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眼神经解剖[1]

合集下载

动眼神经解剖

动眼神经解剖

(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 N)1、解剖(1) 核团位于中脑上丘、大脑导水管腹侧灰质中。

成对得外侧核从上而下有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得核团、Perlia正中核司调节会聚功能。

Edinger—Westphol缩瞳核,属副交感,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司对光与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核发出纤维,于大脑脚动眼神经沟出脑,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通过,经海绵窦外侧壁、颅中凹之眶上裂出颅,然后分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提上睑肌;下支支配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故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司眼外肌、眼内肌运动、(2) 眼外肌得功能见表7-20、ﻫ因此,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上,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下、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外上转动,左下直肌、右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下转动;右外直肌、左内直肌共同收缩,双眼球向右,其余类推。

(3) 两眼球共同运动分同向运动(侧方同向、垂直同向)与异向运动(会聚运动、分开运动)、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6区为头得转动中枢),8区与枕叶19区、颞叶22区视听反射性协同运动中枢有连系。

8区通过锥体束(皮质脊髓束)与锥体外系(额桥束)交叉连系桥脑得外侧副核(皮质下水平侧视中枢),进而连系不交叉得同侧外展神经(外直肌)与通过内侧纵束连系交叉得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

8区还连系中脑上丘达氏(Darckschenwitsch)核(皮质下垂直运动中枢),使动眼神经(上、下直肌、下斜肌)与滑车神经(上斜肌)协同垂直运动、ﻫ(4) 两眼球会聚运动物体由远而近时,光刺激由视神经通路传至视皮质后,经上纵束传至额叶→>额桥束→正中核(皮质下会聚中枢)→双侧内直肌收缩使两眼会聚。

ﻫ(5) 瞳孔对光反射与调节反应光刺激→视神经→视皮质→额桥束→缩瞳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同侧直接缩瞳,对侧间接缩瞳。

眼肌麻痹神经影像

眼肌麻痹神经影像
二、麻痹性:-----面瘫: 眼睑闭合不全 角膜发射消失
溢泪、无泪、 鳌鱼泪(进餐时)
多组神经受损
眶尖综合征
多受损
海绵窦综合征-转移癌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病变常累及第3、4、6脑神经,第5脑神经第1支及交感神经;
多组神经受损
神经纤维瘤病-II 型
眼球的交感神经支配
脑干内E-W核为特殊躯体感觉核 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瞳孔反射通路
瞳孔异常改变: 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副交感纤维在表面受压
瞳孔缩小,颈交感神经节或一侧脑干病变,典型表现为Horner征。
颈动脉夹层致Horner syndrome
Horner征:患者女,59岁,头痛,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同侧面部无汗
②常伴有脑干内临近结构的损害,如外展神经核病变常损伤围绕展神经 核的面神经纤维,而伴发同侧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③核性眼肌麻痹时常可累及双侧。
动眼神经核解剖
动眼神经核分为三部分: 外侧核(主核)最大,支配提 上睑肌,上下直肌、内直肌和 下斜。
E-W核(成对),支配瞳孔括 约肌和睫状
CA = 中脑导水管, CST = 皮质脊髓束, ML = 内侧丘系, PAG = 导水管周围灰质, RN = 红核, SC = 上丘, SN = 黑质, III = 动眼神经, IIIn =动眼神经核. (Courtesy of L. Anne Hayman, MD.)
外展神经解剖
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盖部,四脑室上端底面,靠近 中线分布,支配外直肌---眼球外展运动
展神经核—展神经---延髓脑桥沟中线两 侧出脑---海绵窦、眶上裂 外直肌损伤:患侧眼球出现内斜视
脑膜瘤压迫外展神经
46岁,男,脑膜瘤压迫右侧外展神经.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病因 PPT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常见病因 PPT课件
眶尖综合征除此3对脑神经损害外,常伴有视力障碍。
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糖尿病眼肌麻痹可见动眼、外展、滑车神经麻 痹,动眼神经麻痹占多数,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 后动脉、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 供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 内膜微血管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动眼神眼内肌与眼外肌多不同时受损,支配眼外肌的动眼神经核支 配双侧眼肌,故核性很少单独损害一眼,多为双侧完全或不完全性 麻痹。由此经位于中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眼内肌与眼内肌神 经核分开。提示: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
如果一侧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内、外肌完全麻痹,而对侧眼肌完全 正常,多为非核性损伤。
其原病因多为海绵窦动脉瘤 海绵窦血栓形成,常为面部、鼻窦、眼眶等感
染性疾病扩散而并发海绵窦感染综合征。
眶上裂与眶尖综合征
第III、IV、VI、V1脑神经穿出海绵窦后,经眶上裂进入 眼眶内,因此眶上裂综合征与海绵窦综合征在临床表现 基本相同而不易区别。但外展神经早期受损为眶上裂综 合征 的特点。因为外展神经位于III、IV、 V1脑神经的 内侧,故海绵窦综合征外展神经受损相对较晚。该病的 病因多为骨折、肿瘤、出血等。
神经、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第1、2支受损的关 系密切,所以海绵窦病变常常导致以上神经的 联合损伤(海绵窦综合征)
动眼神经眶上裂段
在眶上裂与IV、V1及VI伴行,所以眶上列的病 变可以导致上述神经的联合损伤
动眼神经眶尖段
与II、IV、V1及VI伴行,所以眶尖的的病变可以 导致上述神经的联合损伤
非特异性动眼神经炎
这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 单个颅神经炎以外展神经最常受累,也可单独损害动眼神经

