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
水专题知识点总结

水专题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一)河流的水文特征:量季速沙冰汛1、流量大小和流量季节变化一一最主要和气候和补给方式有关① 流量的含义:即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以立方米/秒计)② 流量的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降水)、下渗、流域面积、支流、植被、人类活动等2、水位变化一一气候和补给方式、植被覆盖率①长江流量大且水位的季节变化大②塔里木河流量小且水位季节变化大3、含沙量——最主要考虑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也和降水强度、土质、坡度等相关)4、结冰期①有无结冰期②结冰期的长短一一考虑气温、纬度、洋流、地形5、凌汛①条件: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河流有结冰期② 时间:初冬、冬季、初春③ 典型区域:黄河宁夏段、山东段;中国东北;俄罗斯的“毕业了”6、汛期:季节;长短①东北有春汛夏汛两个汛期②地中海河流冬汛③南方的河流汛期长④西北内陆地区汛期短7、流速——地形地势8、水能一一流速快落差大;流量大Eg西北内陆塔里木盆地河流流量特点a.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少甚至断流)一一支流少、冰雪补给、气温b.越往下游沙漠地区流量越小一一下渗、人类过度的用水(二)河流的水系特征:一支速水流流流1、支流①支流的多少(长江支流多;黄河下游没有支流汇入)② 支流的形状(盆地向心状水系、山地放射状水系、长江树枝状、海河扇状)2、流速、水能一一地形地势3、流域面积:两个分水岭之间的汇水区域的面积①区别流域面积和水域面积②流域面积一般不发生变化(除非地形改变,或者发生了河流袭夺现象)③ 长江的流域面积大(秦岭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的河流流域面积小④河流的流量大,是因为流域面积大(可能正确)⑤ 河流的流量增大,是因为流域面积增大(基本错误)4、流向①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的流向相反②流向描述有时候可能需要分段③通过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④通过流向判断河流注入的水域,进而判断是内流还是外流,参与哪种类型的水循环⑤流向多变,推测地形情况:可能是地形复杂,也可能是平原地区河道弯曲5、流程:⑥陆地面积较小、岛国、陆地比较破碎的河流流程短(海南、日本、马达加斯加、印尼、英国等)② 国际型河流流程长(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黄河)6、其他水系特征:河网密度等二、水文水系特征的运用(一)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以欧洲为例)1、流量、水位: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且均匀=河流的流量大且水位季节变化小,水位稳定2、含沙量:河流的含沙量小,淤积少,河床深3、结冰期:没有结冰期(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4、流速:地形平坦,流速慢,落差小,水流平稳5、支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四通八达6、流向:入海,外流河,可河海联运7、流程:流程长,经过国家多8、经济: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二)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以长江为例)1、流量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季风+西南季风),降水多且集中在夏季,流量大(建水利枢纽、水库)②台风带来大量的降水,河流的径流量大(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做抗灾准备)2、含沙量: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蓄洪排洪的能力下降(上游植树造林)3、汛期:(季风活动不稳定,夏季风的势力弱)雨带长时间停留,降水时间长,汛期长4、流域面积、支流:流域面积广阔+支流众多,由南北两侧汇入干流=汇水多(加固河岸堤坝)5、流向:河道弯曲,排水不畅(裁弯取直)6、地形:平坦,排水不畅7、人类活动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湖)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退耕还林)(二)湖泊湿地的性质1、咸水湖①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②河流和地下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把土壤和岩石里的盐分溶解,河流携带盐分注入湖泊③内流湖,湖水和盐分无法被地表径流带出④水分蒸发,盐分累积⑤其他:古代海洋的遗迹(里海、海迹湖)2、淡水湖(三)湖泊湿地的作用1、大气①(气候)调节气候②(湿度)增加空气的湿度——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干旱加剧③(温度)调节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一一温室加剧2、水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一一丰水期洪涝灾害加剧,枯水期时出现断流3、土壤:干旱区的绿洲减轻土地过度的沙化一一荒漠化、沙尘暴、盐碱化加剧4、生物:保持生物多样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一一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减少5、环境:净化水体和空气,降解污染,美化环境一一污染加剧6、经济①为种植业提供灌溉用水,为渔业发展提供条件②提供原料和能源(湿地植被、芦苇、鱼虾、盐、碱等)③提供自然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④科研价值(四)湖泊湿地萎缩的原因1、泥沙增多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携带泥沙淤积湖泊湿地②围湖造田、填海造陆,增加陆地面积(农业用地、城市交通用地)2、水量减少①(深居内陆;出现旱灾)降水少,夏季气温高,气候干燥蒸发旺盛(长江中下游伏旱)②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③水利工程建设+沿岸过度引水使用=河流湖泊水量减少④冻土解冻,下渗增加3、生态破坏① 内陆地区:沙尘暴和荒漠化的侵蚀②全球变暖,冰川数量减少,冰雪融水减少③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和海水侵蚀④环境污染:使得湿地富营养化(藻类和水草丛生),泥炭化加速其他人类活动水循环概况1、地球上的水: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大)、固态(高纬度、高山或特殊条件下)2、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会判断河湖或者区域参与何种循环)3、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蒸发、水汽输送)、重力(降水、径流)4、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环节是地表径流5、意义①水资源的更新和再生②促进了海陆之间、高低纬之间能量传输(洋流)和物质迁移(搬运),维持全球水、热平衡③影响全球的气候④塑造了地表形态(降水是自然带的基础,径流是地表形态的基础)⑤联系了4大圈层(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二、水体间的相互循环(一)蒸发1、蒸发的条件:气温、降水、风力、光照、水域面积(光照强,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水域面积广,蒸发量大)eg我国西北内陆多咸水湖的原因2、蒸发的主体:植被、水域、土壤、冰雪的升华eg城区的蒸发量比郊区eg城市的降水量比郊区(二)下渗1、土质疏松程度:土质疏松,容易下渗2、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被破坏减少下渗;地表径流增多;流水侵蚀增强;河流含沙量增加3、地势起伏:地形平坦或低洼,地表水停留时间较长①建设梯田=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②灌溉农业区=地形平坦;大水漫灌=易下渗=地下水位升高;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盐分集聚,盐碱化③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形崎岖=不易下渗=暴雨时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加强=水土流失严重4、降水强度:同样降水量,持续时间越短,降水强度越大,汇成地表径流流出的越多,下渗越少(三)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①降水多的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少的区域以雨水补给为辅(在回答河流的补给方式时,要注意主次)②发生时间:雨季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比如我国东北地区,出现春汛)①发生时间:春季,补给季节变化②意义:缓解春旱、补给河流、提供水源③影响因素:、3、高山冰川融水(冰雪融水,可以理解成为冰川融水,也可以理解成为冰川和积雪的混合)(西北、青藏高原)①发生时间:夏季(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补给季节变化,年际变化②意义:提供水源③影响因素:、4、湖泊水补给①湖泊处于源头: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天池,松花江,单向补给)②湖泊处于终点: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内陆湖,单向补给)③湖泊处于中部:和河流相互补给(双向、鄱阳湖、洞庭湖)5、地下水补给①特点:全年平稳、持续、夏季略多,量小②地下水与河流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位的高低=地上河=河