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扶贫的思考
关于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思考
《 瑰 种 植 项 目可 行 性 研 究 ;- 》 确 立 了 依 托 专 业 合 玫 b案 ; 作 社 , 立种 植 育苗 示 范基 地 , 户包 片栽种 生 产 , 建 联 带
并走 上致 富道路 。 ( ) 步 实施 。规 划 制 定 后 , 先 集 中 力 量 完 成 二 分 首
[ 收稿 日期 ]2 1 _ 9 2 0 lO—0 [ 作者简介 ]张峰杰(9 7 )男, 15 一 , 中共太原 市委党校秘 书长。
・
1 8・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O 1 ) l 年第 6 2 期
效 、 民 增 收 的 目 的 。 鉴 于 此 , 原 市 委 党 校 提 出 了 农 太 “ 快开 发增 收产 业 、 力 实 现产 业扶 贫 ” 意见 。包 尽 努 的 村 领 导 和 扶 贫 队 员 围 绕 这 一 意 见 , 步 实 施 , 得 了 分 取
施 , 实 能 够 带 动 村 民 增 加 收 入 , 现 整 体 稳 定 脱 贫 确 实
关于 展产业 工 思 开 扶贫 作的 考
张 峰 杰
( 中共 太原 市委 党校 , 山西 太原 00 1 ) 30 2
摘
要 : 贫开发是关 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扶 对促进经济发展 、 政治稳定、 社会和谐, 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 目 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1 , 21 年 太原市委党校及时调整扶 贫工作思路 , 把扶贫工作 重心转向 了产业开发 , 在校委的重视和支持下, 通过 包村领导和扶 贫队员的不懈努力 , 产业项 目顺利 实施并 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做好扶 贫开发工作, 需要在培育和发展增收产业上做文章, 推进扶贫产业
的 扶 贫 点 。该 村 境 内无 矿 产 资 源 和 工 业 企 业 , 期 以 长 来 村 民们 均 以 传 统 种 地 为 生 ,虽 然 土 地 资 源 丰 富 , 牧
加快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思考——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为例
贫松畝柯制飾脛考—以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为例•徐志书少.20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年。
3月6日,/u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指明了方向。
产业扶贫既是促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必须克服制约扶贫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构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孝南区产业扶贫的有益探索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是孝感唯一市辖区,属于插花贫困地区,户籍人口83.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辖16个乡镇(场、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村(社区)共246个。
现有祝站、陡岗、朱湖3个重点贫困乡镇,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共217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1个(包括4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7493户共17656人。
孝南区在推进扶贫攻坚的过程中,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区6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基地111个,其中新型经营主体71个,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2027人。
项目总投资41496万元,其中种植基地47个,占比45.6%;水产、畜牧业养殖基地23个,占比22.3%;光伏发电基地21个,占比20.4%。
全区累计实现61个村出列、7447户17533人脱贫,其中2019年出列贫困村11个,脱贫3348户、7615人,完成省定脱贫计划,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42%下降至目前的0.02%。
在产业发展基础上,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孝南区扶贫产业的主要类型特色种养业。
特色种植主要包括种植优质稻、林果茶、蔬菜、食用菌等经济类作物,产出黄毛粘香米、肖港小香葱、焦湖莲藕、朱湖珍珠糯、杨店早蜜桃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养殖主要包括养殖小龙虾、西河湖羊、黑斑蛙、狐狸、蝎子等。
乡村加工业。
关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思考和建议一、背景介绍万企兴万村行动是中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扶贫计划,旨在通过促进大企业与贫困村的合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该行动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万企兴万村行动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农村发展。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政策落地万企兴万村行动需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激励大企业参与扶贫行动,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执行情况。
2. 优化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政府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农村发展,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3.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应注重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培育农村新兴产业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农民培训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5. 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万企兴万村行动需要建立起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政府可以引导大企业与农民合作,建立起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将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农民的收入。
6. 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除了大企业,还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7. 加强监督与评估要加强对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监督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或委托第三方对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行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8. 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要加强政府、企业和农村的信息共享与交流。
政府可以建立起多方沟通的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顺利进行。
9. 给予贫困村更多自主权要给予贫困村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和安排。