(医学课件)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医学课件)动眼神经麻痹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
1
• 病例一
2
患者,女性,72岁
• 主诉:头痛,左侧眼睑下垂2天 • 现病史:缘患者于2天前出现突发头痛,以眼眶周围为
主,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疼痛为持续 性,无饮水呛咳,无肢体活动不利,当地诊所给予输 液治疗(用药不祥),效果不明显,后出现左侧眼睑 下垂,无复视,无发热,无肢体活动不利,无二便障 碍。于今日到我院门诊就诊,头颅磁共振:桥脑腔隙 性脑梗死。由门诊拟“眼睑下垂查因”收入我科住院 行进一步治疗。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下斜肌
19
3.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E-W核睫状神经节换元睫状肌 瞳孔括约肌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下斜肌
20
(四) 动眼神经损伤的症状 眼外斜视、上睑下垂 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E-W核
动眼神 经核
上斜肌
外直肌
睫状神经节
3
•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数年,间断服用降压药,用药
不详。 •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
染病史。
• 过敏史:否认有药食物过敏史。
4
•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 专科情况:Ⅰ 粗测正常

Ⅱ 粗测双眼视力、右眼视野大致正常。左眼睑遮盖瞳孔,
无法测视野。
• Ⅲ Ⅳ Ⅵ 左眼睑完全下垂,右眼睑正常。左侧瞳孔直径4.5m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右瞳孔直径3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 灵敏,右眼球居中,向各方向活动尚充分,左眼外展位,除外展 外,其余方向受限,未引出眼震。
9
病例二
• 既往史:否认糖尿病史。无特殊。 •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PPT课件

眼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PPT课件

眼球壁
眼球
眼内容物
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角巩缘)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盲部、视部)
房水
玻璃体
晶状体
第一节 眼 球
正常眼球的前后径出生时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24mm。
虹膜
虹膜
筛后孔
瞳孔
前房
虹膜
巩膜静脉窦
后房
晶状体
上眼睑
下眼睑
下睑缘
睫毛
虹膜
瞳孔
角 膜
虹 膜
角 膜
虹膜位于角膜后面,晶状体之前,分前房[角膜与虹膜之间空腔] 后房[虹膜与晶体表面之间空腔] 功能:遮光 虹膜纹理:表面隐窝与皱折 瞳孔:虹膜中央的圆形孔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接壤处 瞳孔括约肌:环形排列 副交感N支配 ↑ 缩瞳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排列 交感N支配 ↑ 扩瞳
视网膜 感光细胞
视网膜组织学结构
1. 色素上皮层 2. 视细胞层 3. 外界膜 4. 外颗粒层 5. 外丛状层 6. 内颗粒层 7. 内丛状层 8. 神经节细胞层 9. 神经纤维层 10. 内界膜
视网膜感觉层由三个神经元组成 光感 受 器:第一神经元 感光 双极 细 胞:第二神经元 联络 神经节细胞:第三神经元 传导 视觉的形成: 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光感受器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沿视路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而形成
瞳孔开大肌
睫状小带
角膜缘 de 临床意义 (1)眼内液循环房水排出的 主要通道。与青光眼的 发病和治疗有关。 (2)内眼手术切口重要进路 (3)组织结构薄弱,眼球受外伤时,容易破裂。 (4)角膜缘干细胞
前房角: 前房角的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从角膜后弹力膜止端 (schwalbc线) 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的前端和虹膜根部。在前房角内依次可见到如下结构:schwalbc线、小梁网和Schl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第1-6脑神经解剖

第1-6脑神经解剖
• ②交感根,来自颈内动脉丛,穿过神经节加入睫状短神经,进入 眼球后支配瞳孔开大肌和眼球血管。
睫状神经节
• ③感觉根,来自鼻睫神经,穿过神经节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传导眼 球的一般感觉。
• 睫状短神经般6~10条,自睫状神经节发出,经眼球后极,视神经 周围进入眼球。
睫状神经节
• 由于随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纤维和鼻睫神经的感觉神经纤维都穿 过此节而达眼球,因此,阻滞麻醉此节及其附近的神经根,就可阻 断结膜、角膜、眼球中膜各部的感觉传入,作此神经节麻醉可达上 述目的,称球后麻醉。
四、滑车神经
• 滑车神经trochlearnerve为运动性脑神经,细小。起于中脑下丘平 面对侧的滑车神经核,自中脑下丘下方出脑,绕过大脑脚外侧前 行,穿经海绵窦外侧壁向前,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 肌向前内侧行,支配上斜肌。
五、三叉神经
• 三叉神经rigeminal neve为混合性脑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 和特殊 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脑神经
• 2.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头、颈胸、腹部的内脏器官。 • 3.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为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发出的轴突,分布于
眼外肌和舌肌等骨骼肌。
脑神经
• 4.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为脑干内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发出的 轴突(节前纤维),经位于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节 后纤维)换神经元后,支配心肌、平滑肌的运动以及控制腺体的分 泌。
(二)上颌神经
• 在眶内入眶下沟、眶下管,最后穿出眶下孔达面部。上颌神经在 穿出眶下孔前,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上颌牙、牙龈、鼻腔黏膜软腭 黏膜。
• 穿出眶下孔后分支分布于眼睑及睑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 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如下:
1.眶下神经
• 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是上颌神经主干的终末支,经眶下裂入 眶,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 的皮肤和黏膜。

