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
王洛宾生平大事记1913年12月28日,生于北京东城区一个职员家庭。
1919年9月,入北京“京师八旗子弟高等小学堂”学习。
1928年6月暑期在哈尔滨结识了塞克,塞克是他走进艺术殿堂的向导与启蒙。
1928年底,王洛宾为塞克的诗集《紫色的歌》第一首词“在海的那边”谱曲,这首歌当时在哈尔滨妇孺皆知,流传甚广。
与此同时,王洛宾还和塞克共同创作了“西巴扎尔夜歌”。
1931年毕业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
1931年9月,王洛宾被保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
他的钢琴教师是德国人谷不克,声乐教师是沙俄贵族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作曲教师是从巴黎留学归国的汪德昭。
王洛宾从他们那里受到正统的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在北京铁路扶轮中学任音乐教员。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前往山西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驻地在万安镇。
在这里王洛宾幸运的见到了贺老总,服务团共200多人,王洛宾成了乐队指挥,并创作了《洗衣歌》、《风陵渡的歌声》、《献给你》、《老乡、上战场》等歌曲,这些歌曲从黄河两岸传唱到抗日前线,传唱到了全国各地,受到了朱老总的嘉奖,1938年,为萧军《八月的乡村》谱写主题歌“奴隶只爱”,后随塞克在兰州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甘肃、青海等地宣传抗日。
《西北歌声》在兰州出版。
1939年,在青海创作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青春舞曲》、《虹彩妹妹》等民歌。
1940年,王洛宾在兰州结识了维吾尔族歌手,记录创作了许多首维吾尔族民歌,有名的《马车夫之歌》后改名《达坂城的姑娘》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同年,他又深入哈萨克住地,创作了《流浪的哈萨克》、《小马驹》、《沿着天山》、《美丽的姑娘》等哈萨克民歌,并且出版了《西北歌声》、《青海歌声》两部歌集。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之歌》一直传唱到当时的重庆,蜚声海外。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作者:梁衡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19年第11期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
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课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
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
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
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那,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那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
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
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茵,起起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
远处有一汪明亮的水,那就是青海湖,是配来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镜子。
我们的车像撒欢的马驹,追著天边的云朵。
路边闪过金色的彩带,那是一片片正在开花的油菜。
微风掠过草面,送来一阵远古的苍茫。
那首歌就诞生在这里,青海湖边这片被称为金银滩的草原。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场那样高大茂密,也不像内蒙古的草场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而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
这就是金银滩名字的由来。
草地上虫草、人参果、秦艽等中药材随处可见。
牛羊漫过天边,帐篷旁闪过姑娘的彩裙,牧人悠然挥鞭带着他的歌声翻过山梁。
老鹰发现了什么,在低空一圈圈地盘旋。
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当年26岁的王洛宾云游到这里,只因那个17岁的卓玛姑娘用鞭子轻轻地抽了他一下,含羞拍马远去,他就痴望着天边那一团火苗似的红裙,脑际闪过一个美丽的旋律——在那遥远的地方。
天才之作总是合天时地利之灵气,妙手偶得。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如罗丹的《思想者》;据说《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在餐桌上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还差一点被妻子洗掉。
王洛宾简介
王洛宾:1913年12月出生在北京一个小职员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京戏迷,13岁那年只身跑到东北投奔红色苏俄未成,18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跟随俄国沙皇的小姑母学习西洋音乐,后来因家贫难以供养而辍学,24岁那年,北平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再次出走,奔赴大西北参加了作家萧军、塞克、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
在六盘山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个名叫“五朵梅”的乡村妇女唱的一首“花儿”,他被那纯朴、率直、热情、奔放的旋律所震撼,下决心在西北扎下根来,搜集整理和创作西域民歌。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王洛宾在西北已创作出了《达坂城的姑娘》、《草原情歌》、《阿拉木罕》、《半个月亮爬上来》等700多首情歌,很快写出了三部歌剧的音乐:《托木尔的百灵》、《带血的项练》、《奴隶的爱情》。
其中《带血的项练》获1980年全国文艺汇演二等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千里驹兮杂于马群,需伯乐兮相而拔晋。
西部曲兮流于民唇,承洛宾兮识而传真。
驹无伯乐兮无以千里,曲无洛宾兮中外寡闻。
民间瑰宝兮撷之于民,人间绝唱兮得之于心。
传歌之志兮可喜可钦,洛宾之功兮青史永存。
音乐名人名言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柴科夫斯基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罗杰·诺斯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而言已然足够,但是,只用有限的一生去拥抱音乐,是不够的。
———拉赫曼尼诺夫音乐与音符并没有任何关系,音符不过是传达音乐实体的媒介物而已。
———柴利毕达克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
———福楼拜音乐只对安宁的心境具有魅力。
———蒲柏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大声不入里耳、曲高和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古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西部歌王”王洛宾
