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的有效输注与疗效评价输血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制度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制度1.目的: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2.使用范围:适用于各临床用血科室对所有输血患者的效果评估和临床用血质量的管理。
3.定义:无4.内容:4.1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方法在每次实施输血(24小时内多次输血按1次算)后24~72小时,对单一实验室指标改善,或单一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或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与体征同时改善作评价。
4.2 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指标4.2.1 红细胞输注4.2.1.1 实验室指标A. 精确计算:输注红细胞后24小时复查Hb值,并与输血前比较,倘若未达到预期值则判定输注效果不佳。
计算公式:Hb预期升高值=[献血者Hb(g/L)×输注血量(L)/患者体重(kg)×O.O85(L/kg)×90%]。
注:输注血量指全血红细胞折算成的对应全血量,对于儿童患者应将公式中的常数0.085改为0.09。
B. 粗略计算:一般体重为60kg的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2U(洗涤红3U)大约可使Hb值升高10g/L。
C. ≤24小时内的多次输血按1次算,应排除出血、溶血等倾向后方可评估。
4.2.1.2 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缺氧症状与体征同时改善或消失。
4.2.2血小板输注4.2.2.1 实验室指标A. 精确计算:Plt增加校正指数(CCI)=(输注后Plt-输注前Plt)×体表面积/输注血小板总数。
注: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最低有效指标:输注后1小时CCI≥7500/uL 或CCI≥7.5×109/L;输注后24小时CCI≥4500/uL或CCI≥4.5×109/L。
B. 粗略计算:一般体重为50kg的患者输注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可使Plt增高30×109/L。
C. 排除出血、DIC等倾向。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3篇)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的内容主要是:(一)患者是否符合用血的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凝血障碍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1.患者的临床诊断;2.引起失血或贫血的病因;3.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13.血小板输注指征:内科系统疾病。
若>50____109/l,不需输注;20~50____109/l 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____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____109/l,不管病人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
手术科室病人。
若<50____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____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____109/l;70~100____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肾脏疾病晚期如尿毒症等,虽然plt计数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伴有障碍,伴有出血倾向,适当输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itp。
严格掌握。
当伴有下列情况时,输注剂量要加倍。
(1)同种抗原(抗原抗体反应)(2)伴有脾亢(3)dic(4)严重g-杆菌感染。
因血小板多次输注后会产生同种抗体,而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寿命,因此,输用血小板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次足量输注。
不主张预防性输注。
(四)成份血的适应症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
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进一步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在决定对患者输血治疗前必须根据患者得病情与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治疗后要做出输血疗效评价,评估、评价结果要记入病程记录。
二、输血前评估得内容主要就是:(一)患者就是否符合用血得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与手术中用血病人、2、慢性出血导致Hb<50-60g/L得病人、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各种疾病引起得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得出凝血障碍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患者病情及输血指征评估1。
患者得临床诊断;2.引起失血或贫血得病因;3、就是否已进行病因治疗;4。
病因治疗与输血治疗哪个更有效;5、相对于病因治疗输血治疗就是否必须?6。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患者就是否具有输血指征?7。
如确需输血治疗,输用何种血液品种?数量多少?8、急性失血引起得血容量减低得扩容治疗就是否遵循了先晶后胶原则?扩容得疗效如何?就是否确需输血?如需输血,输全血还就是红细胞制品?9、就是否已考虑患者得年龄因素(如老年人与小孩)及心功能情况,输血中应注意得问题等。
10。
就是否已做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得治疗及抢救措施?(三)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1、内科输血:(多为慢性贫血,患者对贫血已有较好得耐受、)Hb<60g/L或HCT <20%时可考虑输血。
(急性失血别论)输血指征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
2、急性失血病人得输血指征:失血量<血容量得20%时,用晶体液扩容后,HCT>30%,不必输血。
失血量>血容量得20%~30%时,先通过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然后输血。
因为在低血容量已被纠正得情况下,输血得目得主要就是为了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组织低氧或缺氧,因此,最适输注品种为红细胞而不就是全血、急性失血时由于红细胞与血浆就是等比例丢失,故测定Hb与HCT仍在正常范围,不能反映失血得程度、3.血小板输注指征:内科系统疾病:若>50×109/L,不需输注;20~50×109/L之间可根据病人情况给予输注;若<20×109/L并伴有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10×109/L,不管病人就是否有出血,立即输注、手术科室病人:若<50×109/L,不能进行手术;产科手术〉50×109/L可以进行;如果进行头颅、眼睛、脊柱手术一般要达到100×109/L;70~100×109/L可进行上腹部手术。
输血前评估及用血后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及用血后评价制度
输血前评估是指在给患者进行输血前,医护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是否有需要输血的必要,并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一般的输血前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史评估:了解患者的既往输血史、过敏史、疾病史等,以排除可能的输血并发症和禁忌症。
2.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腹部等情况,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输血的合适性。
3. 化验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型与交叉等相关检查,以确定输血的血型和血液成分的适宜性。
