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值
函数的概念

1.2.1 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比如,甲、乙两地相距30 km,某人骑车从甲地去乙地,速度是12 km/h,出发t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s km,则s是t的函数,记为s=12t,定义域是{t|0≤t≤2.5},值域为{s|0≤s≤30}.对集合{t|0≤t≤2.5}中的任意一个实数,在集合{s|0≤s≤30}中都有唯一的数s=12t和它对应.对函数概念的理解①“A,B是非空的数集”,一方面强调了A,B只能是数集,即A,B中的元素只能是实数;另一方面指出了定义域、值域都不能是空集,也就是说定义域为空集的函数是不存在的.②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定义域就是非空数集A,而值域不一定是非空数集B,而是非空数集B的子集.例如,设集合A={x|x≠0,x∈R},B=R,按照确定的对应关系f:取倒数,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于是y=f(x)=1x就称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此时A是函数y=1x的定义域,而值域D={y|y≠0,y∈R},显然D≠B,但D⊆B.③函数定义中强调“三性”:任意性、存在性、唯一性,即对于非空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任意性)元素x,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存在性)唯一(唯一性)的元素y与之对应.这“三性”只要有一个不满足,便不能构成函数.【例1-1】下列对应或关系式中是A到B的函数的是( )A.A∈R,B∈R,x2+y2=1B.A={1,2,3,4},B={0,1},对应关系如图:C.A=R,B=R,f:x→y=12x-D.A=Z,B=Z,f:x→y解析:对于A项,x2+y2=1可化为y=x∈A,y值不唯一,故不符合.对于B项,符合函数的定义.对于C项,2∈A,但在集合B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对于D项,-1∈A,但在集合B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答案:B点技巧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1)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2)A中任一实数在B中必须有实数和它对应;(3)A中任一实数在B中和它对应的实数是唯一的.注意: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例1-2】下列图形中不能确定y是x的函数的是( )解析:y是x的函数,必须满足对于任意给定的x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图象A,B,C所表示的对应关系能构成函数,因为任意给一个变量x,都有唯一确定的f(x)和它对应.但图象D不是,它表示的对应关系中,对于自变量x,一般都有两个函数值和它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答案:D点技巧由图形判断从A到B的对应是否是函数关系有技巧(1)任取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l;(2)在集合A中移动直线l;(3)若直线l与集合B所在图形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是函数;否则不是函数.(2)对符号f(x)的理解①f(x)表示关于x的函数,又可以理解为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整体符号,分开写符号f(x),如f,x,(x)等是没有意义的.符号f可以看作是对“x”施加的某种法则或运算,例如f(x)=x2-x+5,当x=2时,看作对“2”施加了这样的运算法则:先平方,再减去2,最后加上5;②对于f(x)中x的理解,虽然f(x)=3x与f(x+1)=3x从等号右边的表达式来看是一样的,但由于f施加法则的对象不一样(一个为x,而另一个为x+1),因此函数解析式也是不一样的;③函数符号f(x)并不一定是解析式,它可以是其他任意的一个对应关系,如图象、表格、文字、描述等;④f(x)与f(a),a∈A的关系:f(x)表示自变量为x的函数,表示的是变量,f(a)表示当x=a时的函数值,是一个值域内的值,是常量,如f(x)=x+1,当x=3时,f(3)=3+1=4.【例1-3】已知函数f (x )=3x 2-5x +2.(1)求f (3),(f ,f (a ),f (a +1);(2)若f (x )=0,求x .分析:(1)直接将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求解;(2)已知函数值为0,建立关于自变量x 的方程,求解即可.解:(1)f (3)=3×32-5×3+2=14,f()=3×()2-5×()+2=8+,f (a )=3a 2-5a +2,f (a +1)=3(a +1)2-5(a +1)+2=3a 2+a .(2)∵f (x )=0,∴3x 2-5x +2=0,解得x =1或23x =.辨误区 求函数值易出现的错误 求函数值时,注意将对应的x 的值或代数式整体代入函数关系式求解,否则容易导致错误,例如本题容易将f (a +1)误解为f (a )+1,从而得出f (a =1)=3a 2-5a +3的错误结论.【例1-4】已知函数1()1f x x =+,g (x )=x 2+2,则f (g (2))=__________,g (f (2))=__________.解析:g (2)=22+2=6,f (g (2))=f (6)=11167=+,f (2)=11123=+,g (f (2))=21133g ⎛⎫⎛⎫= ⎪ ⎪⎝⎭⎝⎭+2=199. 答案:17 199 点技巧 函数值的求法 求函数值时,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对应关系f 的具体含义,然后将变量代入解析式计算,对于f (g (x ))型的求值,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要注意f (g (x ))与g (f (x ))的区别.2.区间区间是数学中表示“连续”的数集的一种形式.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与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其中a 叫做左端点,b 叫做右端点. 实数集R 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我们可以把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谈重点(1)区间的左端点必须小于右端点,有时我们将b-a称之为区间长度,对于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我们仍然用集合来表示,如{a}.(2)对于一个点的集合,可以在数轴上用一个实心点表示.(3)用数轴来表示区间时,要特别注意实心与空心的区别.(4)对于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我们既可以用集合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区间形式来表示,而对于取值范围,则既可以用区间也可以用集合,还可以用不等式直接表示.(5)由于区间是集合的一种形式,因此对于集合的运算和集合中的符号仍然成立.如x [2,+∞),[0,6) [-1,3]=[0,3]等.(6)区间是实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要注意区间表示实数集的几条原则,数集是连续的,左小,右大,开或闭不能混淆.(7)无穷大是一个符号,不是一个数.以“-∞”或“+∞”为区间一端时,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例2-1】将下列集合用区间表示出来.(1){x|x≥-1}; (2){x|x<0};(3){x|-1<x≤5}; (4){x|0<x<1,或2≤x≤4}.解:(1){x|x≥-1}=[-1,+∞). (2){x|x<0}=(-∞,0).(3){x|-1<x≤5}=(-1,5]. (4){x|0<x<1,或2≤x≤4}=(0,1) [2,4].【例2-2】已知区间[-2a,3a+5],求a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可知3a+5>-2a,解之得a>-1.故a的取值范围是(-1,+∞).3.函数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释疑点 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函数相等 (1)由函数的定义可知,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当两个函数的三要素对应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是相等的,但由于函数的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因此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时,它们的值域也一定相同.故只要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那么这两个函数就相等.(2)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确定函数的对应关系,例如:函数f (x )=x 和函数f (x )=-x 的定义域相同,均为R ;值域也相同,均为R ,但这两个函数不是同一函数.