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19 年呈下降状态 ,也就是说全省人均 G P最 99 D
小 与 最大 地 区 的差距 在 缩小 , 间接 地说 明 了省 内
( )河 南各 地 区经济 差异 分 类 二
选取《 河南统计年鉴 2o ) o 6 中各地市 G P在 D 全省人均所 占的 比例和人 口在全省人 口中所 占 的 比例计 算 出 20 各 地 区位 熵 ,选 取各 地 区 05年 人均 G P和区位熵作 为变量 , D 数据如表 2 考察 , 各 地 区之 间关 系 ,利 用 S S 1.确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定合理 的发
展 对 策具有 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
一
、
对河 南 区域 经济 差异 现状 分析
( )河 南 区域 经 济情 况概 述 一
济源市原属于焦作市管辖 ,到 19 年 由省 97 直辖 ,考虑到该市在河南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本
19 - 99年保持 在 4 0 96 19 10元偏 多些 ,9 9年绝 19 对差异比 19 年减少 了 19元 ;99 2 0 年绝 98 0 19 ~0 2
[ 作者简 介 】 刘永江( 9 8 ) 男, 17 一 , 河南南 阳人 , 河南大学硕 士研 究生, 究方 向为 : 研 区域 经济与规划。覃成林( 92 ) 16 一 。 男, 湖北来凤县人, 博士 , 河南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 区域经济研 究。
XI l NJ ANG AT F ST E ARMS ECONOM Y
2 0 ~ 0 4年 人 口数 据 是 根 据 2 0 0 1 20 0 1年人 口普 查 所 得 , 际上 不 可 用 , 实 因此 本 文从 上 述 指 标 中选
且在现实数据 的计量中也得到了证实 。所 以 , 定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也在积极地进行经济发展规划,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关键之一。
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辖20个地级行政单位,人口1.11亿。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与中国东部、南部、北部等地相连,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路线。
此外,河南省还是中国中药材、食品、纺织、机械、建材五大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应对1. 交通不便尽管河南省是中国的物流、交通枢纽之一,但由于内陆位置,市场地位不如直接面向海洋的东部地区。
此外,河南省南北分布,东部部分地区交通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应对措施:加强交通建设,建设具体化、多元化的交通网。
加大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交通规模,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2. 城乡差距河南省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河南省农村经济在贡献河南省GDP中的比重很小。
应对措施: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3. 绿色发展不足河南省的工业化进程比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工业污染严重,土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应对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尽快出台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展望在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健康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成为河南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南省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作者:高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河南省各县市经济指标(GDP)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省内分布格局,运用重心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出河南省2006年到2015年各年份经济重心,分析经济重心的移动变化轨迹。
分析得出: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郑汴洛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省内经济受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辐射影响较明显;2006-2015年间,经济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向东北方向移动。
关键词:经济分布;经济重心;变动轨迹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组成要素:经济,研究其空间分布差异变化对研究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那年代,最初研究侧重于经济重心的测算,测度其运动发展轨迹,来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变动。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选取河南省最新数据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其差异性,计算经济重心,河南省经济重心移动变动轨迹得出结论。
一、研究地区概况及数据来源与处理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但河南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在以省会城市: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圈内。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及打造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研究省内经济空间变化以及重心变动,对促进河南省发展实现中部大崛起,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至2015年期间部分地区进行撤县并市、地区划分调整,为实现研究区域数据连续性,以2010年行政单元为基础对其他年份进行调整,撤县并市、地区划分变动的区域,从其总体中分离。
文章所使用GDP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河南省统计年鉴。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2. 产业结构的差异3. 城乡差距4. 发展模式的差异5. 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三、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 调整产业结构2.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案例分析1. 河南省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分析2. 河南省新乡市与南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3. 河南省信阳市与商丘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4. 河南省南昌县与开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 河南省洛阳市与安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河南省经济总量大,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从河南省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发展模式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建议。