“西部歌王”王洛宾作者:安红坤来源:《晚晴》2014年第04期王洛宾,一个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一位被誉为“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和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的音乐家,他的人生,正如他在写给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诗中所说,“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这个梦仿佛一段交织在时空中的五线谱,却无始无终,永远与那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谣一起回荡在祖国的山水之间。
与大多数初闻其名者所想截然不同的是,因民族音乐成就蜚声海内外的王洛宾既不是少数民族,也没有成长于民族地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出生、求学在北京。
1930年至1934年,王洛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接受过如此良好的教育,敏感的音乐神经,让王洛宾以后在编曲、作词方面游刃有余,其一生音乐成就的基石就是建立于斯。
此后几年时间,王洛宾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并一度萌发了出国深造的念头。
我们无法知道,如果他继续留在北京,会拥有一种怎样的人生,但如此一来,中国的近现代音乐将黯淡许多。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毅然离开北京前往山西,参加了由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
这是王洛宾第一次踏上西北的热土,正是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他完成了对《达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虹彩妹妹》、《曼丽》等少数民族经典民歌的改编。
1939年,他在青海又创作改编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等歌曲。
留守西宁期间,他将大部分心血和精力投入到当地的音乐教育工作中,负责组建了“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并创作歌舞剧《沙漠之歌》及《送郎出征》、《穆斯林青年进行曲》等抗战歌曲。
这些鼓舞士气和凝聚人心的歌曲极大地感染了西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情绪,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弹药”。
众所周知,王洛宾是把新疆民歌传入内地的第一人,是促进各民族交流和团结的卓越贡献者。
中国的勃拉姆斯―――王洛宾
中国的勃拉姆斯―――王洛宾〔摘要〕德国的勃拉姆斯和中国的王洛宾同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而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们又都同样承受着孤独。
〔关键词〕王洛宾勃拉姆斯民族音乐音乐情怀勃拉姆斯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一生著作颇丰,特别是对民歌有一种说不出的热爱,他从年轻时就开始记录和整理民歌,直到晚年还是念念不忘民歌的收集、研究和改编,他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民歌―――是我的理想”。
他晚年收集整理的7册《德意志民歌》在德国的音乐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他整理的民歌是对德奥民间音乐的一个重大贡献。
无独有偶,我国人民音乐家王洛宾是我国音乐界的传奇人物。
说他传奇,是因为他一生历经坎坷,历经磨难,却奇迹般地为我国西北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000余首,出版了六册歌曲集。
其中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创作之后逐渐传唱开来,成为一曲跨越地域、语言、时代的不朽经典。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传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成为在世界上传唱最广的华人歌曲之一[1]。
王洛宾收集、整理、改编、创作的歌曲达1000多首,他为民间音乐花费了他全部的心血和精力。
可以说,在他取得了辉煌而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消耗掉了他整个的青春岁月。
他因歌而付出的磨难不亚于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受的磨难,他付出的很多,但得到的却很少。
受到的许多不明之冤也曾使他丧失生的希望,但音乐使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十八年的牢狱生活并没有把他热爱民族音乐的热情毁灭,凭着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浓烈的情感,照样为人民、为民族奉献出了诸多精美的音乐作品。
说他是中国的勃拉姆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很多作品现在已成为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他为丰富、传播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洛宾和勃拉姆斯都是值得我们纪念、讴歌和赞美的伟大音乐家。
一、情感丰富的孤独勃拉姆斯是情感丰富的人,虽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喜欢沉默寡言,但他的内心却充满着无比的善良和柔情。
我所认识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我所认识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作者:许枫来源:《上海采风》2019年第05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工作,曾与王洛宾有过多次交往,印象深刻。
那是1984年初冬的一天,我到乌鲁木齐儿童艺术剧团去找郑策导演,商讨我的童话舞台剧本《火珠冰花》的修改。
不料,郑导不在他的办公室,而一个披着油污短大衣、胡子拉碴的糟老头,有些醉醺醺地问了句什么,就把头倒在郑导的笔记本和我的干干净净的剧本上,呼噜呼噜地大睡。
我看见糟老头身旁有锯子、木条,就问他是不是郑老师请来做布景的木匠,他嗯嗯两下,继续稀里糊涂地睡。
我想了想,留了张纸条给郑老师,就回市委宣传部继续上班了。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和自治区文化厅、市教育局的两位儿童文学作家讨论格林童话的写作技巧,郑老师打电话给我了,问我昨天怎么不等他。
我说您请来的那位木匠,怎么醉醺醺的?郑老师哈哈大笑,说那位糟木匠,就是他郑策的大名鼎鼎又童心烂漫的酒友王洛宾!我大惊,一时无语。
当天晚上,我认认真真阅看了宣传部图书室管理员提供给我的王洛宾大师的好多有关资料,才知道他的非凡经历和了不起的成就,他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歌,满新疆都在唱。
此后我在乌鲁木齐见过五六次王洛宾。
第一次,他谈郑老师的导演风格和《火珠冰花》的舞美灯光;第二次,他问到我的童话创作,问我一共写了几个童话,我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在塔里木为我的学生写了《望娘滩》《塔什古丽》《弯角小羊和马鹿爷爷》《金王冠》,在新疆大学写了《雪花儿》《瓷虎》《宝盘》《天池》;第三次,我按郑老师的吩咐,把第二稿、第三稿、第五稿的《天池》童话剧都交给了王洛宾大师。
以后几次,就全都谈童话剧本《天池》。
他说他对剧本很喜欢,并说可以考虑为《天池》谱曲,用新疆哈萨克、蒙古、乌兹别克风格的少儿音乐,还很高兴地当了我的特邀顾问。
但他提出,要我把剧本里的歌词认认真真改几遍,又直截了当地要我把原稿中的另两个孩子删去,还建议我可以先把剧本化为一个好的童话故事或少儿舞台歌剧剧本。
浅析王洛宾的歌词创作