【例3-1】下列函数与函数g (x )=2x -1(x >2)相等的是( )A .f (m )=2m -1(m >2)B .f (x )=2x -1(x ∈R )C .f (x )=2x +1(x >2)D .f (x )=x -2(x <-1)解析:对于A 项,函数y =f (m )与y =g (x )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均相同,故为相等的函数;对于B 项,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因此不是相等的函数;对于C 项,两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因此不是相等的函数;对于D 项,两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关系都不相同,故也不是相等的函数. 答案:A【例3-2】判断下列各组中的函数f (x )与g (x )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并说明理由.(1)f (x )=x 2,g (x )=(x +1)2; (2)f (x )=(x -1)0,g (x )=1;(3)f (x )=x ,g (x ) (4)f (x )=|x |,g (x ).分析:求出函数f (x )与g (x )的定义域,若两者定义域不同,则两函数不为同一函数;若定义域相同,分别化简f (x )与g (x )的解析式,若化简后两者解析式相同,则两函数为同一函数,否则两函数不为同一函数.解:(1)定义域相同都是R ,但是它们的解析式不同,也就是对应关系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2)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x |x ≠1},函数g (x )的定义域为R ,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故不是同一个函数.(3)定义域相同都是R ,但是f (x )=x ,g (x )=|x |,即它们的解析式不同,也就是对应关系不同,故不是同一函数.(4)定义域相同都是R ,解析式化简后都是y =|x |,即对应关系相同,那么值域必相同,这两个函数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故是同一个函数.辨误区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易忽略两点(1)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等的唯一依据是它的定义,即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相同确定,而与它们解析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自变量或函数无关,例如函数y =f (x ),x ∈A 与函数u =f (t ),t ∈A 是同一函数;(2)为了便于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对复杂的解析式可先化简再比较,但要注意化简前后的等价性,如f (x )=x 2-4x -2,不能写成f (x )=x +2,而应当是f (x )=x +2(x ≠2);g (x )=x 2,不能写成g (x )=x ,而应当是g (x )=|x |,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重视.4.具体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如果未加特殊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但在实际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还要受到实际意义的制约.(1)求具体函数定义域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①若f (x )为整式,则其定义域为实数集R .②若f (x )是分式,则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的集合.③若f (x )为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的集合.④若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交集.⑤实际问题中,定义域要受到实际意义的制约.(2)求给出解析式的函数的定义域的步骤为:①列出使函数有意义的x 所适合的式子(往往是一个不等式组);②解这个不等式组;③把不等式组的解表示成集合(或者区间)作为函数的定义域.【例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 (2)0(1)||x y x x +=-;(3)1y x=. 解:(1)因为要使函数有意义,需1010x -≥⎧⎪⎨≠⎪⎩,⇔10x x ≤⎧⎨≠⎩,⇔x ≤1且x ≠0,所以函数y =(-∞,0) (0,1]. (2)由100x x x +≠⎧⎪⎨-≠⎪⎩,,得1x x x ≠-⎧⎪⎨≠⎪⎩,,因此x <0且x ≠-1. 故原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且x ≠-1}.(3)因为要使函数有意义,需230,20,0,x x x +≥⎧⎪->⎨⎪≠⎩解得32-≤x <2且x ≠0,所以函数1y x =+的定义域为3,02⎡⎫-⎪⎢⎣⎭(0,2). 辨误区 求函数定义域时两点需注意 (1)求函数定义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解析式不能化简.例如,求函数y =x 2x 的定义域时,不能将y =x 2x化简为y =x ,而求得定义域为R 的错误结论;(2)函数的定义域是一个集合,必须用集合或区间表示出来.5.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求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常见的题型有如下两种:①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②已知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题型的解法.(1)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一般地,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不等式a≤g(x)≤b的x的取值范围.其实质是由g(x)的取值范围,求x的取值范围.(2)已知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函数f(g(x))的定义域为[a,b],指的是自变量x∈[a,b].一般地,若f(g(x))的定义域为[a,b],则f(x)的定义域就是g(x)在区间[a,b]上的取值范围(即g(x)的值域).其实质是由x的取值范围,求g(x)的取值范围.【例5-1】(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2],求函数y=f(2x+1)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1,2],求函数y=f(x)的定义域;(3)已知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1,2],求函数y=f(2x-1)的定义域.解:(1)设2x+1=t,由于函数y=f(t)的定义域为[1,2],故1≤t≤2,即1≤2x+1≤2,解得0≤x≤12,所以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10,2⎡⎤⎢⎥⎣⎦.(2)设2x+1=t,因为1≤x≤2,所以3≤2x+1≤5,即3≤t≤5,函数y=f(t)的定义域为[3,5].由此得函数y=f(x)的定义域为[3,5].(3)因为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1,2],即1≤x≤2,所以3≤2x+1≤5.所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3,5].由3≤2x-1≤5,得2≤x≤3,所以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2,3].点技巧求抽象函数定义域有技巧(1)正确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运用整体的思想,在同一对应关系f下括号内的范围是一样的,即f(t),f(g(x)),f(h(x))中的t,g(x),h(x)的取值范围相同.【例5-2】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1],求g(x)=f(x)+f(-x)的定义域.分析:f(x)+f(-x)的定义域是指当x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才能使x,-x都在[-2,1]这个区间内,从而f(x)+f(-x)有意义.解:由题意,得2121xx-≤≤⎧⎨-≤-≤⎩,,即-1≤x≤1.故g(x)=f(x)+f(-x)的定义域为[-1,1].6.函数值域的求法(1)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①一次函数f(x)=kx+b(k≠0)的定义域是R,值域是R.②反比例函数f (x )=k x(k ≠0)的定义域是(-∞,0) (0,+∞),值域是(-∞,0) (0,+∞).③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0)的定义域是R .当a >0时,值域是⎣⎢⎡⎭⎪⎫f ⎝ ⎛⎭⎪⎫-b 2a ,+∞;当a <0时,值域是⎝ ⎛⎦⎥⎤-∞,f ⎝ ⎛⎭⎪⎫-b 2a . (2)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通过对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和观察,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求出函数的值域;如求函数y =4-x 2的值域时,由x 2≥0及4-x 2≥0知4-x 2∈[0,2].故所求的值域为[0,2].