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单元整理
课文中心梳理《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蒹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问题探究1.诗歌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有什么作用?由景生情,写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
2.《蒹葭》中“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在诗歌表达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点名了诗歌的时节和时间——深秋的早晨;B.渲染的深秋凄清萧瑟的气氛;C.烘托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惆怅;D.“为霜”“未晞”“未已”生动地写出了深秋的清晨,露水凝结成霜又转化成水的情态,表现了时间的推移,突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3.《蒹葭》巧妙地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A.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情感,突出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B.同时它还有效地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反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意味。
4.《蒹葭》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的执着追求和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5.《蒹葭》重章叠句,层层推进手法的赏析。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达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的抒情主人公凝望之间、追寻时间之久;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化,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的执着之情。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概述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 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抒情主人公 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 不可即,主人公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桃花源记》建议2—3课时 《小石潭记》建议2课时 《核舟记》建议2课时 《〈诗经〉二首》建议2课时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 叹。这个单元所选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 情。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 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 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 文言词语。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却 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 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通过对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细致描写,反映 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 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 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味语言之美。
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 战乱频仍,税赋日多,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男 耕女织,老幼皆安,邻里欢愉,待客如家人,借此来阐释自己理想中 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初二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清单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二)检查课前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缘旷豁髫诣骥
2、掌握下列字词的音义。
豁然俨然阡陌造诣
3、熟读课文,运用工具书,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三)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大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41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疾一起折磨着他,63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与农民来往、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2.一词多义
舍:①舍弃。“便舍船”②房子。“屋舍俨然”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不久。“寻病终”
志:①做标记。“处处志之”②标记。“寻向所志”向:①以前。“寻向所志”②对着。“眈眈相向”
3.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课文分析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一、《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4)缘.溪行(5)无论..(7)寻.病终(8)延.至其家..魏晋(6)阡陌交通(1对...感到诧异 2 同“邀”邀请3做记号4沿着、顺着5不要说、更不必6交错相通7随即、不久8 邀请)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他们的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4,简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
“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有何相似点?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老人孩子生活和乐。
二、《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a以其境过清因为b不可名状说出c俶尔远逝忽然d悉皆怪石全、都2.翻译下列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3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3单元基础知识复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 亢奋(kàng) 夜深星阑(lán)B.怅惘(cháng)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C.羁绊(jī)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D.冗杂(rǒng ) 晦暗(huì) 张灯结彩(cǎi)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翠羽流苏人情世故B.挑灯看剑千呼万唤C.富贵荣华叹为观止D.吹角连营兴高彩烈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蓬勃磅礴束缚大彻大悟B.震撼恬静流苏叹为观止C.瞳仁摹然严峻嘎然而止D.晦暗恢宏山涯惊心动魄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忌惮(dàn)行辈(háng)凫水(fú)戛然而止(jiá)B.脑畔(bàn)眼眶(kuàng)喘气(chuǎn)米酒油馍(mó)C.亢奋(kàng)晦暗(huì)羁绊(jī)奇伟磅礴(bó)D.斡旋(wò)静穆(mù)争讼(sòng)夜深星阑(lán)5.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踊跃姣洁撺掇马前卒B.恬静严峻缈远风萧萧C.拘束震撼辐射暖融融D.退色燎原思慕熙熙然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得益章洗耳恭听B.无可质疑消声匿迹C.天衣无缝慷概淋漓D.迫不及待一拍即合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骨骼赌注凋零风雪载途B.追朔雾霭瞄准周而复始C.翩然蔓延萌发诸入此类D.装置迁徒踪迹夜幕降临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孕育(yùn)劫难(jié)连翘(qiáo)山麓(lù)B.稀疏(sū)粗糙(cāo)膨胀(pénɡ)丧失(sànɡ)C.农谚(yàn)腐蚀(shí)深渊(yuān)缄默(jiān)D.褶皱(zhě)鸟臀(tún)狩猎(shòu)喧嚷(xuān)9.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ǎn) 溯洄(shù) 皿(mǐn) 豁然开朗(huò)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mò) 垂髫(tiáo) 豁然开朗(huò)B.清冽(liè) 幽邃(suì) 参差披拂(cān)C.悄怆(chuàng) 罔不(wǎng) 寂寥无人(liáo)D.溯洄(sù) 寤寐(wù) 窈窕淑女(tiǎo)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阡陌(mò) 窈窕(tiào) 水中坻(chí)卷石底以出(juǎn)B.篆章(zhuàn) 叹惋(wǎn)诣太守(yì) 犬牙差互(cì)C.平旷(kuàng)俨然(yǎn) 水中沚(zhǐ)石青糁之(sǎn)D.好逑(qiú)语云(yù) 诎右臂(qū)悄怆幽邃(sùi)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4首-知识点总结(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式微【劳役者的悲歌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背弃暴政的决心】《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