接着,我会根据实际的案例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河南位于华夏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理局限,其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
大河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横跨南北山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水网密集,交通不便,影响了中部经济带的发展。
因此,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
2. 产业结构的差异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以及政策的不同支持度,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3. 城乡差距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比较大,大城市(如郑州市、开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占据了河南省总人口的70%以上,却只贡献了40%左右的GDP。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部省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引言
发达地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 , 河南省经济格局发生 了重大 的变化 , 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这 种 差异不 仅为人们 在观察 中所 感受 , 而且在 现实 数据 的计量 中也得 到 了证 实 。所 以 , 量地 分析 区 定 域差 异 , 面分析 区域 差异 的成 因 , 明确 各 区域 全 对 的经 济发展 水平 和制 定 合理 的发 展 对 策 具 有重 要
关键 词 : 区域 经 济差异 ; 绝对 差异 ; 对 差异 相
中图分类 号 :0 15 F 6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5 9 20 ) 3—0 3 0 17 9 4 (0 8 0 0 0— 5
Re e r h o he Di e e c fRe i n lEc no i v l pm e s a c f t f r n e o g o a o m c De e o nt
1 9 o 2 0 9 7 t 0 6,t e c n l s n i :Ab o ue d f rn e ic e s o sa t ,r lt e d f rn e ic e e i h o m f h o cu i s o s l t i e e c n r a e c n t l n y eai i e e c r n e i x a d c n t nl e e ,atrt e e h sp p ru i z P S . ot r od vd n n i - v rl iee c e p n n o sa t l v l f s ,ti a t ie S S 1 5 s f e t ii eHe a y e h e l 1 wa n t h e i d it cs e eo e it c ,d v l p n r a a d u d v lp d d sr t n d ma ig t e p l i s o h o t r e k n s d s t :d v l p d dsr t e eo me ta i r i e n n e eo e i i ,a k n i o i e ft e tc l c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研究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之首提出了 “ 中原崛起”的战 的 78 元 , 7 4 末两位的是周 口市和商丘市 , 分别为 4 1 元 50
略, 之后 , 国务 院 2 1 年 9月 2 01 8日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 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 ,中原崛起 ” 又一 次成为舆论关注 的热点话题 。 然而 , 为重中之重 的河南 作 省, 由于 内部政策、 经济 、 资源 、 人文 、 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 各地 区之 间存在着明显 的发展差异 ,这不仅直接影响到 全省 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且对中部地 区乃至全 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 了一定 的影响 。如何准确 的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找 出影响经济 发展水平 的因素 , 这不仅对缩小河南省 区域差距、 提高全 省 的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 、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 ,并对中部地 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也产
河 南 省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性 研 究
张 晓 华
( 州大学 西亚斯 国 际学院商 学院 , 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郑 州 4 15 ) 郑 河 5 10
摘 要 : 了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为 国务院出台的《 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作 为中部六省之 首, , 其发展 思路和速度直接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 由于河南省 内各地 区的政策、 经济、 资源、 人文、 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区间存 地 在着 明显的发展差异。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的因素, 并提 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 区域经济 ; 因子分析 ; 经济辐射 作者简介 : 晓华 , 张 郑州大 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讲 师, 士, 究方 向: 硕 研 区域经济与数理统计。 中图分 类号 :2 7 文献标识码 : d i 0 99js . 7 - 39 s. 1. . 文章编号 :62 30 (0 2 O _ 6 0 F 0 A o: . 6 /i n1 2 3 0 ( ) 0 20 0 13 .s 6 2 43 1 7 — 3 9 2 1 )4 0 _ 3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出现 地 区经济 的非 均衡 发 展 和 不 同程 度 的差 距 , 但欠 发达 地 区 的落 后 所 带 来 的负 面影 响 已 经 有
碍于 发达地 区的经济 发展 。
绝 对差异是 用一组 数据 中最大 的值 减去 最小 的值 , 采 用 前 5位 地 区 人 均 C P 的 平 均 值 即 D ( m x下 文同 ) X a, 与后 5位 地 区人 均 G P的平 均值 D ( mn下文 同 ) X i, 之差 , 它反 映 了区域 之 间经 济发展 的实际差距 , 达式为 : 表 绝对差异 = m x X i, X a — mn
对 明确 各 区 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制 定 合 理 的 发 展 对策具 有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百比 分, 著 即
