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导论案例分析
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国际商务导论案例分析
中国和澳大利亚贸易国际商务导论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地位也得到了不断地加强,近几年我国的出口贸易额持续的获得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贸易逆差,并且已经顺利的实现了贸易顺差,虽然近几年的贸易增长率比前几年略低,但是依然在占据着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的地位不动摇。
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指的就是国外的主要是在国际上的投资和国内的相关投资来拉动的经济的增长,第二个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消费支出,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外的出口来拉动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创新都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努力,澳大利亚近几年的改革和创新也再一次的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投资方面的不断进步。
本论文就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不断加深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这么多年国际贸易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且针对性的提出要求和建议,找到有效的发展措施,促进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标有以下几点:(1)回顾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国际贸易的相关历史(2)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的发展的总体水平,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发展的以来程度以及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并
且单独的从FDI方向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国和澳大利亚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3)具体详细的分析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
(4)在以上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建议,促进中国和澳大利亚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商务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实务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不断增加,各国间的经济交往日益紧密。
在这个背景下,掌握国际商务实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以国际商务实务案例为引导,探讨国际商务实务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案例一: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某企业是一家制造型公司,主要生产机械设备。
由于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大,该企业开始关注国际市场的开拓。
经过市场调查和定位,该企业将目标市场锁定在发达国家。
为此,该企业加强了质量控制和工艺改善,并成立了专门的国际业务部门。
同时,该企业还积极参加国际机械展,拓展海外客户,并与当地代理商合作,加强渠道建设。
经过持续的努力,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获得认可,产品销售额不断增长。
该企业的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开拓国际市场,首先要有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其次要关注质量控制和工艺改善,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加强渠道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既要有自己的优势,也要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和文化差异,与当地代理商密切合作。
案例二:某企业的跨境电商之路某企业是一家服装零售企业,开始关注跨境电商的市场机会。
为了进军海外市场,该企业从选品到营销都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选品方面,该企业遵循“美好生活”为主题,选取了质量上乘、价格亲民的服装品牌。
在营销方面,该企业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海外物流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并加强了客户服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另外,该企业还积极与境外电商企业合作,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目前,该企业的跨境电商业务已经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企业的跨境电商之路告诉我们,跨境电商的成功需要深入调研市场,精选好产品,注重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
同时,合理利用跨境物流渠道,掌握海外市场情况,与当地电商企业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三:某企业的进口贸易之路某企业是一家生产家居用品的公司,开始关注进口贸易。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和领先优势,该企业积极寻找国外优质供应商,并与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国际商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风险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案例将以某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纠纷案为例,分析国际商务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案例背景介绍: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从事制造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公司决定在非洲某国投资建厂。
经过多方考察,公司选中了该国的一个工业园区作为建厂地点。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导致项目进展受阻。
以下是案例的具体情况:1. 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公司租赁了工业园区内的一块土地用于建厂,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由于对土地使用权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合同条款存在争议。
2. 税收优惠政策纠纷:公司希望享受该国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申请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解释与公司的预期存在差异,导致公司未能获得预期的税收减免。
