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口腔病理学.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
口腔组织病理学题目整理(一)(考研题★★★,本科题★★,类似题★)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01、关于口腔颌面部发育的基本认识。
1)神经塉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后,形成面部大多数结缔组织、包括釉质以外的牙体组织;2)鳃弓和咽囊将形成大部分颈部组织;3)面部、腭和舌的发育与胚胎期形成的颌面部突起融合或联合有关;4)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发育来自于间充质细胞的增生和分化;5)唾液腺的实质发育自口腔黏膜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然后分化为腺体组织;6)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空间调控过程。
02、简述胚胎的三个发育阶段。
1)增殖期:自受孕至受孕后2周,此期包括受精、植入和三胚层胚盘的形成;2)胚胎期:受孕后3-8周,分化出不同类型的组织并构成器官、系统,胚胎出具人形,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此期形成;3)胎儿期:自受孕后9周至出生,腭部的发育在此期的开始阶段完成。
03、简述三胚层将来分化成的组织。
1)内胚层:肠腔上皮、消化腺上皮——―内消呼肝胰‖;2)中胚层:骨骼、肌肉、血液、淋巴、结缔组织;3)外胚层:表皮、神经组织——―外表感神腺‖。
04、简述神经塉细胞分化成的组织。
1)神经系统组织;2)内分泌组织;3)结缔组织;4)皮肤组织。
05、试述颌面形成过程和列举一个以上发育缺陷。
★★1.面部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面突的分化、联合或融合过程。
1)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生长迅速,其下端出现了一个凸起称额鼻突。
此时由于迁移的神经塉细胞的增生,在额鼻突两侧的下方出现第1鳃弓,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口腔即原口。
原口的上界为额突、下界为心脏膨大、两侧为第一鳃弓。
由于鳃弓向正中腹侧生长,取代了发育中的心脏作为原始口腔下界的位置。
2)胚胎第24天,第1鳃弓上出现另一个突起即上颌突。
此时的原口上界为额突、下界为第1鳃弓(下颌突)、两侧为上颌突。
原口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两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
3)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相通。
4)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原口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口腔病理学总结人卫第六版
4.表层:龋损发生时首先受酸蚀的部位,但其矿化程度比深层轻,表现为表层正常,而表层下脱矿。龋表面有一层相对完好的表层,厚约20~100mm.表层矿化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表层含氟量高,镁的含量较低;来自唾液和病损体部的矿物离子可以使表层再矿化。此层孔隙容积为5%.
扫描电镜观察:在病损体部,晶体直径变小;在表层,晶体形状不规则或呈发夹状。
透射电镜观察:晶体中央有破坏;晶体周缘溶解。
釉质龋形成的病理机制:
1.釉质龋的发生是酸对羟磷灰石晶体腐蚀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得晶体变成不规则,结构出现畸形而不稳定。
2.晶体的溶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其中pH值的上升与下降对晶体的形成和溶解都起一定的作用。
按侵袭部位: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龋
按破坏程度:
-浅龋:点隙窝沟,无明显龋洞
-中龋:达牙本质浅层
-深龋:病变接近牙髓
按原发或修复后再发:初发龋-继发龋
按累及的组织:-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
一、釉质龋
虽然釉质龋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病变具有其他任何感染性疾病所没有的特征,是一种非细胞反应性病变,基本变化时脱矿和再矿化。
四层形成机制:最早的表现为釉质表面下方出现透明层,此时在临床、X线上都不能发现病变;透明层区域扩大,其中心有暗层出现,即有再矿化现象;随着病变区扩大,更多矿物盐丢失,暗层中央出现病损体部,病损体部相对透明,可见较明显的生长线、釉柱横纹。(此时临床上釉质表面见白垩色斑块状病变);病损体部由于食物、烟草、细菌等外源性色素沉着而着色。此时临床上可见棕色斑块;当龋到达釉牙本质界,即向侧方扩展,以此种方式釉质可出现广泛损害,导致临床上所见牙表面的蓝白色外观;随着矿物质的进行性丢失会到达一临界点,此时釉质不能再承受加于其上的负荷,结构崩解,龋洞形成。龋的进展为一缓慢过程,在龋洞形成前通常需要数年时间。
口腔组织病理学整理笔记 口腔粘膜病(相关知识)
口腔粘膜的组织结构上皮角质细胞由表入里分为四层1、角化层: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均质的角化蛋白(嗜酸性)2、颗粒层:细胞核浓缩,细胞扁平(嗜碱性)3、棘层:细胞体积大,层数最多,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最活跃(层次最多)4、基底层:是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有增殖能力,和深部棘层细胞都称为生发层(增值) 上皮非角质细胞由基底层、棘层、中间层、表层构成。
包括黑色素细胞、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触觉感受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位于基底层和棘层,免疫功能细胞)——因细胞不着色,称为透明细胞口腔粘膜病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正角化 棘层增厚明显,细胞核消失 过度不全角化 增厚的角化层残留细胞核2、角化不良(错角化)含义: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角化珠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良性角化不良,指在棘层高度增生的上皮组织钉突中出现,如白斑;一种为恶性角化不良,见于重度异常增生,见于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3、上皮异常增生基底核消失;核质增加;上皮钉突呈滴状;细胞多形性;核分裂增多;棘层出现角化团4、棘层松解 棘层细胞桥溶解、张力原纤维断裂,细胞解离,形成裂隙多见于天疱疮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 基底细胞内水肿,胞浆呈空泡状,严重时细胞液化、溶解、破碎、消失常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角质层:上皮的最浅层.