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合集下载

谈福建古民居三坊七巷的建筑色彩及人文价值

谈福建古民居三坊七巷的建筑色彩及人文价值

等大量对 当时社会 乃 至中 国近现 代进 程有着 重要 影 响 的人 物 皆
闽地 自古 出才子 , 而三坊七 巷更是才 子扎 堆。福建 的学 子在 出于此 , 得三坊七巷充满 了特殊 的人文价 值和不 散的灵性 及才 中国古代科举 中一直风光得很 , 使 让皇帝都 不能 不多瞥几 眼 。清朝 情 。在这块特 殊 的地 区 , 筑 的色 彩也 渗 透 出 了独特 的人 文气 时 , 建 三坊七巷这里就先 后出有 “ 子登科 ” 清道 光年 间住在 黄 巷 五 ,

坊巷格局 的老街 , 在建筑界被誉 为“ 明清建筑博物馆 ” 。
火墙 , 在青黑色屋檐的掩映下 , 跌宕连绵 起伏 , 千条万 缕好似 苍龙 竞渡 , 见首不见尾 ( 图 2 。 见 )
宋代龙 昌期有 诗云 :苍烟巷 陌青榕 老 , “ 白露园林紫 蔗甜 。百
货随潮船入市 , 万家沽酒户垂帘 。 描绘 了当时三坊 七巷人 家沿河 ” 而居 , 潮涨 船入 , 帘沽酒 的闲情 逸趣 。三 坊七 巷历 经 千年 的变 垂
住在郎官巷 还有 一位 与林觉 民有着 同样 气度 和风 范 的好儿
郎, 他就是“ 戊戌六君子” 中最年轻 的那位——林旭。19 9月 , 8 8年
2 岁 的林旭在就义 前仰 天长 啸 : 君 子死 , 3 “ 正义尽 ! 他 的鲜血 如 ” 同一道 彩虹划破 长空 , 尔后跌落 , 带着红色与 温度淌进历史深处 。 时光再往后 推些 , 还有一位 才俊从黄巷 出发 , 成为我军 的“ 一

修 期达 官贵人和近现 代名人 的故居 , 统的灰 墙灰 瓦或 粉墙 黛 瓦 , 筑的基础上 , 楼 筑 园。由 于海蛎 壳 或 草木 烧成 的灰 不是 很 好 传 找, 只能用替代 品 , 以出现 了石灰 作为 外墙 涂料 。但 那种 白是 所 灰 色的石板铺地 , 独特 的原 木色 的木 雕技 艺 , 显着 闽越 古城 独 彰 比较柔 和 , 不像涂 料 那么 刺眼 。白色 的马鞍 状 的风 特的建筑文化气 息 , 是闽 江一带 文化 的荟 萃之地 , 中国现存 唯 壳灰的本色 , 是

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考察报告

三、不足之处
2、项目前期规划失误 仿古福船实用性低导致夜游 项目的失败。
Soloman’s Design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居住兼容精致餐饮
十年
约956万
文儒坊K7地 块
① 占地面积: 548.9平方米 ② 建筑面积: 548.9平方米
居住兼容古建筑研究 设计
十六年
约188万
3、南后街商铺
• 沿街商铺租金:160元/㎡/月
产品业态 建筑面积 备注
省级名牌产品
香道馆 玉石文化展示 画廊 摄影艺术 动漫互助文化中心 鲜花精品 婚纱摄影
韬略
三、价格体系
【开放时间: 8:30-17:00】 1、年票价格:30元/人 2、名人故居:20元/人次 3、联票价格: a.散客:120元/人 b.团队:60元/人 4、解说服务:200元/次
四、年接待量
2011年,三坊七巷接 待游客800万人次,境内 外团队游客5100批次。 据不完全统计,2012 年国庆长假,三坊七巷 游客量达114.9万人次。
一、基本情况 1、“三坊、七巷、一街” ①三坊:衣锦坊、文儒 坊、光禄坊; ②七巷:杨桥巷、郎官 巷、塔巷、黄 巷、安民巷、 宫巷、吉庇巷; ③一街:南后街。 a.全长1000米左右, b.路面宽度为12米,包括 中间7米的步行街和两 侧各2–2.5米的路侧带。
一 片 福 州 三 坊 七 巷
半 部 中 国 近 代 史
本地游客:50.7%
省内游客:31.88% 省内游客:16%
2、产品业态丰富
南后街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福州特色 美食、奶酪店、福州特产店、邮局、咖啡店、 甜品店、冰淇淋店、茶叶店、书店、化妆品 店、酒吧、面包坊、艺术馆、美术馆、古董 店、民间艺术馆、动漫互助文化中心、画社 等。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报告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报告