3. 劳动争议:公司雇佣了当地员工,但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存在争议,导致员工罢工事件发生。
4. 环境保护纠纷:公司建厂过程中,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抗议。
二、案例分析1. 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分析:本案中,公司因对土地使用权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合同条款存在争议。
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条款表述不明确:合同中对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期限等关键条款表述不明确,为纠纷埋下了隐患。
(2)法律法规适用问题: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差异。
应对策略:(1)完善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土地使用权的范围、期限、费用等关键条款,避免争议。
(2)聘请专业律师:在签订合同前,应聘请专业律师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确保合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 税收优惠政策纠纷:分析:本案中,公司因政府部门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解释与预期存在差异,导致未能获得预期的税收减免。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3篇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3篇推荐文章商务谈判案例素材热度: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_一起来看看热度:商务谈判实习报告范文3篇热度:商务谈判学习报告3篇热度:商务谈判实训报告3篇热度:谈判的过程是一个“给”与“取”并存的过程,也就是说谈判双方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力、物力以及机会成本,下面店铺整理了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供你阅读参考。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篇01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
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
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
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没有信用,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资源、浪费金钱。
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
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说话处处被动。
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
等到合同签订以后,巴西代表平静下来,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上了美方的当,但已经晚了。
案例分析:这个是一个挑剔式开局策略的运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对手的某项错误或礼仪失误严加指责,使其感到内疚,从而达到营造低调气氛,迫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本案例中美国谈判代表成功地使用挑剔式开局策略,迫使巴西谈判代表自觉理亏在来不及认真思考的情况而匆忙签下对美方有利的合同。
但是我与此同时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一个关于国际的商务谈判,其中就没有很好的运用我们上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应该在谈判之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并且应该想好一旦迟到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是好,如何地应对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及分析篇02英国某啤酒公司的副总裁在去南美作商务旅行时,接到总部的传真,要他在归途顺便去牙买加和当地一家甜酒出口公司的经理谈生意。
但问题是他没有去牙买加作公务旅行的签证,想临时办一个,时间又来不及。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际商务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是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务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国际商务的运作规律和成功经验。
本文将通过对一家成功的国际企业的案例分析,探讨国际商务中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策略。
首先,国际市场的选择是国际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中国企业小米为例,其在国际市场的选择上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策略,先选择了一些相对容易进入的新兴市场,如印度、东南亚等地区,通过建立当地团队和渠道,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这种策略在国际商务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尤其对于初次涉足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风险,积累国际化经验。
其次,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国际商务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对商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和商业惯例,以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合作失败。
因此,国际商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善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伙伴,以促进跨国合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国际商务中的市场营销策略也至关重要。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消费习惯,灵活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例如,一些国际快餐连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了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如辣味汉堡、奶茶等,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这种因地制宜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有效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对于企业把握国际商务的关键因素和成功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提升国际商务的竞争力和实力。
因此,企业在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时,应当重视国际商务案例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策略,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稳健发展。
