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血液成分输注作业规范
成分输血规范及注意事项
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
储存温度:低于-18℃ 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解冻后2℃~6℃保存,应24h内输注。
➢适应症:冷沉淀主要用于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
血因子Ⅷ缺乏症。
➢储存方法: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C冰箱,也不宜再冻存。
➢输入要求: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快速
பைடு நூலகம்
➢ 适应症: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凝血
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输入大量库存血或浓缩 红细胞的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
➢ 储存方法:溶化后尽快输入,因故未输,可在4℃冰
箱暂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悬 浮红细胞血液制剂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于低温冷冻保存。
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 胞在-65℃以下储存。 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解冻后24小时。
➢ 适应症:急性失血超过全血量20%、手术及
创伤病人血红蛋白70g/L、内科长期慢性贫血 且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HCT<0.2。
➢ 储存方法:室温下放置不超过半小时。
➢ 输入要求: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
特殊血液成分输注作业规范
特殊血液成分輸注作業規範(造血幹細胞、顆粒白血球、淋巴球)壹、病患/捐贈者的準備一、周邊血幹細胞動員:1.1病患的動員:化學治療後,再每天皮下注射300µg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filgrastim)、或單獨使用化學治療、或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10μg/kg/day,成人一般劑量為:皮下注射Filgrastim300µg 或Granocyte 250µg,每12小時一次,連續注射五天。
收集前1天下午起改為9:00 p.m. 及6:00 a.m. 注射G-CSF。
1.2捐贈者的動員: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10μg/kg/day, 成人一般劑量為:皮下注射Filgrastim 300µg或Granocyte 250µg,每12小時一次,連續注射五天。
收集前1天下午起改為9:00 p.m. 及6:00 a.m. 注射G-CSF。
二、顆粒白血球及淋巴球捐贈者(須為與受者同ABO血型的健康捐血者):2.1顆粒白血球捐贈者的動員:於收集前12小時,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filgrastim)皮下注射300µg,肌肉注射Dexamethasone10m g。
2.2淋巴球捐贈者不需要動員。
三、周邊血幹細胞收集時機:3.1病患的收集:當白血球從低點回昇至>3,000/µL及造血前趨細胞(hematopoieticprogenitor cell, HPC)≧0.020×103/µL時。
若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動員,宜於(HPC) ≧0.020×103/µL時(第四天或第五天)開始收集。
3.2捐贈者的收集:於皮下注射G-CSF第四天開始收集。
四、收集前個案的準備:4.1臨床醫師應先評估病患或捐贈者,請會診輸血醫學科,由輸血醫學科醫師告知血液分離治療室的護理人員,安排收集周邊血幹細胞的時間。
关于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的规定
关于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的规定为避免失血性休克患者因未能及时接受输血而死忙,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及某些疾病治疗所需,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输血相关文献中《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紧急输血程序》及《特殊情况ABO血型相容性输注程序》等,为保障紧急情况下患者用血需求,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我院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
特殊情况是指:1.因RhD阴性血液制剂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需要紧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抢救生命;2.因ABO同型血液成分制品供应缺乏。
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输注ABO相容性血液制剂抢救生命。
一、组织机构我院成立特殊输血指导小组,按照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流程的要求,负责特殊输血的管理与实施,组织特殊情况输血知识的培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某某某副组长:某某某某某某各临床科室主任组员:某某某某某某输血科值班人员各临床科室负责经治医师二、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流程5.输血科遵循特殊情况血液成分制品输注原则,选择相应的血液成分制品,在血液成分制品出库报告单上注明试验结果及“特殊输血”,并签名。
6.临床经治医师做好特殊情况输血不良反应防治工作,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治疗。
三、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紧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相关知识(一)患者选择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需要立即输血挽救生命,采供血机构RhD阴性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不能满足供应。
