴儒学,故B项正确;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骈文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产生于两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合肥调研)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主要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理学家”“民间家族制度”等可知,朱熹的做法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C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3

高考历史总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必修三)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C.荀子、韩非D.孟子、韩非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以礼乐来规范”可知为儒家,主张以“法治威慑”的是法家,A项中孔子是儒家代表,但是与材料中“人性本恶”不符,庄子代表的是道家,故A项错误;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代表人物,没有体现法治,故B项错误;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且主张以礼乐规范,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故C项正确;孟子代表儒家,但是主张人性本善,与题目不符,故D 项错误。

2.(加试题)“造成了一个弥漫着书香的世界,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具书卷气的民族,甚至目不识丁者也知‘敬惜字纸’,普遍有一种对于文字、文献的崇拜。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推行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一种重学的社会风气,结合所学知识,古代科举制度由于对读书人有巨大的有利诱力,使得科举时代读书重学的风气长盛不衰,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3.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民主科学,人文启蒙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答案 A解析明朝中后期,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故选A项。

4.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明]董其昌《山水图》[清]郑板桥《兰花》A.山水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风俗画答案 B解析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选择B项符合题意。

广东省23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答案

广东省23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答案

广东省2023届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 A C D A C B B A 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D D A B D C二、非选择题17.(1)材料一是正史所载统计数据,可用于研究北宋纸币出现的原因。

(2分)材料二是宋人笔记或文学作品,可用于研究宋代纸币的特点或使用的广泛性等。

(2分)材料三是辛弃疾对纸币贬值的理解,可用于研究时人对纸币性质的认识。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减轻国家货币发行的压力;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后世的纸币政策;在实践中出现贬值等问题;难以真正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等。

(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类型:方志、辽夏金元文献、国外文献、考古资料等。

(每点1分,任答两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8.(1)局限:观点一忽视了近代交通的当下阵痛,观点二忽视了近代交通的长远价值。

(4分)看法:有利于抵御西方经济侵略、创造新产业和新就业机会、长远上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民生;短期内对底层民生冲击较大、易于导致社会动荡;启迪后人辩证把握国家富强、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4分)(2)历史作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内忧外患的变局之下寻求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的可贵探索;未能使近代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产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发展等。

(6分)考生应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或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等角度作答。

19.(1)图4为1977—1991时期;图5为1949—1966时期(2分)理由: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国家建设的领导者,通过政治军事斗争巩固了政权,马克思主义也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50年代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开展,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3(第一~五单元)(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历史综合测评3(第一~五单元)(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滚动综合测评(三) (第一~五单元)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古印度一再遣使来唐,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这些使者和商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范围广泛,内容丰富B.全面繁荣,兼收并蓄C.交通发达,影响深远D.西学东渐,交流频繁B[材料“日本”“古印度”“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都受到唐政府尊重”等信息表明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影响深远,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

]2.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

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A.虔诚的宗教信仰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C.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B[根据材料“每年9月22日正午……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选B项;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题干不涉及其他地区的文化,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与史实不符。

]3.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 ) A.西罗马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帝国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

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灭亡,而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信仰伊斯兰教,与材料中“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不符,排除C、D两项。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模拟试卷3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国语·周语上》云:“厉王虐,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云:“今(厉)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这说明( )A.西周衰落的原因之一是政策性变革失当B.堵塞性排斥民众批评导致了西周的灭亡C.周厉王时期已经开始尝试君主专制制度D.西周历史进入转折期已经开始名存实亡2.(2022·临沂月考)“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下表是西汉皇帝颁布的部分“罪己诏”统计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的皇帝( )皇帝下诏次数下诏原因史料来源武帝 1 总结失政《汉书·西域传下》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汉书·宣帝纪》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元帝纪》成帝 4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汉书·成帝纪》A. 权力受到严重威胁B. 倡导“无为而治”C. 自省意识非常浓厚D. 崇尚“天人感应”3.中唐实行两税法后,先由中央确定各州的两税征收总额,再划分为三个份额进行分配:首先是留州,用于州一级的官员俸禄、州军衣资等开支;其次是送使,留作诸道节度、观察等使的俸禄、供军等开支,并对军费作出严格限定;最后将余额上供中央。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中央失去了两税征收的控制权B.地方各州都必须给予中央赋税支持C.中央财政从两税中的收益有所保证D.送使会使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发展4.宋太宗时期设置封驳司,规定“凡制敕有所不便者皆许封驳,依例施行之常程公事不得辄有留滞,设知给事中事为长官。

