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分析论文
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川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几率,缩短治疗时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川崎病效果显著,应广泛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1 序言川崎病(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cls),是全身性血管炎症,多发于亚洲婴幼儿,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将严重损害患儿的冠状动脉,甚至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分为4期,ⅰ期:急性期,小动脉周围炎性改变,并侵犯冠状动脉小分支血管,临床表现为高热(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烦躁、血沉加快,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ⅱ期:亚急性期,炎症累及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内皮水肿,动脉瘤和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烦躁、球结膜充血、手足末梢硬性水肿脱皮、血小板数量增多;ⅲ期:恢复期,炎性改变逐渐消退,肉芽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血沉、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ⅳ期:慢性期,病变愈合,心肌瘢痕形成,临床表现大致正常。
治疗川崎病的方法一般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丙种球蛋白逐渐在临床中应用[2],可有效治疗川崎病,因此,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的联合应用逐渐成为临床中研究的热点。
2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我院自2009年以来共收治川崎病患儿62例,其中31例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其余31例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经过治疗对比可发现,早期静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2.1 临床资料 62例川崎病患儿中,男38例,女24例,男女比例1.58:1。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46例疗效评价
表 1 两组治疗后 的效 果比较 ( s ( ) 元± ) d
1 张伟 , 李秋 赵晓 东, .川崎病发 生冠状动脉病 变危险 等 因素的 L gsc回 归 分 析 I . 中 国 实 用儿 科 杂 志 , oii t I J 2 0 ,1 1 :1~ 2 0 6 2 ( )5 5 . 2 杜保安 , 张清友 .川崎病 治疗 的若干 新观点 [ ] J .实用
现对我 院 20 0 5—0 3~2 1 0 0—0 3采用静 脉滴 注丙种 球 蛋白联合 口服 阿 司匹 林治 疗 川崎 病 ( D) 得 的满 意 疗 K 取 效。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本组 资料 共 计 4 . 6例 , 均为 20 0 5—0 3— 21 0 0 0— 3我院治疗 的 K D患儿 。其 中, 2 男 5例 , 2 女 1例 。 年龄 1~1 岁 , 1 平均 ( . 2 8 岁 , 中≤4岁共 3 4 5± . ) 其 2例 , 占 发病总数 的 6 .7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 , 95% 发热天数 0 5— . 1 。 5d 冠脉正常 2 , 7例 轻度冠脉损 害 1 9例。随机分为治疗 组2 ( 6例 丙种球 蛋 白 +阿司匹林 ) 和对 照组 2 ( O例 常规 治 疗 ) 两组患儿在年 龄 、 别 、 , 性 病情 及 病程等 方 面相 比差异 均无显著意义 ( 0 0 ) 具有可 比性 。 P> .5 , 12 用药方法 对所有患 者的治疗 全部采 用抗 炎抗 凝 的 . 治 疗 方 式 , 滴 大剂 量 的维 生 素 C 这 样 对 于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静 , 的 修 复 是 很 有 帮 助 的 。 对 照 组 口服 阿 司 匹 林 , 发 热 期 采 在 用 剂 量 3 5 / k d , 3次 服 药 , 热 期 剂 量 5— O~ 0mg ( g・ ) 按 退 1 / k d , 1次服 药。治疗 组 患 者除 了采 取 1服 0mg ( g・ ) 按 2 1 阿司匹林外 , 同时 静脉滴 注丙 种球 蛋 白1g ( g・ ) 持续 / k d , 时间为2d 右。患者 的药物 使用 一直持 续到 血小板 计数 左 和血沉处于正常状 态 , 其疗程时 间达 7~ 9周 。 13 观察方 法 在患者入 院治疗钱需 要采取 相关 的心 电 . 图 、 常规 、 声 、 应蛋 白、 细胞 等方 面的检查 工作 , 血 超 C反 红 在治疗期 间采 取必要 的 观察措 施 能够对 患 者的并 且及 时 掌握 , 以及时进 行处 理。针对 高危 的 患者 , 需要 在 药物 治 疗后 的 2周 内检查心 电图 、 白细胞 、 血小板 等实 际情 况 , 并 做好观察记录 , 以掌握患者 的临床病情 。治疗之 后可 以对 患者进行 步随访观察 , 对血小板实施检测 。 14 统计学 方法 采用 S S 3 0统计 软件 。计 量资 料 . P S 1. 采用 ± 表示 , s 计数 资料采用 t 和 检验 。差异有显 著性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川崎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如果及时治疗,病情通常可以得到控制,但无法处理可能导致心脏损伤的血管炎。
针对这种情况,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成为治疗川崎病的热门方案。
本文旨在探究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首先介绍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随后分析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川崎病的治疗中。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预防发热,并防止发展为心脏炎。
阿司匹林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根据体重合理剂量分次口服,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减轻心脏病变的程度,并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是一种标准的川崎病早期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童中。
一些研究表明,该方案能显著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口腔粘膜炎、结膜炎等炎症症状,并降低心脏病变的程度。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的具体治疗方案是:在发热之后的10天内,给予丙种球蛋白的首次静脉滴注,每公斤体重2g。
随后,在治疗周期内,口服阿司匹林,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5mg / kg / d,分3次服用。
如果病情恶化,可以使用激素等镇定剂进行治疗。
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尽管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首先,丙种球蛋白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恶心、呕吐等。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如有必要,可以立即停止治疗。
其次,对于小儿川崎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阿司匹林与水痘和流行性感冒有关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谨慎判断阿司匹林的使用时间和剂量,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时期。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理状态和药物的剂量等因素。
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临床观察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 w i t h 3 0 p a t i e n t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w h o r e c e i v e d 1 - 2 g /( k g‘ d) o f g a mma
