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与改革探讨
备与调试; 第 四阶段 : 实际模型制作过程 建筑模型 的制作大致可分 : 建筑单体制作 , 底座制作 , 配景制作 , 模型布
、
是 培养 现代 设计 人 才及 其综 合设 计 能力 不可 或 缺 的构成 部分 。 本课 程操 作 性 很强 , 注重 设计 能 力 、 动 手能 力和 从平 面 向空 间转 变 能力 的培 养 。 学生 通过 模
口团圆圈
建筑理论与设计
《 建筑模型设计 与制作》 课程教 学与改革探讨
李龙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建筑系
湖南 衡 阳
{ 4 2 1 0 0 1
摘要 : 《 建 筑模 型 设计 与制 作》 课 程 是一 门培 养 学 生空 间思维 能 力和 建 筑表 现能 力 的专 业基 础课 程 , 本 文 阐述 了该 课程 的 性质 和 目标 , 分析 了建 筑模 型 设计 与制 作 在设 计教 学 中 的重 要性 , 以真 实的 教 学案 例展 现 了该 课 程教 学 的全 过 程 , 并对 课 程 的发 展和 改革
创 作 能力 。 2塑造 艺术 创作 性 思维
用1 2 am r 胶合板或刨花板制作表面 , 用厚度为l mm A B S 板做贴面 , 边框用木线 围边 , 用 自喷 漆 做表层 处 理 。
三、 配景 制 作
建 筑模 型 配景 的 制作包 括 : 树木、 路灯 、 围栏 、 景 观小 品等 。 制 作 的方 法有 很多 , 可 以用 绒纸 、 砂 纸作 绿 地草 坪 、 步行 道 、 广场等; 用 彩 色橡 皮 块 、 海 绵 作 汽车 、 树 木 等配 景 。 学 生对 材 料选 用 和实 际制 作可 以有 自由发 挥 的空 间 , 但 教
建筑专业模型制作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建筑专业模型制作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摘要:“建筑景观环境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方案设计构思与创意能准确、直接和有效的进行表达;并成为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的景观设计的空间认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是培养和开拓学生设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环境模型;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一.引言建筑景观模型制作是建筑学专业设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按照建筑培养方案制定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依托建筑学专业优势,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主干、以理论、艺术和技术三大类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是在美术基础类(如: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课程完成后安排与设计课程相对应的《建筑景观环境模型制作》课程。
建筑景观模型与图纸表达(效果图与施工图)是艺术设计的表达方式,属于创意表达,在设计阶段,它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在设计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模型来表现方案。
建筑设计起初阶段——概念模型建筑设计的进展阶段——拓展模型建筑设计定稿阶段——最终模型绘(用作会审、品评)方案实施、及完成阶段——最终模型(用作交流、广告宣传、观摩品鉴)模型比图纸表达更直观,让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图纸表达所不能达到的,在会审阶段品评、审度、交流或是广告宣传更具说服力,因此,建筑景观模型制作专业课程是适应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
二.建筑景观环境模型制作课程出现的历史背景在古代建筑环境模型并非源于为建筑设计服务,作为军事用具或用作标志物或象征物存在,在文艺复兴时期甚至作为吸引富有阶层赞助的一种方法。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以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建筑师们将建筑模型作为建筑学教育及实践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到了现代,随着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分布于模型制作公司、展览服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等,然而目前的模型制作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该行业的人才需求很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建筑环境模型制作专业出现,但大部分大专院校已经开设该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在这种大背景下,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模型制作课程的特点和意义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当前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模型制作课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是缺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四、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为了解决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一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更新课程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喜好的模型制作课程;二是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使课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和实验室设备,为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六、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需要从教学资源、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关键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从而真正实现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估。