(二)告知制度1.经治医师确认患者因大出血而引起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抢救生命。
大出血定义:(1)24h内流失患者全部血容量的血液;(2)24h内输注20U的红细胞制剂;(3)3h内丢失患者全部血容量的50%血液;(4)成人丢失血液150ml/min。
2.患者直系亲属和/或患者在签署书面《RhD阴性患者紧急输血治疗同意书》前,经治医师必须告知输注RhD阳性红细胞的利弊,尤其是Rh血型不合输血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具有生育能力或未生育的女性(包括女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可能产生抗体而影响生育等情况。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治疗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其目的是治病救人。
鉴于输血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和传播多种疾病,因此在临床输血前应认真进行评估,权衡输血的利弊,能不输的尽量不输血。
如果患者确需进行输血治疗,应选用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
全血输注全血(whole blood,WB)是指将人体一定量的血液采集入含有抗凝保存液的血袋中,不做任何加工的一种血液制品。
全血输注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但随着输血观念的转变,全血的直接输注也越来越少,输全血逐步被输成分血所取代。
现全血主要作为制备各种血液制品的原料。
全血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等,输注后起到补充红细胞、稳定凝血因子和扩容的作用。
一、输注全血的适应症(一)急性大量出血如产后大出血、大手术或严重创伤时,患者丧失大量血液,红细胞和血容量明显减少,当失血量超过自体血容量的30%,并伴有明显的休克症状时,再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的基础上,可输注全血。
(二)体外循环心肺手术时,常用体外循环机。
过去常用全血作泵的底液,现主要使用晶体液和白蛋白,较少使用全血。
(三)换血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经换血可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目前主要采用换血和白蛋白联合治疗,效果比单纯换血治疗要好。
在换血时,通常使用新鲜全血。
但何为新鲜全血,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指保存五天内的全血。
选用新鲜血主要是因其钾含量较低及2,3-DPG的水平较高,后者有利于恢复机体氧的供应。
二、输注全血的剂量和方法(一)剂量没有固定的标注,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输血的适应症、贫血的轻重及心肺功能来决定。
全血作用是补充红细胞的同时扩充血容量。
一般来说,给一个体重60kg,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一单位的全血(200ml)可提高血红蛋白(Hb)5g/L。
但由于供着的个体差异,所含血红蛋白有所不同;再加上全血采集量的误差,每个患者输注后Hb的改善有所不同。
特殊输血管理制度
特殊输血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特殊情况下的输血应对措施,规范开展临床输血工作,防范输血风险。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输血科、医务部等;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医师、护士、输血科工作人员及医务部相关管理人员。
适用于特殊输血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常规输血:指符合我院规定的输血流程的临床输血过程,即患者在输血前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完成感染筛查和输血相容性检查,当抗体筛查阴性时,接受ABO及RhD血型相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合的异体输血;患者抗体筛查阳性时,接受ABo 及RhD血型相同、无阳性抗体对应抗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合的异体输血。
特殊输血:指因特殊情况,未完全满足常规输血流程要求的临床输血过程。
其中输血前无法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等归为管理类特殊输血管理;无法完成输血相容性检查、无法输注AB0∕RhD同型血等特殊情况的输血归为技术类特殊输血管理。
ABO疑难血型:指ABo血型鉴定时出现不符合ABo血型系统抗原-抗体规则的试验结果,无法明确判定ABO血型的情况。
相容性输血(Compatib1eb1oodtransfusion):指患者体内无针对输入血液血型抗原的抗体,输入患者体内的血液亦无针对患者血型抗原的抗体。
4.目标特殊情况下患者输血应对措施得当,流程规范。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科室负责根据患者临床状况评估是否实施特殊输血;按要求报批特殊输血。
5.2输血科负责特殊情况时为临床提供特殊输血建议,对临床医师提交的技术类特殊输血申请进行技术审批和备案记录。
5.3医务部负责管理类特殊输血审批、备案。
6.工作程序6.1在条件许可时,所有患者输血均应实施常规输血。
在特殊情况且延误输血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时,遵循生命权第一原则,可实施特殊输血,但必须经相关部门审批、备案,特殊输血审批流程。
6.1.1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实施管理类特殊输血,由医务部负责审批、备案医务部重点审核其合规性,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说明,入病历保存。
输注血液血制品规范
1 目的与合用范围制定本规章与流程的目的是规范护士采集与送检血样、领取与输注血液/血制品时应遵循的原则,以保证患者的用血安全。
2 规章2.1 护士须遵医嘱为患者输血,输血前查看输血治疗知情批准书(附件1)。
2.2 应由两名医护人员为患者输血,做到“三查十三对一注意”:“三查”是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核对;“十三对”涉及核对门急诊/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血液或血制品外观、交叉配血结果及血袋编码;“一注意”是注意输血后反映。