细胞扁平,细胞器消失, 胞质内充满角质蛋白,染成红色均质状 正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完全消失者 不全角化:角化细胞中胞核固缩而未消失者空泡性变: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肿大,胞质清亮,呈空泡状(本质属于水变性). 液化:细胞液化溶解而破碎(本质属于液化性坏死).6、疱粘膜或皮肤内液体的贮存形成半圆形的突起 口腔粘膜其他地方的庖形成后易破裂,不易结痂皮 分类:按内容物(水疱、血疱、脓疱)按大小(5mm 为标准,大疱、小疱)疱疹:小的水疱聚集成簇. 7、糜烂机械刺激或药物烧伤引起上皮浅层破坏,未侵及上皮全层糜烂面一般鲜红,表面平滑而湿润,可有疼痛8、溃疡粘膜或皮肤表层坏死、脱落形成凹陷;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溃疡累及上皮层,不留瘢痕,累及粘膜下层,可留瘢痕9、斑 是粘膜或皮肤上的颜色异常,范围局限,大小不一;不高起,不变厚,也无硬度的改变,可为暂时性或永久性如红斑(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充血)、黑斑(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增多)10、丘疹消失后不留痕迹表现:①上皮增生;②浆液渗出;③炎症细胞浸润肉眼:黏膜或皮肤上突起的小疹,大小不等,针头或粟粒样大,红色或灰白色,质较硬 镜下:上皮增厚,表层可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固有层有浆液渗出及炎细胞浸润第二节口腔粘膜病一、白斑(P208)癌前病变1、定义:指发生在粘膜表面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也不能被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完整版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高旭广整理)名词解释1、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
4.鳃弓: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
5.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6.额鼻突: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
7.上颌突:胚胎的第4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
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4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
12.鼻板: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口腔与前肠相通。
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
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13.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
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15.中鼻突:两个嗅窝之间的突起称中鼻突。
16.球状突:胚胎第5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起称球状突。
(完整word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重点
唇裂: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口凹 :在额鼻窦,上颌窦和下颌窦的中央,形成以个凹陷,称为口凹面裂;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
牙胚 :牙板向深层得结缔组织内伸延,在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牙囊:包围成釉器和牙乳头边缘的外胚间叶细胞密集成一结缔组织层。
牙乳头: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域。
蕾状期:在胚胎的第八周,在牙板的 20 个定点上牙板最末端膨大,上皮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上皮芽,形状如花蕾,呈立方或矮柱状釉丛:起自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游离龈: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腭裂: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合蕾状期 :(增殖期)胚胎第 9—10 周,上皮芽继续向外胚间叶中生长,体积逐渐增大.釉板:是垂直压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条带状上皮牙内陷:指有釉质覆盖的牙冠或牙根表面出现深凹陷,可分为牙冠内陷和牙根牙内陷畸形中央尖:也称牙外突,指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侧嵴上的牙尖样突起双生牙:为单个牙胚未完全分裂形成的牙有两个牙冠,但通常公用一个牙根和根管.Turner 牙 :是指与乳牙有关的感染或创伤去、引起继生恒牙成釉质细胞的损伤,导致继生恒牙釉质不全或矿化不全。
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
在牙发育阶段,如果引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或经其他途径摄取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四环素牙:四环素牙和骨有亲和性,在发育期全身性应用四环素牙可导致药物在牙硬组织和骨组织中沉淀形成四环素牙。
龋病 :是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淀物,有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获得性薄膜:也称唾液薄膜,是由唾液糖蛋白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而形成的生物膜.过度角化 :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棘层松解:是由于棘层细胞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混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疱 :为黏膜或皮肤内储存的液体而成疱。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口腔科病理学是研究口腔颌面部组织和器官异常变化及其疾病的学科,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科病理学知识点包括口腔正常组织结构、疾病的分类及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从口腔科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口腔疾病的常见病理变化和临床应用。
