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福建九龙江下游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类
分位于花岗岩类基岩分布区及下游位置 %图 %&# 花岗岩分布区 土壤 ’%& 平均 !-BD"明显较全国土壤丰度高 "为富钾土壤 #
#$%&!()*%&!! 本 区 #$%&!()*%&! 比 值 平 均 F-%B" 以 F-%B
为 界 " 大 于 F-%B 的 样 品 位 于 花 岗 闪 长 岩 $ 辉 石 闪 长 岩 等 暗 色 矿物较多的基岩分布区 # 玄武岩分布区 #$%&!()*%&! 大于 F-B #
命 名 $边 界 的 确 定 及 平 均 含 量 "需 要 进 行 空 间 分 布 的 研 究 和 统计计算 " 因此资料整理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 9):;<= 上 进 行 "将 样 品 元 素 含 量 作 为 点 属 性 "在 计 算 机 上 进 行 空 间 分 析和属性分析 #
!
地质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对农业 生产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 同时也是环境容量研究 的 重 要 基 础 资 料 H!1:I$ 国 内 外 现 有 的 各 种 土 壤 分 类 方 案 H6I! 均 不 能 很 好 地 反映土壤的化学成分 ! 因此有必要研究能直接反 映 土 壤 化 学 成分的地球化学分类方法 $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下游地区!面积约: 7!: J,:$ 九 龙 江 为 福 建 省 第 二 大 河 流 ! 发 源 于 戴 云’博 平 岭 山 脉 西 坡 !分 西 溪 (北 溪 两 大 支 流 !于 龙 海 附 近 汇 合 后 流 入 台 湾 海 峡 ! 流域面积 !7 @7! J,:" 图 ! )* 研究区中部为漳州平原 ! 海拔 ;1:; , ! 沿九龙江两侧 发 育 ! 面积 ?=@ J,:! 地质构造属第四 纪 盆 地 ! 由 河 流 冲 积 物 + 海 积 物 组 成 & 平 原 两 侧 为 岗 台 地 ! 海 拔 :; 18; , ! 相 对 高 差 !; 1
第四纪地质与堆积环境
第二节第四纪地质和堆积环境覆盖在中国陆地表面的黄土大约是63万平方公里,陕西黄土高原占14%左右。
一、黄土堆积F·V·李希霍芬于1877年把新第三纪含有三趾马动物化石的红粘土包括在黄土地层中;以后J·G·安特生于1923年认为黄土应指颜色淡黄、质地疏松的物质,遂将黄土与三趾马红土分开。
P·德日进和杨钟健于1930年进一步把黄土分为黄土及红色土。
最上部的黄土可与北京西山斋堂马兰沟堆积台地形成的时代相比,定为晚更新世,即马兰黄土。
马兰黄土与红色黄土沿用了很长时间。
刘东生于1956年将马兰黄土及其以后全新世的黄土称为新黄土,以前的称为老黄土,并把老黄土和新黄土都分为上下两部。
新黄土的上部属全新世堆积,下部与马兰黄土相当,属晚更新世堆积;老黄土上部为中更新世堆积,下部为早更新世堆积(与三门期堆积相当)。
以后刘东生等又根据山西省隰县午城镇柳树沟实测标准剖面,把老黄土下部早更新黄土改名午城黄土;上部中更新世老黄土改名离石黄土,并把离石黄土分为下部(Q12)和上部(Q22)。
据古地磁和热释光测定:午城黄土顶部形成于距今66.6万年前;离石黄土部(Q12)顶层的年龄为18.1万年,上部年龄为18.1~7.1万年;马兰黄土的年龄为7.1~1万年;全新世黄土属近1万年以来。
午城黄土因山西隰县午城镇得名。
午城黄土颜色棕红,质地粘重,无石灰反应,含有红棕色埋藏土壤层。
本层底部有砂砾沉积物向古老地层过渡。
在各地的午城黄土中发掘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中国角鹿、中国野牛和短脚兔等具森林草原习性的动物化石,草原动物化石有鼢鼠,但数量极少。
离石黄土因山西离石得名。
离石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成为塬、梁、峁地形的骨架,其上、下两层间有一不整合接触面。
上部黄土为黄色,含有5~6层红棕色埋藏土壤层。
埋藏土壤的质地较黄土粘重,拟棱柱状结构,结构表面有光泽的Si02及腐殖质胶膜,无石灰反应。
福州第四纪红土沉积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adte d naye v o m n hn l( L , a a ( )adWafs WF )w r u idi ti pp r n i s i t ni n et nC ag C ) M bo MB n noi ' e s de s ae. h r e me r r i e ( S et nh
p o n s ri g,ma ny po i v -k we n s e e s a d rn i g fo me i m o wie i u tss T e a o e c a - o ri o tn i l st e s e d i k wn s i n a g n rm d u t d n k ro i. h b v h r a trsis id c t a e olwa i y p o i lhy r d n mi r ns o tto e e itc n i ae t tr d s i h smanl r xma d o y a c ta p rain,r pde e i n t n a a l a i d s d me t i nd e n e a o
为主 , 平均体积分数为 4 .3 ~ 29 %, 9 1% 5 .0 细粉砂高于粗粉砂 , 中 c 、 其 L w 剖面黏土 含量 次之 , 平均体积 分数为
2 .5 ~ 5 2 % , MB剖面砂含量次之 , 45 % 3 . 1 而 平均 3 .0 2 频率 曲线 以多峰型为主 , 一众 数在 4—1 m, 23 %. ) 第 6 第二
Fj IN r a U i rt, uhu300 , hn ) u a o l nv sy F zo 50 7 C ia iI m e i
Ab t a t Ac o d n o E R n L d t g e olo u h u w s d tr n e o b i l l s g sr c c r i g t S a d OS ai ,r d s i fF z o a ee mid d t e man y mu t t e n ia
从软体动物分布谈淮河及长江下游第四纪地层和古地理!
