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阻断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_卢伸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肿瘤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
1. 定义肿瘤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肿瘤免疫治疗分为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两类。
被动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注射肿瘤特异性抗体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而主动免疫疗法则是通过激活或引导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2. 发展历程肿瘤免疫治疗始于20世纪初,当时人们还不了解肿瘤和免疫系统的复杂性。
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T细胞在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和分子,但是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到了21世纪,肿瘤免疫治疗开始逐渐成为前沿研究领域,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 研究成果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特异性T细胞、疫苗、CAR-T细胞疗法等。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最为火热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它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使其能够对肿瘤细胞产生更强的攻击效应。
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了一种叫做Keytruda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
此外,肿瘤特异性T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它是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中分离出来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可以通过体外反应器培养和扩增,最后再注射回患者体内。
研究表明,肿瘤特异性T细胞可以有效地攻击肿瘤细胞,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4. 临床应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多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已经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魏智民;陈寅;焦顺昌【摘要】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are full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which mainly target programmed death-1 (PD-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The inhibitors are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effective and durable responses.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and the clinical progress of these drugs in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and the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roles of related biomarker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以及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现出了显著且更加持久的疗效.本文就当前这类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预后和预测作用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17)005【总页数】6页(P383-388)【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免疫检查点;免疫治疗;肺癌【作者】魏智民;陈寅;焦顺昌【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在我国,肺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占第2位,病死率占第1位。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深入探讨。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概念与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消除能力的药物。
它的作用机制基于对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信号途径进行干预,以增强正常免疫应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与相应的配体结合,从而刺激T细胞的活化和增强免疫应答。
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及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抗CTLA-4单克隆抗体和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已经成功应用于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
它们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抗癌的效果。
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免疫相关性皮炎、肝炎、胃肠道反应等。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可能引发免疫介导的器官毒性反应,如免疫介导的甲状腺炎、免疫性肺炎等。
因此,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干预。
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展前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研究,以深化对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的理解。
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预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五、结语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疗法,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其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行肿瘤治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研究引言: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迅速发展,免疫检查点分子作为重要的调控剂,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分子相关的基础知识、最新发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免疫检查点分子概述1.1 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定义和作用机制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能够辨识并清除异常细胞,但肿瘤细胞往往通过抑制或干扰免疫反应来逃避被杀伤。
而免疫检查点分子则是一类参与调节免疫活性的蛋白质,能够通过其与配体之间结合而负向调节T细胞活性,从而抑制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攻击。
1.2 典型免疫检查点分子目前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免疫检查点分子主要有CTLA-4(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以及其配体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
CTLA-4主要在活化初期的T细胞表面表达,通过与CD80/86 结合而抑制自身的杀伤活性。
PD-1则广泛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与PD-L1结合后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二、免疫检查点分子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2.1 免疫检查点分子与肿瘤逃避机制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与PD-1连接来使活化状态的T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肿瘤逃避免疫监视。
此外,还有一些突变基因如JAK2和BRAF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免疫抑制通路的依赖性。
2.2 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由于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肿瘤逃避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一类叫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能够通过阻断PD-1/PD-L1等配对结合来解除T细胞活性的抑制,并促进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这些抑制剂经过多个临床试验后,显示出可能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肿瘤免疫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检测与预测3.1 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与预后关联性一些近期的临床观察性和前瞻性实验室结果发现,患者肿瘤组织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L1高表达可以作为预后不良的标志,并提示针对该检查点进行治疗可能会有积极效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评估随着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肿瘤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清除的机制,显著改善了某些肿瘤类型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着重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评估。
首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临床试验和病例实证的支持。
例如,CTLA-4抗体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已经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
另外,PD-1抗体(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和PD-L1抗体(如atezolizumab和avelumab)也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展示出显著的疗效。
这些结果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其次,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疗效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监测治疗的效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往往通过评估肿瘤的生存期、复发率和进展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首先,生存期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临床试验和病例实证已经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一项针对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研究发现,接受ipilimumab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34%,与化疗组相比明显增加。
类似的结果在其他癌症类型中也得到了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肿瘤的生存期具有积极影响。
