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a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a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a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损伤,超声心动图是川崎病患儿经常要做的一项检查,是评估冠状动脉的主要手段。

在二维超声心动图中,中国儿童的冠状动脉主干内径正常值是3岁以下<2.5mm,3-9岁<3mm,9-14岁<3.5mm。

冠状动脉内径超过正常范围或局部扩张,即可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日本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扩大的诊断标准是5岁以下冠状动脉主干内径>3mm,5岁以上>4mm,或内径大于近端连接血管直径的1.5倍以上。

我国的标准和日本的标准年龄跨度都比较大,目前主张用Z值,即体表面积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径来进行评估,会更加客观。

同龄的患儿由于胖瘦高矮不同,体表面积不同,血管内径也不同。

我国的Z值没有相对参考值,目前采用的是日本或加拿大的Z值评估标准,Z值<2为正常,远端冠状动脉及其他非冠状动脉血管≥相邻内径的1.5倍为异常。

用Z值来评估冠脉的正常值,对患儿而言更加有针对性。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它可能导致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异常。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研究表明,感染、遗传和免疫力异常都可能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

针对川崎病的诊断需要参考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指南,其中Z 值计算公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Z值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的程度,它是依据在川崎病患者体内检测到的炎性细胞(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浓度和实验室参考值的比率计算出来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Z值 = (检测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其中,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利用正常儿童(非患川崎病)的数据来计算。

具体来说,要计算平均值,需要从一组正常儿童的炎症细胞计数中计算得出。

同样,标准差可以通过测量正常儿童的炎症细胞计数值的差异来计算得出。

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每个川崎病患者的Z值。

值得注意的是,川崎病患者血液中的炎症细胞计数伴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变化,因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测量Z值,并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它们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

此外,虽然川崎病的Z值计算公式是一个基础而且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在诊断和治疗川崎病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临床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

总之,川崎病的Z值计算公式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针对每个患者,医生都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KD冠脉成像方法及临床价值

KD冠脉成像方法及临床价值

KD诊断标准
• 如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存 在,则具备5项中的3项即可诊断本病。
• 所以,早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在KD的早期诊断中具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
• Timely initiation of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ha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defined from absolute luminal dimensions from 25% to ≈4%.
• 3. RCA远端:沿着右后房室沟运行,从急性心缘至后降支 起点。
• 4. RCA后降支:一直沿后室间沟下行到存在时。
MLCA
5.LCA从左冠状动脉开口延伸到左分支前降支和左回旋支。
LAD分段
• 6. LAD近端,包括第一间隔穿支。 • D远端:第一间隔支以远,到第二对角支之前。 • 8.左前降支末段:沿前室间沟走行,向下可到达或绕过心
• 2 #.RCA中段:
• 心前区左室长轴切面(声束向下)
• 心尖四腔心切面

剑下左室长轴切面
• 剑下左房室沟短轴切面
• RCA1#和2 #在心前区胸骨左或右缘第3肋间可见到。
• 3 #.RCA远端: • 心尖四腔心切面 • 剑下心房长轴切面
• 4 #.RCA后降支:

心尖四腔心切面
• 剑下心房长轴切面
第一对角支 9#
LCA 5 #和对角支 9 #
LAD近端和远端 6 #, 7 #
冠脉内径的测量:后缘到前缘
KD冠脉异常改变
• 急性期从近端向远端发展。 • 只累及远端而近端正常几乎没有。??? • 多数仅仅表现为冠脉扩张,Z-score<2.5,多数在急性期4-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性表现为高热持续5天以上、口腔黏膜炎症、结膜炎、皮疹、肢体末端红斑、颈淋巴结肿大等。

川崎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免疫、感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可能是其发病的原因。

对于川崎病的诊断,除了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判断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川崎病患者的z值来辅助诊断。

川崎病的z值计算公式是根据病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1. 指定正常参考区间:a. 年龄相关参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高,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或相关专业机构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区间。

b. 其他相关参数: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参数,可以参考国内外研究所提供的正常参考值。

2. 数据收集与整理:a. 确定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相关参数。

b. 收集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3. 计算z值:a. 确定正常参考区间的平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b. 根据病患者的数据和正常参考区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使用以下公式计算z值:z = (观察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4. 判断结果:a. 根据计算得到的z值,可以根据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来判断患者的数据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b. 通常情况下,z值在正负2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超过正负2则认为是异常范围。

川崎病的z值计算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以作为一种筛查工具用于评估川崎病患者的病情。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计算方法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临床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川崎病。

