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合集下载

伯林的自由

伯林的自由

伯林的自由摘要: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区分了积极和消极自由,对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简述了柏林的生平简介,主要阐释了他的两种自由的观点以及对这两种自由的关系!关键词:以赛亚·伯林积极的自由消极的自由正文:一、柏林的简介: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伯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论述影响深远,他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中,区分了积极和消极自由,对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柏林于一九○九年六月六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

六岁随家迁往彼得堡,两年后亲眼目睹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

一九二一年他随家移民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

一九三二年他成为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教员,并成为所谓" 牛津哲学" 即今日人称" 日常语言哲学"的最早发起人,但五十年代开始,正当牛津学派渐成英美哲学主流之时,柏林却宣布放弃哲学,转向了思想史领域,最终奠定了他思想史领域的大师地位。

而他在思想领域最著名的便是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二、柏林的两种自由介绍:“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 它既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理论建构的基石, 也是“集体主义”、“国家主义”意图实现的目标。

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 在1958 年的文章《自由的两种概念》中提出对自由的两个概念———“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进行区分。

在这一区分的基础上,伯林不但宣称“积极自由”概念是极权主义统治的理论基础, 并对“积极自由”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论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论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1958年10月31日,以赛亚•伯林在在牛津大学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就职演说,这就是著名的《两种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

该文随后被印成单行本发表。

在这篇文章中,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即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与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

这种区分在学界产生了热烈的讨论,成为二十世纪政治哲学的经典论题。

伯林在文章一开始便意味深长地指出,思想观念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他说:“令人惊讶,因为在近代历史上,也许从不曾有这么多人——包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观念以及生命,被狂热的社会与政治学说所改变,有时甚至被猛烈翻搅。

”纵观二十世纪,这句话对于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两次世界大战、意识形态冲突等事件,可谓真实的刻画。

经济学家凯恩斯亦有名言:“…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正确也罢,错误也罢,其力量之大,常人往往认识不足。

事实上可以说统治这个世界的舍如此之思想几无他也。

实干家们,自信可在相当程度上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者,往往已沦为某一个已故经济学家的思想奴隶。

掌权的狂人们,自称可从虚空里听获神音天意者,其狂悖骄妄则常常是从几年前尚存学界的某个不入流学者的思想中提炼浓缩而成。

”【邹恒甫译自《通论》第四章】一、消极自由的概念作为政治哲学家的伯林最为著名的贡献就是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正是集中阐述了这一问题,《两种自由概念》遂名扬天下,当之无愧地被喻为当代政治哲学最具影响力的单篇论文。

不过,最早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却不是伯林。

“消极自由”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一贯立场。

从霍布斯以降,密尔、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大卫.休谟、杰里米.边沁等英国古典政治思想家皆倡导“消极自由”的概念,即免除强权干涉或法律限制的自由(伯林称唯有霍布斯与边沁是最为纯粹的消极自由主义者)。

而“积极自由”的观念也古已有之,从卢梭、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到马克思等欧陆思想家皆属于这一思想传统,最早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则是T. H. 格林【T.H.Green,1836~1882】[1]。

价值多元论与普遍主义的困境

价值多元论与普遍主义的困境

——伯林的自由思想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挑战伊赛亚·伯林是战后自由主义者中一位非常独特的思想家。

他是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的两种概念》一文,被誉为“一篇货真价实的‘自由主义宣言’”,并被列为战后“自由主义获得‘复兴’的标志之一”[1](p85);但是,他对思想史上的一些非自由主义的浪漫主义者却情有独钟,其思想的旨趣也与自由主义的某些传统大相径庭。

他用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新的基础,但他的理论却又在根本上动摇了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性质,甚至动摇了自由价值的优先性。

探讨伯林思想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冲击,对于认识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和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一、价值多元与自由选择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也是其倡导的首要的价值。

但是,为什么要倡导个人自由?或者为什么个人自由是首要价值?其理由和根据是什么?这是自由主义思想家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个基本问题上,不同的思想家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回答。

在洛克等自然法学派那里,自由是基于人性的天赋权利。

在密尔等功利主义者那里,自由是促进认识发展、实现个人幸福和道德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的功利要求。

在斯宾塞那里,自由则是促进个体与社会进化的进化规律的要求。

而哈耶克认为,“主张个人自由的依据,主要在于承认所有的人对于实现其目的及福利所赖以为基础的众多因素,都存有不可避免的无知。

”[2](P28)罗尔斯把个人自由优先性的理由归结为人的两种道德能力,即正义感和形成一种善的观念的能力。

[①]这些思想家除了斯宾塞从进化规律出发以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用某种不变的人性为自由提供理由,并从而证明自由价值的普遍性的,只是不同人对不变的人性是什么有不同理解罢了。

伯林与上述的论证方案都不同,他为个人自由提供的理由主要是价值多元论。

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是针对长期统治西方思想传统的价值一元论提出来的。

所谓价值一元论,就是认为,第一,所有真正的问题都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第二,这类真理的发现必然有可靠的途径;第三,这些正确的答案,彼此必然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第一章伯林与自由主义传统一、对二...