×0, 式 : 1 表 为 0 达 相 %
收 稿 日期 :08一叭 一1 20 2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3 J0 2 ; 0 B L5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0 7 05 4 1 12 )
相 对差异 和 变异 系数呈 波浪 式发展 , 总体 差异 水平在 不 断扩 大 。利 用 S S 1 . 件把 河南各 P S 15软
地 区分 为 经济发达 区、 发展 区和 欠发 达 区三类 , 区域 发展 战 略 、 资源 条件 、 资政 策 、 投 区位 优 势
等 因素是 导致 河 南省 区域 经济差 异 的主要 原 因 。促 进 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协调 发展 , 重 点解 决 应 好 以下几 个 问题 : 1 加 大对 欠发达 地 区 的扶持 力度 。 ( ) () 2 促进 区域 产 业协 调 发展 。( ) 动 3推 地 方政府 间区域经 济合作 。 ( ) 4 促进 区域 市场统 一 。 关键 词 : 河南省 ; 区域 经 济差异 ; 绝对差 异 ; 对 差异 相 中图分 类号 : 17 F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7— 7 4(0 8 0 0 0 — 5 10 9 3 2 0 ) 2— 0 1 0
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河南省各市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下辖31个地级行政单位。
河南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接下来将对河南省各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较为突出。
郑州市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郑州市的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尤其是汽车制造、机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郑州市还是河南省的商贸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企业和市场,为整个省内的商品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对整个河南省的经济也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洛阳市在旅游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来观光和消费。
此外,洛阳市还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冶金和化工等领域,对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相对于郑州市,洛阳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
焦作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煤炭、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
焦作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炭产业链,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企业投资。
同时,焦作市还发展了一批以化工为主的企业,使得焦作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焦作市的传统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南阳市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也是河南省的十大城市之一、南阳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较高,对河南省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南阳市还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为农业价值链的延伸提供了动力。
然而,南阳市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力和技术水平。
以上仅仅是对几个代表性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河南省的其他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和问题。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一级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
二级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 X 1 ) 居民消费水平( X 2) 经济发展状况( X 3 ) 工业化水平( X 4 ) 区域资本积累水平( X 5) 政府调控能力( X 6) 外贸依存度( X 7 )
三级指标 人均 G D P ( 元) 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 元) 城市化水平( % ) 工业总产值 /G D P ( % )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元) 人均财政支出( 元) 进出口总额 /G D P ( % ) 第三产业总产值 /GD P ( % ) 公里线路里程( 公里) 国际互联网用户( 万户)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每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 人 ) 科技支出 /G D P ( % ) 每万人医疗技术人员( 人) 人均绿地面积( 平方米)
[ 收稿日期] 2010 - 1 1 - 1 3 [ 8 6� ) , 作者简介] 陈娜( 1 9 女, 河 南商丘人, 河南大学 2008 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孟庆强( 198 4 �) , 男, 河南 泌阳人, 河南大学 2008 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47
原则 � 综合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易获得性原则等原则, 从河南省各省辖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 发展两个方面选取 1 6 个指标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 1 ) � 所用原始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源 � � 于 河南统计年鉴( 2009) �
第 24 卷第 6 期 2010 年 1 2 月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u rnal of Hen an Col leg e of F i nan ce & Taxat i on
V ol. 24 .No. 6 Dec. 2010
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差异因素与协调机制研究
巨大 活力 的同时 , 必 然 带 来 一 些 区域 发 展 的不 也
同步 和不 协调 问题 。
本 文针 对 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现状 、 在 问 存
题 及 成 因进行 分析 和实 证 研 究 , 以在 理 论 和实 践 上研 究和 探索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规 律 和模 式 。
1 . % 、3 2 和 1 . % 。地 方 财 政 预 算 收 入 、 6 8 1. % 1O
全 社会 投 资完成 额 、 融机 构 存 贷 款 余 额 分 别 占 金
全 省 的 9 3 、 3 5 和 9 1 。从 产 业 结 构 来 .% 1.% .%
算 收入 、 全社 会投 资 完成 额 、 融 机构存 贷 款余 额 金
关 键 词 :区域 发展 ; 差异分 析 ; 协调机 制 ; 南省 河