淮河长江下游第四系岩性简表
厚度 (C) ! H D5 丘 陵 区 岩 性 厚度 (C) 3 H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 ( G4 / ) 新 “上海组” 世 晚 更 新 世 中 更 新 世 早 更 新 世 泗洪组 ( G5 / )
灰黄、 灰黑、 深灰色粉砂粘土、 粉砂亚粘 土、 粉砂 灰黄、 灰 褐、 灰 黑、 灰绿色亚粘土质粉 砂, 粉砂质粘土, 粉细砂, 局部含砾 灰黑、 灰绿、 深灰、 棕红色含砾细、 粗砂, 亚粘土质粉砂、 粉砂质粘土 棕黄、 灰 白 色 粉 砂 质 粘 土, 含 砾、 中粗 砂, 局部为粘土与砂砾互层 53 H #45 #! H 77 !4 H #"3
粉砂粘土、 亚粘土夹含砾粗砂、 粉细砂, 局部为粉细 砂、 含砾亚粘土质粉砂层, 产双壳类化石 +&,-.$/0(& ( 4&.0"#$ )/$./0$)&( 8,7) 、+ 2( 4 2 ))-0.#&( 3,4.,) 、 、 + 2 5) 6 7$"<*=& 34720 ,* +&"7*$(&.#& ’.*3&"&( 8,7) C,(、5$.6#70(& 6#7$($.& 3,4.,、5 2 7*()0)&-#7& 34720, 产腹足类化石 4(&"$.6&.#0) 9: 6 、>#(83"#& 9: 6 。 丘陵区 岩性为棕黄、 棕红、 赭红色含粉砂亚粘土、 粘土, 底为泥砾、 角砾层。本组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 系在平原区为整合接触, 丘陵区为假整合接触。本 组所产 +&,-.$/0(&( 4&.0"#$ ))-0.#& 曾发现于河南三 门峡下、 中更新统, 也发现于安徽五河中、 上更新统; 上 +&"7*$(&.#& 5) 6 7$"<*=& 曾发现于内蒙古黄河边中、 更新统; 5$.6#70(& 6#7$($.& 曾发现于山西襄汾丁村中 更新统; 5$.6#70(& 7*()0)&-#7& 发现于浙江湖州中更新 统。因此本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 " 上更新统泗洪组 (A" ) )
第四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层划分详解演示文稿
(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的)
根据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所含生物残骸的同位素年龄资 料,按年龄关系划分出时间(地质年龄)地层单位,并
建立起一种地层顺序的方法。由于它不涉及具体岩性,
有利于洲际间的地层对比,由于这种资料依赖于测年 资料(同位素法),测年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对比的精
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七十二页\编于七点
地层:第四系各统发育齐全,沉积物富含钙质
或碱性成分,沉积物呈白、灰白及黄色,以黄 土堆积为主,西北部分区有冰川、湖泊及山麓 -冲积等。
下更新统为泥河湾组(午城黄土)及其同 期沉积;中更新统为周口店组(离石黄土)及 其相当地层;上更新统为丁村组(马兰黄土) 及其相当地层;全新统为近代堆积层。
还有:冰水沉积(fgl)、火山堆积(β)、人工堆积(a)、冰 湖堆积(lgl)、化学堆积(ch)
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七十二页\编于七点
1.3 中国第四纪地层
23 个省
4 个直辖市(北京、天津、
上海、 重庆) 5 个自治区(广西、 内蒙古、
西藏、宁夏、 新疆)
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 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 区)
•上段为浅红、黄棕、浅绿、灰白色砂层及粘土层,
称黄泥河湾组。含三趾马―真马动物群及大量软体 动物化石,第三纪动物少量残留,如长鼻三趾马、
板齿犀等,第四纪属种大量出现,如马、 野牛、象、 步氏大角鹿等,森林草原环境。
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七十二页\编于七点
比值(δ18O)是一重要参数。18O的丰度是沉积时水温的 一个函数,低温时的碳酸盐中18O含量比高温时沉积的略 为大一些。
此外还有古地磁法、古土壤地层学法、海面地层顺 序法等。
目前十一页\总数七十二页\编于七点
汾渭地堑系列湖盆第四纪中晚期地貌与沉积阶段性演化的时间序次差异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查清盆地内湖 退 发 生 的 序 次 及 发 生 过 程、 河流 阶地的序次及特征, 无疑是揭示区域第四纪阶段性 演化历史的一重要途径。而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 是影响区 域 湖 退 和 河 流 下 切 发 生 的 两 个 最 基 本 因 素, 分析导致这些湖退和河流下切发生的原因, 将有 利于寻觅盆地过去 的 构 造 运 动 和 气 候 变 化 历 史, 尤 其是从中可提取丰富的构造运动信息。 本文根据野外获取的有关汾渭系列盆地第四纪 地貌及沉积资料, 拟对第四纪中晚期以来的系列盆 地阶段性演化历史进行追溯;在此 基础上 通过 对比 各盆地阶段性演化 在 时 序 上 的 相 位 差, 分析其所蕴 含的区域构 造 信 息, 探讨“ 青藏高原隆升控制汾渭 地堑盆地演化” 这 一 认 识 的 科 学 性。 研 究 区 域 的 构 造地貌略图及考察剖面位置图见图 1 。
第3 2卷 第 5期 2 0 1 2年 9月
第 四 纪 研 究 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 S
V o l . 3 2 , N o . 5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7 4 1 0 . 2 0 1 2 . 0 5 . 0 3
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每一套沉积韵律层包括湖退湖侵沉积序列的总厚度是与其沉积持续时2021依据公式07007为第一大韵律层厚度h12为第一第二大韵律层总厚度可以推算出郝家台剖面中的第一韵律层底部湖退沉积的开始年龄约为小长梁剖面第一韵律层和东谷坨剖面第一韵律层底部沉积的开始年龄约为与黄土古土壤层序的年代数据对比2022个剖面中记录的这最晚一套韵律层所示的湖退开始年龄与黄土盆地第四纪中晚期河湖沉积阶段性演化时间序次个典型剖面河湖相沉积层的韵律变化以及上覆风成堆积为黄土等沉积特征显示第四纪中晚期以来盆地内曾发生过次大幅的湖退事件发生的年代分别在黄土层14的研究显示盆地中由湖退形成的浅水相沉积在岩相特征磁性特征上与下伏的湖侵深水相沉积界限清晰湖退的发生是短暂快速的而湖侵是长期缓慢的