第一章伯林与自由主义传统一、对二...

伯林的自由观研究目录摘要...文献综述?弓言第一章伯林与自由主义传统?一、对二十世纪自由实践的反思一二十世纪自由主义的困境.二伯林与施特劳斯之争二、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一自由主义的两大分野二伯林自由观的直接渊源?第二章伯林自由观的价值基础??.一、理性主义一元论及其批判一理性一元论概述?二伯林对理性一元论批判?二、价值多元论??。

一“反潮流思想家的洞见二价值多元论的基本主张?第三章伯林自由观的基本内涵一、两种自由的概念..一积极自由的涵义?二消极自由的涵义?三两种自由的区别?二、两种自由的辩证关系?.一积极自由的失落。

二消极自由的局限?.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实质第四章观念史视阈中的伯林自由观.一、伯林自由观的积极意义?一为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奠基二发扬宽容的核心理念??.二、伯林自由观的困境与出路??.一自由观与价值多元论之冲突??.二伯林自由观的出路一竞争自由主义?结语?..参考文献.【谢?..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摘要伯林的自由观研究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余爱青指导教师:任丑副教授捅要本文主要探析了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和价值多元论。

开篇以二十世纪自由主义遭遇的政治、道德困境为切入口,引出了伯林对观念史的审视,并得出结论:困境源于对理性一元论的膜拜和消极自由的缺失。

随后,文章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在综合现有的伯林译著及相关研究材料的基础上,引用文本对自由思想进行辩证分析,以及对价值多元论给予系统论述和简要评价,总结出伯林自由观的独特性与意义所在。

第一部分,本章以二十世纪自由理想的失落为背景,追寻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思想渊源,特别是其对贡斯当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本文以英国经验主义自由传统为立足点来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伯林自由观的理论基础??价值多元论。

首先,伯林的价值多元论建立在对西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批判之上,然后,伯林受益于“反潮流思想家们的洞见,他总结出价值多元论的重要意义和思想价值。

浅谈柏林的两种自由

浅谈柏林的两种自由

目录目录 (1)浅谈柏林的两种自由 (2)[摘要] (2)[关键词] (2)一、产生的背景 (2)二、伯林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含义 (3)三、对柏林的自由观的思考 (4)3.1内在困境 (4)3.2一些关于柏林自由观的思考 (5)四、结语 (6)参考文献: (6)浅谈柏林的两种自由[摘要]自由作为西方政治哲学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一直为学者们探讨的关键之所在。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自由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他极力推崇消极自由。

然而消极自由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 都引起很多的批评与争议。

[关键词]自由;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一、产生的背景伯林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提出并非首创,在伯林之前的康德、拉吉罗都曾经明确提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但康德的自由用的是 freedom,必须指出的是freedom与liberty在伯林这里是通用的。

”①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论述给伯林以启示。

贡斯当认为由于城邦规模小,人口数量有限,奴隶制度为自由公民提供了大量闲暇的时间,从而古代人能够享有古代人自由。

古代人自由是指以雅典城邦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为典范,其本质是“积极地且经常地参与集体权力”。

古代人的自由可以使得公民充分参与政治生活,使分享主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现实的制度,每个人经由这种政治权利的行使,能够体验到参政所带来的主人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一种爱国情操。

但是古代人没有个人自由概念,人仅仅是机器,他的齿轮与传动装置由法律来规制。

而现代人的自由是指现代人享有一系列受法律保障的、不受政府干预的个人权利。

现代人的自由充分保障了个体的自由权力,每个人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自我满足。

但是现代自有欠缺一种权力效能感受,古代自由比较刺激,属于一种行动的愉悦。

贡斯当认为,古代人的自由在于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①刘振丽《伯林的两种自由》(《云梦学刊》第31卷第6期)2010年11月的主权,古代人也承认个人对社群权威的完全服从是和这种集体性自由相容的,但是古代人的所有私人行动都受到严厉的监视。