案例四国际商务管理案例分析
3.企业内部改革,改变整个企业文化,采纳新观念,新的负 责人已用美国的经理替换了汤斯曼的一半管理人员。
4.通用电气公司收购TEL51%的股份,随后三年收购剩余 的股份。 两次收购使通用电气公司成为欧共体市场的“当地人”, 跃居第三号竞争者。收购使公司获得了生产基地, 利用已有的分销渠道,获得更大的市场渗透,大大提高了 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
LOGO
总结
在面临全球这个大市场时,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 因此在占领市场份额时,公司不仅要制定正确的 产品销售方案,还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实际情况制 定不同的扩展计划,做到利益最大化。
LOGO
通用电气公司出击全球三大市场
20097458 国贸五班 罗钰
LOGO
背景
北美市场
通用45% 飞利浦20% sylvania lighting20% 西门子、三菱等15%
通用电气照明公司成功原因:
不断的技术创新、精明的市场销售与产品的领先地位
面临的挑战:
贸易壁垒的减少、技术转让增多、竞争者的新技术、独特定 位营销手段、诱人的低价策略
LOGO
日本市场
日政府的强烈市场保护和干预,使得通用照明在进军日本 市场时也是遭到了重重困难。但是公司并没有放弃这一市 场份额的抢占。为了避免与来自日本的挑战迎头相碰,公 司采取了“走后门”战略,也就是采取战略同盟的方式。 通用电气公司与东芝联合建立工厂 美国以通用品牌,日本用东芝的品牌进行销售
这个战略使通用电气公司产品出口到整个亚洲,成为梦寐以 求的亚洲市场的一员。
LOGO
欧洲市场
飞利浦市场领导者,通用电气公司2%,其他98%被西 %的股份,随后两年增加25%股份 汤斯曼为GEE(通用电气欧洲分部)提供一个东欧供货基 地,取代从美国进口局面;将市场份额增加到9%;汤斯 曼借助GEE分销渠道,更易打入美国市场. 2.对汤斯曼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造,以西方的标准,还有 很大的改进余地,在过去十年,通用电气需投入5000万 到2亿美元将其改造成欧洲强有力的竞争者。
国际商务导论案例分析
Logo
并购过程
1998 年1 月中旬, 戴姆勒-奔驰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E. Sch rempp 在参加底特律国际 汽车展期间拜会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 Eaton。双方提出如果戴 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考虑合并可能对双方都有利。 在1998 年2 月17 和18 日, 两个公司的行政、财务、法律、财务公司代表首次会面。 5 月5- 6 日, 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一致同意合并协议。5月7 日, 双方公司签 署合并协议并对外公。 合并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管理委员会应由18 名成员组成,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 莱斯勒公司各占50% , 并由两个公司各自提名。同时, 需另外两名成员负责戴姆勒-奔 驰公司的非汽车业务。
Logo
章智群
刘蕊
Logo
案例分析
1
2 3
并购双方的介绍 并购背景及动因 并购过程 并购效果
4
5
并购评估及分析
Logo
并购双方介绍
戴姆勒—奔驰
戴姆勒集团(Daimler AG)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 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 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是世界知名的德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00年,总部设在斯图加特 ,创建人为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梅赛德斯-奔驰以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闻名于世,除了高档豪华轿车外, 奔驰公司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戴姆勒-奔驰创 造了汽车行业的各项第一:例如第一辆汽车, 第一辆巴士,第一辆重型卡车, 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第一部安装了ABS和ESP系统的机动车„„ 戴姆勒-奔驰旗下三大品牌: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SMART(精灵)
最新国际商法案例分析及答案ppt课件
案例1:收货人未及时提货
某国际货运代理作为海运提单的“通知人”,提单指明 的船舶抵达目的港锚地后,及时将该轮的动态通知了 收货人。但由于收货人申请火车车皮困难,致使该轮 无法及时靠泊卸货,产生大量滞期费。于是船东既告 收货人,又起诉国际货运代理要求他们承担滞期损失。
案例2:钻石被盗
某空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在为客户代办货物运输托运的 过程中,将客户所申报的货物“人造钻石”错误地填 写为“钻石”。运输途中货物被盗,据事后抓获的罪 犯称,他们正是看到货物的品名为“钻石”,才萌生 盗取这批货物的念头。客户以某空运国际货运代理公 司疏忽为由,要求赔偿全部货物损失。
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经审理,甲公司败诉,甲公司 于是提起上诉,理由是存在有效的仲裁协议,人民法院的判决 无效。
[问题] (1)原来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2)争议发生之后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 (3)乙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正确? (4)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仲裁协议应当如何
A.甲 B.乙 C.丁 D.车队
甲、乙企业于2005年4月1日签订一份标的额为100万元的买卖合 同,根据合同约定,乙企业应于4月10日前到甲企业的库房领 取全部货物,但由于乙企业的原因,乙企业于4月20日才领取 该批货物,但4月15日因甲企业的库房发生火灾,致使部分货 物受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乙企业应当 自( )之日起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
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出售一批木材给乙公司,履行方式 为:甲公司于7月份将该批木材自吉林交铁路发运至大连, 后由大连船运至美国纽约,乙公司支付相应对价。但7月 份,甲公司没有履行。8月3日,乙公司通知甲公司,该批 木材至迟应在8月20日之前发运。8月10日,甲公司依约将 该批木材交铁路运至大连。但该批木材在自大连至纽约的 运输途中因海难损失80%。由于双方对货物灭失的风险约 定不明遂发生争执。乙公司认为,甲公司未于7月份履行 合同违约在先,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合同因甲公司未按 时履行义务已终止,故货物损失的风险理应由甲公司承担。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厄瓜多尔是南美洲的一个小国。
但是厄瓜多尔得天独厚的气候多样性为其带来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厄瓜多尔的花卉业因此也成为了该国的重要产业。
尤其是厄瓜多尔的玫瑰,虽然起步至今只有短短20年时间,但其优异品质已可媲美荷兰。
厄瓜多尔玫瑰已经占据世界玫瑰需求市场8%的份额。
2021年2月7日早上6:20,在厄瓜多尔卡扬贝的一个小镇,玛丽亚?帕切科跳下公司的巴士准备投入工作。
她戴上了厚厚的橡胶手套,在她白色的传统花边裙子外系上围裙,拿起花剪,准备开始又一个漫长的工作日。
平时玛丽亚要工作到下午2:00,但现在离情人节只有一星期了,玛丽亚和她的84位同事一般要忙到下午5:00,到那时候,玛丽亚将剪下1000多枝玫瑰。
几天后,玛丽亚剪下的这些花经过冷藏、由空运送往从纽约至伦敦的花店中加价出售。
厄瓜多尔的玫瑰很快变成了最佳的玫瑰。
它们花朵硕大、颜色鲜亮,分10种红色,从娇艳欲滴的腥红到千妍百媚的粉色应有尽有。
厄瓜多尔460余家玫瑰农场绝大多数位于卡扬贝和科托帕希地区,在海拔1万英尺的安第斯山脉之上,距首都基多约1小时的车程。