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考
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考作者:杨杰文陈美君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12期产业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方式。
目的是为了发展产业,减少农户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效果。
湖南省洞口县有320个国家、省、市、县级贫困村,28个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村,贫困人口34.5万人,2011年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
洞口县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特别是加大对生猪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使该县生猪产业稳步发展,农民养猪效益稳步提高,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产业扶贫之路。
一、洞口县生猪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洞口县生猪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点扶持农户生产阶段,加大生猪养殖力度,规模扩大了。
但由于产业链短,只卖活猪,附加值低,收益低,再加上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全县的生猪产业发展陷入低谷。
第二阶段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走上了一条“企业+农户、延长产业链”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第一阶段:“小农”经营,产业严重萎缩。
洞口县是个产粮大县,农村家家粮食富足,加上当地气候宜人,为发展生猪养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1990年,洞口县委、县政府为推动生猪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农户修猪圈用地的审批大开绿灯,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用地费用,鼓励农村兴建万头养猪场,并把万头养猪场的建设作为各级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支持指导农户不断改良生猪品种,对引进优质猪种实行奖励;对养猪大户从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由县财政部门发放财政周转金,或由县农发部门投放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或由信贷部门发放贷款。
到1995年,洞口县万头养猪场达到23个,当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比1990年增加2倍。
生猪屠宰税曾一度达到全县年财政收入的1/10。
但是,生猪除一部分由县内仅有的两家规模较小的冷冻食品厂简单粗加工外,猪产品基本是以活毛猪的方式销售出县,养猪的整体效益比较低。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加强农村脱贫攻坚的思考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加强农村脱贫攻坚的思考扶贫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扶贫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1.问题分析1.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地区通常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自来水、电力等。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居民生活无法满足基本需求等问题。
1.2 教育资源匮乏贫困地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导致学校设施简陋,教师资源稀缺,教育质量不高。
这使得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受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1.3 就业机会不足贫困地区缺乏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导致农民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使得很多人依赖于低收入农业劳动,难以改善生活状况。
2.对策提出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应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率。
这包括修建和改善农村道路网络、提供可持续的供水和电力等。
2.2 改善教育条件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匮乏问题,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同时,可以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事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
2.3 发展农村产业为了解决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农村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手工业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思考与总结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在加强农村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3.1 高质量扶贫项目建设在实施扶贫项目时,需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
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短期效果,更要考虑到项目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3.2 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帮助贫困户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应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农业技术、创业指导等。
3.3 加强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思考与建议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思考与建议作者:高崇孝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7期高崇孝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
近年来,产业扶贫工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培育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取得一定的成效。
同时,产业扶贫仍存在不少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望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1、贫困人口、扶贫干部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扶贫的阵地在农村,对象是农民。
农村常住人口较少,人口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少数扶贫一线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缩手缩脚”,不敢“甩开胳膊”干产业、求创新、谋发展。
2、产业效益不高,缺乏完善的产业技术支持。
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链之间连接不紧密、不完善,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多数贫困户没有真正嵌入产业发展链条,贫困户与产业利益连接机制不牢固。