福建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线状沉积沙体特征
福建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线状沉积沙体特征许艳;蔡锋;卢惠泉;吴承强;郑勇玲;鲍晶晶【摘要】福建沿海强潮河口闽江口和九龙江口外均发育有一定规模的线状沉积沙体,通过多波束调查采集数据和浅剖、沉积物资料的分析,对此类沙体特征进行研究,初步认为其为潮流沙脊。
结果表明:在平面分布上,闽江口外潮流沙脊走向近SW-NE向,沙脊局部连片;九龙江口外沙脊走向近 ENE-WSW向,沙脊末端有分叉现象。
分析现代海洋环境作用并结合沙脊规模、水深和河口相对关系的研究显示,沙脊主体规模基本稳定,现代水动力仅对沙脊表面有改造作用。
在潮流、波浪和近岸余流的共同作用下沙脊脊顶部略显平滑,两翼坡度较缓,其沉积物组成以粒度较粗的古河口砂质浅滩砂为主,沉积主体为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时期,近岸河口环境的古水下三角洲遭受潮流侵蚀而成。
%A certain scale of linear submarine sands which are referred to as tidal sand ridges occurs off the Minjiang Estuary and the Jiulongjiang Estuary in Fujia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by multi-beam acoustic sounding ,sub-bottom profile as well as sediment grain sizes analysis ,we studied the features of the tidal sand rid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ridges off the Minjiang Estuary are oriented NE -SW ,and some of them are connected .The sand ridges off the Jiulongjiang Estuary are oriented ENE -WSW ,and some appear to diverge on the en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arine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 affects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 ridges scale ,depth and relative distance to the estuary ,the main body of the sand ridges is basically steady .They have been reformed by the recent hydrodynamics as evidenced by similar sand waves on both sides of flanks .The interaction byrecent tid-al current ,wave and residual current leads to a relatively smooth surface on top and both flanks of the sand ridges . It's indicated that the tidal sands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estuarine coarse sandy shoals on the paleo-channel sys-tem and were subsequently modified into the linear forms during the period of Holocene transgression when sea-level rise w as decelerated .【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10页(P142-151)【关键词】潮流沙脊;地貌特征;闽江口外;九龙江口外【作者】许艳;蔡锋;卢惠泉;吴承强;郑勇玲;鲍晶晶【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福建平潭350400;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1 引言全新世海侵时期,欧洲北海、美国、中国沿海等陆架受潮流作用,广泛发育了各种类型的潮成地貌[1—3],具体表现为沙脊、沙席、浅滩、沙波和冲刷槽等形态。
福建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特征
f ut F2 cie n lt lit c n . ( a l( )a t d i ae P eso e e 2)Th o e g—Ja g o g io fu ta d t eJn e g— v eGu k n in d n qa a l n h i fn
t a :( ) eGu k n -Ja g o gfutF ) Z u e gfutF )a dJne g D ma s a ut h t 1 Th o e g in d n a l( 1 , h k n a l( 3 n ifn - a o h nf l a ( 7 cie al Qu tray ( — .D i a y n He g e gfutF )at e al a F )at di e r aen r Q1 ) as n a - v n y 2 h n k n l( 6 ci di er Qu — a v n y
断 裂( 为早 第 四纪 ( F) QH) 断裂 ; 山岩一珩 坑 断裂 ( 。 的 观 音 山一 古 湖段 为早 第 四 纪 ( ) 岱 F) Q 一 断 z
裂 、 湖一 洪 塘 段 为 晚 更 新 世 活 动 断 裂 ; 船 山 一 康 山 断 裂 ( 、 龙 江 ( 溪 ) 裂 ( s 为 晚 更 新 古 覆 F)九 西 断 F)
龙 江西溪 河谷地 堑 、 鞍 山地 垒的构造 组合 形 式 。 马
关 键 词 : 建 九 龙 江 :活动 断裂 ; 四 纪 活 动 ; 合 特 征 福 第 组 中 图分 类 号 : 3 5 2 2 P 1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0 4 ( O 2 0 —0 6 — 0 10— 8421)1 04 8
福建东南部第四纪红土沉积粒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1 区 域 概 况 和 研 究 方 法
1 1 研 究 区与 剖 面 概 况 .