玫瑰丛都种植在盖满积雪、海拔2万多英尺的火山山脚之下的大块平地上,花丛之上20英尺又用塑料布架棚保护。
综合了充足的阳光、肥沃的火山土,位于赤道的区位和高海拔的环境优势为玫瑰的成长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从而使玫瑰几乎一年四季都能保持盛开。
厄瓜多尔的玫瑰产业创始于约20年前,并从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厄瓜多尔现在是世界上第四大玫瑰生产国。
玫瑰是其第五大出口产品,它的顾客遍及全世界。
玫瑰农场的年销售额高达2?4亿美元并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
在卡扬贝,10年中数从1万增加至7万,其主要原因在于玫瑰产业。
玫瑰种植者缴纳的收益和税款又促进了道路的铺设、学校的营造和复杂灌溉系统的建设。
2021年还将开始建造位于基多和卡扬贝之间的国际机场,从该机场厄瓜多尔的玫瑰将被送往世界各地的花店。
玛丽亚的工作日是周一至周六,每月挣210美元,她说这是厄瓜多尔的平均工资,远远高于该国120美元的月最低工资。
国际商务法律案例经典(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沙特阿拉伯。
2016年,沙特阿美宣布计划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估值高达2万亿美元。
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
然而,在上市前的关键阶段,沙特阿美决定收购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这起收购案成为国际商务法律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二、案例分析1. 收购原因分析沙特阿美收购SABIC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战略布局:通过收购SABIC,沙特阿美可以进入化工领域,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2)经济全球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日益频繁,沙特阿美希望通过收购SABIC,进一步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
(3)政治因素:沙特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
2. 法律问题分析(1)反垄断审查:在沙特阿美收购SABIC的过程中,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审查。
例如,美国司法部、欧盟委员会等均对此次收购进行了审查。
这体现了国际商务法律在跨国并购中的重要作用。
(2)文化差异:沙特阿拉伯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实现有效管理,成为此次收购的一个重要挑战。
(3)税收问题:沙特阿美和SABIC在税收政策、税收筹划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何处理税收问题,降低税负,成为双方谈判的一个重要议题。
3. 解决措施(1)反垄断审查:沙特阿美在收购过程中,积极与各国监管机构沟通,提供相关材料,争取获得批准。
同时,沙特阿美对SABIC的业务进行了调整,以减少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2)文化差异:沙特阿美和SABIC在收购后,成立了专门的文化整合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逐步缩小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
(3)税收问题:沙特阿美和SABIC在收购后,成立了专门的税务团队,对税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税收筹划方案。
国际商业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跨国公司A(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知名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和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
跨国公司B(以下简称“B公司”)是一家位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与A公司产品类似的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2018年,A公司发现B公司的产品在技术方面与其专利存在高度相似之处,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A公司遂向我国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B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B公司的产品是否侵犯了A公司的专利权?2. 如果侵权成立,B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3. A公司要求B公司赔偿经济损失的数额是否合理?三、案例分析1. 侵权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行为。
在本案中,A公司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一项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电子设备控制方法。
经鉴定,B公司的产品在技术方案上与A公司的专利存在高度相似之处,符合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侵权行为;(2)赔偿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3)消除侵权行为给专利权人带来的不良影响;(4)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本案中,由于B公司的产品侵犯了A公司的专利权,故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等法律责任。
3. 赔偿数额关于赔偿数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侵权赔偿数额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2)侵权人的违法所得;(3)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倍数;(4)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
在本案中,A公司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其因侵权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包括专利许可使用费、研发成本、市场份额等。
国际商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以下简称“甲方”)是一家在中国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XYZ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是一家在英国注册成立的企业,主要从事同类型电子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2018年,双方签订了一份合资协议,决定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从事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合资协议约定,甲方以货币出资,出资额为500万元人民币;乙方以机器设备、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出资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
合资期限为10年,合资公司的经营期限为合资期限。
二、纠纷起因在合资公司运营过程中,由于双方在经营管理理念、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合作关系紧张。