流水补给地下水③地上河:④过度利用地下水:(四)考点分析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⑤沼泽形成的原因:上不去、下不去、流不走,降水多,来水多⑥河流水量减少(内流河断流)的原因:降水少、来水少、上得去、下得去、排得走2、河流的补给方式: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补给方式也不相同3、陆上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关键是看两种水体的水位高低,由高水位水体补给低水位水体,因此补给关系并不都是相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内流河对内陆湖的补给、地上河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雪融水对河流水的补给,火山湖对河流的补给三、洋流(一)洋流的分类1、性质分类:寒流;暖流结合等温线①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普遍性):凸向等值线的高值,弯曲处和两侧相比为低值②高高低低(特殊性):向高纬度凸表示高温,向低纬度凸表示低温③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向(二)洋流的分布(略)①要求能够从极地俯视图中,通过洋流判断南北半球②西风漂流:连续,环绕(南极洲),促进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水体和热量交换(三)洋流的影响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②洋流对沿海局地气候产生较大影响寒流暖流2、对生物的影响⑦形成渔场:a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底层沉积物上泛带来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纽芬兰、北海道、北海)b盛行离岸风,上升补偿流带来底层的饵料(秘鲁)c处于河流的入海口,河流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和饵料(舟山渔场,当然也有寒暖流交汇的影响)d位于浅海大陆架(水深<200m,结合等深线),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⑧暖流使得自然带向高纬度延伸,寒流使得自然带向低纬度延伸3、对航线的影响①顺流=加快航行的速度,节约时间,节省燃料②暖流,港口解冻,结冰期缩短=通航时间增加③高纬度的洋流会带来浮冰=增加航行危险(拉布拉多寒流携带冰山)④ 海雾(中低纬度寒流流经+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寒暖流交汇)=降低了大气的能见度=增加危险4、对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eg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污染物将如何扩散?(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1、拉尼娜:秘鲁更干燥;印尼洪灾(我国台风势力增强)2、厄尔尼诺(南美洲西海岸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每隔数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成为西风,赤道逆流加强,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①印尼旱灾,森林大火;②秘鲁洪涝,鱼类死亡(水温和上升流受到抑制,都使得浮游生物死亡)③全球气候异常、农业减产(欧洲雪灾)④对我国:台风减少;夏季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现象;次年南方出现洪涝(夏季风弱,如1997年强一、资源调配的原因1.……,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资源分布不均①迁入地:缺少+不缺少但是有缺陷②迁出地:丰富+不仅丰富且有优势3.交通、政策、技术、生态……的支持二、资源调配的影响1.对两地的影响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②推动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③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推动基础设施的完善⑤加强两地的交流和联系2.对迁入地的影响①缓解资源的需求;②调整资源的结构;3.对迁出地的影响①有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利于资源开发利用②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描述题的答题思路1、描述整体2、描述内部的差异和变化3、描述特殊、极端二、描述地形、地势特点1、描述整体:地形以……为主+地形的基本特征①平原(<200m,等高线稀疏),山地(>500m,密集且弯曲)②丘陵、高原、盆地③等高线数值变化大,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④有明显的多种地形,切记需要分方位讨论2、描述内部差异:地势……高,……低(如通过河流的流向)3、描述特殊和极端:地形具备怎样的特殊性①山地的走向(以经纬线为参照物)、坡度的陡缓(岛屿)②平原的面积和形状、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③特殊的地貌:丹霞、喀斯特、雅丹、黄土、冰川、海蚀、风力等① 其他区域特色(比如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等)、西欧平原(冰碛地貌)等)北回归线0城市*黄麻/河流喻弟高线/m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海南省考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复习资料水文学基本原理归纳

海南省考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复习资料水文学基本原理归纳水文学作为水资源工程的基础学科,在海南省考研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复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对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归纳,以便于复习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水文学概述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和水文过程的学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模拟和水文预测等方面。
水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水文过程的发生规律进行揭示,以便为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文循环1. 蒸发和蒸腾:水体受热后发生变为水蒸气的现象称为蒸发,而植物体内的水分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蒸腾。
蒸发和蒸腾是水循环过程中水从地表向大气的转换。
2. 降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为液态水或固态水颗粒并落到地表的现象称为降水。
降水是水循环过程中水从大气向地表的转换。
3.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当降水超过地表土壤和植被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降水在地表形成流水流向河流、湖泊等水体的过程。
4.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指降水渗入地表后向地下渗透,并在地下水层中流动的过程。
它是补给地表水和补给地下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水文循环的特点1. 时间和空间的不均衡性:降水和蒸发蒸腾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水文过程差异较大。
2. 季节性变化:水文过程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雨季时,降水量较大,地表径流增加;旱季时,蒸发蒸腾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3.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水文过程还受到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特点。
四、水文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水文数据是进行水文学研究和水文预测的基础。
根据数据性质的不同,水文数据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降水数据。
观测数据包括水位观测、径流观测等,降水数据则是指降水量的观测数据。
利用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确定流域水文特征:通过对水文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流域的水文特征,如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年内径流分配等。
水文水资源复习要点

水文水资源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时段单位线与瞬时单位线时段单位线是指在单位时段内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而瞬时单位线则是指瞬间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线。
两者的基本假定相同,其差别在于前者是单位时段,并由经验曲线表示,后者是瞬时或无穷小时段,其单位线用数学式表示,而数学表达式是通过将流域的调节作用概化为若干个串联的特性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而推导出来的。
2.潜热与感热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感热是指单位质量空气的可感热量。