3 名词释义3.1 血袋编码:为献血唯一辨认码,一般为13位条形码,如编码为00101 10 123456,一区码00101为采血机构辨认,001为北京,01为红十字血液中心;二区码10代表年代(2023年);三区码6位数字代表献血者编码。
4 规程4.1 血样的采集与送检4.1.1 拟定输血后,两名医护人员持执行单(附件2)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附件3)和贴好标签的真空采血管核对患者姓名、门急诊/病室、床号、性别、病案号、血型。
4.1.2 采集血样前,请患者说出床号、姓名,护士复述患者床号、姓名,核对腕带信息(床号、姓名);假如患者无法正常沟通,需要双人核对腕带信息(床号、姓名)。
4.1.3 配送人员/医护人员将装有患者血样的真空采血管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附件3)送至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逐项核对后双方在输血科登记本(附件4)上签字。
4.1.4 注意事项4.1.4.1 不能同时采集多名患者的血标本。
4.1.4.2 交叉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4.2 血液/血制品的领取4.2.1 接到输血科告知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附件5)取血。
4.2.2 取血者与发血者持输血记录单(附件6)、取血单(附件5)和取血登记本(附件7)对血液/血制品进行“十三对”(涉及核对门急诊/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血型、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血液或血制品外观、交叉配血结果及血袋编码)。
输血科特殊血液品种输注管理规程
输血科特殊血液品种输注管理规程1.目的某些患者需要输注特殊血液品种,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巨细胞病毒(CMv)阴性血液成分及辐照血液成分等。
为规范这些特殊血液品种的输注适应症及输注方法,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6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有特殊血液品种输注适应症的患者。
3.职责3.1经治医师(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1.1根据临床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特殊血液品种并提出申请。
2.3输血科技术人员3.3.1负责提供特殊血液品种。
4.管理要求1.1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4.1.1输入含有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危害:①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③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④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⑤输血传播病毒。
5.1.2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已确定的效果:①明显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②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同种免疫的发生率;③降低易感受者通过输血传播CMV的发生率。
6.1.3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尚未确定的效果:①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引起的出血;②预防免疫抑制引起的肿瘤复发;③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④预防贮存的红细胞总细菌过度生长。
7.1.4去白细胞血液成分输注无益:①预防TA-GVHD;②预防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③预防红细胞或血小板贮存损伤;④预防HIV感染患者病毒再活化。
2.2CMV阴性血液成分4.2.1健康人群中的个体常为无症状的CMV携带者,人群中CMV感染率相当高,CMV抗体阳性率在发达国家达40%—79%,发展中国家高达80%以上。
CMV抗体阳性的献血者均有传播CMV的危险性。
5.2.2CMV是高度亲白细胞病毒。
感染的危险与输入CMV抗体阳性供着的血液成分含白细胞有关。
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原发病、辐照血液等因素可激活CMV,从而使HSCT受者成为CMV的易感者。
6.2.3HSCT受者发生了CMv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肺炎,死亡率高达85%,此外也可有发热、肝炎等临床表现。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要点整理》
《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要点整理》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要点整理1.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成分输注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规范血液成分输注的操作方法和临床路径,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本文整理了血液成分输注临床路径专家共识的要点。
2. 血液成分输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血液成分输注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因子缺乏等。
- 血液成分输注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过敏反应、体液过负荷、血液传染病等。
3. 血液成分输注的准备工作- 在输注前,需进行充分的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输血史、输血前的检查和评估等。
- 必须确保输注的血液成分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包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测试等。
4. 血液成分输注的操作方法- 血液成分输注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包括合理选择输注途径和器材、正确插管和连接、控制输注速度等。
