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_1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边塞诗

中国古代边塞诗

中国古代边塞诗1、《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7、《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8、《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1(苏教版高三)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1(苏教版高三)

专题复习: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使用时间:2009年2月日
主备人:束志刚张勇参与人:高三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情感。

2、学习运用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诗歌鉴赏习题:
一、边塞诗简述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范仲淹)。

二、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
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引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岑参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唐代著名边塞诗

唐代著名边塞诗

唐代著名边塞诗
好的,以下是一首符合您要求的唐代边塞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

第一句“月黑雁飞高”描绘了边塞夜晚的景象,月亮被云层遮挡,大雁高飞,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紧张的氛围。

第二句“单于夜遁逃”则点明了战争的紧张局势,敌人趁着夜色逃跑,戍边将士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敌人偷袭。

第三句“欲将轻骑逐”描绘了将士们为了保卫家园和追击敌人,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展现出他们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则进一步强调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残酷,弓箭和刀剑都被大雪覆盖,将士们需要在严寒中坚持战斗,用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保卫家园和和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戍边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

它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尊严,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和反对战争。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边塞诗1

边塞诗1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从题材上说,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从题材上说, __;从题材上说 属于__。 属于__。 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 用意工妙” 后两句“ 2、明代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两句“用意工妙”,你 认为“ 在何处? 认为“妙”在何处? 2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用现实中丈夫已化为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白骨的现实,与家中妻子在梦中还思念丈夫的 白骨的现实, 家中妻子在梦中还思念丈夫的 虚幻,衬托出了悲剧色彩, 虚幻,衬托出了悲剧色彩,揭露了战争给人民 带来的灾难和战争的残酷。 惨烈) 带来的灾难和战争的残酷。(惨烈)
李好古( 谒金门 李好古(宋)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 万户。 李好古:南宋词人。 万户。【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本词有些版本在词牌之下有 一题目: 怀故居” 一题目:“怀故居”。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怎样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的社会现实?( ?(4分 的社会现实?( 分) 2、“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表达了作者怎样 、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4分 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分) 1、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也对,2分,答拟人不得分)借燕子无家 、借物抒情(答借景抒情也对, 分 答拟人不得分) 可归,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 可归,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 2、作者说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表达 、作者说如果东风能把敌人吹走,那就把东风封为万户侯。 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 了作者渴望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思抗 敌的愤慨之情。 哀痛) 敌的愤慨之情。 (哀痛)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

1至6年级所有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体裁,一般指的是描写边塞军民生活和战斗之风景的诗歌。

这种诗歌常常充满了劲歌壮词,抒发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感慨、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战争的忧虑等情感。

以下是关于1至6年级边塞诗的参考内容:一年级:1. 春天的塞外春天的塞外, 风吹草低见牛羊。

马儿欢跑, 骑在马背上,心情好。

边境线上守卫的姐姐哥哥, 英勇的抵抗着风沙。

阳光明媚, 牧歌飘荡在空中,让我们心旷神怡。

2. 塞外的雪塞外的雪, 白茫茫。

勇士们儿, 守边忙。

弯弓射箭, 击退敌。

将祖国守得安宁静。

狼烟四起,双手握紧剑。

守护着边疆,我们是蛮小英雄。

二年级:1. 黄河边的我黄河边的我, 看见秋天的豪情。

沙河飞舞, 唤起我的勇气和斗志。

战马奔腾, 黑云贯日护宏图。

同伴们走来,一起守护着我们的边疆。

2. 塞外的烽火烽火再起,黄金戍卫。

夜幕降临,蓦然听见箫鼓声。

尖啸直上云霄,牵动我奔腾的心脏。

擦干妈妈的眼泪,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戍边仔。

三年级:1. 边塞的春天边塞的春天,绿草如茵。

优优秀秀的印花布,装点了沙漠边沿。

战马奔腾,捧着我们的希望。

我是小哨所的小守卫,爱我的祖国,守护边疆。

2. 我是边塞的花朵我是边塞的花朵,开在黄河两岸。

曾经荒凉的大地,如今变得富饶。

蓝天碧海草原,滋养了我茁壮的身躯。

用心守望, 热爱祖国,在边塞的守护中茁壮成长。

四年级:1. 边关美景大漠边关宽无边,碧草如茵绿丝绵。

塞上风沙与我同,背后泰山镇四方。

边关烽火照云霞,雄鹰盘旋青天上。

凛冽寒风吹千里,敬佩英雄边关传。

2. 我是小边塞我是小边塞,驰骋在牧歌的原野。

黄河水奔流,祖国守护在我手心。

骄傲的我,眼巴巴地等待彩虹的出现。

保卫祖国,就是我行动的使命。

五年级:1. 边塞的战士我是边塞的战士,背负了家国的希望。

白天紧盯天空,晚上卧听虫鸣。

疆土广袤,山河壮美,无尽的风沙尽现勇士身上。

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拥有不灭的英雄气概。

2. 我的边塞生活边塞的我,看这苍茫天地守护家园。

边塞诗[1]