三坊七巷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培养实践能力。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选择了福建省厦门市的三坊七巷作为实践地点。

三坊七巷是厦门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建筑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三坊七巷的魅力。

二、历史文化三坊七巷位于厦门市中山路的东侧,是一片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历史建筑群。

这里曾是厦门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名片之一。

三坊指的是以东、南、北三条街道为主体的住宅区,七巷则是连接这些街道的小巷。

这里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传统的闽南建筑,以红砖、石头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

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得到了国家级的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这里的建筑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力求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

同时,也加强了对建筑物的管理,限制了商业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以免破坏这里的历史价值。

这种文化遗产保护的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

四、建筑特色三坊七巷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元素。

建筑物多为两层或三层,具有独特的庭院和天井设计,使得建筑内部通风良好,采光充足。

同时,建筑外部的红砖和白墙相间,形成了美丽的色彩对比。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魅力和人文精神的凝聚。

五、文化活动三坊七巷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个文化活动的场所。

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展览、艺术表演和传统节日活动。

例如,每年的元宵节,这里会举办灯谜大赛和舞狮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看。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六、社区发展三坊七巷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个有着浓厚社区氛围的居住区。

这里的居民多是从事传统产业和手工艺的工匠和艺术家。

他们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的三个价值

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的三个价值

历史⽂化名街三坊七巷的三个价值2019-10-03[摘要]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化名城福州的重要标志之⼀,凸显着因历史上多种⽂化交融⽽形成的独具地域特⾊的闽都⽂化以及多元聚合的地域⽂化,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化沉淀,充分体现着三坊七巷历史⽂化街区物质与⾮物质⽂化的特⾊与价值。

该⽂从“⾥坊制度的活化⽯”、“明清建筑的博物馆”、“近代⽂⼠名流的荟萃之地”三个⽅⾯对其进⾏阐述。

[关键词] 三坊七巷活化⽯博物馆⽂化价值福州历史⽂化名城建城2200多年,其核⼼组成部分就是中国历史⽂化名街――三坊七巷。

它地处福州市中⼼,东临⼋⼀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40公顷。

从唐代开始就⼀直处于福州城市的中⼼位置,是福州古城历史⽂化轴线的重要组成。

它见证了⾃中原⼈⼊闽以来福州城市发展的变迁。

据⽂献记载,⾃唐代开始,三坊七巷就已经是贵族⼠⼤夫的聚集地,特别是明清时期,更是涌现出了众多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名贤英杰。

可以说历朝历代,三坊七巷内的名⼈留下的⾜迹,就是浓缩的福州城市⽂化的变迁历史。

它不仅是福州城市发展的⼀个见证,更是城市⽂化辉煌发展的见证。

许多专家学者对三坊七巷价值的评价是“⾥坊制度的活化⽯”、“明清建筑的博物馆”、和“近代英杰的聚居地”。

1 ⾥坊制度的活化⽯⾥坊制度的核⼼是棋盘状的格局,这是⾥坊制的最初形态,源于汉代,到了三国⾄唐代,是⾥坊制的极盛时期,开创了⼀种布局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坊制城市格局。