4. 输血风险评估:对于高风险患者,如产科、儿科、老年患者等,要进行特殊的评估和监测,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用血后评价制度是指在患者输血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评价和记录,以监测输血的疗效和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一般的用血后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病情变化:对于接受输血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皮肤黏膜情况、出血或血栓等症状的改变,以及可能的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等。
2.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输血后一般需要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输血的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3. 并发症处理和记录:如出现输血反应、过敏反应等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后续的治疗和评估。
4. 效果评价和总结:对输血的疗效和可能的并发症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为今后的输血决策和临床实践提供经验。
输血安全与临床合理用血(1)
输血安全与临床合理用血
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
但是,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的威胁使我们对输血安全时刻不能掉以轻心。
所谓合理用血就是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给病人进行输血治疗。
具体的讲,就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而又不能用其他办法替代的输血治疗。
需要输血时必须用血,不需要输血时坚决不输。
一、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归纳为四个方面
(1)临床输血的评估
(2)坚持科学合理输血原则
(3)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4)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
二、决定给病人输血前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期望病人的临床情况获得什么样的改善?
(2)是否可以减少失血来减少病人对输血的要求?
(3)是否还有其它替代输血的疗法?
(4)该病人输血特定的临床或实验室指标是什么?
三、科学合理用血的疗效评价,临床输血疗效评价的方法
(1)输注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原则上在输注24小时内,应当监控检测相应的血液指标项目,作为输血疗效评价或是否需要继续输血的依据之一。
(2)输注血小板,尤其是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
在输注后1小时,检测CCI值,如CCI>7.5×10*9/L为输注血小板有效.
总而言之,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用血,掌握正确方法;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血,提高临床用血水平;不断提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大力推广合理用血需多方共同努力。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切实落实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9条“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J和第28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
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J的规定,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指输血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包括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
二、本制度规定不适用于临床急诊抢救患者用血、择期手术术中大出血抢救用血、自体输血、稀有血型输血和新生儿输血。
三、除了上述情况外,其他住院患者临床用血和择期手术患者术中用血必须遵照本制度执行。
四、临床用血前评估:1.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2.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严格按照≪xx市第五人民医院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中的相关规定对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输血进行输血适应证评估。
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
3.医师应将输血前评估内容详细记录在病程记录中4.患者签署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时的态度也是用血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5.医师在择期手术或计划用血患者需要用血时尽可能要求患者家属进行互助献血。
6.申请红细胞类血液,必须进行患者Hb,HCt检测,评估患者有无出血或溶血,心肺功能情况和组织供氧情况,对失血或贫血的耐受力等。
7.申请血小板,务必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观察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是否预期作外科手术等。
8.申请输注血浆及冷沉淀,必须查PT,APTT和Fib,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或创面有无弥漫性渗血。
五、手术中麻醉科医师决定的输血,在输血后临床医师应尽快给患者开急查血常规医嘱复查血常规,并切实落实到位。
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评估
2020/3/31
27
病例1
年青女性,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月"入院 患者近一月来反复无诱因在家自行发现面色苍白,感
头晕乏力,活动后感心慌胸闷,无气急,无胸痛,日 常活动逐渐受限,稍走几步即感明显乏力,曾至当地 医院就诊,予以补血药物治疗,具体诊断及药物不详, 病情无好转,并有逐渐加重趋势,进食后即感恶心, 并呕吐数次胃内容物,无黑便及鲜血便,无呕血及咖 啡样物,无肉眼血尿及酱油样尿 急诊查血常规示“WBC 2.47×109/L,RBC1.08×1012/L, Hb41g/L,PLT 58×109/L” 急诊紧急予以输注新鲜血浆350ml+红细胞悬液3单位
2020/3/31
17
可提供的血液品种
全血类 红细胞类 血浆类 血小板类 白细胞类
2020/3/31
18
冷沉淀 新鲜冰冻血浆在1℃~6℃融化后,分离出大部 分的血浆,并将剩余的冷不溶解物质在1小时内 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含10倍于全血的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FFP) 全血采集后于6~8小时内分离出血浆 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制成
不均匀渗血 11:49 输血科发血:红悬4U+新鲜冰浆300ml 13:33 危急值 APTT:106.8秒 16:33:02 输血科发冷沉淀:10U(第一次输)
2020/3/31
输血
37
2020/3/31
输血
38
2020/3/31
输血
39
10.20 HB 67g/L HCT 0.21 APTT 84.5秒 渗血不明显 输红悬4U+新鲜冰浆340ml
病病人输血浆,每天或隔天输注。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
临床输血疗效评价记录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经过适当处理后,经血管直接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上,输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因此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输血疗效的指标可以分为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两类。
