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册》,又可统称为《暴雨径流查算图表》
本章小结
一、降水、水面蒸发、水位观测仪器和方法
二、降水、蒸发、水位资料的整编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泥沙的计量单位。
断面索
130 140
测角交会法 (1)经纬仪岸上交会法:
D Ltg
(2)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D Lctg
D A
B
L
C
(二)流速测定 测速仪器:流速仪和浮标 流速仪分为: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种。
流速仪示意图
旋杯式流速仪 旋桨式流速仪
旋杯式流速仪
旋桨式流速仪
流速仪观测
水文缆道自动测控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一览表
按测点总数区 分的公式名称 计算公式 适应水深 (m)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五点法
vm=v0.6 vm=1/2(v0.2+v0.8) vm=1/3(v0.2+ v0.6+v0.8) vm=1/10(v0.0+3v0.2+ 3 v0.6+2v0.8+v1.0)
<1.5 1.5~2.0 2.0~3.0 >3.0
(2)水力学公式(曼宁公式)延长法
(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河床冲淤 洪水涨落 变动回水
Z~Q线偏离原曲线 形成逆时针绳套曲线 偏向稳定的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的左边
淤积
Z
稳定
冲刷
受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Q
Z
落水
稳定
涨水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Q
Z
比降变 小的点 稳定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历史洪水洪峰流量。
2、比降面积法
2 1 1 Qm AR 3 J 2 n
式中,A——相当于最高水位时的过水断面 面积,m2; R——相应的水力半径,m; J——水力比降; n——糙率。
(三)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根据调查到的洪水涨落情况,绘制
洪水过程线。洪水过程线包围的面积即
为洪水总量。
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横断面
A 基 L 线 C B 测 船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较 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 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2、测角交会法:在没有架设断面索的测站上, 可用经纬仪、平板仪或六分仪平面测角交 会法测定起点距。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3、测点流速的测定
测速时,将流速仪顺次放在每条测速垂线
的各个测点上施测;
记录各测点的总转数N和测速历时T。
N a b T
(三)流量计算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乘以对应的部分断 面面积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方法是:点流速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2、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 (1)岸边部分平均流速计算 公式: 1 m1 或 n mn
=0.5~0.9,一般斜岸取0.7,陡岸取0.8,
死水边取0.6。
(2)中间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
1 公式: i mi1 mi 2
式中: i ——第i部分面积对应的部分平均 流速;
Q
(三)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1)一日内水位及其它水力因素变化缓慢时
由日平均水位直接查出日平均流量
(2)当一日内水位变幅较大时
可用瞬时水位求得瞬时流量
按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日平均流量
本节小结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各自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何影响?
(四)调查成果的整理 对计算的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应尽可
能与上下游、干支流的洪水作对照检查,
进行合理性分析。
二、暴雨调查
暴雨调查:历史暴雨调查和近期暴雨调查。
通过当地群众回忆:
当时雨势
地面坑塘积水
露天器皿接水等情况
三、枯水调查 枯水调查常与洪水调查同时进行,基
本方法相似。
§3—6 水文资料的收集
1、流速仪测速原理
结构:旋转器、尾翼、附属机件
测速原理:利用水流冲击流速仪的旋杯
或旋桨,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
号的电路上发出讯号。
流速愈大,转轴转得愈快。
流速与转速的关系式
N a b T
式中: v——水流速度,m/s; N——旋转器在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历时(不少于100s),s; a,b——常数,可通过对仪器的检定求得。
2、测速垂线和测点的选择
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
测点数目和位置一览表
测点数目 测点位置 (相对水深) 0.6 0.2、0.8 0.2、0.6、0.8 0.0、0.2、 0.6、0.8、1.0 适应水深 (m) <1.5 1.5~2.0 2.0~3.0 >3.0
二、流量测验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
量,以m3/s计。
流量=断面平均流速×过水断面面积,即
Q vA
近似法推求流量
将过水断面用垂线分成若干部分,先求出 通过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qi(qi=vifi),然 后求得全断面的流量 Q qi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 流速测定