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这些棋盘格中组成“⾥”(后称“坊”)。

坊,是西周时期井⽥制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的⼀种居住⽅式,北魏之前称⾥。

隋初正式以“坊”代“⾥”。

坊,有⽅形或者矩形两种状态。

坊的四周筑有围墙,每⾯围墙开有坊门。

这个制度被后世继承下来。

坊门往往还是张贴⽂告的地⽅。

坊的中间位置是⾥社,供奉社神,也就是⼟地神。

围绕⾥社建造住宅。

坊内的道路称巷,与坊门相通,其⾛向基本上是东西⽅向,南北平⾏,很少有垂直交叉的。

三坊七巷研究报告

三坊七巷研究报告

重修三坊七巷的意义研究报告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坊七巷”内明清古民居不下五百座…而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转折期,部分房产没收,使用权益和功能的变更,出现了不同程度堵截拆建,也有因利置不用,年久失修,而自然坍塌。

“十年动乱”更是一场浩劫,成千上万的书籍文物遭遇不同程度破坏。

上世纪80年代,房地产大潮兴起,“旧城改造”成风,“三坊七巷”一度面临艰难抉择,紧要关头在省市乃至国内文化专家保护历史文化的呼吁下,引起了省市领导的极大重视。

04年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列入福建文化四大品牌。

05年政府下大决心收回“三坊七巷”的土地使用权。

从04年起“三坊七巷”的保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重修过程中所产生的拆迁、利益问题也不断地浮现。

正是政府与民众共同调节与配合使三坊七巷重修的长路可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一.研究目的三坊七巷较完整的保留了唐宋及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及许多近现代知名人士的故居,通过研究其重修的结果,探索其重修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保护三坊七巷内的古建筑及其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研究方法①图书馆、网上查找相关文献及资料②自主设计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三.研究过程A首先参考了文献对三坊七巷重修的结果有了如下的了解: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坊七巷文保单位修复工程已全面展开,林觉民故居重修后于07年5月对外开放;而2006年12月动工的水榭戏台修复工程已经完成,现正在进行整体作旧及部分整改工作。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福州三坊七巷调研报告福州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

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一、昨天(一)、三坊七巷街名的由来“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二)、三坊七巷的历史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

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古文化的精华。

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叠院。

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

我们犹似看到林则徐,郁达夫,郑振铎,胡也频,邓拓等驻足书店,搜宝寻玉;我们如同看到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严复的《天演论》,林觉民的《与妻书》……许多名师来自三坊七巷,许多生长在三坊七巷的人,博古通今,才略惊天动地。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浅谈三坊七巷是福...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浅谈三坊七巷是福...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浅谈三坊七巷是福...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浅谈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名街道,改革开发必须有一套系列的规划,要保持和发扬城市传统特色,体现三坊七巷过去历史和文化、经济繁荣景象,保持和记载福州先人光辉业绩和灿烂文化,三坊七巷开发重点要在文物古迹上作文章,本着保护和整修为主,大力宏扬福州传统特色民俗文化,笔者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做好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逐步开发三坊七巷文化、文物资料,尤其对古建筑,要加以修缮和保护。

二、加强文物征集工作,对名人文物要重点布置,有关名人历史介绍以及用过的东西,如林则徐、严复、沈葆祯等。

三、要建立文化民俗一条街。

主要以福州寿山石、木画脱俗、雨伞、角梳等工艺品一条街。

四、福州名小吃一条街,如鱼丸、肉燕、肉丸、拌面、扁肉等,充分体现三坊七巷的传统小吃特色。

五、古玩收藏市场一条街
重点以福州生产的古玩为主,兼营瓷器,尤其重点的卖买旧书市场,提高福州文化层次和档次。

六、闽剧、评话一条街
专门表演闽剧、评话等,吸引游客来三坊七巷参观,提高福州传统文化特色。

七、搞好三坊七巷名树、名园的绿化工作,以及环境卫生工作,恢复三坊七巷建筑艺术特色。

八、开展读书、演讲、书评、歌咏、体育健身等活动,活跃三坊七巷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三坊七巷的开发要规划统一管理,管理开发,综合利用,利用保护资源,积极开展为人民生活和旅游服务的各项事业和具有传统特色的产品。