对于川崎病的确诊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评估和详细检查。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的临床意义分析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的临床意义分析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的临床意义分析雷国龙【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21【总页数】2页(P3517-3518)【关键词】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冠脉内径Z值; 儿童【作者】雷国龙【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5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予以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1]。

以往临床仅通过测量冠脉实际内径来评价冠脉的扩张情况,以辅助诊断川崎病,但对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准确性不高,近年来临床采用经体表面积矫正的标准值(Z值)反应冠脉的结构变化,本文中主要分析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65例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

疾病组患儿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2],两组受检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天性心脏病者,排除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与川崎病症状类似者。

疾病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3.8±1.2)岁,发热时间1~20d,平均发热时间(9.5±3.0)d;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0±1.2)岁。

两组的性别、年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使用美国GE VOLUSON S6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频率1.5~5MHz,在受检者处于安静合作状态或睡眠状态下实施检查,常规扫查心脏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记录心电图并储存动态图像,通过回放测量。

川崎病诊断治疗

川崎病诊断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脏病专科会诊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
• 定义:初次注射IVIG后仍持续发热36小时或以上,或者再度发热。发生率10%-20%。IVIG无反应者并发冠 状动脉病变分险较高。
• 诊疗建议:(1)应用第二剂IVIG(2g/kg) (2)大剂量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单次输注:5mg/kg(输注时间2h以上)
钙调磷酸酶-AFAT通 路抑制剂
重组IL-1受体拮抗 剂 烷化剂阻滞DNA复制 用白蛋白置换血浆
IV:3mg/kg.d q12h PO:4-8mg/kg.d q12h 维持血药浓度低谷50-150ng/ml;2h分峰浓度300600ng/ml 2-6mg/kg.d 皮下注射
持续发热
转氨酶升高, 低白蛋白血症, 发病初即严重的贫血, 早现冠状动脉瘤, 巨噬细胞活化
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那白滞素/卡那单抗)
分级 1 2 3 3.1 3.2 4 4.1 4.2 4.3 5 5.1 5.2 5.3 5.4
冠状动脉异常的危险分层
说明 任何时期均无冠状动脉扩张(Z值<2) 仅冠状动脉扩张(Z值2.0-<2.5) 小型冠状动脉瘤(Z值≥2.5-<5.0) 现有或持续存在的 冠状动脉瘤至仅为灌装动脉扩张或无冠状动脉扩张 中型冠状动脉瘤(Z值≥5-<10,且瘤体直径<8mm) 现有或持续存在的 减小至小型动脉瘤 减小至仅为冠状动脉扩张或无冠状动脉扩张 巨大冠状动脉瘤(Z值≥10,或瘤体直径≥8mm) 现有或持续存在的 减小至中型冠状动脉瘤 减小至仅为冠状动脉扩张或无冠状动脉扩张 减小至仅为冠状动脉扩张或无冠状动脉扩张
原田评分(Harada评分):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评分

感染因素对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感染因素对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感染因素对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赵春娜;杜忠东【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行典型KD、不完全KD、IVIG抵抗、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和合并感染的甄别.分为KD感染组、KD非感染组分析组间临床发现的差异,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分析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 2 331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7.1%(1 331/2 331),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0%(840/2 331).KD感染组与KD非感染组年龄、发热天数及不完全KD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感染的KD患儿年龄多<1岁,易表现为不完全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5(010)006【总页数】4页(P454-457)【关键词】川崎病;感染;冠状动脉病变【作者】赵春娜;杜忠东【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教育部儿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100045【正文语种】中文川崎病(KD)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是以全身中小血管炎为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

在发达国家,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科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2]。

目前KD的病因尚不明确,感染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从流行病学特点来看,KD具有自限性和低复发率的特点,其年龄分布、流行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均与感染性疾病流行特征一致,但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某种特异的病原体是引起KD的独立因素[3]。

