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的辩证关系及当代价值
走向共产主义做物质准备。马克思晚年曾设想俄国能 以公社为起点 跨 越 “卡 夫 丁 峡 谷 ”,资 本 主 义 对 于 扩 张 生产力已经达 到 一 定 限 度,而 社 会 主 义 能 够 以 此 为 基 础更大限度地 促 进 生 产 力 的 发 展,社 会 历 史 发 展 是 特 殊性和规律性 的 统 一,俄 国 和 中 国 正 是 抓 住 特 殊 的 历 史机遇,结合本国的国情,使 国 家 迈 进 了 社 会 主 义 社 会。马克思、恩 格 斯 观 察 总 结 和 归 纳 研 究 工 人 阶 级 革 命发生的条件,发 现 了 生 产 方 式 对 政 治 社 会 和 精 神 生 活的决定性影响。“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辩证统 一于人类社会发展中,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2.2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是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
“两个必然”和 “两 个 绝 不 会 ”,是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关 于资本主义发 展 趋 势 的 重 要 研 究 结 论,两 者 不 是 孤 立 存在的,而 是 辩 证 统 一 的,是 一 个 严 密 的 逻 辑 体 系。 “两个必然”解 释 了 人 类 社 会 历 史 形 态 更 替 的 必 然 规 律,指明了人类 从 剥 削 与 被 剥 削 走 向 全 人 类 解 放 的 实 现路径,描述了 从 社 会 主 义 走 向 资 本 主 义 的 社 会 发 展 趋势。“两个绝 不 会 ”马 克 思、恩 格 斯 在 观 察 和 总 结 了 工人运动 经 验 和 社 会 发 展 规 律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对 于 “两个必然”实现条件的阐明论述。 2.1 “两个必然”是必然结果,“两个绝不会”是内在条 件,是质量互变关系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 艰巨性,这是因 为 在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内 部 不 断 对 社 会 制 度进行变革和 调 整,生 产 力 和 生 产 关 系 的 矛 盾 得 到 缓 解,资本主义可以继续发展其生产力,从而达到另一个 繁荣阶段。这种暂时的稳定和发展说明了资本主义制 度赖以存在的 经 济 基 础 依 然 十 分 牢 固,无 产 阶 级 进 行 革命所需要的物质准备还没有完全充分。在没有充分 的物质基础时,无 产 阶 级 取 代 资 产 阶 级 的 革 命 运 动 是 没有实现条件的。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 纳的全部生产 力 发 挥 出 来 之 前 决 不 会 灭 亡;社 会 主 义 在它存在所需 的 条 件 在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中 完 全 形 成,进 而使资本主义 生 产 关 系 分 崩 离 析 以 前,是 决 不 会 实 现 的。资本主义 为 缓 解 矛 盾,在 自 身 内 部 实 施 着 具 有 社 会主义特征的 制 度 变 革,可 见 社 会 主 义 实 现 所 需 的 条 件在资本主义 的 发 展 中 逐 渐 成 熟,社 会 主 义 的 实 现 来 日可期。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的辩证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2 0 1 6 年1 2月 总第 3 1 卷第 1 2期
产方式是在封建社会 内部产生发展起来 的,是生
本文 为 2 0 1 4 年辽 宁省社会科学基 金项 目“ 加强 高校思政课 ‘ 三个 自信 ’ 教育的理论 与实践研 究” ( L 1 4 B S Z 0 3 6 ) ) 阶段 性成果 , 项 目主持
人: 孙明惠。
作者简介 : 宋辉 ( 1 9 7 9 一) , 男, 辽 宁师 范大学博 士研究生 , 大连海洋 大学助理研究员 , 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 刘衡 宇( 1 9 7 6 一) , 女, 锦州医科大学教授 、 硕导 , 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
自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内在矛盾是资本 主义制
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 , 从 而 最 终 得 出“ 两个必然”
的结论 。 .