其次,复发率和进展率也是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进展率。
例如,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PD-1抗体治疗的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了43%。
类似的结果也在其他肿瘤类型中得到了证实,进一步证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防止肿瘤复发和进展方面的疗效。
然而,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抗肿瘤药物是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旨在杀死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化疗药物化疗药物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许多新型的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
它们通过阻断癌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信号通路,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
2.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根据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或突变基因设计的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BRAF抑制剂在治疗患有BRAF突变阳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
以下是一些免疫疗法的研究进展:1.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提取和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携带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受体,并再次注入患者体内的疗法。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
2.病毒疗法病毒疗法是利用改造后的病毒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研究人员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进展,例如通过改造腺病毒来攻击癌细胞,或使用病毒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性。
三、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疗法是指利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方法。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力,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包括肿瘤起源的细胞。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干细胞作为药物递送系统,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内以发挥治疗作用。
四、药物联用疗法药物联用疗法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法,旨在增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例如,联用化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实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袁淑敏ꎬ张淼ꎬ王子兵(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免疫治疗科ꎬ郑州㊀450008)摘㊀要㊀近年来ꎬ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 ̄1)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 ̄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 ̄4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ꎮ然而ꎬ该免疫疗法单独应用有效率较低ꎮ为提高疗效ꎬ多项研究尝试将其与其他肿瘤治疗药物/方法联合应用ꎮ该文主要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肿瘤疫苗㊁溶瘤病毒㊁细胞治疗及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及思考ꎮ关键词㊀肿瘤免疫治疗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ꎻ肿瘤疫苗ꎻ溶瘤病毒ꎻ细胞治疗ꎻ靶向治疗中图分类号㊀R979.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08-1073-06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08.009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Progressof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CombinedwithOtherTreatmentsinTumorYUANShuminꎬZHANGMiaoꎬWANGZibing(DepartmentofImmunotheratpyꎬCancerHospitalꎬZhengzhouUniversityꎬHenanCancerHospitalꎬZhengzhou450008ꎬChina)ABSTRACT㊀Inrecentyearsꎬ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representedbyanti ̄PD ̄1ꎬPD ̄L1andCTLA ̄4antibodieshavebeenwidelyusedinclinicaltumortreatments.Howeverꎬtheoverallefficacyofimmunotherapyaloneislow.Toimprovetheefficacyꎬresearcherstrytocombineitwithothertumortreatmentdrugs/methods.Thisarticlemainlydiscussestheprogressof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combinedwithtumorvaccinesꎬoncolyticvirusesꎬmodifiedimmunecelltherapiesꎬandsmallmoleculetargetedtherapies.KEYWORDS㊀Cancerimmunotherapyꎻ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ꎻTumorvaccineꎻOncolyticvirusꎻCelltherapyꎻTargetedtherapy㊀㊀近年来ꎬ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ꎬ尤其是以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1ꎬPD ̄1)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celldeathproteinligand1ꎬPD ̄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ntigen4ꎬCTLA ̄4)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ꎬICIs)已被批准用于临床十余种肿瘤的治疗ꎮ然而ꎬ该法单独应用时有效率较低[1]ꎬ如何提高其疗效是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ꎮ目前研究显示ꎬ该法与化学治疗(化疗)㊁放射治疗(放疗)㊁免疫㊁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他抗肿瘤药收稿日期㊀2020-01-31㊀修回日期㊀2020-04-12基金项目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2690ꎬ81272516)ꎻ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资助项目(2018010033)作者简介㊀袁淑敏(1996-)ꎬ女ꎬ河南西华人ꎬ硕士ꎬ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ꎮORCID:0000 ̄0002 ̄8041 ̄4777ꎮ电话:0371-65587098ꎬE ̄mail:310616372@qq.comꎮ通信作者㊀王子兵(1979-)ꎬ男ꎬ河南淮阳人ꎬ主任医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学ꎮ电话:0371-65587098ꎬE ̄mail:zlyywzb2118@zzu.edu.cnꎮ物/方法联用时可增加疗效ꎮ本文主要探讨ICIs与其他药物/方法联合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ꎮ1㊀与肿瘤疫苗联合㊀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无效ꎬ部分原因在于肿瘤缺乏浸润T细胞ꎮ肿瘤疫苗可诱导T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中ꎬ因此与ICIs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2 ̄4]ꎮ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个体化疫苗ꎬ包括多肽疫苗㊁RNA疫苗及DNA疫苗等ꎮ1.1㊀ICIs联合多肽疫苗㊀在一项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多肽疫苗I期临床试验中ꎬ有4例术后复发高危型患者接受疫苗治疗后ꎬ2年内均无肿瘤复发ꎻ2例临床分期为晚期的患者接受疫苗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后ꎬ肺转移灶完全消失ꎮ免疫学分析发现ꎬ该疫苗在4例复发高危型患者体内诱导了多功能性CD+4和CD+8T细胞的产生ꎬ而在另2例晚期患者体内诱导产生了数量较多的㊁抗肿瘤能力较强的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5]ꎮNEO ̄PV ̄01是另一种多肽疫苗ꎬ该疫苗与抗PD ̄1抗体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恶性黑色素瘤㊁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carcinomaꎬNSCLC)和膀胱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survivalꎬPFS)[6]ꎮ1.2㊀ICIs联合RNA疫苗㊀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个体化RNA疫苗ꎬ该疫苗由十余种编码新抗原的不同RNA片段组成ꎮ临床研究表明ꎬ该疫苗可显著减少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发生率ꎻ免疫学检测显示ꎬ该疫苗可诱导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ꎬ而且诱导的特异性T细胞可浸润至远处转移灶ꎮ尽管样本数较少ꎬ但该研究展现了以RNA为基础的个体化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ꎬ其与抗PD ̄1抗体联合应用时有望取得更好的疗效[7]ꎮ1.3㊀ICIs联合DNA疫苗㊀MEDI0457是一种DNA疫苗ꎬ由靶向HPV ̄16㊁18型E6/E7抗原的合成质粒与编码分子佐剂的重组白细胞介素(IL) ̄12构成ꎮ在I/IIa期头颈部鳞癌临床试验中ꎬ该疫苗可诱发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ꎬ增强ICIs疗效ꎮ而且耐受性好ꎬ仅有注射部位的手臂疼痛ꎬ无任何严重副作用[8]ꎮpTVG ̄HP疫苗是一种针对生化复发型前列腺癌患者的DNA疫苗ꎮ初期研究显示ꎬ尽管该疫苗可诱导PAP特异性Th1型细胞反应ꎬ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ꎬPSA)水平却无下降[9]ꎬ其原因可能与CD+8T细胞表面PD ̄1表达水平过高有关[10]ꎮ基于此ꎬ研究人员开展了该疫苗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ꎬ结果显示有62%的患者血清PSA水平下降[11]ꎮ上述数据表明ꎬ个体化疫苗临床应用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ꎬ而且与ICIs联用时具有较好的疗效ꎮ当然ꎬ该领域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ꎮ例如ꎬ缺乏Ⅲ期大样本临床试验ꎬ以进一步确认个体化疫苗联合ICIs的疗效ꎻ需要探究多病种研究ꎬ验证联合疗法不仅对免疫治疗敏感的恶性黑色素瘤有效ꎬ而且对其他种类的肿瘤可能同样有效ꎻ需要缩短疫苗的制备时间ꎬ探索疫苗与ICIs最佳用药时间及次序ꎻ需要优化相关技术ꎬ从测序的海量信息中快速确认最佳的突变位点ꎬ并对肿瘤DNA样本进行准确鉴定和评估ꎻ需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价标准对该联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ꎻ另外ꎬ成本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ꎮ2㊀与溶瘤病毒联合㊀溶瘤病毒是自然产生或经人工改造后可选择性在癌细胞中繁殖㊁继而裂解癌细胞的一类病毒ꎬ包括腺病毒㊁单纯疱疹病毒㊁呼肠孤病毒㊁牛痘病毒等ꎮ溶瘤病毒具有较强的自我复制能力ꎬ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ꎮ近几年ꎬ有关溶瘤病毒与ICIs联合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日益增多ꎬ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得以证实ꎮ2.1㊀ICIs联合talimogenelaherparepvec(T ̄VEC)㊀T ̄VEC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首个应用于临床的溶瘤病毒ꎮ在抗CTLA ̄4抗体与T ̄VEC联合治疗初诊IIIB ̄IV期恶性黑色素瘤的I期临床试验中ꎬ其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ꎬORR)达50%[12]ꎮ在II期临床试验中ꎬ联合治疗ORR为39%ꎬ显著高于抗CTLA ̄4抗体单药治疗(18%)ꎮ联合治疗方案使远处内脏转移缩瘤率达53%ꎬ而单药仅有23%ꎮ不良反应方面ꎬ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相似[13]ꎮ抗PD ̄1抗体联合T ̄VEC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I期临床试验也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ꎬ其完全缓解率达33%[14]ꎮ免疫学分析显示ꎬ对于治疗前缺乏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也可产生疗效ꎬ表明该联合疗法可使 冷 肿瘤变成 热 肿瘤ꎬ进而增加对抗PD ̄1抗体治疗的敏感性ꎮT ̄VEC联合抗PD ̄1抗体与单药抗PD ̄1抗体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别ꎬ均在可控范围内[14]ꎮ2.2㊀ICIs联合其他溶瘤病毒㊀除T ̄VEC外ꎬ目前尚有多项其他溶瘤病毒联合ICIs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ꎬ包括DNX ̄2401溶瘤病毒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脑瘤的II期临床试验(NCT02798406)ꎻHF10溶瘤病毒联合抗CTLA ̄4抗体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II期临床试验(NCT02272855)ꎻHF10溶瘤病毒联合抗PD ̄1抗体新辅助治疗可切除恶性黑色素瘤的II期临床试验(NCT03259425)ꎻ改造的柯萨奇病毒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NSCLC和膀胱癌的I期临床试验(NCT02043665)ꎻPexa ̄Vec溶瘤病毒联合抗PD ̄L1抗体和抗CTLA ̄4抗体治疗难治性结直肠癌的I/II期临床试验(NCT03206073)ꎬPexa ̄Vec联合抗CTLA ̄4抗体治疗转移性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NCT02977156)和Pexa ̄Vec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肾癌的I期临床实验(NCT03294083)等ꎮ与单用溶瘤病毒或单用ICIs相比ꎬ联合治疗最大的优势是有效率升高ꎮ以T ̄VEC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为例ꎬ单用该溶瘤病毒既不能改善总生存时间ꎬ也不能使远处转移灶缩小ꎻ然而ꎬ当T ̄VEC联合抗CTLA ̄4抗体时ꎬ既可延长总生存率ꎬ也可缩小远处转移灶ꎮ安全性是联合治疗最值得关注的问题ꎮ很多溶瘤病毒ꎬ包括已获FDA批准上市的T ̄VECꎬ其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ꎬ无法排除病毒在正常细胞中复制和感染的可能性ꎬ以及病毒表达的基因产物可能带给机体的无法预测的免疫反应ꎮ未来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急性毒性㊁迟发毒性㊁长期毒性等ꎮ3㊀与免疫细胞联合㊀ICIs治疗肿瘤疗效不佳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肿瘤微环境内缺乏免疫细胞浸润ꎬ即所谓的 冷 肿瘤ꎮ因而如何让更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使其变成热 肿瘤是决定ICIs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15]ꎮ过继转移体外扩增培养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 ̄cellꎬCAR ̄T)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ꎬTILs)可弥补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不足ꎬ同时这些细胞具有抗肿瘤的特异性ꎬ因此将其与ICIs联合应用可提高抗肿瘤疗效ꎮ3.1㊀ICIs联合CAR ̄T细胞㊀据报道首例接受ICIs联合CAR ̄T细胞治疗的是1例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6]ꎮ该患者一线治疗失败后接受CD19CAR ̄T细胞治疗ꎬ治疗后病情进展ꎬ但之后给予抗PD ̄1抗体治疗ꎬ病情得到缓解ꎮ该病例提示ꎬPD ̄L1/PD ̄1通路在CAR ̄T细胞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ꎬ对于已经对CAR ̄T细胞产生耐药的肿瘤ꎬ应用PD ̄1阻断剂可增加疗效ꎮ目前ꎬ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价CAR ̄T细胞与抗PD ̄1/PD ̄L1抗体联用的疗效[17]ꎮ此外ꎬ对CAR ̄T细胞进行改造ꎬ使其表达抗PD ̄1单链抗体ꎬ经改造后的CAR ̄T细胞抗肿瘤疗效甚至优于CAR ̄T细胞联合抗PD ̄1/PD ̄L1抗体的疗效[18]ꎮ有研究指出ꎬ抗PD ̄L1抗体可阻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PD ̄L1表达ꎬCAR ̄T细胞㊁抗PD ̄L1抗体和MDSC删除性抗体三者联用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19]ꎮ当然ꎬ联合应用方案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需要关注ꎬ例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㊁CAR ̄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㊁脱靶效应等[20]ꎮ3.2㊀ICIs联合TILs㊀TILs治疗是一种个性化治疗ꎬ其过程是手术切除肿瘤ꎬ分离出TILsꎬ加入细胞因子使其大量扩增ꎬ回输患者体内ꎮTILs虽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ꎬ但是否杀伤肿瘤取决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ꎮ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有多种免疫抑制性因子限制其杀伤癌细胞能力ꎮ特别是肿瘤细胞上的负调控因子PD ̄L1与T细胞上PD ̄1结合会抑制T细胞活化ꎬ从而削弱其抗肿瘤免疫效应[21 ̄22]ꎮ使用ICIs可增加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ꎬ使肿瘤微环境从抑制性转变为促炎性状态ꎬ恢复TILs效应功能ꎮTILs疗法与其他细胞疗法比较ꎬ优势在于它包含多种淋巴细胞ꎬ可以通过多个靶点激发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ꎮ虽然TILs疗法在近年来取得了进步ꎬ然而ꎬTILs生产周期长仍然是研发人员需要面对的挑战ꎮ而且ꎬTILs疗法对黑色素瘤之外的其他癌症类型的成功率并不高[23]ꎮ应继续研究TILs疗法在其他癌种的疗效ꎬ以使更多肿瘤患者受益ꎮ4㊀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㊀ICIs发挥抗肿瘤效应依赖细胞毒T细胞ꎬ而后者的激活依赖肿瘤特异性抗原ꎮ肿瘤靶向药物裂解肿瘤细胞后ꎬ造成大量肿瘤特异性抗原暴露ꎬ这些抗原可激活T细胞成为效应T细胞ꎮ因此ꎬ二者联用有增加疗效的可能性ꎬ一直以来是临床和基础研究探讨的热点ꎮ4.1㊀ICIs联合EGFR抑制剂㊀尽管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受益于EGFR ̄TKIs药物ꎬ但耐药性难以避免ꎮ早期动物实验显示ꎬ抗PD ̄1/PD ̄L1抗体可显著改善EGFR突变腺癌小鼠的生存时间[24]ꎮ然而ꎬ临床试验却显示了相反结果ꎬEGFR突变阳性NSCLC对抗PD ̄1/PD ̄L1抗体的治疗敏感性较野生型更差[25]ꎮ研究人员对这一相悖现象分析后发现ꎬEGFR突变肿瘤组织中TILs数量㊁PD ̄L1表达水平及肿瘤突变负荷(TMB)均显著低于野生型[26]ꎮ有研究表明ꎬTILs数量㊁PD ̄L1和TMB水平是预测抗PD ̄1/PD ̄L1抗体疗效的生物标志物[27]ꎮ因此ꎬEGFR突变阳性可能对NSCLC患者PD ̄1/PD ̄L1抗体治疗缺乏敏感性ꎮ此外ꎬ有回顾性研究显示ꎬ在抗PD ̄L1抗体疗法序贯给予奥希替尼的患者中ꎬ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5%ꎬ且两药用药间隔越短ꎬ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28]ꎮ鉴于上述EGFR突变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奥希替尼联用ICIs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ꎬ应慎用ICIs联合EGFR ̄TKI药物ꎮ4.2㊀ICIs联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ꎬALK)抑制剂㊀一项包含ALK重排的NSCLC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ꎬALK阳性患者应用抗PD ̄1/PD ̄L1抗体有效率较低ꎬ其原因可能与肿瘤组织缺乏CD+8T细胞浸润和PD ̄L1表达水平较低有关[29]ꎮ然而ꎬ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ꎬ色瑞替尼联合抗PD ̄1抗体治疗ALK阳性NSCLC疗效优于单用色瑞替尼ꎬ特别是在PD ̄L1高表达的患者中ꎮ但是ꎬ38%患者出现了严重的肝毒性[30]ꎮ安全性研究提示ꎬ调整色瑞替尼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或可降低联合疗法的不良反应[31]ꎮ总之ꎬ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ICIs联合ALK抑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ꎬ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ꎮ4.3㊀ICIs联合人源鼠肉瘤病毒致癌同源体B1/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v ̄rafmourinesarcomaviraloncogenehomologB1ꎬBRAF)/(mitogen ̄activated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kinaseꎬMEK)抑制剂㊀BRAF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关键因素ꎮ针对BRAF基因突变的小分子抑制剂可提高生存ꎬ但大多数病例会出现耐药性[32 ̄33]ꎮ有研究报道ꎬBRAF抑制剂耐药原因与PD ̄L1表达上调有关[34]ꎬ该发现为抗PD ̄1抗体和BRAF抑制剂联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ꎮ然而ꎬ多项临床试验(NCT01656642㊁NCT02224781㊁NCT02027961)的结果显示ꎬ二者联用的疗效并未取得预期结果[35]ꎮ随后ꎬ研究人员探索了BRAF抑制剂㊁MEK抑制剂和抗PD ̄1抗体的三联疗法治疗BRAFV600E突变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与安全性ꎬ结果显示三药联用具有更长的PFS和反应持续时间ꎬ但也增加了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36 ̄37]ꎮ尽管这些数据有一定的临床意义ꎬ但仍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来评估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ꎮ4.4㊀ICIs联合PARP抑制剂㊀PARP抑制剂是一种靶向PARP修复酶ꎬ可有效阻止癌细胞DNA修复ꎮ目前研究显示ꎬPD ̄1/PD ̄L1抗体联合PARP抑制剂可抑制卵巢癌及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38 ̄39]ꎮ卵巢癌微环境中存在大量TILs浸润[40]ꎬ而TILs浸润程度与卵巢癌预后呈正相关[41]ꎬ提示卵巢癌可能对ICIs治疗敏感ꎮICIs与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卵巢癌具有协同作用ꎬ考虑与T细胞肿瘤杀伤活性增强有关[42 ̄43]ꎮ除卵巢癌外ꎬ乳腺癌也是二者联合治疗研究的热点肿瘤ꎮ2018年ꎬASCO年会上有报告抗PD ̄1抗体联合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ꎮ初步证实ꎬ无论BRCA1/2突变状态ꎬ二者联合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ꎮ4.5㊀ICIs联合CDK4/6抑制剂㊀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和CDK6控制着细胞周期早期G1期的进程[44]ꎮCDK4/6抑制剂已被FDA批准用于绝经后ER阳性㊁HER2阴性乳腺癌ꎮ使用CDK4/6抑制剂易产生耐药性ꎬ因此目前有多项联合治疗研究正在开展ꎮCDK4/6抑制剂可下调免疫抑制性细胞ꎬ同时又可增加肿瘤免疫原性[45 ̄46]ꎬ因此与ICIs联用具有理论基础ꎮ对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ꎬCDK4/6抑制剂可增强抗PD ̄1/PD ̄L1抗体的敏感性[47 ̄48]ꎬ但迄今临床上尚无令人信服的数据支持联合治疗的有效性ꎬ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ꎮ需要注意的是ꎬICIs和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用药次序不同可能导致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别很大ꎮ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ꎬ先用抗CTLA ̄4抗体再用BRAF抑制剂ꎬ与先用BRAF抑制剂再用抗CTLA ̄4抗体对比ꎬ两种方式的PFS和客观缓解率无差别[49]ꎮ但在另外一项研究中ꎬ先用抗CTLA ̄4抗体再用BRAF抑制剂总生存时间比先用BRAF抑制剂再用抗CTLA抗体要长[50]ꎮ因而ꎬ在ICIs和靶向疗法联合应用时需要考虑用药次序ꎮ5㊀结束语㊀将ICIs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有效策略ꎮ相信随着对肿瘤免疫学机制的深入理解㊁基因大数据解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新抗原预测算法的逐步优化等科学认识和技术的发展ꎬ以ICIs为基础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在肿瘤中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扩大ꎮ当然ꎬ在这些联合疗法成为临床标准之前ꎬ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ꎬ包括适应证㊁适用人群㊁联合用药顺序㊁用药时间㊁用药剂量㊁疗效评价标准㊁不良反应预测等ꎮ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ꎬ相信最终能够实现免疫疗法对肿瘤生长的控制ꎮ参考文献[1]㊀LIYꎬSUNR.Tumorimmunotherapy:newaspectsofnaturalkillercells[J].ChinJCancerResꎬ2018ꎬ30(2):173-196. [2]㊀SOARESKCꎬRUCKIAAꎬWUAAꎬetal.PD ̄1/PD ̄L1blockadetogetherwithvaccinetherapyfacilitateseffectorT ̄cellinfiltrationintopancreatictumors[J].JImmunotherꎬ2015ꎬ38(1):1-11.