七、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展望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一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模型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点,在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下,为了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由于设备维护、资金与人力、课时分配等各方面的问题,部分高校在设置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简化了很多的操作步骤。
为了达到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可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模型制作课程内容进行项目细分化,并将模型制作与其他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项目化结合,提高学生创意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系统的验证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深化作品的设计理论,并最终用模型作品验证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期望建构出一套全新、完整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项目化模型制作课程改革一、模型制作课程现状原先的模型制作课程,由于设备维护、资金与人力、课时分配等各方面的问题一直处于专业课程的边缘化,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积极性,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先由老师介绍模型制作的材料,工具与制作技法,分析优秀的制作案例,学生根据老师讲述的老制作自己能够完成的作品。
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制作出不错的模型,却不能很好的表达和验证学生自己的设计理论系统。
相对跟不上现今时代对人才的发展要求,造成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积极性不够,被动学习,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模型制作课程过于注重模型的最终产品效果,教学打分不够客观,对模型制作的过程不够重视,只重视模型效果而忽略了制作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分数,有的同学学会购买现成的模型进行拼装,有了模型最终效果却失去了教学的最终目的。
3、需要增加多元化的评价,传统的评分模式大多为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模型作品打分和评价,主观成分居多,需要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二、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项目化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身的设计作品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必 然会让 学 生 远, 与 当代建 筑潮 流不 符 ; 其次, 这 些建 筑 等 。这 些特 殊模 型 的引入 , 参考文献: 运 用 新 的 制 作 材 料 和 工 艺 , 这 样 学 生 的 制 的个 性 过 强 , 普遍 性 和 可借 鉴 性较 弱; 再 [ 1 ] 郁有西 , 刘 木森 , 王海涛 , 李 晓明. 程教 学 中 , 教 师在
学 生熟悉材料及掌握 工具使 用方法 的基 础
上, 加 入新 的模 型制作 种类 , 如微 观模 型 、
学 生的创新 设计 能力 , 这样 会让 学 生在 建
筑模型制作 中有更 多的收获 。模 型制作教
建 筑设 计能 力强 的设计 人才 。然 而 , 在 科
中, 概念模 型 、 工作模 型的应用还很少 。由 学生对建筑设计 的兴趣 ; 还 有 与 建 筑 物理 、 手法 、 新 的切入 点等将其立体化 , 创造 出更 于 市场 和建 筑设 计专 业课程 的需 要 , 我国 建 筑设计 、 形态构成等课程 之间 的结合 , 既 多 的新 颖 的 模 型 。 建 筑 类 高校 大 都 开设 了建 筑模 型 制作 课 可 以让建筑模 型制作这 门课程本 身 内容更 在建 筑模 型制作 课程 的教 学 中 , 教师 程, 其 教 学模 式 大 多 以强调 “ 制作” 为 主。 加 丰 富、 强调 学 生的实 有趣 , 而且 可 以促 进 其 他 课 程 的 良 应 重视对 学生 的思维训 练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电脑处理 , 利 用各 种图形处理 软件 、 绘 图软件 、 多媒体制作软件
等将模型照片更加风格化 和艺术化 。经过处理后 的模 型照片将
更符合设计数字化的趋势 。
3 . 增 加 设 计 结 合 模 型 的 方 法是 改革 的重 点
目 前我校 《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 课程 内容构成是 由建筑模 型分类 ( 占1 0 %) 、 工具 ( 占1 0 %) 、 材料 ( 占1 0 %) 、 制作设计 及基
式 的深入理解 , 也很难做 出有创新性 的设计方案。
改 革 后 的 教 学 方 案
建 筑模 型一般可分 为 : 方案模型和展示模 型两大类 。[ 3 1 其 中 方 案模型主要包 括概念草模 和工作 ( 研究 ) 模型 , 而展示模 型指 的是成果模 型。当把研究模 型作为设计过程 的一个完 整的部分 来使用 时 , 研究模型可 以产生有用的信息 , 在节省 时间上可以与
体造型设计的课程 。 文章对《 建 筑模 型设 计 与制 作 》 课 程 教 学 中存 在 问 题 的 内容 进 行 简 化 和 调 整 , 并提 出了
进 阶 内容— — 设 计 结 合 模 型 的 新 教 学 方 案 。 通 过 改 革 方 案 验 证 了该 方 案 的 可 行 性 , 并 收 到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与标 准、 摄影及后期处理作为模型细化层级的理解( 占2 O %) ; 设 计结合模 型的方 法( 占3 0 %) 等三个大方面组成 。重点是简化模 型制作基础 知识 内容 , 调整模型制作层级的理解 , 增加设计 结合
模 型的方法 。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 面 :
1 . 简化 模 型 制作 基 础 知 识 内容 将 讲 与做 同步
