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狐假虎威(精备)
【精品】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
【精品】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3《狐假虎威》互动探究。
二、教材分析《狐假虎威》这一课讲的是老虎逮到一只狐狸,要吃它。
狐狸说它是老天爷派来管森林里的百兽的,老虎要是吃了它,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
如果不相信,就跟着它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老虎被蒙住了,依了狐狸的话,跟着它走,果然森林里的野兽见了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哩!这个故事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加强阅读指导,发挥伙伴(配合)交流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目标1.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把“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2.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五、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
2.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六、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动物头饰。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与导入1.复习生字词一转扯着嗓子百兽违抗爪子一趟野猪纳闷受骗借着食物就是老天爷狐假虎威神气活现(1)开火车读(2)齐读2.谈话导入从前有一只狐狸,有一天它在森林里散步,被一只饥饿的老虎看见了,想要吃掉它,结果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看看究竟发生什么事。
【设计意图】实验导师带读,主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读,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初读与感知1.自由读文。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狐假虎威》主要讲的是()逮住了(),()借用()的威风吓跑了(),骗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投影。
(三)阅读与理解1.学习第9自然段(1)读第9自然段。
请你在文中找一找哪一句直接写出了狐假虎威的意思?(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成语儿歌狐假虎威
成语儿歌狐假虎威
从前呐,有一只狐狸。
这狐狸呀,鬼精鬼精的。
有一天,它在森林里溜达,好巧不巧就碰上了大老虎。
那老虎可是森林里的大王,威风凛凛的,谁见了都害怕。
狐狸心里也怕得很,可它脑子转得快呀。
狐狸眼睛咕噜噜一转,就有了主意。
它对着老虎大声说:“嘿,老虎,你以为你是大王就了不起啦?你知道吗,天帝派我来管你们百兽呢,你要是敢动我一根汗毛,天帝可不会饶了你。
”老虎一听,有点懵,心里想:“这小狐狸怎么这么神气,难道真有这回事?”
狐狸看老虎有点犹豫,就更来劲了。
它大摇大摆地走在前面,对老虎说:“不信的话,你就跟在我后面,咱们在森林里走一圈,看看那些小动物怕不
怕我。
”老虎就真的跟着狐狸走了。
小动物们远远地看见狐狸后面跟着老虎,吓得撒腿就跑。
狐狸可得意了,回过头对老虎说:“你看,它们都怕我吧。
”老虎这时候深信不疑,灰溜溜地
走了。
你看这狐狸,多狡猾呀,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的小动物。
这就叫狐假虎威。
咱们可不能像狐狸那样,靠别人的力量来吓唬人,要做就做真正有本事的人。
要是靠骗人来显得自己厉害,迟早会被拆穿的,到时候可就丢人丢大啦。
咱呀,得踏踏实实地生活,用自己的本事赢得别人的尊重,这样才是正理儿呢。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20个1.鸿运当头(hóng yùn dāng tóu):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张果的年轻人。
有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大鹅。
他心生怜悯,将鹅背回家养护。
没想到,这只鹅竟然在他家中下了一枚巨大的鸡蛋,里面装满了金子。
这一件事情传遍了乡间,张果的名字也渐渐为人所知。
从此以后,张果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足,人们都说他是鸿运当头。
2.守株待兔(shǒu zhūdài tù):相传古代有一位农夫,他每天都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但他很懒惰。
有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了一棵树上,摔断了脖子。
农夫突然想到,如果不出力耕种,也能得到收获。
于是,他开始守在株旁,等待着兔子撞死。
然而,他等了很久,却没有再次出现撞死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寄希望于侥幸,而是要通过辛勤努力来获得成果。
3.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yǐng):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王羲之的书法家。
有一次,他去参加宴会,喝酒后,看到墙上有一弯月光,将杯子的倒影映射在墙上,他误以为是一条蛇。
因此,他惊恐地抓起弓箭射向墙壁。
当他冷静下来后,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自己的想象所欺骗。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因为过分恐惧或疑神疑鬼而产生的错觉和误会。