眶上裂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眶上裂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经 及 鼻 睫 神经 等 支 配 眼球 感 觉 、 动 的 行 , 运 数据 采 用 游 标卡 尺 测 量 ( 确 到 00 与 视 神经 、 精 .2 眼动 脉相 邻 ; 下外 侧 与 鼻睫 神 神 经 均 由此 区通 过 入 眶 , 是颅 底 神 经 最 mm) 所 得 数据 以均 数± , 标准 差 表 示 , 图 经 、 神经 相接 触 , 展 外侧 隔 总腱 环 与滑 车 多 、 复 杂 的 区域 。 颅底 外 伤 、 颅 底 片采 用 数 码 相 机拍 摄 。 最 前 前
肿 瘤 或眼 动脉 瘤 侵 犯眶 上 裂后 均 可 引起 “ 眶上 裂 综 合 征 ” 。本 文 通 过研 究 该 段 … 2 结 果
神经 、 额神 经 、 腺神 经及 眼上静 脉相 邻 ; 泪 下 侧隔 总腱 环 与 眼 下静 脉相 邻 。眶 上 裂 段 动眼 神经 的毗邻 神 经 的直 径及 位 置 见
+ 侧 ) 其 中 男 6例 , 4例 ; , 女 年龄 2 5~ 6 ( . 6 02 )mm 。 5 17 _ .2
细 血管 网 。 3 讨 论
岁, 中位 年龄 4 5岁 。
22 眶 上 裂 段 动 眼 神 经 的 毗 邻 结 构 及 .
1 方法 . 2
l (0侧 ) 0例 2 头颅 标 本 均 小 关 系
・ 13 ・ 26
M o e n P a tc l e cn ,No e e 2 0,Vo . 2, d r r c i a dii e M v mb r 01 12 No 1 . 1
眶 上 裂 动 眼神 经 的应 用解 剖 研 究 段
郭徐 华 , 光烈 , 飞 宇 陈 陈 【 要 】目的 探 讨 眶 上 裂 段 动眼 神 经 的应用 解 剖 及 其 临床 意 义 。 方 法 摘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解剖生理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解剖生理

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解剖生理*导读:动眼神经起自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其纤维最后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出自滑车神经核,其纤维支配上斜肌。

外展神经起自位于桥脑下部水平的展神经核,分布于外直肌。

……1.动眼神经:起自中脑上丘水平的动眼神经核,大脑导水管腹侧的中央灰质中,包括外侧核、缩瞳核及中核,依次排列成行,其纤维向腹侧发射,经过红核,由大脑脚内侧穿出,在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之间穿过,与后交通动脉伴行,向前经过海绵窦之侧壁,从眶上裂人眶,其中外侧核为主核,左右外侧核头端分开,尾端相靠近,从头到尾依次为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下斜肌核、下直肌核,它们发出纤维分布于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动眼神经上端的缩瞳核[爱韦(Edinger—westphal)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止于眶内睫状神经节(见图7—2)和副节(巩膜外层节)处,再换神经元后纤维分别支配缩瞳、晶状体变厚而视近物;由中核发出纤维到两眼内直肌,支配眼球集合运动。

2.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大脑导水管腹侧中央灰质中,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在顶盖与上髓帆交界处交叉后在下丘下缘出脑干,再绕向腹面,穿过海绵窦,与动眼神经伴行,经眶上裂进入眶内,支配上斜肌。

3.展神经(原称外展神经):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下部水平,第四脑室底靠近中线处面丘深部灰质中,其纤维由桥脑腹面与延髓交界处穿出,向前上方走行,越过颞骨岩尖及蝶鞍两侧海绵窦之外侧壁,在颅底经较长的行程后,经眶上裂进入眶内,分布于外直肌,在颅内行程较长,最易受损。

在眼外肌中只有外直肌及内直肌是向单一水平方向运动的,其他肌肉都有向几个方向运动的功能,可互相协同,也可互相抵消,使向某一方向的运动得以完成。

如上斜肌、下斜肌帮助外直肌外展时,它们的向下同向上力量、内旋同外旋力量相抵消。

上直肌、下斜肌同时收缩时,使眼球向上,而其内收同外展的力量,内旋同外旋的力量相抵消。

动眼1

动眼1

(1)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的水平; 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 为一长形的细胞团块,长约 5~6毫米。 下端与滑车神经核相连。 由三个主要细胞群组成。

动眼神经外侧核





自上端至下端依次分为: 提上睑肌核 上直肌核 内直肌核 下斜肌核 下直肌核 提上睑肌:司眼睑上提。 上直肌:司眼球向上和稍向内转。 内直肌:司眼球内转。 下斜肌:司眼球向上和稍向外转。 下直肌:司眼球向下和稍向内转
提上睑肌
埃-魏核(E-w)

位于动眼神经的背侧,左右各一; 由小型的细胞构成(副交感神经核);


并发出纤维走向眼内平滑肌;
司瞳孔缩小及调节机能。
正中核:

Perlia氏核 位于动眼神经核中部 至内侧部; 由小型细胞构成


司眼球的辐辏运动。
动眼神经的行径及分布
动眼神经外侧核(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 正中核、艾-魏核 (副交感纤维)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内脏运动纤维)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脚间窝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
动眼神经
上支 下支
→ →
上直肌、上睑提肌 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2)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眶上裂 海绵窦外侧壁
下丘下方 上斜肌
绕大脑脚前行
(3)外展神经
展神经核 经海绵窦、眶上裂
躯体运动纤维 展神经 外直肌 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

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

距状沟二岸皮质 (17区) 视辐射
Ⅲ 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体
视 束 视 交 叉 视 神 经

【基础】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

【基础】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

【关键字】基础第一章眼科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视觉器官和眼的解剖一、概述人的眼睛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觉器官,就是由这个视觉器官将我们和外界环境密切地联系起来。