后另设知封驳司,改称兼门下封驳事。

1082年,改为门下省封驳房”。

这些做法( )A.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B.规范了三省制衡机制C.有利于避免行政决策失误D.弱化了皇帝的行政权5.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

2022年至2022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2年至2022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2年至2022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题带答案和解析选择题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A. 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 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 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 总结了人类历史的行为【答案】A【解析】“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显然作者不认同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主要目的是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选择题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由此引起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但是并不是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排除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选择题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难以预测。

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有深刻的矛盾,但甲午战争后三国却一起干涉还辽。

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20世纪初却与法、俄结盟。

造成其关系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是A. 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B. 各国制定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局势的左右C. 各国政党交替执政导致其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性D. 各国外交领域的喜怒偏好经常随意地变化【答案】A【解析】20世纪初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有深刻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A正确;B\C 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选择题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的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及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编人教版2024年历史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题号 一 二 总分 分数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

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图1 图2A .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 .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C .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 .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

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

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3.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

《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

《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4.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解试”与“省试”两级。

湖南省郴州市(三模)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三模)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答案

科目.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向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州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囚。

4.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为100分。

5.本试题卷共7页。

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姓名准考证号梆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水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逃项中,只有一项符合MJ 目要求)l 巾制7可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与ii 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而纱。

如同,k走江mi域二星1往遗I陡:u土自甘“二E 置E ”和』茂,i可YJf i k!Z 二E犁头遗址:Ji土自守“牙1意不仪..撞脸反H央了A.王权与斗中权紧密结合B.甲舰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间手工业技术高超三星堆出土的玉J幸二旦头i童扯出土的五f-J幸2.整个问周枕会组织是··以宗族为祭,家族为纠1”,··罔”罪[|“家”紧密结合,这是两周社会组织的特点。

……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衔,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

这表明A.两周宗法制以躺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凶’周通过分封制强化同与家的联系C ,宗法制度是分封偷1J 实行的豆要保障。

-分封例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3下因为盟耶秦筒中一枚户籍筒的示例。

这批户籍简每枚最多包指五个部分.tlll上丽所谓的五个“栏并非户主栏.而是“了壮男子栏”;第二栏也并非配偶栏,而是“丁壮女子栏”;第三栏为“非丁壮男子栏”;第四栏为“非f 壮女子栏”;最后一栏属于备注栏,主要是注明一些非普遛性的特别怕况。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三(含答案)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高考历史模拟测试卷三(含答案)

名著作文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读完《红楼梦》,我深深地被它所展现的人性、情感和命运所感动。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情节丰富的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人性的鉴赏书。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情感、欲望和矛盾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命运起伏、情感纠葛让人动容。

小说中的情节错综复杂,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让人深思。

除了对人性的描写,小说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作者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石头记”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更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读。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红楼梦》还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中的贾府、荣府等家族都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家族的权力斗争、婚姻的包办、女性的地位低下等问题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作者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让人深思。

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性洞察力和思想性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精品。

读完《红楼梦》,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部思想的精品。

它的魅力将永远存在,感动和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晚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考古遗址中出现家马,主要被用于牺牲、战争和交通;至迟在战国秦汉时期,马已经成为六畜之首。

有学者对成书于这一时代的《尔雅·释畜》中“六畜”类汉字进行量化统计:共109个汉字,马的各种专名51个,牛18个,猪13个,羊11个,犬10个,鸡6个。

马的不同颜色就有16个专名。

这反映出当时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战争样式出现根本变革C.驰道网络基本形成D.马在中原获得文化接纳2.表1为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这表明传译活动表1A.致力制度变革B.促进民族交流C.推动疆域扩展D.完成文字统一3.《大唐开元礼》是唐代五礼制度中各种仪式的仪注,《唐六典》是唐代各官府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及其执掌的规定。

这两部书都是唐玄宗营造盛世的产物。

唐玄宗组织编纂《大唐开元礼》与《唐六典》的目的是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彰显统治合法性C.树立本朝典制权威D.完善三省六部制4.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以两税为主的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收;金朝田赋岁人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人总约2000万贯。