4.卧薪尝胆(wòxīn cháng dǎn):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勾践的吴国国君,他的国家被邻国越国侵略并占领。
为了复国报仇,勾践决心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他虽然被俘,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刻苦修炼、积蓄力量,最终成功恢复了吴国的独立。
5.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 zú):故事中,有个画家专门画蛇。
有一次,他画了一条很生动的蛇,但他却不满足,认为画上再加上蛇的脚会更好看。
结果,这样一来,画中的蛇显得多余,不再自然。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必要的多余行为或多此一举的做法。
《狐假虎威》文言文译文《狐假虎威》成语启迪寓意
《狐假虎威》文言文译文《狐假虎威》成语启迪寓意《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同学们都有学过吧?它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今天就让我们更加详细地学习一下吧。
《狐假虎威》作品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
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狐假虎威》作品注释1、之:取独2、畏:害怕3、果诚:果真4、何如:像这样5、莫:没有人6、求:寻找7、而:承接8、子:你9、使:派10、长:做首领11、是:这12、逆:违抗13、以···为:认为···是14、信:诚实15、为:相当于“于”,在16、以为:认为17、然:对18、遂:就19、与:跟随20、之:代词,代指狐狸21、方:方圆22、甲:士兵23、专:单独,独占24、属:交付25、犹:好像00、走:跑《狐假虎威》作品简介《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狐假虎威》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精选9篇)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精选9篇)自从狐假虎威后。
老虎颜面大失,立志要宰了这个狐狸。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篇1一天,老虎街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松鼠对猴子说:“看这只笨老虎,还以为我们真的怕狐狸呢,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根本不配做我们的大王。
”猴子说:“是呀!是呀!”老虎听了怒发冲冠:“这只死狐狸,我非得给你点颜色看看,你才知道本王的厉害!”说着便气冲冲的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老虎早早的出门觅食,狐狸正好也要出门办点事。
他们俩在一条小路上碰面了,真是冤家路窄!狐狸一看是老虎就吓得半死,看情况是跑不掉的,只好再耍阴谋,老虎问狐狸:“狐狸先生你还好吧?”狐狸说:“还好,还好,大王您也过得好吧。
老虎一看狐狸这假惺惺的样儿心里就直冒火,一生气老虎便向狐狸扑了过去,狐狸眼睛一转,连忙捂着肚子可怜巴巴的说:“哎呦,大王呀,悲惨的事情还是在我身上应验了,得了人家说的生病了,打王别离我太近,小心您也得这病,我死了不要紧,你死了谁来当大王!”说完便两眼一闭倒了下去,老虎一听心颤了一下,是呀,谁敢拿自己的性命作保证呢?于是老虎只好悻悻的走了,不一会,狐狸睁开眼睛一看,老虎走远了,站起来撒腿就跑,就这样狐狸又一次脱离了虎口。
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篇2自从狐假虎威后。
老虎颜面大失,立志要宰了这个狐狸。
一天,老虎在街上散步,遇见了狐狸,他正在觅食。
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了狐狸。
老虎笑着对狐狸说:“狐狸老兄,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吧?”狐狸见形势不妙,转了转眼珠,一个鬼点子又诞生了。
狐狸装作不服气地说:“哼,要不是我在觅食,你怎能拽住我?老虎听后,说:“不可能!”狐狸见老虎上了当,又说:“上次有个豹子想吃我,我一下跑了十万八千里。
要不我们来比一次?跑到山顶的大树下。
”老虎说:“来啊,谁怕谁?如果你赢了,我就不吃你。
如果你输了,就别怪我了……”比赛开始了,老虎飞快的向前跑。
19 狐假虎威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 跑了。
在茂密的森 林里,有只老虎 正在寻找食物。 一只狐狸从老虎 窜 身边窜过。老虎 扑 扑过去,把狐狸 逮住了。 逮
2.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
嗓子 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老虎一愣 3.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4. “老天爷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
凶恶的老虎受骗了。狡猾的狐 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狐假虎威
狐 借 老 威 狸 着 虎 风
寓意: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 来吓唬、欺压人。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有些人是仗着别人的势力、 威风来吓唬人。我们要识破这 些人,不要被这些人的表面假 象所迷惑。
hú
jiǎ
wēi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 一件什么事?
hú jiǎ
wēi
zhuǎ
狐假虎威
yě shòu xiōng
爪子
piàn
野兽
凶恶
受骗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火眼金睛:
狐( 孤( ) ) 瓜( 爪( ) ) 遍( 骗( ) )
骗
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 一件什么事?