②配方法:若函数是二次函数形式即可化为y =ax 2+bx +c (a ≠0)型的函数,则可通过配方后再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值域,但要注意给定区间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③换元法:对于一些无理函数,可通过换元把它们转化为有理函数,然后利用有理函数求值域的方法,间接地求解原函数的值域.例如形如y =ax +b ±cx +d 的函数,我们可令cx +d =t ,将函数y 转化为关于自变量t 的二次函数,然后利用配方法求其值域.④分离常数法:将形如y =cx +d ax +b (a ≠0)的函数,分离常数,变形过程为cx +d ax +b=c a (ax +b )+d -bc a ax +b =c a +d -bc a ax +b ,再结合x 的范围确定d -bc a ax +b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3)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的方法和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逐渐探索和积累.除了上述常用的方法外,还有最值法、数形结合法等,应注意选择最优的解法.总之,求函数的值域关键是要重视对应关系的作用,还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例如,求函数y =2x +1,x ∈(-1,1]的值域.解:画出y =2x +1的图象.由图象可知y =2x +1,x ∈(-1,1]的值域为(-1,3].【例6】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2x +1,x ∈{1,2,3,4,5}; (2)y 1;(3)y =x 2-4x +6,x ∈[1,5); (4)5142x y x -=+; (5)224321x x y x x -+=--; (6)y =x解:(1)∵x ∈{1,2,3,4,5},∴y ∈{3,5,7,9,11}.∴所求函数的值域为{3,5,7,9,11}.(2)的取值范围求.≥0-1≥-1. ∴函数y-1的值域为[-1,+∞).(3)配方:y =x 2-4x +6=(x -2)2+2,∵x ∈[1,5),由图所示,∴所求函数的值域为[2,11).(4)借助反比例函数的特征求.5142x y x -=+510(42)14442x x +--=+514(42)4442x x +-=+5742(42)x =-+. ∵72(42)x +≠0, ∴y ≠54. ∴函数5142x y x -=+的值域为5,4y y y ⎧⎫∈≠⎨⎬⎩⎭R 且. (5)∵2243(1)(3)321(1)(21)21x x x x x y x x x x x -+---===---++(x ≠1), 又∵17(21)31722212122(21)x x x x x +--==-+++,当x =1时,原式1322113y -==-⨯+. ∴函数224321x x y x x -+=--的值域为12,,23y y y y ⎧⎫∈≠≠-⎨⎬⎩⎭R 且且. (6)设12u x ⎫=≥⎪⎭,则212u x +=(u ≥0), 于是y =212u ++u =2(1)2u +(u ≥0).∵由u ≥0,可知(u +1)2≥1,∴y ≥12. ∴函数y =x1,2⎡⎫+∞⎪⎢⎣⎭. 辨误区 求函数值域易疏忽的问题 (1)求函数值域时一定要注意其定义域的影响,如函数y =x 2-4x +6的值域与函数y =x 2-4x +6,x ∈[1,5)的值域是不同的;(2)在利用换元法求函数的值域时,一定要注意换元后新元取值范围的变化,例如求函数y =xt =y 转化为关于自变量t 的二次函数后,自变量t 的范围是t ≥0.7.函数与集合的综合应用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是函数的三要素,其中定义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连续”的数集常用区间表示,也可以用集合的描述法或列举法表示.因此,函数与集合的综合应用题通常是在函数的定义域与集合的表示法的交会处设置题目.解决此类综合应用问题时,要注意:(1)能够正确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可以这样理解函数:把函数看成面粉加工厂,那么定义域就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小麦,值域就是这个工厂的产品——面粉.因此,要看这个工厂加工成的面粉质量怎样,那么首先看看其所购原料(小麦)的质量如何.如果小麦质量不过关,再好的加工机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也不过关.同样,讨论函数问题时,要遵守定义域优先的原则,如果求错了函数的定义域,那么无论后面的步骤怎样,本题就必定错了.(2)能正确解决有关集合问题如,能明确集合中的元素,会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能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会借助于数轴或Venn 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等等.【例7-1】在下列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对应关系中,不可以确定y 是x 的函数的是( )①A ={x |x ∈Z },B ={y |y ∈Z },对应关系f :x →y =3x ;②A ={x |x >0,x ∈R },B ={y |y ∈R },对应关系f :x →y 2=3x ;③A =R ,B =R ,对应关系f :x →y =x 2;④A ={(x ,y )|x ∈R ,y ∈R },B =R ,对应关系f :(x ,y )→s =x +y .A .①④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④解析:①在对应关系f 下,A 中不能被3整除的数在B 中没有象,所以不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②在对应关系f 下A 中的数在B 中有两个数与之对应,所以不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③显然y 是x 的函数.④A 不是数集,所以不能确定y 是x 的函数. 答案:D【例7-2】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集合A ,函数g (x )=+的定义域是集合B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要使函数f (x )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1010x x ->⎧⎨+>⎩,解得-1<x <1.因此A ={x |-1<x <1}.要使函数g (x )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需满足1020a x x a +->⎧⎨->⎩,,解得2a <x <1+a .由于函数的定义域不是空集,所以有2a <1+a ,解得a <1. 因此B ={x |2a <x <1+a }.由于A B =B ,则B ⊆A ,则有11211a a a +≤⎧⎪≥-⎨⎪<⎩,,,解得12-≤a ≤0. 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a ≤0,即a ∈1,02⎡⎤-⎢⎥⎣⎦. 8.创新拓展题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创新拓展题,一般为求值问题,但要求的式子较多,不便或不能一一求解.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观察所要求的式子,发掘它们之间的规律,进而去化简,从而得出问题的求解方法.例如:已知f (x )=221x x+,求f (1)+f (2)+12f ⎛⎫⎪⎝⎭+f (3)+13f ⎛⎫⎪⎝⎭+f (4)+14f ⎛⎫ ⎪⎝⎭的值.解:根据所求式子特点,猜测f (a )+1f a ⎛⎫ ⎪⎝⎭的值应为定值,下面求f (a )+1f a ⎛⎫⎪⎝⎭的值,f (a )+222222211111111a a a f a a a a a⎛⎫=+=+ ⎪++⎝⎭++=1. 于是f (2)+12f ⎛⎫ ⎪⎝⎭=f (3)+13f ⎛⎫ ⎪⎝⎭=f (4)+14f ⎛⎫ ⎪⎝⎭=1,f (2)+12f ⎛⎫ ⎪⎝⎭+f (3)+13f ⎛⎫⎪⎝⎭+f (4)+14f ⎛⎫⎪⎝⎭=3.又f (1)=12,所以f (1)+f (2)+12f ⎛⎫ ⎪⎝⎭+f (3)+13f ⎛⎫ ⎪⎝⎭+f (4)+14f ⎛⎫⎪⎝⎭=72. 【例8-1】已知a ,b ∈N *,f (a +b )=f (a )·f (b ),f (1)=2,则(2)(3)(1)(2)f f f f ++…+(2012)(2013)(2011)(2012)f f f f +=__________. 解析:分子是f (x ),分母是f (x -1),故先根据f (a +b )=f (a )·f (b ),求出f (x )与f (x -1)的关系,即求出()(1)f x f x -的值,再代入求值. ∵f (a +b )=f (a )·f (b ),f (1)=2, ∴令a =b =1,得f (2)=f (1)·f (1)=4.∴(2)(1)f f =2.∴令a =2,b =1,得f (3)=f (2)·f (1)=8.∴(3)(2)f f =2. 故猜测()(1)f x f x -=2,下面我们具体来求()(1)f x f x -的值. 令a =x -1,b =1,得f (x )=f (x -1+1)=f (x -1)·f (1)=2f (x -1),于是()(1)f x f x -=2(x ≥2,x ∈N *). 故(2)(3)(1)(2)f f f f ++…+(2012)(2013)(2011)(2012)f f f f +=2+2+…+2=2×2 012=4 024. 答案:4 024【例8-2】已知函数f (x )=221x x+. (1)求f (2)与12f ⎛⎫ ⎪⎝⎭,f (3)与13f ⎛⎫⎪⎝⎭;(2)由(1)中求得结果,你能发现f (x )与1f x ⎛⎫⎪⎝⎭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发现;(3)求f (1)+f (2)+f (3)+…+f (2 013)+12f ⎛⎫ ⎪⎝⎭+13f ⎛⎫ ⎪⎝⎭+…+12013f ⎛⎫ ⎪⎝⎭. 解:(1)∵f (x )=221x x +,∴f (2)=2224125=+,22111225112f ⎛⎫⎪⎛⎫⎝⎭== ⎪⎝⎭⎛⎫+ ⎪⎝⎭,f (3)=22391310=+,221113310113f ⎛⎫ ⎪⎛⎫⎝⎭== ⎪⎝⎭⎛⎫+ ⎪⎝⎭. (2)由(1)发现f (x )+1f x ⎛⎫⎪⎝⎭=1.证明如下:f (x )+222211111x x f x x x ⎛⎫ ⎪⎛⎫⎝⎭=+ ⎪+⎝⎭⎛⎫+ ⎪⎝⎭=222111x x x +++=1. (3)f (1)=2211112=+.由(2)知f (2)+12f ⎛⎫ ⎪⎝⎭=1,f (3)+13f ⎛⎫ ⎪⎝⎭=1,…,f (2 013)+12013f ⎛⎫⎪⎝⎭=1, ∴原式=20121140251111 2 012222+++++=+= …个.。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