具体纠纷如下:1. 经营管理理念分歧:甲方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产品质量和研发投入;乙方则倾向于追求短期利润,忽视产品质量。
2. 利益分配问题:甲方认为乙方以无形资产出资,应按出资比例分配利润;乙方则认为,由于自身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优势,应获得更高的利润分配比例。
3. 技术保密问题:乙方认为,合资公司中乙方提供的核心技术应享有更高的保密级别,甲方应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4. 甲方认为乙方存在违规操作,导致合资公司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求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三、法律分析1. 合资协议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合资协议是合资公司设立的法律依据,具有法律效力。
本案中,甲方和乙方签订的合资协议合法有效。
2. 经营管理理念分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资公司应当遵循股东共同决策的原则,通过董事会等形式进行决策。
本案中,甲方和乙方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存在分歧,应通过协商解决,或者按照合资协议约定,通过董事会等机构进行决策。
3. 利益分配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资公司的利润分配应按照出资比例进行。
本案中,甲方和乙方应按照合资协议约定的出资比例分配利润。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整理版]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2003年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推出了一款越野轿车,并为这款轿车的广告推广进行了招标。
结果一家美国广告公司的中国子公司的广告创意经评估后中标。
其创意主要包括两个方案。
一个方案是一辆该款轿车驶过一座精雕细琢的中国古典风格桥梁,桥梁两侧威严蹲座的石师为之侧目,其中一些石狮竟然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另一个方案是执法人员在西藏可可西里地区追逐盗猎者,胜利后执法人员乘坐一辆该款轿车拖曳着盗猎者使用的一辆形似中国某著名国产品牌的卡车在高原上奔驰。
上述两个广告在中国的平面和电视媒体上播出后,立即在中国消费者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
很多人认为,第一个广告的场景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芦沟桥,让在中国文化中高贵无比的狮子向日本汽车低头触动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而第二个广告中日本汽车拖曳中国汽车的场面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的不屑。
于是,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广告的批评,在互联网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批评尤其热烈。
面对批评,日本某汽车公司的中国子公司负责人做出了迅速反映,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与社会各界沟通,表示公司广告宣传工作不周并停止上述宣传广告的使用。
请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在其他国家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业务所在国的哪些宏观环境因素?3国际促销具有哪些特殊性?4在本案例中,广告方案是由公司聘请的广告公司策划的。
请问在选择广告代理商方面,国际商务企业有哪些选择?这些选择各有哪些优缺点?答案:1.要考虑到所在国的文化背景历史底蕴民族风俗民族信仰人文地理风情民族感情等多方面环境因素。
2.一方面国际经营企业必须随时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外国政府政策的变化。
另一方面,企业又要左右逢源,以协调可能发生的目标冲突和利益矛盾。
企业要通过公共关系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官员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意图,懂得他们的法律,以求得企业经营活动的长期发展。
国际企业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公关任务不一。
国际商务法律真实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本文将以某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为例,探讨跨国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二、案例概述某中国企业在2010年计划收购一家位于欧洲的知名企业,以期拓展欧洲市场,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于2011年达成初步协议,并于2012年正式签署并购合同。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法律风险防范不足,导致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三、案例详情1. 尽职调查不充分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对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不够全面,未能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法律风险。
具体表现在:(1)目标企业存在未披露的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巨大,可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巨额赔偿责任。
(2)目标企业存在合同纠纷,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给中国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目标企业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侵犯第三方权益,给中国企业带来法律风险。
2. 合同条款存在漏洞在并购合同中,中国企业未能充分关注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导致以下问题:(1)合同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知识产权纠纷。
(2)合同中关于员工安置的条款不完善,可能导致员工罢工、劳动纠纷等问题。
(3)合同中关于并购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不明确,可能导致支付纠纷。
3. 法律风险防范不足在并购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未能及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服务,导致以下问题:(1)未能及时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导致并购行为违反当地法律。
(2)未能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商业环境,导致并购后的经营管理困难。
(3)未能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并购后的财务风险。
四、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1. 尽职调查风险应对措施:(1)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财务、税务、人力资源等方面。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1. 案例一:可口可乐与中国的谈判1981年,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谈判,最终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中国政府当时对外资企业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可口可乐公司需要保护其秘方不被泄露。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可口可乐公司最终达成了双赢的协议。
