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翻译的不可译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翻译的不可译性摘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文化和掌握语言同样重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五个方面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历史习俗、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来分析和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为译者合理选择翻译手段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不可译性;交际
“翻译的可靠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翻译的局限性,建立在文化的个性上。

”[1]正是基于翻译活动这一特性,张达聪将翻译分成3类:1)完全可译性(completely translatable);2)部分可译性(partly translatable);3)完全不可译性(completely untranslatable)。

[2]英国翻译理论家卡德福特根据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3]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语音特征的不可译。

2)文字特征的不可译。

3)语言单位组合规则和特点的不可译。

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则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跨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1. 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都不能回避的。

欧美人讲究时间效率,推崇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但印第安人却认为时间并不重要。

他们没有关于秒、分甚至是时的语言。

秘鲁的凯楚阿语对过去和将来的定向与英语正好相反。

他们认为过去是可见的,
应该放在人的前面。

而将来是不可见的,应该放在人的身后。

如果忽略了这些,对于时间的翻译就不准确,会导致交际失误。

2. 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几乎贯穿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所有领域。

大量的西方习语、格言、典故词、派生词均来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成为西方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英语中的scapegoat(替罪羊),德语的gott sein dank(谢天谢地)和法语的c’est un rat d’église.(吝啬鬼)。

中国人信仰儒教、道教、佛教,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三教互补,甚至合而为一,共同对中国文化起作用。

它们渗透到中文的各个方面,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

在翻译这些词语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其宗教信仰的差异。

3. 社会历史习俗的差异
语言中的典故往往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为民族文化所独有,因而在译语中无对应词,只能意译,而其弦外之音或寓言形象往往因找不到相应事物而被译文牺牲掉。

如,醋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佐料。

作为一种食品,它的德文对应词是der essig。

然而汉语的醋可以表示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而der essig却没有这层含义。

再如俄语中的шляпа,除了表示“帽子”这个基本概念外,还有特殊的附加文化意象,喻指“萎靡不振、软弱无能的人”。

而在汉语中,帽子这个词怎么也不会引起上述的联想。

如果翻译不准
确,就会使读者疑惑不解。

4. 地理环境的差异
每种文化都因其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在语言上就形成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或者一种语言中某些概念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德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极高的国家,德语中的许多熟语都与森林有关。

如sich auf den holzwege befinden(走歧路,弄错了)。

holzweg是森林中专为运送木材而开的车道,这些车道没有路标,都是些难以辨认的羊肠小道,它们常把徒步旅行者引入歧途。

5. 物质生产方式的差异
物质文化指的是不同的文化里特有的物质产品,它们都是文化的载体。

比如самовар(茶炊),这是俄语文化中特有的一种事物,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

喝茶是俄罗斯民族的一大嗜好,而喝茶就离不开茶炊。

茶炊的主要产地是距莫斯科180公里的图拉(тула)市,该地享有“茶炊之都”的美誉。

如果不了解该词所含有的文化意象,就会对下面的一则俄罗斯谚语莫名其妙: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втулунеезд
ят.(去图拉不必带着自己的茶炊),转义为“多此一举”。

不可译现象存在于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

语言越接近,文化融合度越高,不可译现象就越少。

作为构筑文化交流桥梁的译者,要想较好地处理不可译现象,必须充分理解原文,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
障碍,做到既尊重别国文化,也尊重本国文化,使译文尽可能达意、传神,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书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张达聪.翻译之原理与技巧[m].台湾:中华书局,1979.
[3]catford, a. c. a linguistic of translation (m). 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