一、口腔科病理学基本概念1. 口腔正常组织结构口腔正常组织结构包括牙齿、牙周组织、舌黏膜等部分。
牙齿是口腔重要的组成部分,由牙冠和牙根组成,表面覆盖牙釉质,内部由牙本质和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起到固定和保护牙齿的作用。
舌黏膜是口腔内覆盖舌体的组织,分为舌面、舌尖、舌缘等部分。
2. 口腔病理的分类口腔病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先天性病理是指口腔组织和器官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如唇裂、腭裂等。
后天性病理是指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成年后出现的病变,如牙齿龋齿、牙周病等。
二、常见的口腔疾病1. 牙龈疾病牙龈疾病是指牙齿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下退等。
常见的牙龈疾病包括牙龈炎、牙周炎等。
2.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齿周围组织和牙骨的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脓肿等。
牙周疾病的病理特点是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牙骨的吸收。
3. 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口腔颌面部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部位有舌、唇、颊黏膜等。
口腔癌的病理特点是癌细胞浸润并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常伴有淋巴结转移。
4. 口腔黏膜溃疡口腔黏膜溃疡是指口腔黏膜表面发生的溃疡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溃疡面、溃疡边缘等。
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包括阿弗他溃疡、疱疹性口腔炎等。
5. 牙齿疾病牙齿疾病是指牙齿发生的病变,包括牙齿龋齿、牙髓炎、牙齿发育异常等。
牙齿龋齿的病理特点是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破坏。
三、口腔病理学的临床应用1. 病理诊断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生进行病变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镜下病理学观察,可以明确口腔病变的性质、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口腔组织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口腔颌面部发育1 •神经嵴细胞及形成的结构2 •颌面部的发育过程3 •颌面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4 •腭的发育过程5 •腭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6. 舌的发育过程7 •舌部常见发育畸形及形成的胚胎学背景8. 口腔颌面部发育的调控机制9. 名词解释融合,联合,外胚间叶,鳃弓,咽囊,联合突,麦克尔软骨二、牙的发育1. 牙发育的全过程;2. 牙胚的构成及形成的牙体组织;3. 钟状期成釉器的中间层细胞形态特点及功能;4. 牙胚发育异常形成的牙形态和数目的异常;5. 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6. 牙发育各阶段的基因调控特点;7. 名词解释釉索,釉结,诱导,上皮根鞘,Serres上皮剩余,Malassez上皮剩余三、牙体组织1. 釉柱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其意义;2. 釉质的超微结构特点;3. 釉质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区域的形态功能特点4. 釉质中的有机物的种类及生理病理学意义;5. 牙髓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6. 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7. 牙本质的超微结构特点;8. 牙本质细胞间质中非胶原有机成分的种类和功能;9. 名词解释球间牙本质,前期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管间牙本质,管周牙本质,罩牙本质,透明牙本质,(牙本质)透明层,托姆斯粒层,死区,中间牙骨质四、牙周组织1. 牙龈和牙周膜主纤维束及功能;2. 结合上皮的形态特点、同牙结合的方式及临床意义;3.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4. 牙周膜中的细胞种类及其功能;5 •龈谷的所在部位及其病理意义;6•名词解释沙比纤维,牙骨质小体,结合上皮五、口腔粘膜1 •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种类、形态及排列特点;2 •口腔粘膜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种类、形态、来源及功能;3 •口腔粘膜与皮肤在组织学结构上的区别;4•口腔粘膜上皮的结构蛋白与口腔粘膜病的关系;5 •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形态结构的差异;6•名词解释味蕾,麦克尔细胞,细胞间桥,基底膜六、涎腺1. 涎腺腺泡的基本结构、腺泡的种类及分泌物的性质;2 •涎腺肌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3. 涎腺导管系统的构成、形态及功能;4. 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组织学结构的差异;5. 名词解释闰管,纹管,蓝细胞七、龋病1. 早期釉质龋的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2. 牙本质龋中透明层形成机制及意义;3. 龋病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4. 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超微结构特点。
