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9bbf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4.png)
生物的变异总结知识点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的基因型和表型表现出的差异。
它是生物个体间差异的重要表现,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和地域环境变异的重要途径,对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和原动力,它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和地域的策略,对于种群的持续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2. 生物变异的类型生物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由于基因型的差异导致的表型差异,是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不同表达。
而非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差异,它是一种可逆的、可塑性的变异。
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都是生物适应环境和地域的重要方式,它们共同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繁衍。
3. 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变异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自然选择等。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指由于生物DNA分子的突变而引起的个体间遗传信息差异。
而基因重组则是指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的重新组合,它是生物变异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自然选择也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指生物种群面对环境变异时,适应环境变异的生存策略。
4. 生物变异的检测方法生物变异的检测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帮助科学家识别和分析生物物种变异的重要手段。
当前,生物变异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等。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了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等技术;而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则是通过对生物基因组的整体分析和比较,帮助科学家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变异的策略。
5. 生物变异的应用价值生物变异不仅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生物变异是改良作物品种和家畜种群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在短时间内产生更适应环境和产品性能更好的新品种。
在医学方面,生物变异可以帮助科学家识别和治疗遗传性疾病,促进生物医学的发展。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8ec14b7bf242336c1eb95ef4.png)
缺失
改变
正常绵羊和短腿安康羊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
红细胞 血红蛋白 圆饼状 正常 镰刀状 异常
氨基酸
谷氨酸
G A A ┷-┷-┷ ┯-┯-┯ C T T G A A ┷-┷-┷ 突变
缬氨酸
G U A ┷-┷-┷ ┯-┯-┯ C A T G T A ┷-┷-┷
mRNA
DNA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 (1)外因:由于某些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 剧变、射线、污染等)或者生物体内部因素(如异 常代谢产物等)的作用。 (2)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 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 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生物的变异
知识点 ①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②基因重组的原因与实质 ③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实质 ④基因突变的意义及应用
重点
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的概念 ②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影响生物表现型的内外因素
不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 = 基因型 + (内因)
环境条件 (外因)
3、下列细胞中不是二个染色体组的是( D ) A、Aa B、AABb C、AaBB D、AAa 4、韭菜体细胞中含有的32条染色体具有8 种各不相同的形态,韭菜应是( C )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八倍体 5、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 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 到的染色体数是( D ) A、7条 B、14条 C、28条 D、56条
小学科学生物的变异(课件)
![小学科学生物的变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5422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d.png)
小学科学生物的变异(课件)生物的变异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介绍生物的变异原因、分类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物的变异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结果。
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遗传变异和环境诱变。
遗传变异是指由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或性状的变异,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环境诱变则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特征或性状的变异。
无论是遗传变异还是环境诱变,它们都对个体和物种的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
遗传变异源于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异可以在一代代之间传递下去。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它可以产生全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重组则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亲代之间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后代基因型。
遗传变异使得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增加,满足了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某些动物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以适应环境,这种遗传变异是它们生存的关键。
环境诱变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发生的变异。
环境诱变对于个体的变异有重要影响。
例如,光照的不同、温度的变化、饮食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环境诱变还可以影响生物的行为和生理机能。
例如,在鸟类中,雌鸟的笼建巢的行为就会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变,它们会选择环境中最适合自己的地方筑巢。
生物的变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变异增加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因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一些物种可能会灭绝,而变异使得某些个体具有适应新环境的特性,并能继续生存下去。
其次,个体之间的变异使得物种内的个体在资源竞争中有所不同,适应性强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获得资源。
这种适应性的差异也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生物的变异对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研究生物的变异,学生能够培养对生物世界的兴趣,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从而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77409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e.png)
02 动植物的变异
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
03 动植物的变异
这些形态各异的金鱼是利用野生鲫鱼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人数
特征2 无耳垂
卷发 双眼皮 舌头不能卷
人数
01 认识变异现象
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米有什么不同,试着给他们分分类。
01 认识变异现象
01 认识变异现象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 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 种现象称为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02 动植物的变异
龙生九子各不同。 一猪生十崽,连母十个样。 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梦在前方,行则将异现象 03 变异的种类
目录 02 动植物的变异 04 巩固练习
01 认识变异现象
小动物VS妈妈
不同之处 ?