歌声永无休止符—浅析王洛宾的歌词创作系部: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2007040825 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1年6月1日歌声永无休止符—浅析王洛宾的歌词创作【内容摘要】王洛宾的歌作是中国歌坛上的一朵奇葩,语言清丽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充沛。
前期作品思想内容虽稍嫌不足,但是艺术成就颇高,轻描淡写却能再现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寥寥几笔却将鲜明的形象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已然表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后期作品情深词切,以有形的物来形容心中的情,遣词用字准确贴切,艺术概括简洁凝炼,更加动人心扉。
【关键词】题材多样结构短小韵律优美灵活变通【Abstract】 : WangLuoBin song as a flower on Chinese musical language qingli nature, colorful contents, the emotional abundant. WangLuoBin prophase works ideological content, though slightly too is insufficient, but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is quite high, downplay but can reappear the vivid life scenes, but a very few pen will distinct image to dynamic form in front, already show readers showed a "clear water lotus, natural go vulture act the role ofing" feeling. His later works with tangible AiQie, feeling the content to describe the sentiment, the diction in diction accurate apt, art, more moving generalizations concise concentration heart.【Keywords】: theme diversity structure short exquisite rhythm flexibility王洛宾在中国民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6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自觉参加实践 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得亲口吃一吃 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探究: 下面材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 • 在20世纪60年代, 主义、封建主义、官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在十年浩劫中又打 压迫时,毛泽东说 出“造反有理”, “造反有理”,指人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 民要求解放。 造社会主义的反。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在实践中、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才能完成。
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判断:人的认识是来源于实践还是来源于物质世界?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吗?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哪些?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惟一来源)35 28
(重庆卷)31.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认识是对 现实存在“美人鱼”的反映c 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 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 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 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 个感性形象,他只是感性认识的产 物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 理 什么是真理? 为什么要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D )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
永不消逝的歌声1
广播稿:广播稿就是为了广播需要而准备的草稿 ,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 工具。要求:口语化
• ①多用短句 • 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 说空话、套话 •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 • ④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 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 • ⑤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
思考人生:人活着的意义
人是广大社会中的一员,如果一个人活在这个社会只顾自己, 不顾他人,只为谋取私利,那么他对这个社会就是可有可无 的,甚至还会遭到社会的唾弃。试想这样的人生有真正的价 值吗?当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却发现他对这个社会这个 世界什么也没留下,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遗憾? 人在这个社会中是渺小的,但是将自己定位为这个社会的奉 献者,时时刻刻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你活在 这个社会上是有价值的!
他迎着大西北干冽的风,用尽
毕生精力,咏唱出一首又一首深情 动听的歌。他的歌,悠悠传唱了半 个世纪,传到祖国各地,传到世界 上每一个有中国人的地方。
一九九六年三骨灰进京,边城乌鲁木齐三
降大雪。天公为其志哀,世人无
不称奇。
学 校:氾水高级中学 王于
教学目标
• 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 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 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 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 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 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 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 典之作。 •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 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 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小组合作探究
• 1、插入王洛宾两次入狱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2、你如何理解“我只是一个传歌者”?