这反映了宋金A.经济联系密切B.财政结构趋同C.农耕经济衰退D.社会流动增强5.明清时期,湖州府的南浔镇成为丝织业中心。

《南浔丝市行》中写道:“乡农卖丝争赴市一沿门挨户相连接……熙熙而来攘攘往,一日贸易数万金……繁华富丽压苏杭。

”当地也流行一句谚语:“湖州整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这些现象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城市化进程加速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工商业市镇兴起D.商人群体实力雄厚6.如表2,咸丰皇帝与曾国藩的主要分歧在于表2A.镇压太平天国的决心B.对待地方武装的态度C.应对西方列强的策略D.推进洋务新政的途径7.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是天津静海一带有名的大地主,同时还创办了恒源纱厂;民国总统黎元洪不仅是大地主,而且投资创办了一批企业,如中兴煤矿、中原煤矿等12家厂矿和中华汇业银行,成为工商地主。

高中历史必修I模块综合测评三(附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I模块综合测评三(附答案)

模块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据此回答1~3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衰微B.奴隶起义不断爆发C.井田制逐步瓦解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解析: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微,无力控制日益强大的诸侯国。

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相互战争,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分封制彻底崩溃。

故正确答案为D。

参考答案:D2.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争霸战争不仅兼并中小国家,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了兼并现象,这主要反映了()A.大国经过改革,实力增强B.大国竞相争当霸主C.封建制度确立D.出现统一趋势解析:战国时期,大国之间的战争出现兼并现象。

这使中华大地上出现局部统一。

这也是国家走向全国统一的前兆。

故正确答案为D 。

参考答案:D3.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近B.都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C.都壮大了本国的实力D.都准许土地自由买卖解析:管仲改革是奴隶主性质的改革,最终壮大了齐国的实力。

商鞅变法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秦国由此强盛起来。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答案:C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

据此回答4~6题。

4.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但最终以英国获胜中国失败而告终。

这表明()①战争的性质是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②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 ③综 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 条件 ④战争结局与战争指导思想正确与否直接 相关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说明中国虽然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但战争性质不是胜负的决定因素。