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探讨与实践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设计行业中,建筑 模型设计以其材料与质感的融合,体现了 社会需求的实用性、实践与创新的综合 性。目前,建筑模型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 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流 程,并通过欣赏大师经典作品或以往学生 作业成品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这种教 学模式更强调制作成果的精细程度与完 整性,忽略了对设计对象内部结构的空间 表现。笔者结合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 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拟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模型课程探 究的是创新思维与制作工艺的结合问 题。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开设建筑模型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以具体实物模型 直观、完整地表达方案的设计意图。建筑 模型教学仍延续了大量教学案例讲解的 方式,学生对具体模型制作所需模型材料
的特性、制作工具并不熟悉。为了提升教 学质量,教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 论知识的讲解,更需要培养学生空间转换 能力与自主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
3.高校培养更加优秀的师资力量 教师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 角色,承担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 所以,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素质有 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艺 术设计课程的发展,必须培养更多优秀的 师资力量。为此,艺术设计院校应做到以 下几点:第一,在聘请艺术设计教师时,需 要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考查,从 而使选拔出的教师水平更加符合市场对 人才培养的需求,帮助高等院校更好地培 养艺术设计人才;第二,鼓励教师不断地 进行学习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 要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艺术 设计市场的发展,掌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的教学工 作;第三,对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师进行表 彰,为其他教师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艺 术设计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市场需求视 角下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浅谈《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
浅谈《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作者:孙毅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2期【摘要】:"模型制作"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综合性课程。
为更好的实施课程全面建设与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针对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以分析教学现状出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建筑环境模型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一.模型制作课程在同类课程中的地位:《模型制作》课程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在实践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硬件设备等方面较有特色和优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模型制作是我院开设的新型实践实训课程,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与专业发展结合应被列入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模型制作课程具有四个明显特色:一是重视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二是教学学交替与教学项目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是案例教学特色鲜明,发展成熟,案例及资料充足;四是高度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交叉使用,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新模式。
二.模型制作课程在教学中从在的问题“模型制作”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日渐完善和成熟,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课时量安排相对较少:对于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形态构成课而言,除理论的掌握外,大量的实践是深化理论,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必然手段,课时短少的局限使部分实践活动未能深入进行。
(2)适合自身特点的教材较少:对于不同院校的环境设计设计专业而言,缺少适合自身教学特色生源特点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或实践。
(3)课程设施材料的局限性大:由于课时数与材料场地所限,不能更好的开设模型制作实训项目,工具和设备的拥有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模型的制作。
浅谈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态调到最佳状态 。情感状态 总是和 内心感 到激动 、 喜悦 、 惊奇和许 多别的 情绪相联 系的, 师生 关系融洽 , 学生在 注意 、 记忆 、 理解概 念和定 义 时内心
这在讲 解基本 概念 和定 义时尤 为 中重 要 , 要使 学 生身心愉 快 、 感状 下 , 情 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 此时学生接 受起来要容易的多。 2 教师措台 , . 学生唱戏式练 习
针对课程 目标设计教 学项 目, 学生参与教 学的全过程 , 让 在行 动中形成职业能力。 【 关键词】教 学改革 模型设计 环境 艺术设计 专业
逐步 发展 为一 种新兴职业 。随着建筑设计 业和房地产 业的高速发展 , 建筑
完善设计、 实体模型制作。 模 型在建筑设计行业 中是不可或缺 的一种表达 方式, 建筑模型设计 正 构思模型制作 、 3 确 定 课 程 体 系 .
