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思考与课堂教学实践论文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思维,是一种通过理性和系统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维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医学诊断等。
在教育领域,科学思维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而且困难的任务。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种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对此进行反思与总结。
一、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物理课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我们应该意识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奢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一蹴而就,而应该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并且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的能力。
结语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思维是指将科学方法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以发现、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本文通过介绍科学思维培养的相关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实践,总结了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科学思维培养的相关理论1. 普适性理论普适性理论是指一种跨学科的、概括性的理论方法,它包括观察事实、提出解释、进行预测、设计实验以及评价证据等基本环节。
这种理论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领域,并可通过教育让学生具备普适性思维。
2. 高阶思维技能高阶思维技能是指构建知识结构、创造和利用信息、批判思考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它对判断和决策起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技能。
3. 伽罗瓦数学思维理论伽罗瓦数学思维理论是指,通过把数学问题作为思维模型,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能力去解决非数学领域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严谨的思维模型、了解问题本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通过立体、图像、色彩,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并结合感官,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切实体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发现能力。
2. 问题讨论问题讨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观点和理解问题本质。
在问题讨论中,允许学生出错,也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出错与改正的价值。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探索并解决难题。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学科知识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以别的思路思考课题。
教师在开展科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感性理解与概念理解的结合,强化实际与抽象、理论的联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学思维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来处理问题、解决难题的思维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发重要。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课堂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基于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引入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深入了解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分析其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影响;2. 分析基于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效果,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4. 评估基于科学思维教学实践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2. 正文2.1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世界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和态度,它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实证论证等多种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人们可以学会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估,不轻易相信谣言,具备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人们做出正确决策。
科学思维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科学思维强调实证主义和逻辑推理,能够使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理性思考,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基于教学实践课堂的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教学实践课堂的思考进行探讨。
一、教学实践课堂的现状分析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当前,部分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课堂氛围不活跃课堂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肃,导致学生不敢发言,课堂氛围不活跃。
4. 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基于教学实践课堂的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使之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的成绩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实践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变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摘要:学科教学论作为一门以指导教学实践为己任的学科,在指导教学实践时却表现乏力、捉襟见肘。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教学论研究的精髓和灵魂,只有基于学科思想方法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才能构建起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体现学科独特价值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科教学论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学科教学论的学科价值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关键词:学科思想方法;课程与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名学科教学论的老师,时常会被人问起这样的问题:“你们学科教学论研究者到底发现并总结了多少本学科特有的原理、规律?”“学科教学论是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科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究竟有多大?”每当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笔者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幕幕曾经经历过的令人难忘的场景。
笔者曾经担任浙江省XX市教育局2022年高中地理教师招考讲课环节的评委,国内某重点师范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登上讲台不到5分钟,便因讲课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而被评委组老师要求停止讲课,这名学生不得不尴尬离场。
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其实,这名学生讲课水平差并不是特例,而应该是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共同的“硬伤”,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真正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的可谓凤毛麟角。
这些年来,笔者多次受邀到广东、江西、陕西、甘肃、四川、浙江、青海多地为中学教师进行讲座,但是,无论到哪里,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中学教师对所谓专家的讲座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和中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专家所讲的内容都脱离教学实际,对他们的教学没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其实,这些事例都暴露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科教学论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我们也拿不出解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的“秘方”。
学科教学论自身存在的学科特色不鲜明、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对学科重大命题的研究等诸多问题是导致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作者:袁艳华来源:《中学生物学》2019年第04期摘要结合初中生物优质课的观摩活动,阐述在“人体能量供给”一课中如何通过概念建构、活动设计以及联系生活体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些许不足,建议教师唯有终身学习,才能发展自我、发展学生。
关键词科学思维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科学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增强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所在的南京市秦淮区组织了初中生物优质课的评比活动,现结合本次课堂教学的观摩谈几点感受和启发。
1参赛内容的分析本次参赛课题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课是第五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的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活动建议是“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
本节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以及人体的呼吸等内容之后,本节活动有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和实习“测量体温”两项。
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是由许多器官和系统共同完成的,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础。
这个过程既复杂又抽象,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前几个章节的知识有机串联起来,深刻理解上述各个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人体能量供给过程与细胞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能量”知识指导合理膳食,学习测量体温并说出维持体温稳定的意义等。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观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的亮点本次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各有特色,既彰显出个性与特长,也体现出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有以下三大亮点。