D I 0 3 6 / . s .6 2— 3 2 2 1 . 2 0 0 O :1 . 9 9 ji n 1 7 0 4 . 0 0 0 . 1 s
. 文章 编号 :17 0 4 (0 0 0 0 3 — 5 6 2— 3 2 2 1 )2— 0 1 0 ( ) 北 经 济 区 : 北 经 济 区 由 安 阳、 壁 、 2豫 豫 鹤
共 四个 经济 区域 。 ¨ () 1 中原 城 市 群 : 中原 城 市 群 是 以 郑 州 为 中 心, 包括 开 封 、 阳、 顶 山 、 乡 、 洛 平 新 焦作 、 昌 、 许 漯 河 、 源 9个 市在 内 的城 市 密 集 区。 中原 城 市 群 济 在 河 南省经 济 发展 中处 于 “ 头 ” 位 ,0 5年 完 龙 地 20 成 G P占全 省经 济 总 量 的 5 . % 。地 方 财 政 预 D 61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简介]阮彩灵(1985-),女,汉族,河南人,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布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更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始年,对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成绩1 初步形成区域竞相发展格局随着对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断增强,四大经济区发展逐渐趋于协调。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的GDP由之前的15077.2亿元增加到1896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3.2%,占全省比重由55.4%上升到58.0%。
黄淮GDP由5016.1亿元增加到6452.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5.5%;GDP所占比重仅次于中原城市群。
豫北GDP由2687.2亿元增加到3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4.9%。
2 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河南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出台和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到2013年,21个县(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0元,高出全省人均水平约50%;44个县(市)人均GDP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个县(市)的人均GDP超过30000元,将近占全省县(市)的一半。
3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来,河南十分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关系逐步进入了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12.8%、13.1%、1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9%、14.5%、15.3%、14.3%。
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分析
幅 为 1 1 ;2 0 年 以后 ,地 区 经济 绝 对 差 异 7元 00
呈 加 速扩 大趋势 ,年 均增 幅达 13 元 。 09
图 1 1 7 ~ 0 8 河 南 人 均 GD 标 准 差 820年 9 P
数 据 来 源 : 由河 南统 计 年 鉴 (0 9) 河 南 六 十 年相 关数 据计 算 处理 而得 。 20 、
・
55・
收入 区域4 种类 型 。具 体划 分情 况如表 2 所示 。数 据 显示 ,高 收入 组成 员 主要 分 布于 郑 州 、济 源 、 焦作 、洛阳等 中部及 西北 边缘 地 区 ,人 均 G P D 分 别为4 3 9 、4 4 9 、2 7 0 、2 3 4 ,居 50元 22元 9 6元 9 3元 于全 省 前 四位 ,平 均 G P 3 7 8 。 中 高收入 D 达 6 0元
邓小平 提 出 ‘ 一 部分 地 区先 富起来 ”的发 展 让
战 略 ,成 就 了 中国几 十年持 续 高速增 长 的奇迹 ,但 经济 高速 增长 的背 后 ,地 区 日益 扩大 的差异 现象 也
引 起 了学 者 们 的 高 度 、经 济规模 大省 ,省 内部 区域 差异 问题也 不容 忽
方 向 :区域 经济 协 调 发 展 问题 。
一
、
引言
17 9 8~20 年各 地 区人 均G P 08 D 的极 值 比 ( 均 人 G P 大 值 与 最小 值 之 比 ) ( D最 图2)的变 化 趋 势 与
标 准 差 变 化 趋 势 基 本 相 符 ,总 体 呈 扩 大趋 势 ,从 1 7 年 的31 扩大 到2 0 年 的50 0 0 98 . 4 o8 .。2 0 年之 前地 区
1 9 年 扩 大 到 4 49 ,年 均 增 幅 只 有 2 元 ; 90 l.元 7 1 9 2 0 年地 区经 济绝 对差 异 呈 现较 为 明显 9 0~ 0 0 的扩 大趋 势 ,2 0 年扩 大  ̄ 2 2 .元 ,年 均 增 00 J 1 147
基于分形理论的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特征 ; 最后 , 结合分析结果 , 从分形理论 的角 度给 出一些 可行性 的建 议。
一
、
引 言
提出不同级别的城市呈现 自相似的六边形网络, 刘
继生 、 陈 彦光 、 岳文 泽等 人将 分形理 论应 用于 城镇 体 系 的规模 结构 、 空 间相互 作用 、 中心 城市 吸引 力等 研
。
了 皇 然 = s 学 0 年 与 代 社 以 会 来 , 混 沌 理 论 被 迅 速 应 用 警 科 学 在 内 莘 扩大 了区 i 妻 妻 苎 典 竺 与型 的 混 沌 系 统 , 混 沌 运 票 惹 冀 仃 收人 了 解 释 域 r 之 商 因 区 域 发 展 不 平 衡 性 薹 理 不 可 预 测 性 、 有 序 与 无 序 舅 小 区 域 发 展 不 平 衡 性 : 分 析 提 供 了个 新 角 度 对 城 市 区 域 经 筹 的视角 [ 。 。 ~… ~
区域 经济 差异 及其 变化 是改 革开 放 以来 中 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 中倍受学术界、 政府和广大民众关 注 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社 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 。
近 年来 , 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开 始 运用 不 同方 法从 不 同 的角度来 研究 中国和各 个省 、 市、 地 区 的区域经
一
规模法 则和分形 维数 的角度对河南省 区域 发展差异进 一步 分析 , 得出河南 省城 市体 系等级结构具 有分形 关键 词 : 区域经济差异 ; 库茨涅茨系数 ; 位序 一规模 ; 分形维
中图分 类号 : F 1 2 4 . 9: 01 9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o 0 7 —3 1 1 6 ( 2 0 1 4 ) 0 3 一O 0 6 5 一O 5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省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也在扩大,如何缩小差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河南省经济区域划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协调发展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由于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客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区域经济的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四大经济区的划分1、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
区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41%。