一、常量和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熟知的量,叫做变量;
变量和常量的最大区别在于表示量的数值是变还是不变。
此外,还要注意区分常量和变量,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量x 和y ,如果在x 的允许范围内,变量y 随x 的变化而变
化,它们之间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 叫做变量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
理解函数的概念,要注意以下三点:
(1) 函数并不是数,它是指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的一种对应关系,至于这两个量
是否用x 、y 表示是不一定的。
(2) 自变量x 虽然可以任意取值,但在许多问题中,自变量x 的取值是有范围的;
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对于函数的关系式,即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有三种表示方法:用数学式子来表示、用表格来表示、用图像来表示
(3) 对自变量x 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
定义域: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函数值:在定义域内取定x=a 对应的y 值叫x=a 时的函数值。
有时把y 用()f x 来代替,所以x=a 时的函数值也可以用()f a 来表示。
如()()()()211,0,1,,12x f x f f f f a x +⎛⎫=
- ⎪-⎝⎭求。
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点(详细)

第二章 函数一.函数1、函数的概念:(1)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x f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x f |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2、定义域:(1)定义域定义:函数)(x f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原则:使这个函数有意义的实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确定函数定义域的常见方法:①若)(x f 是整式,则定义域为全体实数②若)(x f 是分式,则定义域为使分母不为零的全体实数 例:求函数xy 111+=的定义域。
③若)(x f 是偶次根式,则定义域为使被开方数不小于零的全体实数例1. 求函数 ()2143432-+--=x x xy 的定义域。
例2. 求函数()02112++-=x x y 的定义域。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⑤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⑥若)(x f 为复合函数,则定义域由其中各基本函数的定义域组成的不等式组来确定⑦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如)0(10≠=x x⑧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4)求抽象函数(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0,1]求)(2x f 的定义域 已知函数)12(-x f 的定义域为[0,1)求)31(x f -的定义域3、值域 :(1)值域的定义:与x 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2)确定值域的原则:先求定义域 (3)常见基本初等函数值域: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正余弦、正切)(4)确定函数值域的常见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 的范围出发,推出()y f x =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知识点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y=f(x),x∈A.其中,所有的输入值x组成的集合A叫做函数y=f(x)的定义域.2.规律方法:(1)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函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判断,即A、B必须是非空数集;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必须有元素与其对应;A中任一元素在B中必有唯一元素与其对应.(2)函数的定义中“每一个元素”与“有唯一的元素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考点1:函数的判定典型例题例1 判断下列对应f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1)A=N,B=R,对于任意的x∈A,x→±x;(2)A=R,B=N*,对于任意的x∈A,x→|x-2|;(3)A={1,2,3},B=R,f(1)=f(2)=3,f(3)=4;(4)A=[-1,1],B={0},对于任意的x∈A,x→0.例2 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中,不能构成从A到B的函数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集合A={x|1≤x≤2},B={y|1≤y≤4},f:x→y=x2;②集合A={x|2≤x≤3},B={y|4≤y≤7},f:x→y=3x-2;③集合A={x|1≤x≤4},B={y|0≤y≤3},f:x→y=-x+4;④集合A={x|1≤x≤2},B={y|1≤y≤4},f:x→y=4-x2;⑤集合A={(x,y)|x∈R,y∈R},B=R,对任意(x,y)∈A,f:(x,y)→x+y.知识点2:函数的图像1.概念: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0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f(x0)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x0,f(x0)),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A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点集)为{(x,f(x))|x∈A},即{(x,y)|y=f(x),x∈A},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f(x)的图象.2.作函数图像的方法:(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求定义域→化简解析式→列表→描点→连线(2)在画定义域为某一区间的函数图象时,要注意端点值的画法,闭区间画实心点,开区间画空心圈.考点1:画函数的图象 典型例题例1 作下列函数的图象(1)y =x 2+x (-1≤x ≤1); (2)y =2x (-2≤x <1,且x ≠0).(3)y =1+x (x ∈Z); (4)y =x 2-2x ,x ∈[0,3).考点2:函数图象的识别例1 设abc >0,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的图象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例2 如图所示,函数y =ax 2+bx +c 与y =ax +b (a ≠0)的图象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考点3:函数图象的应用例1 画出函数f(x)=-x2+2x+3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f(0)、f(1)、f(3)的大小;(2)若x1<x2<1,比较f(x1)与f(x2)的大小;(3)求函数f(x)的值域;(4)若关于x的方程f(x)=k在[-1,2]内仅有一个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例2 若方程-x2+3x-m=3-x在x∈(0,3)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考点4: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1 某商场销售一批进价是30元/件的商品,在市场试销中发现,此商品的销售单价x元与日销售量y件之间有如下关系(见表):(1)在所给的坐标系中,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描出实数对(x,y)对应的点,并确定y与x的一个函数关系式y=f(x);(2)设销售此商品的日销售利润为P元,根据上述关系写出P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销售单价x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知识点3:函数的定义域1.