口腔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口腔病理学知识点总结(6栋303)1.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面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2.早期平滑面釉质龋纵磨片由深层至表层病变可分为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表层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牙髓息肉)病理变化:根据构成成分不同,可将其分成溃疡型和上皮型.溃疡型:显微镜下观察主要为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充填于龋洞中或突出于龋洞外,表面为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覆,深层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C和散在的淋巴C,浆C,巨噬C和中性粒C等慢性炎C浸润. 上皮型:肉眼观察呈粉红色较坚实,探之不易出血.显微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C和胶原纤维构成,其表面被覆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可能由口腔粘膜上皮脱落C种植而来,或由龋洞邻近的牙龈上皮增生而来. 此外,慢性牙髓炎中还有一型特殊的牙髓炎称残髓炎:镜下表现为残留牙髓扩张充血,组织水肿,淋巴C,浆C,中性粒C等炎C浸润,严重者牙髓脓肿或坏死4.根尖周肉芽肿的病理改变:1)当机体抵抗力增强而病原刺激较弱时,肉芽组织中纤维成分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吸收暂停或出现修复,使病变缩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病原刺激增强时,炎性反应加重,炎C浸润增多,牙槽骨和根尖周牙骨质出现吸收破坏2)根尖肉芽肿体积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肿中心,中央组织而坏死,液化,形成脓肿;又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牙槽脓肿的症状,如不彻底治疗则可迁延为慢性根尖周脓肿3)上皮性根尖周肉芽肿,可转变为根尖周囊肿.通过以下方式转化:A增生的上皮团中心部分由于营养障碍,液化变性,进而发展成囊肿B增生的上皮被覆脓腔,当炎症缓解后转变为囊肿C被增生的上皮包裹的炎性肉芽组织也可以发生退变坏死形成囊肿4)有部分年轻患者,抵抗力强,X线示根尖周局灶性阻射影,与正常骨分界不清,此称致密性骨炎5.胆固醇晶体变隙见于:根尖周肉芽肿29牙髓坏疽病理: 若牙髓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牙髓呈现黑绿色外观,称~这是因为坏死的牙髓组织被腐败菌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分解的铁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现黑色.牙髓坏死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根尖周炎6.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的主要病原菌是梭形杆菌及奋森螺旋体7.剥脱性龈病损是哪些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包括类天疱疮,扁平苔癣,天疱疮,红斑狼疮或其它大疱性疾病8.活动期牙周炎的病理变化:1)牙面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菌斑,软垢及牙石堆积2)牙周袋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等成分3)沟内上皮出现糜烂或溃疡,一部分上皮向结缔组织内增生呈条索状或网眼状,有大量炎症C浸润,并见一部分炎症C及渗出物移出至牙周袋内4)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延伸,形成深牙周袋,其周围有密集的炎症C浸润5)沟内上皮及结合上皮下方的胶原纤维水肿,变性,丧失,大部已被炎症C取代6)牙槽骨出现活跃的破骨C性骨吸收陷窝,牙槽嵴顶及固有牙槽骨吸收,破坏7)牙周膜的基质及胶原变性,降解,由于骨的吸收,破坏,导致牙周膜间隙增宽8)深牙周袋致使根面的牙骨质暴露,可见牙石与牙骨质牢固的附着9.白斑的病理改变: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伴或不伴上皮异常增生.10.上皮疣状增生的病理改变: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11.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性C.上皮钉突可伸长起且变粗,但仍整齐且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有淋巴C,浆C浸润。
口腔病理学
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一门牙医学科,研究口腔内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口腔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口腔病理学进行系统性的介绍,从基础概念、分类、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础概念口腔病理学是研究口腔内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机制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病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等问题。
二、分类口腔病理学疾病的分类在临床上非常重要,通常按病变的性质、部位、临床表现和病因等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1. 根据病变的性质:可以分为炎症性、肿瘤性、先天性和获得性病变等。
2. 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分为牙齿、牙周组织、颌骨、口腔黏膜、舌和唇等。
3. 根据病变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溃疡、斑块、肿胀和出血等。
4. 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感染性、营养代谢性、代谢性和免疫介导等。
三、临床表现口腔病理学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的口腔病理学临床表现有:1. 口角炎:是由维生素B缺乏或皮肤病引起的,患者的嘴角会出现疼痛、破损、红肿等症状。
2. 口腔溃疡:为口腔黏膜上的溃疡,容易出现在唇、舌、颊粘膜上,通常伴随着刺痛、灼热感和疼痛等症状。
3. 牙龈萎缩:为牙龈退缩,牙龈斑块易堆积,牙齿可因牙龈萎缩而变得松动、易脱落。
4.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周组织被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炎反应。
四、病因口腔病理学疾病的病因多样,常见的病因有:1. 长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缺乏日常口腔卫生,不能及时清除口中的细菌,导致各种口腔炎症的发生。