在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

在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

在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
王勃
【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4)001
【摘要】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以赛亚·伯林( Isaiah Berlin )是20世纪西方探讨自由问题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之一,他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标志着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

伯林偏爱消极自由,但并不否认积极自由的意义。

伯林主张两种自由的价值不可通约,也无法替代。

他强调两种自由分别因“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强制个人走向不自由。

因此,寻求在两种自由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王勃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行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5
【相关文献】
1.积极与消极之间--伯林两种自由观再思考 [J], 王勃
2.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辨析——对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概念论"的分析与批评 [J], 李石
3.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解读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J], 胡婧
4.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评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J], 余宜斌
5.超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从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说起 [J], 王宝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

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

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论伯林遇到的挑战及晚年思想的转变马德普王敏2013-01-25 11:09:47 来源:《政治学研究》2012年3期【内容提要】伯林用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新的论证后,既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欢呼,也受到了学界的质疑,使得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一议题,成为西方政治学、哲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伯林对这些质疑的回应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同时也说明了用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论证的努力是不成功的。

【关键词】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伯林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伯林(1909年6月6日—1997年11月5日)是最早试图在价值多元论的基础上为自由主义提供论证的思想家。

正是他的这一努力,使得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一议题,成为西方政治学、哲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这一讨论大体形成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认为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论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二是认为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不仅没有必然联系,而且还证伪了自由主义的普遍价值。

为了澄清这一分歧,弄清伯林到底是如何看待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关系的,就显得特别重要。

事实上,伯林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发展和转变的过程,即从探寻二者的逻辑联系,到否定二者的逻辑联系的转变。

这一点,迄今为止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试图对伯林的这一思想转变作一点探讨,以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价值多元论的提出及其对自由主义的论证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思想,早在1949年6月在和丽山学院做的《民主、共产主义和个人》的讲座中就已显露出端倪。

他认为,“在承认就人的志向本身来说都是平等的或几近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志向必须要屈从于任何一个未经批判的单一原则的基础上,自由民主人士应致力于不相容的理想之间必要的不稳定的平衡。

”①这里讲的“不相容的理想”实际上蕴含了他后来所称的“价值之间的冲突”。

对于这种冲突,在这里以及在此后的很多论述中,他都强调人们应该在冲突的价值间实现不稳定的平衡。

对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质疑与思考

对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质疑与思考

对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质疑与思考伯林在他的著名文章“两种自由概念”中,将自由分为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不同的类型。

他认为,“消极自由”指的是个人不受限制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积极自由”则是个人有机会去实现他们真正的潜能。

然而,伯林的这种分类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质疑和批评。

本文将探讨“两种自由概念”的问题,并举出五个例子,以证明这种分类方式的不准确性。

首先,伯林并没有考虑到个人在追求“积极自由”时可能与其它人产生冲突和竞争。

当一个人想要追求自己的潜能时,他可能需要利用他人的资源和机会。

比如说,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想要得到高质量的教育,但是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资源去实现这个目标。

因此,这些孩子会与其他想要获得同样机会的孩子产生竞争和冲突。

这种情况下,个人的“积极自由”就受到了限制。

另外,伯林所谓的“消极自由”只是针对政治方面的自由,而忽略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自由。

在一个拥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中,人们会面对诸多经济限制,如财务和资源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消极自由”往往是虚幻的,因为其实现需要具备特定的物质基础。

所以,自由的实现需要更广泛的参与和平等的机会,而非单一的政治自由。

此外,伯林的分类方式容易导致人们对自由的僵化理解。

根据伯林的理论,这两种自由概念之间存在着悬殊,使得人们在对自由的理解上缺乏全面性。

事实上,政治自由和自我实现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互相贯通着。

另外,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权利的保护和社会的辅助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含义。

例如,对于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能够获得基本物质保障和机会同样重要。

然后,“两种自由概念” 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利益冲突。

“积极自由” 可能被视为一种超值的人类发展机遇,在现实的社会中会产生一些努力获得“积极自由“的人与其它追求政治,社会自由的人之间的竞争。

事实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并不存在相对悬殊的关系,它们恰恰是相互匹配、相互交流的。