作者:福州二中张祖仁邮遍:350001。

三坊七巷保护措施

三坊七巷保护措施

三坊七巷保护措施
为了加强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福州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办法》规定,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国家法律保护,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

《办法》还规定,市城乡规划局应当会同市文物管理局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同时,公民、非文物单位使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古建筑,使用人或使用单位应当与市或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保护使用责任书》,负责古建筑的保养、修缮和安全防范,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古建筑的各种装饰装修构件,未经市城乡规划局、市文物管理局同意,不得拆除、倒卖。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与修复方案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第一篇:三坊七巷调研报告福州三坊七巷调研报告在海峡西岸有座古老而美丽的省会中心城市——福州。

福州别称榕城,它位于福建省的东部,闽江下游,这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现为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口有500多万。

在榕城福州鼓楼区的繁华闹市里有一片白青玉砌,木屋阁楼的古老街区,其部局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它就是被建筑界誉称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三坊七巷。

一、昨天(一)、三坊七巷街名的由来“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二)、三坊七巷的历史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

在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古文化的精华。

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叠院。

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心、 林觉 民 、 林旭 、 林纾 、 沈葆桢等 , 成为福 州人文萎 萃 的缩影 .凸 显着因历史上多种文化交融而形成 的丰富 多样的地域文化 以及独具特色的名 人文化。 目前三坊七巷仍 基本保留较为完整街 区格局 及为 数众多的明清占建筑 , 这在 中国大 中城市 中是仅有的 ,
被 誉 为城 市里 坊 制 度 的 活化 石 和 “ 清 建筑 博 物 馆 明 。
街区” 。国务 院采纳 了建议 , 提出“ 对文物古迹 比较集 中 街 、 建筑群 、 小镇 、 村落等也予 以保护 , 核定公布为地 方各级 ‘ 历史文化保护区 ” 。同时该文件 明确将 “ ’ 具有

定 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 的街区”作为核定历史文化
名城 的标准之一 ,这标志着历 史街 医保 护政策得到政
20 0 8年第 1 4期( 2 9期 ) 总 4
农家之友
理论研究
福州三坊七巷 文化遗产保 护刍议
陈剑 勇
( 州 市 博物 馆 , 建 福 福 福州 300 ) 50 0
[ 摘要 ] 福州三坊七巷历 史文化街 区位 于福 州市中心 , 人文底蕴深厚 , 同时还较 完整保 留古代街 区格局 以及 百余 座 明清古建筑 , 誉为城 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和“ 被 明清建筑博物馆” 通过对三坊七巷的保护 管理 实践来探 讨如何更 。
民巷 、 宫巷 、 吉庇巷 ; 占地面积 3 . 总 83 5公顷 。三坊七巷
自从 晋 、 代 形 成 起 , 是 贵 族 和 士 大 夫 的 聚 居 地 , 唐 便 于 清至 民 国走 向辉 煌 ,涌 现 出 大 揖 对 当 时社 会 乃 至 中 陌
近代 史进程有着重 要影响 的人物 , 如林则徐 、 复 、 严 冰

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古建筑保护现状调研报告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聊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古建筑的保护现状。

想象一下,走在老街上,看到那些斑驳的墙壁和精致的雕刻,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可是,咱们的古建筑如今可不是那么风光,得好好关心一下它们的现状。

走起,看看都发生了啥。

2. 古建筑的现状2.1 保护工作正在进行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古建筑保护的整体情况。

虽然大部分古建筑都在慢慢得到重视,相关部门和一些组织也开始行动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需要加把劲儿。

比如说,有些地方在修缮的时候,材料和手法都跟以前不太一样,这可就麻烦了!想想看,古老的石砖,换成了现代的混凝土,嘿,这不就像给老爷爷换了一副年轻人的脸吗?虽然好看,但没灵魂啊。