§3—4 泥沙的测算
悬移质:随水流悬浮前进的小而轻的颗粒, 也称悬沙。
推移质:在水流作用下沿河底滚动、跳跃或 滑动前进的重而粗的颗粒,也称底沙。
泥沙的计量单位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用
表示,以kg/m3计。
2、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
沙重量,用Qs表示,以kg/s计。
i 1 i
m 、 m ——分别为第i-1及第i条测速垂
线的垂线平均流速。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算; 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计算
qi i f i
断面流量: Q
q
i
三、水位流量关系 (一)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 外延方法:
(1)面积流速相乘法
Qs= Q
3、输沙量:某时段内通过断面的泥沙重量,
用Ws表示,以 kg或t计。
Ws=QsT 4、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的输沙量,用Ms 表示,以t/km2计。
Ws Ms F
本节小结
1、悬移质、推移质
2、含沙量、输沙率、输沙量、侵蚀模数
§3—5 水文调查
一、洪水调查
二、暴雨调查
三、枯水调查
一、水文年鉴
二、区域性水文分析成果
一、水文年鉴
ຫໍສະໝຸດ Baidu
水文年鉴按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共分10卷 74册。
水文年鉴的主要内容有:测站分布图,水 文站基本情况,各测站的水位、流量、泥 沙、水温、水化学、冰凌、地下水、降水、 蒸发等资料。
二、区域性水文分析成果
《水文手册》
《水文图集》
《暴雨洪水图集》或《暴雨洪水查算手
一、洪水调查
洪水调查:历史洪水调查和当年洪水调查。
(一)洪水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次洪水发生时间及相应洪水痕迹调查; 洪痕高程测量及调查河段的纵横断面测量; 推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重现期等。
洪痕:最高洪水位所遗留的泥印、水迹、人工标记 以及一切能够代表最高洪水位到达位置的标志物。
(二)洪峰流量的估算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 洪痕 曲线 历史洪水位高程 延长Z~Q
本章小结
一、降水、水面蒸发、水位观测仪器和方法
二、降水、蒸发、水位资料的整编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泥沙的计量单位。
断面索
130 140
测角交会法 (1)经纬仪岸上交会法:
D Ltg
(2)六分仪船上交会法:
D Lctg
D A
B
L
C
(二)流速测定 测速仪器:流速仪和浮标 流速仪分为: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种。
流速仪示意图
旋杯式流速仪 旋桨式流速仪
旋杯式流速仪
旋桨式流速仪
流速仪观测
水文缆道自动测控
垂线平均流速计算公式一览表
按测点总数区 分的公式名称 计算公式 适应水深 (m)
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五点法
vm=v0.6 vm=1/2(v0.2+v0.8) vm=1/3(v0.2+ v0.6+v0.8) vm=1/10(v0.0+3v0.2+ 3 v0.6+2v0.8+v1.0)
<1.5 1.5~2.0 2.0~3.0 >3.0
(2)水力学公式(曼宁公式)延长法
(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河床冲淤 洪水涨落 变动回水
Z~Q线偏离原曲线 形成逆时针绳套曲线 偏向稳定的水位流量 关系曲线的左边
淤积
Z
稳定
冲刷
受冲淤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Q
Z
落水
稳定
涨水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Q
Z
比降变 小的点 稳定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历史洪水洪峰流量。
2、比降面积法
2 1 1 Qm AR 3 J 2 n
式中,A——相当于最高水位时的过水断面 面积,m2; R——相应的水力半径,m; J——水力比降; n——糙率。
(三)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根据调查到的洪水涨落情况,绘制
洪水过程线。洪水过程线包围的面积即
为洪水总量。
流量计算
(一)断面测量
起点距D
布置测深垂线
测水深和起点距
(a) 横断面
A 基 L 线 C B 测 船 (b) 平面
测深杆
起点距的测量方法 1、断面索观读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河宽较 小、水上交通不多、有条件架设断面索的 河道测站,精度较高。 2、测角交会法:在没有架设断面索的测站上, 可用经纬仪、平板仪或六分仪平面测角交 会法测定起点距。
一点 二点 三点 五点
3、测点流速的测定
测速时,将流速仪顺次放在每条测速垂线
的各个测点上施测;
记录各测点的总转数N和测速历时T。
N a b T
(三)流量计算
垂线平均流速 部分面积平均流速 乘以对应的部分断 面面积 部分流量 全断面流量
方法是:点流速
1、垂线平均流速的计算
2、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 (1)岸边部分平均流速计算 公式: 1 m1 或 n mn
=0.5~0.9,一般斜岸取0.7,陡岸取0.8,
死水边取0.6。
(2)中间部分平均流速的计算
1 公式: i mi1 mi 2
式中: i ——第i部分面积对应的部分平均 流速;
Q
(三)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1)一日内水位及其它水力因素变化缓慢时
由日平均水位直接查出日平均流量
(2)当一日内水位变幅较大时
可用瞬时水位求得瞬时流量
按算术平均法或加权平均法计算日平均流量
本节小结
一、名词解释:水位
二、水位、流速观测设备和方法
三、日平均水位和日平均流量的推求
四、断面流量计算步骤 五、使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各自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何影响?