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大都在100公里以内。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河南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
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河南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于此,区位优势显著。
中原城市群的GDP由2000年的502.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932.16亿元,年均增长12.2%,人均GDP由1469亿元增长到12639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5.9 :45.6 : 28.5,演变为18.7 : 51.2 : 30.1。
2、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8.3%。
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相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豫北地区GDP由2000年的108.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938.1亿元,年均增长11.9%。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我们从区域不均衡测量出发,对河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进行专题研究;我们用泰尔熵系数分解法把河南省地区差距分解为各个经济区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用基尼系数阐述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以阐明河南省地区差距演变的结构性因素;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的经济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河南省分地区差距的情况;由于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念,所以用GDP包括各产业增加值作为基础数据构造某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是合适的;以下采集的基础数据,均来自1995—2005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市地、县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汇编以及河南五十年等相关资料;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一对组内与组间差距的泰尔熵系数分解运用泰尔熵系数Theil Entropy coefficient,可将河南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如四大经济区内、四大经济区之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计算得到1996年—2005年间河南省及四大经济区以及各经济区之间的泰尔熵系数,反映了1996年以来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情况;分析看,1996年—200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差异、中原经济群的经济差异和四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趋于缩小的;但在2001年以后差异是扩大的;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一直都是比较小的;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表1是我们测算的1996年—2005年四大经济区内部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从中看出,河南省整体差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引起的;三分之二的差异是由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而其他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不明显;这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显着;而除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其他三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对于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相对来说不够显着;因此,不仅要关注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差异的存在,更要关注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存在;详见表1:表1:各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地区工业化实现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省辖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提升幅度远高于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同时,中原城市群制造业内部领先的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表明这个地区已形成门类众多、分工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而这正是制造业在一个地区聚集的前提条件;因此,河南省各地区制造业已向中原城市群开始聚集;同时,也正是这一情况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差距持续扩大;三区域经济差异的部门构成1.对分项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我们对河南省的地区差距进行按产业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各产业部门的不均衡分布与增加值份额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情况;而基尼系数11Jini coefficient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所具有的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3项收入构成,那么基尼系数也可以分解成3部分;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考察不同分项收入下的收入差距以及各种收入来源对总差距的贡献份额;为此,对基尼系数进行按产业分解;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历年河南省GDP分为3个分项;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将18个省辖市历年的GDP也分为3个分项,即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步:将历年18个省辖市的f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计算每项增加值来源在总的f分项收入河南省第f行业的增加值增加值中的比重;第三步: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的集中率;第四步:计算总基尼系数G;它是三次产业增加值集中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各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根据上式,还可以计算出各产业