即A项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其他三项均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参考答案:C5.19世纪末,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A.争相对清政府贷款B.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C.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解析: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漫画〔图中木牌上写的是"home sweethome 〕.如果要为此图配一个标题,最适宜的是〔〕A.?希特勒的美梦?B.?乐观的伦敦?C.?维希的傀儡?D.?美国的中立?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英文意思是“家,甜蜜的家〞,联系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政策盛行,希望通过推行“中立〞政策,使美国防止卷入战争,保持本国的和平局面,故D项正确.2.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 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以下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A.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惯用战术阵地战B.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性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惯用战术是闪电战,与材料中描述的阵地战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可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可知阵地战具有持久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表达的持久阵地战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 交战双方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3. 1914年9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这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A.德国危及美国利益,美国仇视德国B.美国同协约国关系密切,所以站在协约国一边C.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D.美国与德国有着同样的瓜分世界的设想和战略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 所以选C项.4.?全球通史?说:“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根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 ……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疑心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央的地位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疑心答案D解析“古老的秩序〞就是指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人精神和价值观上的迷茫,主要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疑心和反思,故D项正确.5. 1919年4月22日,威尔逊对顾维钧说:“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这里的“困难局面〞应该指〔〕A.美与英法在分赃问题上矛盾锋利B.德国强烈抗议英、法、美的制裁举措C.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给英、法、美施压D.意大利懊恼之余退出了巴黎和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 1919年4月〞“顾维钧〞“困难局面〞“日本〞等提示信息可知, 在巴黎和会上,英法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导致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6 .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国联盟约称作“兄弟和友爱的宪章〞.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①苏俄及德、奥被吸收为国联会员国②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促进国际合作③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④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苏俄及德、奥被排斥在国联之外,而“委任统治〞实那么是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虚假外衣,排除①④.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深刻反思. 以下事件中,意在阻止形势恶化, 但客观上却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是〔〕A.国际联盟的建立8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D.?非战公约?的签订答案B解析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为防止战争爆发而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的一项协定,该协定助长德国发动侵略的野心,故B项正确.8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份文献宣称:“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或其他方向的扩张……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证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这份文献是〔〕A.?联合国家宣言?B.?大西洋宪章?C.?非战公约?D.?开罗宣言?答案B解析 ?大西洋宪章? 又称?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于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 强调了击败法西斯和重建和平的意愿, 符合题干主旨, 故B项正确.9 .有学者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某次战役对英国而言, 只是一场“政治上的胜利〞, 由于它没有摧毁或抓住隆美尔的德国装甲军, 但重新树立了英军的威信, 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这场战役是〔〕A.阿拉曼战役B.敦刻尔克大撤退C.不列颠空战D.诺曼底登陆答案A解析阿拉曼战役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英国司令官是蒙哥马利,德国司令官是隆美尔, 以英国的胜利告终,英国军队给德意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故A项正确.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一一磁控管的雷达,是盟军得以打败法西斯的功臣之一.请问以下法西斯哪个方案实施的失败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A. “黄色方案〞 B. “施里芬方案〞C.敦刻尔克撤退D. “海狮方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雷达〞等信息,可知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军民利用雷达等先进科技成果,挫败了德国的进攻,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方案〞.11. 日本的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曾说:“凭日本的工业,根本不能与美国为敌,同其抗衡. 如果〔日美〕非打不可,在开始的当年或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但战争如果持续下去,以致拖到二年三年,那就毫无把握了.〞结果,不到一年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以下战役中最早应验他的预言的是〔〕A.突袭珍珠港B.中途岛战役C.武汉会战D.菲律宾战役答案B解析美日战争开始于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获胜,中途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符合题干中“不到一年他的预言就应验了〞这一信息.故选B项.12. “完全消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A.开罗会议决议B.德黑兰会议决议C.雅尔塔会议决议D.波茨坦会议决议答案 C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实际上就是指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真正建立战后德国的民主与和平.这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盟国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的对德国的处理原那么.13.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升石油价格. 到1973年底, 石油价格由原来每桶 3.01美元涨到每桶11.651美元,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说明当时〔〕A.战争决定石油的价格B.提升石油价格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手段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D.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石油价格的波动答案B解析题干中提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升石油价格〞“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说明提升石油价格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手段,故B项正确.14. 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A.配合马歇尔方案的实施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筹划建立北约组织答案A解析1948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方案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 由题干所示的时间信息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方案有关,故A项正确.15.以下图是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晤的照片,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局势逐步趋于缓和B.美苏仍处于锋利对立争霸时期C.苏联改变了美国的政策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得了胜利答案B解析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趋于缓和,两国领袖的会晤是缓和的突出表现,故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16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 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C. 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答案D解析材料中“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说明朝鲜战争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17 . 1993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那么宣言?,该宣言对以色列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A.有利于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B.使犹太人定居点问题得到和平解决C.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D.