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答案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提纲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把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

教学的定义概括说来,教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以课程内容为中介而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共同活动。

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一] 课程研究的阶段和特点阶段:前科学阶段/系统理论阶段/专门学科阶段1 前科学时期的课程研究及其特点前科学时期,即课程研究的原始萌芽时期,是指古代社会的课程及其研究,包含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课程及其研究。

前科学时期的课程研究处于孕育与萌发阶段,并没有科学的概念及系统的理论体系。

一些课程研究思想都交织在哲学、伦理与政治等的论述中,与课程研究相关的论述,仅仅停留在描述、规定或记载上。

(大部分科学或学科的前科学时期都有这个特点)2 课程研究的系统理论时期开始形成系统理论,但仍没有从教育学中独立出来。

3 课程研究的专门学科时期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一书,被认为是第一本专门讨论课程的著作,也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泰勒原理”即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的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和“评价教育计划”。

(二)、教学理论形成的基本阶段教学理论的形成,基本上经过了教学理论的萌芽、教学理论的独立体系、教学理论的科学发展等阶段。

1. 教学理论的萌芽和发展教学理论的萌芽,产生于启蒙运动的爆发。

这一阶段著名的教学论专家主要有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

拉特克是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

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教学论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大教学论》。

2. 教学理论独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理论独立体系的形成是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的。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1)

一、名词解释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课程:是指学生应该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

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意图。

包括有教育方针和教学目标等,狭义上讲是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它主要指“教育目标”。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时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

简述教学的价值;教学价值也应该有关系型与自足型两种价值追求。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课程编码:14104C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 学时总学分:3 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为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立足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察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与教学教学功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论和教学论这两大主线,注意联系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和新要求,注意联系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从而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打下相应的基础。

1.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2. 通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养成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课程研制、教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学科,与教育学其它分支学科关系密切。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教育简史》、《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等课程关系密切,开设之前应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言(2 课时)(一)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发展历程;明确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二)本章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论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合称,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有多种流派和不同体系;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价值和策略,是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要求;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的复习提纲概论(P8-P13):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重点了解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斯宾塞、博比特等教育家的观点。

1、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观点“把世间的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2、赫尔巴特(德国):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被学术界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其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3、杜威:对教育改革运动进行了理论总结,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具体说,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经验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教育理论的特点是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4、斯宾塞:(P47)19世纪中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提出了课程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创立了实科课程理论,首次从功利主义角度清晰地阐述了课程中各学科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并根据其研究整理了一份颇具说服力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课程表,颠覆了人文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价值的传统观念,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由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5、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一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及辨析(P33-P36)(1)课程就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具体说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习内容及其进程进行的安排。

社会需求、儿童特点及知识本身的特点影响了课程的产生与发展。

(2)相关概念分析教学内容: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不仅解决“教什么”还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其外延小于课程的外延,教学内容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进程:回答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在时间上的展开。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进程都属于课程的范畴。

学科: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来源。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复习提纲一、考核说明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以中央电大编制的《形成性考核手册》为依据。

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以百分制计分,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期末半开卷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的6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总分达到60分为及格。

期末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文字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马云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二、期末考试题型本课程试卷可采用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

各类题型分数的大体比例为:填空题占10%、单项选择题(或判断题)10%、简答题占30-50%、综合论述题(或实例分析题)占30-50%。

每次命题可以灵活组合试题类型。

三、复习范围与要求第一章绪论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概念的掌握以及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的程度,对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课程、教学的概念识记:课程教学(广义、狭义)理解:课程概念的分析课程概念的不同层面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识记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观察研究的作用与程序实验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人种学研究法的作用与程序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影响课程、教学的主要因素的理解,以及对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1.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四规律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先行组织者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建构主义教学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理解: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影响课程、教学的心理学派别及主要观点2.社会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代表人物理解:影响课程、教学的社会学派别的主要观点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3.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识记: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理解:哲学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观影响课程、教学的哲学派别及主要观点第三章课程设计考核目的: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理论把握当代课程设计发展趋势的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提纲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F. Bobbitt)出版《课程》(The Curriculum)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activityanalysis)。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分七个步骤,思想与博比特大致相似。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选择题内容:1、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2、课程与教学实践可以区分为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研制和课程应用。