研 究 区位 于福 建 东 南部 , 近 东 南沿 海 , 理 靠 地
坐标 为 2 。00 . 2。92 . 172 03~ 4l 4 4~ 52 7 1N,1。42. , 1
积 后 生 变 化 , 建 古 地 理 环 境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意 重
特 征 , 与 我 国 北 方 黄 土 、 亚 热 带 和 南 亚 热 带 并 北
红 土粒 度 特征 进 行 对 比 , 此 探 讨 福 建 第 四纪 红 据 土 成 因及 其沉 积 环境 .
义 l. l 因此 , 度分 析 方 法广 泛 应用 于 第 四 纪沉 积 粒 物成 因类 型 、 沉积 环境判 别和 区域古气 候环境 变迁 序列 的重建 . 刘东 生 等 对 我 国北 方 黄 土 的粒 度
造运动密 切相关 , 录了 中国南方第 四纪环 境变迁 记
的 重 要 信 息 . 国 南 方 红 土 的 成 因 可 划 分 为 风 化 残 我
积 型 、 积 型 和 沉 积 一 风 化 型 3类 , 风 化 、 积 、 沉 有 冲
育剥 蚀丘 陵和河 谷 盆地 , 地势 比较低 平. 里 属于 这 南 亚热带海 洋 性季 风 气 候 , 年平 均气 温 1 ~2 ℃ , 9 2 年平 均 降水 量 10 0 16 0mm,~9月受 台风影 0 0 7 响, 降水较 多. 带性 植 被类 型为 南 亚热 带 季 风常 地 绿雨林 , 地带 性土 壤 为赤 红 壤 , 矿 物 的富铝 化 程 其
含 量 u . O ~ 2 . 0 , 粒 6 5 ~ 】 . 3 . ) 度频 率 曲 线 以 多 峰 为 主并 有 明 显 变 化 , 剖 9 8 4 粘 .1 8 0 2 粒 各 面 第 一众 数 在 4 7 , 之 间 ,第 二众 数 在~ 1/ m 1 ~7 6 第 概
第四纪地质和堆积环境
第二节第四纪地质和堆积环境覆盖在中国陆地表面的黄土大约是63万平方公里,陕西黄土高原占14%左右。
一、黄土堆积F·V·李希霍芬于1877年把新第三纪含有三趾马动物化石的红粘土包括在黄土地层中;以后J·G·安特生于1923年认为黄土应指颜色淡黄、质地疏松的物质,遂将黄土与三趾马红土分开。
P·德日进和杨钟健于1930年进一步把黄土分为黄土及红色土。
最上部的黄土可与北京西山斋堂马兰沟堆积台地形成的时代相比,定为晚更新世,即马兰黄土。
马兰黄土与红色黄土沿用了很长时间。
刘东生于1956年将马兰黄土及其以后全新世的黄土称为新黄土,以前的称为老黄土,并把老黄土和新黄土都分为上下两部。
新黄土的上部属全新世堆积,下部与马兰黄土相当,属晚更新世堆积;老黄土上部为中更新世堆积,下部为早更新世堆积(与三门期堆积相当)。
以后刘东生等又根据山西省隰县午城镇柳树沟实测标准剖面,把老黄土下部早更新黄土改名午城黄土;上部中更新世老黄土改名离石黄土,并把离石黄土分为下部(Q12)和上部(Q22)。
据古地磁和热释光测定:午城黄土顶部形成于距今66.6万年前;离石黄土部(Q12)顶层的年龄为18.1万年,上部年龄为18.1~7.1万年;马兰黄土的年龄为7.1~1万年;全新世黄土属近1万年以来。
午城黄土因山西隰县午城镇得名。
午城黄土颜色棕红,质地粘重,无石灰反应,含有红棕色埋藏土壤层。
本层底部有砂砾沉积物向古老地层过渡。
在各地的午城黄土中发掘有中国长鼻三趾马、中国角鹿、中国野牛和短脚兔等具森林草原习性的动物化石,草原动物化石有鼢鼠,但数量极少。
离石黄土因山西离石得名。
离石黄土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成为塬、梁、峁地形的骨架,其上、下两层间有一不整合接触面。
上部黄土为黄色,含有5~6层红棕色埋藏土壤层。
埋藏土壤的质地较黄土粘重,拟棱柱状结构,结构表面有光泽的Si02及腐殖质胶膜,无石灰反应。
九龙江口地区MIS4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第53卷第6期2014年11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Vol.53No.6Nov.2014厦门湾—九龙江口地区MIS4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意义*瓦西拉里1,王建华1,郑艳伟2,骆美美1,陈慧娴1,黄康有1,曹玲珑1,3(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2.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3.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广州510300)摘要:根据厦门湾—九龙江口地区3个钻孔的孢粉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沉积相和年代数据,探讨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
孢粉分析结果表明,MIS4阶段早期以来该区的古气候演变包括:晚更新世偏冷干—早中全新世(约8 5.5cal.ka BP)温干转热湿—晚中全新世(约5.5 2.5cal.ka BP)较暖湿转温和稍干—晚全新世(约2.5cal.ka BP至今)暖湿等的波动和变化。
晚更新世全球范围的大幅降温在本区影响较大,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温湿度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干扰在晚全新世以来有明显的体现。
关键词:孢粉;古气候;第四纪;厦门湾;九龙江口中图分类号:P532;Q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9-6579(2014)06-0053-10Polle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since MIS4in Xiamen Bay and JiulongRiver EstuaryWaxilali1,WANG Jianhua1,ZHENG Yanwei2,LUO Meimei1,CHEN Huixian1,HUANG Kangyou1,CAO Linglong1,3(1.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Resource Explora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2.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graphy,Guangzhou510070,China;3.South China Sea Marin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SOA,Guangzhou510300,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pollen assemblage analysis of3boreholes in Xiamen Bay-JiulongRiver Estuary region,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dating analysis,this paper explore th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is area since Late Pleistocene.Pollen analysis show that:since the early stage of MIS4,the main paleo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region includes the fluctuations and changes