个别产业项目厂房、设备等前期基础设施建成后,因没有后续资金注入和缺乏专业人员经营管理等种种原因,造成没有正常投入生产就面临倒闭的危险。
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服务活动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产业发展最大瓶颈仍然是科技落后,缺乏技术支撑,缺乏科学驱动。
3、品牌意识不强,营销体系不健全。
多数农产品没有创建品牌,没有“叫得出”的独特自有品牌,更没有“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
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的收益低,产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产品要变成商品,营销是关键一环,目前没有在营销上通盘考虑,缺乏一些有效的营销方式和平台。
4、自主绩效考核少,产业扶贫实效体现不凸显。
主要精力花在了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自主的绩效考核较少,产业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绩效评价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对产业项目的实时跟进不及时、不紧密。
5、产业扶贫模式不多,贫困户内生动力没有充分激发。
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的原则,党支部引领、专业化服务等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中起到一定示范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
湄潭县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思考
湄潭县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与思考作者:牛聪陶通艾肖会兵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第16期文/牛聪陶通艾肖会兵近年来,贵州省湄潭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根本之策,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持续改善茶产业扶贫环境、持续壮大茶产业扶贫主体、持续强化茶产业扶贫支撑、持续增强茶产业扶贫后劲、持续优化茶产业扶贫模式,成功打造贵州第一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二名),奋力跑出茶产业扶贫“加速度”。
推进茶产业扶贫的做法成效政策化推动,持续改善荼产业扶贫环境。
一是在精准施策上着力。
牢固树立“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发展理念,坚持频道不换、主业不变,设置茶产业专抓机构和配强专业团队,研究出台多个支持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掀起了新一轮茶产业发展热潮。
二是在精准扶持上聚力。
坚持以脱贫目标为引领、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重点项目为平台,高效整合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支持种植优质茶叶,促进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在精准服务上用力。
建立健全茶叶人才培养、使用、考核和激励等服务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茶叶技术人才,鼓励涉茶单位或茶企多形式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加大茶农培训力度,涉茶农户培训率达90%以上,不断提升茶农技能水平。
规模化引领,持续壮大荼产业扶贫主体。
一是种植主体规模化。
鼓励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通过定期租赁、经营权永久流转、返租倒包等多种流转模式,培育壮大茶叶种植主体,推进茶园规模化发展,培育了一批茶叶专业户,建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
二是经营主体规模化。
制定龙头企业扶持、品牌打造、基地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鼓励茶叶经营主体的奖扶措施,加速推进作坊式加工厂逐渐向规模化茶业企业转变,拓展延伸茶叶加工链、产业链,促进茶叶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三是人才主体规模化。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浙大、贵大、贵州茶科所等协作联动,推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方式,实施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和茶叶栽培、加工、贮藏等技术研发;与贵州大学联办茶学院,大力培养引进大中专学生茶农、手工制茶师等茶叶技术人才。
油茶种植促进产业扶贫的新思考
油茶种植促进产业扶贫的新思考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随着农村产业扶贫政策的不断深入,油茶种植促进产业扶贫正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油茶种植与加工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市场需求,因此需要思考新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脱贫。
本文将从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支持和发展油茶深加工产业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期为油茶产业的扶贫发展提供新的讨论和启示。
一、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传统的油茶种植和加工方式多为农户自行栽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存在较为简单的模式,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都不高。
为了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需要通过技术培训和科技支持,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种植的能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油茶新品种,提高单株产量和产油率。
鼓励农户加强油茶的标准化种植,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农民采取规模化种植,提高油茶的品质和产量。
鼓励并支持农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产销对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合作组织或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确保产销对接,提高农户的收入。
二、加强科技支持科技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科技的支持。
针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需求,应当加强科研力量,培育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开展油茶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治、生产加工技术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的科技攻关。
建立健全油茶产业科技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本地市场需求和适应气候条件的油茶新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加强对油茶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培育一批专业团队,开展油茶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油茶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加大对油茶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
