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发言习惯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学生发言的表达上,积极性更是至关重要。
积极性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方法,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搭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搭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先决条件。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主要场所,应该是一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讨论话题、展示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大胆发言。
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比如表扬发言优秀的学生、设立发言奖励制度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
三、提供多样化的发言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局限于口头发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作文、课堂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发言,让学生有不同的表达选择。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比如图画、漫画、手抄报等,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表达需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在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引导。
不同的学生在发言能力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天生活泼大胆,善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可能羞涩内向,不善言辞。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激发他们的发言积极性。
对于羞涩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鼓励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来展示自己,让他们感受到发言的快乐和自信。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主动积极地发言,已成为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大问题。
教师课堂教学思路要别具匠心,激发兴趣;用赏识的语言“粘”住儿童;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加强积累,保证学生课堂有话可说。
师生共同努力,在克服胆怯心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标签:小学语文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是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学生主体活动的能力。
可是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发言、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缺少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已经成为学习语文的阻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有独到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
因此,做好学生发言中胆怯心理的疏导,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尤为重要。
一、教学思路要别具匠心作为教师,我们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在备课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别出心裁的教学思路,不照搬教学设计,不拘泥于其他教师上课的模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能产生新鲜感,敢说、爱说,乐于主动参与。
弘扬个性,点燃语文课堂发言的激情。
课前五分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心态的相关故事与名言,如《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花生的故事》《靠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只蜘蛛和三個人》等,在故事的讲授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进行情感交流。
边霞在《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中指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儿童文化精神,实质上就是游戏精神,即一种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精神,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性,使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本文将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放松,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理的课堂布置,让学生感到温馨和有趣;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非常关键,要展现出亲切、耐心和理解的品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在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尊重和平等时,才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发言对课堂的重要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言积极性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可以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也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兴趣相关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和情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小说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组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历。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发言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教师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阅读、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积累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内容和观点可以分享。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面向未来的重要素养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发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心。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应用策略培养学生发言能力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策略建议供学校参考、实施,希望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发言氛围。
教师运用多种语言技巧,通过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发言,营造气氛开放、热烈、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杜绝恶意欺凌等不当行为,让学生有信心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次,让学生学习良好的语言表达行为,要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及使用标准的中文礼仪,如涵养语意、表达层次、及其他礼仪表现形式,比如严整发言,端正礼貌等。
再者,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比如讨论、游戏、演讲等,开展主题时安排不同的专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获得更有成效的语言学习体验。
此外,鼓励学生多做笔记,及时复习讨论及表达自身见解,帮助学生加强言语表达能力,磨练准确有力的口头及笔头表达。
最后,在课堂上,要经常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意见,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
此外,也值得考虑在校外设置类似的发言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及体验言语表达能力。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发言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综合策略,建立科学的语言表达规范,激发学生学习及表达热情,让学生重视语言学习,在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收获言语素养的有趣体验。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发言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学校和家庭都把提高学生发言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发言能力的提高仍然有待加强。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者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言能力的表现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 创设有利的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创设一种轻松、友好的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加强讨论: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就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
3. 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发言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随着小学课堂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者们越来越注重发扬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这点同样非常重要。
