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精选文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
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决定了“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过程的分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
“两个必然”的思想既不是出自于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未来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1]这种基本矛盾,第一,反映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把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手段,而与生产资料分离的无产阶级,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遭受资本家的剥削。
第二,反映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及启示
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及启示作者:丁佩佩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5期摘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两个重要的思想理论。
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又是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这一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指针。
通过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内涵的分析,指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不要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并通过历史经验的启示,指明在“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矛头直接指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及其资本主义私有制,这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还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科学分析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最后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自然趋势。
这个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两个必然”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两个必然”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因此,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作为补充,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资本主义生产力仍处于发展时期,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和自身的基本矛盾,但这些都无法扭转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及其启示-2019年文档(可打印修改)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及其启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也就是后来人们所概括的“两个必然”的理论。
后来马克思又在他的《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所谓两个绝不会说的就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的指导之下,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在先进无产阶级领导者的带领下蓬勃开展,并且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解体有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争议。
社会主义怎么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论断错误了吗?马克思错了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疑惑都深深的困扰着广大的人民群众。
但历史事实证明,这两个理论并没有错,它们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并科学的理论。
经过无产阶级先驱们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了无产阶级的胜利。
一、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内在统一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内在统一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关于“两个决不会”,它所指示的对象为“所有的社会形态”,无论是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还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所有的这些历史演变、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蕴藏和体现着这个规律;而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它则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
同时“两个决不会”论断中还隐藏着另一层的论断,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后,是必然要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一重要结论。
“两个决不会”马克思在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简称“两个决不会”)这一重要思想。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依据:1资本主义作为历史中的一个阶段,必有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必然被更高的社会形态取代;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途径就是按照社会生产的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个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解开经济剥削的秘密,证明了阶级对立的根源,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合理性论证。
4生产力的增长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代替的条件,物质财富的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基本矛盾的条件,和实现社会更替的决定力量;5认识到社会更替的历史过程,欧洲资本主义从萌芽到成为体系,需要300年,资本主义内部形态在不断变化,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也在不断扩充。
事实上落后国家率先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似乎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达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否定。
(一)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堵死了落后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唯有另辟蹊径才能冲破资本主义先行国家的阻挠,尽快实现现代化。
2资本主义各种体系矛盾激化,为化解本国国内矛盾,倾销,资本输出,军事侵略转嫁给落后国家,延缓本国革命期限,加速了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兴起。
3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也没有改变两个改变的趋势。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大与延伸两极分化从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转向世界范围,经济发展两极化是世界局势动荡的重要有原因,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重要意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在理论上就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对于这种“代替”在实践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种片面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工作上的诸多失误,如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盲目乐观,甚至出现跨越现实,人为制造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事业错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通常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西周灭商,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止,共历经近900年,其间充满漫长、艰辛、曲折的新旧势力、制度的残酷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已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16世纪开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也贯穿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间曲折、反复的斗争。
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其中尚且要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那么,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将要经历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历程。
解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的正确性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2. 苏东剧变是历史在前进中的暂时的曲折;(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 结果,孕育着更大的发展条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 1997年10月20日在社会主义国家古巴首都召开的“面向2l世纪的社 会主义”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世界上97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的 212名代表一致认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灾难只能被解释为一种实 践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消亡。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的新路。(邓小平的论断:社 会主义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也可以计划)
同时美国社会面临的严重精神问题如贪婪的富有阶级日益加深的种族和贫困问题广泛的犯罪和暴力行为大规模的毒品文化流行社会上绝望情绪的内部滋生过度的性自由通过媒体大规模地传播道德败坏的世风日益弥漫的精神空虚感等等
解读“两个必然”和“两个绝 不会”的现实意义
刘亮、何博、朱枫、王雨楠、王小 杰、林午阳、于震维
两个必然
.
2.
3.
