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在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经济总量不平衡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
而北部地区如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
南北发展不平衡导致南部地区较为富裕,北部地区相对欠发达。
2.产业结构不平衡江苏省的南部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融业等,而北部地区以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为主。
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能够创造更高的利润,而北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而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南部地区基础设施优势使得南部地区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增加了北部地区的发展难度。
1.历史遗留问题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历史传统有关。
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集聚、经济繁荣的地区,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而北部地区受到历史发展限制,基础条件相对较弱。
2.政府政策导致政府对南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投资,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政府的政策偏向南部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发展差异不断加大。
3.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部地区的市场较为成熟,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更容易流动,而北部地区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要素资源不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优化投资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提升北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政府要加强对北部地区的支持,引导合适的产业向北部地区转移,塑造北部地区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北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以提高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其原因进行探析,以期了解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经济发展格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1.地理位置的差异地理位置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由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并非完全均衡,南北差异较大,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的影响江苏省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造成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开放,更有活力,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保守、守旧,这导致了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3.政策支持的差异政策支持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政策支持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南部地区通常会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发展更多的产业和项目,而北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南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差异化导致了南北地区的差异化发展。
南部地区靠近上海等发达城市,交通便利,受益于上海等城市的溢出效应,发展速度较快;而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差异化发展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南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北部地区,应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企业和资金向北部地区倾斜,推动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推动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培育特色产业南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应根据南北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南北地区的特色产业,形成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江苏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中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在新世纪以来,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日趋明显。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等几个方面探析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人口分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人口众多,但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主要城市,拥有较发达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与之相比,苏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人口分布差异导致了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经济结构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苏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苏北地区则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经济结构相对单一,没有明显的优势产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一直高于苏北地区,进一步拉大了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
产业布局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苏南地区作为江苏省的中心城市群,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配套体系,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资本集聚。
苏州工业园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了苏南地区产业的发展。
相比之下,苏北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对薄弱,没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制约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政策扶持的差异也是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政府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例如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苏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
与之相比,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较弱。
江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人口分布、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政策扶持的差异。
为了缩小区域差距,需要政府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苏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加强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实现江苏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经济大省,具有发达的经济实力和繁华的城市文化。
然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却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这些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差距在江苏省,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企业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高,资本密集度更高,人均收入更高;农村地区则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产业为主,缺乏对高新技术、新产业的引导和扶持,难以迅速跟上城市地区的发展步伐。
这种城乡差距在社会发展中造成许多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贫困等。
二、地区差异江苏省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经济实力较为强大,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但在北部地区,如淮安、盐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这种地区差异的存在,阻碍了省内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加大了地区之间的发展压力。
三、产业结构差异江苏省内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轻工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苏州、南京等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则更多地集中在南通、徐州等城市。
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平衡,迫使江苏省进行更为精细的产业布局和优化调整,以推动整个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四、发展速度差异江苏省内,个别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城市。
例如,苏州的GDP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城市的前列,而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速则较为缓慢。
这种速度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导致资源和人才的集聚不平衡,还可能导致某些城市的过度依赖和短视行为。
综上所述,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存在多方面的表现,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整个省的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
因此,江苏省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城乡、地区、产业和速度等方面的平衡发展,推动经济的有序协调发展。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1.南北差异明显。
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
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
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
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
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
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
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原因复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差异及如何对待差异
1.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关系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是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苏北、苏中接受辐射和拉动的重要源头。
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
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其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