- 在输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 血液成分输注的监测与评估- 在输注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评估,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输注的速度和反应,评估输注效果等。
- 如出现输注反应或不良事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记录。
6. 血液成分输注后的管理- 输注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如有需要及时处理并记录。
- 对于输注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需特别关注其输注后的管理。
7. 血液成分输注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血液成分输注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输血不合并发症、输血反应等。
-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需采取多种安全措施,如正确标识血液成分、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提供紧急处理措施等。
8. 血液成分输注的质量控制与绩效评估- 对于血液成分输注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标准,包括质量控制点、质量检查和评估等。
- 需要定期评估血液成分输注的绩效,包括治疗效果、不良事件等,以便及时改进和优化临床路径。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
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血液输注是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的一项医疗操作,它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从而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血液输注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探讨。
一、输血适应症血液输注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进行的,它主要适用于以下病情:1. 大出血:如外伤、手术等引起的大量失血,需输注血液以保持血容量和循环稳定。
2. 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导致组织缺血的病情,输血可以提供足够的血液供氧。
3. 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输血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细胞。
4. 免疫缺陷:如严重的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输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5. 术前备血:手术前需要提前准备血液,以备手术过程中的失血情况。
二、输血准备在进行输血前,有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 血液配型: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试验,以确保输血的相容性。
3. 血液筛查:进行传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
4. 血液保存:对血液进行适当的保存,包括保存温度、储存时间等要求,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5. 输血设备准备: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针等。
三、输血操作流程在进行输血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核对血液信息:核对血袋上的血型、血液成分以及配血结果,与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对照,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2. 注射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控制输血的速度,常用的输血速度为20滴/分钟。
3. 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是否有过敏或不良反应的表现。
4. 输液结束:当输血完成或医嘱终止时,及时停止输血,并及时妥善处置输血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四、输血并发症及应对措施虽然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风险,包括输血反应、感染、过敏反应等。
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
成分输血护理标准操作规程5.1 基本护理1. 目的为规范临床输血护理操作,保证为患者正确安全地输注成分血,及时发现、处理输血不良反应,依据相关要求指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护士对患者进行成分血输注及监护。
3.职责护士负责血液成分的输注及对患者的监护。
4.所需材料材料; 静脉输液物品,标准输血器(最好Y型双接头),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5.步骤与方法5.1.1 输血前护理⑴护士根据交叉配血医嘱,持《输血申请单》采集患者交叉配血标本或血型检测标本。
⑵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由专人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包括:采供血机构的名称;血型;血液品种;有效期;献血编码;储存条件。
核对确认三者一致,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正常,符合要求方可取血。
⑶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血袋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正常,方可输血。
1.1.2输血中护理⑴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带《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或床号、血型等,确认所有信息相符,再次核对血液信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⑵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min要慢,以2ml/min为宜,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速度。