2. 案例二:波音公司与日本的谈判波音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飞机制造商之一,而日本是一个对飞机制造业有着极高要求的客户。
在20世纪80年代,波音公司与日本进行了一场艰难的谈判,最终达成了销售波音飞机的协议。
这场谈判的成功,关键在于波音公司对日本市场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日本文化、法律、市场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3. 案例三:苹果公司与中国的谈判2012年,苹果公司与中国政府进行了关于在中国建立苹果零售店的谈判。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中国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且苹果公司需要保护其知识产权。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苹果公司最终达成了在中国建立零售店的协议。
4. 案例四:丰田汽车与美国的谈判在20世纪80年代,丰田汽车面临着进入美国市场的巨大挑战。
由于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强烈反对,丰田汽车不得不与美国政府进行了一场艰难的谈判。
最终,丰田汽车通过承诺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并创造就业机会,成功地赢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进入了美国市场。
5. 案例五:微软公司与欧盟的谈判在2004年,微软公司因为涉嫌垄断被欧盟罚款4.97亿欧元,并要求微软开放其Windows操作系统的部分代码。
微软公司通过与美国政府和欧盟的多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一项和解协议,同意开放部分代码,并支付罚款。
6. 案例六:阿里巴巴与美国的谈判在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这场谈判的难点在于,阿里巴巴需要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达成一致,确保其在美国市场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谈判策略,阿里巴巴最终成功上市,成为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商务也发展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活动。
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文化背景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国际商务活动也充满了复杂性和风险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国际商务案例,来探讨在跨国贸易中如何避免风险、顺利开展业务。
案例描述一家中国公司(以下称A公司)与一家美国公司(以下称B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A公司向B公司提供一批商品,双方约定在一个月内完成交易。
但是,在商品运抵美国前一周,B公司通知A公司,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他们不再需要这批商品。
A 公司认为,这是B公司的恶意违约,要求B公司承担所有损失。
B公司则认为,他们已经及时通知A公司,A公司应该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所有费用。
问题分析在这个案例中,A公司和B公司之间出现了合同履行中的纠纷,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1. B公司是否存在恶意违约行为?2. 如果存在违约行为,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承担全部损失?3. 如果B公司有责任承担部分损失,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费用?解决方案1. B公司是否存在恶意违约行为?首先,需要判断B公司是否存在恶意违约行为。
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退货或撤销等条款,那么B公司不得擅自取消订单。
但是,在本案例中,B公司在商品到达前一周通知A公司,而不是等到商品到达以后再拒收,属于及时告知,因此不能认定为恶意违约。
2. 如果存在违约行为,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承担全部损失?其次,需要判断A公司是否有权要求B公司承担全部损失。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买方出现违约行为,卖方有权要求赔偿所有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在本案例中,由于B公司不属于恶意违约,因此应该根据合同和相关条款,计算双方的实际损失,并按照约定实现赔偿。
3. 如果B公司有责任承担部分损失,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费用?最后,需要判断如果B公司有责任承担部分损失,应该承担哪些方面的费用。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如果因为买方的原因导致卖方的商品无法出售,就需要计算包括商品成本、运费、保险费、海关费等方面产生的损失。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
国际商务案例分析介绍国际商务案例分析旨在研究和探讨全球商务环境下的企业行为和决策。
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际商务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具体案例来说明国际商务的关键因素以及企业应对策略。
案例一: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进军中国市场是其扩张国际业务的重要一步。
然而,由于中国独特的商业环境,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了不少挑战。
首先,苹果需要应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中国,手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本土品牌如华为、小米和OPPO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市场。
苹果需要制定差异化策略,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技术的产品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其次,苹果需要应对中国政府的规范和审查。
中国政府对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和产品审查进行严格控制。
苹果需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确保其产品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并顺利进入市场。
最后,苹果需要解决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差异和偏好。
中国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功能和价格的偏好与西方消费者存在差异。
苹果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其偏好进行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的调整。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苹果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苹果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手机套餐。