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江苏大力推进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苏北加快了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速度,这既为苏南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也促进苏北提高工业化水平。
稳住苏南,为苏中、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优良条件, 此举更对稳定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2.苏中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差异苏南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较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强度均高于苏中和苏北。
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从江苏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苏南制造业较发达,接近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初期,属于加工型地区,苏北资源较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处于从初级产品生产向工业化初期的过渡阶段。
苏中介乎两者之间,处在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迈进阶段,尚未实现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的转换。
3.如何对待差异:(一)着眼于整体构造,充分发挥合力优势苏南地区要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导作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帮助后发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作苏中地区要加强与苏南地区和上海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加快与苏南经济一体化进程。
淮北等欠发达地区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的导向,重新定位产业存量优势和资源开发价值,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使该地区的资源经济和技术经济联动发展。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先后培育出了苏南模式和苏北经济圈等经济集群和区域品牌。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口红利消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着重分析了江苏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挑战:1.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江苏省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是支撑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新常态下,制造业传统优势持续下滑,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压力。
2.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经济转型和升级,江苏省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一方面,原有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被侵蚀,工资增速超过其他地区;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缺乏创新型人才等问题仍然存在。
3.能源、环境压力加大:江苏省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能力逐渐恶化,环境保护成本增加等问题重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4.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优化不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产生的差距逐渐显现。
同时,传统的城市群和经济圈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需要进一步对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布局作出优化调整。
二、对策: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制造业传统优势下滑的问题,江苏省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等,不断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2.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口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企业人才的培育和岗位设计,实现人岗匹配和人才需求的匹配度,同时要优化人口结构,加速发展教育、医疗等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
3.加强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江苏省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清洁能源,充分调动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绿色发展。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江苏省需要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优化空间布局,以高端、精细、绿色、共享为核心的新型城市群和经济圈等新兴区域合作为主体,推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不过,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是难以回避的。
本文将探讨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历史遗留问题江苏省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迎来了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但是,由于历史问题的影响,江苏省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不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二)发展模式不同江苏省各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例如,苏南地区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以出口为主要经济增长点;苏北地区则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以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产业。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江苏省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则相对滞后。
城市的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加,农村则难以满足城市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一)构建全省协同发展布局江苏省可以制定全省协同发展战略,以支持经济下行地区的发展。
战略包括优化产业布局,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才素质等。
(二)发展多元化产业江苏省各地区可以发展多元化产业,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特点,制定产业升级计划。
例如,适当提高苏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当地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发展;同时,可适当降低苏南地区对制造业的依赖,引导当地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
江苏省可以通过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城市环境友好型发展,实行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的融合,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等。
三、结语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中国境内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反映。
江苏省可以采取全省协同发展、多元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措施,解决不平衡问题。
在实践中,江苏省可以与周边省份、国际友城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缓解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与对策
缓解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江苏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10级李强在任何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悬殊差距,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势必造成社会不公平性加剧、不安定因素增加,以致最终可能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协调性。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构建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方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区域经济差异情况,本文认为缓解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如下:一缓解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建议(一)优化空间开发层次,重点建设四条开发带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区域开发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优先发展某些主导产业或中心城市,形成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不断带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可采用点—带开发模式,各级中心城市通过线状基础设施(包括各类交通线、动力供应线、通讯线等)联系起来,组成点—带开发系统,予以重点开发;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带线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延伸,形成网络开发格局,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朝着高水平的相对均衡的有序状态发展。
(一)沿江开发带沿江地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 6 个市区和句容、扬中等15 个县(市)。
随着全球化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沿江开发面临着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转移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今后要纵深推进沿江开发,依托长江水道和岸线资源,集中发展装备制造及基础产业集群,配套发展港口物流业,使沿江地带尽快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走廊和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统筹沿江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观光带建设,提升沿江地区在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功能与地位。
江苏沿江开发的关键是推拉苏中地区崛起,跨江联动开发。
所谓“联动”,是指联动发展产业,联动开发园区,联动招商引资,联动建设基础设施,联动规划用地、用工,联动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等等;而一个“跨”字,必须是双向的:既要鼓励和支持江南跨过长江到江北谋求发展,要允许和引导江北跨过长江到江南寻找机会。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这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不同地区的经济规模差距较大。
以南京市为例,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南京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金融服务业发达,研发创新能力较强。
而其他地区如常州、扬州等二三线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大部分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稳定,人口密集、物质条件优越。
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有限。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沿海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拥有较多的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多元化。