全诗采用设问等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宛转而富有情致,重章换字,韵律和谐,用词精巧,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役之人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背弃暴政的决心。
【创作背景】关于《邶风·式微》的主旨,近现代学者多认为这是人民苦于劳役,对国君发出的怨词。
《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
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
【原文赏析】式微,式微!胡不归⑶?微君之故⑷,胡为乎中露⑸!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⑹,胡为乎泥中![1]⑴邶(bèi)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九首。
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汤阴南。
⑵式:作语助词。
微:幽暗。
这里指天将黑。
⑶胡:为什么。
⑷微:非,要不是。
故:事,事情。
⑸乎:于,在。
中露:露中。
倒文以协韵。
⑹躬:身体。
一说通“穷”,困穷。
[2-3] [4]翻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邶风·式微》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八下语文一二三单元知识重点
1.文学常识:了解本单元涉及的作家、作品及其背景,掌握
相关的文学常识。
2.重点字词: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
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3.词语解释: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俗
语等,并能够正确运用。
4.句子理解: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包括修辞手
法、表达方式等,并能够进行赏析。
5.段落分析:掌握本单元课文的结构和段落大意,能够概括
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6.写作技巧:了解本单元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
括记叙、描写、议论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进行写作。
7.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
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和欣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部编版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专题复习——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参考答案)(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阡陌交通_________②此中人语云__________...③寺负紫芝山④率十问仅得二三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3分)(二)【甲】《桃花源记》略【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二)小石潭记
(11)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9)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 ,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 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10)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式提问: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析其变化原因。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去。
3. 课文理解
(1)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 潭特点的作用。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小石潭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如:好像 乐:以……为乐
(3)伐竹取道
伐:砍倒
(4)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清凉
(5)近岸,卷石底以出
卷:翻卷
(6)潭中鱼可百许头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知识点梳理
《傅雷家书》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主要著作:《傅雷家书》,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夏倍上校》《人间喜剧》等。
1932年,傅雷与家乡的未婚妻朱梅馥举行了婚礼,组成了家庭。
朱梅馥是个东方型而受过新教育的女性,她体贴、文静、好客,几乎集结了中国女性标准的美德。
他们两人性格上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结合成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二人育有二子:长子傅聪、次子傅敏。
主要内容《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主题思想现身说法,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形象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2018年八下语文专题3标点符号与病句修改(人教部编版)完美版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风吹不倒有根的 树我能承受多少磨难,就可以问老天要多少人生。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 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 好。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一辈子,不说后悔,不诉离伤。上帝作证,我是真的想忘记,但上帝也知道,我是真的忘不了 如果其中一半是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含答案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含答案《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一句是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表达内心的感慨。
3、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关雎》1、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桃花源记》1. 描写草美花繁的句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9. 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石潭记》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1、泉城在山东济南,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泉水的多和美,从形态和声音两方面来写泉水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泉水的样子比作银花盛开(盛开的银花)和明珠散落(散落的明珠),把泉水的声音比作虎啸狮吼,说明声音洪大,比作秋雨潇潇,说明声音低细,接下来具体写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珍珠泉“神奇”,五龙潭“泉多”,黑虎泉“水声喧腾”,趵突泉“大、清、美”。
)文章最后作者点明题目,照应开头。
因为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2、描写泉水流动的样子:珍珠泉涌、五龙潭汇注、黑虎泉喷吐、趵突泉冒。
3、九寨沟在四川省,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抓住雪峰、湖泊、原始森林、瀑布来写。
第四自然段写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有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
4、“沉睡的牲畜……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一句运用了并列的句式,营造了宁静的田园夜色图。
5、《桂花雨》中母亲的话表达了她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6、蔚为壮观:形容看到的景象非常雄伟。
蔚,盛大。
憨态可掬:憨厚的神态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憨态明显而突出。
掬,双手捧(东西)口占一绝:随口吟诵而成。
绝,指绝句。
竞收桂子:竞,争。
解得摇花乐:解,明白、知道。
疾恶如仇:疾,痛恨。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
若,好像。
古木参天:参,加入。
异兽珍禽:异,奇异,特别。
珍,珍贵。
湖光山色:光,景物。
昼夜不息:日夜不停。
息,停止。
极目远眺:用尽目力远望。
极,尽。
辽阔无垠:辽远广阔,没有边际。
垠,界限,边际。
绿意盎然:到处充满绿色,洋溢着绿的气息。
春意盎然趣味盎然生机盎然观:(1)看。
走马观花坐井观天观赏观察观看(2)景象或样子。
奇观改观壮观(3)对事物的看法。
乐观悲观世界观7、济jǐ济南济济一堂人才济济散sàn 散落散步散心解散 jì济世经济救济无济于事 sǎn散漫散文散装松散喝hē喝水喝茶喝酒载zǎi 记载登载一年半载三年五载 hè喝彩喝问喝令 zài载重载客载歌载舞满载而归圈quān 圆圈铁圈圈套圈点占zhān 占卜bǔ占卦guàjuàn 猪圈羊圈圈养 zhàn 占领口占一绝抹mǒ涂抹抹黑参cān 参加参赛古木参天mā抹布抹桌子 cēn 参差不齐参错mî抹墙转弯抹角 shēn 人参参茶差chā差别差错差异差强人意劲jìn用劲手劲劲头干劲chà差不多差生差劲jìn 相差 jìng苍劲刚劲强劲chāi 差使出差差遣劲敌疾风劲草8、珍惜:珍重爱惜。
八下语文笔记