三、发展油茶深加工产业传统的油茶产业多为油茶籽的采摘和加工,附加值不高。
关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思考
要围绕 “ 扶持一个龙头 ,壮大一个产 农 户的利 益连结机制 。
二 、关于产 业扶贫 的思考
在扶持过程中,各地要引导企业与
扶持方式,在对企业采取固定资产贷款 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通过对洞 口县生猪产业发展历程的 贴息的基础上,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 、 建立利益连结机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
提高扶贫效果。
场,并把万头养猪场的建设作为各级政 里的重点项 目管理 ,确定一名县级领导
湖南省洞口县有 3 2 0 个国家 、省 、 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 联系企业 , 整合各类资金 ,优先确保龙
市 、县级贫困村 ,2 8 个民族地区高寒 地支持指导农户不断改良生猪品种,对 头企业项 目的实施。
中得到收入近 7 0 0 0 元 ,新增就业人数
但 由于产业链短 ,只卖活猪 ,附加值
0 0 0 余人( 其中安排农村劳动力4 0 0 1 9 9 7 年亚洲金融风暴后 ,东南亚地 达 4 2 0 0 9 、2 0 1 0 年该县又确定对洞口县
低 ,收益低 ,再加上 1 9 9 7 年金融危机 区农产品市场进入持续的低迷期,生猪 多人) 。 的爆发,致使全县的生猪产业发展陷入 价格持续跌破盈亏平衡点,养猪成了赔
山区贫困村,贫困人 口3 4 . 5 万人 ,2 0 1 1 引进优质猪种实行奖励;对养猪大户从
2 0 0 2 年元月成立了一家专业从事生
年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 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由县财政部门发 猪加工的企业——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
攻坚试点县。洞口县因势利导,采取了 放财政周转金 , 或由县农发部门投放农 公司 , 短短两三年时间,该公司就成了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措施思考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普洱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全市10个县(区)有8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36.2万人,贫困人口将近占到全省的8%左右,是云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1致贫原因分析普洱市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资金紧缺,各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3)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4)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根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5)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2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2.1贫困程度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2.1.1地域之间不平衡。
全市各县(区)、乡(镇)、村(组)之间贫困程度各有所差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较好地区,贫困程度要低一些,农户对发展产业积极性较高。
对于深山、边境一线、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贫困程度较为严重,而且这些地区农户思想意识、受教育水平低,发展产业难度大,积极性不高。
2.1.2农户之间贫困程度不平衡。
同样是贫困户,交通便利,受教育水平较好地区要比高寒山区贫困程度要低,且贫困资源利用也有所区别。
2.1.3产业之间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产业发展差别较大,交通较好,立地条件较好,人也更为勤劳的地区,能够发展自己的产业,有自己主导产业的村贫困程度要低。
反之,户与户之间也存在不平衡,没有主导产业的村贫富差距大,不能形一村一品,同时,产业发展的规模也是小而散。
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质量不高、项目分散,多是粗放经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2.1.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多数贫困村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如西盟县新厂镇各村、宁洱县黎明乡各村等边远地区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2.1.5力量不平衡问题。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较好,但也有个别地方、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力度不大,总认为扶贫是国家的事,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存在喊口号、走过场,实际行动不落实。
依托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考
依托农业产业化助推脱贫攻坚的思考近年来,中国国家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有许多贫困地区需要加强对脱贫攻坚的支持和帮助。
其中,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依托农业产业化可以帮助改善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它也能够促进科技和思想的交流,增强企业和团队的创新意识。
在当前全球化时代下,产业化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绿色增长”的增加,同时更好地发展了经济。
通过这一模式,农民能够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机械,使得耕种效率更高,增加土地产出量。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多样化的农业业态的增加,扩大种植或养殖规模,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其次,依托农业产业化可通过市场化机制为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口提供更好的商业机会。
当前,个别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且缺乏产业支持。
通过搭建产销平台,农产品变得容易销售,这样建立民间的组织和农业企业就更好地促进了当地不同企业的合作。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产业生态管理,包括灌溉设施、机械装备等,这些各个环节也会更加成熟。
最后,依托农业产业化能够开发风景区或旅游项目,使得农民种植或养殖的效益更大。
当前,不少贫困地区还有不少土地乱用和违章建房的行为。
可以通过对土地开发的规范和排查,整治土地,使得原本散乱无序的种植中心变得统一,增加了主产品质量和商业价值。
这样,农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发展旅游行业。
例如,扶贫困难地区可以通过制定地方旅游政策,促进景区规划和建设。
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支持农民通过旅游业获得更高的收入,增加他们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依托农业产业化的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攻坚是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村的就业机会。
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和开发民间机会,我们也能够为整个国家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做出贡献。