以色列的生存权得到了成认答案D解析1948年以色列宣告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阿拉伯国家的成认,该宣言的签署,说明巴解组织成认了以色列的合法性.18 . 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以下对此大会内容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B.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C.提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D.强调核武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答案B解析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要求原子能的使用只限于和平目的与改善人类福利, 应选B;A是出自?斯德哥尔摩宣言?,排除;C是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的,排除;D是?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的内容,排除.19 . 2021年9月7日上午,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 纪念馆从“享有主权、宣誓主权、保卫主权〞三方面阐述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以下哪些国际法文件能够从法理上证实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①?开罗宣言? ②?德黑兰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联合国家宣言?A.①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 ?开罗宣言?是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的盟国首脑会议后宣示的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规定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 故①正确;?德黑兰宣言?是苏、美、英三国在德黑兰会议后发表的,主要内容是联合消灭德国,开辟第二战场及组建战后国际组织等,没有涉及中国领土的内容,故②错误;?波茨坦公告?声明中、美、英三国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 ?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故③正确;?联合国家宣言?是签署国决心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没有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故④错误. B项符合题意.20 .和平与开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依据包括〔〕①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开展②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开展已经是人心所向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④防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 解析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开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解决一些带有全球性的问题要取决于和平与开展的解决,故①正确;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灾难使和平与开展成为人心所向,而防止悲剧重演那么成为各国的共同责任,故②④正确;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故③也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21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参加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附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考虑到美国.〞1920 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 : 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到达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一一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威尔逊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 指出美国总统与参议院之间的主要分歧,并说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到达的出色成就〞的原因.〔6分〕答案〔1〕目的:利用联盟干预他国事务;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限制联盟称霸世界.分歧:是否参加国联.原因:由于英法的抵抗,美国没有到达操纵国联的目的.〔2〕原因:美苏等大国的缺席, 使国联缺乏权威性;国联自身体制存在严重问题;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那么,效率低下;国联决议缺乏强制性;英法操纵国联,推行绥靖政策,使国联威信下降;国联没有武装部队,无力阻止侵略.解析第〔1〕问,从威尔逊的主张中分析其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美国总统与参议院的分歧在于是否参加国联;其原因要从英法的抵抗上分析. 第〔2〕问,国联被英法限制,对国际危机采取绥靖政策,并没有武力阻止和采取强制举措,而使得本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存在的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在英法纵容下激化等方面分析.22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和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的委任统治文件,太平洋的德属新几内亚和赤道以南除德属萨摩亚和那卢以外的群岛归属澳大利亚;赤道以北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为日本所得;那卢岛名义上委托于英国, 实由澳大利亚统治;萨摩亚分给新西兰.德属西南非洲交给南非联邦;多哥和喀麦隆由英、法共同瓜分;德属东非〔坦畴尼喀〕归属英国;乌干达一一布隆迪地区划归比利时.中一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证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一一摘编自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那么材料的共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国力量比照的变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7分〕答案〔1〕共同:都涉及对战败国进行处置;都涉及瓜分海外殖民地;都在其根底上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大国力量的比照, 西欧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心由西欧转向美国和苏联.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 由主要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以及材料二中“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的信息答复. 第〔2〕问,结合所学从国际力量比照、美国霸权确立以及两极格局形成角度答复影响.23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这时许多人一一尤其是英美两国一一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分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开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果断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这一[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 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 , 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 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一一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8分〕〔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7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 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开展为宗旨.(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 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了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进行, 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24 .依据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20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 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限制票数缺乏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 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一一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材料三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忽然袭击,不到一天就占领了科威特全境.战争爆发的当天,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但伊拉克对联合国的决议置之不理.1990年11月,安理会通过的678号决议规定,如果伊拉克不在1991年1月15日以前执行联合国决议,安理会成员国将“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地区平安〞.一一?当代国际关系史?(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材料三表达了联合国的什么作用?请说明材料二中的变化与这种作用之间的关系. (4分)答案(1)实质问题:联合国建立之初被美国限制和操纵.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限制了大多数国家.(2)变化:联合国已逐渐成为开展中国家的舞台,美国已无法操纵联合国.主要原因: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起,一大批亚非拉开展中国家参加联合国,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3)作用:以集体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 关系:联合国由于摆脱了个别大国的操纵, 因而也就能更好地表达联合国的宗旨,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作为国家统一运动领导者的普鲁士仅拥有17席。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普鲁士有能力(14票足以否决议案)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议案,但其他小邦也可以联合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这说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通过行政机构设置维护中央集权B.在权力分配方面有联邦主义性质C.力图维护普鲁士的核心领导地位D.保留了浓厚的封建社会主义残余2.北美佛吉尼亚的海斯曾发问:“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利物浦更好吗?”这表明海斯最关心的问题是A.法国的贸易援助B.英国的居民身份C.北美的民族独立D.英国的贸易竞争3.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1.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2.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