结论。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脱胎于封建主义并实
现替代 的历史 必然 性 及其 过 程 指 出 ,资本 主 义生
他 们 把生 产 方式 的变 革作 为考 察社 会 形 态 变 迁 与演 进 的基 本 范 畴 ,用辩 证 唯物 主 义历 史 观分
97
析考 察 了整 个人 类 社 会 的发展 规 律 ,科 学 地 预见
它摆脱 的 , 只有 一连 串的失败 才能使 它 摆脱 。 ” [ I W 3 国
了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运 动 将 不 可 避 免 导 致 “ 两 个必 然 ” 的结局 。 2 . 从“ 两个 必 然 ” 到“ 两个 绝 不 会 ” — — 基 于实 践对 资本 主义 发展 进程 认识 的完善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及其启示-2019年文档(可打印修改)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及其启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概括的“两个必然”的理论。
后来马克思又在他的《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所谓两个绝不会说的就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的指导之下,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在先进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带领下蓬勃开展,并且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争议。
社会主义怎么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论断错误了吗?马克思错了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疑惑都深深的困扰着广大的人民群众。
但历史事实证明,这两个理论并没有错,它们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并科学的理论。
经过无产阶级先驱们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了无产阶级的胜利。
一、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内在统一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关于“两个决不会”,它所指示的对象为“所有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还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所有的这些历史演变、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蕴藏和体现着这个规律;而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它则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
同时“两个决不会”论断中还隐藏着另一层的论断,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后,是必然要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
试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试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及意义试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及意义【摘要】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这两个着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所以我们必须将“两个必然”同“两个绝不会”思想联系起来,明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且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辩证统一一两个必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得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这种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二,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二两个绝不会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V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马克思主义认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1]两个决不会:一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辩证关系:两个必然的思想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统一的。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遵义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2]“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
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重要意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在理论上就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对于这种“代替”在实践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种片面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工作上的诸多失误,如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盲目乐观,甚至出现跨越现实,人为制造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事业错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通常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西周灭商,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止,共历经近900年,其间充满漫长、艰辛、曲折的新旧势力、制度的残酷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已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16世纪开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也贯穿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间曲折、反复的斗争。
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其中尚且要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那么,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将要经历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历程。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浅谈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世界舞台在不断更新变化,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萧条时期,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逐步发展的新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以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从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了某些对它们有利的经验,如加强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吸引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
但是它的本性未改,资本主义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对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调整和改变。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份制、法人股份垄断所有制、合作社、基金会所有制等多种资本社会化形式,都已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着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转变。
但是,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和突破传统的私人占有关系的狭隘界限,而只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
当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所做的种种自我调节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的正确性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2. 苏东剧变是历史在前进中的暂时的曲折;(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孕育着更大的发展条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1997年10月20日在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首都召开的“面向2l世纪的社 会主义”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上97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的 212名代表一致认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灾难只能被解释为一种实 践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消亡。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的论断:社 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计划)
同时美国社会面临的严重精神问题如贪婪的富有阶级日益加深的种族和贫困问题广泛的犯罪和暴力行为大规模的毒品文化流行社会上绝望情绪的内部滋生过度的性自由通过媒体大规模地传播道德败坏的世风日益弥漫的精神空虚感等等
解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 不会”的现实意义
刘亮、何博、朱枫、王雨楠、王小 杰、林午阳、于震维
两个必然
.
2.
3.
资本调控中的集中化和资本使用的社会本 位趋势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社会 的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的改善(提高劳 动生产率,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日益民主化和内部政治日益民主化。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 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 昭示了社会主义发 展的基本方向,“两个绝不会”则说明了社会主义发 展的曲折道路。
意义:
“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 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任何消极 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 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联系区别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在哲学和科学中,有两个概念是必然和两个概念是决不会的。
必然:
规律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事件或现象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它们是由某种规律所决定的。
例如,在某些条件下,氢氧化物会生成水,这是必然的。
实际存在:在哲学中,有些东西是必然存在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例如,在某些哲学观点中,真理是必然存在的。
决不会:
矛盾:在逻辑学中,矛盾是指两个命题或论点是不可能同时为真的。
例如,“所有的鸟都不会飞”和“有些鸟会飞”是矛盾的。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它们违背了自然规律或不符合现实。
例如,让一个物体同时保持不动和运动是不可能的。
这些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考方法和决策依据。
浅谈对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认识 涂世彦
浅谈对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
它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则是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两个必然”在理论上的深化。
它既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科学结论,又是当时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如果说“两个必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两个决不会”则为这种趋势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它们的密切关系第一表现在,“两个必然”是社会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两个绝不会”的逻辑结论。
它们之间并不矛盾。
社会运动的规律表明更先进的社会制度会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对于马克思自己的“两个必然”的说明他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作者:魏菊枝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0期摘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同时又对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关系;现实启示一、引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理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苏联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走向了实践的成功,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又使得这一理论备受争议。
社会主义怎么了?马克思错了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6]“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自己在否定自己吗?其实不然,“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两个绝不会”,可以理解为“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即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方面的一种条件。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换言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二、“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个决不会”,概括的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都无一例外的体现着这个总规律;“两个必然”,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终结局[3]。
换言之,“两个决不会”可以理解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是肯定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是肯定会出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决不会”是矛盾的“共性”,“两个必然”是矛盾的个性,“两个绝不会”这一“共性”寓于“两个必然”这一“个性”之中,“两个必然”这一“个性”又体现“两个决不会”这一“共性”,二者有机统一。
探析《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论断
探析《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论断作者:陆帆来源:《大观》2017年第09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两个必然”论断,并做了系统的论证,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探索其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无论是理论上亦或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848年2月24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在这篇约2万字的《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阐述了阶级斗争基本原理、提出了共产主义性质以及“两个必然”论断等。