概念: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自变量x的范围2.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1)若()x f为整式,则定义域为R.(2)若()x f是分式,则其定义域是分母不为0的实数集合(3)若()x f 是偶次根式,则其定义域是使根号下式子不小于0的实数的集合; (4)若()x f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其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 (5)实际问题中,确定定义域要考虑实际问题. 考点1:具体函数定义域求解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⑴y =⑵y =⑶01(21)111y x x =+-++-考点2:抽象函数定义域求解例1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 _ _;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例 2 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函数1(2)f x+的定义域为 .例3 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1,0,求函数()⎪⎭⎫⎝⎛++=342x f x f y 的定义域.例4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1,1]-,且函数()()()F x f x m f x m =+--的定义域存在,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知识点4:函数的值域1.概念:函数的值域指因变量y 的范围2.函数值域的求解方法: (1)观察法 (2)判别式法 (3)配方法 (4)换元法 (5)不等式法 (6)图像法 (7)分离常数法 考点1:用观察法求值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2415+-=x x y (2)123422--+-=x x x x y考点2:用配方法求值域例1 求函数242y x x =-++([1,1]x ∈-)的值域.考点3:用反解+判别式法求值域例1 求函数3274222++-+=x x x x y 的值域考点4:用换元法求值域 例1 求函数12--=x x y 的值域考点5:用不等式法求值域例1 求函数()22415≥+-=x x x y 的值域考点6:用图像法求值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⑴223y x x =+- ()x R ∈ ⑵223y x x =+- [1,2]x ∈例2 画出函数[]5,1,642∈+-=x x x y 的图像,并根据其图像写出该函数的值域。
高中数学-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知识总结

数学必修1函数概念及性质(知识点陈述总结)(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注重:○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重:(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反函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均值不等式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即记为C={P(x,y)|y= f(x),x∈A}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三章函数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有关概念2.函数的三要素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因为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时,它们是同一个函数.3.区间的概念:设a,b∈R,a<b.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知识点二: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2.分段函数已知函数y=f(x),x∈A,如果自变量x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函数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称这样的函数为分段函数.【思考】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否一定是无限集?2.区间是数集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否任何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3.根据函数的定义,任何一个自变量x是否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与之对应?任何一个函数值y 是否都有唯一的自变量x与之对应?4.如何确定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解析】1.不一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也可能是有限集,如f(x)=1,x∈{1,2,3}.2.不是.如集合{0,1}就不能用区间表示.3.任何一个自变量x都有唯一的函数值y与之对应,但是函数值y不一定有唯一的自变量x 与之对应。
如f(x)=x2中,函数值4有两个自变量2、-2与之对应。
函数中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不能“一对多”.4.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每一段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并集,值域也是每一段函数值取值范围的并集.3.1.1 函数的概念基础练一函数的概念1.(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的是()A.x表示某一天中的时刻,y表示对应的某地区的气温B.x表示年份,y表示对应的某地区的GDP(国内生产总值)C.x表示某地区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y表示该地区学生对应的考试号D.x表示某人的月收入,y表示对应的个税2.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3A.y=|x|与y=√x3B.y=√x2与s=(√t)2C.y=2t+1与y=2u+1D.y=1与y=x03.设集合M={x|0≤x≤2},N={y|0≤y≤2},那么下面的4个图形中,能表示以集合M为定义域,集合N为值域的函数关系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二函数的定义域4.函数f(x)=√x−1的定义域为() x−2A.[1,+∞)B.[1,2)C.[1,2)∪(2,+∞)D.(1,2)∪(2,+∞)5.已知某矩形的周长为定值a,若该矩形的面积S是这个矩形的一边长x的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6.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y=f(2x+1)的定义域为.x+1三函数值及函数的值域7.已知集合P={x|y=√x−1},集合Q={y|y=√x−1},则()A.P=QB.P⫋QC.Q⫋PD.P∩Q=⌀8.函数y=√x2−2x+3的值域为.,则f(x)的值域为.9.已知函数f(x)=1x2−2x10.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值域是[1,2],则这样的函数可以是f(x)=.11.已知函数f(x)=x2+x-1.);(1)求f(2), f(1x(2)若f(x)=5,求x的值.3.1.2 函数的表示法基础练一 函数的表示法及其应用 1.函数y =x x+1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2.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为了不迟到,先匀速跑一段时间,跑累了再匀速走余下的路,设在途中花费的时间为t ,离开家的距离为d ,则下面图象中,能正确表示d 与t 的关系的是( )A B C D3.已知函数y =f (x )的对应关系如表,函数y =g (x )的图象为如图所示的曲线ABC ,则g (f (3))的值为 .二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5.已知函数f (x +2)=x 2+6x +8,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 ) A.f (x )=x 2+2x B.f (x )=x 2+6x +8 C.f (x )=x 2+4x D.f (x )=x 2+8x +66.函数f (x )满足f (1-2x )=-1x ,则f (2)=( )A.2B.-2C.12 D.-12 7.已知函数f (2x -1)=3x -5,若f (x 0)=4,则x 0= .8.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2f (2)-3f (1)=5,2f (0)-f (-1)=1,则f (x )= .9.(1)已知函数g (√x +1)=2x +1,求g (x )的解析式;(2)已知f (x )为二次函数,且f (0)=2, f (2)=f (-1)=0,求f (x )的解析式.三 分段函数问题10.已知函数f (x )={√x,x >0,|x +1|,x ≤0,则f (f (-3))=( )A.√3B.1C.2D.√2 11.已知f (x )={x +2,x ≤−1,x 2,−1<x <2,2x,x ≥2,若f (x )=3,则x 的值是( )A.1B.1或32C.1,32或±√3 D.√312.函数f (x )=x +|x |x 的图象是( )A B C D13.(2022山西大同期中)已知函数f (x )={x 2,x ≤0,4−2x,x >0.(1)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2)当f (x )≥2时,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概念介绍