增加值对当年河南省基尼系数的贡献百分比;各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不仅受到其自身分项基尼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产业增加值份额的影响,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对河南省1996年—2005年间数据进行测算处理,结果如下表2:表2:基尼系数分解测算表从表2看虽然河南省的基尼系数比较低,但在2005年已经接近,这说明目前河南省的整体地区差距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第一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小于总基尼系数,这说明第一产业是促使总体差距缩小的因素;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05年的集中率水平大于总基尼系数,而在2000-2004年小于总基尼系数,说明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05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增”作用,而在2000年—2004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减”作用;第三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大于总基尼系数,说明它对总体不平衡起着扩大的作用;第二、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可见河南省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引起的;2.基尼系数的变化分解为了进一步探寻区域差距上的变化,可以用对基尼系数对地区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三大部分;经过计算,我们得出1995年—2005年间河南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如下表3所示:表3:河南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和集中效应从上表3观察分析,导致河南地区性差异变化的主要来源是结构性效应;当前,河南省的整体地区差距还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这种“相对平均”的状态说明地区差距虽然明显存在,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去给予过多地关注;并且,这种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的;因此,河南省可出台改变目前结构性效应的政策,继续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加快工业化这个关键,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一
个地 区区域 经济的发展 与该 地区的
河 区 经 差 与 南 域 济 异
可 持续发 展关系 探讨
■ 安杰 山 ( 南商业高等 专科 学校 郑 州 河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8 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依 然 严 峻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增 长 缓 慢 ,就 业
力、技 术等要素上 与开放 地区相 比处于 劣
势 ,从 而造 成 经 济 发 展 迟 缓 。
是 先建 设 油 田 后 建 设 城 市 ,城 市 是 在 开 发 当地 资 源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而 成 为
河南经 济异军突起地 区 而豫西 、豫南等
地 区 由于 山 大 沟 深 ,沟 壑 纵 横 交 锚 、 土 地
些 地 区 在 开 发 利 用 自然 资 源 、资 金 、劳 动
关 键词 :经济 差 异 可持 续 发展 区域
差 异
河 南 地 处 我 国地 势 第 二 阶 梯 向第 三 阶 南 省 是 我 国 的人 口和 农 业 大 省 ,
\
梯 的过 渡带 ,西部 山地 绵延起伏 ,海拔高 度 千米 以上 ,中部和东部 为辽阔的黄淮海 冲积 大平原 ,海拔在百 米以下。三 门峡是
可持续 发展 问题更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本 文 分 析 了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 形 成 的原
区域 经 济 的 全 面 均 衡 发 展 和 区 域 问 的共 同
深 居内陆的河南凭借 当时特殊的历史 背景和 自然条件 ,即工业基础 相对落后于 东部沿海地 区、地形复杂 、战略地 位重要 及能源和矿产 资源丰富等 ,成 为我 国进行 工业化布局 和投 资建设 中优先考虑 的地区
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水平_
一
薯 誓 誊 薯 薯 薯
誊 薯薹 曩
曩 薯 曩 曩 萎 _ 噩 曩 பைடு நூலகம்
、
第 三 产 业 的 内涵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 ( 广 义的农业 ) 、 第二产 业 ( 广 义 的 工业 ) 以外 的其 它 各 行 业 。 它 以服 务 产 品 的运 动 为 轴 心 。 在 我 国 ,
第三产 业具体包 括如下行 业 : 交通运输 、 仓 储 和 邮政 业 : 信 息 传 输、 计 算机 服务 和软件 业 ; 批 发和零 售业 ; 住 宿和餐 饮业 ; 金 融 业; 房地产业 ; 租赁 和 商 务 服 务 业 ; 科 学研究 、 技 术 服 务 和 地 质 勘 探业 ; 水 利、 环 境 和公 共 设 施 管 理 业 ; 居 民服 务 业 和其 他 服 务 业 ; 教育业 ; 卫生、 社会保 障和社会 福利业 ; 文化 、 体 育和娱乐 业 ; 公 共 管 理 和 社会 组织 ; 国际 组 织 等 。 二 河 南 内部 区域 的划 分 在 本 文 的研 究 中 .根 据 河 南 省 自然 条 件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综合特征, 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片 、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类 似 、 生 产 力 布 图 1 2 0 0 7 - 2 0 1 1年 河 南省 四大 经 济 区域 第三 产 业 人 均 生 产 总值 局和 区域分工 的要求, 主 要 基 于 河 南 省 中 原 城 市群 、 豫北 、 豫 西 我 们 从 图 1中 可 以看 到 . 中原 城 市 群 的第 三 产 业人 均生 产 总 豫西南、 黄淮 四个 经 济 区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差 异 的研 究 。 值基本上是黄淮经济 区的 3 倍 说 明黄 淮 经 济 区第 三 产 业 发 展 ( 一) 中原 城 市 群 的 速 度 要 明显 落 后 于 中原 城 市 群 ; 相对 黄淮经济区 , 豫 北 和 豫 西 中 原 城 市 群 以郑 州 为 中 心 , 包 括洛 阳 、 开封 、 新乡、 焦作 、 许 豫 西 南 经 济 区 第 三 产业 发展 趋 于 平 稳 , 两者相差不大。 昌、 平顶 山、 漯河 、 济 源 共 9个 省 辖 f 管) 市, 1 4个 县 级 市 , 3 3个 县 。 形 成 河 南 省第 三产 业 发 展 区域 差 异 的 影 响 因素 众 多 . 与 河 南 区域 土 地 面积 5 . 8 7万 平 方 公 里 . 占河 南 省 的 3 5 . 1 %; 2 0 1 1年 末 总 省 各 个 区域 的 具 体 状况 有 密 切 的关 系 。总 的来 说 , 形成 河 南 省 不 人E l 4 2 3 5万 人 , 占河 南 省 的 4 O . 4 %。 该 经 济 区位 于 河 南 省 中部 , 各 同地 区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不 均 衡 的 根 本 原 因是 各 个 区 域所 具 备 的 推 城 市 之 间距 离 较 近 . 距 离中心城市郑州 大都在 1 0 0公 里 以 内 : 区 动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动 力 的差 异 性 .