2. 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例如免疫系统疾病和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口腔黏膜发生病变。
3. 人体内的代谢异常:例如某些营养缺乏、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会对口腔健康造成影响。
五、发病机制口腔病理学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包括:1. 细菌感染:口腔内细菌是引起口腔炎症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炎、龋齿和根尖周炎等疾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口腔黏膜、牙周组织、唾液腺、牙髓、牙龈炎、牙周炎和口腔癌等方面。
1.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组织结构,包括唇、颊、舌、腭、口底等部位的黏膜。
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口腔、感受刺激、分泌唾液等功能。
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是围绕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
牙周组织对于维持牙齿的稳固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3. 唾液腺: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
唾液具有消化、抗菌、保护口腔黏膜等作用。
4.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支持牙齿,并感受牙齿的冷、热、酸、甜等刺激。
5. 牙龈炎: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出血、口臭等。
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
6. 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
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
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严重时可导致牙齿脱落。
7. 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或颌骨上的恶性肿瘤,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等。
口腔癌的病因包括长期吸烟、饮酒、紫外线照射等。
(完整版)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完整版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高旭广整理)名词解释1 、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 ,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 4 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
4.鳃弓:在胚胎第 4 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 6 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
5.颈窦:第 2 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 2 、3 、4 腮沟和 3 、4 、5 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6.额鼻突:胚胎第 3 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
7.上颌突:胚胎的第 4 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
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 4 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 3 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 .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
12.鼻板:胚胎第 4 周,口咽膜破裂。
口腔与前肠相通。
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
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13 .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
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 2 个突起称侧鼻突。
口腔病理学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此种病变见于天疱疮等。
(四)疱
黏膜或皮肤内贮存液体而成疱(vesicle)。疱的内容物有浆液(水疱)、血液(血疱)及脓液(脓疱)。疱突出于黏膜,表面呈半圆形,周围有的有红晕。疱的大小不一,小的肉眼仅可看出,大的如豌豆般大或更大一些,也可相互融合在一起,一般直径超过5mm者称大疱(bulla)。小的水疱直径在1~3mm左右,若聚集成簇,称为疱疹。口腔黏膜的疱由于经常接受机械刺激,所有疱形成后很快就破裂,且不结痂皮,这是由于口腔内经常有唾液湿润的缘故。组织学上,根据疱形成的部位可分为:
(2)成牙骨质细胞:分布在邻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细胞扁平,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在形成牙骨质时近似立方状。其功能是合成牙骨质。新形成的且未钙化的牙骨质称类牙骨质。
(3)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即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这是牙根发育期间上皮根鞘残留下来的上皮细胞。在光镜下细胞较小,立方形或卵圆形,胞质少,嗜碱性。平时上皮剩余呈静止状态,在受到炎症等刺激时,上皮可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
(3)糖原说:进食糖过多,牙齿组织中糖原含量增加。
2.外因说
(1)化学细菌学说:Miller寄生在牙面上的细菌与口腔内碳水化合物、糖起作用,发酵产酸,使牙釉质的无机物溶解而发生龋病。2个阶段:硬组织脱矿和有机质崩解。
