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的信仰与传说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生大帝的信仰与传说初探
王见川(南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传统中国出现不少行医治病为特色的神医,他们去世后,被民众尊奉为〝医神〞或〝药王〞,其中具全国知名度者有华陀、孙思邈等人。而只在地区或区域著名的,则以流行于闽南和台湾的保生大帝,可作代表。
就笔者所知,截至目前为止有施博尔(K.Schipper)1,林国平、徐晓望等人,对保生大帝信仰作了研究,其中丁荷生(Kenneth Dean),范正义更以此,写了博士论文2。本文利用<<宋会要>>及南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刘克庄<<后村集>>中的新史料,拟对保生大帝的生平及其信仰流传,作一初步探讨。
一、关于吴本的生平
保生大帝,又称为吴真人,俗称〝大道公〞。根据现存最早的资料南宋流传的〝谱牒〞,保生大帝「姓吴名本(音Tao),父名通,母黄氏」,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十五日生,仁宗景佑三年(1036)五月二日卒,享年五十八岁3。
关于保生大帝的籍贯,历来有三种不同说法:
一、青礁(明末何乔远《闽书》卷三)
二、白礁(嘉庆《同安县志》)
三、安溪石门(清初李光地《榕村全集》)
著名宗教学者林国平认为「白礁说有《延陵吴氏通谱》和《白石丁氏古谱》印证,较为可信。」4不过,比二族谱更早的南宋杨志〈慈济宫碑〉却记载吴本生于青礁。其文云:
…介漳泉之间有沃壤焉,名曰青礁,地势砥平,襟层峦而带溟渤,储精毓秀,笃生异人,功巨德崇,世世庙食,是为慈济忠显英惠…
根据乾隆间《海澄县志》,杨志是青礁附近人,南宋进士,曾任广州〝别驾〞。〈慈济宫碑〉是他参考「同安」旧记、泉州庙记、故老传言以及谱牒撰写的,也就是说杨志在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六月写〈慈济宫碑〉记时,曾取材白礁、泉州二地的吴本庙宇、地方耆老传言和当时流行的族谱资料。
1K.Schipper,the Cult of Pao-sheng Ta-ti and it’s spreading to Taiwan:A Case Study of fen-hsiang , In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Fukien Province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edited by E.B.Vermeer, Leiden:E.J.Brill:397-416,1990。2Kenneth Dean,Taoist Ritual and Popular Cults of Southeast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范正义博士论文未见,但其搜集资料期间,笔者正在青、白礁做考察。
3杨志〈慈济宫碑〉页257,乾隆《海澄县志》卷22收录此碑文。
4林国平、彭文宇《福建民间信仰》页259,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依此来看,杨志〈慈济宫碑〉反映的吴本生平,不是他基于乡谊的偏袒说法,而是反映当时吴本信仰的共同看法,而南宋理宗淳佑间的志书亦记载吴本宅在青醮5。根据此碑记,可知吴本小时身体虚弱,不好养育,「不茹荤」。长大成人后应未娶妻,以医为业。他精通《枕中》、《肘后》等医书,治病神效,「远近」民众以为〝神医〞。关于吴本生前的交友状况、人际关系,〈慈济宫碑〉仅提到他和同乡黄驭山有所往来。从碑记来推,吴本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但出身可能是寻常人家,非世家大族。
二、吴本的封赐与庙宇
根据杨志〈慈济宫碑〉,在吴本去世之后:
灵异益着,民有疮疡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祷而沈疴已脱矣。乡之父老私谥为医灵真人,偶其象于龙湫庵。方工之始,解衣盘礡,莫知所为,缩首凡数日。一夕梦侯谂之曰:吾貌类东村王汝华而审厥像,更加广颡,则为肖。工愕然,繇是运斤施垩,若有相之也 (6)
从「乡之父老」为吴本建祠塑像,不知其相貌一事,可知吴本在去世后一段时间才得到乡民的信奉。循此来看,南宋宁宗曾任「漳州守」的庄夏,在嘉定九~十年间(1216~1217)写的〈慈济宫碑〉上说:吴本「卒于家,闻者追悼感泣,争肖像而敬事之」7的情况,并非事实。
