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和雅居乐发展之路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桂园和雅居乐发展之路的异同
文/阙东岳
如果碧桂园不上市,恐怕国人都不会认识杨国强这个隐形富豪。当“中国首富”的光环在杨老板的头上炫目夺彩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珠三角开发商的大气和过人胆略,更是在发展战略、开发模式、产品营造等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早在几年前,恒大地产、碧桂园、雅居乐、合生、富力地产,就被业内合称为“广东地产五虎”。他们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珠三角崛起,扎根广州,并经过十几年的精耕细作,终于成为全国房地产界的大鳄级开发商。其中,又以碧桂园和雅居乐两者的发展之路最为相似,但如果仔细比较,又可发现许多精彩的异同。
相似之处一:草根阶层崛起,家族企业
碧桂园和雅居乐均起家于草根阶层。1985年,陈卓贤和他四个兄弟从一个家具厂起家,由于经营有方,业务发展迅速,不久后开始开发家乡房地产,1997年,中山市雅居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从此一步一步做大。而碧桂园杨国强则是包工头出身,1992年,由于顺德碧桂园第一期销售情况一般,开发商三和房地产公司的一个股东准备退出,而当时主业还是建筑承包的杨国强毅然接盘,从此开始了碧桂园的辉煌。
但虽然都是典型的家族企业,但雅居乐却较碧桂园更加不易——碧桂园实施的是杨国强家长式的“垂直管理”,而雅居乐采用的更像是“扁平式管理”——在家族中排名老二的陈卓林位居雅居乐集团主席,他的弟兄陈卓贤、陈卓雄、陈卓喜、陈卓南均为董事局成员,夫人陆倩芳女士是集团的副总裁。熟悉他们的人都评价说,他们一家兄弟确实是一步步踏实走到今天的。而且由于他们的极度低调,以至广州地产界极少流传关于他们发家的传奇故事。
可以说,碧桂园和雅居乐不仅是企业的成功,更是个人和家族的成功——有人批评中国的家族企业往往能共患难,却难共富贵,相当部分家族企业在取得一定成功后,便出现利益矛盾冲突甚至解体。陈氏家族的雅居乐和杨国强的碧桂园却有
着惊人的凝聚力(朱孟依家族的合生创展、珠江投资也一样),也有着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仅凭这一点,已足够使其在众多私营企业中脱颖而出。
相似之处二:“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大放异彩
碧桂园和雅居乐都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开发商典范。雅居乐1992年开始涉足地产业,在中山相继开发的雅居乐花园、中山雍景园、雍逸廷、凯茵豪园、凯茵新城、傲云峰半山别墅不仅托起了中山房地产在香港的知名度,而且成为中山拥有绝对垄断势力的房产商。据说,最厉害的时候,雅居乐占据了中山房地产市场70%的份额,其中雍景园更是成为中山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豪宅。但随后雅居乐即将重点向广州拓展,2002年开始,广州雅居乐花园、南湖半岛花园、南海雍景豪园、花都雍华廷四个超大型房地产项目全面启动。
杨国强亦是起家于顺德,1993年接手的顺德碧桂园,在经历了几成烂尾楼的危机,后凭借贵族学校的建立一举售罄之后,随即进军广州。从1999年起,广州碧桂园、华南碧桂园、均安碧桂园、碧桂园凤凰城、半岛碧桂园以“一年一个碧桂园”的速度在珠三角拔地而起。
碧桂园和雅居乐都清晰的意识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重要性,从两者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在“农村”掘得第一桶金后,便迅速将重点转入中心城市。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陈氏家族和杨国强精明精准的头脑和眼光,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地方城市再大,也不足于承载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中心城市才具
有带动周边的辐射力,这不仅是企业成长的出路,而且是发展战略和眼光的较量,谁快半步,谁就会在新一轮的市场机遇中占得先机。
相似之处三: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造城
虽然碧桂园和雅居乐都进入了广州,但是并没有立刻在市中心圈地开发,都不约而同采取了“郊区包围中心”的策略,其特点就是占地规模大、拿地成本低、高速度造城。
碧桂园的住宅项目大多是郊区大盘,不少楼盘都以数千亩计,碧桂园凤凰城占地面积更是接近万亩(表1)。与此对应,碧桂园的“造城”速度也相当惊人——广州碧桂园可以一天之内在500亩土地上全线动工。广州碧桂园凤凰城开工时最多有一万多人同时在施工,从施工到开盘还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速度,绝对是其它开发商不能相比的。
广州雅居乐花园是雅居乐进军广州开发的首个旗舰项目,2002年一次性开发了30万平方米,并在一年内全部消化,2003年国庆推出全新三期“欧洲故事”,再次体现了雅居乐地产超强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与营销能力。2004年广州雅居乐花园亦籍7.2亿的火爆销售业绩登上了竞争激烈的华南板块上半年的销售
冠军宝座。
“郊区包围中心”策略的精明之处在于:其一,可以大规模并且是低成本的圈地,坐等土地升值(这也是合生创展发家的高招);其二,可以大规模成片的开发,降低开发成本,同时“造城”也容易形成品牌效应,支持滚动开发;其三,物美价廉的房子可以大规模快速的销售,回收资金;凭借“低价、快速”的经营模式,碧桂园近年来获得了几何式增长。2004-2006年,碧桂园的营业额及纯利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6.5%及141.1%。相比于许多当年在市中心开发但今日早已消失的开发商,可以说,“郊区包围中心”的策略不仅让碧桂园和雅居乐“扬了名”,更是“赚足了利”!(万科也是“郊区包围中心”的典范)
相似之处四:香港上市,插上资本和土地两个腾飞的翅膀
在企业发展到达一定阶段的时候,雅居乐和碧桂园不约而同选择了香港上市,由家族企业转变成上市公司。2005年12月15日,雅居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在全球发售9.5507亿股,认购踊跃,股价最终确定为每股3.3港元,集资额高达31.52亿港元。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代号为“2007.HK”的“碧桂园”上市不到两分钟就升至7.21港元,成交金额达72.26
亿港元,居当日香港联交所普通股成交金额第一位,公司股票总市值超过1100亿港元,一度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雅居乐和碧桂园的上市,不能被视为陈氏家族和杨国强的精明,而是房地产开发商发展的必由之路——土地价格的飙升,开发竣工条件越来越严格,凸现的是越来越严格透明的环境变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像资本大鳄们的江湖,左手圈钱,右手圈地,插上资本和土地两个腾飞的翅膀,就能到达天堂。
上市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土地储备的大幅增加:碧桂园上市不足半年,所集资金便已使其土地储备翻倍,由1800万平方米增至7月底的4500万平方米,成为中国土地储备最多的房地产企业。而雅居乐2007年上半年手头土地储备达2252万平方米,料下半年将再增600万至700万平方米,近3000万平方米的土储,将足够未来6-8年发展之用,前景亦相当可观。
相似之处五:多元化发展,造就地产航母
与万科一直被人称道的“专业化减法”相比,碧桂园、雅居乐、富力等开发商可谓是一直热衷于做“多元化加法”的企业,不仅住宅、商业全面开花,还涉及酒店、高尔夫球场等旅游地产。
其中以“碧桂园模式”最为典型,碧桂园拥有有自己的建筑研究院、设计院,土建、装修专业队伍,销售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从设计、材料采购、建造、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