(2)蛋白溶解学说:龋病的早期损害首先发生在牙体的有机质存在部位,即牙釉质内的釉板医学教|育网整理、釉柱鞘、釉丛和牙本质。牙面微生物产生的蛋白水解酶使这些区域的有机物分解,晶体分离,结构崩解,从而打开了细菌侵入的通道,致使细菌侵入、产酸,使无机盐溶解。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整理(第十七至十八章)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重点整理(第十七至十八章)第十七章口腔颌面部囊肿1.口腔囊肿的一般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病理性囊腔和结缔组织囊壁构成。
囊腔内含各种表现的液体、半固体物质;囊壁的囊腔面多有上皮衬里(上皮的种类多为复层鳞状上皮,也可为其它类型上皮);结缔组织囊壁多有明显的胶原纤维,其中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有的出现腺体组织。
2.叙述含牙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肉眼见囊壁较薄,囊腔内有牙颈部附着于囊壁的牙冠,囊液多呈黄色;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内衬较薄的复层鳞状上皮,仅由2~5列扁平细胞或矮立方细胞构成,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类似于缩余釉上皮;纤维囊壁内炎症不明显。
囊肿继发感染时,上皮增生,上皮钉突明显,囊壁组织内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约40%囊肿的衬里上皮可发生黏液细胞化生,少数情况还可见皮脂腺细胞;某些病例的衬里上皮还可发生区域性角化,一般为正角化;纤维囊壁中有时可见牙源性上皮岛。
3.叙述腺牙源性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衬里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为无明显特征的上皮,但在相当区域内,复层上皮的表层细胞呈嗜酸性立方或柱状,常形成不规则的乳头状突起,含不同数量的纤毛细胞和产黏液细胞;在衬里上皮内常可形成隐窝或囊性小腔隙,内含黏液,形成黏液池,内衬这些小腔隙的细胞为类似于表层的嗜酸性立方细胞;衬里上皮可发生局灶性增厚,形成类似于发育性根侧囊肿和成人龈囊肿中所见的上皮斑。
4.叙述根尖囊肿的组织学特征。
答案要点:囊肿大小和囊壁厚薄不一,可附着于患牙根尖。
多数情况下,送检物为散碎囊壁样组织。
镜下见囊壁的囊腔面内衬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厚薄不一,上皮钉突因炎性刺激发生不规则增生、伸长,相互融合呈网状,上皮表现明显的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上皮内炎症细胞浸润,炎性浸润致密区常导致上皮的连续性中断。
纤维组织囊壁内炎症明显,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也混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泡沫状吞噬细胞。
囊壁内可见含铁血黄素和胆固醇晶体沉积。
《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组织病理学(组织部分)一一、名词解释1.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1.神经嵴:神经褶的顶端与外胚层交界处为神经嵴。
12.神经嵴细胞: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
位于神经管和表面外胚层之间,形成沿头尾走向的细胞带。
又称外胚间叶细胞,神经嵴细胞是特殊的多能干细胞13. 甲状舌管:奇结节和联合突之间中线处的表面内胚层上皮,沿中线向深部增生至甲状软骨处,形成上皮条索称之。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整理
《口腔组织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复习整理1.神经嵴(neural crest)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腮弓(branchial arch)原始咽部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
3.腮沟(branchial groove)相邻的腮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腮沟。
4.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在内釉上皮的诱导下,牙乳头外层细胞分化为高柱状的成牙本质细胞。
这些细胞在切缘或牙尖部为柱状,在牙颈部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为立方状。
5.缩余上皮剩余(Serre上皮剩余)残留的牙板上皮细胞团未能正常退化,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
6.釉梭(enamel spindle)起始于釉牙本质界突入釉质内的纺锤状结构,牙磨片中,釉梭的有机物分解代之以空气呈黑色。
7.釉板(enamel lamellae)是片状、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的结构缺陷,自釉质表面延伸至釉质不同的深度,可达釉牙本质界。
8.釉丛(enamel tufts)在磨片上近釉牙本质界内1╱3的釉质中,类似于草丛的结构。
9.横纹(cross striations)是釉柱上与釉柱的长轴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
横纹在釉柱上呈规律性重复分布,间隔2~6μm。
10.生长线(incremental lines)又名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的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间距因发育状况变化而不等,较横纹的间距大的多,约代表5~10天釉质沉积的厚度。
11.绞釉(gnarled enamel)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增强釉质对咬合力的抵抗。
12牙本质小管(dentinal tubule)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13.牙本质生长线:原发性牙本质基质的节律性沉积形成的线条。