5.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老虎被蒙住了,心想:————。
摇了摇 狐狸摇了摇尾巴,说: “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看看 威风 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狐狸和老虎,一 前一后,朝森林深处 走去。 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老虎半信 半疑,东张西望。
走在前面的是 后面的是 。 ,走在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黄羊 大摇大摆 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 纳闷 过来,跟往常不一样,都很纳闷。再 呀 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吓得撒腿就跑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威》精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总结:
考考你!
《狐假虎威》这课写了
借
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狐假虎威
就是比 喻 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或欺压人的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主页
wǒ lái xué shēng zì
我来学生字
狐假虎威寻抗胆爪吓借
拼音kàng 音序 K 笔画 7 画
抗 部首 扌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抗日、对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虎 部首 虍 结构 半包围结构 组词 威》精 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主页
wǒ lái xué shēng zì
我来学生字
狐假虎威寻抗胆爪吓借
拼音 wēi 音序 W 笔画 9 画
威 部首 女 戈 结构 半包围结构 组词 威力、威风
吓 部首 口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惊吓、吓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假虎 威》精 讲课件
主页
wǒ lái xué shēng zì
我来学生字
狐假虎威寻抗胆爪吓借
拼音 jiè 音序 J 笔画 10 画
借 部首 亻 结构 左右结构 组词 借口、借书
爪 子 野 兽 扯着嗓子 寻找
wéi kàng mēng cháo
cuàn
违 抗 蒙住 朝着 逃窜
gū lu
tàng nà mèn jiǎo huá
部编版二年级《狐假虎威》一等奖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狐假虎威》一等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狐假虎威》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寓意了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道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寓意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学会一些基本句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要学会独立自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寓意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分析文章内容,学习基本句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依仗别人势力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并标注出来。
4. 句子解析: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5.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狐狸和老虎的行为,理解文章寓意。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狐假虎威》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3. 句子解析:挑选典型句子进行板书4. 文章结构:列出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三遍,签字确认。
(2)用“因为……所以……”句型造句。
(3)谈谈你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2. 答案:(1)略(2)例句:因为狐狸依仗老虎的威风,所以其他动物都被吓跑了。
(3)文章寓意是告诉我们不能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要学会独立自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狐假虎威课文精讲
狐假虎威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狐假虎威》的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老虎逮住了狐狸的场景,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也是狐狸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主要描写狐狸用谎言蒙住老虎的过程。
从狐狸扯着嗓子问老虎时虚张声势、试探,到用“老天爷”吓唬老虎时强硬威吓,再到老虎松开爪子后的有了十足把握的“摇了摇尾巴”,狐狸狡猾地利用谎言,让老虎上当受骗。
老虎从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一步一步正在进入狐狸的圈套。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描述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深处的场景,以及其他动物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而害怕的情景。
这部分通过描绘老虎和狐狸在森林中的行走,以及其他动物的反应,进一步突出了狐狸借老虎威风的情节。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揭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真相。
这部分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揭示。
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同时,通过对各个部分的深入阅读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狐狸和老虎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文章赏析《狐假虎威》是一则富有深刻寓意的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它以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语言,揭示了权力与欺诈、真相与假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故事中的狐狸巧妙地利用老虎的威势,成功地逃脱了危险,并在森林中威风凛凛地吓跑了其他动物。
从故事情节来看,《狐假虎威》描绘了一个巧妙的欺诈过程。
狐狸被老虎逮住后,它并没有选择逃跑或反抗,而是用一系列谎言和诡计蒙住了老虎。
它先是装出一副神气的样子,声称自己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就是违逆天帝的命令。
接着,它又用“老天爷”来威吓老虎,让老虎相信自己有着强大的背景和权力。
最后,狐狸巧妙地利用老虎的威势,让老虎跟在自己身后,吓跑了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整个过程中,狐狸的智慧和狡猾让人印象深刻,而老虎的愚蠢和盲从则让人深思。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天帝使我长百兽。
——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
——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
——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案:1、A 2、狐假虎威3、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
(或: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狐假虎威》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2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如百兽之畏虎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词。
①群臣莫对②虎求百兽而食之③子无敢食我也④天帝使我长百兽⑤虎见之皆走⑥虎以为然⑦犹百兽之畏虎也2、下面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实:①其实畏王之甲兵也;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故:①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②公问其故C、食:①今子食我;②谨食之,时而献焉D、方:①今王之地方五千里;②方七百里,高万仞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
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作品原文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
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作品注释1、之:取独2、畏:害怕3、果诚:果真4、何如:像这样5、莫:没有人6、求:寻找7、而:承接8、子:你9、使:派10、长:做首领11、是:这12、逆:违抗13、以···为:认为···是14、信:诚实15、为:相当于“于”,在16、以为:认为17、然:对18、遂:就19、与:跟随20、之:代词,代指狐狸21、方:方圆22、甲:士兵23、专:单独,独占24、属:交付25、犹:好像00、走:跑原文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1《狐假虎威》课件(共19张PPT)
于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
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
面的是(
),它想:
(
),走在后面的是
(
),它想:
(
)。
本来狐狸是借着 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 跑的。
在生活中,用狐假虎 威这个词比喻自己没有真本 事,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 他人。
阅读拓展
请阅读下面一段话:想想短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 思?是谁借着谁的威风吓唬人?
