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7大气运动和降水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大气环流与气候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

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

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

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

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①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

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7气候变化气象灾害作业(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7气候变化气象灾害作业(人教版)

高频考点7__气候变化、气象灾害一、选择题[2022·安徽合肥市月考]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

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2.中纬度低空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其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2022·河北测试]2021年1月初,北极平流层出现了一次爆发性增暖事件,此次事件在数日内使北极平流层升温超过40 ℃,这极大地影响了对流层北极涡旋的环流。

经模拟推演,之后15天内北极强冷涡旋将偏向西半球,而东亚冷源偏弱,冷空气活动由盛转衰。

据此完成3~4题。

3.北极平流层底部温度偏高的热源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D.大气散射4.据材料推测,北极平流层底部升温会引起( )①极地下沉气流减速②极地下沉气流增速③极地高压势力增强④极地高压势力减弱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022·山东济南市测试]2021年6月末以来,伴随着千年一遇的“热穹顶”袭击北美西北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多个区域,都遭遇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很多地方更是高温直接飙升到将近50摄氏度。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加拿大数百人死亡,而且死亡人数仍然不断攀升。

据材料和热穹顶示意图,完成5~6题。

5.分析“热穹顶”现象导致极端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 )A.高空中热空气不断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不断积聚和吸收地面辐射而快速升温B.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温度高,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大气的保温效果明显C.冷热空气间形成隔热层,罩住热空气,使得热空气在隔热罩下不断集聚,热量难以消散D.热高气压在区域上空停滞不动,不断排斥冷空气,压缩并吸收低空热空气,使气温越升越高6.针对北美国家经历的高温天气及其影响,人类应如何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 )A.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避难场所B.提升各国的供电系统负荷,优化电力调配机制C.不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D.加强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人类抵御高温天气能力[2022·山东月考]每年冬季,我国东北地区在经历寒潮袭击后的2~3天,自北向南会普遍降雪,并出现北部气温高于南部气温的反常现象。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①变干②变湿③增温④降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等压线分布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3.北半球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南北分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热带辐合带,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热带辐合带气流在赤道南、北产生一串气流漩涡,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两种类型。

如图为全球全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完成13﹣15题。

判断图示辐合带的季节(北半球)与类型()A.甲春季信风辐合带B.乙夏季季风辐合带C.丙秋季季风辐合带D.丁冬季信风辐合带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下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5﹣5题。

5.灾害发生时,当地低层气压的分布情况为()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如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两次阵风锋()A.南岸路径移动中势力增强B.南岸路径暖湿气团势力较强C.西岸路径积雨云层更厚D.西岸路径水平温度梯度更大7.此次天气过程中风灾最严重的地点在()A.甲B.乙C.丙D.丁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广东惠州一模]2024年初,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

该项目采用伞梯状风筝捕获高空风能,通过控制风筝开闭,实现风筝上下往返循环运动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下图示意一伞梯状系留风筝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据此完成1~2题。

1.与近地面相比,高空风能发电的优势是()A.风向多变B.风力较大C.空气稀薄D.空气洁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力大小受摩擦力影响,而高空中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有利于进行风能发电,B正确;风向多变不利于风能发电,排除A;空气稀薄和洁净对于风能发电影响较小,排除C、D。

故选B。

2.图示系统中,电动机工作时间主要在()A.白天B.晚上C.弱风时D.强风时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电动机运行主要是通过储能装置进行运转,风力较大时,将风能发电的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在风力较弱时启动储能装置进行发电,因此,电动机工作时间应在弱风时,C正确,排除D;无法判断白天和夜晚,排除A、B。

故选C。

[2024·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偏东风B.温度偏西风C.相对湿度偏东风D.相对湿度偏西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气象要素以及风向的判断。

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故甲为相对湿度,乙为温度,A、B错误。

16时为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气象站位置可判断此时风向为偏西风,C错误,D正确。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7—9题 大气运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押江苏卷7—9题 大气运动(解析版)

押江苏卷第7—9题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各省区历年高考的重点,需要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气压带风带、天气系统、气候等知识点。