3.给水度与储水系数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储水系数是指反映含水层水头下降或上升单位高度时,从单位水平面积和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释放或储存水体积能力的一个参数。
4.流域蓄水容量与前期影响雨量流域蓄水容量主要是指,在流域降雨能够影响的土层内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和悬着毛管水,不包括重力水,是土壤能够保持而不在重力作用下流走的水文;前期影响雨量指本次降雨发生时,前期降雨滞留在土壤中的雨量。
5.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如水资源的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位置等,以及社会属性,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需要等,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定为具有某种特定的价值与作用的区域,称为水功能区。
水资源分区是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水资源的特点确定的分区。
6.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协调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关系,提高水资源与之相适应的匹配程度,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就是对水资源事业的内容进行总体安排。
水资源规划即在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区条件、国民经济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各种矛盾,对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最佳开发利用方案及相应的工程措施的规划。
【专业知识】水利知识之水文水资源

【专业知识】水利知识之水文水资源一、水文基础知识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学既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并与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生态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广泛地为水利、农业、林业、城市、交通等部门服务。
二、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过程不断转化、迁移的现象。
水文循环由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和路径组成,由海洋的、大陆的以及各种不同尺度的局部循环系统组成,它们互相联系,周而复始,形成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
水文要素是构成某一时间的水文情势的主要因素,是描述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包括各种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
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基本要素。
同时,把水位、流速、流量、水温、含沙量、冰凌和水质等列为水文要素。
水文要素通常由水文站网通过水文测验加以测定。
水文循环过程中某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输入的水量等于输出的水量与蓄水变量之和,即水量平衡。
水汽输送为大气中的水分被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或从低空输送到高空的现象,是水文循环的一个环节,可分为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前者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形式,后者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三、水资源及其特性地球上各种形态的天然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湖泊、水库、河流、土壤、含水层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岩石中的结晶水。
人类大量利用的是大气降水、河流、湖泊和水库水、土壤水和地下淡水。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97.5%是海水,只有2.5%的是淡水。
而2.5%的淡水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不足世界淡水储量的1%,即相当全球水储量的0.007%.从我国水资源特点来看,主要有人均占有水量低、区域分布不均匀、与耕地和人口的分布不相匹配、年际变化大等特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知识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知识点水文,涉及到水的循环、水文观测、水文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水资源工程则是利用水文知识开展水资源调查、设计、建设等工程项目。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中的知识点。
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水文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了解水文循环对于水资源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2. 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通过观测水文要素,如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位等,获取水文数据。
水文观测设备包括雨量计、蒸发皿、水位计等。
水文观测数据是水资源工程设计的基础。
3. 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数据分析是指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水资源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水文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序分析、频率分析等。
4. 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指根据水文数据和水资源需求,编制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案的过程。
水资源规划需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策略。
5. 水资源设计水资源设计是指根据水资源规划,进行水资源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布局。
水资源设计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6. 水资源建设水资源建设是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水资源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施工。
水资源建设包括水库、输水管道、灌溉工程等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密切相关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总结地理水文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水循环以及水文地理现象的学科。
在高考中,地理水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水资源、水循环、水文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水文知识点的总结。
一、水资源水资源是指人类利用的各类水体的总和。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世界上一些地区因缺水而困扰,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在高考中,常涉及到的水资源知识点如下:1. 水资源的类型:水资源主要包括表层水、地下水和冰雪水。
表层水主要指河流、湖泊、池塘等地表水;地下水是指处于地下的水体;冰雪水则包括冰山、冰川等。
这些水资源在不同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其中,北半球水资源丰富,南半球则相对匮乏。
这与气候、地形等因素有关。
在地理水文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规律,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高考中可能会涉及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需要了解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学习水资源保护的方法。
二、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水体之间循环变化的过程。
水循环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1. 水循环的各环节: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冷凝、降水、入渗等一系列过程。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冷凝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降水则是指水从大气层中返回到地表。
入渗是指水渗透到土壤中或透过岩石缝隙进入地下水。