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检测结果。
评价输血疗效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输血是否有效,并寻找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进行输血疗效评价时,应首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否有改善,如贫血症状是否缓解、出血是否停止等。
如果患者症状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可能是输血无效的原因之一另外,实验室指标也是评价输血疗效的重要依据。
首先,血常规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是否有所改善。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在输血后没有明显提高,可能是输血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其次,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凝血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可能是输血无效的原因之一、最后,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加,可能是输血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除了以上的指标,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患者或特殊血型的患者,需要注重检测特定的指标,如免疫球蛋白和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等。
总之,临床输血疗效评价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作。
评价过程中需综合考虑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并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输血效果的因素。
同时,对于输血无效的患者,还应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只有全面评价输血效果,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输血疗效。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患者中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输注成分血的种类、剂量及输注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成分输血的应用中,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最大,其次为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提升(P<0.05)。
结论:合理成分输血应用体现了现代输血治疗水平,针对性强,输注治疗效果理想,可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升患者的Hb,WBC,BPC等指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标签:成分输血;大量输血患者;合理应用大出血患者需要通过输血治疗,从而减少失血对患者机体、脏器功能的严重损伤,从而有效抢救及治疗[1]。
目前临床关于大量输血标准尚未统一,多认为24h内输血量大于输血者循环血容量、输注红细胞量>10U,亦可指1h内输入红细胞量>4U患者。
为促进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需接受大量输血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12~78岁,平均(45.32±4.16)岁,输注血型:A型31例,B型29例,O型15例,AB型5例;病因:多发外伤49例,产科大出血12例,手术失血过多15例,消化道大出血4例。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接受大量输血治疗。
1.2方法:1.2.1研究方法: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計数(PLT)值以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2.2成分输血方法:成分输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每单位的血小板治疗量为200ml,每单位的冷沉淀为200ml新鲜冰冻的血浆制备。
临床输血评估与输血无效
• (三)新鲜冰冻血浆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全血或红细胞后(出血量
或输血量≥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表现有先天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法令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
FFP的使用,必须达到10~15ml/kg,才有效。 禁止用FFP作为扩容剂和用FFP促进伤口愈合
第三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机构用血评价制度, 定期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
第三十三条 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合理用血情况排名、公布制度。 对本行政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和不合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排名,将 排名情况向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布,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 将临床用血情况作为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要指标。
4/推广科学合理用血是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合理输血
正确的时间
When
对正确的病人
Who
有正确的理由(医学的、伦理的) Why
输入正确的血液成分
What
达到正确(预期的)的结果 Expected
即合理、有效、安全
在保存袋中血液(全血)
≠
人体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全血采集
血液成分种类
红细胞类: 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大多数为血管外溶血,主 要由回忆性免疫应答引起,由初次免疫应答引 起者极少见。
•
•
•
• 红细胞
血
•
•
• 白细胞
•
• 液
• 血小板
临床合理用血与有效评价
临床合理用血与有效评价四、血液合理输注(一)、全血输注(whole blood)1、保存期以CPDA( 枸橼酸钠-磷酸二氢纳- 葡萄糖-腺嘌呤保存液)为保存液的血液制品,全血保存期为35天,新鲜全血或红细胞成分血:保存10天以内。
2、血液生化:血容量228ml±10%或456ml±10%血细胞比容≥0.35;Hb≥20g/200mlpH6.8-7.4;k+≤27.3mmol/L,Na≥104mmol/L;储存期末溶血率<0.8%红细胞总量;血浆Hb≤0.72g/L去白细胞全血,白细胞<2.5×106个3、特点(1)采血后48h内,血小板所有功能丧失。
(2)采血后48h内,不稳定凝血因子(V,VIII) 功能降至正常值10-20%。
(3)保存超过8小时,粒细胞丧失功能;4、优点?保留了大部分血浆,输注较流畅。
5、适应证?(1)失血量大于人体血容量50%的急性大出血(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尽量选择保存5天内的全血)6、缺点?(1)血浆---输血过敏反应。
(2)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致敏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3)容量较大---循环超负荷。
(4)高浓度的抗凝剂、酸、钾、增塑剂、氨等引起中毒反应。
(5)除红细胞外,其他有效细胞成分缺乏或量少。
7、禁忌证?(1)血容量正常贫血患者。
(2)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功能不全等患者。
(3)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患者。