靖州县产业扶贫的调研与思考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和核心,是贫困地区实现“造血”功能、甩脱贫困“帽子”走向振兴之路的重要路径。
为全面了解产业扶贫工作相关情况,破解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和靖州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一行围绕产业扶贫进行了专题调研。
鞭辟入里认真总结靖州产业扶贫“5+”模式靖州县位于湘西南、湘黔桂三省接边区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蕴育了茯苓、杨梅、山核桃等特色资源,是“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南方山核桃之城”。
近年来,靖州县委、县政府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高举“特色产业发展大旗”,紧紧依托杨梅、茯苓、山核桃等特色资源,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探索形成的产业扶贫“5+”模式,不断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2018年年底,该县从原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92户45268人降至948户2184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97%。
“带动+驱动”联动发展模式,发挥动力激活效应。
政府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担负起主抓、主推的重大责任,但要增强产业扶贫的长效性,关键是在发挥政府带动作用的同时形成发展产业增收的内在驱动。
靖州县通过政府带动和市场驱动“双管齐下”,不仅有效增强了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牵引能力和对扶贫的带动能力,并且强化了市场机制对产业经济效益的驱动能力,构建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府带动。
加强财政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造杨梅补助400元/亩,带动全县2400余户贫困群众新造杨梅基地1.4万亩。
二是市场驱动。
实行“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方式,采取“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车间”等模式,带动贫困户以采取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分红。
比如,该县财政投资806万元到坳上村等5个村,实行30年期限帮助贫困户、农户把土地流转并获得土地流转费,按照“保底收益+比例分红”的模式,将70%的产业扶持资金量化到贫困群众,贫困户整体委托村委会把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或大户,分红不低于15%,贫困户可获得稳定分红。
助力脱贫攻坚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助力脱贫攻坚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一、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金匮乏。
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茶园的规划建设、茶树的种植养护、采摘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大笔资金。
贫困地区的茶农缺乏资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2. 技术滞后。
贫困地区的茶叶生产技术落后,传统的种植养护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加工技术,导致了贫困地区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3. 市场营销不畅。
贫困地区茶叶的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渠道和宣传推广手段,导致产品的销售受阻,无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 生态环境恶化。
一些贫困地区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乱扔垃圾、乱倾倒化肥农药、乱砍滥伐等现象,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二、对策思考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茶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贷款扶持、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解决茶农资金紧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茶农的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2. 推动科技创新。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鼓励茶农应用现代化的种植养护技术和加工方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3. 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
政府可以加强对贫困地区茶产业的市场调研,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政策,帮助茶叶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茶农采用绿色种植模式,提倡有机茶叶的生产方式,加强茶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态平衡,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品位。
茶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领域,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从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入手,共同助力贫困地区茶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茶农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的茶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荔波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农技服务农业经济·165·2017,34(24)荔波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覃建光(贵州省荔波县农村工作局,贵州 荔波 558400)[摘要]荔波县是贵州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全县仍有深度贫困村23个,贫困户2879户,贫困人口9739人。
产业扶贫是群众脱离贫困、拨穷根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带动,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就难以持续脱贫。
本文就荔波县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展开论述。
[关键词]荔波县;产业扶贫;贫困户1 产业扶贫存在的难点及问题(1)扶贫产业支撑能力弱。
荔波县绝大多数贫困群众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资源贫瘠,产业落地条件限制较多、因受政策、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贫困面大、程度深,导致扶贫产业落地难、见效慢,支撑能力弱。
(2)扶贫产业成效不明显。
荔波县绝大部分深度贫困村基础条件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服务和人才技能欠缺,而扶贫产业实施周期长、见效慢,扶贫资金监管严,使用和报账程序繁杂,利益机制不合理,项目短期内又难以实现盈利,经营主体和村支两委不愿接受扶贫项目。
因缺乏经营主体和大户能人带动,贫困户承接项目的能力差,实施效果不理想,成效不明显。
(3)扶贫项目谋划不到位。