[3]㊀TONDINIEꎬARAKELIANTꎬOOSTERHUISKꎬetal.Apoly ̄neoantigenDNAvaccinesynergizeswithPD ̄1blockadetoinduceTcell ̄mediatedtumorcontrol[J].Oncoimmunologyꎬ2019ꎬ8(11):1652539. [4]㊀KLEPONISJꎬSKELTONRꎬZHENGL.Fuelingtheengineandreleasingthebreak:combinationaltherapyofcancervaccinesand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J].CancerBiolMedꎬ2015ꎬ12(3):201-208.[5]㊀OTTPꎬHUZꎬKESKINDꎬetal.Animmunogenicpersonalneoantigenvaccineforpatientswithmelanoma[J].Natureꎬ2017ꎬ547(7662):217-221.[6]㊀PATRICKAꎬRAMASWAMYGꎬAUNGNꎬetal.ApersonalneoantigenvaccineꎬNEO ̄PV ̄01ꎬwithanti ̄PD1inducesbroaddenovoanti ̄tumorimmunityinpatientswithmetastaticmelanomaꎬNSCLCꎬandbladdercancer[C].In:ProceedingsoftheAmericanAssociationforCancerResearchAnnualMeeting2018ꎬ2018:14-18ꎬChicagoꎬIL. [7]㊀SAHINUꎬDERHOVANESSIANEꎬMATTHIASMꎬetal.PersonalizedRNAmutanomevaccinesmobilizepoly ̄specifictherapeuticimmunityagainstcancer[J].Natureꎬ2017ꎬ547(7662):222-226.[8]㊀AGGARWALCꎬCOHENRꎬMORROWMꎬetal.Immuno ̄therapytargetingHPV16/18generatespotentimmuneresponsesinHPV ̄associatedheadandneckcancer[J].ClinCancerResꎬ2019ꎬ25(1):110-124. [9]㊀MCNEELDꎬBECKERJꎬEICKHOFFJꎬetal.Real ̄timeimmunemonitoringtoguideplasmidDNAvaccinationscheduletargetingprostaticacidphosphataseinpatientswithcastration ̄resistantprostatecancer[J].ClinCancerResꎬ2014ꎬ20(14):3692-3704.[10]㊀ZAHMCꎬCOLLURUVꎬMCNEELD.Vaccinationwithhigh ̄affinityepitopesimpairsantitumorefficacybyincreasingPD ̄1expressiononCD+8Tcells[J].CancerImmunolResꎬ2017ꎬ5(8):630-641.[11]㊀MCNEELDꎬEICKHOFFJꎬWARGOWSKIEꎬetal.Concu ̄rrentꎬbutnotsequentialꎬPD ̄1blockadewithaDNAvaccineelicitsanti ̄tumorresponsesinpatientswithmetastaticꎬcastration ̄resistantprostatecancer[J].Oncotargetꎬ2018ꎬ9(39):25586-25596.[12]㊀PUZANOVIꎬMILHEMMꎬMINORDꎬetal.Talimogenela ̄herparepvecincombinationwithipilimumabinpreviouslyuntreatedꎬunresectablestageIIIB ̄IVmelanoma[J].JClinOncolꎬ2016ꎬ34(22):2619-2626.[13]㊀CHESNEYJꎬPUZANOVIꎬCOLLICHIOFꎬetal.Rando ̄mizedꎬopen ̄labelphaseIIstudyevaluatingtheefficacyandsafetyoftalimogenelaherparepvecincombinationwithipilimumabversusipilimumabaloneinpatientswithadvancedꎬunresectablemelanoma[J].JClinOncolꎬ2018ꎬ36(17):1658-1667.[14]㊀张晓ꎬ李幸ꎬ汪治宇.溶瘤病毒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ꎬ2019ꎬ26(2):241-245.[15]㊀TAUBEJꎬANDERSRꎬYOUNGGꎬetal.ColocalizationofinflflammatoryresponsewithB7 ̄h1expressioninhumanmelanocyticlesionssupportsanadaptiveresistancemechanismofimmuneescape[J].SciTranslMedꎬ2012ꎬ4(127):127-137.[16]㊀CHONGEꎬMELENHORSTJꎬLACEYSꎬetal.PD ̄1blockademodulates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 ̄modifiedTcells:refuelingtheCAR[J].Bloodꎬ2017ꎬ129(8):1039-1041.[17]㊀HECZEYAꎬLOUISCꎬSAVOLDOBꎬetal.CARTcellsadministeredincombinationwithlymphodepletionandPD ̄1inhibitiontopatientswithneuroblastoma[J].MolTherꎬ2017ꎬ25(9):2214-2224.[18]㊀YEKUOꎬPURDONTꎬKONERUMꎬetal.ArmoredCARTcellsenhanceantitumorefficacyandovercomethetumormicroenvironment[J].SciRepꎬ2017ꎬ7(1):10541. [19]㊀RAFIQSꎬYEKUOꎬJACKSONHꎬetal.TargeteddeliveryofaPD ̄1 ̄blockingscFvbyCAR ̄Tcellsenhancesanti ̄tumorefficacyinvivo[J].NatBiotechnolꎬ2018ꎬ36(9):847-856.[20]㊀刘兆楠ꎬ韩为东ꎬ蒋敬庭.CAR ̄T细胞治疗的神经毒性副反应处理新策略[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ꎬ2019ꎬ26(6):617-622.[21]㊀TOPALIANSꎬHODIFꎬBRAHMERJꎬetal.Safetyꎬactivi ̄tyꎬandimmunecorrelatesofanti ̄PD ̄1antibodyincancer[J].NEnglJMedꎬ2012ꎬ366(26):2443-2454. [22]㊀MAIERHꎬISOGAWAMꎬFREEMANGꎬetal.PD ̄1:PD ̄L1interactionscontributetothefunctionalsuppressionofvirus ̄specificCD+8Tlymphocytesintheliver[J].JImmunolꎬ2007ꎬ178(5):2714-2720.[23]㊀ZIPPELDꎬFRIEDMAN ̄ELDAROꎬRAYMANSꎬetal.Tissueharvestingforadoptive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therapyinmetastaticmelanoma[J].AnticancerResꎬ2019ꎬ39(9):4995-5001.[24]㊀AKBAYEꎬKOYAMASꎬCARRETEROJꎬetal.ActivationofthePD ̄1pathwaycontributestoimmuneescapeinEGFR ̄drivenlungtumors[J].CancerDiscovꎬ2013ꎬ3(12):1355-1363.[25]㊀RITTMEYERAꎬBARLESIFꎬWATERKAMPDꎬetal.Atezolizumabversusdocetaxelinpatientswithpreviouslytreatednon ̄small ̄celllungcancer(OAK):Aphase3ꎬopen ̄labelꎬmulticentre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ꎬ2017ꎬ389(100066):255-265.[26]㊀DONGZYꎬZHANGJTꎬLIUSYꎬetal.EGFRmutationcorrelateswithuninflamedphenotypeandweakimmunogenicityꎬcausingimpairedresponsetoPD ̄1blockadeinnon ̄smallcelllungcancer[J].Oncoimmunologyꎬ2017ꎬ6(11):e1356145.[27]㊀ICHIKIYꎬTAIRAAꎬCHIKAISHIYꎬetal.Prognosticfactorsofadvancedorpostoperativerecurrentnon ̄smallcelllungcancertargetedwith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J].JThoracDisꎬ2019ꎬ11(4):1117-1123.[28]㊀SCHOENFELDAꎬARBOURKꎬRIZVIHꎬetal.SevereimmunerelatedadverseeventsarecommonwithsequentialPD ̄(L)1blockadeandosimertinib[J].AnnOncolꎬ2019ꎬ30(5):839-844.[29]㊀GAINORJꎬSHAWAꎬSEQUISTLꎬetal.EGFRmutationsandALKrearrangementsareassociatedwithlowresponseratestoPD ̄1pathwayblockadein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aretrospectiveanalysis[J].ClinCancerResꎬ2016ꎬ22(18):4585-4593.[30]㊀DUPꎬHUTꎬANZꎬetal.InvitroandinvivosynergisticefficacyofceritinibcombinedwithPD ̄L1inhibitorinALK ̄rearrangedNSCLC[J].CancerSciꎬ2020ꎬ111(6):1887-1898.[31]㊀GARASSINOMꎬCHOBꎬKIMJꎬetal.Durvalumabasthird ̄lineorlatertreatmentforadvancednon ̄small ̄celllungcancer(ATLANTIC):anopen ̄labelꎬsingle ̄armꎬphase2study[J].LancetOncolꎬ2018ꎬ19(4):521-536. [32]㊀KIMTꎬAMARIARꎬSPENCERCꎬetal.Combiningtargetedtherapyand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nthetreatmentofmetastaticmelanoma[J].CancerBiolMedꎬ2014ꎬ11(4):237-246.[33]㊀HAUSCHILDAꎬGROBJꎬDEMIDOVLꎬetal.DabrafenibinBRAF ̄mutatedmetastaticmelanoma:amulticentreꎬopen ̄labelꎬphase3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ꎬ2012ꎬ380(9839):358-365.[34]㊀FREDERICKDꎬPIRISAꎬCOGDILLAꎬetal.BRAFinhibitionisassociatedwithenhancedmelanomaantigenexpressionandamorefavorabletumormicroenvironmentinpatientswithmetastaticmelanoma[J].ClinCancerResꎬ2013ꎬ19(5):1225-1231.[35]㊀RIBASAꎬHODIFꎬCALLAHANMꎬetal.Hepatotoxicitywithcombinationofvemurafenibandipilimumab[J].NEnglJMedꎬ2013ꎬ368(14):1365-1366.