such as:slightly dry-cold in Late Pleistocene,dry-warm then wet-warm in early Mid Holocene(8 5.5cal.ka BP),wet-warm then slightly moderate-dry climate in late Mid Holocene(5.5 2.5 cal.ka BP)and wet-warm in Late Holocene(since2.5cal.ka BP).Global scale substantial cooling e-vent in Late Pleistocene impacts clearly in this area.Characteristic of the climate change in Holocene is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varies fluctualy between some ranges.The human activity infects clear-ly the vegetation form since Late Holocene.*收稿日期:2014-08-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6079);中国地质调查局“厦门湾地质环境调查”资助项目(水[2011]01-38-05)作者简介:瓦西拉里(1990生),男;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学;通讯作者:王建华;E-mail:adswjh@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3卷Key words:pollen;paleoclimate;Quaternary;Xiamen Bay;JiulongRiver Estuary厦门湾—九龙江口地区为九龙江进入台湾海峡的通道,属于海陆过渡带,海陆相互作用强烈,九龙江河口平原第四系发育。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第26卷第3期2006年5月第四纪研究OUATERNARY SCIENCESVoI.26,No.3May,2006文章编号!!l00l-74l0(2006)03-397-09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韦桃源!陈中原"魏子新#王张峤!王张华"殷鸿福$(!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摘要!!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
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布与本区各种沉积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通常,B和Sr及其比值B/Ga和Sr/Ba在冲积相、河流相沉积中较低,在溺谷-浅海相、三角洲相沉积中较高。
而Ba与之相反,一般在陆相沉积环境中比较高。
Ga元素在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分布波动不明显,但极大值还是偏向陆相环境。
本研究还发现微量元素B和Sr及其比值B/Ga,Sr/Ba的分布自下而上存在7个(l~7)高值阶段。
阶段l~3高值与海侵无关,认为反映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干旱气候的产物;阶段4~7高值则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4次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主题词!! B Sr 海侵古气候第四纪地层长江河口中图分类号!!P595,P534.63 文献标识码!!A"!引言20世纪中叶以来,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和古环境演化一直是众多地球学家关注的热点[l~8]。
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孢粉学等方面。
从地球化学角度来揭示该地区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化仍存在较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开。
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如B,Ga,Sr,Ba等,其迁移和转化往往受到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环境变迁的影响,故能较为灵敏地反映古环境演变特征[9]。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动态变化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动态变化过仲阳;陈中原;王张华;宋保平;陆衍【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1(003)003【摘要】本文对长江河口地区1960~1985年间78口钻井中的各层承压水的245个水化学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内容包括K+、Na+、Ca2+、Mg2+、NH4+、Al3+、Cl-、HCO3-、CO32-、SO42-离子含量以及酸碱性、温度等项目.测试时采用平行双样进行精度控制,水质分析的结果,按阴阳离子毫克当量总和的平衡关系进行检查,超出允许误差及时进行复检.为了研究各承压含水层成、淡水界面分布的变化,将矿化度作为水质指标,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本区第四纪地层中各含水层水质的时空分布格局主要受第四纪海平面波动控制,第Ⅳ、V含水层中的微咸水、成水的分布可能受上层成水通过越流污染下层淡水所致.对第Ⅱ、Ⅲ含水层在20世纪60和80年代两阶段水质分布的分析发现,含水层内淡水区在上海市区有向东南和西北方向明显扩展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70和80年代,上海市区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压缩,并开展了人工回灌(均为淡水),从而阻止了由于20世纪60年代市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等问题.【总页数】6页(P89-94)【作者】过仲阳;陈中原;王张华;宋保平;陆衍【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8【相关文献】1.BP网络在研究地下水咸淡水界面波动中的应用rn——以长江河口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为例 [J], 过仲阳;韦桃源;李绿芊;陈中原;宋保平;陆衍2.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层序特征与生物气成藏有利地质条件研究[J], 徐振宇;方朝刚;殷启春;滕龙3.咸潮入侵对长江河口地区地下水质的影响 [J], 奚建国;邱桢安4.滨海地带地下水面与咸淡水界面伴随潮汐变化规律的研究(Ⅱ) 数值仿真模拟的咸淡水界面伴随着潮汐波动的变化规律 [J], 唐心强;左风华;王虹;大年邦雄5.