函数的概念介绍一、函数的定义简单的说,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对应关系,是从非空数集A 到实数集B 的对应。
精确地说,给定两个实数集D 和M ,若有对应法则f , 使对D 内的每一个数x ,都有唯一的一个数y M ∈与它相对应 ,则称f 是定义在数集D 上的函数,记作()y f x =数集D 称为函数f 的定义域,x 所对应的数y ,称为f 在点x 的函数值,常记为f (x )。
全体函数值的集合{}()()|(),f D y y f x x D M ==∈⊂,称为函数f 的值域。
习惯上,我们称此关系中的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
注意:函数与不等式和方程存在联系。
令函数值等于零,从几何角度看,对应的自变量是图像与x 轴交点;从代数角度看,对应的自变量是方程的解。
另外,把函数的表达式(无表达式的函数除外)中的“=”换成“<”或“ >”,再把“y ”换成其它代数式,函数就变成了不等式,可以求自变量的范围。
二、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y=f(x)(x ∈D)满足:对于值域f (D )中的每一个值y ,D 中有且只有一个值x 使得f (x )=y则按此对应法则得到一个定义在f (D )上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f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y f D -=∈说明:⑴在函数1()x f y -=中,y 是自变量,x 是函数,但习惯上,我们一般用x 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常常对调函数x=f^-1(y)中的字母x,y ,把它改写成y=f^-1(x),今后凡无特别说明,函数y=f(x)的反函数都采用这种经过改写的形式.⑵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 从反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若函数y=f(x)有反函数y=f^-1(x),那么函数y=f^-1(x)的反函数就是y=f(x),这就是说,函数y=f(x)与1()x f y -=互为反函数.⑶从映射的定义可知,函数y=f(x)是定义域A 到值域C 的映射,而它的反函数1()x f y -=是集合C 到集合A 的映射,因此,函数y=f(x)的定义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值域;函数y=f(x)的值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定义域三、基本初等函数简介1、幂函数:,(0,)y x R μμμ=≠∈定义域:μ为正整数时为(-∞,+∞),μ为负整数时是 (-∞,0)∪(0,+∞);μ=α(为整数),当α是奇数时为( -∞,+∞),当α是偶数时为(0,+∞);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定义域为( -∞,+∞),值域为(0 ,+∞),a >0 时是严格单调增加的函数,0<a <1 时是严格单减函数。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领域和其他学科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函数的概念是描述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本文将对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进行探讨,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
通常用f(x)来表示函数,其中x是函数的自变量,f(x)是函数的因变量。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函数f(x)=2x,其中x是实数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f(x)表示x的两倍。
这个函数可以描述一个数与它的两倍之间的关系。
二、函数的性质1.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而值域是因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取决于函数的性质和条件。
例如,对于函数f(x)=2x,定义域是实数集合,值域也是实数集合。
2.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变化趋势。
函数可以是递增的(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单调递减)。
例如,函数f(x)=2x 是递增函数,而函数g(x)=2-x是递减函数。
3.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指函数关于y轴(x=0)的对称性。
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偶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有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例如,函数f(x)=x^2是偶函数,函数g(x)=x^3是奇函数。
4. 周期性:函数的周期性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以一定的间隔重复的特性。
如果存在一个正数T,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有f(x+T)=f(x),则函数具有周期性。
例如,正弦函数sin(x)和余弦函数cos(x)都是周期为2π的函数。
5. 反函数:如果存在一个函数g,使得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x,有g(f(x))=x,且f(g(x))=x,则g称为f的反函数。
反函数可以将函数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互换。
例如,函数f(x)=2x的反函数为g(x)=x/2。
三、函数的应用函数在数学、物理、经济学等学科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函数概念与知识点总结

函数概念与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1.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一种对应关系,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参数映射到一个输出结果。
在数学中,函数通常表示为f(x),其中x是输入参数,f(x)是输出结果。
函数也可以表示为y=f(x),其中y是输出结果,x是输入参数。
函数还可以表示为y=f(x1,x2, ..., xn),其中x1, x2, ..., xn是多个输入参数。
1.2 函数的特性函数具有一些特性,包括单值性、有限性、定义域和值域。
单值性表示对于每个输入参数,函数有且只有一个输出结果。
有限性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有限的。
定义域是函数能接受的输入参数的集合,而值域是函数输出结果的集合。
1.3 函数的分类函数可以根据其形式、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函数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等。
函数还可以根据其定义域和值域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有界函数、无界函数、周期函数等。
二、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1 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可以根据其图像的对称性来判断奇偶性。
若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则函数是奇函数;若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函数是偶函数。
2.2 函数的增减性函数的增减性描述了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增加和减少情况。
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个值x1和x2,若x1<x2,则f(x1)<f(x2),则函数是单调递增的;若x1<x2,则f(x1)>f(x2),则函数是单调递减的。
2.3 函数的最值函数的最值指在定义域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函数的最值可以通过求导数或利用一阶导数的性质进行判断。
