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汇总

1、为什么说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答: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

而“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要消除这些旧社会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社会。

2、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3、如何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答: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理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面的;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时间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性”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4、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马克思主义认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1]两个决不会:一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辩证关系:两个必然的思想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统一的。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遵义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2]“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

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马原课后思考题2014-余

马原课后思考题2014-余

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总复习一、考试时间:1月5日二、形式:闭卷;卷面60分,另任课老师单独命题—论述题40分二、复习指导(一)基本范畴和复习要点每章节首页,自行复习(二)关系辨析绪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思想的必须阶段和必要基础。

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识事物的基础;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l)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缎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2.简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答: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1、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2、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重要意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在理论上就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对于这种“代替”在实践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种片面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工作上的诸多失误,如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盲目乐观,甚至出现跨越现实,人为制造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事业错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通常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西周灭商,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止,共历经近900年,其间充满漫长、艰辛、曲折的新旧势力、制度的残酷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已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16世纪开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也贯穿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间曲折、反复的斗争。

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其中尚且要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那么,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将要经历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历程。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浅谈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世界舞台在不断更新变化,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萧条时期,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逐步发展的新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以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从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了某些对它们有利的经验,如加强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吸引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

但是它的本性未改,资本主义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对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调整和改变。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份制、法人股份垄断所有制、合作社、基金会所有制等多种资本社会化形式,都已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着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转变。

但是,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和突破传统的私人占有关系的狭隘界限,而只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

当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所做的种种自我调节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联系区别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联系区别
然而,在马克思提出“两个决不会”思想之后,新的革命高潮并没有立即到来。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马克思经过研究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新的工业繁荣已经到来,特别是在英国和美国,新的工业繁荣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英国和美国的繁荣很快影响到欧洲大陆,使德国和法国的工业也呈现出繁荣景像。“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这是马克思关于“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又一次重要阐发。40多年后,恩格斯回顾当年他们对欧洲新的革命高潮的预测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因此,“在1848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实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重新回到书房,从事他多年以前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终于在1859年写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在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在哲学和科学中,有两个概念是必然和两个概念是决不会的。

必然:
规律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事件或现象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它们是由某种规律所决定的。

例如,在某些条件下,氢氧化物会生成水,这是必然的。

实际存在:在哲学中,有些东西是必然存在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例如,在某些哲学观点中,真理是必然存在的。

决不会:
矛盾:在逻辑学中,矛盾是指两个命题或论点是不可能同时为真的。

例如,“所有的鸟都不会飞”和“有些鸟会飞”是矛盾的。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它们违背了自然规律或不符合现实。

例如,让一个物体同时保持不动和运动是不可能的。

这些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考方法和决策依据。

2022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8、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9、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1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1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4、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5、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二、多项选择题16、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1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20、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三、辨析题2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作者:魏菊枝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0期摘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同时又对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关系;现实启示一、引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理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苏联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走向了实践的成功,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又使得这一理论备受争议。

社会主义怎么了?马克思错了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6]“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自己在否定自己吗?其实不然,“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两个绝不会”,可以理解为“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即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方面的一种条件。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换言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二、“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个决不会”,概括的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都无一例外的体现着这个总规律;“两个必然”,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终结局[3]。

换言之,“两个决不会”可以理解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是肯定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是肯定会出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决不会”是矛盾的“共性”,“两个必然”是矛盾的个性,“两个绝不会”这一“共性”寓于“两个必然”这一“个性”之中,“两个必然”这一“个性”又体现“两个决不会”这一“共性”,二者有机统一。

第四题“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四题“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的实际,分析“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答案: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具体表现为:1、在社会生产力领域,国家干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表现:第一、国家成为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

第二、国家直接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

第三、根据经济战略目标制定科技政策,并投资建立新的生产部门、改造旧的生产部门。

第四、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2、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发达资本国家通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的分离,通过授予实行雇员持股计划的企业以实质性的税收补贴,去推行雇员持股计划等措施,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推动资本主义企业由以股东为中心到兼顾利害相关者(经营管理者、雇员、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的转移。

截止1996年,国已经在10 000家公司中有雇员持股计划,覆盖雇员900多万。

而且,正以每年300——600家公司的速度在增长着。

3、在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治理结构方面,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由大规模生产制向灵活生产制、由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要求把工人由“会说话的机器”逐步变成被看做是“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乃至“能力人”,以调动起生产积极、协调劳资关系、实现资本价值增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雇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制度等。