扶贫产业规划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乡镇(街道)申报扶贫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很难有时间和专业人员进行前期调研、规划、论证和设计。
因扶贫项目谋划不到位 ,导致一些项目实施难、实施慢,甚至有的因实施不下去而改项,项目实施进度与脱贫攻坚时限要求不衔接,产业扶贫成果难以巩固。
(4)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
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少、规模小,特别是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经营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与贫困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5)全产业链打造是短板。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可追溯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产销联结机制不健全,品牌打造工作有待加强。
产业扶贫的文登模式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打造镇级扶贫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工作研究 ׀ WORK STUDY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是最稳定、最牢固、最有效的扶贫措施。
产业扶贫怎么搞?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认为产业扶贫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
扬产业之长 补资金之短扬长,就是扬产业之长。
文登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出口花生、西洋参等十大特色产业链条。
近年来,全区着力构建“三区六带”区域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产业化优势日益凸显。
实施产业扶贫要借势发力,将精准扶贫与发展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产业项目质量,实现高收益、可持续的精准脱贫。
补短,一是补资金之短。
作为东部地区,上级投入到文登的扶贫专项资金相对较少,只靠这些资金上项目,难以保证项目规模和脱贫成效。
实施产业扶贫,要用统筹的方法,整合各类资源参与扶贫开发,用有限的资金办大产业,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
二是补人才之短。
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村级普遍面临缺人才、缺技术等问题,依靠村级自身的能力上项目、管项目难以为继,并且分散布局、小规模经营,不利于资源共享、成本节约,形不成规模效益。
实施产业扶贫,乡镇一级应该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补齐村级发展的“短板”。
坚持“两个整合”“两个兼顾”综合以上分析,文登区决定把镇级扶贫基地带动作为产业扶贫的主要模式,将扶贫开发与发展现代农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整合资源做大做优产业项目,最大限度增加项目收益,努力实现更高标准的精准脱贫。
今年,全区规划实施镇级扶贫基地8个,可直接带动2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2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195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是坚持“两个整合”“两个兼顾”:“两个整合”:一是整合资金政策共同建。
以镇为单位,将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帮扶单位投入资金、涉农政策性资金进行整合打包,全部投入到镇级扶贫基地建设,集中打造连片成方的现代农业园区。
葛家镇用4个省定贫困村120万元扶贫专款作为起步资金,建设现代果业扶贫基地,先后整合单位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区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100万元、经营主体注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并争取水利部门政策性资金配套滴灌设施。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当前我国脱贫攻坚进入了决胜阶段,而精准扶贫便是其其中的核心措施之一。
在农村精准扶贫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解决当下的贫困问题,更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乡村经济稳步增长,让贫苦人民能够长期摆脱贫困。
因而,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一、发展新型农业一直以来,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们需要注重发展新型农业,推广科技绿色种植、高效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
除了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创新金融机制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是农村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
然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十分有限。
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实现针对性的金融扶贫。
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扶贫基层组织等手段,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全面、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强化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改善农村居民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能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
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传统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尤其要发展多元化经济、跨界经营等新型产业,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五、加强环保措施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污染环境会对人的生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农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农村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推进,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一起努力。
只有在推进新型农业、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强化教育培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强环保措施等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摆脱长期的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吉安县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近 年 来 , 安 县 认真 贯 彻 中央 、 、 1 文 件 精 神 , 吉 省 市 号 积
十亩稻” 。二 是 吉安 温 氏 “ 司 +农 户 ” 作 养 公 合 鸡 迅猛 发展 。吉 安 温 氏 2 0 0 5年 9月 落 户 吉 安 县 凤 凰 镇 , 已建 成 年 生 产 饲 料 能 力 l 吨 现 0万 的现代化饲料厂 、 2个 2 0 0 0吨 的原 料 仓 、0 0 6 0 平 方米 的销 售 部 一 期 、 0 0平方 米 的办 公 楼 、 30 50 0 0平 方 米 的 宿 舍 楼 ,公 司 还 租 赁 3 8 土 2亩 地 建 设 种 鸡 场 和 孵 化 厂 ,现 已 达 到 年 孵 化 生 产鸡 苗 20 0 0万 羽 ,公 司 投 资 总 额 达 16亿 .