江苏省新高考方案从2021年开始施行,大气运动也是重点考查部分。

例如2021年江苏卷在试卷的第二组3-5小题中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锋与天气、递温现象等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在2022年江苏卷中在选择题的第三组7-9小题考查了气候的影响因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2023年大气运动依然是必考点,需要考生全面掌握。

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1)高压的气压值一定高于低压。

不正确。

气压高低的比较是在同一海拔基础上进行的,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一定大于丙、丁两地。

甲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乙地而言,丙地气压高是相对于同一海拔的丁地而言,图中四地的气压值大小是:甲>乙>丙>丁。

(2)气温高的地方都是低压,气温低的地方都是高压。

不正确。

只有热力作用形成的气流符合上述规律,而动力作用形成的不符合上述规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3)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3.气候的影响国素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大气环流等知识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识记气候的分布和气候特点;能够通过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区域差异。

(1)气温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洋流、下垫面等:(2)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

多雨少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迎岸风离岸风暖流沿岸寒流沿岸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4.风力的大小的判断方法(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稀疏,风力越小。

如下图:M处的风力大于N地的风力。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课件)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在A、B、C、D间画出等压面和等温面?
3.判断A、B两地的天气状况?
A处高压,气流下沉,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 B处低压,空气受热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
热 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小
B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2)形成过程




上升气流容易上形升成降雨水,下沉气流往往晴下朗沉④ 晴
气压值:① > ( ②=③=④) > ⑤
核心突破·技能提升
(2)山谷风
山谷风的时长受昼夜长短情况和下垫面状况影 响;山谷风风速大小受盛行风强弱、下垫面温 差大小影响。
风向转换:白天日出后,山坡增温速度快,
山坡气温约在14时(午后)最高(山坡温度> 高海拔山地的冰川风(指在冰川地区,由于冰川表
同高度山谷),谷风最强;然后随着温差降低, 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冷而重的
4.热力环流的规律
➢ 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 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高高低低法则:高压处等压面凸向高海拔处,
低压处等压面凸向低海拔,亦可反过来应用); ➢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气压差小; ➢ 同一垂直方向,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 ➢ 在相同高度范围内,气压差越大,则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
D高压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冷垂却直运下动沉,再有高低压,最受后有热空上气升水平运动
冷 高压
A
热 低压
B
知识梳理·基础回归
(3)形成过程
C

A
1.判断A、B、C、D四点气压值和气温的大小?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西南方 D.西北方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二节-大气的运动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二节-大气的运动

关联3 影响风向的因素 影响风向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的受力状况、地转偏向力及其存在位置。具体表 现是: (1)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与等压线垂直;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 响,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若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及地转偏向力 对风向的影响,则风向应该是斜穿等压线,且从高压吹向低压。
【图表应用】 在下图中□处填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或“低”。在指向线上用 箭头正确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提示: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读高空风与近地面风(北半球)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图中F1)
方向 _垂__直__于等压线,指向
(3)三个关系。 ①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甲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乙受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处风向所示)。 ③温压关系:
关联2 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 是避暑的好地方。
【关联知识】 关联1 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二、三” (1)一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 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2)二种运动。 ①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水平运动:空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此时华北平 原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又在高压脊的控制下为晴朗天气,所以其天气状况最 可能是风和日丽。第(2)题,风向是风来的方向,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向偏 南说明该地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图中乌鲁木齐、贵阳、上海都是北部气 压高于南部,风向偏北;福州位于1 015等压线上,其南部气压介于 1 015 ~1 020 hPa,气压高于1 015 hPa,风向偏南。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2019·合肥质量检测)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位置(左图)和1957~1993年哈雷站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 km B.8.5 kmC.12.5 km D.22.5 km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1.B 2.B 第1题,读右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均低于b月,说明a月属于南极洲寒季,应为7月;b月属于南极洲暖季,应为1月。

1月地面至高度约8.5 km处,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B对。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a月即7月,高度1.5 km以下大气平均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为极夜,位于75°S纬线上的哈雷站为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

读图可知,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普遍低于-20 ℃,冰架不会融化,C错。

(2019·太原阶段测评)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 ℃称为高温。

2018年的夏天可谓“火力十足”,高温天气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2018年高温日数与多年平均高温日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18年我国罕见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B.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夏季风较正常年份弱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4.与图中其他城市相比,重庆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5.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加速农田土壤水分蒸发B.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C.增加农作物的复种指数D.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解析:3.A 4.B 5.A 第3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直接影响我国夏季的气温和降水状况。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地球运动体系——大气专题 (邵)一、考情分析考向预测大气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着力点。