[36]㊀ASCIERTOPꎬFERRUCCIPꎬFISHERPꎬetal.DabrafenibꎬtrametinibandpembrolizumaborplaceboinBRAF ̄mutantmelanoma[J].NatMedꎬ2019ꎬ25(6):941-946. [37]㊀RIBASAꎬLAWRENCEDꎬATKINSONVꎬetal.CombinedBRAFandMEKinhibitionwithPD ̄1blockadeimmunotherapyinBRAF ̄mutantmelanoma[J].NatMedꎬ2019ꎬ25(6):936-940.[38]㊀XUECꎬXUYꎬYEWꎬetal.ExpressionofPD ̄L1inovariancanceranditssynergisticantitumoreffectwithPARPinhibitor[J].GynecolOncolꎬ2020ꎬ157(1):222-233.[39]㊀MCCANNKꎬHURVITZSꎬMCANDREWNꎬetal.Advancesintargetedtherapiesfortriple ̄negativebreastcancer[J].Drugsꎬ2019ꎬ79(11):1217-1230.[40]㊀IOANNIDESCꎬFREEDMANRꎬPLATSOUCASCꎬetal.CytotoxicTcellclonesisolatedfromovariantumor ̄infiltratinglymphocytesrecognizemultipleantigenicepitopesonautologoustumorcells[J].JImmunolꎬ1991ꎬ146(5):1700-1707.[41]㊀HWANGWꎬADAMSꎬTAHIROVICEꎬetal.Prognosticsignificanceoftumor ̄infiltratingTcellsinovariancancer:aMeta ̄analysis[J].GynecolOncolꎬ2012ꎬ124(2):192-198.[42]㊀SUIXꎬMAJꎬHANWꎬetal.Theanticancerimmuneresponseofanti ̄PD ̄1/PD ̄L1andthegeneticdeterminantsofresponsetoanti ̄PD ̄1/PD ̄L1antibodiesincancerpatients[J].Oncotargetꎬ2015ꎬ6(23):19393-19404. [43]㊀LIAꎬYIMꎬQINSꎬetal.ProspectsforcombiningimmunecheckpointblockadewithPARPinhibition[J].JHematolOncolꎬ2019ꎬ12(1):98.[44]㊀SHERRC.Cancercellcycles[J].Scienceꎬ1996ꎬ274(5293):1672-1677.[45]㊀SIMONEMꎬARRIGONIAꎬROSSETTIGꎬetal.Transcri ̄ptionallandscapeofHumanTissueLymphocytesUnveilsUniquenessoftumor ̄infiltratingTregulatorycells[J].Immunityꎬ2016ꎬ45(5):1135-1147.[46]㊀TEHJꎬAPLINA.Arresteddevelopments:CDK4/6inhibitorresistanceandalterationsinthetumorimmunemicroenvironment[J].ClinCancerResꎬ2019ꎬ25(3):921-927.[47]㊀GOELSꎬDECRISTOMꎬWATTAꎬetal.CDK4/6inhibitiontriggersanti ̄tumourimmunity[J].Natureꎬ2017ꎬ548(7668):471-475.[48]㊀ZHANGJꎬBUXꎬWANGHꎬetal.CyclinD ̄CDK4kinasedestabilizesPD ̄L1viacullin3 ̄SPOPtocontrolcancerimmunesurveillance[J].Natureꎬ2018ꎬ553(7686):91-95. [49]㊀ACKERMANAꎬKLEINOꎬMCDERMOTTDꎬetal.Out ̄comesofpatientswithmetastaticmelanomatreatedwithimmunotherapypriortoorafterBRAFinhibitors[J].Cancerꎬ2014ꎬ120(11):1695-1701.[50]㊀ASCIERTOPꎬMARGOLINK.IpilimumabbeforeBRAFinhibitortreatmentmaybemorebeneficialthanviceversaforthemajorityofpatientswithadvancedmelanoma[J].Cancerꎬ2014ꎬ120(11):1617-1619.。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肿瘤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中,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新兴领域,备受关注。
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利用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攻击、杀死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涉及诸多技术和方法,包括某些药物、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欣欣向荣的肿瘤免疫治疗新药。
这类药物作用于免疫检查点,从而抑制体内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中免疫抑制途径的多种细胞表面蛋白分子,加强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目前,已经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癌症。
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非是对所有类型的癌症都有效。
其次,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许多癌症都有治疗效果,但该药物也会带来很多的不良反应,如肝毒性、免疫介导性肺炎、免疫相关性胰腺炎、免疫介导性甲状腺炎、肌病等等。
因此,临床治疗中需谨慎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一些研究人员不满足于目前的疗效水平,并不断尝试创新方法,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率。
目前一些进展值得关注:一、CAR-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变体内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特性,以增强T细胞与癌细胞的互动。
研究显示,CAR-T细胞疗法对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效果突出,已经被FDA批准上市。
二、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用来触发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的疫苗。
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肿瘤疫苗具有良好的毒性和副作用控制,而且不会破坏健康细胞。
但是目前,肿瘤疫苗还没有被FDA批准上市。
三、基因编辑技术:这是目前普及较少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基因进行修饰,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基因编辑技术所需时间和成本更高,但可能是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研究前沿。
最新研究表明,肿瘤免疫治疗在抗癌疗效、治疗持续时间和生存率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原理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不同方式,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达到杀灭或控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和CAR-T 细胞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手段。
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中的负性调节因子或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使机体免疫系统重新认识和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癌症疫苗是一种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攻击的疫苗,它采用肿瘤相关抗原作为疫苗成分,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抗癌细胞的免疫应答。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将患者体内的T细胞转化,使其能够针对肿瘤表面的抗原进行杀伤,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二、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以下是最近的一些研究进展和成果:1. 免疫治疗的精准化一些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开发更为精准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更好地击败肿瘤细胞。
例如,有研究者正在开发一种名为基因编辑的技术,它能够直接编辑人体的基因,增加免疫细胞的抗体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此外,一些研究正在开发更为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方法,以根据患者特异性和不同类型的肿瘤病在单个疗法内设计更多的个性化改变。
2. 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治疗手段已经成为一些研究的热门方向。
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将CAR-T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癌症疫苗等不同治疗方法进行联合治疗,旨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例如,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低氧疗法与T细胞扩增疗法联合应用,对肺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3. 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肿瘤免疫治疗可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相比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肿瘤免疫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本文将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免疫治疗的机制和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把目光投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
它们可以通过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从而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目前已有多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例如抗PD-1、PD-L1等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药物。
它能够抑制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放开T细胞免疫应答抗肿瘤细胞。
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例如PD-1、CTLA-4等抑制剂。
二、免疫治疗的机制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隐藏起外表上的抗原,使之不易被免疫系统认识和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加强免疫系统的杀伤作用,使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暴露出来,从而使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两种免疫细胞来抵抗癌症: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T细胞是一种可以识别和攻击特定抗原(如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它通过不断分化和复制来增加数量,从而对癌症进行攻击。
而NK细胞则是一种无需抗原识别的免疫细胞,它可以直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因此,对于那些难以识别的癌细胞,NK细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攻击方式。
三、免疫治疗的展望尽管目前的肿瘤免疫治疗在某些癌症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它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现有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些肿瘤类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单一的免疫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能够隐藏起来,避免免疫系统的认识和攻击。