业链 建 设 红 红火 火 。 吉 安 温 氏“ 司 +农 户 ” 与 公
运作模式相似 的江西正 邦科 技股份有 限公 司
20 0 7年 1 签约 落 户吉 安 县 , 展 总 规模 是 0月 发 年 出栏 生 猪 5 头 、 屠宰 加 工 5 0万 年 O万头 , 一 期 投 资 12 元 。2 0 .亿 0 8年要 完 成 5个 种 猪 扩 繁 场和 1 祖代 猪 场 建 设 , 个 每个 种 猪 扩 繁 场 的 占地 面积 30 4 0亩 ,其 中登 龙 种 猪 场 已基 0- 0 本建 成 , 安塘 、 凰种 猪 场 建设 如 火 如荼 。 是 凤 四 肉牛 品种 改 良步 伐进 一 步 加快 。 安 县 牛 改 冷 吉 配 点 达到 3 个 , 冷 配母 牛 2 5 头 , 繁母 3 年 .万 能 牛 存栏 达 到 7万 头 ,其 中杂 交 母 牛 2 8 头 , .万 培 植 了登 龙 乡 安 溪村 委会 安 溪 村 小 组 等 1 5个
对皮山畜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思考
地方之窗Local Animal Husbandary67☆2020年第2期一、皮山县畜牧业基本情况201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两大重任,认真落实中央治疆方略,把畜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整合中央扶贫资金和安徽省援疆资金共10多个亿,加大对畜牧业真金白银支持,优化农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全县畜牧业正由农户家庭散养型向小规模高效型转变,由传统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导向型转变,由单一传统产业复苏向“驴+羊、鹅、兔”多种产业齐头并进转变,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基础作用。
皮山县肉蛋奶总产量从2016年开始快速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企稳回升(见表1)。
羊、驴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向好,驴的存栏量从2016年的1.98万头增长到2018年3.9万头,存栏量由新疆和田地区第3位上升到首位。
目前,全县已有养驴龙头企业1个、合作社及托管所43个,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养殖模式。
2019年,新确立的鹅、兔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已发放“扶贫鹅”300多万只、“扶贫兔”320多万只,计划2020年出栏1000万只鹅、1000万只兔。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大意义1.从发展阶段来看,和田地区农业经济特征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经济仍是和田重要支柱,皮山县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标准,农业经济的特征是农业增加值比例高于30%、农业劳动力比例高于50%。
工业经对皮山畜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思考文│谢俊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农业农村局、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济的特征是:农业增加值比例低于15%、农业劳动力比例低于30%。
1984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8.14∶54.6∶17.25,2015年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0∶40.5∶50.5。
因此,1984年及以前中国经济具有农业经济的结构特征,1984—2014年期间中国基本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结构转型,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即知识经济时期。
对欠发达地区实施产业化扶贫增收的一些思考--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例
、
一
沛县 的生 态肉鸭基地 、 山的奶 牛基地 、 铜 东海的红薯生产 中困有一个东 西发 展差距 ,江苏 省也有 一个南北 差距 , 江 基地 、 赣榆 县 的墩 尚草莓 、 墩芦 笋 、 欢 门河药 材 、 厉庄樱 桃等特 苏省 的南j 差距 比东两差距还要大 。 以. £ 所 江苏省委 、 省政府 自 基地 、 这些都 成 了调整优化乡 、 产业 结构 , 村 促进贫 闲户 19 9 6年第几次党代全后 ,大力组织实施 区域共 同发展战略 , 制 色产业基地 。 增收 的效益产业 。 定 了《 江苏省扶 贫攻 计划》 省里成 立 了扶贫 工作领 导小组 , , ( ) 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二 培 加强 对苏北地 区的扶 贫 : 』作 围家统计 公布 的江 苏省苏北 1 6 大 力推进 农业产业 化扶 贫 , 键在于 由龙头 企业 把独立分 关 个经 济薄弱县 , 在苏北地 区处 : F经济发展 凹地 。这些 经济薄弱 散的千家 万户带领进入 市场 . 把零 星 、 散 、 分 规模 小的经营形式 县, 其共 同特 征是 社会公共 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 , 众收入低 、 群 生 规模 化转 变 , 利用 龙头企 业在应 用技 术 、 措资 金 、 筹 产生活条 件差 , 集体经济薄弱 。 村容村貌落后 。 过加大扶贫开 向集 中化 、 通 开拓 市场 、 经营管 理等方 面 的能 力和 经验 , 组织 农 民从 事生产 发力度和 自身 的努 力 ,6 县的总体经济实 力和经济 社会发展 1 经营 , 拓宽贫困农 民增收 的渠道 , 达到脱贫致富 的 目的。 水平得到 明显 的加强 。 目前 , 苏北地区农副产品/ 3. J - U 业规模 以上企业 3 0 o多家 , 0 江苏 省委 、 省政 府住制定 “ 十一・ 规划 时 , 五” 又提 出 了“ 十一 主要涉及粮油 、 水果 、 菜 、 蔬 水产 品 、 花木等 十多个行业 。 如徐州 五” 期间在苏北确定 l I 个经济薄弱村作 为重点帮扶对象 。 O1 在 优质果 品等 l 0大 主导 产业 , 推动农业产业化 扶 贫机制 J , 苏北的扶 贫已} 传统 的“ 二 刈‘ { { 给养 …‘ 输血” 式转到开 市 围绕特 色蔬菜 、 经营 ,0家 龙头企业直接 带动 了全市近 4 %农户 的生产经 营。 9 0 发式扶贫 J来 , - 莺点是实施产 业化扶 贫 , 针对 l 1 个经 济薄弱 1 0 连云港市农业产业化进 程加 快 . 发展龙头企业基 地 163万亩 , 6. 村不 同的产业 基础 . 闲地 制 。 以市场 为导 向, H 地方特 色 , 突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产业扶贫的思考
摘要: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
扶贫开发过程,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
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所在。
本文就产业扶贫
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扶贫;产业结构;农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将产业扶贫作为当前重
点关注的问题。
各地县政府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地区专项扶贫项目,精准出击,在
政策的引导下,通过地区协作的发展模式,构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一、产业扶贫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1.1自然条件限制
经济极为落后的贫困地区,多为偏远并且交通十分困难的山区,与许多交通
便利的平原地区比较,在山区发展产业,运送物资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贫困地区
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如果要发展某项产业,需要投入比普通地区更加高昂的费用,资金投入过高对贫困地区引进产业发展也是十分困难的,且山区远离市场,
对产品的销售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就导致了产业在贫困地区无法顺利的发展。
1.2知识技术的制约