(四)调查成果的整理 对计算的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应尽可
能与上下游、干支流的洪水作对照检查,
进行合理性分析。
二、暴雨调查
暴雨调查:历史暴雨调查和近期暴雨调查。
通过当地群众回忆:
当时雨势
地面坑塘积水
露天器皿接水等情况
三、枯水调查 枯水调查常与洪水调查同时进行,基
本方法相似。
§3—6 水文资料的收集
1、流速仪测速原理
结构:旋转器、尾翼、附属机件
测速原理:利用水流冲击流速仪的旋杯
或旋桨,同时带动转轴转动,在装有信
号的电路上发出讯号。
流速愈大,转轴转得愈快。
流速与转速的关系式
N a b T
式中: v——水流速度,m/s; N——旋转器在T秒内的总转数; T——测速历时(不少于100s),s; a,b——常数,可通过对仪器的检定求得。
2、测速垂线和测点的选择
测深垂线中选择若干条同时兼作测速垂线 。 测速垂线数目,根据河宽、水深来确定。
测点数目和位置一览表
测点数目 测点位置 (相对水深) 0.6 0.2、0.8 0.2、0.6、0.8 0.0、0.2、 0.6、0.8、1.0 适应水深 (m) <1.5 1.5~2.0 2.0~3.0 >3.0
二、流量测验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
量,以m3/s计。
流量=断面平均流速×过水断面面积,即
Q vA
近似法推求流量
将过水断面用垂线分成若干部分,先求出 通过各部分面积上的流量qi(qi=vifi),然 后求得全断面的流量 Q qi 流量测验工作包括:
断面测量 流速测定
§3—4 泥沙的测算
悬移质:随水流悬浮前进的小而轻的颗粒, 也称悬沙。
推移质:在水流作用下沿河底滚动、跳跃或 滑动前进的重而粗的颗粒,也称底沙。
泥沙的计量单位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用
表示,以kg/m3计。
2、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
沙重量,用Qs表示,以kg/s计。
i 1 i
m 、 m ——分别为第i-1及第i条测速垂
线的垂线平均流速。
3、部分面积的计算
岸边部分按三角形计算; 中间部分按梯形计算。
4、部分流量计算
qi i f i
断面流量: Q
q
i
三、水位流量关系 (一)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外延 外延方法:
(1)面积流速相乘法
Qs= Q
3、输沙量:某时段内通过断面的泥沙重量,
用Ws表示,以 kg或t计。
Ws=QsT 4、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的输沙量,用Ms 表示,以t/km2计。
Ws Ms F
本节小结
1、悬移质、推移质
2、含沙量、输沙率、输沙量、侵蚀模数
§3—5 水文调查
一、洪水调查
二、暴雨调查
三、枯水调查
一、水文年鉴
二、区域性水文分析成果
一、水文年鉴
ຫໍສະໝຸດ Baidu
水文年鉴按流域、干支流、上下游共分10卷 74册。
水文年鉴的主要内容有:测站分布图,水 文站基本情况,各测站的水位、流量、泥 沙、水温、水化学、冰凌、地下水、降水、 蒸发等资料。
二、区域性水文分析成果
《水文手册》
《水文图集》
《暴雨洪水图集》或《暴雨洪水查算手
一、洪水调查
洪水调查:历史洪水调查和当年洪水调查。
(一)洪水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各次洪水发生时间及相应洪水痕迹调查; 洪痕高程测量及调查河段的纵横断面测量; 推算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重现期等。
洪痕:最高洪水位所遗留的泥印、水迹、人工标记 以及一切能够代表最高洪水位到达位置的标志物。
(二)洪峰流量的估算 1、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 洪痕 曲线 历史洪水位高程 延长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