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兔子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案5篇

《狮子和兔子》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章《动物故事》单元,详细内容为《狮子和兔子》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只狮子与一只兔子的故事,通过狮子对兔子的追逐,展现了兔子的机智与勇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从故事中感受到勇敢、机智的品质,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体会勇敢、机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森林中的动物。
进而引入课题《狮子和兔子》。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故事大意。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讲解生字新词;b. 举例讲解兔子如何运用机智和勇敢应对狮子的追逐;c. 分析故事寓意,引导学生体会勇敢、机智的品质。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句子,运用生字新词进行填空;b. 学生模仿课文,编写一则关于勇敢、机智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1. 《狮子和兔子》2. 内容:a. 故事梗概:狮子追逐兔子,兔子机智应对;b. 生字新词:勇敢、机智、追逐、应对;c. 故事寓意:勇敢、机智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新词,编写一则关于勇敢、机智的小故事。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只小松鼠,它很勇敢和机智。
一天,小松鼠在森林里玩耍,突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大灰狼。
小松鼠临危不惧,它迅速捡起一颗石子,扔向大灰狼的眼睛。
小学二年级语文《狮子和兔子》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可爱的动物》中的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兔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学习朗读和表达,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故事中的生字词,掌握课文朗读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故事寓意,懂得爱护动物,培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2.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动物,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2)学生交流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故事寓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指导改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字词:狮子、兔子、森林、国王、智慧、勇敢等。
3. 故事情节:狮子与兔子的三次比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为家人讲述故事情节。
(2)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造句。
(3)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答案:(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故事情节。
(2)学生能正确使用生字词造句。
(3)学生能理解故事寓意,懂得爱护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中班益智故事狮子王与小白兔教案[大全5篇]
![中班益智故事狮子王与小白兔教案[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408a4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b.png)
中班益智故事狮子王与小白兔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中班益智故事狮子王与小白兔教案教学目标让幼儿知道故事里讲了什么。
遇到问题要动脑想一想。
教学准备故事四个课件教学过程一、出问题,引话题。
师:小朋友们谁知道森林之王是谁啊?幼儿:狮子大王师:这个狮子大王可吓坏小动物们了,狮子大王每年都会给小动物们出个问题,谁答不对问题,狮子大王就把谁带走。
狮子大王到底出什么问题了那?小朋友来仔细听故事来帮助小动物门吧!二、看课件,分解故事。
1、第一部课件谁走出来答题了?2、第二部课件狮子大王出了什么问题?(师:小朋友们也动脑想一想吧!)3、第三部课件小白兔答对了吗?4、第四部课件小白兔向狮子王提出什么要求?三、完整播放课件师:谁能按自己的话演一演狮子王与小白兔的对话那。
四、结束说一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第二篇:中班益智游戏教案中班益智游戏教案:小星星[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其与同伴教师一起表演。
2、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并正确地说出红、黄、蓝、绿颜色。
[活动准备]① 红、黄、蓝、绿颜色的小星星道具若干② 各色球若干,红黄蓝绿小筐各一,塑料锤1个。
③ 小星星的音乐一、出示图片,幼儿说出是什么颜色,巩固对红、黄、蓝、绿颜色的认识二、送球宝宝回家:“颜色宝宝到处藏,藏到小球上,把小球变得五颜六色了,小球高兴得飞起来了”教师把球洒向幼儿,让幼儿捡球,“星宝宝要找球了,咱们帮她把球送回家吧”幼儿把球放到相应的筐子里。
三:找颜色“颜色宝宝真顽皮,它又藏起来了”咱们一起去找找它好吗?”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出各种颜色宝宝,找到后用手拍打并说出是什么颜色。
四、表演《小星星》“太阳下山了,星宝宝出来了,满天都是漂亮的星宝宝,小朋友,快点摘下两个相同颜色的星宝宝,跟我们一起跳舞吧!”幼儿找到颜色相同的星宝宝,并说出是什么颜色的,找对的幼儿跟老师一起表演。
“星宝宝你在哪里?快点回家了”幼儿把星宝宝送回自己的家。
五、送自己回家“我们都是颜色宝宝,我们玩了很长时间都累了,快点回家吧!”教师:“我是红色宝宝,我的家在这里!”幼儿身上贴着各种颜色,分别找到相应的家,游戏结束中班益智游戏:我画小动物游戏目的:1、训练幼儿思维独创性和丰富的想像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狮子和兔子》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狮子和兔子》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狮子和兔子》一文。
该文详细讲述了狮子和兔子之间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3段,介绍狮子和兔子的性格特点;第47段,描述狮子和兔子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的过程;第8段,阐述故事寓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课文生字词的学习,故事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课文图片,辅助教学。
2. 字卡:用于展示生字词。
3.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森林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森林里的动物,引出本节课的故事。
2. 课文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b. 教师领读课文,解释生字词。
c. 学生跟读,巩固生字词。
3. 故事讲解(15分钟)a. 教师分段讲解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b. 学生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a. 学生分角色扮演狮子和兔子,表演故事。
b.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5.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例题:请用“因为……所以……”造句。
b.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指导。
6. 随堂练习(5分钟)a. 学生完成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教师批改,给予反馈。
b. 教师强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狮子和兔子》。
2. 在下方列出课文生字词。
3. 在板书右侧画出狮子和兔子的简笔画,标注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狮子和兔子的故事。
2. 答案要求:语言流畅,内容完整,表达出故事寓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狮子和兔子教案(精选12篇)