一般情况下,成人输血速度为5-10ml/min,或5-10ml (kg·h),年老体弱、婴幼儿及心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至1 ml(kg·h),急性大出血患者需快速输血时,成人输血速度可达50-100 ml/min或>50 ml(kg·h),儿童>15 ml(kg·h)。
⑶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必须在取回后4h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
输血中再次核对病人及血液各项信息,血液输完时,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
输血操作规范手册
输血操作规范手册1. 背景介绍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失血、贫血或其他特定疾病。
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与有效性,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规范的指导原则,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执行输血操作。
2. 输血前准备2.1 病史评估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输血史及家族史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输血的合适血型及血液成分。
2.2 检测与筛查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进行输血前应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与筛查。
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传染病筛查等,以排除不适合输血的因素。
2.3 储存与运输血液及其制品应储存于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并采取适当的运输方式,避免血液受到污染或变质。
3. 输血过程3.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之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患者身份确认,避免输错血的风险。
3.2 导管插入使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输血所需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
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3 输血速度与监测根据医嘱要求,确定输血的速度。
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体温等,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症状。
3.4 输血记录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准确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记录的内容应清晰、完整,以备后续参考。
4. 输血后处理4.1 检测与观察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以确保输血效果良好。
4.2 导管拔除与处理根据患者情况,及时拔除输血所使用的导管。
将拔除后的导管妥善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4.3 随访与护理对于输血后出现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应进行及时的随访与护理,以保证其安全与舒适。
5. 安全注意事项5.1 严格执行血液安全措施对于输血操作中的血液制品,医护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风险。
5.2 注意过敏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特殊的监护,并准备好应急处理药物。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
输全血的缺点:
1.全血并不全: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保存 液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
2.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 量,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过快会发生急性肺水 肿。 3.加重病人代谢负担:全血中细胞碎 片多,全血血浆内乳酸、钠、钾、氨 等成分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 代谢负担越重。
成分输血及输血规范
学习目标 1.熟悉成分输血及其优点 2.了解各血液成分保存温度及时间
3.掌握成分输血的种类 4.掌握输血规范
什么是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 全血分离制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 液成分。根据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 输注某种或几种血液成分产品,达 到有效输血目的。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学的重要标志 之一。
4.血液从血库拿出后,不得退回
『输血前准备 』
1.输血前护士应了解受血者病情、输血指征,测 量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2.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 坏而引起溶血。另外,血液不能加温以免血红蛋 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 得超过30分钟,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做好三查 十对并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名。
6.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在4℃下融化后分离制备出不疗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DDAVP治疗无效时 ◆大量输血治疗时 ◆DIC