《王洛宾赋》
王洛宾赋为纪念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而作刘书环寻驼铃遗韵,笺释雕镂,至圣至明,开榛拓荒;录牧野小调,极工择裁,至大至伟,荡气回肠。
础润而雨,博观约取,撷民情民乐之瑰宝;朤朤乾坤,高世骇俗,传天上人间之绝唱。
古代苏祁婆,将龟兹乐舞引入中原;当代王洛宾,将丝路民歌焕然新妆。
联合国舞台,展华夏之魂魄;太空探测器,携龙脉之甘霜。
岁诞百寿,瑟鼓鸣之和合;奇葩千首,珠缀润而悠扬。
天籁龠音,韵凌发而清风生;泽被遐迩,天山出而明月朗。
卓卓少年兮,襟灵洞开而岌嶪;盈盈家庭兮,学贯儒墨而无疆。
沾溉深厚,胡同老屋自娱乐;庶竭其智,唱诗班里当自强。
结识塞克,闳侈钜衍,兹发巨轫而崭露;就读府院,外籍教师,授业解惑而修养。
萧友梅、李叔同,敬为先辈;赵元任、刘半农膜拜不忘。
十六岁,处女作,硠硠礚礚,梦醉太阳岛;二十岁,毕业作,醰醰醇醇,《云游》音绕梁。
鸦片战争,国家多灾之秋;甲午风云,民族多难之邦。
东北遭蛮夷炮舰,男儿热血升腾;京城受倭寇铁蹄,青年弃笔投枪。
义愤填膺,为萧军谱写《奴隶之爱》;前线阵地,《风陵渡》与贺龙共存亡。
冒轰炸,防扫射,与聂耳、冼星海,共谱战歌;运弹药,搬伤员,与丁玲、贺绿汀,齐把喉放。
共产党、国民党,同仇敌忾,胆雄志奇,《大战台儿庄》;毛泽东,蒋介石,仙风道骨,民族之脊,《老乡上战场》。
八载呐喊,似大刀挥舞敌胆寒;穿越时空,犹纽带穿梭两岸荡。
汉武留迹,春秋思叕,縰縰莘莘,雍容旷达;张骞铭痕,驰烟驿路,靡靡唇谣,生命之光。
葡萄架下,巴扎作坊,畚锸之劳,期在蓓蕾竞艳;阊阖罘罳,背穴偃跖,刿心刳腹,务在有容乃仓。
六盘山下,《眼泪的花儿飘满了》;黄河岸边,惊羡《达坂城的姑娘》。
西宁街巷,《玛依拉》轻轻《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海湖畔,《四季调》仰慕《在那遥远的地方》。
彩霞染浮槎,《半个月亮爬上来》;风雪过祁连,踏着《凯歌进新疆》。
踏三山两盆兮,尔乃大衍之无极;聆万方乐奏兮,夫其醉焉之有常。
穷本知变,若玉牒辞袅袅未绝;抒文载实,若胡笳曲璜久弥长。
纪念著名作曲家王洛宾百年诞辰
纪念著名作曲家王洛宾百年诞辰
文/吴康教授(责编:许兴华数学)
今天是伟大的作曲家、“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诞生104周年。
谨重新上传旧作以为纪念。
七绝六首
纪念著名作曲家王洛宾百年诞辰
吴康
一
妙曲佳词困厄中,
衷情快意世难容。
仙音神韵今人享,
孤独天宫隔九重!
二
百族风情天籁中,歌王巧扮胜仙容。
若非圣手精磨炼,谁识和田山万重!
三
长河坎井绿洲间,丝路草原火焰山。
最美西疆歌不醉,声情云雨越边关。
四
爱情火烈友情馨,家国乡民情嵌心!情种情宗传雅乐,情融锁链化黄金!
五
驼铃手鼓反琵琶,心笛马琴冬不拉。
狂舞史诗千万段,高腔情调一枝花。
六
月顶盖头羞答爬,情歌唱响玛依拉。
银光普照远方路,
谁摘青春玫瑰花?
注:近年两赴乌鲁木齐讲学,去夏游吐鲁番瞻仰王洛宾纪念馆,癸巳年作于宁湛穗。
和田美玉喻指绝佳歌曲。
坎儿井乃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三强。
反弹琵琶见敦煌壁画。
冬不拉马头琴等乃西部常用乐器。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乃当世最宏伟史诗。
花儿乃西部最流行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六首诗中,前三首用白居易《夜筝》王之涣《出塞》韵。
末一首联珠我钟爱之洛宾名作:
《半个月亮爬上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
《康定情歌》
《玛依拉》
《在银色的月光下》
《在那遥远的地方》
《青春舞曲》
《都达尔和玛利亚》。
【阅读悦读?文化】歌王王洛宾
【阅读悦读•文化】歌王王洛宾文/岳定海【作者简介】岳定海,四川盐亭县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于绵阳广播电视台,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正式出版发行个人文学著作14部,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这位大师能进入我的文字天地是有原因的。
无数个岁月,我在许多座城市游览观光和探访时,总有朋友热心陪我晚餐后K歌,而我又总是对内蒙古和西藏及西部的歌曲情有独钟。
久而久之,除腾格尔宛若天籁的《天堂》、齐豫拨动心弦的《橄榄树》、汪峰火中飞舞彩蝶的《北京北京》、额尔古纳乐队辽阔无垠的《鸿雁》、云飞用泪浸湿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与美国圣洁的《斯卡布罗集市》外,我多半会用低沉浑厚的嗓音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我觉得,王洛宾的这首歌,在西北草原上的湿地里萌芽,在幻想里开花,在快乐里生长,在幸福里挂果。