4、在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方面,在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有分配社会化与之相适宜的形势下,在工人阶级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进行不懈斗争的情况下,也为了抵消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吸引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从国内和海外获得高额利润的基础上,在产品的分配方面,“把蛋糕做大”,实行高工资和高消费政策;在产品的再分配方面,则实行名目繁多、其支出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其规模和费用一般占政府开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5、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让工人组织工会、选派代表同雇主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建构劳资之间争执、协商和妥协机构,极力把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渠道中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一、两个必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矛盾,? 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得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这种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二,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二、两个绝不会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引起的,而不是凭人们主观的意志、愿望实现的。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是不会灭亡的;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就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而且这种取代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22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2、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8、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9、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1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不同时期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两个出名论断。

“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结论。

“两个绝不会”是指,无论哪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看,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前进性趋势。

两个绝不会指明了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过程,二者体现了社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互包容相互补充。

一方面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绝不会的最终前途,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可以相互转化,促进社会向两个必然发展。

另一方面两个绝不会体现了两个必然的应有之义。

两个必然必须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其中蕴含两个绝不会的灵魂,是对两个绝不会规律的展示,(3)从对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论断的认识过程上看,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自我批评和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是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

二是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

【找论文网- 理学论文】【摘要】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 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后者 将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 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 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13L 两个必然二 辆个绝不会. 之间的关系,() 答题人数257党访人数:257 两者之商...4L63%两者是 Pjg.-3.95%两者之国没-^3.17%前我粮轧X 翌滔^<Z E 投有潇联系所差晨内容与击式的关系895%答套迭百前者是理本的方面,后者昌梏2与延些作用豹方面丽者亍亘有若内在睬菜 目复慵况 41.25% 4153%这次受访人数有257个,41.63%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41.25%的人认为前者 是根本的方面,后者是促进与延缓的方面,8.17%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以及8.95%的人认为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是肯定了两者之 间有着一定相互关系了的。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相互包容相互补充。

一方面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绝不会的最终前途,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个绝不会与两个必然间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可以相互转化,促进社会向两个必然发展。

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揭示了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前进性,"两个绝不会"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曲折性,二者共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7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7章
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 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逐步创造条件 对经济落后国家需经更长期的实践过程 习题 8(多选题 ) √正确 共产主义是
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最终实现
两种不同的状态 两种不同的选择 两条不同的道路 两种不同的理想
习题 11(单选题 ) √正确 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
《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哥达纲领批判》 《国家与革命》 习题 12(单选题 ) √正确 下面哪个属于人的自由的内涵的
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状态 是指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是对绝对的认识 是指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习题 13(多选题 ) √正确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个别企业生产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习题 2(单选题 ) √正确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巴黎公社的原则 生产力决定论 习题 3(单选题 ) √正确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巴黎公社的原则 生产力决定论 习题 4(单选题 ) √正确 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战时共产主义阶段 习题 5(单选题 ) √正确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 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 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 习题 6(单选题 ) √正确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情况是我们期待的,有些则是我们不期而遇的。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说“这个情况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如何应对?”,等等。

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也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和未来的探索。

在这样的探索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规律和原则,它们被我们称之为“必然”和“绝不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一、“两个必然”的概念“两个必然”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两个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相互关联的,即一个事物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发展。

这种关联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本质的相似性或者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某种必然性。

以自然界为例,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一种“必然”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同一种类的物体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的集合体。

而人类的社会也是如此,同样性格、背景、爱好的人也会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群体。

这种必然的关系是由于物体或者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属性造成的。

又比如,我们知道“天冷地硬,吃香蕉病”,这是因为香蕉是热带水果,不能承受低温的环境。

因此,当天气变冷的时候,香蕉就很容易感染病菌,这种必然的关系是由香蕉本身的属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二、“两个绝不会”的概念“两个绝不会”则是指两个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本质上的联系或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它们之间都不会产生任何的相互作用或者影响。

这种“绝不会”的关系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必然性”,即两个事物的必然性是相互独立的。

以自然界为例,我们知道鸟无法下蛋在水里,这是因为鸟的生理结构和水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作用,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本质相似性或者联系。

又比如,我们知道牛不会爬树,这是因为牛的生理结构和树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产生作用,它们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本质相似性或者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
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

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


✓此外,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新现象,诸如股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有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化形式等,)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而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方式。

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暴力革命绝对化,并不否认在一定条件下用和平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

是利用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将取决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