当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光学构造屈折后将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并在视网膜上产生光化作用引起感光细胞的兴奋再通过视网膜视神经细胞和视神经纤维将兴奋传给大脑,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对人体各部和各器官起着统一的指挥和控制,这样才完成了视觉功能,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了解视觉器官和眼的结构功能及病变,对于验光配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视觉器官由眼球、眼附属器和视神经三大部分组织。

(一)视觉器官的组织结构如下:视觉器官的解剖图如图1-1。

1、下斜肌2、下直肌3、视神经4、上直肌5、上睑举肌6、眉毛7、上眼睑8、下眼睑(二)眼球的组织结构如下:眼球的解剖图如图1-2。

三、视觉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及功能(一)眼睑1、眼睑位于眼窝眶出口处,复盖眼球前面,分为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称为睑裂,边缘称为睑缘。

上下睑缘交界处称为内眦和外眦,内眦组织内包围着一个肉状隆起物,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内眦部各有一个小孔称为上下泪小点,该小点是泪液排泄的出口。

2、眼睑的生理功能(1)眼睑通过瞬目使泪液均匀的展开,润湿角膜,使其在角膜面形成良好的光学界面。

(2)上下睑板有高度发育的皮脂腺,排出的脂质性分泌物形成泪液的表面可防止泪液过度蒸发。

(3)对外观察物体时,上下睑会对角膜保持持续的压迫力,可导致角膜产生垂直向的屈光力较强的散光一般称为生理性散光。

(4)当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时可引发角膜干燥溃疡。

(5)眼睑下垂可能导致眼睛成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眼睑解剖图1-3。

(二)睫毛1、睫毛位于上下睑缘的边缘,一般上睑缘排列睫毛在100~170根之间,下睑缘排列睫毛在50~80根之间,睫毛形状固定,质地较硬,长度约10mm左右,生长期一般在3~5个月,脱落再生大约需要2个月的时间,睫毛为黑色,人到老年,睫毛将变成白色。

眼的血管和神经解剖

眼的血管和神经解剖
受面神经支配。泪腺由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眼的血管和神经解剖
一、眼的动脉
• 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眼球和眶内结构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眼 动脉。
•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在视神经的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先居视神 经的下外侧,然后在上直肌的下方越至眶内侧前行,走在上斜肌和 内直肌之间,终支出眶,终于滑车上动脉。
• 在行程中眼动脉发出分支供应眼球、眼球外肌、泪腺和眼睑。主 要分支如后所述。
三、眼的神经
• 视器的神经支配来源较多。视神经起于眼球后极的内侧约3mm处, 行向后内,穿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连于视交叉。
• 眼球外肌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支配。 • 眼球内肌的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受动眼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受交
感神经支配。 • 视器的感觉神经则来自三叉神经的眼神经。眼脸内的眼轮匝肌则
二、眼的静脉
• 眼球内的静脉有: • ①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收纳视网膜的静脉血。 • ②涡静脉,是眼球血管膜的主要静脉,多数为4条,即两条上涡静脉和
两条下涡静脉,分散在眼球赤道后方的4条直肌之间,收集虹膜、睫 状体和脉络膜的静脉血。此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在眼球赤道附近穿 出巩膜,经眼上、下静脉汇入海绵窦。 • ③睫前静脉,收集眼球前部虹膜等处的静脉血。这些静脉以及眶内 的其他静脉,最后均汇入眼上、下静脉。
(一)视网膜中央动脉
• 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artery of retina是供应视网膜内层的唯一动 脉。发自眼动脉,行于视神经的下方,在距眼球约10~15mm处,穿入 视神经鞘内,走行约0.9~2.5mm后,继而行于视神经中央;
• 在视神经盘处穿出分为上、下2支,再复分成视网膜鼻侧上、下和 视网膜颞侧上、下4支小动脉,分布至视网膜鼻侧上、鼻侧下、颞 侧上和颞侧下4个扇形区。

眼动神经

眼动神经


核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双侧或单侧部分受累。 外展神经核性损害:常伴面神经核下麻痹。 滑车神经核性损害:对侧损害。
E-W核 正中核 下直肌核 内直肌核 下斜肌核 上直肌核 提上睑肌核
动眼神经核性麻痹和核下性麻痹的比较
区别点 影响侧别 麻痹程度 眼轮匝肌是否受累 眼内肌麻痹状况 其他症状
周围性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眼球向上、向下、向 内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同侧直接间接光反射均 消失。 展神经麻痹:眼球外展受限。
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

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 上睑下垂,外斜视, 眼球不能向上、向 内运动,向下运动 亦受到很大限制。 瞳孔散大,对光及 调节反射消失。 复视。
功能:
①协同眼外肌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 ②与眼肌的前庭反射(眼震)相关
Ⅲ、Ⅳ、Ⅵ—眼动神经
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主要损害脑干的内侧纵束
前: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
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 维受损:患侧眼不能内收,
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
后:脑桥侧视中枢与外展神 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
维受损:患侧眼球不能外展,



周围性眼肌麻痹
完全损害——固定: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合并麻痹 (海绵窦血栓、眶上裂综合征)
不全损害——复视
眼球运动神经合并损害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临 床 综 合 征 损 害 的 颅 神 经
眶尖综合征 眶上裂综合征 前海绵窦综合征 中海绵窦综合征 后海绵窦综合征 岩尖综合征
Ⅱ、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 Ⅲ、Ⅳ、Ⅵ、Ⅴ1、Ⅴ2 Ⅲ、Ⅳ、Ⅵ、Ⅴ1、Ⅴ2、Ⅴ3 Ⅴ1、Ⅵ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