血小板输注:
◆富含血小板血浆,约可获得全血中70%以上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每单位含血小板≥2.0*10^10个),将 富含血小板血浆再离心浓缩,分出部分血浆后而得;
白细胞 决定输血前,床位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成分输血安全核查制度
一、引言血液作为生命之源,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医疗资源。
成分输血是将全血分离成各种不同血型的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相应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输血风险的目的。
为确保成分输血安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制定本成分输血安全核查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严格执行成分输血规范,提高输血安全水平。
2. 规范血液采集、制备、储存、发放、输注等环节,确保血液质量。
3. 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4. 提高医护人员输血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制度内容(一)血液采集与检验1. 严格执行血液采集操作规程,确保采集过程中无菌操作。
2. 对献血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献血者健康状况,排除传染性疾病风险。
3. 对献血者进行血液检验,包括血型、血常规、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4. 对检验结果异常的血液,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并暂停使用。
(二)血液制备与储存1. 按照血液制备规程,对全血进行分离、制备、分装,确保血液质量。
2. 将制备好的血液按照血型、浓度、抗凝剂等要求进行分类储存。
3. 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6℃。
4. 定期检查储存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血液发放与输注1. 发放血液时,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有效期等。
2. 对患者进行询问,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输血史等。
3. 核对输血单,确认患者身份、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液有效期等。
4. 输注血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5. 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
(四)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1.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医生。
3.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救治,包括对症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4. 对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输注血液血制品规范
输注血液血制品规范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输注血液和血制品已成为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为了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和遵守血液血制品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输注血液血制品的准备、操作和监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准备工作1. 检查血液和血制品的有效期:在输注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血液和血制品的标签,并核对其有效期。
过期的血制品不能用于输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感染等风险。
2. 检查患者的输注适应症:在输注前,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输血史和现状,并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患者是否适合输注血液或血制品需要医生的专业判断,以减少风险。
3. 准备输注设备:输注血液和血制品需要相应的输液器、输液管、输液针等设备。
医务人员应确保这些设备的清洁和无损,并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消毒或灭菌。
二、操作规范1. 输注前洗手:医务人员在输注前应进行彻底的手部清洁,以减少细菌对输液过程的污染。
洗手程序应遵循医院的洗手规范,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2. 输注血液血制品的途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
通常可选择静脉输注或动脉输注,但根据患者病情可能还需其他特殊的输注途径。
3. 输液速率控制:输注血液和血制品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控制输液速率。
过快的输液速率可能引起液体过负荷,而过慢的输液速率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4. 输注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在输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若发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医生。
三、监测与安全措施1. 监测输注速率:在输注血液和血制品时,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输注速率,确保按照医嘱要求输注。
特别是在初始阶段,在监测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同时,也要注意输液速率的控制。