其 中不 同 区域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域 内矿 产 资 源 丰 富 , 煤炭 、 铁 矿石 、 铝土矿 、 钼 矿 等 储 量 居 河 南 省 是 其 中 的 主 要 因 素 之一 前列 , 工业 门类齐 全, 发展 基础较好; 公路 、 铁 路交通便 利, 河 南 省 四 第 三产 业 的 发 展 与 经 济 发展 水 平的 关 系 9 o %以 上 的 高 等 院 校 和 一 些 具 有 国 内 一 流 水 平 的 科 研 院所 聚 集 第 三 产 业 的 发 展 与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互 为 因果 关 系 由 于 人 均 此地, 区位 优 势 显 著 。 G D P综 合 反 映 了社 会 生 产 率 、生 产 总 量 、消 费 者 与 生 产 者 的 比 例、 人 口、 收入 水 平 以及 整 个 国 民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等 方 面 的 总 体 状 ( -) 豫 北 经 济 区 豫 北 经 济 区 由安 阳 、 鹤壁 、 濮 阳 3市 组 成 , 土 地面积 1 . 3 9万 况 ,所 以 。人 均 G D P是衡 量经 济发 展水 平 的最重 要的 指标 。 平方公里. 占河 南 省 土 地 面 积 的 8 . 3 %: 2 0 1 1 年 末 总 人 口为 1 1 1 4 F u c h s f 1 9 8 0 ) 研 究结论得 出第三产业 就业 比重和人均 G D P 之 间 万人, 占河 南 省 总 人 口的 1 0 . 6 %。该 经 济 区位 于河 南 省 北 部 , 与山 存 在 着 显 著 并 且 稳 定 的 正相 关 关 系 . 第 三产 业 就 业 比重 随着 人 均 西省 、 河 北省 和山东省相邻, 油气 、 煤炭资源比较 丰富。 G D P的 增 加 逐 渐 提 高 我 国 的李 江 帆( 2 0 0 4 )  ̄ 曾对 9 2个 国家 的 ( 三) 豫 西 豫 西 南 经 济 区 进 行 了 两 者 关 系 的实 证 分 析 , 结果显示 : 第 三产业在 G D P 中 的 豫 西 豫 西 南 经 济 区包 括 三 门峡 和 南 阳 2市 . 土地面积 为 3 . 比重 与 人 均 G D P之 间存 在 着 严 格 的 正 相关 关 系 笔 者在 对 河 南 7 1 万平方公里. 占河南 省土 地 面 积 的 2 2 . 3 %: 2 0 1 1年末 总人 1 : 3 为 省 各 区域 的第 三 产 业 进 行对 比分 析 后 . 也 可 以看 出随 着 经济 发 展 1 3 9 0万 人 , 占河 南 省 总 人 1 : 3的 1 3 - 3 %。该 经 济 区 位 于 河 南 省 西 部 水 平 的 提 高 . 第 三 产 业 在 经 济 总量 的 比重 也 将 随 之 上 升 的这 一 规 西南 部, 与 山西省 、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 工业有 一定基础, 煤炭 、 律 。因 为 第 三 产 业 的发 展 离 不 开 服 务 需 求 的 提 高 。 服 务 需求 增 大 有 色 金 属 资 源 比较 丰 富 。 了, 将 拉 动 产 业 结 构 做 出相 应 的 变 化 。而 人 均 G D P是 影 响 服 务 ( 四) 黄 淮 经 济 区 需 求 的最 重 要 的 因素 。 当 人 均 G D P迅速提高时 , 人 们 对 服 务 产 黄 淮 经 济 区包 括 驻 马 店 、 商丘、 周1 : 3和信 阳 4市 , 土 地 面 积 为 品 的需 求 会 逐 渐 大 于 对 实 物产 品 的需 求 。服务 需 求 提 高 了 . 自然 5 . 6 7万 平 方 公 里 . 占河 南 省 土 地 面 积 的 3 4 . 1 %: 2 0 1 1年 末 总 人 口 会 刺 激 第 三 产 业 快 速地 发 展 为3 7 4 9万人 . 占河 南 省 总人 口的 3 5 . 7 % 该 经 济 区位 于河 南 省 东 ( 一) 数 据 采 集 南部 , 与 湖北省 、 安 徽 省 和 山东 省 相 邻 , 以平原 为主, 河 网密布 , 农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 河南省统 计年鉴》 提 供 的 统 计 数 据 整 理 业发展条件优越. 但 矿 产 资 源 比较 匮 乏 和计算得表 1 . 三、 河 南 省 四 大经 济 区域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分 析 河 南 省 四大 经 济 区 域 由于 区域 面 积 和 人 口数 量 有 着 巨 大 的 差异 , 本 文 为 了便 于 进 行 横 向对 比 。 以其 第 三 产 业 人 均 生产 总 值 作为参考指标 , 如图 1 所 示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的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而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
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县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原因,经济相对发达,而另一些县域地区却远远落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3. 人才流失严重河南的县域经济在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优秀的人才普遍流失至发达地区或者其他一线城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4. 基础设施薄弱一些河南的县域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公路、铁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对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河南应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人才,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河南应该制定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发展水平,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河南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河南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强与中央政府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结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均指标的差异。人均 GDP 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 发展水平,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是提高居民 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 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这个指标增长的越快,表明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消费能力越强。正因如此, 这个指标是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均衡性也很明显。 2009- 2011 年四大经济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 为 : 中 原 城 市 群 分 别 为 14451.37 元 、16043.67 元 和 18499.75 元;豫北经济区分别为 14058.07 元、13853.63 元 和 17723.01 元;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分别为 13483.50 元、 15054.65 元和 17175.35 元;黄淮经济区分别为 12109.83、 元 13476.50 元和 14698.62 元。其中,2009 年郑州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117 元,为河南省最高;周口 1136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周口的 1.5 倍。而到 2011 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612 元,为河南 省最高;信阳 1045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信阳的 2.1 倍。由此可见,地区差异在逐渐拉大。如果一个地区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低,那么该地区的消费市场就会越不 景气,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 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 整体消费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收集河南各市的统计年鉴可知,中原城市群 2009 年 - 2011 年 的 人 均 GDP 分 别 为 :29349.67 元 、