【 关键 词 】 阿 司 匹林 ; 丙种球蛋 白 ; 川 崎 病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1 4 — 6 8 — 0 2
Cl i ni c a l o bs e r v a t i o n o f a s p i r i n c 0 mb i n e d wi t h d i fe r e nt do s e s o f
g l o b u l i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K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 Me t hod s S i x t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Ka wa s a k i d i s e a s e a d mi t t e d t o o u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De c e mb e r 2 0 0 8 t o No v e mb e r 2 01 2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小儿川崎病概述小儿川崎病,又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首次由日本医生川崎英周于1967年报道。
该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亚洲人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小儿川崎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高热伴有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手足皮肤局部脱屑、多形性红斑、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出现心脏瓣膜炎、动脉瘤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小儿川崎病病程变化多端,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及年龄特点。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作为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相关内容。
1.2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的治疗作用丙种球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自体抗体异常引起的疾病。
而阿司匹林是一种抗炎镇痛药,也常用于解热、退热和抗血小板聚集。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在治疗小儿川崎病中常常联合使用,起到协同作用。
丙种球蛋白可以中和体内的自体抗体,调整免疫系统失衡,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改善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脏损伤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川崎病的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2. 正文2.1 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热、皮疹、结膜炎、口腔黏膜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目前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观察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小儿川崎病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促进病情缓解。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廉世宽【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1(14)12【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怀化市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88例,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黏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手足肿胀消退时间,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炎性因子,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降低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3页(P112-114)【作者】廉世宽【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2.丙种球蛋白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川崎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3.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4.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及凝血功能的影响5.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效果分析
较强 的镇 痛 作 用 , 并 且具 有 起 效 快、 不 良反 应 少 等 优 点 。 同时 , 术后镇痛期 间 , 再给 予患 者护理 干预 , 能够稳 定患 者情 绪, 使 机体应激反应减 轻 , 提高患 者依从 性 , 从 而 降低 不 良反
予 阿司匹林 4 0 a r g / ( k g・ d ) , 口服 , 3 d后退 热后 锐 减为 4 a r g /
( k g・ d ) , 1日3次 , 在 无 冠状 动脉 损 害 的情 况下 , 疗程 为 8
周, 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者 , 需 口服至冠状动脉恢复正 常后停
药 。研究组患者 在 对照 组治 疗 的基础 上 给予 丙种球 蛋 白治 疗, 2 g・ k g 。 。 , 静脉滴 注 , 如 果 出现静 脉丙 种球蛋 白抵 抗患儿 则 给予第二剂 I V I G治疗。运用丙种球 蛋 白的患儿 , 9个月 内 不宜进行麻疹 、 风疹及腮腺炎等疫苗 的接种 。 1 . 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 治疗前后 临床 症状缓 解时 间对 比
及 不 良反 应 发 生 情 况 。
治疗 , 冠状 动脉病变发生率 高达 2 5 %~ 3 0 %, 而及 时治疗 后 , 其发生率 可以降 低到 5 % 左右 … 。因此在 儿科疾 病 中 , 越 来
越受 到医生及 家长 的重视 , 传统 临床 使用 阿司匹林取得 一定 临床疗效 , 随着丙种球蛋 白的上市 , 对川崎病 的治疗 又取得一 定的进步 , 现就我院 7 8例川崎 病患儿 治疗后 , 取得 的很好 的
[ 3 ] 朱 海伦 , 李世 文 . 舒芬太尼复合氯诺 昔康用 于脊柱 手术后静 脉 自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小儿川崎病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与单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82例,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急性期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1.67±0.76)d、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2.31±0.56)d、手足肿胀消退时间(2.19±0.57)d以及粘膜充血消失时间(1.71±0.72)d明显缩短;试验组冠状动脉损害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
结论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效理想,安全性好,宜早期用于小儿川崎病治疗。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临床疗效川崎病( kawasaki’s disease,kd) 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选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1]多发生于婴幼儿,男性患儿多见,可有复发。
四季皆有发病,6-11月为发病高峰期,我国以春夏之交多发。
许多研究显示,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发热症状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目前对川崎病的治疗多采用早期阿司匹林治疗及对症治疗,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并不十分满意。