(4)体内已抗IgA抗体的患者。
(5)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8、输注要求:(1)ABO 、Rh(D)血型相同;(2)输血前检查,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合试验(不规则抗体检出介质);(3)血液输注前从冰箱取出(4)室温中不得超过30分钟(5)严格检查全血外观(6)应首选Y型输血器;(7)输注最初10-15分钟或30-50ml血液时严密观察;(8)发生不良反应需停止输血调查原因。
临床用血前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医院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合理性,达到更加安全、有效、节约血源,对临床用血前进行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进行评价,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前评估制度在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前,根据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对符合输血指征者可行输血治疗。
输血适应证如下:1.符合用血的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60g/L以下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乏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2.成分血的适应证(1)全血:只适应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阵发性就寝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5)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50×XXX的患者。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低下者。
(6)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7)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二、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1、医院领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切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XXX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接洽,互通信息,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研究与考核相结合:构造全体临床医生认真研究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及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并约请输血专家来院,对全院医务人员举行科学合理用血常识讲座。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
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管理程序(一)目的为规范临床医师输血前对患者的评估,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医师在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评估。
(三)职责1、临床医师(1)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仔细评估,决定是否需要输血及输何种血液成分。
(2)每一位患者在输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临床输血后效果进行评价。
(3)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1)对临床医师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进行监督检查及培训。
3、输血科(1)配合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和临床医师进行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
(2)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安全用血。
(四)输血前评估管理程序评估输血的必要性需要综合分析诸多因素和临床特征。
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值最客观,但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
贫血原因(急性失血、慢性贫血或溶血)、患者心肺功能和组织供氧情况、患者对贫血的耐受力等因素对判断是否输血更有价值。
1、在决定输血之前临床医师应问自己下列10个问题(1)输血的目的是什么?(2)能否减少出血以降低患者的输血需求?(3)是否应先给予其他治疗?(4)该患者是否具有输血的临床指征或者实验室指征?(5)输血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等疾病的风险如何?(6)给该患者输血是否利大于弊?(7)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8)是否具有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监护输血患者,并能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迅速处理?(9)是否已将输血决定及理由写入病程记录和输血申请单?(10)如果患者是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在此情况下,是否接受输血?2、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见表1表1 输血评估项目及内容3、输血目的输血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二是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除此以外均为不合理输血。
4、输血指征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的要求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
成份输血临床应用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分离成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需求,选择性输注所需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下面将从成分输血的定义、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成分输血的定义成分输血是将全血或血浆按其组成分离为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冷冻血浆等各种成分,然后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性地输注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的一种输血方式。
相对于全血输血而言,成分输血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负荷。
成分输血的适应症1. 红细胞成分输血: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氧供。
2. 血小板成分输血: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可预防或治疗出血。
3. 血浆成分输血:用于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等疾病,可提供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支持。
成分输血的禁忌症1. 对输注的成分具有明显过敏史或不良反应的患者。
2. 存在明确的输血相关并发症风险,如免疫性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3. 没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或存在其他替代治疗方式的情况下。
成分输血的操作方法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分输血种类和数量。