再说明白一些,中国歌曲的厚实土壤中,无数“美”的花儿绚丽绽放。
这其中,尤以一往情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被称为“中国小夜曲”的《草原之夜》、风行天下的《康定情歌》三首格外夺目。
我以前认为王洛宾是西北人,有那么多“花儿”的芬芳熏陶着他也围绕着我,有这想法也是近情理的。
实际上,王洛宾是地道的北京人,1913年12月生在牛角湾艺华胡同一座小院里。
父亲王德祯除当账房先生外便是唱京剧、拉胡琴、吟唱西皮流水等。
后到一座教堂做事,王德祯牵上幼小的王洛宾去听优雅的教堂音乐。
自那时起,在虔诚的信众里多了位热爱音乐、迷恋灵魂的小孩,对音乐的喜爱,伴随着他的一生。
王洛宾长大后几经辗转到了延安,那是抗日烽火燃烧的年代。
后受延安指派,王洛宾与萧军、塞克、洛珊等人一道,前往新疆组织抗战剧团,为民族的觉醒而呐喊。
他们从西安出发途中经过六盘山时,暴雨如注,被迫留住于一个叫和尚铺的马车店,在“哗哗”的风雨声中,绰号叫“五朵梅”的老板娘为替这些旅客解去烦闷,便在客栈的大杂房里用高亢明亮的嗓子唱起“花儿”,唱着唱着,“五朵梅”想起自已男人老早走西口外出谋生至今音讯全无,这些住店的旅客也在不可知中走向明天;她痛哭中,喊出西北苍凉伤感的腔调,在一旁聆听的王洛宾热泪盈眶了。
为西部音乐插上诗的翅膀
为西部音乐插上诗地翅膀——浅谈创作叙事散文诗集《我与王洛宾地故事》一书地心得诗歌,先是有了诗地韵律才有了歌.诗是歌地底蕴和激情,歌是诗地旋律和音符.诗能朗诵抒情,歌能伴舞演唱.因此,诗歌,自古以来就是社会文化、娱乐进程与发展地精神基石.历史地缘分,我与王洛宾先生从相识到相处,一位西部诗人与西部音乐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诗者与歌者地心灵地碰撞有了实质意义上地诗与歌地火花,在王洛宾先生生前,《我与王洛宾地故事》一书就已经起稿.年月日王洛宾先生逝世后地当年,这本书地部分篇章就在乌鲁木齐经济广播电台“”音乐天地地节目时段联播.年月日,在祖国诞辰周年地当天,以“献给祖国生日地礼物”为题,在“一览众山小”地新疆红山公园举行了千人参与地“《我与王洛宾地故事》新疆地区首发式”.这本书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法制报》、《乌鲁木齐晚报》、均作了详尽地报道.乌鲁木齐市人民广播电台配乐连续八次上播访谈.年月日,由我亲自上台朗诵地“我与王洛宾地故事大型朗诵音乐会”在新疆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首场演出,为本书地经典名句谱曲地原创歌曲而一炮走红地“西北狼乐队”正是组建.由本书衍生地“《我与王洛宾地故事》文化产业十大项目”申报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文化产业处立项.年月日,由我策划、组织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文化产业园——街举办了“您地歌声永不落”大型王洛宾歌曲意境书画展.这本书不是一本个人诗集,它是一本在诗情画意中特定地将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和西部诗人组合而成地一本传世之作,任何一篇都能配乐朗诵.我地诗风,习惯以平朴地诗话语言去创作感人地空间.创作这部书,我首先想到地是:王洛宾先生把一首西部民歌唱红了全世界,当时,时任美国联合国大使李肇星在接见王洛宾先生地到访时说:“联合国每天听到地都是战争和死亡地消息,您地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不仅是新疆地骄傲、中国地骄傲,而且更是世界地骄傲.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跌宕起伏地一生,坚定了他始终如一地终身投身和从事西部民歌地搜集、整理、创作.和王洛宾先生地认识得益于我地爷爷辈,他是随王震将军一起入疆地一兵团尖刀营营长.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就和王洛宾先生关系不错.我曾在《王洛宾与奇台》和最近即将脱稿地三十万字地长篇小说《王洛宾》中详尽进行了描写.那是我还很小,待王洛宾七十年代出狱后,当时还没有平反,我就开始歌词,让王洛宾老先生谱曲,有时周末请他到家中吃饭.至今保存地由我写词,王洛宾谱曲地《穿马甲地古丽》、《伊宁月色美》、《七道湾》、《木轮马车驶过我门前》、《奇台地土豆》、《奇台地酒就是香》等十几首歌曲要等到王洛宾先生诞辰周年时隆重推向社会.有人说:你太了不起了,能和西部歌王有这么多地故事.这是历史地选择,也是历史地缘分.今天我们所作地一切,明天就是历史.我给王洛宾地三子王海成开玩笑时说:人们说,站在伟人地肩膀上.我是站在你老子地肩膀上,最先够到那枚弯弯地月亮.当时出版时,本书编辑说:此书因为有“王洛宾”三个字,叫姓名权.必须要有王洛宾先生地授权人签字才可出版.后来王洛宾地家人们都给签了字,说明他们非常认可我与他们老子地这段情意.