边塞诗[1]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
高适岑参诗选
高适岑参诗选
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4]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4]
思想内容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高适岑参放诗选
高适岑参放诗选
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75首古诗里的边塞诗

75首古诗里的边塞诗

75首古诗里的边塞诗
哇塞,说到75 首古诗里的边塞诗,那可真是太精彩啦!你想想啊,那些诗里描绘的边疆风光,就好像一幅超级震撼的画卷在你眼前徐徐
展开。

就好比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简简单
单的几个字,却让你仿佛能看到那古老的明月照耀着边关,无数战士
为了保家卫国踏上漫漫征途。

这不就像是我们现在为了梦想努力奋斗
一样吗?
还有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哇,八月就下雪,那是怎样一种奇特的景象啊!就好像突然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冰雪
世界。

边塞诗里充满了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真
的太让人敬佩啦!“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听听,这是
多么坚定的决心啊!这不就跟我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那种不达
到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一样吗?
高适的也特别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强烈的
对比,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

你说那些在战场上拼命的战士们,看到
这种情景会怎么想呢?
边塞诗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能让你一会儿沉浸在那壮阔的景色中,一会儿又为战士们的命运揪心。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古
诗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我觉得啊,这些边塞诗真的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让我们
了解到了古代的边疆生活,感受到了战士们的伟大精神。

我们应该好
好去欣赏它们,从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你难道
不这么认为吗?。

隋唐帝王边塞诗

隋唐帝王边塞诗

隋唐帝王边塞诗
南山一水穿,黄河从天流。

蓬莱悬碧霞,万里入蒙古。

绿浓仍山阴,鹄应随翠翘。

山路无尽处,天柱到野腰。

诗人望西北,寒烟柔暮立。

伊犁逶迤越,古都在苍梧。

连庆山路多,卷帘出万重。

彩珠鑑千古,锦被覆古风。

大漠塞外水,凭陇越蔽穆。

白骆驼行远,铁马南门走。

无端惊风起,金沙北戈翻。

弯弓射玉石,玉盘飞星繁。

汉魏斗连峙,凤凰满旌旗。

武士当关塞,傲骨不低颔。

燕麦冢中种,竞折赤兔营。

岩下杜鹃啼,梁间冰点经。

这是边塞诗描写的唐玄宗征西大业中所见到的景色,彰显了隋唐帝王统治力的高超。

千古流传前无古人,这段历史更弥足珍贵。

失掉的风物,此时此刻的眼底里却只有巍峨的边境和砥砺前行的英雄和皇帝,当记得执子之手,当忘记焚桑之祸时,我们只能在古老的诗句中找寻回忆,去定格那些不再流芳百世的经典之美!。

中国最具血性的边塞诗词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无争议

中国最具血性的边塞诗词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无争议

中国最具血性的边塞诗词排行榜前十名,第一名无争议唐时有边塞诗派,宋时有边塞词派。

历史上边塞诗词数量不少,既有消极悲观的,也有豪迈雄壮的;既有吟咏边塞风光的,也有描写边塞战斗的。

我们这里要排名赏析的是其中最具战斗性、最具血性的诗词。

TOP10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等。

塞:边界要塞,此处指西北边陲。

异:不同。

衡阳雁去:相传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只有边塞才有的声音:大风呼啸的声音、军营号角声、马的嘶鸣声等等。

嶂:峻峭的山峰。

燕然未勒: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这里用典故比喻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羌管:即羌笛,古时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赏析】这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边塞词,表现的是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期待燕然勒功的英雄气概。

背景开阔宏大,意境苍凉深邃,主体明确鲜活。

上片把边塞的荒凉和悲壮写到极致,尤其“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有着旷古雄浑和悲怆。

下片既写守边将士无怨无悔的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又客观地描述将士的思乡情绪心情,把家与国的思考反映到诗词中,非大手笔不能至此。

范仲淹以此慷慨豪迈之词,一扫当时萎靡不振的词风,对后来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人有着深刻的影响。

TOP9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此处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

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

长云:浓重的云层。

雪山:祁连山,因山顶终年积雪得名。

孤城:玉门关。

边塞诗词的古诗

边塞诗词的古诗

关于边塞诗词的古诗边塞诗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更准确说,它起源于西周,不过发展得最繁荣的`要说是唐宋时期了。