2.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地形和植被是影响水循环的重要因素。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地形和植被则会影响水分的蒸发和降水。
在高考中,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水文地貌水文地貌是由水的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地貌。
在高考中,常涉及到的水文地貌有河流地貌、湖泊地貌和河流与湖泊的发育规律。
水文学复习 重点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这种开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且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径流的特征值: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秒;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是指T时间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之比;径流系数: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a<1。
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当降雨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未渗入土壤的水分便形成地表径流,即超渗产流。
河岸调节作用:当河网水位上升至高于其两岸地下水位,且河水与两岸地下水之间有水力联系时,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的地下蓄水量;当河网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一部分地下水补给河水,这种调节称为河岸调节。
二、简答题1、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 利与害的两重性2、水循环的发生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3、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区别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江苏省考研水利工程复习资料水文与水资源重要知识点总结

江苏省考研水利工程复习资料水文与水资源重要知识点总结江苏省考研水利工程复习资料——水文与水资源重要知识点总结水文学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水的运动规律、水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资源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因此理解水文与水资源的关键知识点对于考研复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江苏省考研水利工程中与水文与水资源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
一、水文测站和水文观测1. 水文测站是指进行水文观测的场所,分为自动观测站和人工观测站两种。
自动观测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够实时监测水文信息。
2. 水文观测主要包括水位观测和流量观测。
水位观测是指测量水的高度或深度,通常采用水位计进行测量。
流量观测是指测量水在一定时间内的流动量,常用的方法有流速仪、流量计等。
3. 水文观测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
数据采集要保证准确性和稳定性,常见的水文观测数据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量等。
数据分析可以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以了解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
二、水文循环和水文过程1. 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无限循环的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入渗、径流等环节。
蒸发是水从地表或水体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降水是指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并落到地表的过程。
2. 入渗是指降水透过土壤表面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入渗量受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和渗透系数等因素的影响。
径流则是指地表流向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
三、水资源评价与规划1. 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以便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评价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强度、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等。
2. 水资源规划是指根据水资源评价结果,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政策。
规划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资源保护措施、水资源调剂和分配等。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证水资源供应的基础上,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点总结

水文水资源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水资源基本概念水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是满足人类社会各项活动需要的重要物质。
二、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1. 水资源的形成地表水主要由降水和地表径流形成,地下水主要是由降水经过土壤渗漏和地下水补给形成的。
2. 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受气候、地质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非常匮乏。
三、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主要用于农业、工业、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
其中,农业用水量最大,约占全球总水资源利用量的70%以上。
2. 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包括防止水资源污染、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开发可再生水资源等方面。
四、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的管理目标水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人类社会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水资源管理的原则水资源管理应遵循综合、科学、合理、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维护公共利益。
3. 水资源管理的内容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节约利用、水资源环境保护、水资源监测和水资源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
五、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与解决途径1. 水资源供需矛盾全球范围内,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同时,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供水质量不同、水资源供应方式单一等因素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矛盾。
2. 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途径主要包括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加强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六、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1.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分类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水文监测技术、水资源勘探技术、水资源开发技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等方面。
2. 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一般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科技含量高、成本较高和不可逆性等特点。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12.设计xx:
13.设计xx包括的3个要素
14.推求设计xx的途径
第六章
1.河流泥沙的水力特征
(1)泥沙的沉降速度,指泥沙在静止清水中作等速沉降时的速度,它与泥沙的颗粒大小、形状、容重和水的黏滞性及泥沙沉降时的运动状态有关。
7.影响沟道侵蚀产沙与xx的因素
(1)降雨
(2)地质地貌A岩性与构造,水分下渗所造成的水体体积膨胀、水分沿岩土体结构面运动是引起沟道边坡变形破坏、发生块体运动的主要原因B坡沟结构,坡沟结构特征对重力侵蚀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各种块体运动的发生,往往与不同方位的结构面有关C地貌条件,主要是沟坡坡度、坡形及沟道下切特征D植被状况