2.2 资金短缺的问题接下来,咱们得提提资金的问题。

保护古建筑不是一件小事,光靠几个义工和热心肠的居民是不够的,得有真金白银支持。

可现实中,很多地方的预算都紧巴巴的,古建筑保护往往成了“鸡肋”。

没钱,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听说有些地方干脆把古建筑当成了“捡漏”的地方,等着游客来“打卡”,结果可想而知。

3. 古建筑的价值3.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说到古建筑的价值,真是值得一提。

古建筑不仅是砖瓦的堆砌,更是文化的载体。

想想那些古老的故事,传说中的英雄都在这些建筑中留下了印记。

我们总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古建筑就是那面镜子,照出了古人的智慧与生活。

保护这些建筑,实际上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根基。

3.2 社区参与的力量当然,古建筑的保护不光是相关部门的事,咱们普通百姓也得参与进来。

社区的力量可不容小觑,有些地方的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定期清理古建筑的周边环境,真是让人暖心。

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干活,感觉就像在一起守护一位老朋友。

而且,这样一来,居民们也更懂得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简直是一举两得,真是妙不可言!4. 未来展望4.1 科技助力古建筑保护最后,咱们聊聊未来。

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新希望。

三坊七巷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福州社科院课题组)

三坊七巷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福州社科院课题组)

三坊七巷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福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三坊七巷是位于福州通湖路以东,南街以西,杨桥路以南,吉庇路以北的一块历史街区,共40.2公顷。

整个街区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中轴线以西为三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中轴线以东由北向南依次排列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始于唐末,王审知当政时,嫌原有子城狭隘,便在子城外筑罗城,同时把今杨桥路以南,南街以西,沿护城河一带的地方作为居住区,由此在罗城的西南便形成今天三坊七巷的雏型。

宋时,三坊七巷初具规模,至明清兴盛并繁荣,至今仍保留有坊巷基本格局和许多优秀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

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

三坊七巷文化是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审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保护、利用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利用的建议。

一、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总和,文化内涵是指某种文化中蕴含的本质属性。

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三坊七巷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唐末、五代以来古街区的棋盘式(也有人称作鱼骨状)格局。

这种城坊格局始于唐长安城,其后为历代各大城市所仿效,并曾影响过日本、朝鲜等国都城的建设。

福州西三坊、东七巷排列规整,坊与坊之间又有巷弄相连,坊巷纵横,宅院错落,深幽雅静;高墙环绕,曲线流畅,门框条石方正,门罩排堵舒展,巷口门楼秀丽,巷面白墙青瓦,巷道石板铺就,结点还盖有过街亭。

坊巷建筑风格精致,色彩基调淡雅,极富福州地方特色。

三坊七巷西、南两边正好是罗城西、南城墙的界址。

城墙虽已无存,但护城河遗迹可见。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三坊七巷调研报告

文化·商业——三坊七巷历史商业文化街区研究【摘要】历史街区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就是福州典型的历史街区之一。

其中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尤其在文化方面尤为突出。

本文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现状的实地调研,揭示该区商业、文化功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正文】1.调查研究背景1.1历史背景“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1.2基本现状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最中心的商业区,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西至通湖路东侧及仓前后巷,南至吉庇路北侧,东至南街沿街商业建筑西侧的历史建筑,北至通湖路口和南后街北口。

三坊七巷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如“鱼骨状”,其规划布局、建筑风格延续明清时期特点。

2.研究分析2.1修缮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破败萧条的景象。

残留下的古街坊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梁架倾斜、墙壁剥落,屋面破漏、濒临倒塌;人口密度大,居住拥挤不堪;到处是杂乱的电线,火患严重。