本课程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 出发 点 , 建立基于工作过 程 模型 的市场需 求会越来越大 , 掌握 了模 型制作的专业技 术可 以更好 的为地 区建筑 、 园林 、 地产服务 。由于 国内院校 尚无建筑模型 制作的相关 专业 , 加 的项 目化课程体系。
之现有从业人 员素质参差不齐 , 因此市场对 专业建筑模 型设计 师的需 求量 很大 。我国的高职教 育要 与新 的经济 时代 接轨 , 体现 高职 教育大众化 时代
教师的讲解 , 是学生理解知识 的基 础, 它能 体现教 学的精 巧构 思和 中 到无从 下手。这 时, 我就和学生 进行交 流 , 问他们在 机械 制图中学过 的 询 心 要 旨, 启发学生的思维 , 发展学生的智力。讲解 中 , 教师应充分调 动学生 有关投 影的内容 , 然后再讲 解力学 中的 力在 坐标轴 上的投 影。这样 , 新 把 的主观能动性 , 努力把教师的要 求变为学 生的 需要 , 分发挥 教 师的主导 知 识与 旧知识建立 了联系 , 充 学生们反映 良好 , 了明显 的教学效果。 取得 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 习 练 学生的训练 , 是整个教学过程 中的最重要一环 , 掌握好知识 的基础。 是 在课堂上进行练 习, 其重点 应放在 学生对 所学知识 的理 解和应用 上。 做 练习的 目的在于开动脑筋 , 提高思维能力和直 接运用所学 的原理。在练 安排练 习时, 要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练 习, 时可 以简化或缩短练 习内容 , 有 的过程中 , 教师应加以引导 , 是教 师讲授 的知识 , 转化 为学生 的实 际能力 , 要做到做练结合 , 根据练 习要达到的 目的。 使 教和练达到完美的结合。
基于“BIM+建筑模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教学与科研Teaching & Research– 252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类专业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原理与方法,熟悉现代建筑新技术、新工艺与新材料,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1]。
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1.教学过程以理论授课为主,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滞后于施工现场岗位的技能需求,依旧主要介绍工艺原理、施工机械设备与工艺流程。
授课方式仍以教师为主体,使用“黑板授课+视频图片”等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与实践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分割开来,没有衔接形成整体系统性、完整性。
2.教改力度不足,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更强调师生互动和提高教学效果,并且教材和教学过程还引入多个真实情境,多媒体视频动画、微课和慕课等教学方式,甚至部分院校还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授课,某种程度上具有吸引学生的作用,但在实际效果中由于课程教改没有深入切合企业真实岗位需求,没有体现产教融合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无法将所学技能综合应用,没有开发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标准的项目与实在作品,学生因缺乏成就感而学习热情无法持续长久,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仍然难以提高。
3.考核方式依旧以理论为主,无法体现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应用。
在实施课程教改后,依旧采用理论知识闭卷考核,题型仍以填空、选择和计算题为主,尽管引入施工员考证题库试题,但是理论性考核在客观上严重制约学生实际技能操作和建筑实践的动手能力,造成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遇到实际问题时不懂融会贯通,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难以匹配。
二、课程教改设计思路1.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共同参与课程教改。
校企共同合作参与课程教改不仅培养更好适应企业岗位最新技能的高职建筑人才,还能有效促进学校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保持良好的办学优势。
通过学校对企业多方调查回访,先由企业提供用人单位各项岗位技能分析,建筑施工规范流程与质量标准等具体指标要求,再经过学校教师专业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参与讨论,制定开发课程教改项目,要求项目具备符合当地建筑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实施过程中能够满足施工员各项岗位技能的综合应用,以及制定考核标准,符合行业施工规范与质量标准。
建筑_实践教学改革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建筑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建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拟对建筑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课题研究内容1. 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建筑环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BIM技术:通过BIM技术,实现建筑信息模型的创建、管理、分析和共享,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效率。
(3)3D打印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将建筑模型实体化,使学生能够亲手制作建筑模型,加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2.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1)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新创业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3. 实践教学环节优化(1)项目制教学: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参与项目策划、设计、施工等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建筑项目,分析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总结经验。
具有专业特色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具有专业特色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作者:张国勇龚阳春杨情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13期摘要: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往教学内容及过程没有针对本专业的特色,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针对本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本文所述教学改革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建筑模型;教学改革;专业特色;职业认同感;团队能力1、《建筑模型课程》背景概况1.1课程介绍《建筑模型课程》是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于2007年开设,同年学院设立了模型制作实验室。
我院《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均为五年制本科,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学生经过一年的《建筑初步》、《构成》、《建筑美术》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需要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提升专业技能。
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8节,主要讲授建筑模型分类、建筑模型材料、工具、建筑模型制作技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部分为56学时,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建筑模型制作实践提升模型制作动手能力。
1.2本专业特点我院招收《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个人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强,具备建筑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城乡规划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能在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以及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开发与房地产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课程教学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和动手能力。