(2)“门槛”作用:
降雨通过地面下渗到土壤中的那部分水量即下渗水量为I,首先在土壤吸力作用下被土壤颗粒吸附、保持、储存,成为土壤含水量的一部分,这其中的一些又要以蒸发散形式E逸出地面,返回到大气中去。
6.流域产流方式P114
(1)xx产流:
xx认为降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
A:降雨强度超过地面下渗能力B:
(3)平行水系:
支流与干流交汇时大体上程平行趋势,各支流汇集到流域出口的同时性较强,常产生较尖峭的洪水过程。
(4)混合状水系:
把两种以上的水系复合而成的水系称为混合状水系。
14.降水是一个地区最基本的水分来源,更是水量平衡方程的基本参数,它是一个地区河川径流的来源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是形成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及年内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2)下垫面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蒸发散和径流起作用的。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水文是指关于水资源及其运动、分布、质量、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关于水文水资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冰雪融化、蒸发散和河流湖泊的水循环等。
2.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
地下水是指地下蓄水层中的水资源,地表水是地球表面上存在的水资源,包括湖泊、河流、冰川、雪和冰等。
3.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发电等。
其中生活用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是指通过灌溉系统将水引入农田,工业用水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发电是通过水力发电厂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
4.水循环与气候:水循环过程对于地球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球表面,使水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和降雨。
降雨又能使土壤湿润,影响植被生长,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5.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限制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加强跨区域合作。
6.水文测算方法:水文测算是指通过测量和分析水文要素的变化,对水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常用的测算方法包括水位测量、径流测量和降雨量测量等。
7.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包括节约用水、合理配置和管理水资源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8.水资源与人类健康:水是维持人类健康生存的必需物质,但当水资源受到污染或不足时,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水质对于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9.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的可持续。
因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一水文与水资源课知识点总结

大一水文与水资源课知识点总结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文学作为水资源学的基础学科,研究水在地表和地下的分布、变化及其运动过程。
大一水文与水资源课程作为水利工程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系统地介绍了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知识,使我们对水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水文学基础知识1. 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水文学是研究水资源的起源、分布、变化和规律的学科,可以分为地表水文学和地下水文学两大类。
地表水文学研究水在地表的运动过程,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地下水文学研究水在地下的分布与运动过程,涉及地下水文循环、渗流、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2. 水文学的基本术语:水文循环、降水、蒸发、蒸腾、渗流等是水文学中经常出现的基本术语。
了解这些术语的定义和作用,是学好水文学的基础。
二、水文观测与数据处理1. 水文观测指标:水文观测包括降水观测、水位观测和流量观测等。
了解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设备以及采集与处理技术,则可以更准确地获取水文数据。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水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从观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通过掌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降水、径流等水文数据。
三、水文循环与水资源管理1. 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循环是水在地球上分布、流动和转化的过程。
了解水文循环过程中的蒸发、蒸腾、降水和径流等环节以及其相互作用,对于预测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和进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了解水资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配置与优化等,可以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动力学1.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是在地下的孔隙和裂缝中储存的水。
了解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2.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
水文水资源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时段单位线与瞬时单位线时段单位线是指在单位时段内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而瞬时单位线则是指瞬间流域上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形成的径流过程线。
两者的基本假定相同,其差别在于前者是单位时段,并由经验曲线表示,后者是瞬时或无穷小时段,其单位线用数学式表示,而数学表达式是通过将流域的调节作用概化为若干个串联的特性相同的线性水库对入流的调节而推导出来的。
2.潜热与感热潜热,相变潜热的简称,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感热是指单位质量空气的可感热量。
3.给水度与储水系数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储水系数是指反映含水层水头下降或上升单位高度时,从单位水平面积和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释放或储存水体积能力的一个参数。
4.流域蓄水容量与前期影响雨量流域蓄水容量主要是指,在流域降雨能够影响的土层内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和悬着毛管水,不包括重力水,是土壤能够保持而不在重力作用下流走的水文;前期影响雨量指本次降雨发生时,前期降雨滞留在土壤中的雨量。
5.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如水资源的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位置等,以及社会属性,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需要等,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定为具有某种特定的价值与作用的区域,称为水功能区。
水资源分区是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水资源的特点确定的分区。
6.水资源规划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充分协调水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要素的关系,提高水资源与之相适应的匹配程度,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就是对水资源事业的内容进行总体安排。
水资源规划即在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地区条件、国民经济对水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协调各种矛盾,对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最佳开发利用方案及相应的工程措施的规划。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