你的政治自由的实现将为你实现个人目标和自我价值的追求提供保护。

伯林的自由论

伯林的自由论

自由观:
伯林将自由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 他认为,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 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 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 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决的,他就处于“积 极”自由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由是“做...... 的自由” (Liberty to)。
相比之下,积极自由尽管推动了人的能力的 提高,刺激了人的欲望,但随着人的能力提 高和对社会资源支配力的强化,人自身的自 由度却越来越小,日益受外在力量约束,失 去了自我,失去了自主。 这就是20世纪的自由发展落入困境的原因 之所在。要寻求人的自由发展的出路,必须 在消极自由的理念和思路上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以赛亚· 伯林(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 思想史家,二十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 一。出生于俄国里加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 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 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在新学 院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汀等参与了普 通语言哲学的运动。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 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1946年重回牛津教授 哲学课程,并把研究方向转向思想史。1957年成 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并获封爵士。 1966年至1975年担任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院长。

这个人告诉我们非常重要的真理,我们因 为党派偏见或者因为对理性的狭隘理解而难 以倾听的真理。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悲剧性与 复杂性,告诉我们相互冲突的希望可能导致 的不幸。但是他也向我们提供另种希望:如 果我们能公正地坚持这种复杂性,这种悖论, 并在同情的理解中调和那些不可公度的道德 之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便不难相处。 ——查尔斯· 泰勒
评论与影响:
在当代政治哲学的兴盛中,柏林的著作起到了特殊 的重要作用。它激发了持续、昂扬更是富有启发性 的辩论。它涉猎广博,既有磅礴的历史感,又有鲜 明的现代情怀,在当代学术进展中使政治思想突然 变得令人激动并充满乐趣。 ——罗纳德· 德沃金 平等的公民各有其不同的因而也是不可公度、 不可调和的善的观念,伯林的这个毕生信念,对自 由主义来说是核心性的。 ——约翰· 罗尔斯

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

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

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摘要]以赛亚·伯林通过对思想史、观念史的大量研究,得出了价值的不可通约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多元价值论,肯定了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多元化的必然性,从而,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自由概念”的全新理论,为新自由主义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伯林多元价值观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以赛亚·伯林是战后自由主义者中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他的《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以极精练的语言揭开了近代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转向的序幕,被公认为战后自由主义复活的标志之一。

在伯林的思想著作中,明确地反映出,指导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的价值理论多元价值论。

而这一理论正如神来之笔,化解了以前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倾向,提出了独到的不同价值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并肯定多元价值的存在,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基础影响着后来的诸如哈耶克,诺齐克等大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

本文拟就伯林多元价值论试作分析讨论,以寻求伯林自由观的精神所在。

一、多元的价值理想(一)一元与多元的历史对立自柏拉图以降,西方思想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信念是:所有善不仅和谐共存,而且相互包容,在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不断发展的优点或样式都彼此不相冲突或相互排斥。

“宇宙有一个单一的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皆有一个根本同一性。

它一经发现,就能为解决人类社会根本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人类社会现存的各种矛盾,冲突和不一致的倾向,是由于人们还未能觅到这一谐和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只要人们一旦都掌握了“理性”这一法宝去追求,“大同世界”就是一个人类终极的乐土。

“乌托邦”就必定可以实现。

直至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洛克到密尔等哲学大师皆是如是。

从未否认过价值的一元论,从未怀疑过在世界上,有一种普遍的价值可以为全人类所接受所共享。

人们总是坚信,现实的价值冲突是暂存的,“乌托邦”的失败是由于人们其实从根本上远没找到最美好和谐的“乌托邦”形式。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提要】本文通过讨论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论述,分析自由民族主义的理论可能与复杂性。

作者认为,伯林的自由多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具有和解包容的可能,但始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因此他未能提出一套清晰的关于“自由民族主义”的规范性学说。

伯林思想的内在紧张标志着自由民族主义的实践困境,而仅仅在观念层面上做出分析疏理无法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借助具体语境下的社会学分析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达成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

文章在最后勾勒了当代中国在社会转型的条件下民族主义兴起的形态特征,指出了发展自由民族主义论述的必要性与困难所在。

【关键词】民族主义自由主义伯林我不想褒扬或攻击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造成了辉煌成就,也犯下了骇人罪行……尽管如此,民族主义在我看来是今日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以赛亚·伯林(2004a:291)民族主义思潮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强劲崛起是一个显著的事实,而与此形成激烈竞争的是晚近兴起的自由主义思潮。

两者之间的紧张与冲突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公共辩论中最为醒目的话题之一(李世涛主编,2002)。