2.1在重要概念的建构中培养科学思维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围绕这一重要概念,参赛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策略开展教学(图1)。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思维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并应用知识,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对于基于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实践探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如何将科学思维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培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强调探究式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提问、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且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例如,生物老师在开展人体解剖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切片、模拟实验等多种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同时老师挖掘出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究人体内部各种器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功能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强化归纳总结科学思维需要学习者具有整合、归纳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透彻的知识,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并且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每节课后和每个阶段作出整体性的梳理和评估,以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已学知识归纳出不同类别的问题,如因式分解、四则混合运算等,再根据所属类别进行不同的解题策略,达到归纳总结的目的。
(三)注重实践应用科学思维的意义在于能够应用在实践中,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强化知识内化,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时,老师可以采用实验室实践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实验,直接观察和验证物理原理,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从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过程。
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旨在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二、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实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教学实践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推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 教育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部分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不足,缺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导致教育教学实践效果不佳。
4. 家校合作不足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家校合作,但部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教育教学实践难以顺利进行。
四、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思维培养是当前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科学习成绩。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课堂教学实践1. 知识探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知识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学科知识。
例如,在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情景演示、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知识。
比如,在进行化学物质的鉴定实验时,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问题探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提出“为什么鸟类的翅膀骨骼轻而坚固?”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等方式,自主探究,形成个人求知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
3. 多元表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图表表达、多媒体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辩论、写作、演讲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实践反思采用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一个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态度,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实践中,一些学生对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缺乏兴趣,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容易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这也表明,教育者应该更好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思维特征,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教师教学水平不足科学思维培养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有效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中,科学知识的迅速增长和重要性的日益突出,使得小学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思维型教学理论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实践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思维型教学理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研究。
一、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概述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建立起与所学科目相关的知识网络。
该理论主张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型教学理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1. 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学科内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来解决问题。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促使其针对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2. 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科学知识,进而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合作学习思维型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和知识构建。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思维型教学理论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效果评价1. 学习成绩的提升研究表明,采用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科学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是因为思维型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思维型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作者:申大魁来源:《高教探索》2016年第11期摘要:学科教学论作为一门以指导教学实践为己任的学科,在指导教学实践时却表现乏力、捉襟见肘。
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教学论研究的精髓和灵魂,只有基于学科思想方法开展课程与教学研究,才能构建起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体现学科独特价值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科教学论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学科教学论的学科价值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关键词:学科思想方法;课程与教学;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名学科教学论的老师,时常会被人问起这样的问题:“你们学科教学论研究者到底发现并总结了多少本学科特有的原理、规律?”“学科教学论是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科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究竟有多大?”每当被问及这样的问题,笔者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幕幕曾经经历过的令人难忘的场景。
笔者曾经担任浙江省XX市教育局2011年高中地理教师招考讲课环节的评委,国内某重点师范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登上讲台不到5分钟,便因讲课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而被评委组老师要求停止讲课,这名学生不得不尴尬离场。
其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也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其实,这名学生讲课水平差并不是特例,而应该是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共同的“硬伤”,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真正能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的可谓凤毛麟角。
这些年来,笔者多次受邀到广东、江西、陕西、甘肃、四川、浙江、青海多地为中学教师进行讲座,但是,无论到哪里,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中学教师对所谓专家的讲座已经习以为常,甚至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和中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几乎所有的专家所讲的内容都脱离教学实际,对他们的教学没有多大的指导作用。
其实,这些事例都暴露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学科教学论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十分有限,我们也拿不出解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遇到的疑惑和问题的“秘方”。
学科教学论自身存在的学科特色不鲜明、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对学科重大命题的研究等诸多问题是导致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一直都是教师们努力的方向。
科学思维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辩证分析、推理推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能具备循证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将科学思维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又如何进行反思和改进?下面我将就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进行一番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科学思维1. 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比如用水和气球来演示压强、重力的概念,利用玻璃棒和丝绸布来展示静电的作用等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实验,从实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测试和推理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可以提出一些数学谜题和逻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些科学探索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综合思维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习历史和地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让他们通过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上几种方式只是培养科学思维的一部分手段,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更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发展,真正做到科学思维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培养科学思维虽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具体的实践中又该如何去做呢?我在课堂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经过反思和总结,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探讨。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背景介绍了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目的为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