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整理专题1:名词解释1.1水文类(1)实测径流系列:(2)天然径流系列:(3)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4)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5)参考作物蒸发:(6)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7)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
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8)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9)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
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10)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2)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3)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5)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6)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
也叫做有效降雨。
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
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第一部分 水文水资源

第一部分 水文水资源一、 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基本知识1.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与气象学、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等关系密切。
2.水文循环概念: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3.水文循环分类:按水文循环的规模与过程,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分循环 小循环:海洋内或者陆地内的水分循环(1)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引力的存在(2)水循环的内因:水物理三态(气、液、固)之间的相互转化4.水文循环:(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 汽态、液态、固态(2)存在位置:空气中、地表、地下、生物体内5.水文循环的意义:(1)直接影响气候变化(2)改变地表形态(3)造成再生资源(4)负面影响:干旱,洪涝灾害6.水量平衡基本知识: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用水系统内,输入水量之和等于输出水量之和。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7.地球上的水量平衡若以地球陆地为研究水量平衡对象,某时段△t 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写成:△Wc = Pc - R - Ec式中: Ec : 在时段内陆地的蒸发量; Pc : 在时段内陆地的降水量; R : 时段内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 △Wc : 在时段内陆地蓄水量的变化量。
若以海洋为研究水量平衡对象,某时段△t 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写成:△Ws = Ps +R - Es式中: Es : 海洋在时段内的蒸发量; Ps : 海洋在时段内的降水量; R : 时段内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 △Ws : 海洋在该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 △Wc →0, △Ws →0,则 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为:蒸发=降水 闭合流域: 二、水文学基础知识(含降雨、蒸发及入渗,流域与河系,河川径流及水文统计学的基本知识)1.降雨:(1)概念:是指液态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从天空下降至地面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的现象。
水文水资源主要知识点

水文水资源主要知识点1、水文学原理主要知识点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水系的几何学特征,流域的形状特征,数字高程模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水作用力,土壤水类型,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下渗率与下渗能力,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蒸发率与蒸发能力,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土壤蒸发能力,包气带,自然界的两种产流模式,含水层类型,含水层的水文特征,洪水波的特征,洪水波的最大特征值及出现时间,洪水波的分类,特征河长,单位入流,产流面积,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最大流域汇流时间。
2、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主要知识点测站布设原则,水文测站分类,冻结基面,水位观测常用设备,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大断面测量,测流方法的分类,部分流量,相应水位,单位含沙量,输沙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低水延长方法,洪水调查的任务及常用方法。
3、水文预报主要知识点河段洪水预报方法(相应水位法、合成流量法、特征河长法、马斯京根法)的基本原理,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对比分析,实测径流分析的主要内容,降雨径流相关图法计算产流量,蓄满产流模型中6个参数的物理意义,谢尔曼单位线法,瞬时单位线法,实时预报的基本方法,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的结构与基本参数,模型参数的率定与优选,模型检验。
4、水文分析计算主要知识点水文资料的代表性、一致性、可靠性和独立性,累计频率,经验频率曲线,统计参数,重现期,P-Ⅲ理论频率曲线,总统统计参数的常用估计方法,特大洪水处理,相关分析原理与应用,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内容与方法,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内容与方法,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水文参数等值线图的绘制与应用,无资料地区经验公式的建立与应用,水文比拟法。
5、水环境监测主要知识点水环境监测的任务与内容,地表水监测采样、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水污染监测与调查的任务与内容。
6、水资源评价与规划主要知识点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规划的任务及主要内容与工作流程,水资源区划工作的意义、原则和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及一般程序,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内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及内容。
水文水资源复习资料

1、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文:泛指自然界中水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指有关地球上各种形态水体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的变化规律)。
特点:不重复性、地区性和周期性。
水资源的基本特征:水资源的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比较大,人均低,仍为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特征:南方高于北方,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时间分布差异上。
空间分布特点:三多三少水资源时间分布特征: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连续发生。
3、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及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内因:水的物理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吸力的作用。
水循环的作用和意义:①提供水资源,使水资源成为“可再生资源”;②影响气候变化,调节地表气温和湿度;③形成各种形式的水体(江河、湖泊、沼泽等)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各种地貌现象;④形成多种水文现象4、大循环与小循环区别和联系: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大循环、小循环。
大循环:发生在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小循环:发生在陆-陆之间、海-海之间的水分循环。
大循环: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在大循环中,空中水汽主要是由海洋上空向陆地输送,而陆地也向海洋输送少量水汽,但这部分量仅占海洋蒸发量的8%。
通常把海洋向陆地输送的净水汽量称为有效水汽输送量(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减去陆地向海洋输送的水汽),它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来源。