语文课堂不单单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有时学生因为害羞、紧张或者自卑会觉得不好意思谈话,老师要诚恳地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克服害羞和紧张的情绪,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建立师生信任关系是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关键,学生感受到安全、舒适的环境会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因此,作为老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到放松和安全的课堂氛围,为学生们的发言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鼓励学生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老师要给予充分的回应和肯定,鼓励学生大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不要贬低学生的想法和努力。
老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知识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提出自己真正的疑问。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更好的提高,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一些缺少自信心的学生,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这样,学生在听到老师充满信心、直接风格的表述后,会更加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而且老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克服口吃、结巴等沟通障碍,提高自己的发言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为此,老师可以引入一些个性化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分组活动、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
同时,老师要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让学生充满动力,提高课堂发言积极性和质量。
五、优化语言环境在课堂上,使用语言得体、准确而又简洁,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舒适感和自信心。
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情况调查的研究报告(推荐5篇)
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情况调查的研究报告(推荐5篇)第一篇: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情况调查的研究报告关于《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情况调查》的研究报告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形式,了解本班学生目前的发言状况,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动机,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提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与表达需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畅所欲言,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敏捷度。
本次调查主要是围绕学生目前自身对于课堂发言的一些看法与自身的表现状态,调查对象为本班全体学生,33份问卷全部真实有效。
问卷题型共分三种:1、单选题;2、多选题;3、问答题。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题目总量为12题,备选答案基本不超过3个(多选题最多有5个备选答案)。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目前发言状况的个体差异及成因;2、倾听学生对于课堂发言方面的意见,以便营造民主化的课堂;3、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自身课堂行为,帮助学生自我提高。
经过调查与统计,现有几点收获小结如下:1、学生在回答“你的语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何种水平”时,有63.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处于“较差”水平,仅36.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水平较好。
证明本班学生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佳,自信心不足。
而自信心不足往往又是导致课堂上不敢公开发言的直接原因。
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如何 1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上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富有激励性和示范性的语言多多地刺激学生的发言欲望,让他们能够敢于说,并且善于说。
2、调查“你认为发言是否有助于学习”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人持否定态度,填写这个答案的是个性格极其孤僻、内向的女生。
虽然其行为不具有普遍性,但这一情况很适合开展个案研究,而且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看,很有必要帮助她尽快树立起当众发言的勇气与信心,并尽可能创设机会,让她积极参与课堂,当课堂与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学生发言与表达的能力则成为了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发言对于课堂的氛围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何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讲笑话、讲趣事等方式轻松寓教于乐,营造出愉悦轻松的氛围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此外,教师还可以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发言是被认可的、被鼓励的,而不是被指责、被批评的。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进行讨论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激励与奖励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表现自己的想法或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些小奖品、表扬等方式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更加愿意在课堂上参与和发言。
四、注意掌握学生的情绪和心理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因为情绪的稳定与不稳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会有很大的影响。
当学生情绪紧张时,可以选择放松性的、愉快的教学活动以舒缓学生的心情;当学生情绪过于活跃或过于沉闷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让学生适度地发挥和稳定情绪。
五、发挥家长的作用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之一,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在家里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家中能够积累一些经验和自信。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群体特点的变化,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不仅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反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开口,导致课堂气氛的单调和学习效果的降低。
研究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构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影响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之道,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学生的语文课堂发言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发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发言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的积极发言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发言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学生可以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动力,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研究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旨在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2. 正文2.1 影响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因素1.学生个体因素:学生的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会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表现。
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含五篇)
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含五篇)第一篇: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培养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摘要:教师本人来说,要民主、宽容、随和,总是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发言,在课下提前给他们交待一下要提问那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如果这些同学因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在课堂上受了委屈的话,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安慰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口头表达的技巧。