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唐代: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胡歌唐代:岑参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塞上曲二首唐代:戴叔伦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饮马长城窟行魏晋: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后出塞五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

中国古代著名边塞诗(代表作)塞下曲朝代:唐代作者:高适原文: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说明:此诗描写前半部分描写了壮丽的沙场征战之景,渲染了一种宏阔悲壮的氛围。

后半部分则是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万死不辞,要成为描像麒麟阁的立功之臣,并且十分嘲笑那些文臣,只会读经书,不能真的杀敌报国,可叹这些文人参不透这点的话只会白白的衰老而去,不能名留青史。

本诗表达了作者的豪壮之情,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

手法大气豪壮,宏大辽阔之气尽显。

)初唐诗人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实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创作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

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不过,他没有具体细致地实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边塞诗

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边塞诗1.《出塞二首・其一》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解释: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但是离家万里出征的战士们仍未归来。

倘若有像龙城飞将卫青那样的将领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战马越过阴山。

此诗以“明月”“关” 为意象,将秦汉的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既描绘了边塞的悠久历史和战争的漫长,又表达了对良将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展现出一种雄浑豁达又略带苍凉的意境。

2.《从军行七首・其四》1.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解释: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

将士们在沙漠中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前两句通过对西北边塞广阔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艰苦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将士们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黄沙百战穿金甲” 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 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理想和国家奋勇向前。

3.《从军行七首・其二》1.原文: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解释:随着琵琶的弹奏起舞,不断变换着新的曲调,但始终摆脱不了那离别之情。

这杂乱的愁绪怎么也听不完,只见那高悬的秋月照着长城。

首句写军中娱乐场景,新的乐曲却无法排解战士们的“旧别情”,反而更添愁绪。

最后以景作结,秋月高悬、长城屹立的景象,既烘托出了边地的寂寥,又蕴含着战士们深深的思乡之情,将情与景完美融合,韵味无穷。

4.《从军行七首・其一》1.原文: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解释:在烽火台的西边有一座百尺高的戍楼,黄昏时分,我独自坐在戍楼上,感受着秋天的海风。

这时又传来了羌笛吹奏的《关山月》,这笛声让我无奈地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的忧愁。

边塞诗大全_3000字

边塞诗大全_3000字

边塞诗大全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张籍横吹曲辞·出塞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裴说塞上曲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塞下曲四首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王之涣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司空图塞上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

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

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周朴塞上曲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

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常建塞上曲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武元衡出塞作夙驾逾人境,长驱出塞垣。

边风引去骑,胡沙拂征辕。

奏笳山月白,结阵瘴云昏。

虽云风景异华夏,亦喜地理通楼烦。

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

要须洒扫龙沙净,归谒明光一报恩。

李颀古塞下曲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刘得仁塞上行作乡井从离别,穷边触目愁。

生人居外地,塞雪下中秋。

雁举之衡翅,河穿入虏流。

将军心莫苦,向此取封侯。

王贞白入塞玉殿论兵事,君王诏出征。

新除羽林将,曾破月支兵。

惯历塞垣险,能分部落情。

从今一战胜,不使虏尘生。

边塞诗——《塞下曲其一》.doc

边塞诗——《塞下曲其一》.doc

边塞诗——《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塞下曲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塞下曲其一》原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其一》注释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塞下曲其一》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

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动员出征时的威武和雄壮声势。

诗的首句描写边塞将军身佩宝箭的威武气概,金仆姑是宝箭之名,借以显示将军的非凡气度。

次句写练兵场上竖着的饰有燕尾形飘带的帅旗。

《左传》:"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这里引用"蝥弧"之典,象征着军中士气的高涨,生动地衬托了将军的八面威风,使将军形象栩栩如生。

第三句写将军下令出征。

"独立"—词,显示了将军威武屹立的气势。

末句写万千战士一呼百应的壮盛气势。

"千营"形容士军之盛壮。

"共一呼"写出了战士们的万众一心、共同赴敌的决心和浩大声势,这"一呼"大有声震山岳的雄威气势。

《塞下曲其一》作者简介卢纶,(约737-约799),唐代诗人,字允言,唐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

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有《卢户部诗集》。

《塞下曲其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塞下曲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塞下曲其一》原文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描写边塞诗的诗句

