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_禅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4/2006

王维山水诗:禅文化解读及其翻译

金秀敏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海200444)

摘 要 受佛教禅学的深刻影响,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时都带

有浓厚的佛教意味,表现了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为了准确传达原诗的文化,译者在

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把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翻译;禅文化;诗歌意境;文化传递

我国山水诗歌开创于晋宋时期的谢灵运,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到盛唐时期,王维把山水诗的创作艺术推到了高峰。王维诗歌着墨不多,但意境高远,被赞誉为“澄澹精致,闲远自在;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1]。盛唐时期也正是佛教广为传播,中国佛教正式确立的年代。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王维兼信南北二宗,尤重北宗,他的名、字均取自佛家《维摩诘经》。他的诗歌幽寂、空灵、壮美,“字字入禅”[2],体现了佛教“空”的特点,如“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因此,胡应麟《诗薮》[3]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苑咸在《全唐诗》的《酬王维》[4]诗序也称:“王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

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要传递原诗的意思,更要传递原诗的文化。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维的山水诗歌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频繁出现。因此,要翻译好王维的诗歌,译者就要反复琢磨诗文的禅境。本文从王维诗歌的禅境入手,对王维诗歌的几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一、“空幻”观、王维诗意与译本比较

“空”与“静”是佛教的最高范畴,是佛教哲学对宇宙、人生的抽象思辨。佛教的空并不是一切皆无,它强调从世界的“有”中悟空。怎样从有中悟空,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中抽象其现实的本质呢?禅宗经典中主要是以幻解空,即事物的表象是幻相,本质是空。如,《金刚经》主要的思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实相非相”,“佛告需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5]。这种虚妄观同样出现在《维摩诘经》的“维摩十喻”中,这十种比喻都是表达众生如幻、法无定相。

王维与南北禅僧有过广泛的接触,以《金刚经》为代表的空幻观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这种空幻观呈现在王维作品中,就是其描写的水气、雾霭、夕阳和空山等自然景观往往朦朦胧胧,变幻莫测。为了达到这种“幻”的效果,王维的诗歌大多以远镜头完成,如“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吴钧陶,1996: 15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吴钧陶, 1996:16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许渊冲,2001:98)。这种对阔大而深邃的远景的描写关注的是天地交接处物象相依相映的生动意态,展示了可视空间的深广和向视野以

6

外无限延展的自然生命气息。王维把佛教的空幻观渗透在山水景物之中,使其诗文呈现空灵、含蓄、朦胧的美。下面以《终南山》(吴钧陶,1996:158)和《汉江临泛》(许渊冲, 2001:96)为例,比较原文和译文的意境。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原文解析 首联中,诗人从远景出发,从高度和广度勾画了终南山的总体轮廓,颔联接着写广阔空间中变幻莫测和捉摸不定的白云和青霭,诗人身在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向后看,分开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意境非常的奇妙和空幻,云雾象征了事物的虚无与变幻,颈联描写云雾消散后终南山的景色,依然是变幻不定,让人难以捉摸。终南山的宽广和高大是万事万物的象征,因此,它体现了事物的“空幻”本质。

王宝童和许渊冲的译文分别如下:

The Zhongnan Mountains[6]

O mighty peaks with Heaven lined,

A-rolling on to distant sea!

The fleecy clouds close up from behind,

Blue mists,when near,are nowhere to see.

The Central Peak is where to hold

All valleys,bright and dark,in view.

But where to pass the night so cold?

’Cross the stream I ask the woodmen2there’re few.

MOUN T ETERNAL SOU TH[7]

The highest peak scrapes the sky blue;

It extends from hills to the sea.

When I look back,clouds shut the view; When I come near,no mist I see.

Peaks vary in north and south side;

Vales differ in sunshine or shade.

Seeking a lodge where to abide,

I ask a woodman when I wade.

译文评析 首联中的“太乙”,意为“Highest peak in the Zhongnan range south of Chang2an”[8]。王译(笔者对王宝童译文的简称,下面处理的简称同此处)对此处理为“mighty peaks”,它表示的只是巨大,没有准确地把“高”的意境表达出来,显然没有许译处理的好;王译用“lined”处理了“太乙”与“天都”的“近”,这个意象处理的也不大准确,因为“line”表示两个事物并排着,没有显出原文“近”天都,但是又没有到天都的朦胧感觉。许译中的“scrapes”,表示的是“刮,擦”,体现了隐约感。关于首联的下一句,王译用“A2 rolling on”和“distant”分别把群山连接的宏大气势和宽广境界表现了出来。根据空间透视原理,物体所在的空间越大,远距离的物体就越显得模糊,因此,王译对禅境的表现力就比较大。相比之下,许译就比较逊色,他只用了“extends”来形容山的宽度,显的惨白无力。

颈联表达的是终南山变幻莫测的意境,它强调的是“变”和“殊”。王译表达的意思是:站在“中锋”之上,诗人能看到暗处和明处的山谷。它把关键的“变”忽略掉了。而许译用了动词“vary”和“differ”把两个意象巧妙地表现出来,与原诗的禅境比较接近。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原文解析 《汉江临泛》的艺术特点跟《终南山》非常的相似。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向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显得宽广而壮丽。颔联和颈联,诗人写出了江水和周围世界的飘忽、动荡和变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描写了滔滔江水

1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