长江河口淡水资源利用与避咸蓄淡水库 [J], 茅志昌;沈焕庭;黄清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北部闽江流域第四纪红土的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摘 要: 南方第四纪红土是记录南方古环境信息的良好载体和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ꎮ 本文对采自 福建北部闽江流域大横第四纪红土剖面的样品进行磁化率、等温剩磁、饱和等温剩磁和代表样品的 κ - T 曲线等多 磁学参数的详细测量和分析ꎬ研究结果表明:大横剖面的磁化率范围为 8. 87 ~ 35 × 10 - 8 m3 ������kg - 1 ꎬ饱和等温剩磁范 围为 51. 77 × 10 - 5 ~ 294. 51 × 10 - 5 Am2 ������kg - 1 ꎬ总体偏低ꎬ说明大横剖面的磁性矿物含量较低ꎬ可能是福建北部化学 风化作用强烈且温暖湿润的环境导致的ꎻ频率磁化率、非磁滞磁化率及 χARM / SIRM 比值说明剖面自上而下ꎬ磁性矿 物颗粒大小总体上呈现变粗趋势ꎬ由 SP + SD 颗粒到 SD + MD 颗粒的转变ꎬ剖面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ꎬ并含有磁 赤铁矿、赤铁矿和纤铁矿等ꎮ 本文探讨了红土剖面的不同沉积层磁学特征变化及对环境的指示意义ꎬ对认识该地 区第四纪红土的风化特征及发育环境有一定借鉴意义ꎮ 关键词: 红土ꎻ磁学特征ꎻ第四纪ꎻ闽江流域 中图分类号: P318 文献标志码: A
福建季风气候显著ꎬ以低缓丘陵为主ꎬ第四纪红 土沉积物广泛发育ꎬ是研究南方红土古气候、环境变 化的理想地之一ꎬ对于完善和丰富南方第四纪红土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 本文以福建北部闽江流域大 横镇( 以下简称 DH)பைடு நூலகம்第四纪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ꎬ 通过对该剖面的磁学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ꎬ以探讨 福建北部第四纪红土沉积对环境的指示意义ꎬ对于 全面认识我国湿润亚热带地区第四纪气候变化过程 以及热带 - 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驱动因素提供重 要的补充ꎮ
浅析漳州盆地第四系沉积环境变化
作者简介:吴联钱(1985~),2011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地质工程师。
浅析漳州盆地第四系沉积环境变化吴联钱(福建省121地质大队福建龙岩364021)摘要漳州盆地是我省研究第四系主要沉积区之一,区内沉积第四系更新世龙海组、东山组及全新世长乐组。
在分析和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的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结合正在实施的区调项目,对漳州盆地第四系沉积环境进行总结与归纳。
关键词漳州盆地第四系沉积环境变化中图分类号:P6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8)03-063-04漳州盆地位于九龙江下游,面积566.20km 2,由红土台地、河流阶地、冲海积平原组成。
内零星分布海拔百米左右的低丘,最高的远山海拔501m 。
周围为中低山丘陵,丘陵地山前地带广泛分布第四系沉积,是我省研究第四系主要沉积区之一。
本文通过在分析和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实施的区调项目,对漳州盆地第四系沉积环境进行总结与归纳。
1盆地周边构造漳州盆地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西侧与北西向九龙江断裂带交汇处(如图1),该盆地的边界由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构造相互切割而成,是1个以北西向断裂起主导作用的地堑型的断陷盆地,因而盆地的平面展布亦呈北西向。
第四纪早期,漳州盆地范围较大,东北大致以郭坑-江东桥北西向断裂为界,西南以金峰-大帽山北西向断裂为界,西北以天宝大山北东向断裂为界,东南以白云山山前北东向断裂为界。
盆地内尚有北西向岱山岩-珩坑断裂、珠坑断裂、覆船山-康山断裂(即九龙江西溪北西向断裂带);北东向断裂尚有古塘-大梅溪、郭坑-书都-九湖隐伏断裂以及北西西向员山-洋西断裂。
这些断裂控制了盆地的几何形态及发育过程[1,2]。
2第四系地层划分区内第四系发育有更新统上部龙海组、东山组和全新统长乐组[2-4]。
地层发育较完整,厚度变化不大,分布广泛。
地层序列和结构的可对比性较强,海相夹层和标志层发育较好,其沉积物主要受区域新构造运动(以断裂-断块差异升降活动为主要特点并以间歇性上升活动为总趋势)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使其具有分布零星、厚度较薄、相变复杂、成因类型多种多样等特征。
闽江口外海域晚第四纪地震层序和古河道演变
闽江口外海域晚第四纪地震层序和古河道演变刘阿成;唐建忠;吴巍;张杰【摘要】为了查明闽江口外海域晚第四纪地震地层特征,进行了高分辨率浅地震剖面调查,穿透的沉积物厚度最大约90m,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自上向下为U1-U6.U1为全新世(海洋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1期)海相沉积单元,U3为MIS 3期的滨浅海-河口相,U5为MIS 5期的滨浅海与河流交互相,在MIS 5.2和5.4亚期海平面下降超过15m,发育了河流沉积;U2和U4分别为MIS 2和MIS 4期的河流充填相,而U6为MIS 6期的陆相沉积单元.根据地震层序关系研究了埋藏古河道的断面和分布特征、发育年代、演变及原因等.在全新世初期(11.5ka BP)之前,古闽江呈SE向经研究区南部和海坛岛东面流入东海(台湾海峡北口),随着研究区上游地势不断淤高,在11.5kaBP之后发育了NE向经北部向海到达西引岛附近的古河流,至约9.2ka BP海平面上升到约-30m高度时,全部河流消失于海面之下,闽江最后一次退出研究区.在闽江口东面,埋藏古丘陵的中南部高于现海面下50m(-50m),受其阻挡未能发育向东直接入海的闽江古河道.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研究区自MIS 6末期以来古河流发育和演变等方面的新认识和证据.【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9(050)001【总页数】13页(P61-73)【关键词】地震层序;晚第四纪;古河道;演变;闽江口【作者】刘阿成;唐建忠;吴巍;张杰【作者单位】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37;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调查勘察中心上海200137;国家海洋局东海信息中心上海200136;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37;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调查勘察中心上海200137;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37;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调查勘察中心上海200137;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200137;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调查勘察中心上海200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1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福建省与江西省交界的武夷山脉, 干流长577km, 多年平均径流量574×108m3, 输沙量656×104t(蔡锋等, 2013)。