01 认识变异现象
寻找不同
孪生兄妹
脸型、嘴型、 肤色、耳朵
亲子之间
不同特征
01 认识变异现象
我的调查表
01 认识变异现象
特征1
1
有耳垂
2
直发
3
单眼皮
4
舌头能卷
03 变异的种类
生物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
04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般都或多 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 变异)。 2、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 )的变异; 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 不可遗传 )的变异。 二、说一说有关变异的谚语。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a0d7616d0b1c59eef9c7b40c.png)
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2、原因: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变异的类型根据遗传性分为不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
原因: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如:小麦的茎秆抗倒伏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为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如:玉米的白化苗染色体变异3、引起遗传物质改变的方法基因的重组基因突变4、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利用的原理是:遗传与变异的原理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5、南橘北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基因组成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变化。
达标练习:1、(2014济宁).下列变异能遗传的是( )A.手术后的双眼皮 B.晒黑的皮肤 C.用眼不当近视 D.双眼皮生单眼皮2、(2014鄂州).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男孩“X”染色体上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该基因是由男孩的母亲遗传下来的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环境没有关系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都会遗传D.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3、(2014苏州).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及其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椒DNA分子上的小片段C.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D.显性性状不一定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4、(2014苏州).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3.5kg。
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kg左右,若再引种回北京,大多叶球又只有3.5kg。
从上述甘蓝引种过程可以推测(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C.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D.甘蓝的形态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5、(2014泰安)1.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的类型B.生男生女取决于夫妇产生生殖细胞的数量C、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D.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下一胎肯定是男孩6、(2014泰安).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A.经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的个大质优性状B.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C.经人工选择繁育出的高产奶牛的高产性状D.南橘北积”的口味色泽性状7、(2014孝感).有耳垂基因(A)和无耳垂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如果父母都有耳垂,其子代中出现了无耳垂个体,那么父母基因型分别是()A.父亲:AA,母亲:Aa B.父亲:Aa,母亲:AaC.父亲:Aa,母亲:aa D.父亲:aa,母亲:AA8、(2014十堰). 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③④9、(2014德阳).下列有关遗传说法正确的是()A.豌豆的圆粒和高茎是相对性状B.生物的性状是通过生殖方式传给下一代C.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遗传基因是相同的D.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个女孩,第二胎生男孩的概率比生女孩概率大10、(2014德阳).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基因(B)是显性,无酒窝基因(b)是隐性。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8c1e0730960590c69ec376c4.png)
举例: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一种可遗传 的变异。这种病在缺氧时,红细胞由正常的 圆饼状变成镰刀形,严重时镰刀状的红细胞 破裂,造成溶血性贫血。
变异的类型
不 概念: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异
可 产生的原因:由外界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 遗 变化。
生物的变异
变异的概念: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特点: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也普 遍存在。
举例:我们常用“一母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来形容母亲和子 女之间以及不同子女之间的变 异现象。
变异的类型
(1)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根据引 起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
传
的 变
特点:生物体出现的一些变异现象,一般只表现在当 代而不会遗传下去。
异 举例;一对同卵双生的姐妹,姐姐长期在室内工作,妹
妹长期在室外工作,妹妹的皮肤会比姐姐黑。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双胞胎兄弟俩一个长 时间在室外工作导致 皮肤较黑,一个长时 间在室内工作导致皮 肤较白。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 异,如果没有影响到 遗传物质基础,就不 会遗传给后一代。
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从而导致死亡, 这就是不利变异。
有利的变异
不抗倒伏的小麦
抗倒伏的小麦
人类应用有利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杂交
高产倒伏小麦
低产抗倒伏小麦
高产抗倒伏小麦
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 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 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可以产生高产 抗倒伏小麦。
一些普通的甜椒种子被带 入太空,经过太空遨游返 回地球,栽种下去后,从 中选育太空椒。和普通甜 椒相比,太空椒的植株明 显增高增粗、果实增大, 产量也比原来普遍增长了 20℅以上,而且品质大为 提升。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8e07423baaea998fcc220ef1.png)
本节课你的收获:
1、变异是同遗传一样普遍存在的生 命现象。
2、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叫 做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因素导 致的变异叫做不可遗传的变异。
3、人们通过遗传变异的原理可以培 育新品种。
后代 亲代 1 、在生物界, 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之间 以及子代的个体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就是生物的____________ 现象。 变异 2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吗?请举例说 明周围的变异现象。 是,父母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3、生物的变异的分类及区别。
除了外形上的差异外,还体现在血 型、脾气、生活习性等方面。
1 、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皮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人 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2、什么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 发生改变的变异。如:单眼皮割成双 眼皮、温室里的韭黄等
想一想,归归类
生物的变异
什么是变异呢?