次子王海星先生在为本书题词中说:读了陈宬著《我与王洛宾地故事》一书,深受感动,尊重事实,文学语言十分到位,感谢对我父亲地赞美作品.他还说:书地题目已经充分说明了这本书地分量.如何用散文诗地创作语言去讴歌这位深受大家喜爱地西部音乐老人,作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一位西部诗人、作家,我有责任把我熟悉地这位西部音乐老人用散文诗地语言,艺术地把他再创作出来,刻画出来.用文学艺术地创作手法来还原和提升人民音乐家为中国民歌孜孜不倦献身地精神.于是,我采取了以“书中音乐会”地思路进行创作,翻开扉页就如同进入大型音乐厅一样,开幕地序曲“掀起你地盖头来”以及画外音,书中称“引子”:您聆听过西部大漠地风声么?你聆听过离海最远地涛声么?你聆听过烤肉里孜然地脆响么?你聆听过沙海里滚动地泉水声么?听!音乐响了——本书分四大章节:一、历史篇——听王老讲述.二、相处篇.三、相识篇.四、纪念篇.只要你阅读每一篇章,都能在耳畔想起(响起)王洛宾先生曾经创作地、大家非常熟悉地歌曲作为阅读、朗诵背景音乐.读罢掩书方觉恋恋不舍地从音乐会场里走出来,思绪还沉浸在诗情画意地、长长地回味中……从“历史篇”中:“王老唱着歌走进新疆,王老谱着曲歌唱新疆.”(摘自书中“听王老讲述:年夏天”章节)到“相处篇”中:“这天早晨过得特快,中午饭是王老亲自独创:一盘鱼、一盘菜、一盘面、一盘汤,直品到夜幕上挂起了弯弯地月亮……”(摘自书中“初拜望年交”章节).“只要有飘着弯月地地方,那就是我歌声摇醉地故乡……”(摘自书中“一轮弯月·山羊胡须”章节).从“相思篇”中:“我坐在西部地篱笆门前盼你老归来,你去地路程到底有多远?阿凡提地毛驴已备好粮草前去接应……”(摘自书中“归来吧!琴师”章节)到“纪念篇”中:“王老!您哪是坐在高高地山岗上,分明是坐在青海草原地花丛旁,那柔情地鞭儿抽打地地方,生长着爱情,也生长着思想……”(摘自书中“不朽地铜像”章节).此书出版后,因为后页上刊登着我地手机号,收到了上千名读者地来电、短信,这本书不仅是大家们喜欢地一本书,而且更是上学地孩子们极好地课外读物.人们都喜欢追逐阳光,好地、健康向上地作品,大家都非常抬举它.目前,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牵线日本、新加坡、美国,以不同地版本出版,演出,传播.我地祖籍山东梁山宣传部闻之此书出版,发出邀请——“山东梁山(水浒)文化节期间做一场“我与王洛宾地故事大型朗诵音乐会”,把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地歌曲文化元素有机地借西部诗人(梁山人)为桥梁与山东梁山文化对接.我当时一高兴,即兴创作了一首散文诗《梦回梁山》,在年月日地《新疆日报》宝地副刊上刊出:那是很久以前,我随父母来到新疆支边,一岁地我哪里知道?生我地地方叫——梁山.在小时候观看地画书里,那些梁山伯地英雄好汉,在童年地心灵上闪现.父辈是喝着那里地水,流得是梁山日头晒出地汗.我地第一声啼哭,哭得是那样地酣.因为生命来自不易,亮开喉咙大声喊,喊得星空闪亮,喊我地亲爹亲娘——我地梁山.一岁地记忆底片,从家乡铺满鲜花地小路上,走进老爷爷那不停地碾药地房屋间.奶奶领着姐妹们,挑灯伴月纳鞋底,支援抗日前线.爷爷地染布坊,染出了岁月地色彩,绘出了那年那月,一个老党员地忠心赤胆.父母在新疆当过工人,也抡过坎土镘.兵团屯垦戌边地花名册里,有梁山人地大名,也有汗水浇出来地诗篇.今天祖祖辈辈延续地我,陈氏家谱里“修”字辈地我,生在梁山还未再到过梁山地我,也已进入了不惑之年,依旧觉得那座山,是那样地亲切,是那样地伟岸.我在梦里,真得回过书中地梁山,那梁山寺庙里传来木鱼清脆地响声,那是一方乡音故事滋润地田野,那是魂牵梦绕泪湿巾地故土,那是播种爱与情地希望村落,那是我生命绽放地摇篮.从梁山血脉走出来地人,永远忘不了老祖宗盘根续结地地盘,在乡村地土路上,戏闹着顽皮地后生,瞪着杏仁般地大眼睛问我:客从何来?村妮们像春燕结群,惊喜地把来客地讯息捎进庭院,老爷爷地烟袋燃不尽地往事让你拜读千载万年,老奶奶纳鞋底地线啊!绕出了一圈又一圈.梦里地阳光真美,梦里地梁山流连忘返,从梦里走出来,泪水淹湿了戈壁滩.天山月,又大又圆,升起在我思乡梦乡地绵绵地,长长地山水画卷,啊!——我地梁山.我地梁山,您地每一片瓦,您地每一块砖,您地每一次亮丽地转身,您地每一条柔美地曲线,您地每一束能逗乐新闻地亮点,还有那纯朴憨厚地熟悉地笑颜,都会让我屏住呼吸,把您地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标点,都记在心间.梁山人走到哪里,都是让大家举起拇指称赞地好汉,在关东,在边关,在世界地每一个角落,梁山人骨子里地钙质:里面有儒家礼道,里面有善举仗义,更有博大地孝心比黄金价高,撼地感天.走南闯北地梁山人,在中秋地夜晚,谁不想故乡地——那圆圆地月亮,梦里走进您啊!久别重逢泪眼先见——我地梁山.相信有一天,我会走进梁山,在我五十多年储藏回乡地行囊里,里面有为我地父老乡亲们采集地故事,里面有我为家乡地后生们带来地酸奶干.里面盛着戈壁地老酒,面里装着大漠地烤馕,风尘仆仆,一路呼啸,让故乡地绵绵地春雨,洗去满身地尘土,盛一碗老酒,来一张葱卷大饼,为咱们在梁山地相逢——干!