现代砖混楼房穿插其间,严重破坏了街区整体风貌。

破败脏乱狭小给人带来的局促感,名人故居内涵的空泛无物。

2.2修缮后政府部门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如今三坊七巷已经逐步成为福州文化的名片,以南后街为传统文化商业轴,立面的整治在充分保留现有留存的明、清、民国历史建筑和山墙基础上,保持目前街道尺度。

建成一条集福州“老字号”店铺的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步行古街。

3.文化传承3.1建筑与外环境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每个区各有具体分工。

主轴上主要分布的是传统的商业店铺,沿街可见一些铜塑雕像,再现了南后街当年繁华的景象。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布老虎发表于 2005-12-9 10:49:00“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旧城区的南部,西起今天的杨桥路,东到乌山西麓的道山路;北起今天的八一七北路,南至今天的通湖路。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的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它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游其间,不由让人想起“绿筠书屋忆家光,祭酒曾名宋旧坊”的名句。

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

在近代中国,还没在哪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家冰心,以及张经、甘国宝、陈宝琛、林白水、庐隐等一大批民族精英,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

今天的三坊七巷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三坊七巷展现了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有效保护与创造性的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有着“后街三坊朝七巷”的美誉。

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当政时,在原有的子城外用钱纹砖环筑罗城。

罗城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

三坊七巷成为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改建和扩建,成为许多达官贵人聚居生活的街坊。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街坊格局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我国街坊历史的活化石。

有专家认为,它堪与周庄、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历史价值相媲美。

三坊七巷的建筑布局继承了中国封建城市布局规整周正的传统。

它的平面呈棋盘状,街巷四通八达,无所阻隔,连成一片。

现存的200多座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江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闽中建筑的地方特色。

笔者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

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福州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市中最大的传统街区之一。

它保留相当数量的清末民初建筑,包含了城市里坊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同时,它又集中了相当数量中国近代名人的故居:如林则徐出生地、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一批文化遗迹,在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在对其价值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指出在保护三坊七巷中名人故居这一类特殊文物时所应遵循的四个保护原则,并相应提出了四个保护中可采取的策略。

标签:名人故居,群体价值,保护原则,保护策略福州“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保留相当数量的清末民初建筑,“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市中最大的传统街区之一,包含城市里坊制度的重要资料。

同时,它又集中了相当数量中国近代名人的故居:如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沈葆祯故居等一批文化遗迹。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及其演变整体的研究,探讨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三者的关系,分析多重历史的重叠问题及群体价值的意义,确定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个体与群体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文化保护区中名人故居这一类特殊文物的保护问题与保护策略法。

1.三坊七巷名人故居价值研究1.1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基本价值1.1.1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的历史价值城市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历史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历史建筑记载着城市的历史,保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群体记忆,它是一座城市文脉的继承者。

三坊七巷作为一个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作用。

三坊七巷内曾经居住过数以百计的高官显贵、学者名流。

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国子监祭酒郑穆、状元郑性之,户部尚书林泮、南京兵部尚书林瀚、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李馥、梁章钜、郭柏荫,船政之父沈葆桢,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刘冠雄、杜锡珪、蓝建枢、林葆怿、陈季良,“五四”时期中国三才女冰心、庐隐、林徽因等故居都在这里。

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三坊七巷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 268座,
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福州,从维持三坊七巷的原有面貌,到高起点修复、恢复它美好的历史风貌,经历了近十年的过程。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发展之源、文脉之根。我们始终倍加珍惜、倍加爱护。 2009年7月,“中国历史文化 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的南后街正式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 2 )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 、爱国和创业精神。 2 、包容和革新思想。 3 、崇文重教的传统。
CONTENTS
目录
3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修复保护
CONTENTS
目录
4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三坊七巷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景区,但是在现如今,三坊七巷传统文 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坊七巷传统文化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 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三坊七巷也曾经面临被拆迁改造的命运,但是在各方 的努力下,它最终被抢救保护下来了,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领导和部 门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