3、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是课程与教学问题。

根据研究价值有无分为常识问题和科学问题。

4、国内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三种看法:教学论包含课程论、相互独立论、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5、大课程观:课程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活动,一种教育进程,在时间上包含了教学。

6、教学的作用:1)从教育目的看,教学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智力、身体素质、审美情感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智慧发展。

3)从中小学教育的范围看,教学的作用概括为“三基一个性”:掌握基本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促进个性发展。

7、课程分类标准有两个方面:1)一般性标准,包括知识分类、教育层次、教育类型、经验性质以及课程发展的历史时期等;2)特定标准,包括课程价值取向、学生学习选择性、课程地位、课程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课程主体性质以及课程结构形式等。

8、国外课程的已有定义:“计划”说、“经验”说、“预期学习结果”说、“经验——预期学习结果”说。

9、国内课程的已有定义:描述性的理解、“媒体”说、“经验活动”说、“计划”说、包容观。

10、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

11、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12、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包括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使教师能根据学习结果的表述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13、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

14、课程与教学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A即audience,指学习者,要有明确的学习者;B即behavior,指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C即conditions,指条件,要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即degree,指程度,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师招考资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教师招考资料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课程及教学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致是在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学术界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并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理论。

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

课程论学科的形成大致在20世纪。

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1、1932—1942年,美国进步教育学会发起了著名的“八年研究”,有利地促进了美国课程论的发展。

泰勒以“八年研究”为基础,于1949年出版《课程及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该书在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2、课程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一种是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依次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后一种形式是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来德提出的。

3、在我国,从夏商周到清末新式学堂新办之前,学校里实施的古代课程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

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即七艺,主要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音乐、天文。

4、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5、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强调从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出发组织课程;活动课程则突出“尊重儿童的心理逻辑”。

6、博比特及查特斯作为20世纪初期课程科学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课程理论反映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科学取向。

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是拉尔夫·泰勒.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及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四年制普通本科)■说明部分1.课程的性质、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系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普通本科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也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任务向学生系统传授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了解课程编制和教学的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课程开发和编制、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课程教学实践作一般的分析与运用。

2.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模式方法、教学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3.适应专业与学时数本课程大纲适合教育系教育学、共事业管理(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师范类普通本科各专业。

教学时数42学时。

4.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是教育学知识谱系里专门对课程与教学问题作系统的介绍和研究,与教育学通论以及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有密切的联系。

5.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期末成绩构成为: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占等占35%,期末闭卷笔试占65%。

6.推荐教材与参考书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课程理论》,施良方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学论》,李秉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原理》,[日]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盛群力等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浙江教育出版社。

7.主要教学方法与设备要求主要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以及作业设计;模拟上课。

多媒体设备、教学光盘。

■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学知识谱系中的地位、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研究的意义、对象、任务及课题、课程与教学论在当代的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提纲(手打版)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重点提纲(手打版)

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既可以是指一门课程,又可以指学校提供的所有学程
(一)概念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学科本质观)
广义: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
狭义:某一门学科
2、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
课程是受教育者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
3、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
课程即“教育计划”、“学习计划”或“培养方案”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
(二)概念认识
1、范围
最狭义:某门学科甚至某本教材
狭义: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和比例的总合
广义:不仅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中规定的,有计划实施的显性信息,同时还包含由学校生活质量、教师态度。

教学活动等所传递的隐性内容,这些内容虽未经计划,但潜移默化得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最广义:既包含校内正规教育内容,也包含校外非正规、非正式的教育内容。

凡是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活动,都可以纳入课程的范畴。

2、概念的层次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
二、教学的内涵
(一)概念
1、教学即教授
2、教学即教学生学
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二)概念的认识
1、教学是多层面的活动
最广义: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及生活本身
广义:不再是某些自发的零星的片面的影响,从内容到目的都体现出有目的有领导全面的影响
狭义:教育的一部分或基本途径
更狭义:使学生学会各种活动和技能的过程
具体:多样化。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将以往的课程论与教学论两门学科进行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与现有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

有些课程,电大的学员已在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后续课程将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

如:“现代教育原理”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已作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中国教育简史”的内容在专科计划中已有安排。