如发育期间受到障碍,则形成加重的生长线,称为欧文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其牙本质因部分形成于出生前部分形成于出生后,两者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生长线,即新生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题(A1型题7)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放射性骨坏死表现以下临床症状,除了A.间断性疼痛B.开口受限C.合并结核感染症状D.口臭E.瘘管形成正确答案:C2.Albright综合征合并症状有A.开口受限B.高热C.死骨形成D.色素沉着E.颌骨弥漫性膨大正确答案:D3.骨嗜酸性肉芽肿多发于A.上颌骨B.下颌骨C.股骨D.肋骨E.四肢骨正确答案:B4.组织细胞增生症X电镜下见胞浆内Birbeck颗粒,提示病变细胞为A.组织细胞ngerhans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角源性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5.慢性涎腺炎表现以下病理变化,除了A.导管扩张B.腺泡萎缩C.胶原纤维增生D.腺小叶坏死E.玻璃样变性正确答案:D6.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特征表现为A.粘膜充血B.刺激痛C.腺小叶坏死D.火山口样溃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7.舍格伦综合征伴有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主要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多发性肌炎C.类风湿关节炎D.硬皮病E.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正确答案:C8.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A.感染性B.非特异性C.自身免疫性D.结缔组织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舍格伦综合征好发于A.中青年男性B.中青年女性C.中老年男性D.中老年女性E.儿童正确答案:D10.多形性腺瘤发生于A.儿童B.青年人C.中年人D.老年人E.任何年龄正确答案:E11.多形性腺瘤在小涎腺多见于A.唇B.颊C.舌D.腭E.牙龈正确答案:D12.嗜酸性腺瘤A.生长缓慢、无复发B.生长缓慢、可复发C.生长快、无复发D.生长快、可复发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3.多形性腺瘤的恶变率是A.10%以下B.15%~20%C.30%左右D.50%左右E.60%以上正确答案:A14.腺泡细胞癌多发生于A.腮腺B.颌下腺C.舌下腺D.腭腺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15.腺泡细胞癌多见于A.青年男性B.青年女性C.中年男性D.中年女性E.青年人、男女无差别正确答案:D16.腺泡细胞癌表现下列生长方式,除了A.实性型B.筛管状C.微囊型D.乳头状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7.粘液表皮样肿瘤A.多为恶性B.均为恶性C.少有恶性D.少有复发E.不发生转移正确答案:B18.腺样囊腺癌可表现以下组织学类型,除了A.腺状B.筛孔状C.乳头状D.小管状E.实性正确答案:C19.腺样囊腺癌预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为A.腺状B.筛孔状C.条索状D.管状E.实性正确答案:E20.根尖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来源是A.缩余釉上皮B.结合上皮C.Malassez上皮剩余D.Serres上皮剩余E.牙乳头正确答案:C21.牙源性角化囊肿又称A.炎症性囊肿B.始基囊肿C.牙旁囊肿D.残余囊肿E.牙龈囊肿正确答案:B22.牙源性角化囊肿有以下病理改变,除了A.复层鳞状上皮衬里B.基底细胞栅栏状排列C.表面不全角化D.腺上皮样分化E.伴卫星囊形成正确答案:D23.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可有以下异常,除了A.骨骼异常B.眶距增宽C.额部凹陷D.钙、磷代谢异常E.下颌前凸正确答案:C24.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发生多为A.上颌单发B.下颌单发C.上颌多发D.下颌多发E.上下颌无差异正确答案:B25.含牙囊肿的囊壁附着于牙齿A.根尖部C.颈部D.冠部E.任何部位正确答案:C26.含牙囊肿最多见于A.下颌第一磨牙B.下颌第二磨牙C.下颌第三磨牙D.下颌前磨牙E.上颌第三磨牙正确答案:C27.萌出囊肿位于正在萌出的乳牙或恒牙的A.牙冠表面B.牙颈部C.根部D.根尖部E.任何部位正确答案:A28.球上颌囊肿多位于上颌的牙根之间A.中切牙与侧切牙B.侧切牙与尖牙C.左右中切牙D.尖牙与双尖牙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29.鳃裂囊肿发生于肩胛舌骨肌以上者多为――鳃裂来源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E.第五正确答案:B30.甲状舌管囊肿最常发生于A.舌盲孔B.咽部C.甲状舌骨区D.甲状腺E.颈根部正确答案:C31.粘液囊肿常发生于A.颊B.舌C.下唇E.腭部正确答案:C32.外渗性粘液囊肿常由――所致A.外伤B.炎症C.过敏D.感染E.化学刺激正确答案:A33.Pindborg瘤是指A.牙源性钙化囊肿B.牙源性纤维瘤C.牙源性腺样瘤D.牙源性钙化上皮瘤E.牙源性透明细胞瘤正确答案:D34.成釉细胞瘤有以下临床表现,除了A.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B.渐进性颌骨膨大C.乒乓感D.面部畸形E.牙齿移位、松动正确答案:A35.成釉细胞瘤有下列组织学分型,除了A.滤泡型B.丛状型C.梭形细胞型D.基底细胞型E.棘皮瘤型正确答案:C36.成釉细胞瘤的生物学特点为A.良性、无浸润B.缓慢生长、无浸润C.良性、有浸润D.恶性E.快速生长正确答案:C37.以下哪种改变或结构可见于牙源性钙化上皮瘤A.胞浆空泡性变B.上皮下玻璃样变C.圆形嗜伊红均质D.玫瑰花瓣样结构E.影细胞正确答案:C38.成牙本质影细胞瘤是指A.牙源性钙化上皮瘤B.囊性牙源性腺样瘤C.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D.牙源性透明细胞瘤E.单囊性成釉细胞瘤正确答案:C39.牙源性腺样瘤多发于A.10岁以下B.10~19岁C.20~29岁D.40岁以上E.50岁以上正确答案:B40.混合性牙瘤多见于A.前牙区B.尖牙区C.磨牙区D.双尖牙和磨牙区E.下颌升枝正确答案:D41.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病变大部分为A.钙化组织B.纤维组织C.骨样组织D.软骨样组织E.牙体组织正确答案:A42.口腔癌最常见部位是A.颊B.唇C.口底D.舌E.牙龈正确答案:D43.口腔鳞癌最少发生转移的是A.舌癌B.颊癌C.牙龈癌D.唇癌E.口底癌正确答案:D44.疣状癌最常发生于A.下唇B.颊C.舌背D.牙槽粘膜E.口底正确答案:A45.基底细胞癌好发于A.下唇B.颊粘膜C.颜面皮肤D.额部E.口角正确答案:C46.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改变主要是A.炎症B.松质骨破坏C.死骨形成D.成骨和破骨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47.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主要病变为――代替了正常骨组织A.异常骨组织B.异常软骨C.纤维组织D.粘液软骨样组织E.骨样组织正确答案:C48.家族性巨颌症目前认为是疾病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性染色体显性遗传D.性染色体隐性遗传E.非遗传性正确答案:A49.以下哪种为韩薛柯病的特征表现之一A.颌骨肿大B.进行性贫血C.颅骨损害D.巨舌E.皮疹正确答案:C50.韩薛柯病病变组织内可见大量A.中性粒细胞B.浆细胞C.