其中构成模型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对形体构成的艺术设计能力;别墅花园的设计和模型制作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兴趣和初步设计能力;大学校园模型作业是训练学生大型建筑的测量和模型制作能力;建筑初步模型作业是培养学生小型建筑设计能力和兴趣。
新形势下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方式论文
新形势下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方式探究摘要:模型制作行业在市场上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职业前景十分看好。
本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整合专业课程、实施分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三方面就建筑模型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模型;教学;探讨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等领域重要的设计方法和展示形式,是把平面设计转化为真实的立体三维或四维空间的设计和艺术创作过程。
当前,作为专业化的建筑模型设计领域,正逐步出现细分化,新的表现形式、新的理念、新的设计逻辑不断出现。
因此,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各类模型的制作技巧,培养设计观念和前瞻性,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和创业的能力,是发展中所面临的任务,也是我们进行探讨的内容。
一、整合专业课程,增进教学效果建筑模型课程的教学不是独立而互不依存的,相关专业学科都是学生在学习模型制作时必须掌握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一个设计者的基础越扎实,整体素质越高,起点就越高,设计出来的作品越有鉴赏性和可实现性。
因此,整合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一)与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建立图形及立体思维。
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建筑史、构成等,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于模型制作手段运用的局限性,导致其构成的思路和成果无法表达,最终只得采取常用的易加工材料和方法制作,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专业基础课程与建筑模型课程结合,可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促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趣味化、丰富化。
(二)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融合,推进设计进程。
设计系列课程包括低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高年级的各类建筑设计等。
现有的建筑设计课程是逐一训练学生对典型民用建筑设计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建筑空间关系、建筑形体等,均可用建筑模型来推敲方案的特性,从概念模型、扩展模型到最后的终结模型,一直贯穿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推进设计的进程。
(三)与专业技术课程的融合,深化设计策略。
技术系列课程包括建筑结构、建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结构、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的关系;建筑材料的力学、稳定、耐久等外观特性等。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0期94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校期间学习的科目也非常庞杂,多数学生为理科出身,建筑学专业需要与研修艺术相关的科目,例如:素描、水粉、水彩等,需要加强学生的空间和构成的培养训练。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建筑功能与形体按照一定比例表达最直观的结果,也是三维模型绘图软件无法取代建筑模型制作的根本原因。
1 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组成由:原课程48课时,每周4个课时,贯穿整个学期,建筑模型分类讲解(10%)、模型制作工具(10%)、材料(10%)、模型制作技法(50%)、建筑色彩和景观配置(10%)、模型摄影(10%),其中建筑模型的制作技法和过程占到了本课程一半的分数,可以看出本课程重点偏重技法讲法,而非空间、构成的训练,突出的是“制作模型”,而不是“设计模型”。
建筑模型制作分为方案模型和展示模型,在本科学习的五年当中,建筑模型的制作会贯穿其中,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没有掌握课程的学习目的,把模型制作精美作为了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最终目的,导致很多学生在建筑模型当中没有对建筑设计的平面、立面和形体关系进行推敲,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模型制作本质的理解,学生也很难通过模型推敲创造出更好的建筑方案。
2 改革后课程设置安排课程改革以后首先课时发生了变化,经调整将平时课程取消,改为两个集中周课程设置,共40课时,每周20课时。
在第一周集中周建筑模型分类讲解、模型制作工具、材料、模型制作技法、建筑色彩和景观配置、模型摄影,共占20%,设置8个课时;建筑大师作品分析讲解,建筑大师作品模型制作,共占30%,设置12个课时;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相结合,将前置课程中建筑设计作品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结合,在本课程当中进行深化,共占50%,设置20个课时。
课程主要由这三大部分组成,重点是简化模型制作基础知识的讲解,增加模型认知和空间、设计训练方法。
浅谈高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
浅谈高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作者:陆泓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1期摘要: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实际项目引进课堂,从而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改革在设计思维方面有很大程度的启发培养作用,提高学生对复杂空间的表现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建筑模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TU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3-0195-01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是环境设计专业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
探索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的需求,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强调的实践教学改革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简介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直接培养学生的建筑模型设计和制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设计统筹和设计评价能力,直接为专业的就业岗位服务,使学生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专业设计能力,这样对职业技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二、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方案1.互动+实践的教学方式。
互动+实践式教学方式,侧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采用互动+实践式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少有机会表述自己的见解。
而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勇于思考、大胆质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在已有知识点上的共鸣,也有利于新知识的继续渗透和加强。
“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全文)