狐狸看着老虎犹豫不决的 样子,冷笑一声说:“你以为 我是骗你吗?你要是不信,就 跟我到森林里走一走,动物一 见到我就会吓跑的!”
于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 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 西望。森林里的动物,一看见狐 狸后头跟着老虎,吓得赶忙就跑。 老虎见了,还以为它们真是畏惧 狐狸呢!
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这两只动 物的认识吧!
狐狸
老虎hú
狐狸 白狐 狐假虎 威
hǔ
老虎 虎将 狐假虎 威
wēi
威风
威力
狐假虎 威
xún
寻找 寻求 追寻
kàng
违抗 反抗 抗击
dǎn
胆子 赤胆 胆量
jiè
借着 借口 借助
读一读: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 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 “怎么,你敢吃我?天帝 派我来当兽王,你要是吃 了我,天帝不会放过你 的!”
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 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 一个汉奸 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 么的,快说!” 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 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 知我们:事物已经产生变 化,不应该静止地看待问 题。
小故事 大道理
• 推举成语故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狐假虎威成语故
事相关阅读素材新人教版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狐假虎威成语故事相关阅读素材 新人教版
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狐假虎威成语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它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它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而它,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它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
它们没走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1 / 1。
2024年语文精彩教案《狐假虎威》原文+教学设计
2024年语文精彩教案《狐假虎威》原文+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狐假虎威》原文。
具体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课后练习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
3. 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培养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培养勇敢、机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黑板、粉笔4. 学生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勇敢、机智的小故事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展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书写生字词。
3. 课文朗读与解析: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角色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讲解“狐假虎威”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生字词、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勇敢、机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相关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狐假虎威》2. 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书写在黑板上。
3. 课文重点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狐假虎威”的含义。
(3)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勇敢、机智地面对困难?2. 答案:(1)见课后生字词表。
(2)示例:“狐假虎威”是指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欺压他人,也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3)答案开放,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字词、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勇敢、机智的故事,下节课分享,进一步培养相关品质。
2024年小学语文教资面试《狐假虎威》精彩教案+逐字稿
2024年小学语文教资面试《狐假虎威》精彩教案+逐字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寓言故事”单元中的《狐假虎威》一文。
详细内容涉及:故事情节的解读、寓言意义的阐述、词语理解、句子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寓言意义,认识到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错误行为。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词、短语,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寓言意义的把握,生词、短语的学习。
难点: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指导学生辨别是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词、短语,解读故事情节和寓言意义。
4.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到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错误行为。
六、板书设计1. 《狐假虎威》2. 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狐狸借老虎之威欺压其他动物寓意: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终究会败露生词、短语:狡猾、威风凛凛、惊慌失措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写出其修辞手法和作用。
(3)谈谈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略(2)例句:狡猾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把森林里的动物都吓跑了。
修辞手法:拟人作用:形象地描绘了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威风。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课《狐假虎威》教师招聘面
小学语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9课《狐假虎威》
教师招聘面
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狐、假、威、爪、野、兽、凶、骗”8个生字;积累
“狐假虎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8个词语;通过多种方法理解
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懂得不要像老虎那样被
假象所蒙骗。
2学情分析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
森林中百兽的经过。
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
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但对于这一点,二年级的小朋友很难理解,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总结以浅显的语言让小朋友明白。
3重点难点
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狐狸与老虎的对话进一步认识狐狸。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课题,学习字词。
1、板书课题:19狐假虎威
2、学习生字:“狐”“假”“威”
3、查字典认识“假”的意思,字典上有三条自选一条。
4、你能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吗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闵行区实验小学(莘松校区)
年级:二
班级:1
人数:48
学科பைடு நூலகம்语文(新教材)
课题:19狐假虎威
教师:解艳
日期:10/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百兽呢?