狮子和兔子教案(精选12篇)狮子和兔子篇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和兔子的表现,体会兔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重难点、关键:1、继续识记生字词。
2、读懂课文,受到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
2、听写本课文重点词语:一群解决提醒讨厌发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课件出示)二、品读体会1、自读第一自然段(1)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2)学生反馈后,集体小结。
2、引言:这只凶猛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反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又疼又痒”。
3、过渡:面对自己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兔子为他出了什么主意?(1)集体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a、狮子是怎样对付这个困难的?b、兔子为狮子出了什么主意?c、兔子想让狮子明白什么?他为什么不直说?(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4、学生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课件出示)(1)“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
”兔子在笑什么?(2)“一句话提醒了狮子。
”狮子这时会怎么想呢?(3)“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
”狮子又是怎样想的?他神情是怎样的呢?(4)兔子说;“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兔子的意思是只有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5、小组说说想象的内容,再写下来。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3、教师总结:这只凶猛的狮子虽然力大无比,可面对红蚂蚁的叮咬时,光凭力气和发脾气却奈何不了红蚂蚁,最后还是兔子提醒他,用了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就把红蚂蚁赶走了。
看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光着急、害怕是不行的,而应当积极动脑筋,想出既简单又好用的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四、作业:1、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
2、把你曾经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事说一说,再写下来。
《狮子和兔子》教案(通用

《狮子和兔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具体内容为《狮子和兔子》的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狮子与兔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友谊、互助、勇敢和智慧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和重点句子,理解故事内容。
2. 培养学生树立友谊、互助、勇敢和智慧的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故事中狮子和兔子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 教学重点:新词汇、重点句子和故事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两者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2. 阅读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同时注意新词汇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3. 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狮子和兔子,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例题讲解:结合故事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子进行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故事《狮子和兔子》2. 新词汇:友谊、互助、勇敢、智慧3. 重点句子:狮子和兔子成为了好朋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故事内容,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叫小明,他和我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小明立刻跑过来扶我起来,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友谊、互助、勇敢和智慧的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故事中狮子和兔子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 例题讲解:结合故事内容,设计相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023年《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2023年《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语文书第四册中的课文。
通过兔子提示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方法。
这个童话故事生动好玩,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特别传神,特殊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特别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育同学阅读爱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供应了很好的材料。
1、学问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熟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兔子最终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当乐观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
1、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课时1、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动物伴侣。
你们看看它们是谁?(1)出示狮子图片。
你们觉得狮子是什么样的?(2)出示兔子图片。
你们觉得兔子是什么样的?(整体感知狮子和兔子,为学习下文做铺垫)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狮子和兔子》。
板书课题3、你们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么?1、师:有疑问就要到课本中去查找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
幻灯出示自学要求,同学自学。
2、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特别流利。
老师,信任课本中的词语也肯定难不倒你们。
现在,课文中的词语,变成了一个个高高在上的苹果。
谁情愿读准词语,把苹果摘下来。
生读词语3、师:同学们的词语读得可真准啊!现在和同桌一起来学习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幻灯出示要求,同学自主学习。
(2)生依据幻灯片上的提示,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
4、师:课文的内容你们一下子就找到了。
你们再来找一找,课文市怎样介绍狮子的?看谁能最快从课文中找出这一段话?(1)生反馈,老师幻灯出示语段。
(2)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3)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a:这是一只傲慢的狮子。
《狮子和兔子》教案及反思