许多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观察分析了160例川崎病患儿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和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
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按疗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比,各10例。
两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接受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小儿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IgG的合成,抑制免疫炎症反应,防止出现血栓,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还可防止血小板聚集,以免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或者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小儿川崎病;治疗效果小儿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
该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感染是诱发小儿川崎病的常见诱因,包括胃肠道感染、呼吸系统的感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早期医生一般会根据小儿川崎病患者的发热情况,在一周左右的时间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当小儿患者的体温控制住之后便可用阿司匹林减量治疗[1]。
本次就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分析对象,按疗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比,各10例。
对照组患儿男/女为20/11;平均年龄为(2.96±0.61)岁。
联合组患儿男/女为21/10;平均年龄为(2.98±0.59)岁。
2组患儿基础信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接受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结合治疗。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畸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畸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作者:关健强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26期【摘要】目的:分析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阿司匹林用量根据患儿退热情况决定,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
总结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阿司匹林用量、平均黏膜充血消退时间以及颈淋巴肿大消散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的经典药物,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的治疗具有更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川崎病;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临床价值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综合症,以内皮细胞受损、免疫系统被活化等特征为主[1],导致人体器官受损,新陈代谢紊乱。
这种疾病多发于幼童,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2]。
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无定论。
但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阿司匹林和丙种球蛋白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本院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0例川崎病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就诊确诊为川崎病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2岁,平均(4.6±1.3)岁,发热至就诊时间4~13 d,平均热程(9.1±2.3)d。
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3岁,平均(4.8±1.4)岁,发热至就诊时间4~15 d,平均热程(9.3±2.4)d。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
刘天鉴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4(013)004
【摘要】目的观察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方法将39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A组予IVIG 1g/kg一次静注+阿司匹林口服,B组分次予IVIG 400mg/(kg*d)×4d静注+阿司匹林口服,C组单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患者2~6周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及体温情况. 结果 IVIG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并能缩短用药后的发热天数. 结论一次静注IVIG 1g/kg+阿司匹林口服为治疗川崎病经济方便和有效的方案.
【总页数】1页(P451)
【作者】刘天鉴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4
【相关文献】
1.小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溃疡性口炎疗效观察 [J], 葛蓉蓉;顾明
2.两种方法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期川崎病 [J], 杨慧明
3.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J], 何洲;彭升;古超群
4.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 [J], 邢乐苹
5.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J], 薛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崎病吃什么药
川崎病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川崎病吃什么药*二、川崎病的典籍偏方*三、川崎病的护理知识川崎病吃什么药1、丙种球蛋白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
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
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
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川崎病的典籍偏方1、对于病发急骤持续高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口渴喜饮,无汗,咳嗽,目赤咽红,手掌足底潮红,面部、躯干部初见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舌红,苔薄白,脉浮数的症状。
则需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各12克,薄荷7克,牛蒡子、玄参、青黛、芦根各12克,生甘草7克。
手足掌潮红者,加生地、黄芩;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川贝母、羊乳根,热势较高者,加生石膏。
2、对于壮热不退昼轻夜重,烦躁不宁,或嗜睡,肌肤斑疹,咽红目赤,唇干赤裂(口腔黏膜充血,双眼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或关节肿痛,手足硬肿脱皮,舌红绛,状如杨梅,苔薄,脉数有力的症状。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参 考文 献
【 1 】 唐红装, 梁丽清, 谢 映梅 . 短 时多 次 蓝光 疗 法 在新 生 儿 黄 疸治 疗 中的效 果观 察与 护理 [ J ] . 广东 医学 , 2 0 1 0 , 3 1 ( 2 3 ) : 3 1 5 4 — 3 1 5 5 . [ 2 ] 刘 月 利. 间断 蓝光 照射 治疗 新生 儿高 胆 红素血 症6 6例疗 效观 察 [ J j . 山西医 药杂 志, 2 0 0 7 , 3 6 ( 5 ) : 3 2 7 .