无论是知识分子的争论,还是互联网上的民间大众讨论,无论是对具体事件的直觉反应,还是在理念层面上的立场言说,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呈现出严重的分歧,公众意识在此出现了两极化的对垒。

在意识形态谱系的一端,民族主义被写在信念的旗帜上,发出悲壮的召唤,自由主义主张的普适价值(人权、自由与民主)经常被视为虚假的甚至伪善的;而在另一端,民族主义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象征着狭隘、偏激与灾难,是需要被克服与超越的蒙昧与危险的狂热情感。

在公共讨论中,人们经常会被置于一种强制性的审问与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民族主义立场?而答案似乎是如此至关重要。

对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来说,这是检验“爱国”与“卖国”、“忠诚”与“背叛”、“英雄”与“败类”的试金石;而对于另一方的自由主义者来说,是否能将自由主义的价值置于民族情感之上,意味着对“开放”还是“封闭”、“文明”还是“野蛮”、“和平”还是“暴力”的抉择。

漫谈伯林的两个自由概念(不同视角的深度好文)

漫谈伯林的两个自由概念(不同视角的深度好文)

漫谈伯林的两个自由概念(不同视角的深度好文)漫谈伯林的Two Concepts of Liberty中共中央党校《理论视野》杂志社副主编李小科(李小科授权发表鸣谢)内容提要:从伯林的作为一名思想史家的角度,读解他的《两种自由概念》。

伯林在此文中使用“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主要是用以概括和考察以往政治思想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思想家们对自由的理解,而不在于阐发他本人对“自由”的定义;“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在伯林的文本中分别代表的是以往的思想家们对自由做不同理解的两个概念,而不是说伯林认为有两种“自由”,或自由有“两种”。

关键词:柏林消极自由积极自由肯定式的自由否定式的自由伯林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史家。

他的作品之所以在政治哲学界引起广泛的影响和讨论,主要源于他在1958年发表《两种自由观念》[①](以下简称《概念》)及其后围绕此书的主题展开的一系列争论。

《概念》问世后,立刻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许多人透过《概念》推测和揣摩伯林的自由观,研究伯林的自由哲学,或针对《概念》对伯林的划分和“自由思想”提出质疑和批评,并“一直被无休止地争论着”,使其“成为了过去50年中最有影响的自由主义论述”。

[②]纵观学术界对伯林及其《概念》等的研究,人们普遍认为伯林在《概念》中,伯林对“自由”进行了划时代性地或“革命性地”划分,即认为伯林“把‘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并据此来总结、概括、分析和评价伯林的“自由观”,但很少有人关注或追问,伯林在很大程度上区分的是关于自由的两种(类)概念,而不是两种自由。

这种观点既在许多国外大家那里流行,如国外的查尔斯.泰勒、昆廷.斯金纳、杰拉尔德.麦卡勒姆和约翰.格雷等[③],更见于国内著名的教授[④]和权威刊物刊登的文章[⑤] 。

与此相承,几乎所有的《概念》中译本,均就将Two Concepts of Liberty,译成“两种自由概念”,并做“与两种自由对应的两个自由概念”来理解;将伯林的negative liberty和positive liberty分别简单地译成“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从而过滤和忽略了分别包含在原有英文术语当中的“否定式(自由)”和“肯定式(自由)”这层重要的意思;在把握伯林的“自由观”时,过分地执着于《概念》,而没有太重视伯林后来为其“自由五论”的出版而特别撰写的“导论”(Introduction)。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杨桂花1142055323 11级工业设计(3)班周二(7~9)摘要: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并批判后者而倡导前者,而是为指出众多价值之间的不可公度性,进而明确指出一元论是导致不同的自由与价值被误解的罪魁祸首。

他提出的“两种自由”观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是“摆脱……”的自由,后者是“成为……的”自由,伯林的这一区分对后来的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价值多元一、两种自由概念(一)消极自由概念正常的说法是,在没有其它人或群体干涉我的行动程度之内,我是自由的。

在这个意义下,政治自由只是指一个人能够不受别人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

我本来是可以去做某些事情的,但是别人却防止我去做——这个限度以内,我是不自由的;这个范围如果被别人压缩到某一个最小的限度以内,那么,我就可以说是被强制(coerced),或是被奴役(enslaved)了。

但是,强制一词无法涵盖所有“不能”的形式——例加我无法跳过英尺高;我是瞎子,所以不能阅读;或者,我无法了解黑格尔好作中比较晦涩的部分等。

如果基于以上这些理由,而说:在以上这些限度以内,我是被别人强施以压力、被别人所奴役,英国古典政治哲学家在使用“自由”这个字的时候,他们所指的,也就是上述这个意思(注三)。