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形式落到海洋中,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循环称小循环或内循环。
这种局部水循环,对内陆局部地区的降水有重要作用,因内陆远离海洋,直接接受海洋水汽不多,需要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循环运动使水汽不断地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的主要水汽来源。
5、降水的成因及分类: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或固态形式到达地面,称为降水。
水文与水资源学习

水文与水资源学习水文与水资源学》知识点1水文&水资源水文水资源水文与水资源的基本特征2水文学&水资源学水文学水文学研究方法水资源学水资源学研究方法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3水文与水资源研习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4水文学的发展水文学发展的驱动力水文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5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世界水资源概况02水循环及其要素1水分循环水圈水分循环定义水分循环内外因水分循环基本环节水分循环类型水分循环周期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水循环的促进作用和意义2水量均衡水量均衡原理水量平衡的基本形式水量平衡必须具备列水量平衡方程需要注意非滑动流域、滑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和多年平均蒸发系数非滑动流域、滑动流域水量均衡方程、全球陆地水量均衡方程、全球海洋水量均衡方程、全球多年平均值的水量均衡方程3河流与流域河流河流共同组成要素干流支流外流河内流河河流的分段特征水系及其几何特征河长河网密度河流的弯曲系数河道级别级序分叉比河流的断面形态(纵断面、横断面)河流的比降(纵比降、横比降)分水岭(线)流域流域的几何特征:流域面积、流域长度(l)、流域平均宽度(b)、流域的形状系数(ke)、流域的不对称系数(ka)流域的地形特征:流域平均值高度、流域平均值坡度流域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流域的影响因素4降水及其特征降水类型:按降水性质、按降水强度、按降水形态、按降水成因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为了充分反映降水随其时间的变化规律和空间分部规律,常用降水过程线、降水总计曲线、等降水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则表示降水的特性。
影响降水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气旋、台风路径、森林、水面、人类活动我国降水特征:地理特征(空间原产失衡);时间特征(年内分配失衡、年际变化小)降水观测:是水文观测的主要内容,降水量的精确测定是水文计算、水文模型研究、洪水预测预报的基础。
河北省考研水利工程复习资料水文与水资源核心知识点总结

河北省考研水利工程复习资料水文与水资源核心知识点总结水文与水资源是水利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它研究水文过程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河北省考研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和巩固基础。
【一、水文基础知识】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由液态或固态向气态的转化过程,然后再由气态向液态或固态的转化过程。
其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和冷凝等。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后以液态或固态形式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常见的降水形式包括雨、雪、雨夹雪等。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状况的重要指标。
3. 蒸发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的热量使地表水升温而发生。
蒸发量受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
4. 蒸散蒸散是指植物水分蒸腾与土壤中水分蒸发的综合作用,也可以看作是水分从生物圈流向大气圈的过程。
植物蒸散量受植被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二、水文观测与分析】1. 水文观测水文观测是指对水文要素进行实地测量和观测的过程,以获取水文数据。
常用的水文观测方法包括水位测量、流量测量和降水观测等。
2. 水文资料分析水文资料分析是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水文变化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频率分析、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
3. 水文预报水文预报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水文情势进行预测和预报的过程,以为水利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水文预报方法包括统计预报和数值模型预报等。
【三、水资源与水利工程】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节约等。
2.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是对特定地区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和限制。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径流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水资源状况指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整理专题1:名词解释1.1水文类(1)实测径流系列:(2)天然径流系列:(3)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4)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5)参考作物蒸发:(6)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7)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
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8)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9)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
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10)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2)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3)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5)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6)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
也叫做有效降雨。
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
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17)运动波模型:运动波模型是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简化而来,其基本假设是水流的能坡和底坡相等,并借助阻力公式得到流量和水深的关系。
(18)扩散波模型:扩散波是天然河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洪水波,它通过忽略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的惯性项后与连续方程联立求解而得。
这种洪水波可以反映天然河道中洪水波的坦化与变形,具有明确的水力学基础, 而且计算相对简便,只需水文资料和较少的河道地形资料。
(19)入库洪水:从水库周边汇入水库及由库面降雨所形成的洪水。
入库洪水包括入库断面洪水、入库区间洪水两部分。
入库断面洪水为水库回水末端附近干支流河道水文测站的测流断面,或某个计算断面以上的洪水。
入库区间洪水又可分为陆面洪水和库面洪水。
陆面洪水为入库断面以下,至水库周边以上的区间陆面面积所产生的洪水;库面洪水即库面降雨直接转为径流所产生的洪水。
(20)坝址洪水:坝址洪水指流达坝址断面的洪水。
(21)水文年鉴:水文站网观测整编的资料,按全国统一规定,分流域、干支流及上下游,每年刊布一次,称为水文年鉴。
(22)水文手册:供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文计算用的工具书。
内容一般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暴雨、洪水、泥沙、水质等水文要素的计算公式和相应的水文参数查算图表,并有简要的应用说明和有关的水文特征资料。
(23)定点定面关系:流域内固定地点(流域中心)的雨量与某固定流域面积上同频率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定点指流域中心点或其附近有长系列点雨量资料的雨量站, 定面是把流域作为固定面,建立固定点雨量和固定面雨量之间的关系,称定点定面关系。
(24)动点动面关系:(25)时段单位线: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26)瞬时单位线:单位时间内流域上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处形成的地面径流量过程线。
简称单位线。