这种变化说明A.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B.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D.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4.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

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牛郎织女神话的钟爱C.人们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凡三年中运米700万斛,此时北方需南粮仍不甚殷。

高考历史 仿真检测基础配套自检试题(三)(含解析)

高考历史 仿真检测基础配套自检试题(三)(含解析)

仿真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温州十校联考)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

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B.礼部C.户部D.兵部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六部的职能。

工部负责的是工程建设;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兵部,掌管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

其中地位最低的是工部,因此,“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工部。

2.(2013·儋州四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利克里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

下列改革措施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有( )①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②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③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④创立“陶片放逐法”A.①②③B.①③C.①②④D.③④解析:选B 到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十将军委员会仍不对所有公民开放,排除②;“陶片放逐法”创立于克利斯提尼时期,故排除④。

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篮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孺,小儿来觅袴。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 )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C 棉花原产于印度,汉朝时已经在中国西域(今新疆)地区种植,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在于存在着雇佣关系,由题干的诗歌中无法得出存在雇佣生产关系的结论,B项错误;D项无法由题干信息中得出,可以排除。

4.(2013·北京东城区调研)冯天瑜在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检测(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北京海淀区模拟)201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简称“两会”。

“两会”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都是( ) A.通过选民选举其成员B.国家权力机关C.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D.实践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解析:选D 政协委员是推荐产生的,A项错误;政协不是权力机关,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是,没有决策权,B项错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只有全国人大,C项也是错误的。

2.(2013·江苏高考)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选C 1969年之后我国长期不向国内外借债,联系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说明国家受“左”的思想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了思想,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国家政策也随之作出了改变。

[3.右图是1920年元旦孙中山写给中国国民党人的勉词:“唤起民众,导之以奋斗;实现革命,继之以努力。

”这表明孙中山( )A.改变了革命的奋斗目标B.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D.认为国民党已成为代表工农大众的政党解析:选C 解答本题既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20年元旦”,又要明确备选项的说法是否符合史实。

A项与史实不符,故可排除;当时孙中山还没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可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故可排除;“唤起民众”说明孙中山认识到了工农群众力量的重要性,与C项表述一致。

4.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解析:选C 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的表现。

C项是邓小平理论独有的。

5.(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比较分析下图,从中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经济大危机对整个世界打击很大B.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D.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解析:选B 经济危机打击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影响有限,A项错误;1937年欧洲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的排名是苏联、德国、英国、法国,苏联处于第一位,B项正确。

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居世界第一,C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取得的成就主要是斯大林体制带来的,不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D项错误。

6.(2013·深圳调研)“我们生产的某些农产品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消费能力。

国际市场疲软使得外销也很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要再生产那么多东西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话应为下面何者所言( )A.列宁B.罗斯福C.邓小平D.斯大林解析:选B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经济危机的表现从产品“短缺”演变为产品“过剩”,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和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都属于农产品“短缺”,不是“过剩”。

7.(2013·三明质检)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其中导致1933~1937年股市呈上扬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成功运用了(A.重商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凯恩斯主义理论D.货币学派理论解析:选C A项是资本主义萌芽至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理论,B项是工业革命至罗斯福新政前的经济理论,C项是罗斯福新政至二战后的经济理论,D项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的经济理论。

8.(2013·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

当时的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选C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

9.(2013·泉州模拟)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布拉德-塞泽尔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全球化几乎就是美国化的代名词。

能够为该观点提供的依据包括( )①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成为世界银行的最大股东③推动缔结《关贸总协定》④推动西欧各国的一体化进程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选C 所谓“全球化是美国化的代名词”,意思是说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事件中起主导作用,①②③都以美国为主导地位。

而推动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的是西欧各国自身,而非美国,故应排除④。

10.(2013·无锡模拟)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9·11”事件解析:选C “界限分明”指的是美苏冷战,“世界变平”指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流,由此可知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11.(2013·深圳调研)“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

”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选B 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材料符合这一特点。

12.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②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的表述均正确。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2·济南模拟)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云谲波诡,变化莫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 to Moscow (莫斯科),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当时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

……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发表“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的背景。

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8分)(2)材料二中的漫画体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

(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

(6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第(2)问要求围绕全球化作答。

第(3)问为开放性题目,首先要对“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做出判断,然后阐述理由;阐述理由时,能实现要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角度回答,不能实现的理由则要从霸权主义、地区冲突等角度回答。

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美国要称霸世界,而苏联成为其障碍。

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2)现象:经济全球化。

背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3)观点一:“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

理由: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要手段。

观点二:“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理由: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有些国家以战争手段解决地区矛盾。

[备选题]14.2013年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尼克松总统访华40周年的纪念年,同时又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材料二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

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

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

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恩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

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熊向晖《关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传闻》(《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在为到访的美国总统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与尼克松相互敬酒。

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

它标志着中美在对抗20多年之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材料四真正的中美关系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于1979年的“破冰之旅”开始,通过访美,双方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达成共识,并认同邓小平提出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好的基础,就是两国在发展经济、维护经济利益方面有相互帮助的作用。

中国市场毕竟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利用中国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能做”。

(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分)(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就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10分)(4)综上所述,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美关系时冷时热的症结所在。

(4分)解析:第(1)问的图画资料体现的是中美结盟合作关系,题中的英文有助于答题;第(2)问考查二战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因中国政权发生变化而调整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原因;第(3)问属于常规题,注意从中国、美国及世界局势来全面分析作答;第(4)问题干中已提示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来回答中美关系的冷热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