自由的范围可能有多大、应该有多大,他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他们认为不能漫无限制,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漫无界限地干涉彼此的行为;这种“自然的”(natural)自由,也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在这种混乱中,要不是人类的最低限度之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就是弱者的自由,会被强者所剥夺。

因为他们体认到:人类诸多目的与活动,不会自动地趋于和谐,同时,无论他们信从什么学说,因为他们对其他目标,诸如正义、幸福、文化、安全、以及各种程度的平等,持有极高的评价,所以他们愿意为其它的价值,而限制自由。

以赛亚·柏林

以赛亚·柏林

以赛亚·柏林以赛亚·柏林以赛亚·伯林- 简介以赛亚·伯林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20世纪最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

伯林对自由主义理论的论述影响深远,他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Two Concepts of Liberty)中,区分了积极和消极自由,对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他几乎就是在不断的获奖与致辞中度过的。

他的许多名篇竟是答谢辞,如作为他一生思想总结的《理想的追求》。

他一生共获英美23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还获得文学、道德、人权等方面的国际奖项。

以赛亚·伯林 - 经历1909年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的里加(当时属于沙皇俄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20年随父母前往英国。

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1932年获选全灵学院研究员,并任哲学讲师,其间与艾耶尔、奥斯丁等参与了日常语言哲学的运动。

二战期间,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

1946年重回牛津大学教授哲学课程,并转向思想史的研究。

1957年成为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

1966年至1975年担任沃尔夫森学院院长。

1978年,在他七十寿辰的时候,第一部纪念文集《自由的观念》编辑出版,内收哈特、泰勒、威廉斯等人的文章;1991年,第二部纪念文集《以赛亚·伯林:生日庆典》编辑出版,内收罗蒂、泰勒等人的文章;1997年11月5日在牛津去世。

以赛亚·伯林 - 思想狐狸型学者不少研究以赛亚·伯林的人都喜欢把他称为狐狸型学者。

所谓“狐狸与刺猬”的说法,是伯林对古希腊残诗“狐狸知道很多的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的一种发挥。

柏林学术涉猎的范围很广,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狐狸型学者;在生活中,他也乐意与各色人等交往,他酷爱文学、音乐和艺术,曾兼任英国著名歌剧院科文特加登剧院的院长、国立美术馆理事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

《两种自由概念》读书心得

《两种自由概念》读书心得

《两种自由概念》读书心得我们今天在谈论自由的时候,一般会将其划分为两种,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而这个概念是1958年由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的演讲中正式区分的,哲学家,政治学家们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对自由的思考,当然与历史的发展有关。

我们反思自由与奴役,反思两次世界大战,反思近现代辉煌的成就,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文明有多脆弱,有时候总会泛起一种无力感,想改变,却不知从何做起。

1944年,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著作《通往奴役之路》,1945年,卡尔·波普尔出版了《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他们都是著名的犹太学者,深受极quan主义的迫害,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是最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的,他们信奉“看不见的手”,一直以来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忠实拥护者,只有民主,才能保证多数人不成为少数人的奴隶,才能让犹太金融财团的利益最大化,让共济hui影响乃至操纵这个世界,而不会被元首或者暴君这样的人把别人的私有财产吞得干干净净,还要使人面临被物理消灭的惨景。

有人说,被资本奴役,不会被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然而,至少很多人都和我持同样的观点:宁愿被资本奴役,也不愿意被极权,被个人和集团永远垄断的暴力政治法律去奴役,因为,民主至少能够避免最坏的一种情况,也许它不是价值最合理的,不是结果最正义的,但它至少不会为了实现所谓的伟大目标,把反对者都物理消灭吧?伯林在文章一开始谈论目的和手段的问题时,就指出了思想观念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最大的危险是它不是理性批判所能左右。

他说:“令人惊讶,因为在近代历史上,也许从不曾有这么多人——包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观念以及生命,被狂热的社会与政治学说所改变,有时甚至被猛烈翻搅。

”纵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历史,这句话显然深刻地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正如伯林所言,哲学家的意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而对于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两次世界大战、意识形态冲突等事件,处处能够找到这样的影子,真实地刻画出了如此残酷的现实。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