农村地区多为一些劳动力和科技知识低的老年人和一些留守儿童,大多数的
有知识、有文化、接受能力强的青年人都选择去外面的城市工作,争取更高的收入,剩下的一些仅有微薄劳动力的老年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对于
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收集更多有效的讯息,无法开展有新技术结合的新项目。
且农
村地区的人意识相对保守,对于有风险的产业十分排斥,如果在产业的发展过程
中遭受到失败或者亏损,之后就再难将重心放在产业发展上。
1.3产业结构较单一,科技含量较低
在当前的农村产业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小农经济思想较为严重,大
多数的农村产业都是“靠天吃饭”,对于产业的发展没有更大的追求,产业发展缺
乏科学技术的融合。
且多数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缺乏经营模式的创新,农民
的市场化参与程度低,大多都是小规模经营,因此在市场上并没有较大的竞争力,导致农民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不高,甚至对农村产业发展失去信心。
1.4项目管理规范难度较大
一是项目布局缺乏长远规划。
“星星”多,月亮少,规模效应差、组织程度低,有些项目无法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主导产业、同时也不利于形成产业
品牌,更无法成为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是项目设置不够科学,难以形成长久
的持续增收。
从短期来看,某些种植、养殖项目效益较佳,为能在短期内实现贫
困户的收益效果,政府部门便将扶持重点放在这些项目上,实际也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对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长远的产业增收平台没有较大作用。
三是项目监管难度较大。
有部分项目,政府部门出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的角度,在项目的立项、审批等产业步骤略有松动,导致部分项目在后期的动作
中存在较多风险,诸如市场价格因素风险、疫情风险等,给后期的项目的监管带
来较大难度。
1.5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一是贫困户对产业扶贫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政策不了解或了解较少;二是贫困
群众创业就业的主动性不够,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政策
宣传不够到位;政府和村里大多采用外界帮扶模式,很少在激发内在动力上下功夫,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意脱贫。
二、推进产业扶贫的策略思考
2.1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产业扶贫的相关条例,切实做好
产业扶贫的倾斜工作。
加大对于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专款专用,切实有效做好
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
其次,应该做好资源共享与整合的工作,有针对性加
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放,最大限度实现资金的效能最优化。
最后,优化产业扶
贫的融资平台。
在政府允许的限度内,可以自行确定贷款贴息规模,引导金融机
构加大重点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真正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同时,鼓
励民间融资,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到产业扶贫的产业中来,从各个角度出发,加大
扶贫开发力度,促进产业扶贫发展。
2.2以乡镇为单位统筹发展一村一品
产业扶贫要做到因地制宜。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产业的选取,
要因地制宜,要选择适合地方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的产业,不能不
顾事实,盲目跟风、盲目选取水土不服的产业。
只有基层才知道本地的贫困原因
在哪里,在经济实践中,一个村是做不起多大产业来的,往往是一个乡镇或很多
村在现有基础上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产业片区,所以必须以乡镇一级来统筹安排扶
贫资源,根据各乡镇的实际和各村的人才、资源、环境优势,扬长避短,扶持适
合镇情、村情有前景的产业,实现真正的脱贫。
同时要加强交通和网络通信等基
础建设配合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既能让一般户受益,也可提高一般户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起来了,在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的青壮年会自然回流,也可以
防止农村出现空心化。
绝对不再放任各村各自为战,造成无谓浪费。
2.3注重培育地方品牌和市场
扶贫产业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就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大势,
与其他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相融相生共同发展。
村级产业就应该立足于站
稳当地市场,发展远景市场,不能搞高、精、尖和脱离本地市场的产业,否则产
业盲目发展起来了,产品却无法销售出去,增产不增收,还是不能达到脱贫的目的,这是产业扶贫中必须注意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打造地方特色的产品和品牌开
发产业,重点是打造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自主品牌,而地方政府要对来自贫困
地区的自主品牌产业发展,大力加强政策扶持,如工商监管特事特办,政府和大
型国企、高等院校等优先采购等,各种产业贴息贷款支持等最大限度地予以扶持
和支持。
2.4要强化金融支持,注重创新
金融一直是产业扶贫的难点,例如:放贷门槛高,越是贫困户越达不到标准;贷款期限短,不符合农业的生产周期;贷款规模小,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等。
因此,金融扶贫的关键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贷供给体系。
一方面,鼓励创新
金融扶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为贫困户
和新型经营主体量身打造金融产品。
另一方面,要鼓励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例如
探索产业扶贫的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
金融组织,推动农民资金互助社及其他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等。
2.5持续加强政策宣传
各项产业扶贫政策,是有利促进脱贫致富的制度保证,也是各项产业发展的
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扶贫干部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发挥好其扶贫政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管道”作用,持续加大对于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的产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另一方面使贫困村、贫困户能够了解好各项产业帮扶政策,变主动为被动,变“输血”为“造血”,积极主动的发展产业,增强贫困户对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三、结语
脱贫致富,关键靠产业带动,有产才能富民、有业才能兴家,要脱贫致富,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让每一个农民都融入带产业化的进程当中来,让他们融为产业发展链条上的一环,这才是解决脱贫问题、遏制返贫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2]李祥.当前扶贫工作中精准识别的问题与对策.创造,2016(4)
[3]刘勃麟.对依安县鹅产业扶贫的思考[J].现代畜牧科技,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