2. 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输注血液和血制品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输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始终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成分输血原则
成分输血原则
成分输血原则是通过血浆分离技术将全血分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成分后单独输注到患者身体内的一种输血方法。
其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2.输血成分应该在血型相符的前提下,也要注意配对Rh血型。
3.尽量选择血浆的血量较少、潜在危险性较低的血液成分。
比如,如果患者只需要血小板,就不应该输注整个血浆。
4.遵循不交叉输血原则,即不把含有不同抗原的血液成分混合使用,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5.针对特殊病情,如妊娠、输血后免疫反应、特殊感染等,应该选用经过处理的特殊血液制品。
总之,成分输血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血液科输血操作规范制度
血液科输血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血液科输血操作的安全和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防止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临床应用血液产品管理方法》等相关法规文件,订立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院血液科的输血操作,包含输血准备、输血前操作、输血中操作和输血后操作。
第三条定义1.输血准备:包含献血者的选择、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输血标本手记等工作。
2.输血前操作:包含输血医嘱的审核、病人的察看、血型鉴定等工作。
3.输血中操作:包含输血设备的检查、输血速度的掌控、输血过程的监测等工作。
4.输血后操作:包含输血结束后的察看、输血相关数据的记录、输血器材的清理等工作。
第二章输血准备第四条献血者的选择1.献血者必需是成年人,年龄在18至55周岁之间。
2.献血者必需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献血者健康情形的相关要求。
3.献血者必需进行全血、成分血或血浆的筛查,确保献血血液符合质量标准。
第五条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1.接收血液制品的医务人员必需检查每批血液制品的标识、有效日期、保管条件等信息,并核对是否与献血者信息全都。
2.血液制品的质量验收必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输血标本手记1.输血标本手记的前提是经过医务人员的合理推断。
2.输血标本手记必需依照标准手记程序进行,确保手记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三章输血前操作第七条输血医嘱的审核1.输血医嘱必需经过医生书写,并经过临床主管医师或主治医师审核。
2.输血医嘱必需包含输血指征、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输血速度、输血的频率等信息。
第八条病人的察看1.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需对病人进行认真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病人的输血风险。
2.确定病人的血型和Rh血型,与输血标本进行核对。
第九条血型鉴定1.输血前,必需进行病人的血型鉴定,确保输血和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2.血型鉴定必需依照国家标准操作,采用可靠的检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血液成分輸注作業規範(造血幹細胞、顆粒白血球、淋巴球)壹、病患/ 捐贈者的準備一、周邊血幹細胞動員:1.1病患的動員:化學治療後,再每天皮下注射300旧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filgrastim )、或單獨使用化學治療、或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G-CSF) 10 g/kg/day,成人一般劑量為:皮下注射Filgrastim300 pg或Granocyte 250 g,每12小時一次,連續注射五天。
收集前1 天下午起改為9:00 p.m. 及6:00 a.m. 注射G-CSF。
1.2 捐贈者的動員: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 G-CSF) 10 g/kg/day, 成人一般劑量為:皮下注射Filgrastim 300 g 或Granocyte 250 g,每12 小時一次,連續注射五天。
收集前1 天下午起改為9:00 p.m. 及6:00 a.m. 注射G-CSF。
二、顆粒白血球及淋巴球捐贈者(須為與受者同ABO 血型的健康捐血者):2.1 顆粒白血球捐贈者的動員:於收集前12小時,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 G-CSF—filgrastim)皮下注射300 冯,肌肉注射Dexamethasone10mg。
2.2 淋巴球捐贈者不需要動員。
三、周邊血幹細胞收集時機:3.1病患的收集:當白血球從低點回昇至〉3,000/ ,及造血前趨細胞(hematopoietic3progenitor cell, HPC)三0.020X0/ 丄時。
若單獨使用白血球生長因子動員,宜於(HPC)三0.020X103/此時 (第四天或第五天)開始收集。
3.2捐贈者的收集:於皮下注射G-CSF第四天開始收集。
四、收集前個案的準備:4.1 臨床醫師應先評估病患或捐贈者,請會診輸血醫學科,由輸血醫學科醫師告知血液分離治療室的護理人員,安排收集周邊血幹細胞的時間。
4.2 收集周邊血幹細胞當天,須開立醫囑:護送病人或捐者至輸血醫學科做周邊血幹細胞的收集(send the patient or donor to Transfusion Medicine for PBSC collection) ,開立幹細胞冷凍處理( stem cell cryopreservation < 1 month, or 1-3 mon ths, or > 3 mon ths) 電腦申請單。
4.3 冷凍儲存期限以3 年為限。
儲存將屆滿3 年時, 儲存單位(輸血醫學科或血液腫瘤科) 將與病患聯絡。
為避免電話住址更改而失聯,請病人及主治醫師提早1 個月與血液腫瘤科2284 或輸血醫學科3439聯絡,以決定自費繼續儲存(每年自費新台幣,000元) 或銷毀。
失聯者將不再保負保存之責。