照杨志〈慈济宫碑〉,当时吴本信仰的所在地是「龙湫庵」,信众称之为〝医灵真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宋会要》即称吴本庙叫〝医灵神祠〞8。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巨寇侵袭青礁一带,乡人抱头鼠窜,束手无策,恳求吴本显灵保护。不久,官兵击毙盗酋,残党就擒。全境百姓以为吴本灵验,挽救他们,纷纷捐钱修建龙湫庵,妥置神明。杨志碑记说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身地方的官员〝尚书颜定肃〞(颜
师鲁)奏请立庙9。原本,庙址选在雪峤院旁,后改在「龙湫之阳」。庙成之后:
四方之香火来者不绝,士祈功名,农祈蕃熟,有欲为非义者则所祷更不酬...淳熙乙巳承事郎颜公唐臣,率乡大夫与耆老彻旧而新之,高门有伉宫寝,奕奕轮焉、奂焉、翚飞鸟革,既又立屠苏,其房居学佛者,以供洒扫之役,然后祠宇粗备 (10)
由此可知,吴本庙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建成。孝宗淳熙十二年(乙巳,1185)出身青礁的官员颜唐臣及地方士绅又重新翻新,并在庙旁立斋房供僧人居住、以便「洒扫」庙寺。
南宋嘉定末庄夏的〈慈济宫碑〉说绍兴二十一年建成的吴本庙,官方赐给的庙名叫〝慈济〞11。不过《宋5乾隆陈瑛等修《海澄县志》卷17〈名迹〉「吴真人宅」,页201。
6杨志〈慈济宫碑〉页256。
7庄夏〈慈济宫碑〉页258,《海澄县志》卷22收录此碑文。
8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六七。
9杨志〈慈济宫碑〉页256。
10同前注。
11庄夏〈慈济宫碑〉页258。
会要》却记载说:医灵神祠在泉州府同安县,干道二年十月赐庙额慈济12。从地点及〝医灵神祠〞称号可知此庙就是吴本庙。此文反映官方在孝宗干道二年(1166)十月赐给泉州同安县的吴本庙额〝慈济〞。也就是说,官方赐封的对象是白礁的吴本庙。循此来推白礁吴本庙至晚在此之前即已建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知道,绍兴二十一年创建的青礁吴本庙并未合法。关于吴本庙合法的关键,庄夏〈慈济宫碑〉说此庙是由梁郑公(梁克家)帮忙取得庙额的13,这是极有可能的,当时梁克家深受孝宗皇帝宠信。至于梁克家为何会协助吴本庙合法,恐怕与地方名宦的大力游说有关。南宋中期真德秀任官泉州时曾立新定例:一岁两祠,春秋祭祀吴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八<慈济庙>,卷五十<春祈慈济庙祝文>),当时他是到同安的慈济庙行香祝祷.<<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八收录几篇他替民众向吴本祈求平安,健康的祝文(如<慈济庙>,<慈济庙祝文>,<为民患痢告慈济庙文>).
根据杨志〈慈济宫碑〉,吴本在南宋得到官方以下封赐14:
庄夏〈慈济宫碑〉则说,吴本在南宋宁宗庆元乙卯(元年,1195)被官方赐封为忠显侯,开禧三年(1207)因祷雨灵验,抗敌有功又被加封英惠侯15。而乾隆间《海澄县志》引录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3)地方志书则记载吴本干道二年赐庙号慈济,庆元二年(1196)封忠显侯,嘉定间加封为忠显英惠侯、康佑侯,端平二年(1235)封灵护侯,嘉熙三年(1239)封正佑公。嘉熙四年(1240)因御史赵涯之议建请皇上将公侯爵号,改封真人,赐号冲应,淳佑元年(1241)下诏改庙为宫16。对照《宋会要》记载,首先,我们只能确定吴本在嘉定元年五月被官方封为〝忠显英惠侯〞17,可见其余封号应是民间私封的。其次据此可知杨志的封赐纪年较庄夏正确。
虽然如此,庄夏的〈慈济宫碑〉也非全无可取之处,如其记载吴本受封的原因,可能即是真的,杨志〈慈济宫碑〉即说:
雨旸不忒,寇盗潜消,黄衣行符,景光照海,挽米舟而入境,凿旱井而得泉,秋涛啮庐,随祷而退。12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六七。
13庄夏〈慈济宫碑〉页258。
14杨志〈慈济宫碑〉页257。
15庄夏〈慈济宫碑〉页258。
16乾隆《海澄县志》卷19〈方外〉页222。
17徐松《宋会要辑稿》礼二一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