《狮子和兔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与方法独立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通过读读、议议,了解狮子与兔子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识记生字,并加以书写。
2、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哧哧”“恼羞成怒”“笑嘻嘻”,并从中体会狮子和兔子的表现。
3、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四、课时划分: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狮子和兔子》(齐读课题)2、昨天孩子们初读了课文,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指名读)3、字音读得真准,相信孩子们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出示课件,口头填空)一只狮子自认为是(),一群()爬到他身上,他光凭()和(),没有解决问题,后来在()的帮助下,就很轻松地把()赶走了。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请生读一读。
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
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样一只自以为了不起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读词:又疼又痒,你有过“又疼又痒”的感觉吗?此时,狮子的心情怎样?(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1、出示自学建议:狮子用了哪些办法赶走红蚂蚁呢?结果怎样?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来。
2、汇报。
3、刚开始:①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狮子和兔子》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狮子和兔子》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狮子与兔子之间的三次对决,通过兔子机智勇敢的表现,展示了弱者如何凭借智慧战胜强者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生僻字,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狮子与兔子的性格特点,理解兔子如何运用智慧战胜狮子。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词、生僻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注意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生僻字,让学生做好笔记,巩固记忆。
4.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狮子和兔子的性格特点,讨论兔子如何运用智慧战胜狮子。
5.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阅读理解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词、生僻字3. 狮子和兔子的性格特点4. 兔子战胜狮子的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关于“智慧与勇敢”的作文。
答案示例:智慧与勇敢是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品质。
正如《狮子和兔子》故事中的兔子,虽然体型弱小,但他凭借智慧与勇敢,三次战胜了强大的狮子。
这让我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成功。
2. 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智慧与勇敢的故事,拓展知识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狮子和兔子教案(精选

狮子和兔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动物世界》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狮子和兔子”。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狮子和兔子的生活习性、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狮子和兔子的图片、视频,生态系统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狮子和兔子的生活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行为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狮子和兔子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2. 狮子和兔子的生活习性3. 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狮子和兔子的基本特征。
(2)分析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看法。
2. 答案:(1)狮子:体型庞大,四肢强壮,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以肉食为主。
兔子:体型较小,四肢较长,善于跳跃,以植物为食。
(2)狮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顶级捕食者,对控制食草动物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兔子作为食草动物,能够控制植物的生长速度,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来源。
(3)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关爱动物,保护我们的家园。
《狮子和兔子》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十一章《狮子和兔子》。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学习句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使用新句型。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型的掌握,故事的复述。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狮子和兔子手偶。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手偶,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狮子和兔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吗?”2. 课文学习:a.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b. 学习生字词,掌握新句型。
c.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a. 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b. 讲解解题思路,强调答题技巧。
c.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4.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用新句型造句。
c. 复述故事。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字词:狡猾、智慧、勇敢、机智3. 句型:因为……所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用新句型造句。
c. 复述故事,家长签字。
2. 答案:a. (略)b. 例如:因为我努力学习,所以成绩提高了。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寓言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培养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课文学习”和“例题讲解”。
4. 作业设计中的“复述故事,家长签字”。
狮子和兔子说课稿4篇