结合近年该专题考情分析,预计2012年其考查形式会更加多样化,具体有以下趋向:1.运用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考查海拔、气温、气压的相互影响。

2.以时事新闻为背景,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逆温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3.以天气形势图为载体,考查各种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4.用降水量、气温等统计图表考查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复习策略本单元内容较多,虽不像地球运动单元对学生空间立体想象能力要求高,但是涉及的地理空间位置较多,所以在复习本单元时,要多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图,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气温、气压、海拔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2.关注现实生活,用地理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识记各种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

4.识记重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分布规律,但要充分利用试题中所给图表等材料进行分析。

二、知识体系三、要点难点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处高空形成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2.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的判读;凸上为高压凸下为低压3.常见热力环流及影响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剖面图和平面图)例1 若下图为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若为近地面分布状况,则图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若为高空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B(2)D【解析】第(1)题,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城市气温高,气压低,因此等温面向高处凸出,而等压面向低处凸出;第(2)题,若为高空,城市气温仍然高于郊区,所以等温面仍然向高处凸出,但城市高空的气压为高压,所以等压面向高处凸出。

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7讲 大气的分层和大气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7讲大气的分层和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包含二氧化碳0.033%)2、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氮气无色无味,是一种化学性质不活跃的惰性气体。

因为其常作为保护气体,例如氮气填充粮仓使粮食不发霉。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得气温升高。

4、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少,但非常重要。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制雨的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互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1、A对流层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③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④云雨雾雪天气变化都在对流层⑤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约17千米,高纬约为8千米。

※补充知识:理解逆温逆温: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叫做逆温。

逆温不是大气污染,但逆温会加剧大气污染。

2、B平流层①大气的热量来自于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②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③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④水汽和杂质少,能见度高,适合飞机安全飞行3、C高层大气①平流层以上统称为高层大气②温度自下向上,先降低后升高③在80到500千米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无线电通讯。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大气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受热。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1、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大颗粒尘埃反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尘埃将太阳辐射散向四面八方。

2、保温作用①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吸收75%-95%),使得大气增温。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大气的运动规律

最冷月 气温< 最热月 最热月 0℃ 气温 气温< 最热月 10℃左 5℃ 右 气温> 15℃ 冬冷 夏热 冬寒夏 凉 终年 严寒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第三步:定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 特点 年 雨 型 夏 雨 型 冬 雨 型 少 雨 型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季节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 >2 000 mm;温带海洋 性气候>700 mm(冬雨较多) 热带草原气候750 mm~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 mm~600 mm 地中海气候300 mm~1 000 mm
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季风 冬季 夏季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 冬季 夏季
风向
源地
西北风
亚洲高压 海陆热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 力差异 炎热、 湿润
东北风
亚洲内陆
西南风
印度洋
成因
力差异
寒冷、干燥
气压带、风 海陆热力 带位置的季 差异 节移动
性质
温暖、 干燥
B.N地
C.P地
D.Q地
( )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采用画图法判断风向。首先过N点 画箭头指向低压方向的等压线垂线,表示水平气压 梯度力;然后沿箭头方向画向右偏转的风向箭头 (此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可以判定方向为东北风 (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 东西)。第(2)题,出现阴雨天气的原因包括位于 气旋中心、位于冷锋锋后、位于暖锋锋前或者位于 低压槽内等。M、N地位于高压脊上,气流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P地位于低压槽内,且大致与槽线重合, 多阴雨天气。第(3)题,M地位于新疆境内,月平 均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冬季,据此确定正确选项。A项 排除,因为此时巴西高原正值雨季;B项排除,因为 尼罗河的丰水期是6~10月;C项排除,因为小麦的 收获期是夏初;D项正确,我国东北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 (1)A(2)C(3)D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大气运动与降水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大气运动与降水
核心考点2 大气运动与降水
1.热力环流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 米。图1为“天津市某年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 “天津市简图”。据此完成1~3题。
31.夏图季1中,符天合津天海津风冬会季使热热岛岛强效度应的强是度 AB
多雨 气流上升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少雨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高压脊控制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试题中经常以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差异等为载体来命题,分析此类题 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B
A.暖流影响强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海拔低
D.东北信风影响明显
下图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造成甲、乙两地降水
量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C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Hale Waihona Puke C. 地形D. 洋流
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大,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A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影响,降水少 B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 C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
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完成3~4题。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2021重庆卷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2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