资本调控中的集中化和资本使用的社会本 位趋势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社会 的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的改善(提高劳 动生产率,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日益民主化和内部政治日益民主化。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发展 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 昭示了社会主义发 展的基本方向,“两个绝不会”则说明了社会主义发 展的曲折道路。
意义:
“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 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任何消极 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 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我们坚信“两个必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它与“两个绝不会”是辨证的统一体。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趋势;“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描绘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虽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要经历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这是由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任何消极的、旧的事物,都不可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其生命力没有完全用尽之前,都将做垂死挣扎。
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只有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外壳才会被撑破,才会被一种更高级的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社会形态也才会出现。
资本主义作为旧事物,为了维护其生存,也必然要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一大的框架内,对生产关系进行经常性的局部调整,从而使之仍能部分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内部关系的调整和一定时期的繁荣,正说明了这一点。
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诞生的时候,都是十分弱小的,只有当它真正成熟起来之后,才能战胜旧事物,而成为世界的主宰。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力量还十分弱小,自身也存在着亟待完善的诸多缺陷。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弱小和不成熟。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关系意义论文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的意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87-02摘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理论。
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科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命题,都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者存在内在的高度统一,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坚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过去,在“两个必然”的实现问题上,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错误观点,认为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明天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仅导致工作上的许多失误,甚至当社会主义遇到挫折时,人们就丧失了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两个必然”的实现产生了怀疑。
纵观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无论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度,还是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落后的剥削制度,创造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消灭阶级和阶级压迫,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艰苦和复杂的过程。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在哲学和科学中,有两个概念是必然和两个概念是决不会的。
必然:
规律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事件或现象是必然发生的,因为它们是由某种规律所决定的。
例如,在某些条件下,氢氧化物会生成水,这是必然的。
实际存在:在哲学中,有些东西是必然存在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例如,在某些哲学观点中,真理是必然存在的。
决不会:
矛盾:在逻辑学中,矛盾是指两个命题或论点是不可能同时为真的。
例如,“所有的鸟都不会飞”和“有些鸟会飞”是矛盾的。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件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它们违背了自然规律或不符合现实。
例如,让一个物体同时保持不动和运动是不可能的。
这些概念在哲学和科学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真理,并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思考方法和决策依据。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_管理科学论文完整篇.doc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_管理科学论文p;本矛盾最终导致的大规模、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2-2]可见,社会化生产力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的革命性质。
它要求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马克思就是这样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核心理论至今没有过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如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能成立,整个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没有意义;动摇了“两个必然”理论,也就动摇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
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心。
然而,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面临着严峻挑战。
这一方面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危机的冲击力有所减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劳资关系日趋缓和;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行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科学、教育、文化的进步日新月异,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现实意义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者:韩立娟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6期摘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思想理论。
而在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中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至关重要。
关键词:“两个必然” “两个决不会”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192-02“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而“两个决不会”则是对这种预见的补充说明,提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所需要的条件,给出了它的漫长曲折性。
今天,正确认识和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内涵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及其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不仅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而且还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科学分析,怀着为人类的幸福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促使他们毫不留情地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最后,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即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这个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它指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两个必然”的理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考题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精选)
11 如何用“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论断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1)“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
(2)“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共产主义胜利的历史趋势,并未回答社会主义何时取代资本主义。
“两个绝不会”反映了现实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回答了共产主义实现的条件和前提。
用这两个论断进行分析,要全面地理解二者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当今资本主义具有活力而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只是理想而已;也不能因为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而否认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活力。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这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前所未有的进步。
(2)二战后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上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经济运行和社会的稳定,最终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