2.4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
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可以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例如,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三、函数的运算3.1 函数的加减运算当两个函数f(x)和g(x)相加或相减时,可以将它们的对应项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函数h(x)=f(x)±g(x)。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1.函数的概念:一般的,设A ,B 是 非空实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 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 每一个实数,在集合B 中都有 唯一确定的实数)(x f y =和x 对应,那么就称 f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x f y = , 其中 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 定义域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 函数值 ,函数值的集合 叫做函数的 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注意: ○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 乘x .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值域 , 定义域 , 对应关系 .3. 函数相等:若两个函数的 定义域 相同,且 对应关系 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则称两个函数相等。
4、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1)解析法:_用解析式把把x 与y 的对应关系表述出来,最常见的一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
举例:如222321,,2,6y x x S r C r S t ππ=++===等。
优点:⎩⎨⎧函数值;意一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量间的关系;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2)列表法:用表格的方式把x 与y 的对应关系一一列举出来.比较少用.举例: 如:平方表,三角函数表,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国民生产总值表等。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3)图象法:在坐标平面中用曲线的表示出函数关系,比较常用,经常和解析式结合起来理解函数的性质.优点:直观形象地表示自变量的变化。
5、分段函数:在函数的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 分段函数 。
拓展一 判断相同函数例1、下列函数f (x )与g (x )是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f ( x ) = (x -1) 0;g ( x ) = 1 ;B. f ( x ) = x ; g ( x ) = 2x C .f ( x ) = x 2;f ( x ) = (x + 1) 2 、D. f ( x ) = | x | ;g ( x ) = 2x 拓展二 函数的判断例2、下列函数图像中不能作为函数y=f(x)的图像的是 ( )拓展三 求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定义域的一般求法(开偶次方根,分式,零次幂)例3、(1) ()x x f 2=+()01+x (2)1()(12)(1)f x x x =-+;(3)()4f x x =-复合函数求定义域若)(u f y =,又)(x g u =,且)(x g 值域与)(u f 定义域的交集不空,则函数)]([x g f y =叫x 的复合函数,其中)(u f y =叫外层函数,)(x g u =叫内层函数,简而言之,所谓复合函数就是由一些初等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函数的概念知识点总结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很多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定义、性质、符号与表示、反函数等角度总结函数的相关知识点。
一、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将每一个元素都映射到唯一的结果上的关系。
具体地说,如果每个元素 x 都有一个对应的元素 y,则可以表示为:f(x) = y其中,f 表示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的值域,值域是因变量可能的值域。
二、函数的性质1. 一对一性:对于每一个 x,在函数中有唯一的 y 与之对应。
也就是说,不会有两个不同的 x 具有相同的 y 值,于是存在一个逆映射,反映自变量 y 在函数中对应的自变量 x。
简单地讲就是,每一个 x 对应一个 y,而且每一个 y 也都对应着一个 x,不存在重复的值。
2. 映射性:函数把每个定义域内的元素映射到值域中且无遗漏。
也就是说,对于定义域内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能在值域中找到相应的元素,并且一个元素只能对应一个元素。
3. 连续性:若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数 x,当 x 的取值无限接近某个数 a 时,对应的函数值 f(x) 也无限接近一个数 L,则称函数 f 在 x = a 处连续,其数值为 L。
三、符号与表示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小写字母 x 来表示自变量,用小写字母 y或 f(x) 来表示函数值。
一些特别的函数如指数函数 e^x,对数函数logx,三角函数 sinx、cosx、tanx 等,则用特定的符号表示。
同时,在符号表示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符号。
1. ∞ 表示无穷大,一般情况下分正负无穷大。
2. ∑ 是求和符号,表示把一列数加起来的结果。
3. + 和 - 符号可能同时表示加法和减法。
4. / 和 ×符号可能同时表示除法和乘法。
四、反函数反函数是指,若函数 f 将 x 映射到 y,则函数 f 的逆映射将 y 映射回 x。
相应地,如果 g 为函数 f 的逆映射,则 g(f(x)) = x,f(g(y)) = y。
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解析式)

讲解新课:一.函数定义及函数三要素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1)解决一切函数问题必须认真确定该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包含三种形式:①自然型:指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如: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式函数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对数函数的真数为正数,等等);②限制型:指命题的条件或人为对自变量x的限制,这是函数学习中重点,往往也是难点,因为有时这种限制比较隐蔽,容易犯错误;③实际型:解决函数的综合问题与应用问题时,应认真考察自变量x的实际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是比较困难的数学问题,中学数学要求能用初等方法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问题①配方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②判别式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方程);③不等式法(运用不等式的各种性质);④函数法(运用基本函数性质,或抓住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象等)。
3.两个函数的相等:函数的定义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
当函数的定义域及从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法则确定之后,函数的值域也就随之确定。
因此,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为函数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且仅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个函数。
4.区间(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

高一数学函数的概念(一)(一)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当a ﹤0时,值域244ac b B y y a ⎧⎫-⎪⎪=≤⎨⎬⎪⎪⎩⎭。
(3)反比例函数(0)k y k x=≠的定义域是{}0x x ≠,值域是{}0y y ≠。