其次,苹果在中国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和宣传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此外,苹果还采取了价格策略,调整产品价格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案例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的市场争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作为全球领先的饮料公司,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
在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上,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
首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印度市场面临着激烈的价格竞争。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两家公司不断推出价格优惠和促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
另外,两家公司还争夺销售渠道,与零售商和超市建立合作关系,争夺产品陈列空间。
其次,两家公司在印度面临着文化差异和口味偏好的挑战。
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
国际商务管理课后案例14个分析
•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戈登建立自己的国际性企业 取得初步性成功的原因。 • 戈登之所以能成功建立国际商务企业有以下几个原因: • ⒈戈登所继承的东西方传统文化。由于戈登与亚洲文化有 情愿亲缘关系,使得他特别关注远东的顾客,这种感情上 的共鸣是在外国文化的环境中成功进行商业运营的关键。 • ⒉他日益扩大的朋友关系网络是他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 • ⒊他能充分了解自己销售的产品。他通常是在自己喜欢的 产品中找到适合的出口的商品。而销售自己了解并信任的 产品总是比较容易的。⒋他良好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是他 铸就成功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事国际商务 最直接的障碍来自语言,而接触异国文化的主要通道却又 真是语言。戈登的大多数业务主要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 进行的,他了解打电话时要有良好技巧的重要性,他还学 过如何在电子邮件交往中表现得合适得体。
• 日本采用的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 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从而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竞争优势。 • 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以下两个风险:第一生产成本过高; 第二差异特征超出客户需求。成本过高使得日本汽车价格 很高,一般中产阶级接受不了那么高的价位。 • 差异化特征超出客户需求,则更加严重。铃木走的则是 “最新技术”道路,为了达到低油耗的目标,用的是罕见 的三缸马达,车辆自重也最轻。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太新 了,美国的大多数修车行都无法修理,同时,因为其新, 这种技术的可靠性程度在大多数消费者思想上是个问号。
“走后门”的战略进入日本市场
• 因为日本强烈的市场保护和政府干预使得渗透日本市场对 于大多数国外公司来说,困难重重。 • 通用电气照明公司在面对困难却没有放弃。为了避免与来 自日本的挑战迎头相碰,通用电气照明公司采用了“走后 门”的战略。 • 通用电气照明公司在日本找到了战略合作伙伴是日本的老 牌企业东芝。东芝和通用电气照明公司联合他们的资源在 俄亥俄建造了一座荧光工厂。 • 通过这一战略,使得通用电气照明公司和东芝只花费通常 投资额的一半便提高了各自的生产能力。这一联盟将使通 用电气照明公司成为其梦寐以求的亚洲市场的一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并购效果
最初的蜜月期
+12%
营业收入 (1999)
全球员工超过4.4万人
合并后最初有一年上半 年第二季营业收入比去 年同期增加17% 整个集团则共卖出了8, 510,000辆汽车,比去 年同期多出2,000辆。
1400亿 美元
营业收入 (1998)
1998 1999
克莱斯勒旗下各品牌销量 由300万辆增值350万辆
- 克莱斯勒的总体财务状况不佳,存在被恶意收购的可能性,而戴姆勒的财务实力强, 弥补了克莱斯勒财务上的劣势。 - 双方整合后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
组织管理、人力资源
- 整合后双方组织管理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但由于双方原有体制、机制存在较大差异, 这对整合而言难度无疑较大。
迈巴赫 Benz 卡车、客车 轿车 轿车(越野车) 轿车 轿车 微车 卡车 卡车 卡车 卡车 客车 克莱斯勒 吉普 道奇 普利茅斯 精灵 福莱纳 斯特林 西星 三菱扶桑 塞特拉 托马斯比尔特巴 士 猎手 Chrysler Jeep Dodge Plymouth smart Freightliner Sterling Western Star FUSO Setra Thomas Built Orion
两大公司合并后的当年 即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 生产商、第五大汽车公 司。在2007年度《财富 》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 排名中名列第八。
Logo
并购效果
短暂的甜蜜之后,这起合并于2000年开始转为酸涩。
•由于市场管理一度失控,严重影响了负责克莱斯勒、道奇等车辆的设计、制造和营销的 克莱斯勒集团的利润。克莱斯勒公司2001年公布了47亿美元的营运亏损,2002年取得了不 尽如人意的6.39亿美元利润。在2003年的前三个季度,克莱斯勒集团亏损了7.56亿美元。 而原本的扭亏计划要求克莱斯勒集团在去年以前扭亏为盈,并在2003年取得20亿美元的利 润。在合并了五年之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仍然没有达到投资者们的期望。 •公司从合并之初的108.56 美元(1998 年5 月6 日)下跌到26.96 美元(2003 年3 月12 日)。新公司的总市值也由最高时的1083 亿美元缩减至273亿美元,这还不如合并前戴姆 勒一家的市值。2007年7月3日, 欧盟正式批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以74亿美元的价格, 将旗下克莱斯勒公司80.1% 的股份出售给美国瑟伯勒斯资本管理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 公司2007年10月04日发表公报更名为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正式结束了戴姆勒 -克莱斯勒公司的历史。 •2009年4月30日,陷入困境的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由此,克莱斯勒 进入破产程序。2009年07月24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收购美国克莱斯 勒汽车公司。
Logo
并购评估
双方合并后面临的重大任务是资源的整合,而对于汽车制造业而言,面临的无非 是以下资源的整合,分成了两个方面
内 部 价 值 链 支 持 活 动 能 力
研发设计
材料采购
生产制造
渠道分销
售后服务
资 源
财务资源与能力、无形资产 组织管理、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整 合
Logo
基于双方内部价值链整合的评估
Logo
并购背景及动因
2.合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国际视野
戴姆勒-克莱斯勒并购案的两家公司高层管理者(CEO)都有丰富的国际知识 和经验。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管理能力。