福建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变
福建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变陈慧娴;骆美美;王建华;苏志华;金刚雄;瓦西拉里;杨小强;曹玲珑【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4(16)2【摘要】根据福建九龙江河口ZK1孔及ZK7孔沉积物AMS(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14C测年、古地磁和剖面特征分析,进行该地区的第四纪地层划分,依据粒度特征,结合磁化率、微体古生物和Sr/Ba等环境代用指标进行沉积相分析,重建了该区晚第四纪的古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1)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至全新世晚期.(2)上更新统沉积可划分为下部龙海组洪冲积相和上部东山组河漫滩相沉积,中间有10 ka的沉积间断,末次冰期又再遭受风化剥蚀作用,推测有5~6 ka的风化剥蚀期.(3)全新统最早沉积年代约为14 ka BP,依次出现河口湾相、河口砂坝—分汉河道相、潮滩相沉积.(4)根据年代学数据和沉积相变化,重塑了该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过程,为该区的第四纪研究和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总页数】11页(P263-273)【作者】陈慧娴;骆美美;王建华;苏志华;金刚雄;瓦西拉里;杨小强;曹玲珑【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4;P588.2【相关文献】1.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J], 林炳煌;雷怀彦;官宝聪;王蒙光;柳浩然2.福建省兴化湾、九龙江河口和东山湾潮间带沉积物岩心碘研究 [J], 纪丽红;刘广山;李超;陈志刚;黄奕普3.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J], 和转;胡毅;陈坚4.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气候环境演变 [J], 陈文瑞;蓝东兆;陈承惠;于永芬5.九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特征 [J], 杨平;金宝石;谭立山;仝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盆地第四纪钻孔XRF连续扫描的元素特征及沉积相指示意义
福州盆地第四纪钻孔XRF连续扫描的元素特征及沉积相指示意义章桂芳;郑卓;乐远福;Barry Rollet;黄康有;朱光骐【摘要】对福州盆地河口地区一个39 m钻孔岩芯进行 X-Ray Fluorescence(XRF)扫描,通过 XRF元素连续扫描结果探讨福州盆地海陆交互地层在不同沉积单元中各元素的变化特征及其沉积相指示意义。
钻孔岩芯从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共经历了5个沉积阶段:湖泊相—河流冲积相—淤泥质滨海潮滩相—河口潮滩相—河流冲积相。
XRF扫描结果表明:元素Co,Fe,Ti,Si及其与 Rb的比值受到沉积物粒度影响较大,对陆相(河流相)和海相(潮滩相)中粒度特征相近的层位进行了元素均值统计显示,近岸河口湾海相沉积物中的Ca,Ti,Mn,Fe,Co等元素是陆相地层中的3~10倍,Si元素则在陆相层中相对富集。
说明除了粒度因素,海-陆沉积环境的变化对元素的富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Ca,Ti,Mn,Fe,Co 等元素是较好的海相沉积指示元素,而Si则是较好的陆相沉积指示元素,K,Rb,Sr对陆相沉积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XRF元素连续扫描可以识别沉积物的元素变化细节,并根据元素的强度变化进一步判断沉积相,可以作为沉积相划分的重要辅助手段。
该研究为 XRF连续扫描方法在海陆交互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n continuous XRF (X-Ray Fluorescence)scanning elements of a 3 9 m core from Fuzhou Basin.The XRF scanning result is used to recognize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before the discussion of the element variation of different deposit in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land and ocean.There are five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study area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lacustrine-fluvial-estuary (mud tidal flat)-mixed tidal flat-fluvial.The XRF result from the 5 sedi-mentary stages shows that the highconcentration of Co,Fe,Ti,Si are controlled largely by grain size.The average element in-tensity of layers with similar grain size indicates thatCa,Ti,Mn,Fe and Co from the marine (tidal flat)deposit is 3~10 times bigger than those from terrestrial (fluvial)deposit,with higher content of Si coinciding with terrestrial deposit.It is indicated that except grain size,the deposit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element concentration.In this study,Ca,Ti,Mn,Fe and Co are relatively better indicator elements for marine sediments while Si is good and K,Rb and Sr have some indication for terrestrial sediments.The study result shows XRF continuous scanning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subtle variation of elements,as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diment facies.Thus,XRF scanning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sediment facies identification.