接着对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科学思维培养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供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科学思维培养、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重要性、方法、案例分析、反思、改进、评估、意义、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学思维是指依靠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科学思维能力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重要的综合素质,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更在教育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科学思维的培养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科学思维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通过对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的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分析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实践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来评估科学思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总结出一套科学思维培养的有效方法,并探讨未来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科学思维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培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了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总结了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科学思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研究发现,科学思维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科学思维培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未来的课堂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科学思维、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培养、挑战、解决方法、评价、综合素质、重要性、未来、教育。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人才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于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入科学思维的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问题亟需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并借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不同学科及不同年级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科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越来越重视。
科学思维是指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是一种独立观察、实验和判断的思考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成为了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思维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够产生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新的方法和思路,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
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注重分析和推理,要求学生善于从整体和局部、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善于理性思考,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和理论,避免了盲目地接受和相信。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科学思维。
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方式: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观察、实验、推理和推测的思维方式,其目标是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科学思维的特点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目标,进行实践和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问题引导为主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在气化时会发生冷却?”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探究这个问题,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等科学思维的基本技能。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科学思维强调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和推理,而不仅仅是凭直觉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让他们通过分析数据来得出结论。
在物理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组关于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数据,让他们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摩擦力和物体质量、接触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科学研究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通过和同伴一起合作,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共同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在实施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本文将就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进行探讨。
科学思维是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进行推理和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科学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繁殖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形式分享答案。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展示答案时,我会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点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这样的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思维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讲解机械力的概念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感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来找到答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科学原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对科学思维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只有在学习科学课程时才需要使用科学思维,而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并不需要。
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积极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并举一些相关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天生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才能提升。
我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
通过采用科学思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教法的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基于教法的课堂教学实践。
二、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与导数》中的“导数的概念”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导数的定义,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导数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辆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的变化,从而引入导数的概念。
2. 问题引导法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某一时刻,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如何表示汽车在某一时刻的速度?”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让他们共同完成导数的计算。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导数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汽车行驶过程中速度的变化,从而引入导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导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如求导法则、求导公式等。
3. 学生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导数的计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构建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入科学讨论课程等方面展开讨论。
对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结论部分提出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应得到更多关注和实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水平。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促进课堂教学的革新,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学思维、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培养、学生、模式、实验、案例分析、讨论课程、问题、关注、优化、方法、水平。
1. 引言1.1 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思维不仅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动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
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有利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成功。
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验证,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科学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案例分析和科学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个人成长的要求。
1.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必要性科学思维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方式。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思维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科学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筛选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思考与课堂教学实践摘要:学科思想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是一门学科的三大要素,其中学科思想是这这门学科的灵魂。
要达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就必须注重把学科思想方法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本文以“溶液”和“酸碱盐”的复习教学为例,谈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思想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溶液;酸碱盐“只要考试还没有结束,就总有讲不完的知识和做不完的习题。