关键词:环境自信会表达防垄断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在养成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在参加集体教学活动时积极参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并且思维活跃的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另外一些孩子却很少发言,常常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在以前,我们班的学生很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
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课堂上显得很冷清,感觉我是在唱独角戏,真是没劲透了。
我一直在寻思着:为什么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呢?是因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是本身上课不够专注,从而使得思绪游离与活动之外;或者是即使知道答案,却因生性胆小而不敢回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逐渐发现了这些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所在,并随后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像一些孩子是因为胆小而不敢回答问题,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能够逐步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对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我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提醒、引导,帮助他们将注意力及时引回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大胆回答问题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研究》研究报告1)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的积极性研究》研究报告1)淅川县九重镇孔北学校高娟赵会芳王金莲邹照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环境因素农村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见人不愿打招呼 在人面前羞于说话 所以在课堂上也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们在这几年的听课活动中也发现各个班级都存在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不强 对出现的问题乐于回答者也是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导致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因素老师都喜欢学习积极 活泼 课堂发言踊跃的学生 有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原因 教师有时忽视对不爱发言学生的鼓励 导致这些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越来越害怕发言 是学生的口语表达 语言组织能力都得不到提高。
所以 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研究 冀望能够在研究中形成一定的成果 用以指导今后小学教学 形成有思想、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语言就是交际的工具 具备良好的口才是将来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 口语表达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本着面向全体 尊重差异 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 确定此课题 有利于发掘每个11/12页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采取有效的策略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消除畏惧感 激发学习需要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课堂教学。
2、培养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
4、探索激发学生发言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重点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
只有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所以 我们必须在分析不爱作答学生的基础上 提出能够激发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有效方案。
我打算以五年级作为实验对象 以提高此班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为入口 规划解决方案。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氛围营造、教师引导与激励和学生自主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
要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首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友好、尊重和互动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舒适和安全。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信心。
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与激励也是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设置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和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教师还可以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也是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小组和班级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和演讲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关注和探究的重要问题。
积极的发言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老师们必须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是语言文字的天地,老师要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活泼、让学生感受到舒适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言积极性。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地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积极融入到课堂讨论中去。
老师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言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展现自己的才华。
老师们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得到认可的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除了以上两点,老师们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在教学诗歌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诵读或者表演来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引发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老师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样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通过被动激励和主动发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点名、表扬等方式来被动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上的主角,从而激发发言的积极性。
老师还可以主动发动学生,让他们担任课堂小组讨论的组长、发言代表等角色,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领导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老师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学生发言不仅能够促进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缺乏主动发言的积极性,他们害怕错误,担心被同学笑话,缺乏自信心等问题都制约了他们的发言表现。
在此背景下,怎样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发言积极性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设计: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前提。
学生在一个舒适、自由、积极的氛围下,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舒缓的音乐、悬挂美丽的图片、放置些许植物等方式来打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需要多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2、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互相理解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彼此尊重、互帮互学。
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不允许同学们嘲笑或者否定别人的观点,以此来建立课堂上的平等互动环境。
3、布置合适的任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布置合适的任务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讨论性的课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言,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
二、教师角色: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和组织者,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其重要的工作任务。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接触美丽的诗文,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中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教学篇•经验交浇小学高年级语丈课壹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屯王红霞(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甘肃兰州)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要比高年级的小学生更积极发言和活跃。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在降低,这其实凸显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