2014年日本川崎病的治疗指南

2014年日本川崎病的治疗指南

处理方法及用量
•始疗:通常在KD发病7天内给予IVIG。 •剂量:急性KD建议IVIG剂量为每日2g/Kg,一次性给药;或者每日 1g/Kg,连续用1或2天,改为一次性给药;或者每日200-400mg/ Kg,连 续3-5天,分次给药。 •方法:在予以每日1g/Kg时,如果在第一天就能看到临床疗效,就可能 没必要继续治疗到第二天。对于每日2g/Kg的一次性给药方案,在给药 后的第30-60分钟内必须采取较慢的输注速率并密切监测,因为可能会 出现过敏反应,如果在治疗的第1小时内(平均速率=0.01mg/Kg每分钟, 最大速率<0.03mg/Kg每分钟)未出现不良反应,那么就可以在12-20h内 静脉滴注完,输注速率不可过快,因为可能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容 量超负荷,输注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
缓解无复发 ASA减量至5mg/Kg/天,对于有动脉瘤的患者, 根据严重程度,加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发热持续存在或复发 (以下治疗方法可以单用或合用,根据病 人的情况和各医疗中心的指南而定)
IVIG再 治疗
15-30mg/Kg IVMP, 1-3次(+/-随后PSL)
2mg/Kg/天PSL(CRP 正常后逐渐减量)
治疗升级为二线治疗。
如果病人的风险评估提示为严重KD(如疑似耐IVIG患者), 号标记的二线疗法可以作为一线治疗, KD诊断
号标记的三线治疗可用作二线治疗。
发热
2g/Kg IVIG+30-50mg/Kg/天 ASA
无发热
5mg/Kg ASA,一次,有动脉瘤的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加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Nakamura Y, Yashiro M, Uehara R et al.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Japan: Results of the 2009–2010 nationwide survey. J. Epidemiol. 2012; 22: 216–21.

a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a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心血管超声影像学•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范舒旻 夏焙 陈伟玲 刘晓 许娜 于红奎 林洲 欧福祥吴姗 曾德俊 黄兵旋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定量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612例KD患儿急性期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及其临床表现。

将冠状动脉内径转换为Z值,KD患儿按冠状动脉Z值的大小分为4组,无扩张组(ND)415例、小冠状动脉瘤组(SCAAs)133例、大冠状动脉瘤组(LCAAs)47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组(GCAAs)17例,比较各组患儿间性别、年龄、典型病例比例、发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及其Z值变化。

结果 ND组KD患儿发热天数为(7.75±3.12)d、SCAAs组为(8.50±4.12)d、LCAAs组为(8.57±3.58)d、GCAAs组为(11.88±4.33)d,各组KD患儿发热天数随冠状动脉Z值的增大有逐渐延长的趋势(F=22.375,P<0.05)。

各组KD患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6、1.116、0.121,P均>0.05);但各组KD患儿血小板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量随冠状动脉Z值增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GCAAs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最高(F=22.029,P=0.000)。

与急性期比较,ND组的患儿在恢复期冠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34)mm vs(2.33±0.36)mm,t=1.926,P>0.05],但其Z值的比较(0.41±0.82 vs 1.17±0.7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5);并且SCAAs组(1.32±0.89 vs 3.40±0.62)、LCAAs组(3.12±2.27 vs 6.20±1.28)、GCAAs组(11.88±6.77 vs20.4±9.70)冠状动脉内径Z值均比急性期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3、4.579、3.480,P均<0.05)。

2022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通常发生在婴幼儿童的、未知病因的血管炎症,尽管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自身免疫、感染及遗传易感性是该病的重要参与因素[1]。

KD很少发生于成人,病程以自限性为主,发热和急性炎症表现多见,病程平均持续12 d而无须特殊治疗[2]。

然而,患有KD的儿童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的预后与冠状动脉瘤(coranary artery aneurysm,CAA)瘤体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等均密切相关,病变严重的患者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心肌缺血、梗死,甚至猝死[3]。

日本循环学会(JCS)联合日本心脏外科学会(JSCS)2020年共同发布了《川崎病心血管后遗症的诊断和管理指南(JCS/JSCS 2020)》,系统介绍了KD心血管后遗症的诊疗和管理新进展[4]。

本文总结性回顾了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damage,CAD)的评估、诊断、治疗和远期管理及随访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更多资料。

1 定义和流行病学早期KD主要表现为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的坏死性全动脉炎,炎性细胞的浸润冠状动脉可导致动脉中膜和内膜弹性层的破裂及坏死[5]。

尽管目前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KD已经较为广泛,但我国KD急性期发生CAD的发生率仍较高。

近期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纳入2013—2017年上海地区的50家医院确诊的4 452例KD患儿,结果提示IVIG的应用率高达97.0%,8.4%患者表现为IVIG抵抗,9.1%患者表现为CAD,2.7%表现为CAA,0.7%表现为巨大冠状动脉瘤(giant CAA,GCAA)[6]。