(二)区间及写法: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b ,则:(1)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3) 满足不等式a x b a x b ≤<<≤或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 b a b ;这里的实数a 和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
(数轴表示见课本P 17表格)符号“∞”读“无穷大”;“-∞”读“负无穷大”;“+∞”读“正无穷大”。
我们把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表示为[)(),,,,a a +∞+∞(](),,,b b -∞-∞。
巩固练习:用区间表示R 、{x|x ≥1}、{x|x>5}、{x|x ≤-1}、{x|x<0}(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函数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1.已知 f(x)=π(x∈R),则 f(π2)等于( ) (A)π2 (B)π (C) π (D)不确定
1.如图,可表示函数 y=f(x)的图象的只可能是( )
2.设集合 M={x|0≤x≤2},N={y|0≤y≤2},那么下面的 4 个图形中, 能表示集合 M 到集合 N 的函数关系的有( )
2.已知 f ( x 1) x 2 x ,求 f (x)
3.若
f
(x)
满足
f
(x)
2
f
(1) x
ax,
求
f
(x)
4.已知函数 f(x2-3)=lgx2x-2 3,求 f(x)的解析式.
1.设 M 是由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 f(x)构成的集合:在定义 域内存在 x0,使得 f(x0+1)=f(x0)+f(1)成立.已知下列函 数:①f(x)=1x;②f(x)=2x;③f(x)=lg(x2+2);④f(x)=cos πx.其中属于集合 M 的函数是________.
第1节 函数的基本概念(一)
1.函数的基本概念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 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f(x)≤1 的解集为( )
(A)(-∞,-3]∪[-1,+∞) (B)[-3,-1]
(C)[-3,-1]∪(0,+∞) (D)[-3,+∞)
.求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例、5】根1据. 已条知件f求( 下x列 1各) =函x数+的2,解求析f(x式)的:解析式.
函数的概念

( a 1)
( 2a)
设f
(3 x )
27x 2 12x 5, 求
f
( 5)
。
解:因为f
(3 x )
2 27x 2 12x 5 ( 3 3x) 4(3x) 5 (令3x t)
所以f 故f
(t )
3t 2 4t 5 3 52 4 5 60
5、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 值域 )。
设f
3x 2 1 ,求:f ( x)
( 3)
( 3 )
,
f
( 2a )
,f
( a 1)
。
解:f
f f
3 32 1 27 1 26
3 a 12 1 3a 2 6a 2 3 2a 2 1 12a 2 1
( x) ( x)
,数集D叫做
x 时,函数y= f 对应的值 y 叫做函数在点 x0 处的函数值,
0
(x)
0
3、函数的值域:( 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记作{y| y f
, xD}。 )的来自4、函数定义中的两个要素是( 定义域 )和( 对应法则),并且如果函数的对应 法则是用代数式表示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得这个代数式( 有意 义 ( 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概念
班级:高一三班
1、函数的概念: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设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数 集D,如果对于D内的( )x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y都有(唯一确定 ) 每一个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把x叫做自变量,把y叫做x的函数,记作y= f 函数的( 定义域)。 2、函数值的概念:当x= 记作( )。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值
一、函数的概念和函数值
1、函数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以下三点: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全体。
(1)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二是符合实际意义。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还可以是单独一个(或几个)数。
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同时有分式、根式等,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个式子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3、函数值
如果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给定一个值$a$,函数对应的值为$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取值为$a$时的函数值。
对函数值的理解
(1)函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函数值是一个数值;
(2)一个函数的函数值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故在求函数值时,一定要指明自变量为多少。
4、函数的解析式
像$y=50-0.1x$这样,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这种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1)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类似,设$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先列出关于$x$,$y$的二元方程,再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最后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在确定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解析式时,不要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函数的图象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①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②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③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其解析式之间的关系
①通常判断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的办法是将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若满足函数解析式,则这个点就在其函数的图象上。
②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两个函数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6、函数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优点:能明显地呈现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的函数的值。
缺点:只能列出部分自变量的值与对应的函数的值,难以看出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关系。
(2)解析式法
用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优点:简明扼要,规范准确,便于分析推导函数性质。
缺点:有些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优点:形象直观,能清晰地呈现函数的一些性质。
缺点: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从图象上观察的结果也是近似的。
二、函数的概念的相关例题
下列关于变量$x$、$y$的关系中:① $3x-$$2y=$5;② $y=|x|$;③ $2x-y^2=10$。
$y$是$x$的函数的是___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对于$3x-2y=5$和$y=|x|$,由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
一确定的$y$的值与之对应,符合函数关系的要求。
但对于$2x-y^2=10$,即$y^2=2x-10$,$y$不是$x$的函数。
当$x<5$时,$x$取一个值,如:$x=4$,则$y^2=-2$,$y$没有一个值
和$x$对应;当$x>5$时,$x$取一个值,如:$x=7$,则$y^2=4$,$y$有两个值和$x$对应。
故$y$不是$x$的函数,故选B。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