免疫检查点LAG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指示性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目前研究最为充分的免疫疗法之一,其基本原理即应用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阻断抑制信号的传递,刺激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诱导 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淋巴 细胞激活基因 -3(LAG-3)作为免疫检查点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对 T细胞功能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抑制 性分子,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因此,LAG-3可作为 肿瘤预后的指标以及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对 LAG-3在肿瘤中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 LAG-3在肿瘤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免疫检查点;LAG-3;肿瘤;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05.039 【文章编号】1672-4992-(2019)05-0870-04
【收稿日期】 2018-05-08 【修回日期】 2018-06-0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773108)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病理 科,辽宁 沈阳
110004 【作者简介】 胡晓儒(1994-),女,辽 宁 沈 阳 人,满 族,在 读 硕 士 研
究生,主要从 事 林 奇 综 合 征 相 关 结 肠 癌 的 免 疫 治 疗。 E-mail:50569562@qq.com 【通讯生、转 移 的 分 子 机 制 研 究。 E-mail:xhy ang4933@vip.sina.com
抗 PD-1和抗 PD-L1抗体即 2011年美国食品药物安全委 员会(FDA)批准的第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易普利单抗(抗 CTLA-4的单克隆抗体)在黑色素瘤、肾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中可诱导持续的肿瘤消退,其靶向抑制剂已经进入了临 床试验阶段[5-7]。最近,LeDT等[8]研究者对 12种发生在不 同部位的错 配 修 复 缺 失 (mismatchrepair-deficient)实 体 瘤 患者使用 PD-1抑制剂治疗,结果表明,错配修复缺失的实 体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这可能与突变导致大 量新生抗原的产生有关。此外,近年来也陆续发现许多新的 检查点可作为潜在的免疫靶标,例如淋巴细胞激活基因 -3 (LAG-3)、TIM -3(HAVCR2)、4-1BB(CD137)、OX40 (CD134)、CD27、CD224、TNFRSF25等[9-14]。 其 中,LAG-3 作为 PD-1的共抑制分子,其在多种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 已被研究者证实[15],LAG-3单独使用以及 LAG-3与 PD- 1联合使用免疫疗法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 1 LAG-3的蛋白结构和功能
肺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肺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
传统的放化疗方法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副作用和疗效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靶向免疫系统中的抑制性信号通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检查点分子是CTLA-4和PD-1/PD-L1。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中PD-L1的表达率较高,因此以PD-1/PD-L1为靶点的抑制剂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临床上已经批准使用的PD-1/PD-L1抑制剂包括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阿特珠单抗等。
这些抑制剂通过阻断PD-1受体或PD-L1配体的结合,恢复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其中,帕博利珠单抗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肺癌治疗的PD-1抑制剂,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除了PD-1/PD-L1抑制剂,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肺癌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例如,CTLA-4抑制剂如伊普利单抗和曲肽单抗,可以通过阻断CTLA-4受体增强机体免疫应答。
这些抑制剂可以与PD-1抑制剂联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在优势包括持久的疗效、较低的毒副作用和适应性强等。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如何筛选出最适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的临床试验中,PD-L1表达水平被广泛用于预测治疗效果,但其预测价值仍然有争议。
其次,如何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免疫相关毒副作用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免疫相关毒副作用包括肺炎、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临床上需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综上所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肺癌治疗策略,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检查点,如 CTLA-4/B7、PD-1/PD-L1/2、TIM -3/Galetin -9、BTLA/HVEM和 LAG-3/MHCII等[3]。 1.1 CTLA-4/B7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许多遗传性以及表观遗 传性改变,肿瘤相关的免疫抑制使得肿瘤抗原难以引发有效 的抗肿瘤的免 疫 能 力 [1]。T细 胞 作 为 抗 肿 瘤 免 疫 过 程 中 的 核心执行者,需要严密的调控,首先被抗原识别信号激活,再 由协同刺激性分子和协同抑制性分子精细调节 T细胞的反 应,以起到适度的免疫功能[2]。而这些抑制信号即为免疫检 查点,也是造成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免疫检查点阻 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正在被日益关注,本文重点对免疫 检查点有关的基础理论以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T细胞相关免疫检查点
·1962·
李向敏,等 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向敏,于 莉,张晓晔
Themechanism ofactionandresearchprogressofimmunecheckpointsintumortreat ment
Loye
精细平衡调控免疫激活的抑制性受体 /配体对即为免疫
【收稿日期】 2017-11-27 【基金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4021032)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四肿瘤科,辽宁 沈阳
110022 【作者简介】 李向敏(1987-),女,辽 宁 沈 阳 人,医 师,主 要 从 事 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进展和用药管理2023教育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进展和用药管理2023教育引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通过解除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强免疫系统的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并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用药管理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本文将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其用药管理的相关问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具有其独特的工作机制和抗肿瘤效果。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抗CTLA-4抗体、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等。
这些抑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以抗PD-1抗体为例,该类药物已经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抗PD-1抗体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抗PD-L1抗体和抗CTLA-4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不同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存在差异,对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响应也存在差异。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用药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用药管理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用药管理涉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选择、剂量控制、用药时间和副作用管理等方面。
首先,选择合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恶性肿瘤类型,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其次,剂量控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药管理的重要环节。
剂量过大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而剂量过小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推荐用量,合理控制药物的剂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污染、化学物质、不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癌症成为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癌症是由紊乱的基因信号导致细胞无限制生长和扩散而引起的疾病。
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组织和器官,其中许多类型都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传统的癌症治疗(如手术、化疗和放疗)已被证明对许多癌症患者非常有用。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寻找其他治疗方法来有效治疗癌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令人兴奋的癌症治疗方法,已经在广泛临床应用中被证明可以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获得显著疗效。
什么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
它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肿瘤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自我隐藏。
这种护理会使癌细胞获得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性,并抑制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阻止这些信号,激活T细胞杀伤癌细胞,从而增强人体充满力量的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如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何工作身体的免疫系统在认知到肿瘤发生后,会产生T细胞来攻击癌症细胞,并释放化学物质来破坏癌细胞。
但是癌细胞可以为生存而发出预防警报,告诉身体不要进攻,从而阻止免疫系统持续袭击。
这就是肿瘤细胞的逃避行为。
现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用来提升T细胞细胞的打击力,从而让身体和免疫系统持续攻击癌症细胞。