2 CAD表现研究发现,CAD多位于心外膜冠状动脉中,最常见于左前降支近端和右冠状近端,其次为左主干冠状动脉、回旋支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远端[7]。

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及治疗PPT课件

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及治疗PPT课件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 可诊断为川崎病; (1)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跖端 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散充血,舌乳头凸起,充血呈草莓 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
11
不完全川崎病诊断标准:
2
川崎病病理
Ⅰ期:约1-9天,小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主 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静脉受到侵犯, 心包、心肌间质及心内膜炎症浸润,包括中性粒 细胞及淋巴细胞。 Ⅱ期:约12-25天,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 炎,血管内皮水肿,血管壁平滑肌及外膜炎性细 胞浸润,弹力纤维和肌层断裂,可形成血栓和动 脉瘤。 Ⅲ约28-31天,动脉炎症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 纤维组织增生,内膜明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 分或完全阻塞。 Ⅳ期:数月至数年,病变逐渐愈合,阻塞的动脉 可能再通。 图示:心外膜静脉(左侧),心外膜动脉(右 侧),来自于19月幼儿,川崎病发病10个月后去 世。
急性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性粒细胞增多,ESR、 CRP升高,贫血,血浆脂质异常,低白蛋白血症,低 钠血症,发病一周后血小板增多,无菌性脓尿,血 清转氨酶升高,血清γ谷酰基转酞酶升高,脑脊液 细胞增多,关节液白细胞增多
5
6
7
发热 草莓舌 结膜炎 指趾脱皮 多形性皮疹 手足硬肿 脓性尿 卡疤红肿 淋巴结肿大 腹泻 冠状动脉损害 关节炎
17
川崎病的治疗
急性期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2g/kg,需在10-12h内输注完毕(日本指南24小时内) 以及 阿司匹林30-50mg/kg.d,每6h1次口服,直至患者热退48h以上 恢复期 阿司匹林 3-5mg/kg.d,每天1次口服,直至起病后6-8周 冠状动脉异常患者的长期管理 阿司匹林3-5mg/kg.d,每天1次口服 氯吡格雷1mg/kg.d,最大剂量75mg/d 血栓风险高患者添加华法林及低分子量肝素 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脏病专科会诊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溶栓治疗,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川崎病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作者:章晓英李超雄欧仲爱林娜娜郑晓燕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47例1~3岁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CAL),将其分为CAL组(76例)和非CAL组(NCAL,71例)。

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为标准,将其分为丙球敏感性KD组(117例)与丙球无反应KD组(30例)。

另选取同期该年龄段健康儿童5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的血清25-(OH)D水平。

结果 CAL组的血清25-(OH)D水平为(33.24±7.74)nmol/L,低于NCAL组的(38.72±10.82)nmol/L和对照组的(43.00±13.1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L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丙球无反应KD组的血清25-(OH)D水平为(32.60±6.41)nmol/L,低于丙球敏感性KD组的(36.79±10.31)nmol/L和对照组的(43.00±13.1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球敏感性KD组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KD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偏低,尤其出现CAL及丙球无反应时更低。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中图分类号] R174;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2(b)-0098-04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skin lymphnode syndrome),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全身血管炎,常见于5岁以下兒童。

小儿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

小儿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

小儿川崎病冠脉扩张标准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尽管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冠脉扩张,这可能导致心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因此,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及时准确地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至关重要。

冠脉扩张是指冠状动脉在川崎病发作期间出现异常扩张。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肌肉血液的主要血管,如果冠脉扩张过度,可能导致血管壁的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及时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评估冠脉扩张的标准是根据冠状动脉内径的Z值来确定。

Z值是根据患儿的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因素计算得出的,它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Z值在2.5以下被认为是正常的,而超过2.5则被认为是冠脉扩张。

然而,仅仅依靠Z值来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是不够准确的。

因为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径在发病后会发生动态变化,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扩张或收缩。

因此,除了Z值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冠状动脉内径的绝对值、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改变等。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冠脉扩张的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和内径,并检测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壁的异常改变。

此外,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血液检查等辅助检查来评估心脏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

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发现冠脉扩张的迹象,医生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治疗川崎病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高剂量的静脉免疫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炎症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冠脉扩张的风险。

此外,对于冠脉扩张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等治疗。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通常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
在亚洲地区。

该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红斑、淋巴结肿大、口腔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心脏病变。