狮子和兔子说课稿4篇狮子和兔子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通过兔子提示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方法。
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一般读者、老师、同学三种角度去钻研教材。
通过研读,我认为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特别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特别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育同学阅读爱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教学目标:我班的同学经过了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肯定的独立识字的技能,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同学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
因此,依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以及我班同学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总的教学目标: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认识生字13个,“痒、尽、蹲、羞、叮、嘻、凭、脾”。
会写生字9个,“群、咬、疲、怒、讨、厌、醒、解、决”。
2、朗读课文,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冷静、动脑筋想方法,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儿童仿照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文第8自然段兔子对狮子说的话:“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总结了狮子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缘由,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对于二班级同学来说,篇幅较短,看似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特别是对兔子这个智者形象的掌控还不完全,比如理解“兔子对狮子笑什么?”这点,假如不适当地对同学加以引导,同学很难理解这是一种善意的笑,而会粗略地理解为兔子在嘲讽狮子。
四、说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的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13个。
《狮子与兔子》教学设计

《狮子与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并理解寓言故事《狮子与兔子》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学会提炼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教学准备:-《狮子与兔子》的故事内容。
-课堂板书。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插图,其中包含狮子和兔子,并让学生观察插图,猜测故事的内容。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寓言故事的了解和印象。
2.故事阅读(10分钟)-对《狮子与兔子》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
-请学生合作,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以确保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故事理解(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例如:-狮子和兔子是不同种类的动物,你觉得它们可能会是朋友吗?为什么?-兔子为什么要帮助陷入困境的狮子?你认为这种行为对兔子有什么好处?-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认为故事的寓意是什么?4.道德教育探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在黑板上列出以下问题:-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什么道理?-兔子为什么要帮助狮子?-兔子对狮子的帮助有什么好处?-我们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并进行小组讨论。
5.思维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如果你是兔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狮子,你会怎么感受?-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境?你是如何解决的?-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6.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6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来扮演,如兔子、狮子、朋友等。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编写并演绎一个小短剧,内容围绕着《狮子与兔子》中的寓言故事展开。
7.演出和讨论(15分钟)-让每个小组在班级前演出他们编写的小短剧。
-演出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
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每个小组表演中的亮点和可改进之处。
《狮子和兔子》教案(通用

《狮子和兔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详细内容为《狮子和兔子》的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只自负的狮子与一只机智勇敢的兔子之间的对决。
通过对该故事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到自信与智慧的力量,同时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从故事中体会到自信、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言意义,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故事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学会新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和人物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狮子和兔子》一、新词汇:骄傲、智慧、勇敢、机智二、故事情节:狮子与兔子的对决三、人物特点:自负的狮子、机智勇敢的兔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从故事中挑选一个人物,用三个词语描述他的特点。
答案:示例:兔子——机智、勇敢、果断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

狮子和兔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狮子和兔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让学生了解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狮子和兔子的生活环境。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狮子和兔子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狮子和兔子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狮子和兔子的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狮子和兔子的生活环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狮子和兔子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材料:狮子和兔子的介绍资料。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外形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狮子和兔子有什么区别吗?它们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2. 探究狮子和兔子的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狮子和兔子,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狮子和兔子的认识。
3. 了解狮子和兔子的生活习性(1)播放狮子和兔子的生活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分析狮子和兔子的生活方式,如:狮子群居、捕猎等,兔子善于跳跃、挖洞等。
(3)讨论狮子和兔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狮子作为顶级掠食者,对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兔子作为草食动物,对植被的生长和更新有促进作用。
4. 了解狮子和兔子的生活环境(1)展示狮子和兔子的生活环境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活地域。
(2)引导学生思考狮子和兔子生活环境的特点,如:狮子生活在非洲草原、沙漠等地区,兔子生活在森林、草原等地区。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