最全神经系统解剖图!导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节系统。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均极为复杂,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各种生理过程都不是各自孤立地进行,而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调节控制下,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实现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同时,人体又是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神经系统能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体内各种功能不断进行迅速而完善的调整,使人体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

可见,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调节作用,人类的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特别是大脑皮层不仅进化成为调节控制人体活动的最高中枢,而且进化成为能进行思维活动的器官。

因此,人类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神经系统由中枢部分及其外周部分所组成。

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以及各种神经节组成。

能协调体内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成为完整的一体,并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脑部脑干脑室系统大脑供血动脉3D扫描CT成像磁共振成像&人脑模型对比人脑区域图神经分布图小脑皮质结构小脑脑岛基底核海马和穹窿各种剖面图12对颅神经各自对应的脑区形象记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几种常见致死性脑病的CT表现脑损伤不同部位脑病的瞳孔变化常见的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各种颅内出血几种类型脑出血的CT表现急性颅内高压所致脑疝的分型颅顶层次面神经——一巴掌就能记住神经病变时瞳孔对光的反射脑脊液循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损伤的鉴别头痛困扰,你属于哪一种脊柱外周部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它们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分布于全身,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其他器官联系起来,使中枢神经系统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输感觉信息),又能调节体内各种功能(通过传出神经传达调节指令),以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动眼神经麻痹课件
神经可有损害,症状可持续数天或数月,间隔数日或数年后复发,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除外海绵窦附近病变。
• 本病男女发病率相等,30~40岁多见。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开始为 眶上及眶内顽固性疼痛,单侧为主,数日后出现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动眼(Ⅲ)、滑车(Ⅳ)、 外展(Ⅵ)和三叉神经第一支(Ⅴ1)麻痹,动脉周围交感纤维及视神经也可受损。持续数日或数 周后可自行缓解,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有些病例经1~6月,即使未治疗症状也可消失,但
•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从脑干发出后,到达海绵窦段位于动眼神经的上部,故天幕疝 时最先损伤的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而表现为瞳孔的异常表现。体征为动眼神经麻痹的 早期表现。
• 动眼神经核下性(周围性)麻痹
• 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下外侧壁出脑,经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间穿过,向前与后交通动 脉伴行,越过小脑幕游离缘前端的内侧,在后床突的外侧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 经眶上裂出颅,入眼眶支配眼外肌。(上述通路任何部位病变均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多为完 全性麻痹。)
也可能遗留持久的动眼神经、视神经或视网膜损害。脑血管造影见颈内动脉虹吸部狭窄以及 眼上静脉和海绵窦间闭塞,但脑血管造影和手术探查均不能发现海绵窦外部病变。
•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ophthalmopllegic migraine) 通常发生在年轻成年中,有阵发性中等程度 的一侧头痛,常在头痛开始减轻后出现同侧眼肌麻痹,并在头痛消退后仍持续相当时间。必 须指出眼肌瘫痪性偏头痛,常有颅内器质性病变为基础,必须注意鉴别,必要时可作CT或脑 血管造影检查。
生。多有糖尿病史,查血糖升高可明确诊断。病因可能是动眼神经受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分
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血管 继发性缺氧易致动眼神经受损。

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

均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多为完全性麻痹。
核性眼肌麻痹
脑干病变(如梗死灶、 炎症、肿瘤)使动眼、 滑车和外展神经核受 损致核性眼肌麻痹。
2.由于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位于 动眼神经上方周边部位,而支配眼外肌 的纤维位于中心部,因此当动脉瘤压迫 动眼神经时,瞳孔纤维易受侵犯,眼肌 麻痹呈完全性。
动 脉 瘤(DSA)
动脉瘤
• DSA检查对诊断 动脉瘤肯定、可 靠, 而CTA及 MRA检查系无 创性, 可避免血 管损伤、痉挛、 脑梗死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 可作为筛选检查 首选。
• 脑干血管病变性动眼神经 麻痹居第三位;
其 它:
肿瘤性、炎症性、多 发硬化性、外伤性、 先天性、原因不明性
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
局部解剖:
临床特点:
多引起动眼、 外展神经麻 痹,常伴随 瞳孔散大, 可伴有患侧 眼痛或头痛。
1.与动眼神经在脚间池内紧邻后交通动 脉的内侧,动脉瘤的急性扩张、压迫、 牵拉或出血损伤动眼神经而致眼肌麻痹 及剧烈的头痛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损,但这些疾病具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 征,通过相关检查可以诊断。 • 还有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随着病程发展 或使用激素治疗会好转,病因难以查找, 我们经常考虑为病毒感染或非特异性炎症, 而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很少发现有特异性改 变,偶尔细胞数或蛋白略高一点。
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 诊断主要依赖详细的 • 因此,必须进行某些
眼部神经学检查:包
影象学检查(CT、MRI、
括眼睑下垂,眼位外
CTA、MRA、DSA) ,
斜,瞳孔扩张,两眼
排除掉一些进行性的
协调性不佳等等症状, 疾病;若是患者无特
另外一个检查的方向
殊的全身性疾病,则

十二对脑神经解剖(精析)

十二对脑神经解剖(精析)