为了转变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怪现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法,做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发言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发言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吸收与理解程度把握得更准确,学生只有积极地配合教师,愿意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才能:知道自己接下来的教学节奏应该怎么掌控。
高年级小学生课堂不:爱发言的情况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找到学生课堂不爱发言的原因,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1一、造成高年级小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成因分析造成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来源于学生自身,但归根结底教师的教学问题设置不:合理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发言的主要原因。
1.课堂问题目标不明确教师的问题设置目标不明确,学生就无法了解教师的提问意图,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给出准确的答案。
比如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纳兰性德的诗《长相思》的时候,如果问学生纳兰性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就会疑惑,老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预习的时候看了很多纳兰性德的人物介绍,但不能都回答了吧。
这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了。
这种问题就是提问目标意图不明,让学生无从发言。
12.课堂问题设置缺乏互动很多教师设置了教学问题之后自问自答,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教师提问以后自己回答了就让学生有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教师会自己回答,我就不用思考然后回答了,正好避免了答错。
培养小学高年级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探索研究
培养小学高年级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探索研究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几个尖子生垄断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小,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你点名了,干脆站立不语,大有我就是不说话,你能将我如何的趋势。
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或“钓鱼式”教学,课堂发言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弄得教师满头大汗满堂灌,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
因此,怎么样让学生课堂上敢大胆的发言是我们一定要面对和深思的问题。
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发言动机一节好的课,师生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标准。
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不配合,不发言,还真是令人头疼的事儿。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
殊不知,有时学生有话说而不敢说的原因和我们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
要是在课堂上,我们永远都是板着一副脸,没有笑颜,课堂上永远都是安安静静的,那试问哪一个学生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呢!所以,有时候我们老师不妨微笑进课堂,让课堂气氛轻松一些,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的想要回答问题的欲望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敢开口说话,而且可能说的更好。
二、教师多鼓励和表扬大胆举手发言学生。
教师除了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外,还需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哪怕是说错,也要表扬,因为这最起码说明学生是有胆量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多让学生锻炼几次就有所提高。
以后上课学生就敢说了。
学生哪怕说出一点点对的想法,都要及时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因为很多学生害怕回答错了被人嘲笑所以干脆不回答。
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而止步”,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只有让他们大胆“说话”,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才便于“对症下药”,便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认识回答提问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于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被批评或嘲笑,或者是因为课堂氛围不够轻松和融洽,导致学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发言积极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当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积极的课堂互动,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索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发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学生的积极发言,可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展开和传播。
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学生发言积极性的重要性学生发言积极性的重要性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发言是一种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深化。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积极性的培养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知识的传递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害羞、缺乏自信或者对知识不够掌握等原因,导致在课堂上不愿意或者不敢发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成为了很多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那么,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呢?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很大,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那么学生就会更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和魅力。
可以通过故事、小品、趣味性的知识点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之前,教师要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肯定。
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交流,使他们更加愿意积极发言。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受到尊重和重视的。
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发言。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愿意发言。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口头表达,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发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发言习惯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英林镇凤山小学吴碧瑜一、课题的界定积极发言习惯: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良好习惯。
高年段学生:是指五、六年级的学生。
在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对象是研究者所任教的凤山小学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发言习惯的策略研究: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高年段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发言习惯。
针对问题,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习惯进行指导与多途径的培养,有效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发言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自觉的行为,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主体性的特征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这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而主体性的培养首先要克服消极参与、胆怯、害羞、思维怠惰等课堂沉默的现象。
3、人本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为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健康地、积极地、主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眼中有人、脑中有人、心中有人。
4、心理学中的学习动机理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三、问题的提出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是其主动参与课堂,乐于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体现,因此,更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习惯的培养。