2. 对成分进行交叉配血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前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输血前反应风险评估,准确记录输血相关信息。
4. 在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速度,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成分输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成分的贮存、搬运和输注方法,确保成分的质量和安全性。
2. 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
3. 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清洁消毒和环境检查,维护输血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报告系统,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和追踪。
综上所述,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输血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临床输血有效评价
输血后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4
输血前评价基础
输血中评价—前提
输血后评价保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5
输血前评价适应性 输血中评价安全性 输血后评价有效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6
红细胞
少浆血
目前已很少应用
(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容量150,保存35d
少白红细胞
容量150,保存24h(35d)
浆与血小板等)
2.输血前告知率(完整率、签字率、
正确率等)
3.输血申请单(完整率、双签字率、
正确率等)
4.备血与实际输血符合率
5.输血病程录(及时性、完整性与
真实性等)
6.输血量/出血量比值(<1)
7.填写是否统一(手术记录、麻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26
医院对科室进行评价+公示
横向比较用血量、输血病历质量
19
4.部分类型的血管性血友病():含的血浆源性FⅧ供应短缺时,用 于1型(去精氨酸加压素无效)和2B、2N型(禁忌使用去精氨酸加压 素)
5.尿毒症伴止血功能异常:冷沉淀可用于治疗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 聚集功能减弱的尿毒症并出血的病人
6.溶栓治疗过度以及原位肝移植出血等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李志强
红细胞输注疗效评价
红细胞输注疗效评价一、红细胞制剂使用标准1.功能:具有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缓解缺氧引起的临床症状。
2.适应证: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以及病理性红细胞成分置换,如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
不适用于药物治疗有效的贫血;也不应作为扩充血量、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人体状态的治疗手段。
二、临床表现1.急性贫血(1)症状:贫血原因不同,表现有差异。
1)急性失血常出现心悸、出汗、口渴、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2)急性溶血常伴发热、腰疼、腹痛、尿色加深或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因胆红素脑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昏迷。
3)急性造血功能障碍者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的症状。
(2)体征1)急性失血:皮肤湿冷、苍白或紫灰色斑;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2)急性溶血: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巩膜和皮肤黏膜黄染。
3)急性造血功能障碍:皮肤苍白,心率增快,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及各种感染的体征。
2.慢性贫血(1)症状:头晕、乏力、耳鸣、心慌、气短、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嗜睡、神志不清或昏迷。
(2)体征:脸色、眼睑结合膜、唇黏膜以及指甲苍白。
1)Hb<70g/L时,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尖区和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Hb<30g/L时,可有明显的全心扩大,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甚至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3)各种不同类型贫血的特殊临床表现1)严重缺铁性贫血可有皮肤毛发干燥、萎缩,指甲扁平、不光泽、脆弱易裂、反甲等。
2)巨幼细胞贫血可有舌炎、神经炎、急胃肠道症状。
3)再生障碍性贫血除贫血外,还有因粒细胞缺乏引起的感染、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倾向。
4)慢性溶血性贫血有黄疸和肝脾大。
三、监测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
四、监测方法1.观察贫血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2.输血前、输血后48小时内检测Hb、HCT。
五、疗效评价1.疗效评价内容(1)输注红细胞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2)贫血症状和体征是否得到改善?(3)红细胞输注的剂量是否不足或过量?(4)决定输注红细胞需求的因素是否依然存在?(5)是否需要继续输注红细胞?(6)是否发生与红细胞输注有关的不良反应?(7)发生不良反应时查找、分析原因,将抢救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并书面报告有关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细胞40-45%
•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5
保存血的变化
• 在保存袋中血液(全血)≠人体血管中流动的 血液 • 随保存期延长血液成分变化增加,如: A.粒细胞和血小板功能。 B.第Ⅷ因子 C.第V因子
• 全血不全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6
成分输血
• 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 者的不同血液成分应用科学的方法分 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 输入不同血液成分,称成分输血 • 优点 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 便于保存;便于运输
• 白细胞
– 机器单采浓缩白细 胞悬液GRANS
• 血浆
– – – – 新鲜液体血浆FLR 新鲜冰冻血浆FFP 普通冰冻血浆FP 冷沉淀Cryo(AHF)
8
血 液 三 系 细 胞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9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
10
输血治疗两面性
输血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其他方法不能 代替的。 输血是双刃剑,如果合理应用,输血能 抢救生命和治疗疾病,使用不当给病人带 来损害。 世界各地实际情况表明,输血的实施情 况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甚至同一 科室的不同医生间差别很大,说明血液和 血液制品经常被不恰当地应用。
• 作者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 病历1208例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 例分别为75.5%、33.8%、100%和100%; – 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 到91.1%、49.9% 和100%; – 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49.4%、20.1%和100%; – 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32.4%和 33.2%.