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答复1题。

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解析】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原理。

温室效应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选B。

(2021天津卷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答复下题。

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 增加B.b 增加C.c 减少D.d 减少【答案】:B【解析】考查大气热力原理及实际应用。

城市不透水地面和“可呼吸地面〞其热力性质不同。

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3.(2021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以下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 B【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

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关系。

〔2021安徽卷文综32〕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讲 大气运动和降水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讲 大气运动和降水

第12讲 大气运动和降水新课标·内容要求新课程·素养要求新教材·对应节次2020年新高考·命题统计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必修1]2.2山东一模卷第6~7、12~13题;北京卷第7、8题;天津卷第12~13题;海南卷第17~18题一、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2.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运动状况:空气没有相对上升和相对下沉运动气压状况:等压面平行⎩⎪⎨⎪⎧海拔高处气压值低海拔低处气压值高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单位为百帕(hPa)。

假如下图等压差是10 hPa ,请你在图中括号内填出该等压面的气压值。

提示 1 000 (2)地面冷热不均①垂直运动⎩⎪⎨⎪⎧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 、C 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请你用箭头在图中线段上画出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提示②气压差异⎩⎪⎨⎪⎧A 地:空气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 地: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请你在下图圆圈处标注出气压的高低。

可以看出: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气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气压区;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相反。

提示③水平运动⎩⎪⎨⎪⎧近地面:空气从B 、C 处流向A 处上空:空气从A 处流向B 、C 处请你在下图上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可以看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提示[易误辨析] 大气运动都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吗?为什么?提示 不是。

大气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即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垂直运动是由热力原因或动力因素引起的,所以大气运动不一定都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大气运动与降水知识点1大气运动要点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波长0.4~0.76um)和红外线(波长大于0.76um),其中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吸收具有选择性,具体表现为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由此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中最多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因而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反射(云和固体尘埃)无选择性;散射(空气质点和固体杂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蓝色和紫色光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无论是吸收、反射还是散射,都使得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减少了(削弱作用),因而使得地表的白天温度不会太高。

(3)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4)地面辐射的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要点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温度升高,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原理:物体受热温度升高,就要产生辐射;温度越高,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因为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所以大部分被大气(低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使得大气增温;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其中较大一部分的大气辐射是射向地面的,因为这部分的大气辐射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所以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因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所以说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原理——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绝大部分穿透玻璃到达温室地面,使得温室地面增稳,而地面产生的地面辐射因为是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这样使得大部分的热量没有损失而保留在温室内。

其实,温室不仅仅是玻璃房,我们可以把整个地球也看成是处在温室内,因为大气也就相当于玻璃,它能让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因大气逆辐射让大部分的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又回到了地面。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水汽、甲烷等。

要点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上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高空上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要点四:(1)什么是逆温:对流层的温度一般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即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2)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辐射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

(3)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知识点二:降水(一)概念: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

(二)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三)影响降水的因素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四)降水类型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气旋雨例题(2019·海南高考真题)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西风(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解析:(1)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十一点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A。

(2)“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

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点,故正确答案为D。

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2020·浙江高考真题)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

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有茶农给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其目的是A.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根治病虫害B.遮光,阻止杂草生长C.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蒸腾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2018·海南高考真题)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3.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2019·全国高考真题)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5.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6.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7.(2014·安徽高考真题)(24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

下图表述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

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家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16分)(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专题复习大气运动和降水参考答案1.根据材料可知,“茶树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浙江盛夏高温少雨时,日照强,不利于茶树生长。

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腾,C正确。

不可能根治病虫害,A错误。

可以遮光,但不能阻止杂草生长,B错误。

黑色的遮阳棚不能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D错误。

故选C。

2.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

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故B正确。

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

3.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因此排除ABD选项;东海海域冬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故C正确。

4.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5.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6.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

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