什么是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是人体中的一种生物分子,它帮助控制T细胞的活动。
免疫检查点分子可以促进或抑制T细胞的活动,例如PD-1、CTLA-4、CD47和Lag-3等。
这些免疫检查点分子在癌症细胞表面也有表达,被癌细胞用来逃避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何抑制癌症生长PD-1抑制剂允许T细胞检测和攻击原本逃避检测的癌症细胞,提高免疫效果。
CTLA-4抑制剂可以激活免疫细胞,促进T细胞杀伤癌细胞的效果。
从而让体内免疫系统有更大杀伤力。
CD47抑制剂可以让免疫系统检测出一些在癌细胞上的蛋白质,从而“协助”免疫系统准确定位癌症细胞,让T细胞能更好攻击。
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其中,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无疑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一、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简单来说,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一类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药物。
要知道,我们的身体里其实一直都有一套强大的免疫系统,它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癌细胞非常狡猾,它们能通过各种手段“蒙蔽”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和消灭它们。
而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就像是给这支军队配备了一副高清望远镜,让它们能够重新发现并精准打击癌细胞。
1.2 这类抑制剂是如何被发现的说到这类药物的发现,那可真是个充满智慧和偶然的故事。
科学家们在研究免疫系统如何调节自身反应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刹车”分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免疫检查点。
这些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能防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从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伤害。
但狡猾的癌细胞却利用了这一点,通过激活这些“刹车”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
于是,科学家们灵机一动,想到了开发能够抑制这些“刹车”分子的药物,这就是最初的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二、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2.1 解除免疫抑制就像我们前面说的,癌细胞会通过激活免疫系统的“刹车”来逃避攻击。
而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刹车”给按住了,让免疫系统重新获得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这就好比是给一辆原本因故障而停滞不前的汽车解开了手刹,让它重新获得了前进的动力。
这样一来,免疫系统就能更加自由地识别和消灭癌细胞了。
2.2 激活T细胞功能T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中的“主力军”,它们就像战场上英勇的战士,负责直接攻击和消灭敌人。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tological malignanciesꎬthe remarkable effect of the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 ̄1) blockade nivolumab in relapse /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ꎬthe 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ꎬLanzhou 730030ꎬ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HANG LianshengꎬEmail:zhangliansheng@ medmail. com. cn
Abstract:The 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 reactivates T cell immune potency by blocking abnormally activated
immunosuppressive pathwaysꎬrestores and enhances systemic anti ̄tumor immune responsesꎬthereby controlling and clearing
are encouragin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ey words: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ꎻ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 ꎻ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ꎻ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晚期膀胱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的治疗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
本文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其应用、疗效关系、最新进展、联合治疗、潜在机制等方面。
研究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个体化治疗和联合治疗策略的开发,以进一步提高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安全性、机制研究、发展方向、结论、展望1. 引言1.1 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晚期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具有侵袭性和蔓延性。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晚期膀胱癌患者来说,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并且会导致较严重的副作用。
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晚期膀胱癌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潜在机制研究也在逐渐展开。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晚期膀胱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促进晚期膀胱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影响癌症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治疗疗效和耐药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癌症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治疗疗效和耐药的相关因素分析董爽;余昭胜;胡胜【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17(44)8【摘要】免疫治疗可以在晚期癌症患者身上引起比常规化疗更大的持续应答,然而,这一应答仅发生在相对少部分患者身上。
免疫治疗的阳性反应通常依赖于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内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同时受到肿瘤细胞自身及宿主因素的影响。
影响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ICB)疗效的肿瘤相关因素包括突变负荷、致癌信号、DNA MMR缺陷的影响、死亡前细胞应激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PD-L1的表达等因素;非肿瘤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外周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病毒等因素。
影响ICB耐药的肿瘤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代谢、表观遗传沉默趋化因子分泌、Ⅰ型干扰素信号转导、肠道微生物、慢性感染、年龄、吸烟史等。
多种策略的联合使用,是未来的治疗趋势,通常会提高疗效,但同时也可能增加毒性。
【总页数】6页(P552-557)【关键词】免疫检查点阻断药物;疗效;耐药;肿瘤相关因素;非肿瘤相关因素【作者】董爽;余昭胜;胡胜【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一病区;黄冈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相关文献】1.益气解毒中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多重耐药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J], 张双科;任明慧;王伟2.探讨抗癫痫药物治疗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的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郭莉莉;贾丽娜3.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西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与奥西替尼单药治疗使用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J], 吴柳盛;李小强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甲状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杨子仲;张国庆;秦博宇;张静;孙琼;李彬琦;焦顺昌5.胃癌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J], 刘乐;齐文博;白玉萍;刘乾;尹振宇;李晓梅;俞阳;陈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1 卷
complex, MHC ) 结合时, CD28 作为最主要的 T 细胞 , TCR 共刺激因子 加强 的信号通路。 但是与 CD28 CTLA4 对 CD80 和 CD86 有 更 高 的 亲 和 力, 比较, CTLA4 在激活后的 T 细胞中表达, 通过竞争性结合 CD80 、 CD86 达到抑制 CD28 共刺激因子作用的目 的, 同时通过反式内吞减少膜表面 CD80 和 CD86 的
4 是 T 细胞应答的负反馈调节的经典分子, 主要通 过抑制共刺激因子 CD28 的作用来下调 T 细胞反应 的幅 度, 其 配 体 是 CD80 ( B7. 1 ) 以 及 CD86 ( B7. [2 ] 2 ) 。当 T 细胞受体 ( T cell receptor, TCR ) 与同源 主要 组 织 相 容 性 复 合 体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3 ] 表达 。因为 CD80 和 CD86 在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如 DC 以及单核细胞中表 4 达, 但不在非血液性肿瘤细胞中表达, 所以 CTLA-
的免疫抑制作用被认为主要是在 T 细胞激活多发 的次级淋巴器官中发挥, 而不是肿瘤微环境 ( tumor TME ) 中。 microenvironment, Src 同 源 蛋 白 酪 氨 酸 磷 酸 酶 2 ( Src homology phosphotyrosyl phosphatase 2 , SHP2 ) 以及蛋白磷酸酶 2A ( protein phosphatase 2A, PP2A ) 的 活 化 在 阻 止 TCR 及 CD28 诱导的丝 / 苏氨酸激酶及酪氨酸激酶 [4 ] 4 抑制 T 细胞 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 但 CTLA激活的特殊信号通路仍然在研究之中。 nave 以及 静息的记忆 T 细胞在细胞表面表达 CD28 而不是 CTLA4[5], 这使得共刺激信号在抗原识别中占重要 4 能迅速从细胞内蛋白储存库移 地位。但是 CTLA动到细胞膜表面, 使得反馈抑制出现在抗原呈递之 4 治疗中, 后的 1 小时之内。在患者抗 CTLA出现 T 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高表达以及炎性反应等不良反 应。但由于黑色素瘤患者中肿瘤反应 T 细胞比例 非常高, 使得其抗肿瘤的效果远大于不良反应。 研 [6 ] 究显示, 约 20% 的黑色素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 。 1. 2 PD1 / PDL1 系统 PD1 系统与 CTLA4相 PD1 不在静息的 nave T 细胞及记忆 T 细 似的是, [7 ] TCR 胞中而在 信号活化之后的细胞中表达 。 但 4 不同的是, 是与 CTLA在激活的 T 细胞表面表达 PD1 需要转录激活, 12 小时的延迟表 因此会有 64 比较, PD1 包含 1 个普遍的免 达现象。与 CTLA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 immunoreceptor tyrosine in-
0104 收稿日期: 2016作者简介: 卢 ), 伸 ( 1992女, 浙江温州人, 硕士生, 从 事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 .