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XRF in a typical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land and ocean.【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16(036)009【总页数】7页(P2971-2977)【关键词】XRF;岩芯扫描;沉积相;元素特征;第四纪【作者】章桂芳;郑卓;乐远福;Barry Rollet;黄康有;朱光骐【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 510275; 广东省地质工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University of Hawaii,2424 Maile Way,Honolulu,HI,96822,USA;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XRF岩芯扫描利用X射线激发岩芯表面沉积物中各种元素(Al~U)的X荧光信号并进行探测分析,以单位测试时间内某种元素的X荧光信号计数作为该元素的测量值。
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王雨灼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1990(009)004
【摘要】福建省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主要以沉积相和沉积旋回为基础,结合有孔虫、介形虫以及硅藻等指相化石分析、同位素和热释光测年、孢粉分析、古地磁测定等工作进行的。
福建省第四纪地层划分的结果及其时间界限如下表所示。
【总页数】18页(P289-306)
【作者】王雨灼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63
【相关文献】
1.东山ZK51孔第四纪地层划分与闽南沿海部分地区地层划分对比 [J], 程乾盛;许汉荣
2.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纪下限 [J], 宋友桂;兰敏文;刘慧芳;张茂省;付晓芬;宁强强
3.河北平原三河S9孔岩心特征及第四纪地层划分研究 [J], 石光耀;潘志龙;张欢;吕可欣;张金龙;张运强;李庆喆;张鹏程
4.南黄海中部隆起晚新近纪——第四纪沉积序列的地层划分与沉积演化 [J], 刘健;段宗奇;梅西;刘青松;张训华;郭兴伟;吴志强;王红;王飞飞;陈彬;张欣;安郁辉
5.河北平原深州地区JZ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划分研究 [J], 吴利杰;于娟;张翼龙;王丽娟;吉云平;王成敏;梅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河口晚第四纪古地理研究
长江河口晚第四纪古地理研究
闵秋宝;李从先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2(020)004
【摘要】长江口区因古地形的差异和海平面的变动在地质时期形成不同的沉积环境。
根据微古分析,综合岩性,孢粉、测年等资料研究,晚第四纪以来,本区古地理经历了5个阶段:1.末次冰期亚间冰期(35000—25000年前)为海相和过渡相沉积;2.末次冰期晚期(20000—15000年前)本区普遍为河、湖相沉积;3.冰后期早期(14000—10000年前)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本区海侵各处不一;4.冰后期中期(10000—7000年前)气候湿暖,河口湾达到最大范围;5.冰后期晚期(7000年前—现代)三角洲发育阶段,属河口相环境。
【总页数】8页(P459-466)
【作者】闵秋宝;李从先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3.663
【相关文献】
1.基于多重地层对比研究还原长江三角洲北翼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变 [J], 于俊杰;劳金秀;蒋仁;曾剑威;彭博;马雪;赵玲;杨祝良
2.渭南塬前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 [J], 李高阳; 李陈侠; 李晓妮; 马冀
3.狼山山前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习性与古地震研究 [J], 董绍鹏
4.苏州市晚第四纪古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J], 姜洪涛;王富葆;杨达源
5.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 [J], 蓝先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张岩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22(41)1
【摘要】以福建沿海主要河流九龙江河口为例,基于九龙江河口北港厦漳跨海大桥北段东侧海域钻孔(ZKH3),并结合九龙江河口以往有关钻孔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和年代地层学对比方法,对钻孔所揭露的沉积地层,以岩石地层为基础,依据其地层岩性、岩相特征、沉积环境,配合AMS(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加速器质谱测年技术)^(14)C、光释光(OSL)测年等数据,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综合划分对比,并初步分析探讨福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特征。
从钻孔揭露地层来看,九龙江河口地区基岩以上的松散堆积物为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的产物,主要发育晚更新世早-中期龙海组冲洪积、晚更新世晚期东山组冲海积、全新世长乐组海积,地层发育完整,厚度较稳定,龙海组与东山组、东山组与长乐组间以平行不整合接触。
地层序列和结构的可对比性较强,标志层发育较好,为九龙江河口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11页(P1-11)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沉积环境;九龙江河口;福建
【作者】张岩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福建九龙江河口第四纪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变
2.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3.福建九龙江河口平原晚第四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4.河南新乡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5.黑龙江第四纪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