圄睚|巨曩圈同
2 0 1 3 年1 月第 1 1 卷 第2 期
有效率 明显高 于采用
・
临床研究 ・ 1 6 7
数量明显 不足 ,活性 较低 。常 由于喂养不 够及时 ,使 肠道菌群 无法及 时建立 ,胆红 素无法较 早转化 尿胆原 ,及时排 除体 外 J 。早 产 儿肝糖 原储存严 重不足且 肝脏功能不 成熟 ,加上 常不能及 时经 口喂养 ,血糖
儿黄疸 ,不 良影响更加明显 。 本研究 采用 短时多 次蓝光照射 治疗早产 儿病理性 黄疸 ,治疗 后总
[ 6 】 花少栋. 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J ]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 0 1 1 , 1 8
( 1 ) : 7 4 — 7 7 .
[ 7 ] 赵莉 , 王 俊 兰, 乔 彦霞 , 等. 早产 儿 黄疸 血 清胆 红素 与心 肌酶 C K、
脑厨 障 发 白不成 熟 ,H 口 红 素极 易进 入脑 组织 ,使脑 内胆 红 素 明显上
传统 时间 1 2 h 以上 连续 蓝光照 射治疗 法的对 照组 ,两组 比较有 显
著差异P <0 . 0 5 ,且 治疗后湿疹 、腹泻 、母 乳减少等不 良反应 的发生例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标签:丙种球蛋白;川崎病;疗效分析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一般认为与感染及其免疫反应有关。
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
近2年我们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川崎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7个月~2.5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的诊断标准,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2002年7月~2004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6个月~2岁,诊断亦符合MCLS研究委员会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①阿司匹林每天30~50 ml/kg,热退后减为每天3~5 ml/kg,持续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
有冠状动脉扩张者加用Vit E每天20~30 ml/kg;潘生丁每天3~5 ml/kg,用至冠状动脉内径<3 mm;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天0.5 ml/kg,15 d为1个疗程。
②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抗生素用于继发感染。
治疗组的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 mg/kg,连用5 d,于发病5~6 d应用最好。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2.2 合并症、死亡率发生情况治疗组有冠状动脉扩张1例(占10﹪);无1例死亡。
对照组有冠状动脉扩张2例,冠状动脉瘤1例,心肌炎1例(占33%);死亡2例。
3 讨论既往认为本病病因可能与感染及免疫反应有关,对抗生素治疗无效[1] 。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期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CD4+增高,CD8+下降,CD4+/CD8+比值增高;由于淋巴因子分泌增多,促进B细胞分泌多种免疫球蛋白,因此血清中IgM、IgG等增高,即克隆B细胞活化。
还发现血液循环中免疫复合物IC以及IgM-IC增高,而IgM-IC可促使巨噬细胞释放一种炎症因子(Cytokine),致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血管内皮损伤;由于活化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6(IL-6)亦增高,而NAF-α不仅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抑制蛋白C活化途径,加强了血栓形成的机制。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在川畸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2 0 1 3 ,1 0( 2 6) : 0 3 8 — 0 3 9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G a m m a g l o b u l i n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a s p i i r n i n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 6 0 c a s e s o f k o n o f t h e t w o ro g u p s w e r e c o m p re a d . T h e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o f g a mm a g l o b u l i n i n c o mb i n a t i o n wi t h a s p i i r n t r e a t me n t o f k a w a s a k i d i s e a s e w a s c o m p a r e d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a nd 3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a s t a k e n wi t h o r a l a s p i in r t h e r a p y,a n d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1 g/kg),观察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 g/kg),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
治疗后两组IL-1β、IL-18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的炎症状态。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川崎病是一种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的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冠状动脉受累最为严重。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肿胀和掌跖红斑、颈部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1]。
调查显示川崎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原因。
川崎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病病变,如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狭窄、心肌梗死等[2]。
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为临床治疗川崎病的常用药物,治疗效果明显,然而目前关于丙种球蛋白的应用剂量尚存在争议。
故本文利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为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2)年龄1~5岁;(3)家属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1)既往合并川崎病史;(2)对治疗药物过敏者;(3)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年龄1~5(2.68±0.68)岁,男性31例,女性29例。
对照组年龄1~5(2.73±0.71)岁,男性34例,女性2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第27卷 第2期2019年 6月四川解剖学杂志SICHUAN JOURNAL OF ANATOMYVol.27 No.2June 2019doi:10.3969/j.issn.1005-1457.2019.02.039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邹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成都610000)【摘要】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8例)。
对照组患儿予以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予以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73.33%)(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手足肿胀、颈淋巴结消散以及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0.00%vs 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3,P=0.271)。
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作为治疗川崎病患儿的适用方案之一。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川崎病;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1457(2019)02-83-02作者简介:邹撰,男,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医师,主要从事于神经相关疾病方向研究,E-mail:757514825@qq.com。