· 20· hibitory motif, ITIM) 以及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 ( immunoreceptor tyrosine switch motif, ITSM ) 。 PD1 2, 的 ITIM 和 ITSM 下连接着抑制性磷酸酶 SHP同 1 信号的活化 时能够激活抑制性磷酸酶 PP2A。PD可抑制 T 细胞识别 APC 递呈在细胞表面的同源多 直接抑制由 TCR 介导的 T 细胞效应功能 肽复合物, 以及 T 细胞在组织中的迁移。 4 不同的是, PD1 被认为主要与 TME 与 CTLA一起发挥作用, 在 TME 中肿瘤细胞以及浸润的淋巴 细胞都过表达其配体。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tumorTILs ) 通常表达较高水平 的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PD1 并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抗原长期刺激造成的 T 细胞耗竭 ( T cell exhausted ) , 在慢性病毒感染的小 并且在使用 鼠模型中也有类似于耗竭的表型发现, PD1 拮抗剂后会出现部分逆转的现象。 更重要的 1 及其 2 个配体敲除的小鼠模型是非常温和 是 PD的, 特别是在有自身免疫倾向的小鼠中 , 会有迟发的 器官特异性炎性反应等现象。这与临床观察到的抗 PD1 药物自身免疫不良反应比 CTLA4 的不良反应 更温和是一致的。 更少、 4 在次要淋巴组织中 尽管传统观念认为 CTLAT 细胞活化早期阶段产生作用, PD1 在抑制肿瘤及 但这种区别并 组织的效应 T 细胞反应中发挥作用, 不是绝对的。除抑制效应 T 细胞活化的作用之外, CTLA4 对 驱 动 调 节 性 T 细 胞 ( regulatory T cell, Treg) 细胞有重要的功能。 Treg 细胞具有广泛的抑 制效应 T 细胞反应的功能, 聚集于肿瘤组织中抑制 [8 ] 4 后, 抗肿 瘤 免 疫 , 因 此 阻 断 CTLA肿瘤浸润的 Treg 细胞功能被钝化, 从而增强瘤内免疫应答。 最 近研究显示, 即使当抑制剂抑制淋巴结来源的淋巴 [9 ] 4 的抗肿瘤效应仍然明显, 细胞 , 抗 CTLA暗示这 个检查点发挥作用至少有一些效应是直接在 TME 1 也展现 中产生的而不依赖于次级淋巴器官。 PD尤 了其在淋巴结中对早期 T 细胞识别抗原的作用, 1 配体在抗原暴露阶段限制最初的 T 细胞 其是 PD[10 ] 爆炸性增长 , 并且能够部分逆转 T 细胞耐受。 以 4 以及 PD1 发挥作用的环境并不 上均说明 CTLA是绝对的,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阐明。 1. 3 PD1 信号通路中复杂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PD1 系统受体、 4的 配体相互作用比 CD28 / CTLA1 的 2 个配体是 PDL1 及 PDL2 , 更加复杂。PD拥 有 37% 的同源序列, 但是其调节作用却是不同的。 NK) 或激活的 T 细 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IFN ) L1 胞通过分泌干扰素 ( interferon, γ, 诱导 PD-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Vol. 31
No. 1 2016
L2 在激活的造血细胞以及内皮细胞中表达 。 而 PDIL ) 4 而不是 更倾向于被白细胞介素 ( interleukin, IFNγ 诱导, 从而表达在活化的树突状细胞 ( dendritic cell, DC ) 和巨噬细胞表面[11], 这进一步说明 PDL1 及 PDL2 的调节功能不同。PDL1 除能作为 PD1 的配体之外还显示出能与另外的配体 CD80 配合
实用肿瘤杂志 2016 年
第 31 卷
第1 期
· 19·
· 肿瘤免疫学 ·
免疫检查点阻断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卢
1 伸 , 苏
丹
2
( 1. 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10058 ; 2. 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 浙江 杭州 310022 ) T 淋巴细胞; 肠杆菌科 关键词: 肿瘤 / 治疗; 免疫检查点; 免疫系统; 抗原, 分化, 中图分类号: R73 ; R730. 5 文献标志码: A 1692 ( 2016 ) 01001905 文章编号: 1001-
[1 ] 于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的治疗 。 对 1 861 例在 Ⅱ 期或Ⅲ期接受 ipilimumab 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
长期随访, 发现约 20% 患者仍然生存, 更有一些案 [15 ] 例, 生存期长达 10 年 。但迄今为止对 ipilimumab 的研究都显示出其对非黑色素瘤的抗肿瘤效应非常 局限, 而 tremelimumab 对其他肿瘤的抗瘤效应仍在
[16 ] 研究之中, 特别是在肾脏、 肺以及前列腺肿瘤中 。 2. 2 PD1 信号通路抑制药物 在抗 CTLA4 单抗
1 以及其主要配体 PD中获得的信息大大加速 PDL1 阻断药物的发展。在小鼠模型的研究中, 不同于 4 单抗, PD1 / PDL1 阻断药物提高肿瘤的 抗 CTLA1 / PDL1 阻断 选择性的同时可减少毒性。 此外 PD药物不仅针对难治性黑色素瘤更有效并且其抗肿瘤 效应有着更加广谱的应用。 由于其对上皮性肿瘤 ( 肺、 头颈以及膀胱肿瘤等 ) 可重复以及可持续性的 消退作用, 促生大量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 第 1 1 阻断药物 nivolumab 的人类临床试验中 个针对 PD发现, 这种治疗手段可能影响多种肿瘤类型 , 包括上 皮性肿瘤、 黑色素瘤、 肾癌以及结直肠癌
DOI:10.13267/ki.syzlzz.2016.01.006
现阶段, 肿瘤治疗更多地强调个体化治疗 , 而免 ( immune checkpoint ) 疫检查点 阻断却因为其通用性 而显得与众不同。适应性免疫或固有免疫系统能够 但是却被肿瘤微环境 识别并且随时准备攻击肿瘤, 中各种机制限制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及其效应功能 , 包括来自于肿瘤细胞本身或免疫细胞的因素 , 从而 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逸。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机制是肿 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或肿瘤细胞高表达抑制性的 共刺激分子( 免疫检查点 ) , 导致抗肿瘤的 T 细胞失 能。在动物黑色素瘤模型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发现 — —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抗 阻断免疫检查点受体— CTLA4 ) [1] 能 原 4 (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 , 4 拮抗剂的临床应 够介导肿瘤退化后, 使得 CTLA用得到快速发展。随后利用单抗阻断程序性死亡受 1, PD1 ) 及其主要配体 体 1 ( programmed cell death配体 1 (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程序性死亡受体and1, PDL1 ) 也展现出潜在前景, 这同时也加速了 一系列以免疫检查点作为治疗靶点的免疫治疗研究 4 以及 PD1 免疫检查点阻断在临床 的发展。CTLA上迅速成功, 为免疫检查点阻断在肿瘤免疫治疗上 的应用打开新的大门, 但还有很多的问题仍然有待 深入研究。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用于肿瘤治疗 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和展望 。 已用于肿瘤临床治疗的免疫检查点 1. 1 CD28 / CTLA4 系统的免疫调节作用 1 CT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