《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故事《狮子和兔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理解故事中狮子和兔子的不同个性特点。
3.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教学准备:1. 单词卡片:狮子、兔子、大、小、勇敢、胆小、喜欢、讨厌。
2. 画有狮子和兔子的图片。
3. 充分准备故事《狮子和兔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有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询问学生对狮子和兔子的认识和了解。
2. 阅读故事(15分钟)老师朗读《狮子和兔子》这个故事,学生跟读或默读故事。
故事读完后,可以适当让学生分享故事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感受。
3. 理解故事(10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两个主要角色的不同特点,如以下问题:- 狮子和兔子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狮子和兔子是否勇敢?为什么?- 狮子和兔子分别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4. 讨论和对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两个角色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并找出故事中的关键词。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5. 单词学习(10分钟)老师将单词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辨认并按照相应的词义分类。
6. 小结(5分钟)总结故事中的教训和学到的知识。
强调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都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个结局不同的《狮子和兔子》故事,并邀请他们朗读或演示他们的故事。
2. 画一幅描绘自己和朋友不同特点的图片,并描述和分享。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2. 检查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分类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最后总结的内容,考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来源:1. 《狮子和兔子》故事2. 狮子和兔子的图片素材3. 单词卡片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个结局不同的《狮子和兔子》故事,并邀请他们朗读或演示他们的故事。
《狮子和兔子》教案