分析大量临床病例资料可知,川崎病主要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黏膜受损、淋巴结肿大、发生皮疹等皮肤病变及全身性血管炎,对患儿生活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严重者还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
择患儿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后的IgA、IgG及IgM水平,统计两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丙种球蛋白;川崎病;阿司匹林
川崎病作为急性发热出疹性儿科急症,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其好发于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持续发热>5 d;②两眼结膜、口腔黏膜有红肿充血表现;③皮肤出现变化如多形红斑、皮疹等;④手足出现潮红、僵硬肿大、膜样脱皮;⑤颈部淋巴结肿大。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与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在出现临床发热症状后给予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国药准字H13023635)40 mg/(kg·d),至少持续给药2个月直至相关症状消失,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适当增加阿司匹林给药时间及给药量。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种球蛋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2*******),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 g/kg,2次/d,连续治疗2 d。
1.4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并统计两组临床症状中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的比较(g/L,x±s)
2.2 兩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的比较(d,x±s)
3 讨论
川崎病的主要特征是大范围的中小血管炎症,并可引发冠状动脉损害,甚至冠状动脉瘤[5],是主要的儿童心脏疾病类型之一,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但有研究发现,在川崎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与其关系密切。
有研究发现川崎病的发病与免疫系统激活联系紧密[6]。
川崎病进入急性期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活跃性水平明显提升。
中性粒细胞会使患儿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发生血管损伤。
有调查发现,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其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患儿,说明中性粒细胞水平可作为诊断及预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7]。
川崎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黏膜充血及淋巴结肿大,主要特征表现在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和广泛血管炎两个方面,可作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主要依据[8-9]。
目前国内外采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预防冠状动脉损伤。
本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能有效缩短川崎病的发热时间,缓解相关症状,降低其出现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10]。
本研究观察组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并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单次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1 g/kg,2次/d,连续治疗2 d,相对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者,其治疗后观察组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性疾病的概率,相比单独服用阿司匹林更有优势。
丙种球蛋白能抑制血管表面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封闭血液内血小板、单核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受体来实现,阿司匹林自身可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从而实现抗炎、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的效果。
两者联用能有效降低川崎病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伤的概率。
有报道称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降低患儿体温,调节白细胞水平,缓解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1-12]。
在临床症状方面,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相比阿司匹林,应用丙种球蛋白能有效缩短退热时间,缓解皮疹、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促进患者食欲及精神状况好转,快速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效果。
作用机制,主要为以下3种:①大量使用丙种球蛋白能促进CD8+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降低被活化的CD4+淋巴细胞数量,从而促使IgG合成;②抑制内皮细胞受体活性,以防止免疫级联反应,避免对冠状动脉造成损伤;③最后能抑制血小板表面内皮细胞受体活性,减少和避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减少红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水平,实现降低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瘤的概率。
总之,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瀚明,黎达均.62例川崎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敏感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52-153.
[2] 彭茜,陈昌辉,吴青,等.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遗传学杂志,2013,30(2):180-184.
[3] 丁艳,尹薇,熊越华.不同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及免疫学效应比较[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0):948-952.
[4] 陆燕凤.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在川崎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132.
[5] 刘卓勋,谭晓梅,黄清明.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循证治疗[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3,8(4):313-314.
[6] 梭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2012,11(8):205.
[7] 武宇辉,田秀丽,李成荣,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川崎病患者血浆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學和免疫学杂志,2013,33(5):346-350.
[8] 梁琰,李瑞丽.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37-38.
[9] 王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5.
[10] 潘洪萍.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41-142.
[11] 胡景伟,周忠蜀,杨凌,等.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8):1259-1264.
[12] 王雪芳,刘纯义,刘文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