泡沫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C51.骨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A.婴幼儿B.儿童和青少年C.女性D.老年女性E.中老年正确答案:B52.郎格罕细胞的免疫组化标记是A.VimentinB.DesminC.KeratinD.S-100E.Actin正确答案:D53.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表现不包括A.淋巴细胞浸润B.小叶轮廓仍保留C.形成上皮岛D.病变常从小叶周边开始E.导管增生扩张正确答案:D54.基底细胞腺瘤主要发生于A.颊部B.牙龈C.唇腺D.腭E.腮腺正确答案:E55.发生于涎腺的圆柱瘤又称A.腺泡细胞癌B.粘液表皮样癌C.腺样囊腺癌D.肌上皮瘤E.多形性腺瘤正确答案:C56.粘液表皮样癌A.好发于青少年B.大多数发生于男性C.多见于舌下腺D.均为实性肿瘤E.均属恶性、但恶性度不同正确答案:E57.腺泡细胞癌A.生长迅速B.大多数发生于男性C.多见于舌下腺D.远隔转移少见E.肿瘤细胞胞浆呈嗜酸性染色正确答案:D58.以下关于含牙囊肿的说法正确的是A.囊肿含牙多为乳牙B.复层鳞状上皮衬里C.衬里上皮较厚D.囊肿多发生于牙冠形成之前E.其衬里上皮来源于牙板上皮正确答案:B59.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可表现以下异常除了A.皮肤异常B.骨骼异常C.颌骨囊肿D.眼部异常E.涎腺肿瘤正确答案:E60.口腔表皮样囊肿好发于A.唇B.颊C.口底D.腭E.牙龈正确答案:C61.鳃裂囊肿A.衬里上皮均为覆层鳞状上皮B.结缔组织囊壁内少见淋巴组织C.属发育性囊肿D.多来源于第五鳃弓E.其发生与甲状腺迷走组织有关正确答案:C62.关于成釉细胞瘤,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快速生长B.良性肿瘤C.可局部浸润D.易复发E.少有转移正确答案:A63.成釉细胞瘤可能发生于下列结构,除了A.成釉器B.口腔粘膜C.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D.异位腺上皮E.Malassez上皮剩余正确答案:D64.按Buder对鳞癌的分级方法,未分化的癌细胞占25%~50%者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E.Ⅴ级正确答案:B65.一般认为照射――以下不发生骨坏死A.60GyB.70GyC.80GyD.90GyE.100Gy正确答案:A66.较易由淋巴道播散的口腔癌是A.唇癌B.颊癌C.牙龈癌D.舌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67.关于疣状癌,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呈乳头状突起B.可形成角化栓C.基底膜较完整D.生长缓慢、无局部侵蚀性E.一般不转移正确答案:D68.关于基底细胞癌,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好发于颌面部皮肤B.男性多见C.有时肿瘤内含有大量黑色素D.肿瘤间质常与癌巢分离E.易发生转移正确答案:E69.多形性腺瘤中可见下列结构,除了A.腺管B.肌上皮团块C.筛孔样结构D.鳞状上皮化生E.钙化或骨化结构正确答案:C70.电镜下嗜酸性腺瘤的瘤细胞内含大量A.致密颗粒B.变形的线粒体C.微丝D.扩大的高尔基器E.分泌囊泡正确答案:B71.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A.肿瘤生长迅速B.肿瘤细胞浸润能力强C.肿瘤无包膜D.首次手术不彻底E.肿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正确答案:D72.关于腺淋巴瘤,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最常见于腮腺B.女性多见C.肿瘤部分呈囊性D.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E.肿瘤上皮细胞排列成双层正确答案:E73.以下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的原因,除了A.手术难以完整摘除B.衬里上皮生长活跃C.囊肿部分区域癌变D.囊壁内有卫星囊E.口腔粘膜基底细胞增殖正确答案:C74.一个角化囊肿与一个正在萌出的牙建立含牙关系,称为A.含牙囊肿B.角化囊肿C.滤泡始基囊肿D.角化型含牙囊肿E.牙旁囊肿正确答案:C75.下列哪型成釉细胞瘤较少复发A.实性型B.棘皮瘤型C.基底细胞型D.单囊性E.滤泡型正确答案:D76.肿瘤中形成成熟的牙齿组织。
但排列紊乱并无典型牙齿结构,应诊断为A.混合性牙瘤B.组合性牙瘤C.假性牙瘤D.畸形牙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77.关于成釉细胞纤维瘤,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男性多于女性B.发病年龄较成釉细胞瘤患者大C.最常见于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D.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组成E.复发少见正确答案:B78.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单骨性病变常可发生于下列部位,除了A.下肢长骨B.肋骨C.上颌骨D.下颌骨E.颞骨正确答案:A79.关于舍格伦综合征,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B.有口干症状C.伴有全身结缔组织病D.多见于青少年E.女性多见正确答案:D80.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A.粘液细胞成分少B.中间细胞成分少C.表皮样细胞成分少D.多形成囊腔E.鳞状上皮化生正确答案:A81.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是口腔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B.男性多于女性C.以口底鳞癌最多D.小块活检不能作肿瘤恶性分级E.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正确答案:C82.上皮-肌上皮癌A.多见于男性B.主要发生于小涎腺C.主要由肌上皮细胞组成D.如手术彻底,预后较好E.可能来源于涎腺闰管正确答案:D83.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A.中间细胞多B.粘液细胞占50%以上C.表皮样细胞多D.中间细胞形成团块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84.肌上皮细胞见于以下涎腺肿瘤,除了A.多形性腺瘤B.腺样囊性癌C.基底细胞腺癌D.腺淋巴瘤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正确答案:D85.肿瘤中形成成熟的牙齿组织,并有大小不一的异形牙齿形成,应诊断为A.混合性牙瘤B.组合性牙瘤C.假性牙瘤D.畸形牙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86.多形性腺瘤中出现以下表现时提示有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