”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的深切感受。
是否真的有那么多知识需要教师不辞辛劳地讲解?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习题需要学生不厌其烦地训练?更进一步,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究竟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我们化学教师为什么而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一、为什么教——学生科学素养亟待提升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一贯坚持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度阐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价值,并且构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要内涵的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
同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其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
对比两者数据,对科学方法的掌握远弱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反观现实中的义务教育化学课堂,依然有许多课堂的教学生态与课改十年前并没有彻底的变革,课堂上师生更多关注的是学科知识,尤其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和识记,通过强化训练获得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依然过分在意取得的分数。
有效训练催生出的那些所谓化学成绩好的学生,对新情境的问题缺乏分析、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化学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建构与传递。
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仍然坚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于是就出现了“总有讲不完的知识和做不完的习题”的现象,很少通过精心设计来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学科思想与学习方法的培养难以落实,这就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和目标指引下,如何整合化学课程内容、转型化学课堂教学、改善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库的丰富,就成为一线化学教师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二、教什么——学科思想方法需要厘清与建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并且在2011年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科思想”的说法。
学科思想和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一起是一门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其中,学科思想是这门学科的灵魂。
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培养化学思维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初中化学一线教师,大家应该形成一个共同愿景,那就是要把化学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设计,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让化学思想方法得以传递。
1.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的思辨学科思想是人们对某一学科的本质、特征、规律及价值的理性认识;而学科方法则是在解决学科问题(包括学科内部问题和实际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
它们既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
其差异性表现在学科思想是学科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学科方法是学科思想的表现形式。
学科思想是内隐的,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
学科方法是外显的,具有操作性和具体性。
思想比方法更深刻、更抽象地反映学科对象间的内在关系,是方法的进一步概括和升华;其同一性表现在思想和方法都是思维活动的载体,运用学科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学科思想。
一旦学科思想形成之后,便对学科方法起着指导作用。
因此,当人们强调操作过程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方法”一词;当强调它的指导意义或价值的时候,一般会使用“思想”一词。
将这两个意思合在一起,就有了“学科思想方法”之说。
2.化学学科的学科思想与学科方法具体到化学学科,不同的人,对“化学学科思想”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界定与解读。
江苏省教研室化学教研员倪娟博士认为化学学科思想主要有性构相依思想(物质性质与物质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能量转化思想、条件控制思想和技术思想。
王磊教授和毕华林教授则强调学科观念,认为化学学科观念主要是7个: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计量观、实验观;科学价值观。
其中“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属于化学知识类的基本观念,“分类观、计量观、实验观”属于方法类的基本观念,“科学价值观”属于情意类的基本观念。
但不管是哪种观点,化学学科思想在学生的化学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体现在:学科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向和目标,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本质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以分类思想为例,如果不对数千万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么难以想象怎样去研究、学习与概括这些物质。
有了分类思想,就可以对结构、性质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物质进行归类研究,从而更深入研究、把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的说:物质的分类,物质被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被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包括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烃、醇、酚、酸等有机化合物。
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物质的时候,不再一种物质一种物质地学习和研究,而是把某方面具有相似性的物质放在一起进行学习和研究,找出这些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分析它们之所以具有这些共性或个性的原因。
这是学科思想在化学学习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同样,“化学学科方法”的内涵也相当丰富,既包括哲学方法论,如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等;又包括一般科学方法论,如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分类、类推、联想、假说、归纳、演绎、迁移、类比、实验、图像法、模型法、公式法、证明、反驳、推理法、枚举法等;还包括具体的科学方法,如化学信息加工方法、控制变量法、守恒法(转移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终态法、假设法(极端假设法、过程假设法、赋值假设法、极限法)、等效法、化学分析测量方法、实验研究的方法(包括实验的观察方法、描述方法、条件控制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等)、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生物问题的方法等。
可以说,化学学科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
3.怎么教——从一堂家常课谈开去对如何把化学学科思想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如何在常规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悟化学学习方法?这是一项需要结合化学学科具体知识长期坚持、逐渐渗透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老师将“溶液”和“酸碱盐”这两部分知识相对割裂开来,溶液归溶液一块进行研究,酸碱盐归酸碱盐一块进行研究,很少有将这两部分学习内容进行打通后再学习的过程。
而事实上,初中化学“溶液”的相关章节主要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也就是说,主要是以通性的视角对溶液进行研究,并未涉及溶液中溶质、溶剂等的具体化学性质。
而“酸碱盐”的相关章节则主要从酸碱盐溶液的具体性质角度对溶液展开研究,直接指向溶液的个性,这种个性之所以得以体现,正是因为某些溶液在组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这就使得酸碱盐与溶液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学完沪教版教科书《第6章溶解现象》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之后安排了一节复习课——《溶液分类的讨论》,这是一节基于学科思想渗透、学习方法体悟的家常课课例。
本节课的基本流程是: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选取沪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上的几幅典型图片引入第一个主问题: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溶液进行怎样的分类?接下来,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贴纸的形式一一呈现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黑板上呈现的这些分类再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发现这些分类都是从组成、性质、用途等角度对溶液进行的研究。
通过这样的分类-归类的研究,学生不仅对溶液进行了分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领略了分类思想在化学学习中重要作用,并再次体悟了性构相依,即组成-性质以及用途间相互关系等重要的学科思想,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分类是把一个大概念逐渐分小的过程,归类则是把一系列小概念聚拢为大概念的过程,从逻辑思维角度上讲,它们是一致的,都属于化学学科中的分类思想;组成、性质、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化学学科中的另一重要学科思想,我将这两个点在本节课中进行了充分展开。
在课堂上,学生在一开始的溶液分类环节中,思路还不是特别活跃,学生对溶液的分类是点状的、自发的,想到哪种分类方法就是哪种分类方法,并没有系统的、自觉的思考。
这就是分类这一学科思想方法还不够到位的一种真实状态。
但经过归类这一教学环节后,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许许多多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更多溶液分类的方法。
这时是学生对溶液的分类与第一环节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它是学科思想方法指引下的生成,这正是本节课在方法论上的价值。
同时,在“溶液分类研究的意义”这一环节,学生的发言也非常踊跃,有些学生从化学学科学习方法的角度谈,发现自己认识物质的思路和视角更宽了;有些学生从化学的具体学科思想角度谈,认为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组成-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
这些感受的获得,不是老师生搬硬套、强加的结果,而是有了一个具体的、实在的学习过程后的必然结果。
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与具体学科知识相联系,又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提升,具有超越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
同时,化学学科思想方法具有程序性知识的性质,需要我们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来培养化学学科思想。
学生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应该就是一个个讨论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思维碰撞的过程、智慧结晶的过程。
因此,为了更好帮助学生建构好、使用好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方向和方法;另一方面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讨论、由浅入深的探究,寻求问题的本质,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因为培养与提升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http:///jrzg/2006-03/20/content_231610.htm[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 http:///n35081/n35473/n35518/12451858.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王祖浩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