《狮子和兔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狮子和兔子》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分析故事寓意,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狮子和兔子》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表达能力。
重点: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狮子和兔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狮子和兔子》2. 生字词:狡猾、机智、骄傲、谦虚等。
3. 故事情节:狮子和兔子的三次比赛。
4. 故事寓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狮子和兔子比赛的插图。
(2)运用本课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故事情节。
(3)谈谈你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答案:(1)插图略。
(2)例: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狮子和兔子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
狡猾的狮子自以为无敌,却没想到机智的兔子用智慧战胜了它。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谦虚、勇敢面对挑战。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寓言故事,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分享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寓意,培养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背景:本教案是临渭区育红小学教师李文娟为学校的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把读落到实处”所上的公开课准备的。
教案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初读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精讲分析。
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写的是识字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蚂蚁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教学课题:《狮子和兔子》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吼、蹦、翻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等,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4、通过学习课文,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认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法、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课题1、(课件1)出示谜语:头发乱蓬蓬,样子很威风抬头吼一声,百兽躲进洞。
(狮子)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
(兔子)2、板贴图片,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课件2)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标出自然段号(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画出不认识的字,并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
(问一问、想一想、查一查)(课件3)2、检查字词识记情况(1)、出示词语:脾气、一群、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笑嘻嘻、提醒、纵身(课件4)(2)、当小老师读,小组比赛读。
(复习“又()又()、和ABB 形式的词语。
)(3)观察痒、疲、怒、嘻、醒,提示学生形声字的识记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区分决、觉、块(5)游戏:找朋友(课件5)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要求:不添字、不掉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狮子被一群()咬的(),却(),后来,经过()的提醒,它()赶走了红蚂蚁。
四、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每个字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课件6)2、教师范写强调:“醒”强调左边是“酉”而不是“西”。
“厌”和“决”的捺要舒展开。
“咬”左边的“口”字旁写的时候上大下小,位置在应稍高一些。
3、学生自己练写。
五、听写生字六、板书设计狮子和兔子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狮子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现在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复述,教师评价。
二、品读课文、交流讨论1、整体感知、评价人物孩子们,这个同学把狮子和兔子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了,老师看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小动物。
谁来评价评价这两只动物?愿意评价狮子的同学举手。
指名回答。
生讨论:自以为是、骄傲、自大板书(力气大、脾气大)愿意评价兔子的同学请举手。
板书(聪明)。
2、学习1—2段(1)、你怎么知道这是一只骄傲、自以为是的狮子?指名读: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强调“根本”应该重读,读出狮子的自大。
(2)、狮子为了什么事而发脾气?引读:一群红蚂蚁到他的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又疼又痒”是怎样的感受?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谁能把又疼又痒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读第二自然段,全班齐读。
3、学习3—7段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到了狮子感觉太难受了。
它作为百兽之王,竟然被一群可恶的红蚂蚁咬了,他会怎么做呢?默读第三段,用三角号画出表示狮子动作的词。
(课件7)(1)(生齐读)狮子跳起来,吼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
①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狮子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会说些什么?讨论归纳:生气、恼怒,暴跳如雷②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竟然对付不了一只红蚂蚁,他太生气了。
你能把狮子的愤怒读出来吗?(带动作读、表演读、比赛读)(2)结果呢,狮子把红蚂蚁赶走了吗?(生答: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3)“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没有一点力气)①你会用“筋疲力尽”说一句话吗?②谁来读一读“筋疲力尽”的感觉?指名读,师生评价。
(4)这时候兔子是怎样做的呢?正当它无计可施时,一只小兔子却在一旁笑,狮子又会作何反应?(课件8)①生读第五段,提问:狮子为什么又羞又恼呢?他又是怎样想的?(师生共同分析狮子的心理)②朗读狮子的话,体会狮子的“恼羞成怒”。
(小组分读、全班齐读)(5)大家想一想,兔子笑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兔子并不是想嘲笑狮子,而是想提醒狮子怎样赶走红蚂蚁。
(6)经过兔子的提醒,狮子又怎样做的?兔子的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来?生读第7自然段,讨论回答:从“立即”可以看出来兔子的办法好。
4、当河水把红蚂蚁冲走了,狮子会怎样想?怎样做?他是怎样的神情?指名回答三、总结归纳、延伸拓展1、齐读最后一段,你明白了什么?(课件9)(讨论总结)课堂总结: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课件10出示)生齐读。
2、我爱动脑筋:(课件11)出示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把狮子身上的红蚂蚁赶走?②动脑比赛,看谁最聪明。
:乒乓球掉到了一个口很小的瓶子里,你的手又塞不进去,你会怎么做?狐狸想吃葡萄,可葡萄架太高,他够不着,怎么办?(学生动脑讨论)四、角色朗读,深入感悟。
1、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歌曲《不动脑筋别发言》中结束新课。
五、布置作业(课件12)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文章《司马光砸缸》和《壶盖为什么会动》。
板书设计:狮子和兔子狮子红蚂蚁兔子聪明动脑筋教学反思:让个性在激情中飞扬当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讨论不绝。
两节连上的公开课,学生们一改往日的疲惫,个个神采飞扬,下课还依依不舍。
经过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一、有效的奖励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
二年级孩子活泼可爱,富有表现欲和竞争心。
为了激励学生,我在班级设置了积分奖励制度。
孩子每天的表现会以积分的形式展现,并进行奖励。
本节课,我也沿用了奖励制度。
上课伊始,我告诉孩子们:这两节课,只要善于动脑的同学都会加分。
这样就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没有了往日只有个别学生参与的尴尬,教室里你争我抢,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如识字学词时,让他们观察字形,孩子们观察地很仔细,说的也头头是道。
在“我会动脑筋”这一环节中,问“乒乓球掉到了一个口很小的瓶子里,你的手又塞不进去,你会怎么做?”孩子们开动脑筋,答案五彩纷呈。
如“把瓶子打破”、“把瓶子倒过来”、“给瓶子倒入水”、有一个孩子考虑得更周全说“瓶子口很小,乒乓球怎么能出来呢?”孩子精彩的回答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
正因为有正确的激励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灵活的朗读形式,让课堂激情四射。
本课是为学校的课题研究“阅读教学中如何把读落到实处”所上的公开课。
在设计教学时,我始终围绕“读”这个关键点,两课时由三个重点环节组成。
一、识字学词,初读感知;二、流利朗读,整体把握;三、品读赏析,精读理解。
通过三读让学生由词到句到段再到整篇文章,层层深入理解课文。
本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
语言生动有趣,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
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3-7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指名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带动作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狮子的“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
当读到“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
狮子恼羞成怒: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我让男女声带表情分角色朗读,孩子们融入到了角色中,把狮子的心理淋漓尽致地朗读了出来。
做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一、灵活的问题设置,让课堂环环相扣。
为了吸引学生,我设置了一系列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骄傲自大),这只骄傲自大的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面对一群小小的红蚂蚁,这只骄傲的狮子心里会怎样想?正当它无计可施时,一只小兔子却在一旁笑,狮子又会作何反应?当红蚂蚁被水冲走了,狮子的神情如何?它会怎样想?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们听讲认真,讨论激烈,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两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课堂就是舞台,学生是天生的舞者,只要你善于引导,善于发掘,就能让他们的表演美丽而又富有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