(3)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包括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的过程;这两次调整的重要性在于一个是确立了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一个是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处理国家干预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平衡。
(4)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如垄断与竞争并存,出现了股份制,垄断向跨国公司发展;通过经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制度调整。
通过以上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容纳其生产力的发展。
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要确定“两个必然”正确性的;另一方面要根据新的变化来分析资本主义。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发布时间:2022-11-30T08:06:05.54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5期8月作者:温樊蕊[导读]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这既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温樊蕊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75000摘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这既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后得出的科学论断,又是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结果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在这一论断背后隐藏着深刻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二者现阶段的发展现状更加证明了这一结果的必然性,同时也分析“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当代价值。
总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必须坚持。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一、两个必然的产生及含义随着欧洲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加深,工人运动不断爆发。
但资产阶级对工人运动的镇压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工人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并且队伍不断壮大。
“两个必然”便是产生于这一时期,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当时社会状况后提出,为无产阶级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结论具有历史必然性。
首先资本运动本身将导致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其次无产阶级的诞生、成长、发展并壮大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证明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其次,马克思通过研究当时社会经济问题以及通过对唯物史观的概括,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两个决不会”思想。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作者:魏菊枝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30期摘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同时又对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关系;现实启示一、引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理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苏联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走向了实践的成功,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又使得这一理论备受争议。
社会主义怎么了?马克思错了吗?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6]“两个绝不会”是马克思自己在否定自己吗?其实不然,“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两个绝不会”,可以理解为“两个必然”实现的条件,即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方面的一种条件。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换言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长期共存的可能性。
二、“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个决不会”,概括的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社会形态更替的条件都无一例外的体现着这个总规律;“两个必然”,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终结局[3]。
换言之,“两个决不会”可以理解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是肯定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后,是肯定会出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个决不会”是矛盾的“共性”,“两个必然”是矛盾的个性,“两个绝不会”这一“共性”寓于“两个必然”这一“个性”之中,“两个必然”这一“个性”又体现“两个决不会”这一“共性”,二者有机统一。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两个必然”的理论在当代遭到不少的曲解和挑战,对于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然而有人这样理解“两个绝不会”:一种社会形态,只要生产力还能够发展(不管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它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他们再从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仍有所发展(有时还比较快)这一事实出发,认为资本主义仍具有活力,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条件至今还不成熟;相应地,他们认为,俄国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为地搞出来的,是“早产儿”,因而注定早晚要垮台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就是例证。
按此逻辑,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更不成熟,应该退回到资本主义去。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两个绝不会”的原理,科学地解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
p;位,大约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用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尚且需要经历如此长期和复杂的斗争过程,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社会主义要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关系和私有制度,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要建立高度繁荣、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新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
这样一场如此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经过更加长期、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简直是不可想像的。
(二)深刻认识“两个决不会”,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缺乏清醒认识和足够估计。
这一点,甚至连革命导师也不能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曾经认为,当时欧洲的社会化大生产已经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的地步,资本主义再也不能继续统治下去了,社会主义革命很快就会在欧洲各国发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伟大决战已经迫在眉睫。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这种判断不符合实际。
实际情况是,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估计也曾过于乐观,认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崩溃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已为期不远”。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后来对他们的这些认识都作过反思。
但是,他们的这些反思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以致于我们在资本主义生命力的问题上,长期缺少科学的和准确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的一面,也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
如果说,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那么现在,二战结束后的不到60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又比此前它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两个决不会"则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二者是统一的。
1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关于“两个决不会”它所指示的对象为所有的社会形态,所有的这些历史演变,发展都无一例外的蕴藏和体现着这个规律;而关于“两个必然”的论述,它则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趋势!同时“两个决不会”论断中还隐藏着另一层的论断,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后,是必然要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后,是必然会出现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个决不会”寓于“两个必然”之中,并且又通过“两个必然”得以体现!“两个必然”指明了“两个决不会”在资本主义的最终前途!2 应然性与实然行的统一“两个决不会”的论断虽然指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一历史事实的前进趋势,但“趋势”归根结底只能说是一种可能性,它并不意味着“实践”。