但,现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堂发言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课堂上有些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适时激励性评价,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重视,学生又不太自信,担心回答错误让同学笑话等原因,从而导致了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常出现发言者寥寥无几,课堂成了为数不多的学生舞台,甚至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
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不擅交往,个性无法得到张扬,这些都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学生的不良习惯及时进行纠正,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阳光普照所有的学生。
四、研究的目标1、学生方面:通过课堂积极发言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及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教师方面: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反思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本次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一学期来课题研究的过程如下:(一)在教学反思中提炼课题本人长期担任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发现高年段学生的课堂发言积极性明显低于低年级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与同事们的教研中发现大家都有这方面的困扰。
我一直认为,发言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课能积极发言、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学习成绩肯定比较优秀;反之,则相反。
于是,我们语文组的成员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便将此内容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来申报。
(二)深入进行理论学习在决定进行课题申报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文献学习。
学习了《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应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有关小学高年级课堂学生发言积极性的相关论著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实施方案》读本等,从文献的学习研究中,寻求理论支撑,借鉴经验,用于指导自己的研究过程,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开展了调查研究为了了解我校高年段学生目前的发言状况,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动机,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调整课堂提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与表达需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畅所欲言,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思维敏捷度,围绕《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发言习惯的策略研究》,我们在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凤山小学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堂发言习惯的调查工作。
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五年级、六年级81名学生。
问卷分为(一)、(二)两卷,问卷(一)侧重测评学生发言习惯所处等级,问卷(二)侧重了解学生形成习惯的原因。
题型共分三种:1、单选题;2、多选题;3、问答题。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目前发言状况的情况及成因;2、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自身课堂行为,帮助学生自我提高;3、倾听学生对于课堂发言方面的意见,以便营造民主化的课堂。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以及与学生的座谈,可以看到当前我校高年段学生语文课堂发言习惯良好者占总人数的35.8%,一般者占总人数的46.9%,差者占总人数的17.3%。
存在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使得学生缺乏自信而不敢大胆发言;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未完全实现由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师生关系较为紧张,教师所提问题指向性较不明确,教师缺乏对学生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这也更可以看出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四)积极采取有效促进措施基于调查的结果,我们进行如下实验:1、改变不良心理,明确发言意义有这么一句格言:“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当想法正确时,你自然乐于去行动。
因此,要改变学生课堂中不发言的不良心理状态,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发言的意义。
于是,我们举行了专题讲座《积极发言好处多》,在郑美华老师的讲演下,果真,学生明白了积极发言可以使自己注意力集中,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便纷纷通过制定“每日发言自检表”等方式监督自己进行课堂发言。
进而,我们又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经常告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才是优秀的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大胆表现自己,学生终于渐渐树立了发言意识。
2、构建活动平台,培养发言信心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学生不想、不敢发言源于缺乏自信。
我们便从以下三方面活动进行尝试。
(1)进行晨读前说话训练每天晨读前,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每生两分钟的说话训练。
说话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一篇文章的看法或收获;演讲时要求学生要做到仪态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规则是每天五个学生演讲,按座位顺序依次轮流。
为了不使自己下不了台,学生讲话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有的甚至站在自己家里的镜子前模拟几十次,因此,活动由原来的害羞、不敢表现,慢慢地变成了大家急于上台;由原来的拿着稿子念,到脱稿自然演讲。
学生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了。
(2)组织好每次班队活动我们利用每次班队活动提供空间、搭建舞台,在老师的导引下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承办辩论会、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制定活动的过程、设计海报、主持活动,直至活动结果揭晓的一系列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碰撞着创意、提高着胆量、成长着能力。
(3)上好每节口语交际课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有这样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因此,口语交际课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说话、合作的能力。
因此,我们着力创设条件上好每节口语交际课,学生在学雷锋、社会考察等活动中,悦纳自己,树立了自信,学会了表达、交流、合作。
在各种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发言的要领和技巧,而且说话表达水平得到提高,体会到发言成功带来的心理愉悦。
3、多方博闻强识,提高发言能力众所周知,拥有丰富的知识方可出口成章。
要使学生有底气,能发言,必须引导他们做好知识的储备,丰富自己各方面的见识。
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各种有益的书籍,还引导他们看报刊、时事新闻,开阔视野,了解国内外大事。
学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对问题的看法更有深度与广度了,厚积便能在课堂上薄发了。
多方博闻强识,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发言能力。
4、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发言养成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生仍习惯于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提高学生积极发言的根源在于教师应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满信心,畅所欲言,养成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使学生敢发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才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因此,只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于是,我们做好了以下三点:首先,课堂上,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伙伴;其次,课后,我们常和学生交流、聊天,学生成了我们的朋友;最后,我们引导学生建立起同学间互助友爱的关系。
这样,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人人敢于发言了。
(2)巧设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能发言教师欲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面就要重视问题的设计,特别要注意问题的指向性应明确,应充分考虑让学生在自己经验、知识背景基础上能做出合理思考、回答。
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便都能回答问题了。
高质量的问题还应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灵活性、层次性、发展性,特别高年级学生普遍对开放性、综合性强的问题很感兴趣,因此这也是我们教师所思考的。
(3)允许多样形式的发言,使学生勤发言部分教师过分地强调课堂纪律的“静”,而这“静”会限制学生的自由,压抑其表达欲望。
语文课堂发言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漫谈、讨论、辩论……形式的新颖、多样,正是引发孩子勤开口的一把金钥匙。
(4)善用正面多元的评价,促学生乐发言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欣赏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教师的鼓舞激励往往能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