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病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主要是通过测定患儿的血液中CRP(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年龄等指标,对病情进行评估,进而推算出z值。

z值越高,表示患儿病情越重。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并非是诊断该病的唯一标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对于高z值的患儿,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并引发
心脏病变等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早期使用IVIG(静脉免疫球蛋白)
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降低心脏病变的风险。

同时,定期随访和
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病情复发或心脏病变等并
发症。

总之,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为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了非常有价值
的参考和指导,但也需要注意综合评估,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进行判断。

同时,早期治疗和定期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以确
保患儿能够尽快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方便、快速、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对于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川崎病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影响全球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如高热持续不退、口腔黏膜炎、手足红肿、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症状。

然而,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常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通过实时成像和多普勒技术,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川崎病患儿而言,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关于冠状动脉内径的重要信息。

根据正常儿童的冠状动脉内径,我们可以计算出Z值,以评估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状动脉内径Z值是通过将患儿的冠状动脉内径与正常儿童参考值进行比较,得出一个标准差得分。

通常,Z值在-2到+2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范围。

Z值小于-2表示冠状动脉内径明显狭窄,而Z值大于+2则表明冠状动脉内径明显扩大。

因此,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可以评估病变的程度。

根据研究结果,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可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未破裂囊肿、动脉壁增厚、动脉壁脱落、动脉瘤和动脉瘤闭塞。

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并在不同阶段的病变中提供定量化的信息,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此外,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在长期随访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监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趋势,并提醒医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这对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非常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并不是单一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工具,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论著】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

【论著】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

【论著】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价值文章来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8,25(6) : 442-445,449作者:高明东王建军缪树琼高霞陈军辉曹晓峰赵东霞雷晓燕摘要目的探讨Z值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CAL)的评估价值。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102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超声心动图(ECHO)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和右冠状动脉(RCA)内径,初步判断CAL发病率。

依据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及患儿年龄、体表面积等个体化因素分别计算出左右冠状动脉的Z值,再次判断CAL发病率。

结果102例患儿行ECHO检查发现CAL共22例(21.6%),其中LMCA 病变18例(17.6%), RCA病变22例(21.6%)。

通过计算冠状动脉Z值发现CAL共33例(32.4%),其中LMCA病变29例(28.4%), RCA病变33例(32.4%)。

两种方法判断LM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P<0.05);两种方法判断r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p>0.05)。

说明Z值更能发现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情况,尤其是LMCA病变。

对Z值最大的患儿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

0.05);两种方法判断rca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p>展开剩余88%结论在ECHO检查基础上计算冠状动脉Z值可广泛且简便地应用于临床上对CAL的评估,且Z值越大,CAL越严重。

同时也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及制定随访要求。

众所周知,川崎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之一,主要为中等血管的血管炎表现,故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是其最严重的临床并发症[1]。

韩疆[2]探讨24例小儿川崎病合并多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时发现,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占58.3%,说明小儿川崎病时心血管损害占首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崎病z值计算公式
川崎病(Kawasaki's disease)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
性疾病,首次在日本被描述并命名。

该病主要影响小儿,特别是亚洲人群,而且在小孩中的患病率呈现出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变化。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确定川崎病诊断的有效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的指标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心脏超声。

其中,川崎病的Z值计算公式是根据川崎病患者临床特征和
实验室指标测定,通过将患者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较,并将患者的测定结果转化为Z值,以确定与川崎病相关的异
常指标。

Z值是一种描述测定值在参考人群中相对水平的统计量,Z值计算公式如下:
Z = (实测值 - 均值) / 标准差
其中,实测值是指川崎病患者的测定结果,均值是指正常儿童参考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指正常儿童参考值的标准差。

通过计算Z值,可以将川崎病患者的测定结果转化为与正常儿童
参考值的标准差偏离程度,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川崎病相关的异常。

川崎病的实验室指标常用的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
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

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计算出与川崎病相关指标的
Z值,以辅助诊断。

除了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也是川崎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回声增多、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等。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判断川崎病的严重程度。

近年来,一些研究也尝试使用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新的技术来辅助川崎病的诊断,探索新的潜在指标和生物标志物。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组和代谢组进行分析,寻找与川崎病相关的异常变化,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早期识别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川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心脏超声等多个方面,单一指标的异常并不足以确定川崎病的诊断。

因此,在使用Z值计算公式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专业医生的临床判断,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总结起来,川崎病的Z值计算公式用于将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转化为与正常儿童参考值的标准差偏离程度,以辅助川崎病的诊断。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专业医生的临床判断,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同时,新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也为川崎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