描写边塞诗的诗句

描写边塞诗的诗句乱世边塞风烟起,征战烽火燃天际。

马蹄踏破黄沙路,军旗迎风扬傲立。

戍楼寂寞伫高巅,望眼经年等不见。

边城孤寒寄哀咏,英勇士兵守土地。

烽烟四起悲战鼓,杀气弥漫血染沙。

弦歌悠扬引乡思,酒盏相传边塞花。

严霜凝结铁衣寒,探路小队随暗幕。

敌寇侵犯浑没疆,勇士搏击奋英勇。

边塞哨所夜风吹,无尽星光洒寒夜。

守夜战士伫雪夜,铿锵步伐挥剑起。

雄鹰展翅划苍穹,猎豹奔腾战沙场。

歌舞声中唱英雄,壮士气概烙心肠。

边塞诗篇满山河,感人篇章写壮志。

勇士热血涌胸怀,边塞诗词传古今。

岑参的十首边塞诗

岑参的十首边塞诗

岑参的十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送崔子还京: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赵将军歌: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 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王昌龄(约698-757),字 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 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 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 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 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 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 丘晓所杀。 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 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 子”之称。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 《出塞》和《从军行》。
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 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 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 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 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 雪时,雪花在其高空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 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 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 样。(瑰丽、奇异)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 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给人的 共同感受是什么? (答: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 而生寒。) 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答: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营造出征人 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 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第四句直抒 “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 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 从景物看: 孤城、雁飞、鹰翔、箭飞、马走等
景物特点(意境): 雄伟、奇特、壮丽、壮美、瑰丽、辽阔、广阔、壮阔等 感情特点: 豪放旷达、豪壮悲慨、豪迈、豪气、豪 情、报国之志、杀敌决心、昂扬奋进等
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
•突出( ) 和强调( )。 • 表达效果: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曲笔、联想: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 表达效果:
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更生动感人。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 松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 • • • •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胡天八月即飞雪 • 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_____。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黄沙百战穿金甲 • 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 • (唐)王昌龄《出塞》 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 •(唐)王翰《凉州词》
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 表现此边塞风景?
海水如煮、鸟不敢飞、白雪旋灭、 沙砾燃云、浪波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边赤坂通单于。
最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醉 夕阳落 柏台 霜威
送别时间之长
御史台 秋霜肃杀
比喻
执法如山
热海炎气为之炎热” 与朋友的“霜威”对比,赞美朋友为官公正。
美人帐下犹歌舞 • 战士军前半生死,_____________。(唐)高适 《燕歌行》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更吹羌笛关山月,___________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定远何须生入关。 伏波惟愿裹尸还,______________(唐) 李益《塞下曲》 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唐)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 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容易引起 人的寂寞之感。正值秋季,又逢 黄昏 ,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 闺妇思远的时间,又听到羌管悠 悠,伤感和无奈之情自然流露出 来。
高适,字达夫,郡 望为渤海蓓县。天宝 八载(749),得睢阳太 守张九皋力荐,举有 道科,授封丘尉。天 宝十二载(753),辞官 往河西哥舒翰幕府, 任左骁卫兵曹、掌书 记。安史乱起,帮助 哥舒翰守潼关。广德 元年(763)任西川节度 使。入朝后任刑部侍 郎,转左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后人编 有《高常侍集》。
阵阵呜咽的笛声如同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 战争还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 奈何的等待。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是虚 写。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 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 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 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岑参,祖籍南阳(今属 河南),后移居江陵(今属 湖北)。天宝三载,中进 士,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天宝八载,入安西都护高 仙芝幕,任掌书记。天宝 十三载,入安西都护封常 清幕,以大理评事兼监察 御史,充节度判官、支度 副使。至德二载,至灵武 肃宗处,迁右补阙,后历 任起居舍人、虢州长史等 职。永泰元年,出任嘉州 (今四川乐山)刺史。有 《岑嘉州集》。《全唐诗》 编诗四卷。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塞上长城空自许 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____。 (宋)范仲淹《渔家傲》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号角、 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羌笛 琵琶 阴山、天山、轮台、瀚海、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玉门关、碛西、龟兹、夜郎、胡、 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塞上长城的典故:代指戍守边疆的爱国将领。
•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二、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
感慨: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 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 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 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 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 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 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哪些词表现了这些感慨?
惆怅孙吴事, 归来独闭门。
”尽管自己有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 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忧心 边事但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 李广的典故: 李广,陇西(今甘肃)人,是汉朝大将,善骑射,祖辈精通
箭术,故他自幼即练就了过硬的射箭本领,在历次战斗中,勇猛杀敌,屡立战 功。被称为“飞将军”,后成为建功立业、英勇杀敌的代称。 燕然的典故: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 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玉门关的典故:代指边关。 楼兰的典故: 边境之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 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 上瞭望台,一股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 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 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 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王昌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四、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 军 行》 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注释] ①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 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③芦管:即芦笛。
• 表达效果: •渲染(___)气氛、烘托(___)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