(2)同桌交流识字好方法。
2、出示生字词语
1、根据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反馈
(1)学习生字
(2)交流学习第一节
让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三、学习课文
1、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轻声读读课文2-6节。
1、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成语有哪些?
2、板书课题:
19、狐假虎威
你能介绍有关这个成语的故事吗?
1、指名交流成语
2、齐读课题
指名交流成语故事
理解“假”的意思
基于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初步了解,让孩子们先讲讲故事,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检查孩子预习,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出示自学要求:
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后
反思
对于狐狸怎么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我紧紧抓住“一前一后”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字“带”,并通过说说,演演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借助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狐狸的狡猾。最后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借助板书内容复述课文,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也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如:大摇大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深信不疑等。
学生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学习起来并不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而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总之,学生应在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课文寓言故事内容。
教学设计
参考来源
教学参考以及以往的教案
附板书:
19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练习设计: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大()大()半()半()
()气()现()头()尾
()假()威东()西()
得意()()()()领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狐狸和老师,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走在后面的是()。
2、融合相关内容
进入新课程,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多地呼唤个性化、多元化解读文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我想我们应冷静地对待这些“多元”与“独特”。对多元解读过热地追捧,对独特体验过分地珍视都会导致文本价值取向的错位与迷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在倡导文本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阐释的基础上守住文本价值取向的“底线”。
3、捕捉文本重点
作为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于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是难点,在教学的俄过程中应该可以稍微放手让孩子自己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课文中的狐狸的神态、语言,都可以看出狐狸非常狡猾,课文中如:“眼珠子一转”、“扯着嗓门问”,这与老虎的“犹豫不决”“半信半疑”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的结果,动物们被吓跑,老虎被骗上当,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表露无遗,这篇充满儿童情趣的寓言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朗读”,极具争议的人物适于“评议”,引人入胜的情节适于“表演”。
此外,生字教学也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的识字方法,因此不同于一年级起步时要字字教,而是放手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识字,课堂上,教师则根据生字的特点,作重点反馈。比如教学“猾”时,我着重指导右半部分的书写笔顺,因为这是学生最容易写错的。“兽”“窜”重点指导读准确即可,而“违”“抗”“胆”让学生找到规律,即是形声字,而对于不常用的字只正音而已,如“茂”。总之,识字教学要整体思考,并有所侧重。
教材分析:
1、整体把握文本
《狐假虎威》又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故事的情节我们都很熟悉,但教这样的课文,到最后总该让学生领悟点什么,懂得些什么。而这个问题事关“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感染作用;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语文教育的多元化。”我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怎样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该怎样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呢?如果学生的独特体验发生错误,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关于《狐假虎威》一课中的狐狸究竟是聪明的还是狡猾的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争议。我个人还是偏向于后者。
(2)“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
3、说话练习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课文故事简单,语言活泼生动,以朗读训练为主,同时通过感情朗读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四、拓展巩固
1、复习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积累文中成语:狐假虎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
3、课文说这只狐狸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说这只狐狸很聪明。你说呢?
1、巩固生字词
2、读读成语
3、自由交流
积累成语,丰富学生的知识。
2、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关的句子。
3、请接着读课文,并试着完成填空。
指导朗读句子:
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理解相关词语
1、轻声读2—6节
用“——”划出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2、学生交流所划的句子
3、自由读7—9节,完成填空:
“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走在后面的是。“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了。
现在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狐狸的做法,有的孩子可能会和“聪明”画上等号,我觉得课文中的狐狸固然聪明,但是这种聪明不用在正确的地方,就是不正确,文章中的多处描写体现了狐狸的狡猾,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抓住这些词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正确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