Robert Eaton(克莱斯勒)+ Jurgen Schrempp(戴姆勒)
伊顿——合并发起人,因为克莱斯勒高层公司政 治而阴差阳错地成为了这家美国标志公司的最 高领导人,但这个工程师因为一场敌意收购而 长期生活在恐惧中。他愿意为解脱自己付出一 切代价,包括自己的职位,与克莱斯勒的灵魂。 媒体对其性格评价是冷淡、木讷。 施伦普——合并主导者,高大、粗壮、精力无比 旺盛就像一部永远燃烧着的发动机。他这个国 际象棋手精心策划了一场棋局,从而将“平等” 的合并变成严重倾斜的收购。 强调股东价值,即公司的重要职责就是保证股东 的绝对利益;以及大股东的权利与优势。但这 个自称拥有九条命的人,最终也成为了糟糕业 绩的替罪羊,被董事会赶下了台。
Logo
并购背景及动因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
企业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 的垄断。该战略帮助克莱斯勒规避了欧洲某些贸易壁垒 的限制,使它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对其市场份额 的垄断。
避免竞争
企业在迅速增长的行业中竞争需要。在行业成熟之后, 为了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企业往往 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 需要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来获得竞争优势。韩国现代汽车 公司主席朴先生曾在1998年预测在21世纪只有6-7家大 型汽车制造商能生存下来。这样的前景使得兼并成了竞 争的需要。只有拥有规模经济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Logo
并购过程
1998 年1 月中旬, 戴姆勒-奔驰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E. Sch rempp 在参加底特律国际 汽车展期间拜会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 Eaton。双方提出如果戴 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考虑合并可能对双方都有利。 在1998 年2 月17 和18 日, 两个公司的行政、财务、法律、财务公司代表首次会面。 5 月5- 6 日, 两家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一致同意合并协议。5月7 日, 双方公司签 署合并协议并对外公。 合并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管理委员会应由18 名成员组成,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 莱斯勒公司各占50% , 并由两个公司各自提名。同时, 需另外两名成员负责戴姆勒-奔 驰公司的非汽车业务。
Logo
章智群
刘蕊
Logo
案例分析
1
2 3
并购双方的介绍 并购背景及动因 并购过程 并购效果
4
5
并购评估及分析
Logo
并购双方介绍
戴姆勒—奔驰
戴姆勒集团(Daimler AG)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 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 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是世界知名的德国汽车品牌,创立于1900年,总部设在斯图加特 ,创建人为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梅赛德斯-奔驰以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闻名于世,除了高档豪华轿车外, 奔驰公司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戴姆勒-奔驰创 造了汽车行业的各项第一:例如第一辆汽车, 第一辆巴士,第一辆重型卡车, 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第一部安装了ABS和ESP系统的机动车„„ 戴姆勒-奔驰旗下三大品牌:迈巴赫、梅赛德斯-奔驰、SMART(精灵)
Logo
并购双方介绍
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其汽车销售额在全世界汽车公司中 名列第九,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底特律。1925年,沃尔特·克莱斯勒脱离通用汽 车公司,自行创设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同年,该公司买下马克斯韦尔汽车公司 。1928年又买下道奇兄弟汽车公司 。1936~1949年,曾一度超过福特汽车公司 ,成为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以经营汽车业务为主,也涉足产游 艇、钢铁、艇外推进器等业务以及军用物资生产,以及出口、运输、金融、信 贷、租赁和保险领域。1998年与戴姆勒-奔驰合并后成为全美第二大汽车生产商 、世界第五大汽车公司。2007年,克莱斯勒脱离戴姆勒-奔驰单飞。2009年4月 申请破产保护,进入破产程序,被美国政府接管。同年6月,克莱斯勒集团和菲 亚特集团宣布,双方最终完成了全球性战略联盟的缔结,7月24日,欧盟委员会 批准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收购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旗下著名品牌:克因
两家公司的战略与产品线互补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合并后主要品牌及产品一览表
传统项目以及借助对方来拓展新的轿车领域,同时解决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同时他们只有 Maybach 超豪华轿车 切诺基吉普车与梅赛德斯M级运动概念车直接竞争外,两个公司的产品几乎不存在重叠。两 Mercedes豪华轿车、重型 公司在战略和产品线上互补,优势和薄弱环节互补,新公司将获得规模效应和节约成本。 梅赛德斯-奔驰
戴姆勒-克莱斯勒的流通股份约为10亿股(2006年12月31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上市 之后,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斯图加特证券交 易所均有挂牌交易。2006财政年度,市值约476亿欧元(2006年12月29日),营业收入 1,516亿欧元,员工360,385人(2006年末);销量方面,轿车3,906,500辆,商用车 842,000辆,在17个国家设有制造厂,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在2006-2008年规划期间 ,戴姆勒-克莱斯勒预计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175亿欧元,在研发方面投资162亿欧元。 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八。
Logo
并购背景及动因
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世界汽车工业的增量开始减缓,主要的消费市场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各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出于共同抵御东南亚金 融危机、低成本扩张的目的,在1997—2000 年间,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波兼 并重组的小高潮,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活动异常活跃,这其中又以“强强联合” 式的平等合并成为了此次并购潮中独特的亮点。 戴姆勒以工程卓越和产品优秀而著称,公司的品牌形象是它的奔驰品牌豪 华车。但过于集中在豪华车市场,缺少中低端产品,也面临着一些豪华车的竞 争对手,比如:宝马、雷克萨斯、沃尔沃、奥迪。戴姆勒公司销售的车辆比克 莱斯勒少,但收入以及利润却高得多。 克莱斯勒的微型面包车和吉普车比较畅销,其平均利润位居底特律三大厂 商首位。同时它也以管理能力强和生产效率高闻名于世,其低成本和简单化的 特点也是显而易见。但它过于依赖北美自由市场,在新兴的市场的知名度比较 差以及销售网络很弱,同时它的车型较少,在面临日本车商的竞争压力的同时, 还面临着被恶意收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