柏林的两种自由理论杨桂花1142055323 11级工业设计(3)班周二(7~9)摘要: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并批判后者而倡导前者,而是为指出众多价值之间的不可公度性,进而明确指出一元论是导致不同的自由与价值被误解的罪魁祸首。

他提出的“两种自由”观区分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是“摆脱……”的自由,后者是“成为……的”自由,伯林的这一区分对后来的自由主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价值多元一、两种自由概念(一)消极自由概念正常的说法是,在没有其它人或群体干涉我的行动程度之内,我是自由的。

在这个意义下,政治自由只是指一个人能够不受别人阻扰而径自行动的范围。

我本来是可以去做某些事情的,但是别人却防止我去做——这个限度以内,我是不自由的;这个范围如果被别人压缩到某一个最小的限度以内,那么,我就可以说是被强制(coerced),或是被奴役(enslaved)了。

但是,强制一词无法涵盖所有“不能”的形式——例加我无法跳过英尺高;我是瞎子,所以不能阅读;或者,我无法了解黑格尔好作中比较晦涩的部分等。

如果基于以上这些理由,而说:在以上这些限度以内,我是被别人强施以压力、被别人所奴役,英国古典政治哲学家在使用“自由”这个字的时候,他们所指的,也就是上述这个意思(注三)。

自由的范围可能有多大、应该有多大,他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他们认为不能漫无限制,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漫无界限地干涉彼此的行为;这种“自然的”(natural)自由,也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在这种混乱中,要不是人类的最低限度之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就是弱者的自由,会被强者所剥夺。

因为他们体认到:人类诸多目的与活动,不会自动地趋于和谐,同时,无论他们信从什么学说,因为他们对其他目标,诸如正义、幸福、文化、安全、以及各种程度的平等,持有极高的评价,所以他们愿意为其它的价值,而限制自由。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摘要】伯林是一位重要的自由主义哲学家,他对自由民族主义做出了定义和分析。

伯林认为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权利,而民族主义可能导致对自由的限制。

他对民族主义持有批判态度,警告其可能导致排外和冲突。

伯林的思想对当代民族主义仍有启示,提醒人们要保持对自由的尊重和保护。

结论中强调伯林思想对自由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政治的启示,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平衡自由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

Overall, Berlin's ideas on freedom and nationalism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individual liberty while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national identity.【关键词】伯林、自由民族主义、定义、重要性、批判、影响、启示、政治、思想、当代、结论1. 引言1.1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的关系始于他对于个体自由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伯林看来,自由民族主义并不是相辅相成的概念,反而存在着潜在的冲突和矛盾。

他认为,自由是个体的权利,而民族主义则是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体之上的倾向。

自由民族主义往往会导致对个体自由的侵犯,限制个体在社会中的自由发展。

伯林强调自由的重要性,认为个体应当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幸福。

他反对将民族利益置于个人自由之上,主张尊重个体权利和多样性。

在他看来,真正的自由应当是个体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被强加在身上的集体标准。

伯林对民族主义持批判态度,认为其往往会导致排外和狭隘的思维。

他指出,过度强调民族的统一和纯粹性会排斥异己和多样性,从而损害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伯林提倡多元主义和包容性,强调个体自由和多样性的重要性。

伯林的思想对自由民族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对个体自由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的思考。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摘要】伯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对自由主义的贡献深远而独特。

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后自由主义”潮流,以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影响着当今社会。

本文通过介绍伯林与“后自由主义”的关系,探讨了伯林对自由主义的贡献、“后自由主义”的发展背景以及双方的思想共识和不同之处。

总结了伯林与“后自由主义”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给出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伯林与“后自由主义”之间的联系,为当代自由主义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伯林、后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影响、思想共识、不同之处、关系、未来发展、思考。

1. 引言1.1 介绍伯林与“后自由主义”伯林与“后自由主义”是政治哲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伯林是20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对自由主义思想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而“后自由主义”则是一种新兴的政治理论流派,试图对传统自由主义进行批判和超越。

伯林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政治哲学,他提出了自由的两种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他认为,人们不应该被迫接受外部的强制,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后自由主义”则是对传统自由主义的一种挑战,其主张个体自由应当与社会公正相结合。

它试图超越传统自由主义对自由的单一侧重,强调社会关系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共识,比如对于自由和公正的重视。

但在实践和具体政策上却存在分歧,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争论焦点。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伯林的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后自由主义”的发展背景,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伯林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伯林对自由主义的贡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伯林在政治哲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自由概念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上。