笔者主要从“两个必然”论断着手,探析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两个必然”的解读“两个必然”科学论断出自于《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所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原文《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如此写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从字面上看,“同样不可避免”和“两个必然”是两种不同的表述,“两个必然”表达的较为直接,而“同样不可避免”表述得较为隐晦,尽管这两种表述略有差别,但是“两个必然”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
《共产党宣言》一书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史观以及新的经济理论的观点出发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矛盾基础之上而得出的“两个必然”论断,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论断实际上是基于阶级以及阶级斗争的,因此,当我们在解读“两个必然”论断时,可以从阶级斗争方面或者是社会制度方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这种社会制度的更替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即“必然的”。
当今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广大人民应当树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充分领悟“两个必然”论断的基本原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一、两个必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得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这种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二,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二、两个绝不会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凭人们主观的意志、愿望实现的。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而且这种取代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柳亚倩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3期[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间的根本对立,得出“两个必然”的论断,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发现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这对“两个必然”形成新的挑战。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两个必然”的思想,对我们当今更好的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巨著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虽然160多年过去了,回首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一、《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提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而且对这一论断进行了论证。
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以论证;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加以论证。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唯物史观出发,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犹如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一样,这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因为“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
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
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它已经被炸毁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着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
因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造成的财富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主要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出名论断。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结论。
“两个绝不会”是指,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看,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性趋势。
两个绝不会指明了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过程,二者体现了社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互包容相互补充。
一方面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绝不会的最终前途,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可以相互转化,促进社会向两个必然发展。
另一方面两个绝不会体现了两个必然的应有之义。
两个必然必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其中蕴含两个绝不会的灵魂,是对两个绝不会规律的展示,(3)从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的认识过程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自我批评和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是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
二是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
【找论文网- 理学论文】【摘要】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_两个必然_和_两个绝不会_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和现实思考_王洪清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可怕吗?我们不怕;面对资本主义必然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观念,可信吗?我们坚信。
然而,不作理性的合乎实际的哲学思考和现实思考,我们势必会怕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势必会动摇共产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本文试从哲学和现实两个角度对“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辩证关系作一番认真思考,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运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进行生产与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就从它的脚下被抽掉了。
资产阶级首先生产了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即“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指出:“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也就是说,现存的资本主义还暂时不会灭亡、孕育其中的社会主义还暂时不会出现即“两个绝不会”,同样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
%、二战以后,人类社会进入了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两个必然”的理论在当代遭到不少的曲解和挑战,对于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然而有人这样理解“两个绝不会”:一种社会形态,只要生产力还能够发展(不管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它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他们再从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仍有所发展(有时还比较快)这一事实出发,认为资本主义仍具有活力,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条件至今还不成熟;相应地,他们认为,俄国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为地搞出来的,是“早产儿”,因而注定早晚要垮台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就是例证。
按此逻辑,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更不成熟,应该退回到资本主义去。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两个绝不会”的原理,科学地解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的实现不是一时之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长期的艰苦努力。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事实。
认为实现这一必然性以为期不远了。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马克思的这种判断过于乐观了。
因为在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国有资本等。
这些新变化说明在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虽然与社会化大生产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了,经过调整它还是能够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往往又出现新的繁荣。
1859年,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这些新变化,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因此,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还要加快发展生产力,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只有当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趋于成熟,社会生产力获得较大发展,其优越性充分显现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日子才会到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的过程中,虽然都在进行自我调整,但这种调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是为了延缓其衰亡,但并不能阻止其走向死亡。
事实上,其自我调整的过程,正是为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做准备的过程(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准备)。
社会主义的自我调整过程,是其加快走向成熟的过程,尽管中间会有诸多曲折,但最终成熟并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事实上,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每一次曲折,都促使社会主义在吸取教训中,更快地走向成熟。
社会主义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
我们既不能在社会主义轰轰烈烈发展之时盲目乐观,以为可以一步到达共产主义;也不能陷入另一个极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把挫折看得过大,丧失信心,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悲观失望。
我们应当在牢记“两个绝不会”的前提下,对“两个必然”的信念坚定不移。
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绝不会”则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正确并深刻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一、“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在理论上就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对于这种“代替”在实践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种片面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工作上的诸多失误,如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盲目乐观,甚至出现跨越现实,人为制造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事业错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尤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其中尚且要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那么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过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将要经历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过程。
二、“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为我们全面准确的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自17世纪产生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19世纪中期,马克思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研究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矛盾而引发经济危机时指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马克思的论述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的地步,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已到了穷途末路,危在旦夕。
实际上,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在判断上的失误。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对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认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崩溃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已为期不远。
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不但没有崩溃、为社会主义全面代替,相反,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科技革命而得到巨大的发展,在战后60年的时间里,它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比它以往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在对待资本主义生命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出现过失误,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对他们的失误作了反思,但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致我们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带有片面性,往往只看到它冲突的一面,而看不到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一面。
因此,长期以来,在对待资本主义生命力问题上,我们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认识。
马克思“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剖资本主义得出的科学结论,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此,我们既要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同时也不能盲目乐观,犯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而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斗争过程。
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提供理论依据。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总是伴随着曲折和暂时的倒退。
列宁曾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在80多年世界发展进程中,经历过多个高潮和低潮时期。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的总结。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