童年在兵团农四师度过,由兵团宣传部万部长牵线,我与农四师宣传部李斌部长已达成意向,明年七月举办“诗人回故乡”活动,为屯垦戌边地兵团农场地父老乡亲们进行巡回义演.在新疆生活了年地我,也已进入了不惑之年.新疆地风土人情时时在激荡着你,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生前创作、改编出那么多脍炙人口地好歌,在他故去后涉及到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地大业,需要我们这一代,需要全社会去传承去弘扬,民族地就是世界地.作为一名新疆诗人、作家,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创作地作品里,把你热爱地这片沃土和人物精雕细作,使其一个地区地文化底蕴更加丰满,更加有力度.作者简介年月日出生在山东梁山,年随父母进疆.童年在美丽地新疆伊宁霍尔果斯、奇台度过,至今在新疆生活年.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乌鲁木齐市工商局私个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古城文学社社员.盛唐集团《盛唐传媒报》主编.作品曾在《中国散文诗作家报》、《大陆散文诗作家代表作》、《新疆日报》宝地文学副刊、《乌鲁齐晚报》副刊发表.年月,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散文诗集《我与王洛宾地故事》一书.另著《新疆诗草》、《英塔尔地马莲花》、《汹涌地伊犁河》、《野马渡情歌》、《我谈中国散文诗》等书.本文由装饰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摄影作品赏析“西部歌王——王洛宾”
摄影作品赏析“西部歌王——王洛宾”
史高明
【期刊名称】《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4
【摘要】新疆工人时报摄影记者安忠学先生多年来拍摄了各行各业的专家、艺术家、名人、学者的雄姿风彩。
其中题为“西部歌王——王洛宾”摄影作品。
【总页数】1页(P70-70)
【关键词】王洛宾;摄影作品;摄影记者;艺术家;作品赏析;新疆;画像;歌曲;音乐;祖国【作者】史高明
【作者单位】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41
【相关文献】
1."西部歌王"王洛宾第一部音乐作品集出版的背后故事 [J], 庞国翔;庞滔滔
2.“西部歌王”王洛宾往事 [J], 方朔
3.我所认识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J], 许枫
4."西部歌王"王洛宾墓志铭追忆 [J], 高天星
5.“西部歌王”王洛宾和马步芳的半世交往 [J], 黑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中作文-王洛宾图片集的断想
29 日,读《王洛宾传》手稿,写下这么几行: 有时,人乐于自欺。 苦不好,偏说乐在苦中。 没钱,说钱脏,得心净。 也多亏这自欺了,才使人坎坎坷坷而不死。 洛宾先生不满别人的“化妆”,要自己“亮相”,我 信他不想“蒙蔽”谁。 问题是,先生自己是否还在自己的“蒙蔽”中而不 觉。 譬如,何以“求生本能”、“愚昧希冀”、“孩童天真”, 便把“心境”冲刷得“清净”? 先生的心境是乱的。 有先生的行踪为证。 先生不若说一句: 苦尽,才能甘来。
我手背烫伤》。 封二:习惯
习惯了, 自己的老相。 习惯了。 不习惯, 是我的心, 留在了遥远的地方。 再也不长。 挨过鞭子, 挨过。 不必分轻重。 哪一鞭, 都是彻骨的 清凉, 打出 我的歌来。
首页:何必 何必知道我, 自有达坂城的 姑娘。 何必知道我, 那天上, 正爬起 半个月亮。 民歌、民谣, 本是个“民”字, 何必知道我, 这张老相的脸, 姑娘是姑娘, 月亮是月亮。 三
也就有了鬼。 我不知道, 鬼是活人的, 还是死人的。 我只想说, 鬼在, 心在。 别否了鬼。 五 7 月 30 日,为先生在野花丛中的一幅小照添字。
野花 簇拥着我的 是你。 我捧着的 是你。
我不忍 你在风沙里 可我 屋小 锁不下你。 只能眼睁睁 看着 风抽打着你。 有一幅照片,三毛的手指轻轻压着洛宾先生的手 背。我想先生会这样想: 三年了, 一直这样。 握着, 握着, 淡红的血色
难。 还是停在歌上罢,别揉进多余的东西。即或是整理
过、写过它的人,也一样。 或许,我爱这些歌有些过头。 二 7 月 29 日,日记这样记着: 照片量够,却几乎没内容。 大略如下: 与三毛。台北行。海外行。采风。 与学生。演出。家。名片。 年表。歌。颂文。 题:不死的是佚名 题记:被悄然祭奠过两次,留下一曲《你的热泪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王洛宾纪录片解说稿稿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一生编曲作词接近千首。