“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全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提出适应当前建筑设计需要的教学新方法及新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1.“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概况“建筑模型”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为建筑学专业所有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该实验课程看似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地位也不如建筑设计课程重要,但其实其中涉及大量的综合知识,包括建筑智能化、建筑构造、建筑美学、建筑物理、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历史等,可见其重要性。
1.1“建筑模型”实验课程的特点和性质建筑模型是一门自始至终贯穿于建筑学五年教学计划的课程,因为模型制作伴随着几乎所有设计课程,从建筑学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基础开始就有模型制作的环节,二年级建筑设计课开始制作小型公共建筑的模型及居住建筑的模型,三年级开始制作3000~5000平方米建筑的模型,四年级制作大体量的建筑模型或者城市综合体模型,五年级模型制作环节主要体现在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环节。
总之,建筑模型的任务随着课程的推移显得越来越重要。
此外,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有景观模型制作的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该课程特点是:学科交叉性强、学习内容广泛、知识点密集、设计强度较大。
建筑模型实验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五年期间最重要的一门实验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本身上,还体现在其拓展空间上,课程内容涉及量大面广,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等,因此要想学好建筑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图面表现力求完美,还要精通建筑模型制作,并将模型和设计本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些学生觉得建筑设计很好做,就是因为他的模型制作功底强,设计过程遇到问题能及时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帮助解决。
建筑模型实验课程能够体现一所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实力,每年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联合省内外高校组织一些针对学生群体的结构创新竞赛来检验高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建筑学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项目化学习在建筑模型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地尝试错误、改正错误、总结方法;教师 也应从注重教学结果转变为注重教学过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 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促进青少年通过建筑模型的创意制作形成科学素养的 过程中,完善建筑模型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也是一项极为重 要的内容。因此在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建筑模型创意设计和 制作活动中,评价体系分为“学生制作过程评价”和“作品评 价”,其中“作品评价”包括“外观制作”和“主题演讲”两部分 构成。
建筑模型项目化学习设计思路 建筑模型项目化学习需立足模拟现实情境 传统的模型课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 制作的技能和对模型知识的了解,显然,如果依照传统的教 学模式,学生的关键能力很难有长足的进步。笔者在建筑模 型项目化学习课程设计中,首先确立的是立足模拟现实情 境,引导学生将课程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提升解决问题的 能力。 模拟现实情境可以借助学生熟悉场景的设计和制作来进 行教学活动,如公园、学校、小区等。以公园场景为例:在教授 简单制作技能和图形设计后,让学生扮演公园设计师的角色进 行公园的设计活动,过程中学生需在了解公园容流量、公园需 求性能、公园地理环境特色的基础上,完成公园的设计图并制 作成品。 通过模拟现实情境的设计思路,能拉近课堂所学知识技能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钻研设计制 作的过程,并在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在复杂 环境中行动的能力。 建筑模型项目化学习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学习活 动中逐步养成的。学生没有一定自由度的活动,就没有真正意 义的科学素养。因此,项目化学习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
模型教学项目化学习方案要点 基于模型教学的特色,寻找创新点 建筑模型教学是课外教育的一种,主要是结合模型的制作 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将项目化学习融入模型教 学呢?笔者仔细研究并总结了模型教学的特点:一是动手制作 为主、知识讲解为辅;二是学生兴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三是 独立制作为主、团队合作为辅;四是基于图纸为主、自主探究为 辅。 基于这四个特点,笔者发现“学生兴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和“动手制作为主、知识讲解为辅”这两个特点与项目化学习关 联比较紧密,但是笔者不满足仅仅这两个。于是从中寻找突破,
以项目为中心的三维建模课程教改实践
以项目为中心的三维建模课程教改实践是所有现代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获得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CAD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建模技术完成复杂零件的设计。
本课程的教改实践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完成项目的过程为主,以老师的指导为辅;以实践为主,以理论讲解为辅,以学生的反思为中心,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获得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本课程的教改实践,我们在教学上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模技术;二是适当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多练习,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三是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相应的项目,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CAD 软件的基本操作;四是注重学生的反思,以反思为中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建模技术,提高学习效果。
以项目为中心的三维建模课程教改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建模技术,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
1项目教学法概述大约一个世纪前,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871—1965年)首次提出项目教学法,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随后逐渐被各国广泛接受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一般认为,项目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而“项目”可以是一个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特定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以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提出一个由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任务构成的“项目”,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等不同组织形式,围绕“项目”,通过查找文献、调查研究、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
整个项目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探索研究完成,是一个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
2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现状2.1学生学习情况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美术、构成以及材料等课程的学习后,在平面和立体构成、色彩、材料运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为建筑模型设计与制造的课程教学打下了基础。