八下语文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八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诗词、文言文、现代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同学们在上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讲,还需要做好笔记,以便复习和总结。
下面将对这些笔记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一、诗词学习1. 诗词鉴赏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名家的诗词作品,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岳》,并进行了鉴赏和朗诵。
通过这些诗词的学习,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还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 诗词写作技巧在学习了古代诗词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如押韵、对仗等,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同时也学会了怎样阅读和理解一首诗词,找出其中蕴涵的意义与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与理解诗歌的魅力。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技巧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言文的经典作品,如《岳阳楼记》、《论语选录》等。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阅读,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了对古代文学的认识与理解。
2. 文言文翻译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翻译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并培养翻译能力。
通过这些翻译练习,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与表达中。
三、现代散文学习1. 现代散文鉴赏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现代散文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路遥的《人生》等。
通过对这些现代散文的鉴赏,我们体会到了现代文学的生动与多样性,也增加了对当代社会与人生的认识。
2. 现代散文写作技巧在学习了现代散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如列举、比喻等,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通过这些写作练习,我们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与表达能力。
通过对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内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认真听讲与做好笔记,同学们不仅能够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技巧,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春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9、《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第3段:写桃花源人邀请渔人做客及渔人辞去的过程。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三部分(第4、5段): 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含蓄地表明这个桃花源是虚构的)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
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
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答:表明事情真实可靠,真实的历史人物,亦真亦幻的故事,让结局充满传奇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联系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3)无人问津:津,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5)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
5、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点拨: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的美好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点拨:(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2)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3)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7、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点拨:世外桃源,借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8.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9.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10、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然想继续在桃源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源中人生活安定,桃源人能安居乐业,桃源人能和睦相处。
11、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答:(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源人向渔人说明他们来桃源的原因。
(3)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4)渔人向桃源人介绍外界情况。
12、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答: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都会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10、《小石潭记》知识汇总一、文学常识:二、按原文填空: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主旨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篁(huáng)竹清冽(liè)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嵁(kān)参(cēn)差(cī)披拂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寂寥(liáo)无人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龚(gōng )古四、解释词语:(一)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5.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6. 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二)重点词语: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鸣:发出声响。
3、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道:路。
4、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特别。
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用来。
为:作为。
6、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
以:而。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嵁:不平的岩石。
10、翠蔓:翠绿的藤蔓。
11、披拂:随风飘拂。
12、可:大约,表示估计数目。
13、许:上下,左右。
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表示数量不确定,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4、无所依:什么依靠也没有。
15、佁然:呆呆的样子。
16|、俶尔:忽然。
1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乐:逗乐,取乐。
19、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20、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21、犬牙:像狗牙一样。
22、差互:相互交错。
23、不可知其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可:能够。
24、寂寥:寂静寥落。
25、悄怆:忧伤的样子。
26、邃:深远。
27、以:因为。
28、清:凄清。
29、居:停留。
30、乃:于是、就。
31、之:代指这里的景致。
32、去:离开。
33、游:游玩。
34、隶:附属,随从。
35、从:跟随。
五、翻译句子: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逗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致便离去了。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六、问题探究:1、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情感。
2、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3、第二段对潭水的,分别从游鱼、日光、鱼影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4、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既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又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参考答案: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