建设社区博物馆
三坊七巷建设社区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博物馆界一直在思考
博物馆如何从对物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人的需求的关注,如何跟人的发展、
居民、社会发展挂钩。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载体,可能是我们国家今后 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热点。三坊七巷做的工作与规划体现了社区博物馆

三坊七巷文化保护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坊七巷文化保护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三坊七巷文化保护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作如下: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保护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三坊七巷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界人士和游客的目光。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三坊七巷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篇报告旨在对三坊七巷的文化保护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与分析。

首先,我们将探讨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其次,我们将揭示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探究其为何能够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研究三坊七巷文化保护的现状,包括政府的政策措施、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及居民的文化意识等方面。

通过全面了解现状,我们将总结目前文化保护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要面对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全面总结三坊七巷文化保护的成果,评估目前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三坊七巷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发展。

本报告将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和研究的综合利用,力求客观公正地呈现三坊七巷文化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参与,促进三坊七巷文化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三坊七巷的文化保护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正文: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探讨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文化保护的现状。

2.1 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在本小节中,我们将回顾三坊七巷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其作为古代重要商业街区的历史背景。

2.2 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在本小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三坊七巷作为传统建筑群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坊七巷调研

三坊七巷调研

简介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向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主要景点:水榭戏台,刘家大院,严复故居(街区布置)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

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改造中——保护与更新并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发展经济的
浪潮之下,对三坊七巷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三坊七巷内部分地块被占用、高楼林立、部分建 筑破坏严重等恶劣现象,使得保护三坊七巷这一历史文脉迫在眉睫。
2006年开始,福州市启动三坊七巷修复保护工程,在确定的范围内,全面实施保护。依 据现状建设和遗存现状分别制定保护措施,对42个文保单位、挂牌保护民居以保存方式进行 保护,保护面积为81.75亩,占总街区面积的14.7%,这些单位的保护和更新严格按照[“修旧 如旧”的原则进行,原则上不允许异地重建。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
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 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三坊七巷全 貌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城内一般是以政治中心与 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 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古建筑群的价值和保护状况调研
目录
CO 2 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3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修复保护 4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5 三坊七巷开发利用研究 6 新时代下三坊七巷的保护
目录
CONTENTS
1 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
简介: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 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 走向辉煌。区域内现存古民居约有270 座,有159处被列入保护建筑。以沈葆 桢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 典型建筑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CONTENTS
2 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
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 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 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
“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 光禄坊; “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 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 庇巷。
位于福州中心城区(老城区)的三坊七巷拥有38公顷的完整保护范围。 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 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 博物馆”的美称。2009年6月10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文化部、国 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
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 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 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 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 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 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 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 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其次,三坊七巷的平面空间受到挤压,工业仓储、行政办公用地的比例多达12%,位于 南后街的福州水表厂(六层车间)、位于黄巷内的南街街道办事处、南街派出所、位于文儒 坊的福州第三针织厂。并且,解放后新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使三坊七巷整体视觉环境不断被 压缩,4-9层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10.1%之多,严重影响了三坊七巷历史风貌。
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 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 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 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 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 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 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 三坊七巷整体就是古风浓郁的大社区,也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一个三坊 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名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萨镇冰、冰心 等皆出于此,共有3个海军总长、10个尚书、10位总督、10位院士及151位进士在此 居住过。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三坊七巷 涌现出了的人物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是福 州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从唐末五代便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曾 经是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 这里走向辉煌,从有的坊名、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一)改造前——外在与内涵受到破坏 在改造以前,三坊七巷基础设施落后,如卫生条件差,电线杂乱地纵横交错于坊巷之中。
建筑破损严重,如多处建筑墙体出现腐蚀和脱落现象,路面的石板也被磨得坑坑洼洼,建筑 内原本精致的家具与装饰物也失去了往日美丽的“容颜”。许多建筑年久失修,居民生活在 脏乱不堪的空间里,使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丰富文化内涵逐渐失去了光彩。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和创业精神。 2、包容和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目录
CONTENTS
3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修复保护
三坊七巷的保护状况介绍: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