单位净雨量通常取雨深10毫米;单位历时可以是一个时段如1小时、3小时、6小时等,也可以是瞬时,即净雨历时趋于无限小的情况。
相应于前者的单位线称为时段单位线,相应于后者的称为瞬时单位线。
(27)吸湿系数: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够吸附的最大水汽量,表示土壤吸附气态水的能力。
(28)凋萎系数: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凋萎枯死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
(29)水力传导度:土壤传输水分的能力度量。
(30)给水度:指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水头时,从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释出的水的体积与该柱体的体积之比。
(3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
(32)潜水蒸发系数:是指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33)渗透系数:是指在单位水力坡度作用下,从单位面积含水层通过的流量,也称水力传导度。
(34)弹性释水系数:承压含水层中降低单位水头时,从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释出的水的体积与该柱体的体积之比值。
(35)压力传导系数:岩土的渗透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
(36)越流系数: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与该层厚度之比。
(37)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地下水可开采量与该区域内地下水总量的比值。
(38)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系数: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与渠首引水量的比值。
(39)年径流不稳定系数: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
(40)平滩流量:传统的河道整治认为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相当,因而以平滩流量作为整治流量,而平滩流量本身就是主槽过流能力,主槽过流能力与整治流量是相同的。
(41)最小(可接受)流量:被权威部门提出为保护特殊生态环境所需的流量,并经过国家政府允许和修正。
(42)低流量:在旱季溪水的流量。
常用7Q10(7天10年低流量:10年中最低平均流量连续出现7天)和7Q2法。
(43)生态可接受流量:(44)河道内流量:指足够满足对河流的特定需求或管理目标的流量。
相关定义有:为了满足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需要而保持的水量。
(45)环境流量:维持河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态所需的流量。
(46)河流流量目标:即保护流量确保河流能够支持河道外取水需求而不破坏的重要的生态系统。
(47)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维护地表水体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天然水体必须储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
(48)河道生态需水:在特定时段内,在一定生态保护目标下,维持河流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目标下的水量。
(49)河流生态基流量:为保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用以维持或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
(50)洪水脉动:认为洪水脉冲是河流洪水滩区系统生物生存生产力和交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洪水脉冲把河流与滩区动态地联结起来形成了河流滩区系统有机物的高效利用系统促进水生物种与陆生物种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完善食物网结构促进鱼类等生物量的提高。
(51)河流生产力:(52)河岸交错带:河岸缓冲带是指与河流相邻的、对污染物、沉积物和洪水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水陆交错带生态土地,其功能的发挥与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因素有关。
(53)斑块:是水动力学和河底基质条件相同的栖息地区,属于微生境尺度。
(54)河流健康:其涵义是指对于某条河流的利用不会影响其重要的生态与社会功能,当河流受到扰动时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55)生态用水:现状生态目标下河流生态系统实际存在的水量。
(56)生态缺水:特定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之差。
(57)生态耗水: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生态平衡,在水循环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水量。
(58)生态盈余水:满足该河段生态保护目标所需水量后的盈余水量,可提供给其他河段。
(59)基本生态流量:对于维持栖息地,保证水生动物产卵和洄游,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态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维持河流所需要的营养结构的河道内流量。
(60)自净需水:发挥河流对污染物质的自净作用所需要的河道流量。
(61)输沙需水:为了维持河道冲淤平衡而需要的河道流量。
(62)水资源消耗系数:1回取。
(63)污径比:污水排放量与对应径流量的比值。
1.2水资源类(1)含水层开采模数: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含水层中抽取出来的地下水量。
(2)地下水开采系数:(3)节水标准:为实现节水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节水标准一般包括节约用水方面的基础、管理、方法、以节水为直接目的的节水技术和产品,以及海水(苦咸水)淡化和利用等标准,不包括一般的用水产品、材料的性能标准以及水质检测标准,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城镇、海水等。
(4)节水潜力:指现状用水状况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和提高管理水平最终能够节约的水量,即存量节水。
(5)随机型水资源调度:(6)确定型水资源调度:(7)目标水价:(8)影子水价:(9)资源水权:水权是指水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有关水资源的权利的总和(包括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其最终可以归结为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
(10)产品水权:(11)水资源基础评价:对特定地区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等与水资源有关资料及水资源基本特征进行的分析评定。
(12)水资源综合评价:指在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现状评价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良性循环、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利用状况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所做的综合评价。
(13)典型年: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要求和来水、用水情况所选定的代表年份。
(14)基准年:(15)狭义水资源:(16)广义水资源:(17)刚性约束:刚性约束是指膨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使人均资源(包括土地与水资源等)占有量极低.这是指蕴藏在经济运行中,还没有呈现在眼前的机遇。
(18)弹性约束:本区水资源不足,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尚可从外区调剂部分水源。
(19)需水管理决策:(20)供水管理决策:(21)保护区:指对水资源保护、饮用水保护、生态环境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水域。
(22)保留区: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
(23)水环境功能区:(24)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如水资源的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位置等,以及社会属性,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质和水量的需要等,将一定范围的水域定为具有某种特定的价值与作用的区域,称为水功能区。
水功能区划则是指对水功能区进行分类和划分的过程,也就是按照各类水功能区的指标和标准将某一水域具体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单元的工作。
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用来指导、约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实践活动,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显然,水功能区划既是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又是进行水资源管理的依据。
(25)水利规划:为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制定的总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