他强调了自由的两种不同形式,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指的是个体有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消极自由则指的是个体不受外部干涉和限制,可以自由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伯林与“后自由主义”
本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艾赛亚。

柏林(IsaiahBerlin,一九○九——
一九九七)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五日以八十八岁高龄离别人世。

这位常被誉为英国最博学的思想家,没有留下任何一部系统性的代表作,他的所有著作几乎都是零散文章的结集,这在必定程度上与他强烈的"反体系"立场有关
,因为事实上
柏林一直拒绝写作大部头的系统著作。

不但如此,柏林本人经常表明当世学界过高估量了他,说他本身的写作从无计划,更从未想过青史留名的问题,而是更多像一个出租车司机,哪里有叫唤就去哪里。

但不管怎样,英美学界数十年来对他确实评价甚高,认为柏林的特点在于擅长以一篇文章点出重大课题,用寥寥数十页廓清别人用数百页篇幅说不清的问题。

柏林于一九○九年六月六日生于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一个犹太家庭。

六岁随家
迁往彼得堡,两年后亲眼目睹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先后爆发。

一九二一年他随家移民到英国,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

一九三二年他成为牛津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犹太人教员,并成为所谓"牛津哲学"即今日人称"日常语言哲学"
的最早发起人,事实上这个学派肇端于柏林和奥斯汀(JohnAustin)当时共同
主持的哲学讨论班,稍后则形成为柏林家的每周四哲学聚会,直到大战爆发被打断。

但五十年代开始,正当牛津学派渐成英美哲学主流之时,柏林却颁布发表放弃哲学。

原因据说是有一次他坐在飞机上,看到天上的浮云全然无碍于飞机的飞行,他忽然觉得,分析哲学就像天上的浮云,实在无关人间兴亡事,因此决定转向思想史研究。

不过事实上柏林对思想史的爱好并非在五十年代才开始。

他本就对人文领域有广泛的爱好,最早颁发的文章乃是讨论威尔第的歌剧(以后常年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监事),一九三九年颁发的《马克思的生涯》已有思想史研究的性质。

但一九五一年他颁发名篇《托尔斯泰的历史怀疑论》(单行本以《刺猬与狐狸》
名世)后,顿时名声大噪,从此奠定了他在思想史领域的大师地位。

柏林独具一格的人文自由主义思路(humanisticliberalism),正是以其
思想史研究为基础,确切地说,是在他对西方思想传统的长期批判反省中形成的。

作为西方学界公认的思想史研究泰斗,柏林意味深长地将他本身最重要的思
想史研究论集命名为《反潮流》(AgaittheCurrent)。

我同意借用这
个书名强调,柏林的自由主义首先是一种"反潮流的自由主义",因为柏林的自
由主义植根于他对西方启蒙和现代性主流思潮的不懈批判。

柏林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把维柯(Vico,一六八八——一
七四四)和赫尔德(Herder一七四四——一八○三)等对西方启蒙主流的深刻批
判提到欧洲思想史的中心地位(特殊参见其《维柯与赫尔德》、《反潮流》、《
人这块歪材料》三书)。

柏林认为,西方启蒙和现代性的主流思潮具有不可救药
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诉求,而维柯和赫尔德的重要性,就在于他们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打破了一元论的统治,高倡价值多元论和文化多元论。

但不幸的是,维柯和赫尔德的洞见从未得到应有的真正重视,占据西方现代思想主流的仍然是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

柏林一生的全部努力,就是致力于把维柯和赫尔德提出的价值多元论和文化
多元论提升到自由主义基础和核心的高度。

柏林的所有论述事实上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不懈地批判各种形式的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不懈地论证今日被称为"柏林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即: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不可通约性(theplurality andtheincommeurabilityofvalues),不同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
及其不可通约性(themultiplicityandtheincommeurabilityofdifferent culturesandcivilizatio)。

柏林认为,对价值一元论和文化一元论的强烈诉求乃根深蒂固地贯穿于二千
年来的西方思想传统,其思想根源则在于他所谓的"爱奥尼亚谬误"(Ionian Fallacy),即古希腊哲学的谬误。

这就是力图为千差万别的事物找到统一性的
基础,发现出所谓"始基"或所有事物的最后按照和共同基础。

这一"爱奥尼亚
谬误"一脉相承地贯穿于中古基督教传统、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直至现代。

其本色是对多元的惧怕,对差异的惧怕、对不确定性的惧怕、对不和谐的惧怕。

这种惧怕反过来也就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