Ⅶ面神经
F成分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内脏感觉
起始C 面N核
出颅部位
内耳门 茎乳孔
上泌涎核 内耳门
膝N节 内耳门
分布 损伤表现
表情肌
面瘫、角 膜反射消 失
泪腺
舌下腺 分泌障碍
下颌下腺
舌前2/3 味蕾
味觉障碍
Ⅷ 前庭蜗N 躯体感觉
前庭N—— 传导平衡觉 包括 蜗 N —— 传导听觉
中枢突
前庭N
前庭N节 周围突 位觉感受器
脑神经
序数 名称 性质
Ⅰ 嗅N
感觉
Ⅱ 视N
感觉
Ⅲ 动眼N 运动 Ⅳ 滑车N 运动
连脑部位
连于端脑 连于间脑
连于中脑
Ⅴ 三叉N 混合
Ⅵ 展N
运动
Ⅶ 面N
混合
Ⅷ 前庭蜗N 感觉
连于脑桥
Ⅸ 舌咽N Ⅹ 迷走N Ⅺ 副N Ⅻ 舌下N
混合 混合 运动 运动
连于延髓
脑神经示意图
脑神经名称顺序
1嗅2视3动眼 4滑5三叉6展 7面8庭9舌咽 10迷11副神经 12舌下要记清
Ⅹ迷走神经 行程
延髓橄榄后沟出脑
颈V孔出颅
行程
颈内V与颈内、总A间后下行 胸廓上口入胸腔
肺根后方下行
食管裂孔入腹腔。
左迷走N—在胸腔内走在主A前—左肺 丛——食管前方(食管前丛)—迷走N前干
右迷走N—越过右锁骨下A前方—右肺 丛—食管后方(食管后丛)—迷走N后干
Ⅹ迷走神经主要分支
1.颈部的分支 (1)喉上N
前庭蜗N
(双极N元)
蜗 N 中枢突 蜗 N 节 周围突 听觉感受器
内耳道
内耳门
延髓脑桥沟 前庭N核

《动眼神经解剖》课件

《动眼神经解剖》课件
未来,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动眼神经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望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突破。
总结
1
重要性
了解动眼神经的解剖知识非常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
2
应用前景
动眼神经研究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医学和生物学领经科学的不断进步,未来动眼神经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致谢
感谢观看
感谢您耐心阅读本课件。希望您对动眼神经有更深 入的了解。
联系方式
如果您对本课件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尽快回复您的问题。
疾病
治疗方法
许多眼部疾病都与动眼神经有关, 如偏头痛、斜视等。
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动眼 神经障碍的方法。
研究进展
研究历史
动眼神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眼神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上。
热点研究
当前,动眼神经相关的研究正在不断涌现,如眼球定位控制、动眼神经疾病的神经机制等。
未来趋势
动眼神经的正常功能对于 人体的视觉和身体平衡都 非常重要。
解剖结构
起点
动眼神经起源于中脑的脑桥。脑桥位于脑干的中央位置。
走向
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会分成多个分支,分别支配不同的眼部肌肉。
支配区域
动眼神经主要控制眼球的横向、纵向和旋转运动。
临床意义
损伤
动眼神经的损伤会导致一系列眼 部问题,如眼球运动障碍、视力 问题等。
动眼神经解剖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您将了解动眼神经的定义、功能、解剖结构、临床意义以及研 究进展。深入浅出的介绍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动眼神经。
概述
1 定义
动眼神经是头颅内最大的 脑神经之一,也是最为复 杂的脑神经之一。
2 功能

动眼神经解剖_图文

动眼神经解剖_图文
睫状神经节 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动眼神经
上支 → 上直肌、上睑提肌 下支 → 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上支
展神经
下支
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的水平; 大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部; 为一长形的细胞团块,长约5~6毫米。 下端与滑车神经核相连。 由三个主要细胞群组成。
质传至额叶皮质,再由额叶皮质发出 纤维至正中核,使两侧内直肌收缩。
3.集合运动瘫痪
中脑缩瞳核发出的神经纤维, 这种纤维包括在动眼神经中,
直到眶内进入睫状神经节。 并在其中交换神经元发出节后
纤维,形成睫状短神经,支配 瞳孔括约肌。 功能:使瞳孔缩小。
动眼神经解剖_图文.pptx
动眼支配眼外肌管理眼球运动
动眼神经(Ⅲ)
上睑提肌 上直肌(内上) 内直肌(内收)
下直肌(内下)
下斜肌(外上)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 脚间池 海绵窦外侧壁 眶上裂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
多为双侧性 不完全性的眼肌麻痹 多合并有集合机能瘫痪及瞳孔障碍。
(一)、周围性眼肌麻痹
(1)动眼神经麻痹
1. 眼外肌麻痹 (外直肌、上斜肌除外)
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不能向上、内、下转动 2. 眼内肌麻痹 瞳孔散大 瞳孔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集合反射通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视神经传到枕叶皮质,再由枕叶皮
动眼神经核
外侧核 正中核(Perlia核) E-W核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辐辏运动
瞳孔括约肌和睫 状肌,参与缩瞳 与调节反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眼神经解剖(三)动眼神经(oculomotor N)ﻫ1。

解剖(1)核团位于中脑上丘、大脑导水管腹侧灰质中。

成对的外侧核从上而下有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的核团。

Perlia正中核司调节会聚功能。

Edinger—Westphol缩瞳核,属副交感,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对光和调节反射。

动眼神经核发出纤维,于大脑脚动眼神经沟出脑,在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通过,经海绵窦外侧壁、颅中凹之眶上裂出颅,然后分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提上睑肌;下支支配内直肌,下直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故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司眼外肌、眼内肌运动。

ﻫ(2)眼外肌的功能见表7—20.ﻫ因此,右上直肌、左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上,右下直肌、左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转向右下。

左上直肌、右下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外上转动,左下直肌、右上斜肌共同收缩,则眼球向下转动;右外直肌、左内直肌共同收缩,双眼球向右,其余类推。