註:捐贈者要做完整的檢驗,檢驗項目有一血液常規檢查(CBC)、ABO血型、Rh 血型、肝功能(ALT) 、梅毒血清反應(VDRL) 、C 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 、B 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愛滋病毒抗體(HIV-1、HIV-II)、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抗體(HTLV-I 、HTLV-II) 。
捐贈造血幹細胞者要做HLAclass I, HLAclass II 分型。
對曾經輸血或懷孕的捐血者應加做不規則抗體篩檢。
4.2建立病患或捐贈者適當管徑的周邊靜脈血管、或周邊動脈血管、或中央靜脈導管,以利於細胞的收集。
4.3收集細胞前1-2天可開始口服鈣片500mg、一天3次,一次1-2錠。
且於收集細胞期間多飲水或溫熱的牛奶,約2000〜3000 mlL/天,可減輕因抗凝劑所可能引起的低血鈣反應及低血量的不適症狀。
另豆漿有可能形成乳糜血漿影響收集,故建議暫停食用。
4.4 輸血醫學科大夫於會診時,將評估病患或捐贈者是否適合接受周邊血幹細胞的收集,並向病患或捐贈者詳細說明細胞收集的程序、注意事項及可能的副作用。
病患或捐贈者應簽署周邊血幹細胞收集分離術同意書。
4.5因執行的過程中補充食鹽水及歷時長達4-5小時,務必於術前排空膀胱。
4.6因煙中富含尼古丁,促使血管收縮,所以治療當天禁止抽煙。
4.7病患必須Hgb三9.g/dL, platelet count三30 X103/ L 始可執行分離術,若低於此數值請先輸血。
五、新鮮周邊血幹細胞、顆粒白血球、淋巴球領血注意事項:5.1 病患須先備血,待血庫簽收作業完成始可開領血申請單( GRANULOCYTEPHERESIS 2U),血庫完成相關檢驗後即可發血。
5.2 於血型黏貼單的血液成分欄內輸血醫學科將註明:PBSC、Granulocytes pheresis、Lymphocytes pheresis。
5.3 輸注周邊血幹細胞當天須開立PBSC infusion 醫囑。
註:輸注時注意事項6.1病房應於一週前先用電話告知保存冷凍周邊血幹細胞的實驗室,說明要回輸周邊血幹細胞的病患姓名、病歷號碼、病房床位、回輸的袋數、回輸的日期及時間。
6.2準備好裝液態氮的冰筒,冰筒內要放置一個試管架及適當厚度的布單,將冰筒填裝適量的液態氮。
6.3由液態氮儲存筒內取出周邊血幹細胞連同保護板夾,置放於裝有液態氮的冰筒內。
蓋妥冰筒的蓋子,冰筒在送到病患單位的過程中要保持平衡不可傾斜,避免液態氮滲出而凍傷。
6.4冷凍的周邊血幹細胞要在病患單位解凍,含有細胞的抗凍冷凍袋外再加裝一透明塑膠袋,將細胞置放於37C溫水浴的容器內解凍。
6.5解凍周邊血幹細胞時要核對抗凍冷凍袋外的資料與病患的基本資料是否正確,觀察抗凍冷凍袋外有無破損,解凍時動作應謹慎避免抗凍冷凍袋的破損,解凍後觀察是否有血凝塊,若有破損或血凝塊則不宜回輸給病患。
貳、幹細胞輸注之護理一、冷凍幹細胞輸注之護理包括自體骨髓移植及自體、異體冷凍幹細胞移植(一)用物準備1. 溫水槽一台含水溫計一支2. 幹細胞解凍專用透明塑膠袋3. 外科無菌手套數付4. Kelly —把5.50cc空針數支6.18或19號針頭數文7. Tr.lodi ne 及70% Alcohol8. 棉籤及紗布數份9. 心電圖監視器及貼片、血氧監視器10.15滴靜脈輸液器一付、3-Way-個、N/S 5OOC一包11.氧氣設備及急救用物( 二) 步驟I .自體骨髓移植(Auto-BMT)1. 冷凍幹細胞移植輸注前一天之準備:(1) 請主治醫師或總醫師開立幹細胞輸注前之醫囑及藥物。
(2) 大夜班備妥急救用物及冷凍幹細胞輸注所需用物(含溫水槽功能確認及以0.2% zephrine 徹底擦拭乾淨後,以治療巾覆蓋備用。
) 及藥物(NS、Allermine 、Hydrocortisone 、Lasix) 。
2. 冷凍幹細胞輸注當天之準備:(1) 7:00 a.m.開始大量水分灌注(Hydration),並以NS 5OOn接上點滴輸液管排氣待用(15滴靜脈輸液管為輸注骨髓之主要管徑)。
(2) 向病患解釋大約之輸注流程,及輸注時因DMS冷凍保存劑將經由肺部呼出,故短時間內,口鼻將會有似甘蔗味之不適感,且尿液可能呈現暗紅色或鮮紅色之現象皆屬正常,但仍須在幹細胞輸畢後留取一管尿液常規(urine routine) 送檢,以監測潛血反應是否正常。
(3) 依醫囑給予幹細胞輸注前之藥物(如:Allermine、Hydrocortisone 、Demerol等),並接上心電圖監視器。
(4) 將溫水槽倒入適量之水,架上水溫計並將開關開啟,待水溫已達37C時,再按下Stand By開關以維持恆溫。
(5) 冷凍幹細胞數袋由技術人員或醫生用冰桶運至無菌室後,由負責之主治醫師或總醫師在工作間解凍。
(6) 主治醫師或總醫師以外科無菌技術刷手並戴無菌手套後,將冷凍幹細胞袋置入專用透明塑膠袋中,袋口抓緊不可進水,再整個置入溫水槽中解凍。
如血袋無破損,則與輸血程序相同執行(於穿刺血袋時務必小心,不可刺破血袋,如不慎刺破可用Kelly 夾住破洞,儘快輸畢。
) 。
(7) 若冷凍幹細胞袋已破裂,則即刻用Tr.Iodine 及70% Alcohol 消毒透明塑膠袋表面底部之後,以3-way接18或19號針頭及3支5Occ空針,插入消毒過的底部,三人快速抽取冷凍幹細胞至抽完為止,之後將5Occ空針直接套在病患Hickman Catheter上,以IV push之方式逐一將冷凍幹細胞注入病患體內,期間速度應謹慎控制並隨時注意病患變化。
(8) 輸注解凍之幹細胞時需全速滴注, 以減少解凍後之細胞受到破壞,且隨時注意病患變化,視醫師需要留取2 mL幹細胞作為細胞計數及細菌培養。
(9) 輸注過程中應每15分鐘測量病患之生命徵象,注意心電圖變化及O2 saturation 。
觀察是否有任何輸血反應出現,如:呼吸困難、胸悶、噁心、嘔吐、腹痛及意識變化等, 直至輸注完畢且生命徵象穩定為止。
(10) 於輸注冷凍幹細胞後,依醫囑或病患情況需要給予利尿劑使用,並持續監測病患之生命徵象、意識狀態、尿液顏色及水分平衡狀況等,並留取尿液常規(urine routine) 檢驗是否出現潛血反應,如出現異常,應持續大量水分灌注,直至尿液常規檢驗結果正常為止。
(11) 輸畢後將溫水槽之水倒掉,以治療巾擦乾,水溫計包妥水平擺好(防破裂) ,再蓋上治療巾維持整潔。
II. 冷凍的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PBSCT)用物準備及步驟同自體骨髓移植流程二、新鮮幹細胞輸注之護理( 一) 用物準備1. 外科無菌手套數付2. Kelly 一把3. Tr.Iodine 及70% Alcohol4. 棉籤及紗布數份5. 心電圖監視器及貼片、血氧監視器6.15滴靜脈輸液器一付、3-way一個、N/S 500C一包7. 氧氣設備及急救用物( 二) 步驟I. 新鮮異體骨髓移植〈Allo-BMT) 及非親屬骨髓移檀(UR-BMT):(1) 上午7:00 開始依醫囑予大量水分灌注,主要預防受髓者與捐髓者因血型不合,而引起溶血反應。
(2) 大夜班同仁應先備好急救用物及藥物。
(3) 異體骨髓移植之捐髓者是在移植當天送至手術房捐髓,收集過程與自體骨髓移植相同,收集畢後醫師會先通知並親自送至無菌室。
⑷依醫囑給予輸髓前之藥物(如Allermine、Hydrocortisone、Demerol等),以減少病患不適,並接上心電圖監視器。
(5) 將大夜班備妥之生理食鹽水接上15滴之靜脈輸液管,前端再接上一個3-way後完成排氣,作為輸髓之主要管徑。
(6) 輸髓時,以15滴之靜脈輸液管直接接在Hickman Catheter 上,而原先之靜脈管路改移至3-way另一端並暫時關閉,或必要時予緊急加藥用。
(輸髓所使用之15滴靜脈輸液管直接接在Hickman Catheter上是為了預防細胞因靜脈管路或針頭太細而受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