而内陆地区如连云港、淮安等相对边远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不同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均衡。
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资、税收、改革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力度相对较小,发展条件较为艰苦。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一些地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而另一些地方资源相对匮乏,限制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速度。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差异。
一些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方面做得较好,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
而另一些地方仍然依赖传统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难以推动经济转型和升级。
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江苏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
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了较好的势头,而一些地区则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社会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就江苏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探析。
一、江苏经济发展状况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省份。
其拥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这也为该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根据经济数据显示,在江苏省内,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速表现最好,而淮北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1.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江苏省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省份,但由于苏南和淮北地区之间相隔较远,其交通运输条件不同。
苏南地区坐拥海岸线和河流等自然资源,交通网络密布,而淮北地区多山少水,交通发展相对不够发达。
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面,苏南地区自然拥有更多的机会和优势,而淮北地区则显得相对困难。
2. 行业结构不同江苏省的行业结构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苏南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这两个行业均属于经济发展的高端板块,且该地区的制造业具有大规模、高效益和高附加值等特点。
而淮北地区则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这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和矿产业,收益相对较低。
这种区别直接影响到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投资力度不同投资力度是一个地区获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不少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江苏省内,苏南地区的资金输入要远高于淮北地区。
这也导致苏南地区的市场环境更加活跃,企业发展更加迅速。
而淮北地区则由于缺乏资金的注入,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结语综上,江苏省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这种差异,我们应该要分析其原因,并从投资、行业和地理位置等多角度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只有如此,江苏经济发展的差异才可能逐步缩小。
江苏省市域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徐程洁 金陵科技学院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其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并且分别从地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对江苏省在不同时间上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旨在展示江苏省经济差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
关键词:江苏省;地级尺度;区域尺度;经济差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82-02引言现如今,江苏省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86.2亿元,占全国10.2%,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然而江苏省内部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
当然,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差异为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内在赶超动力,但另一方面,区域间过大的经济差距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因此,对江苏省进行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利用指标体系评价综合实力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来源于1997年、2007年、201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的数据,并借鉴参考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选择江苏省13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GDP、人均GDP、人口和人口密度这四项指标作为计算基础,并且按照空间地理位置,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江苏省经济的绝对与相对差异。
其中,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的实际差异,测量指标有平均值、标准差等;相对差异是用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间的差异,反映的是发展速度的差异,测量指标有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
[2]本文选择以平均值和最值来测量绝对差异,以变异系数来测量相对差异。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i=1,2,…,n) (1)式中:V 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i是第i i项指标的平均数。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江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江苏省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但又是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
形成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巨大差距的原因很复杂,有地理区位因素,也有人文历史因素,有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也有政策制度的设计偏差。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大视野确定发展战略,小角度选择发展路径,逐步缩小南北经济差距,对江苏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苏南苏北经济差距成因对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江苏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不太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苏南地区快速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取得了竞争优势,形成良性循环;而苏北地区伴随着资源的流失,逐渐丧失了地域竞争力。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具有比较典型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这种不平衡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势必影响江苏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缩小江苏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及江苏经济发展非均衡现状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针对均衡发展战略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赫希曼、辛格、罗斯托等。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资源,平衡增长是不现实的,投资只能有选择地在若干地区进行,其他地区通过利用这些地区投资带来的外部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不发达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投资若干重点区域和战略部门,当这些地区和部门发展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时,就可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J·G·威廉姆森的区域成长理论指出,区域成长是从非均衡到均衡的发展过程。
他对20世纪50年代24个国家有关区域差异的国际性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理论假说: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成长的差异将会扩大,即倾向不均衡成长。
随着经济成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会趋于稳定;当达到发展成熟阶段,区域成长差异则渐趋缩小,即倾向均衡成长。
区域经济成长从不平衡到相对均衡的演变过程是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
作为全国四大经济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省份,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问题不仅对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也对全国整体经济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一、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东临黄海,南接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苏南地区的经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是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发达的经济基础设施。
在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苏北地区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地处江淮平原,经济相对落后。
尽管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比苏南地区明显滞后。
江苏省的西部地区也面临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落后问题。
位于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泰州等地,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但受到交通和发展环境的影响,经济增速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1. 地理位置的影响。
江苏省地处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位置,其地理位置的不平衡导致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地位,而苏北和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2. 政策引导的不平衡。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在政策引导上也存在差异化的情况。
苏南地区因为经济实力雄厚,政府对其投入更大,而苏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政策支持上相对不足,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3. 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苏南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苏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起了江苏省党政高层的关注,此后,江苏省不遗余力地实施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战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