[收稿日期] 2012- 11- 16 [作者简介] 田媛(1989- ),女,河南濮阳人,青海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民营经济。 - 78 -
第 2012 年第 12 期 (总第 412 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2012 Total No.412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2)12- 0078- 03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田媛
(青海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 通过采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指标,对河南省四大经济区区域差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
(单位:亿元)
地区
年份
中原城市群
2009 年 11528.33
2010 年 13330.76
2011 年 15231.35
豫北经济区
2153.52
2513.85
2998.47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
2489.95
2830.23
3291.67
黄海经济区
4023.35
4522.08
52所得
分析,得出结论: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为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各区域经济增长极;
要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促进产业转移与整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河南省;区域经济;经济差异原因;措施
的 34.1%;2011 年末总人口 2951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
的 32.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与湖北省、安徽
省和山东省相邻,河网密布,农业发展条件优越,但矿产
资源比较匮乏。
(二)四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1.经济总量的差异。之所以要选择总量指标 GDP,是
因为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
[中图分类号] F640
[文献标识码] B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析
(一)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根据河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特征, 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片、经济社会发展的类似、生产力布局 和区域分工的要求,《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 要》将全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 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四个经济区。所以本文认为这样划分确 实起到了协调各区域各城市平衡发展的作用,使得各个地 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1.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 开封、新乡等 9 个省辖(管)市,14 个县级市。区域土地面 积 5.87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 35.1%;总人口 3976 万 人,占河南省的 43.2%。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距离 中心城市郑州大都在 100 公里以内;区域内矿产资源丰 富;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河南省 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此地,区位 优势显著。 2.豫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 3 市组 成,土地面积 1.39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 8.3%;2011 年末总人口为 1029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的 11.1%。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河北和山东相 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3.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包括三门 峡和南阳,土地面积为 3.71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土地面积 的 22.3%;2011 年末总人口为 l050 万人,占河南省总人口 的 13.6%。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与山西省、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工业有一定基础,煤炭、有色金属 资源比较丰富。 4.黄淮经济区。黄淮经济区包括驻马店、商丘、周口 和信阳,土地面积为 5.67 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
田 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32892.64 元、39303.09 元;同样的豫北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21943.44 元、24741.61 元、29498.13 元;豫西豫西 南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24778.50 元、29099.77 元、 34640.31 元;黄淮经济区的人均 GDP 分别为:12209.38 元、15440.89 元和 17599.75 元。可见,2009 年和 2011 中 原城市群人均 GDP 分别是黄淮地区的 2.4 倍和 2.2 倍; 是豫北地区 1.3 倍和 1.2 倍;是豫西豫西南地区的 1.3 倍 和 1.1 倍;黄淮地区与中原城市群之间人均 GDP 的差距 较大,2009 年黄淮地区人均 GDP 比中原城市群低 17141 元,到 2011 年则比中原城市群低 21703 元。2011 年中原 城市群的郑州市人均 GDP 达到 56086 元,黄淮地区的周 口市只有 15795 元,差距达到 3.6 倍。
成果的重要指标。同时对近三年的 GDP 比较可看出四个
经济区各自的 GDP 增速和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河南省的比重持续
提高。如下表所示:从总体上看,中原城市群的 GDP 总量
增速最快并且相对其他三个区来讲总量最大;其次是黄
淮经济区,豫北和豫西豫西南 GDP 总量的增长速度不明
显并且总量不大。 2009- 2011 年河南省四大经济区 GDP 总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