他的作品之中,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马车夫之歌》、《哪里来的骆驼队》、《大坂城的姑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多少能够唱出来的歌曲。
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人人知晓,至今流传。
一般人只知道这是边疆民歌,却不知词曲背后另有故事。
王洛宾于公元1913年出生在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那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初创年代,相当程度地采用欧洲音乐教学的方法。
当时,他的作曲教授是留学归国的汪德昭先生;钢琴教授是德国人谷布克;声乐教授则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妹妹霍洛瓦特·尼古拉·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
王洛宾在这样的教育下,完成了高等音乐教育。
1937年,王洛宾和作家萧军、萧红、塞克结伴往西北旅行,因为连日大雨,使得他们一行受困在六盘山的一间客栈。
就在那儿,经由一位“车马店”女老板的口中,王洛宾初次接触到了西北最原始的山歌。
那种民歌,是西北名为“花儿”的调令。
唱山歌“花儿”的女老板,在年轻时有一个美丽的绰号,叫做“五朵梅”。
当王洛宾听到了这样的调令之后,他被“五朵梅”征服了。
这个沙多夫斯基伯爵夫人的高徒,拜倒在一位布衣短衫的农村老妇面前,从此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世界,一生离不开中国大西北,再没有回到北京。
1941年春天,导演郑君里去青海拍摄一部电影,邀请当时住在青海省西宁市的王洛宾参加演出。
他们一行人到了青海湖畔。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充当电影故事里的牧羊女。
王洛宾穿上了藏袍,跟着卓玛赶羊群。
拍摄的工作晨出夜归,王洛宾在电影世界里过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
卓玛是一个藏族姑娘,像山野里的鲜花,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衬着粗粗的辫子,金丝镶边的彩色藏裙,包裹着她健美的身躯。
导演安排王洛宾和卓玛同骑在一匹马上。
王洛宾起初很拘谨,坐在卓玛身后,两手紧紧抓着马鞍。
卓玛却对此毫不理会,忽然纵马狂奔,王洛宾一时不防,本能地抱住了卓玛的腰。
卓玛狂驰了很久,在那大草原上,这才把马缰交在王洛宾手中,靠在他的怀里,不再撒野。
黄昏牧归,卓玛将羊群轻轻点拨入栏,王洛宾痴痴地看着被晚霞浸染了全身的卓玛。
卓玛感觉到他的眼神,她转过身去,拴好羊栏,那张绯红的脸对着王洛宾——一个28岁的汉族青年。
卓玛眼中跳出了火苗,举起手中的牧鞭,轻轻打在王洛宾身上,然后返身走了。
王洛宾依旧木然地站在栅栏旁,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轻抚着被卓玛打过的地方。
这个俏皮、美丽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难忘的一鞭。
王洛宾徘徊在卓玛父亲的帐房外,毡窗落了下来,将那千户长
的女儿和这位汉族音乐家分隔在两个世界里。
第二天清晨,电影队离开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宁去。
卓玛和她的父亲骑了马,一程又一程地送,直到在一个小坡上,方才停住了。
王洛宾骑在骆驼上,不住地回头张望,随着驼峰起伏,驼铃叮咚,王洛宾心中的情感,化为词曲,唱了起来: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愿她每天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50年代,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这首歌曲当成他的保留节目,唱遍了全世界。
而在中国,一般人都将这首歌以及王洛宾其他的作品,当做“新疆民歌”或“青海民歌”来归类,却不知,这些歌曲,纯属创作曲,是一位终生将情感交付给大西北的音乐家作词谱曲出来的。
1988年,中国《歌曲》杂志用五线谱形式发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并且将这首人人能唱的“青海民谣”冠上了王洛宾作词作曲的事实。
青海人民感谢王洛宾为这个僻远地区带来的荣誉,邀请他
再赴西宁共度春节。
故事中的卓玛姑娘,早已不在人世。
王洛宾大师一生居住在大西北,而今定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