“教育哲学”的内容则安排在本专业选修课程计划之中。

3.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与案例分析等方式。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知道、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二、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

根据电视大学的学习特点,除安排一定学时的讲授外,学员应结合音像教材自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应为利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自学的时间。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评价以及教学中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同时,本课程还将重点关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角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4. 培养学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
1. 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 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层次
- 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 教学方法和教具的运用
- 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
3. 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和多样性
- 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风格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学生个性与学习动机的培养
- 包容性教育与差异化课堂的构建。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12、布卢姆等人把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
13、课程与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为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来自科目专家的目标建议。
14、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
15、古代学校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现代学校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9、国内课程的已有定义:描述性的理解、“媒体”说、“经验活动”说、“计划”说、包容观。
10、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
11、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12、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包括态度、动作技能、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使教师能根据学习结果的表述设计最佳的学习条件。
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标准功能(基本功能)。
16、教学组织形式(概念),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其主要内涵是:特殊的师生互动、特殊的时空安排、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论述:
一、结合实际,试分析比较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和学科中心说三种不同主张的利弊。
1、教师中心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基本的观点:1)教师是社会的代表,通过教师传授价值观念。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支配作用,教育的标准、内容、方法由教师决定。3)教学过程的“老三”中心,即教师是中心,课本是中心,课堂是中心。4)重视知识传授、教法和教学结果。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掌握知识。但是,教师无法代替学生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一、原题
1.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有哪些?
答:课程与教学论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教学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资源管理、教学环境设计等。

2. 课程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课程设计的步骤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评价的确定、教学管理的确定、教学技术的确定、教学研究的确定、教学资源管理的确定、教学环境设计的确定等。

3. 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学习法、设计式学习法、虚拟现实技术等。

4. 教学策略有哪些?
答:教学策略包括:激励策略、指导策略、组织策略、设计策略、评价策略、控制策略、技术策略等。

5. 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抽样法、比较法、模拟法、投票法、投票法等。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教育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2.5 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16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2.更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3.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4.养成将课程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态度5.初步形成创新性地发现和解决中小学实际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能力6.增强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二、课程教学要求1.明确《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总结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3.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书籍、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把握各章的“教学目标”的内容和精神,重点理解和背诵需要识记的术语概念;使学生更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难点: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理论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学习和应用;学生对于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师收集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并加以整理、分析和设计,采取案例教学。

2.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经过筛选后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采用讲授法。

3.教师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著,深入理解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采用阅读指导教学法。

4.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争议的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大纲知识点提纲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大纲知识点提纲

使用说明:1.本内容为大纲所规定的必掌握分层次知识点,请参考教材完成学习。

在学习本材料之前,我们强烈建议您准备以下物品:A.考试的教材B.历年真题C.红黑双色笔我们提倡的是根据本材料,拿着红黑双色笔在教材上勾画,这个过程是把书多厚,再把书读薄,最后独立完成本材料所列出来的所有大纲考点!2.有关考试大纲对各考核层次的说明:自学考试中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这四个认知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它们之间是递升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分别是:(1)识记—能对考试大纲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领会—要求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有一定的理解,理解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并能给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3)简单应用—会用大纲中各部分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计算、证明或应用问题(4)综合应用—在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经过分析、计算或推导解决稍复杂一些的问题简答的说:识记大概记住就好了,不用死背,除非是概念。