2.1.1学生缺乏对模型制作课程的正确认识。
在很多学校,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总学时减少到40学时左右,与众多设计课相比,其分量在减少。
不少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学习设计软件上,认为今后主要是从事设计或管理工作,对模型制作技能要求不高,只要了解一点就可以了。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不多。
2.1.2学生缺乏将平面设计转换为立体模型的空间分析能力。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将平面设计成果转换为立体实物模型的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设计分析、空间想象、过程解析、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
学生前期的设计课程学习都是以平面为主,很少接触立体空间的分析,立体构成方面的内容也较为缺乏,使得学生在将平面设计图转为立体模型时,对尺度、比例及细节方面把控不足。
2.1.3学生缺乏对各种材料的模型制作方法全面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模型设计》课程的教学分析来探索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针对课程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行动中形成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模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模型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表达方式,建筑模型设计正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职业。
随着建筑设计业和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建筑模型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掌握了模型制作的专业技术可以更好的为地区建筑、园林、地产服务。
由于国内院校尚无建筑模型制作的相关专业,加之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市场对专业建筑模型设计师的需求量很大。
我国的高职教育要与新的经济时代接轨,体现高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特征,必须在模型设计实训课程中大胆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尝试,以促进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努力探索出一条培养“适销对路”的模型设计人才的新路子。
一、确定课程地位
建筑模型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学生的专业基
础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面向建筑装饰行业,从事室内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把设计从二维图纸通过创意,材料组合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丰富的
想象力。
本课程以色彩、素描、三大构成、建筑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为专题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专业课程服务。
二、确立课程目标
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依据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将建筑模型设计整体策划能力、模型制作能力和综合室内外设计能力有机融入到工作任务中,以项目化、任务驱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职业工作体系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合理组合项目模块,形成职业岗位所需要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职环境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 分析岗位指向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这一中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模型设计和制作能力、设计统筹和设计评价能力,直接为专业的就业岗位服务,使学生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筑模型设计课程的岗位指向为室内外设计,展示设计。
2 确立岗位任务
通过对模型设计岗位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为:初步设计、构思模型制作、完善设计、实体模型制作。
3 确定课程体系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建立基于工作
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4 选择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中的课题有来自学生前期专业课程的成果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动手同时评价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学习的兴趣。
还有校企共同开发合作的实战课题,大大缩短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历程。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5 优化课程内容
在设计好课程后,听取企业、行业专家、毕业生对本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意见,了解课程内容是否满足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更新到课程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的设计构建了三个教学情境,模型制作准备、模型制作、课程评价,这三个学习情境贯穿和实施整个项目中。
(2)互动式教学法
改变课堂上信息单向传递、教师单向控制的局面,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了解知识,对模型设计的项目任务和相关知识点作出分析,从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3)分析式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分阶段的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安排案例教学。
教师对实际工程设计的实例和往届学生作品进行收集整理,从中挑选出个案,通过典型实例分析,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
在项目实训中安排了针对同一课题自由组合成4~5人的研究小组。
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组长和组员的角色。
项目组长针对项目组织开展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任务。
该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应、接轨,尽早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5)情景式教学法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每个学生就像企业的员工,制定任务计划书,教师充当部门经理,负责分配工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企业工作流程要求,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严格把关,实行阶段考核,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增加学生感官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秀案例作品、实训基地展开理论教
学,使教学内容更具可视性、直观性,提高示范效果。
(2)讨论式教学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
建立qq群、电子邮件、msn等现代化交流技术,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样化交流,进行作业布置、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师生间的相互沟通。
五、教学评价
转变教学评价观念,按照职业岗位标准,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将学生模型制作的全过程,学生的分析、表达和自我评价,作品完成的最终效果,企业设计师、社会项目的评定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文为南通职业大学2011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高职建筑模型设计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
立项编号
2011-zd-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