可是我们又必须清楚,作为其中一种社会制度更替方式,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自然逃不出这个历史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时间和条件,表明了这一过程实现的曲折性!3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历史的演变结果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起伏式的、螺旋式的!”两个必然”理论它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即社会主义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并取代资本主义!而”两个绝不会”理论则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而且前进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失败和偏差!4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评述上!这两个理论的出现并非是一时的学术之说,而是有着大量的理论奠基的!其次体现在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上!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但也不是一味的否定+摧毁资本主义!这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的源泉!全面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浅谈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世界舞台在不断更新变化,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萧条时期,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逐步发展的新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以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从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了某些对它们有利的经验,如加强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吸引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
但是它的本性未改,资本主义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对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调整和改变。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份制、法人股份垄断所有制、合作社、基金会所有制等多种资本社会化形式,都已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着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转变。
但是,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和突破传统的私人占有关系的狭隘界限,而只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
当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所做的种种自我调节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认识
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当代意义“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V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什么样的社会。
同时,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发生变革。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
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马克思指出,迄今一切有文字记载的社会,都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对抗基础上的社会,因而这类社会制度的更迭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资本主义社会与以往阶级社会的明显区别在于,它简化了阶级矛盾: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一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它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创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生产力。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狭窄,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者。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它自己。
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造就了运用这个武器的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是创造资本主义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的主要承担者。
可是,资产阶级支配下的大工业的发展,却使无产阶级变得一无所有。
“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2-1 ]他们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否则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无产阶级的这种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要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
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的目的、动机和实质是追求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取决于能够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作为剩余劳动的榨取者和劳动力的剥削者,资本在精力、贪婪和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一切以直接强制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
” [3-1]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将无偿占有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当作资本投入使用,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所以,剩余价值生产规律推动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发展。
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大再生产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贫富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的财富积累,另一极是工人的贫困积累。
这两个极端的积累,加深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
当这种矛盾和对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因为,资本积累的增长特别是资本集中的加剧,势必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生产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日益发展。
生产日益社会化包括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生产产品的社会化。
它们都要求生产资料的占有也须社会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却归资本家私人占有。
于是,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的大规模、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 [2-2]可见,社会化生产力具有排斥私有、要求公有的革命性质。
它要求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马克思就是这样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一核心理论至今没有过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如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不能成立,整个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没有意义;动摇了“两个必然”理论,也就动摇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大厦。
只有牢牢地把握住这一核心,才能透彻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信心。
然而,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面临着严峻挑战。
这一方面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在原有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危机的冲击力有所减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劳资关系日趋缓和;上层建筑的相应调整使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行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科学、教育、文化的进步日新月异,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这些都表明,资本主义在现时代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活力。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改革偏离正确方向,出现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运动遭致前所未有的重大挫折。
面对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不仅西方资本主义辩护士们欢呼雀跃,就连一些善良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也感到困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疑虑。
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
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在其自身矛盾的作用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朝着自我扬弃、自我否定的方向发展。
例如,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越来越普遍,股权开始向社会广泛扩散。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持股人数目前已占总人口的近50%持股家庭超过半数以上。
股份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日益社会化的突出表现。
早在股份公司现世之初,马克思就明确指出:股份公司的资本已经不是私人资本,而是“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或“社会资本”。
这种“社会资本”是“与私人资本相对立”的,“并且它的也表现为社会,而与私人相对立”。
因此,股份公司的出现,标志着“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意味着资本主义达到了把“资本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表明猛烈增长着的生产力对它的资本属性的反抗,“迫使资本家阶级本身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越来越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
由此可见,不管资产阶级愿意不愿意,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现代资本主义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这恰恰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发展的股份公司及其“社会资本”,仍然被资本家阶级所支配和控制。
股权分散化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
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家庭中仅占人口%1 勺“超级富户”就占有公司股票的%而占人口90%勺一般家庭却只拥有公司股票的% 更重要的是,20世纪初,垄断资本家在一个股份公司中需要占有40鸠上的股票才能控股,如今只需要占有3%- 5%的股票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