1991年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1992年提出“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指导思想,把振兴苏北放在首要位置;1993年又提出“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思路。
1994年中共江苏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将“区域共同发展战略”作为未来江苏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此后直到1999年,省政府采取了优化生产力布局、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等措施,实施南北合作产业转移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工程,启动了“南北挂钩、对口协作”工程来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1]在这段时期内,江苏的南北差距有所缩小。
但是2000年以后,苏南凭借自身积累的优势,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从图1中可以看出苏北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但相对而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苏南,两个地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图1 2000年后苏南苏北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江苏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有碍于江苏整体实力的提升,因此,了解江苏经济的发展状况,探究区域差异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共同发展策略,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苏南苏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禀赋、政策体制、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区域文化这五个方面。
第一,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
这一差异一方面表现在自然环境方面,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力资本方面。
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北依长江,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个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T”型布局的结合部,长期接受上海龙头辐射作用,是沿海开发地带和长三角开放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苏南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苏北地处江淮平原,拥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盐矿、芒硝、英砂、磷矿、金红石矿等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地位,是江苏省重要的基础能源基地。
但是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闭塞,港口吞吐量也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距“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不具备苏南地区“地利、人和”的优势。
从人力资本方面来看,在区域竞争力的培育和区域发展动力机制中,人力资本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中,绝对成本优势大幅度降低,相对成本优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而相对成本优势主要通过劳动力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知识结构、现代意识等方面表现出来。
表2 苏南苏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注: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2007年末,苏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04.56万人,而苏北地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小。
由于苏南经济发达,工资收入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大,而苏北地区相对贫困,缺少吸引人才的内外在条件,导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这无疑加剧了苏北地区经济的相对落后,使得苏北长期处于人才流失与经济发展缓慢的恶性循环之中。
第二,政策体制方面的差异。
首先表现在政府行政干预力度方面的差异。
苏南地区是国家对外开放及江苏省政府发展经济的重点, 政策倾斜使地方企业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可以多种渠道吸引资金。
同时, 该区较早实现经济市场化, 弱化了政府行政干预手段, 体制环境优越, 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 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享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实惠。
而苏北虽然近年获得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扶持, 但政府行政力量过强, 阻碍了市场机制进入, 体制环境差,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
图2 苏南苏北财政支出差(亿元)图3 苏南苏北地方财政收支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其次表现为财政支持力度的差异。
图2、图3显示出2000年以后苏南苏北财政支出差逐步扩大,2007年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投入上也有较大的差距。
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市场的规范与完善,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利益,调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为本地区企业的发展和外商的投资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第三,经济基础方面的差异。
在经济基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属于优先开放的地区,苏北地区的连云港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但是政府却没有抓住时机促其发展。
而后,长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的相继建成带来了苏南地区的崛起。
这促使省内生产要素向南部地区流动,资源优化组合,大大促进了苏南地区快速稳步的发展。
另外,在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方面,苏南苏北之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是反映一个区域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的程度,进出口贸易体现区域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
苏南地区利用其处于国际、国内过渡地带这一优越地理位置通过不断引进资金、技术,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贸易有了迅速发展,苏南苏北贸易额差不断增加。
经济外向性的不断提高,对促进苏南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苏北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都比苏南逊色,这也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4 苏南苏北贸易出口额差(亿美元)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图5 苏南苏北实际利用外资差(亿美元)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第四,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
经济结构是资源的转换器,在一个区域内,无论是区内资源还是吸收的外部资源,配置效率及边际生产率高低都由其经济结构决定。
[2]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结构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增长,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
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两个方面。
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国有经济具有更为灵活的组织机制和更强的发展能力,对于市场的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同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又能为国有经济改革提供更多资本支持和更好的外部环境。
[3]三大区域非国有化率分别为88.02%、88.48%、78.06%,这组数据表明三大区域非国有化程度都很高,但苏北略低于苏南。
从产业结构看,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
表2-1中2007年三大区域GDP结构分别为: 苏南2.43∶59.67∶37.9,苏北17.8∶47.88∶34.32。
可见苏南的第二、三产业在地区GDP中占有很大份额, 产业结构合理, 生产效益高。
苏北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低下,第一产业比重严重偏大,农村人口多,劳动力综合素质低,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由此造成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少,剩余劳动力多,转移困难,劳动力大部分仍滞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第二产业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核心竞争力,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这使得苏北地区经济水平滞后。
第五,区域文化方面的差异。
区域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又起着一定的作用。
地域文化作为区域形象的代表,包含人们的信仰、观念、素质、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制度等。
区域文化制约着区域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渗透在区域经济中,对经济系统发挥着重要的组织与整合功能。
[4]不同地区的文化会导致不同的思想观念,并由此造成不同地区人们行为的不同,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苏南人思想观念更新快,拥有大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具备竞争意识和对外开放意识,善于抓住区域机遇。
当党的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时,苏南人大胆建立乡镇企业、开展商品生产,大力发展经济。
而地域上的隔离使苏北地区受先进文化影响小,在发展经济时错失了很多机遇,加之基础设施不发达,不良的地区形象难以吸引大量资金和优秀人才。
[1]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基础设施条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苏北经济远远落后于苏南。
苏南地区一直以吴文化为主,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对外吸收和融合,从而具有适用性、开放性、融合性和进取性。
苏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饶的物产,在运河兴起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淮扬文化,然而,清末海运兴起及津浦铁路的贯通使得运河沿岸失去了其经济竞争力,淮扬地区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同时也对淮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原本繁荣的经济文化消失了。
并且淮扬文化和吴文化长久以来对农工商的观点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
淮扬文化区域偏重于农业,吴文化重视商业。
农业在三大产业构成中的比重吴文化区域仅为淮扬文化区域的1/5左右,淮扬文化区域的农业结构比重明显偏高。
[5]二、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差异必然导致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差距能够刺激各区域积极寻求发展的政策和路径,但是随着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差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易导致落后地区丧失进一步发展的信心,使江苏难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