ﻫ(3)两眼球共同运动分同向运动(侧方同向、垂直同向)和异向运动(会聚运动、分开运动).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区(6区为头的转动中枢),8区与枕叶19区、颞叶22区视听反射性协同运动中枢有连系。

8区通过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锥体外系(额桥束)交叉连系桥脑的外侧副核(皮质下水平侧视中枢),进而连系不交叉的同侧外展神经(外直肌)和通过内侧纵束连系交叉的对侧动眼神经(内直肌)。

8区还连系中脑上丘达氏(Darckschenwitsch)核(皮质下垂直运动中枢),使动眼神经(上、下直肌、下斜肌)和滑车神经(上斜肌)协同垂直运动。

ﻫ(4)两眼球会聚运动物体由远而近时,光刺激由视神经通路传至视皮质后,经上纵束传至额叶→〉额桥束→正中核(皮质下会聚中枢)→双侧内直肌收缩使两眼会聚。

(5) 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应光刺激→视神经→视皮质→额桥束→缩瞳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瞳孔括约肌同侧直接缩瞳,对侧间接缩瞳。

(如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存在,而间接对光反应消失,则病损在对侧视神经,如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则病损在同侧视神经)。

物体由远而近亦出现缩瞳调节反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扩瞳。

ﻫ2.临床意义(1)眼球运动障碍因眼肌瘫痪而出现斜视、复视(健侧实像,患侧虚像)。

ﻫ1)动眼神经麻痹征①提上睑肌瘫痪上睑下垂,眼裂窄小.②上,下、内直肌,下斜肌瘫痪眼球外斜向下(上斜肌作用所致).③眼球向瘫痪肌运动方向转动则复视;向相反方向转动,不复视。

④瞳孔括约肌瘫痪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调节反应消失。

ﻫ2) 动眼神经核性病损因双侧核靠近而出现双侧性不完全性眼轮匝肌轻瘫(面神经亦有支配故)。

眼外肌先瘫(如上睑下垂),眼内肌后瘫(瞳孔调节障碍,会聚差)。

如中脑肿瘤.ﻫ3) 动眼神经核下性病损因两侧动眼神经较分开,多出现单侧性完全性麻痹。

无眼轮匝肌轻瘫.先眼内肌瘫,后眼外肌瘫.如海马沟回疝、后交通动脉瘤。

无核上性瘫痪,因皮质脑干束双侧支配。

ﻫ眼球运动障碍尚有两眼同向侧视障碍,两眼同向垂直运动障碍,如两眼上翻动眼危象,玩偶眼(do ll eyes)现象等。

(2) 瞳孔变化正常瞳孔(pupil)直径2mm~5mm,圆形,对光反射(直接、间接)灵敏.婴儿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1)瞳孔扩大瞳孔大于5mm为扩大.①交感神经兴奋少见,如颈交感神经节刺激性病损、纵隔肿瘤等。

②副交感神经抑制如睫状神经节前后之病损,动眼神经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阿托品类过量,使用扩瞳药(如后阿托品homatropine)及深昏迷时。

ﻫ2)瞳孔缩小瞳孔小于2mm为缩小。

①交感神经麻痹Horner综合征。

②副交感神经兴奋颅内高压,昏迷,有机磷、吗啡、巴比妥类中毒,脑桥病变,用缩瞳药如毛果芸香硷(pilocarpine)等。

3) 瞳孔大小不等见于脑干(尤中脑)和大脑病变,眼疾等。

一侧正常,一侧扩大或缩小较易判断,但一侧稍小,一侧稍大,不易判断何侧为正常,必要时需点眼药试验.4)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通路麻痹所致。

①级神经元位于丘脑下部,②级位于颈8~胸1脊髓睫状中枢,③级位于颈上交感神经节.①②级间病损出现中枢性Horner综合征,②③级之间病损出现完全性Horner综合征,③级以下病损出现周围性Horner综合征。

以上分别见于下丘脑肿瘤、炎症,小脑后下动脉血栓,颈髓内肿瘤、颈部肿瘤、炎症、创伤;以及颈内动脉瘤、眶上裂病变等。

ﻫHorner 综合征有瞳孔缩小(为主症),上睑下垂(ptosis),或尚有眼球内陷,及面部不出汗,对光反射仍存在。

见表7—21。

5)Argyll—Robertson瞳孔为瞳孔近距离反应障碍,有瞳孔缩小,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会聚反应存在。

中脑上丘顶盖前区或被盖下行交感纤维病损累及对光反射通路所致,见于神经梅毒、脊髓痨、脑炎、多发性硬化等。

反阿罗氏瞳孔有调节反应消失,而对光反射存在,无瞳孔缩小,见于脑炎。

......感谢聆听6) Holmes-Adie强直性瞳孔一侧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会聚和瞳孔调节反应极弱。

为睫状神经节或其前、后纤维损害所致,见于中脑、上颈髓病变.一、动眼神经副核:Accessory Oculomotor nuclei1、含「后联合核、Darkschewitsch核、Cajal中介核」。