一般出在选择题里。

领会在简单题里,答对要点即可。

应用在分析题里,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在阐述多点内容,这样就可以得高分。

3.凡是本材料中所标出的近年已经考到的的知识点必是今后若干次考试的重点和常考点,考题不过是换个形式而已,比如名词解释换为简答等!1 / 10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识记]课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00907 单选,201007 单选][领会]简述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领会]简述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200904 单选、200907 单选][领会]简述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201007 单选,201104 单选][领会]简述学科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201004 单选][领会]简述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201104 单选][领会]简述课程领域的概念重建?[领会]博比特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01107 单选][识记]下面这句话是出在哪位教育家“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永恒主义D.建构主义
7.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但有维持各学科原有的独立状态的课程是(D)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合科课程D.相关课程
8.课程教学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课程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发展的次序。这一观点属于(C)
A.确定目标B.组织与实施C.检查评比D.需要评估
16.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我们称为(D)
A.实验研究法B.人种学研究法
C.观察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
17.学习经验取向认为,决定学习质和量的是(C)。
A经验B.课程C.学生D.教材
A.教师B.教育管理人员C.环境因素D.学生
34.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一般不采取(B)。
A.观察研究B.实验室研究
C.人种学研究D.调查研究法
35.实验中的情境教学,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A)
A.情境---陶冶式B.引导----发现式
C.示范---模仿式D.自学---辅导式
36.区分正规课程和非正规课程的主要标志是(D)。
42..下列不属于集体审议模式基本特征的一条是(C)。
A.针对必要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取舍,做出选择。
B.审议应该以实践为衡量各方案的标准。
C.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D.课程审议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43..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二为一的课程是(C)
A.观察研究法B.实验研究法
C.人种学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
25杜威认为教育的真正中心是(C)
A.书本B.教师C.儿童D.学校
26.下列对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表述错误的是(D)
A.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
B.教师与知识(教材)间的矛盾
C.学生与知识间的矛盾D.学生与学生的矛盾
27.下列选项中,哪个是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的关键因素(D)
课程与教学论答案
1.搜索评价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既有量化取向的,又有质化取向的,下列哪种方法是量化的(B)
A观察B.测量法C.成长记录袋D.访谈
2.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所提倡的课程为(D)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选修课程D.活动课程
3.要素主义课程观的代表人物有(D)
A.杜威B.赫钦斯C.阿兰D.巴格莱
18.程序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B)
A.布卢姆B.斯金纳C.罗杰斯D.桑代克
19下列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
20.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斯金纳B.罗杰斯C.布鲁纳D.华生
21.课程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作者是(B)
A.博比特B.泰勒C.卡斯特D.斯腾豪斯
A.永恒主义B.结构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
9.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实际在教学中发生的课程是(C)
A.文件课程B.理解课程C.实施课程D.理想课程
10.校本课程是由(C)提出的
A.杰克逊B.帕克赫斯特C.菲吕马克D.布鲁纳
11.从宏观上讲,不构成为课程管理模式的选项是(C)。
A.地方分权型B.混合型C.独立型D.中央集权型
22.提倡儿童应该学习古典语言和古代名著"这一观点属于(A)
A.永恒主义B.结构主义C.实用主义D.要素主义
23.教学是(A)
A.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的活动
D.学生学的活动
24.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每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是(D)
12.下列课程实施的观点中错误的是(B)
A.互动调试的课程实施观B.改造的课程实施观C生成的课程实施观D.忠实的课程实施观
13.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导生制"(D)
A.文纳特卡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
14.隐性课程是由(B)提出的
A.奥苏泊尔B.杰克逊C.皮亚杰D.布卢姆
15.下列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C)。
4.不属于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的一项是(D)。
A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B.社会发展的需要
C.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
D.国家课程标准
5.按照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和(B)
A.活动课程B.经验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6.知识不是简单的由教师自然传递给学生,而是需要学习者主动的建造到自己的脑海里,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个派别的观点(D)
A.连续性B.持久性C.必然性D.计划性
37.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项目是(A)。
A.结果的必然性B.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C.影响的持久性D.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38.手势一般分为四类,其中往往给学生一种形象可感的印象的是(B)
A感情手势B.摹状手势
C.象征手势D.指示性手势
39.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B)
A.学生B.学校管理者C.课程专家D.教师
28.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最早实行选修制度的国家是(A)。
A.德国B.英国C.奥地利D.美国
29.按照课程评价的目的分类,不属于这种分法的一项是(A)
A.个体内差异评价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30.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其代表人物有很多,下面所列的专家中,哪一位不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 C )
A.个别指导与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D.小组教学
40.情境教学"属于下列哪种教学模式(A)
A.情境--陶冶教学模式B.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D.引导—发现教学模
41.."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
A.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B.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C.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D.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A)
A.斯坦豪斯B.施瓦布C.瓦克尔D.泰勒
32.(B)流派强调课程设计、教学过程遵循一定的顺序与步骤,(B)流派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A.建构主义、认知流派B.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认知流派
33.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