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起了江苏省党政高层的关注,此后,江苏省不遗余力地实施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1991年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1992年提出“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指导思想,把振兴苏北放在首要位置;1993年又提出“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思路。1994年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作为未来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此后直到1999年,省政府采取了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等措施,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工程,启动了“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来推动区域共同发展。[1]在这段时期内,江苏的南北差距有所缩小。但是2000年以后,苏南凭借自身积累的优势,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从图1中可以看出苏北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但相对而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苏南,两个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图1 2000年后苏南苏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江苏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碍于江苏整体实力的提升,因此,了解江苏经济的发展状况,探究区域差异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共同发展策略,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苏南苏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禀赋、政策体制、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区域文化这五个方面。

第一,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这一差异一方面表现在自然环境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力资本方面。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北依长江,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这个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T”型布局的结合部,长期接受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是沿海开发地带和长三角开放地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由于苏南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苏北地处江淮平原,拥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盐矿、芒硝、英砂、磷矿、金红石矿等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地位,是江苏省重要的基础能源基地。但是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闭塞,港口吞吐量也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距“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不具备苏南地区“地利、人和”的优势。

从人力资本方面来看,在区域竞争力的培育和区域发展动力机制中,人力资本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中,绝对成本优势大幅度降低,相对成本优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相对成本优势主要通过劳动力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知识结构、现代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来。

表2 苏南苏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注: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

2007年末,苏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04.56万人,而苏北地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小。由于苏南经济发达,工资收入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大,而苏北地区相对贫困,缺少吸引人才的内外在条件,导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这无疑加剧了苏北地区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苏北长期处于人才流失与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政策体制方面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政府行政干预力度方面的差异。苏南地区是国家对外开放及江苏省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 政策倾斜使地方企业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可以多种渠道吸引资金。同时, 该区较早实现经济市场化, 弱化了政府行政干预手段, 体制环境优越, 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享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实惠。而苏北虽然近年获得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扶持, 但政府行政力量过强, 阻碍了市场机制进入, 体制环境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

图2 苏南苏北财政支出差(亿元)图3 苏南苏北地方财政收支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其次表现为财政支持力度的差异。图2、图3显示出2000年以后苏南苏北财政支出差逐步扩大,2007年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投入上也有较大的差距。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市场的规范与完善,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利益,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