2、它们没有接受来自「视路的直接传入纤维」.主要接受来自「前庭、上丘、大脑皮质的冲动」,进行综合。

※ 功能属于脑干,锥外系统。

二、后联合核:位于中脑导水管两侧1、接受来自上丘纤维.2、发出纤维,向动眼神经核投射。

3、双侧后联合核互有联系。

三、Darkschewitsch核:位于间脑、中脑的移动区中,后联合核腹面1、传入纤维来自前庭核、小脑、舌下神经前位核、上丘、顶盖前区核、苍白球及额叶皮质。

2、传出纤维,可能加入内侧纵束和后联合核.3、※功能与「头与眼」的随意运动协调有关。

四、Cajal中介核:位于内侧纵束上方和腹面1、传入纤维:类似Darkschewitsch核。

2、传出纤维:支配动眼神经核及滑车神经核,进行双侧支配。

3、其径路除经同侧和对侧的内侧纵束外,尚在后联合核交叉.4、亦发生纤维至面肌和转头肌的运动神经核.5、与眼的垂直运动有关,也称「眼的垂直运动中枢」动眼神经动眼神经(Ⅲ)基本上是运动神经,但也包括一些本体感觉的纤维。

此神经支配7块眼肌,其中有2块为平滑肌,在眼球的内部,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即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其余5块在眼球外,为横纹肌:即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这四块与眼球运动有关,另一块为上睑提肌,有提上眼睑的作用。

ﻫ动眼神经的纤维,起于动眼神经核。

此核位于中脑水管腹侧的灰质内,核长约5-—6mm,上端略高于中脑上界,下端达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由许多小核组成,每一小核发出的纤维,支配特定的眼肌。

动眼神经内到眼内肌的自主神经纤维(副交感纤维),在神经干内有确定的位置:即由动眼神经的脑干发出处至海绵窦中部的一段,自主神经纤维集中在神经干的上部;继续向前,则自主神经纤维转移到下部,穿行到动眼神经下支。

动眼神经分支ﻫ(一)动眼神经上支动眼神经上支在眶内位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

发支至上直肌后,绕过该肌内侧缘,止于上睑提肌. ﻫ(二)动眼神经下支动眼神经下支沿视神经的下侧向前,又分成三支;一支经视神经下侧向内至内直肌;另一支至下直肌,第三支最长,向前沿下直肌与外直肌之间行,至下斜肌。

由至下斜肌的支分出一个短支;到睫状神经节,称为睫状神经节短根。

此根内的神经纤维,为副交感的节前纤维,与神经节细胞形成突触。

动眼神经的分支,支配直肌的,均于肌块球面进入肌内。

支配下斜肌的,除由该肌球面进入外,尚可由其后缘进入。

三、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位于眼眶后部、眶上裂前方约6mm处,距眶下缘约25--30mm。

居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常在眼动脉的外侧,埋于脂肪组织中。

为一方形小体,前后径约2mm。

此神经节属于副交感性神经节,节内神经细胞大多数是多极神经元。

(一)睫状神经节的神经根睫状神经节的神经根主要有三个:1。

动眼神经根亦称副交感根,由副交感的节前纤维组成.节前纤维来自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入动眼神经,沿动眼神经的下支,经短根达睫状神经节;与节内的细胞发生突触交换神经元;由此发出节后纤维,组成睫状短神经,入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

2.交感根这种交感神经纤维,为交感干颈上神经节的节后纤维。

经颈内动脉丛、海绵丛,继经鼻睫神经及其睫状神经节交通支达神经节。

或白海绵丛来的小支直接至睫状神经节。

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感纤维不终止,经睫状短神经,进入眼球,分布于眼球的血管;有时,也可能分布至瞳孔扩大肌,这是一种交感纤维,它没有按常规径路(经眼神经、鼻睫神经及睫状长神经至瞳孔扩大肌),而是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神经到达该肌。

3.鼻睫根:又称感觉根,来自三叉神经的鼻睫神经,以睫状神经节交通支(即长根)连于神经节的后上角。

其纤维穿经该节,随睫状短神经入眼球。

ﻫ(二)睫状神经节的分支自神经节前缘,先分出3??6支睫状短神经向前再分为约20支,排列成上、下两组。

上组在视神经的上侧;下组在下侧.与睫状后动脉伴行。

睫状短神经在前进中,有波状弯曲。

下侧一组有纤维与鼻睫神经的分支睫状长神经相结合。

睫状短神经在视神经周围穿入巩膜,并沿巩膜内面前进,其感觉纤维分布于角膜、虹膜及脉络膜;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交感纤维分布于眼球血管,有时至瞳孔扩大肌。

......感谢聆听眼球运动靠眼外肌收缩来完成。

眼球运动通常分为震荡型及转动型两种。

前者是一种双眼不自主的、快的、大的运动如双眼同时注视运动目标所发生的视动性眼球震荡.转动型运动是双眼注视眼前静止目标,为使物体固定在黄斑上所发生微细运动,平均速度为8~20°弧/秒.震荡型运动由粗大有髓神经支配的粗大肌肉纤维收缩来完成。

转动型运动则由细小无髓神经支配的细小肌肉收缩来完成。

此二型运动基本在于保持眼球不受体位、头位影响以保持视像由视网膜周边移向黄斑部或固定在黄斑部位。

眼球保持水平位不受头部运动影响,靠颈肌、前庭来的体位反射,如当下颌紧贴前胸,则神经支配的兴奋刺激上转肌、抑制下转肌以及双眼保持向前看,反之抬起下颌引起相反作用。

头斜向肩之一侧小于20°时,使角膜12点钟的垂直轴仍保持垂直位。

黄斑固视在静止目标时,可以发生下列三型运动:①每秒频率30~70次,振幅为20秒弧度;②频率不规则,约每秒一次,振幅约为3分弧度;③频率不规则,振幅约为6分弧度的运动.细小高速的运动在使新的视网膜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在潜伏期视像不消失。

故振荡型运动是矫正以前的震荡。

若黄斑固视在运动目标,以小于每秒30°弧度角速度下,则能非常准确地追踪目标(跟踪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