• 结论:
–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 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有随意性和习惯输注及 “搭配血”的现象。 – 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 存在。
杨宝成.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2
山东临沂报道
输血科 3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前应考虑的问题
• • • • 自体输血 去除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输血 辐照血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急性溶血 性输血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 • 异体血液对机体的影响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4
血液生理
• 血液容量占体重,8-9%。
– 血浆55-60%
• 水分91-92%+固体成分。
血液成分合理输注与有效性评价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
临床输血路径
• • • • • 决定该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临床医师,原则:按需输注(以指南为准) 与患者或者代理人签署《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医师注意一次住院多次输 血患者如何做。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全面详细不留空项,主治医师签名 输血前检测---七项 采集配血标本并在标本管标签上签名---临床医护人员(查对、正确、决不能 出错) 将申请单和血样送输血科---临床专门人员 申请单与血样交接---输血科人员与送样者,无误后双方签名 再次查对并检测(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双人核对、双人签名,要求 零差错)---输血科 取血---临床有资质医务人员持取血单和取血箱取血 输血---临床护理人员两次双对,无误后输血,先慢后快、仔细观察,记录输 血时间 输血病程记录---临床医师记录患者血型、输血原因、输注数量、输血过程有 无输血不良反应等。第二天记录输血后效果评价 血袋处理---送回输血科4℃储存24小时以上
• • •
• • • •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2
流程中注意事项
• • • • • • • • • • 血样的正确性 检测的正确性 查对的准确性 两管血定血型 输血前检测项目应全面 临床诊断、输血目的、输血史、妊娠史安全输血的 重要性 《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主治医(培训考核合格 后医疗部发文) 血液申请的分级管理 配血标本是输血前3天内的 血液发出后,配血标本与供血者血样至少保留7天
14
如此多的血液成分,需 合理搭配才能提高疗效。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5
内科输血指南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6
一、红细胞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 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 时可考虑输注。 两者同时考虑
输注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先慢后快。一 般成人2ml/kg.h;对心血管病患者及儿童患 者不宜超过1ml/kg.h。 输注2单位红细胞约使血红蛋白升高10g/L,血 细胞容积升高0.03。
• 结论 :
–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 – 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
潍坊市人民医院
陆丽君.临床检验与临床,2009,20(3)
输血科
13
合理输血应考虑的问题
• • • • • • 是否需要输血? 输全血? 成分输血? 输什么? 何时输? 怎么输?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7
我市血站供应的血液成分
• 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CRC – 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 红细胞悬液CRCS – 洗涤红细胞WRC – 冰冻红细胞FTRC • 血小板 – 手工分浓缩血小板 – PC-1 –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PC-2 – 冰冻血小板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7
不良反应
• 溶血反应
– 急性溶血反应 – 迟发型溶血反应
• 非溶血性性发热反应 • 过敏反应
潍坊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 11
深圳报道
• 2006年杨宝成对深圳市2家三甲和一家二级医院的2597例输 血病历分析结果:
–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 为66.44%、24.65%、97.97%和61.29%; – 各大科室中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 注比例分别达到91.54%、51.85%、98.86%和100%; – 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50.22%、19.86%、89.58% 和42.86%; – 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47.05%和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