1、概念:生物的子代和亲代之间,以
及不同的子代之间在性状上存在或多或 少的差异叫变异。
2、特点: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
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千姿百态的菊花
无耳垂
有耳垂
单眼皮
双眼皮
想一想,人类的变异除了表现在上述 提到的那些方面以外于生物个体来说,有的变异不利于 自身的生存。例如,小麦的白化苗因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过早死亡。
动物保护色
先天愚型
猫叫综合症
植物中的白化苗
经历人工选择繁育, 将奶牛中的高产品 种筛选出来并且繁
育。
绿壳鸡蛋
人工选择:通过 杂交,抗倒伏基 因和高产基因重 新组合到一起
生物的变异PPT课件(初中科学)
![生物的变异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63502e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e.png)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变异的种类
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的重组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意义
练习
1、“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 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 ) A、变异现象 B、繁育现象 C、遗传现象 D、进化现象
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 D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的白化苗 D、暑假后同学们在军训一段时间后肤色变黑
第2节 生物的变异
什么是遗传?
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 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类 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他们完全一样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同品种的菊花
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
达尔文记载的安康羊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片都反应了生物的变异
接穗:_接__上__去__的___部__分_ 砧木:___被__接__的__植___物____
同种、同属或同科
嫁接成活关键:__接__穗__和__砧__木__的__形__成__层__要__紧__贴__在__一__起___。
嫁接的优点
防止良好品种的变异,保持良好品 种的良好遗传性状。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3、航天育种
太空椒
4、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量加倍,产生新品种。
遗传与变异的联系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 遗传只能是简单的复制。没有遗传,变异不 能积累,变异失去意义,生物也不能进化。
嫁接:把一个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 到另一个植物体上,并使它们长在一 起,成为一个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8c8eb219a300a6c30c229fe9.png)
生物的变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4.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5. 基因突变的原因及育种应用。
2. 可遗传变异包括:3.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⑴.看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是否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
⑵.可遗传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则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生物的变异有可遗传和不同遗传两种情况,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变异,所以判断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相当于判断是受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影响方法:将变异雌、雄个体放在变异前的条件下杂交产生后代,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则为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若为植物也可用无性繁殖方法,若恢复变异前的性状则环境引起,是不遗传的变异;反之,为可遗传的变异。
)解题规律: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以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提示:将引起变异的环境条件改变以便对照,则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如果变异是染色体则还可以通过制片显微观察,观察其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是否发生改变。
4.有利变异的意义:①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②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③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5.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应用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培育太空椒、无子西瓜、香蕉的培育、抗虫棉。
【例题1】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从而引起部分第二性征的改变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例4】某生物兴趣小组饲养了一批纯合的长翅红眼果蝇幼虫,分装在10支试管中,准备放在25°C 培养箱中培养(果蝇生长的最适温度),由于疏忽,其中有2支试管未放入培养箱,当时气温高达37°C,十天后观察发现,培养箱中的果蝇全为长翅,而未放入培养箱中的果蝇出现了残翅。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27192e2998fcc22bcd10d5e.png)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双胞胎兄弟俩一个长 时间在室外工作导 致皮肤较黑,一个 长时间在室内工作 导致皮肤较白。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 异,如果没有影响 到遗传物质基础, 就不会遗传给后一 代。
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比较
性状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不遗传给下一 代,一般只表现 在当代
是否遗传
可以遗传给后代
二、变异的分类
可遗传 —— 遗传物质 改变造成的, 的变异 能传递给后代的变异 变异的类型 不遗传 —— 环境因素导致的,没有引 起 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传 的变异 递给后代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这种病在缺氧时, 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 变成镰刀形,严重时镰 刀状的红细胞破裂,造 成溶血性贫血。
境因 素造成的,遗传物 质没有发生变化
三、生物变异的类型
1.有利变异:对某种生物来说,变异有 利于它的生存。如小麦的茎秆
2.不利变异:对某种生物来说,变异 不利于它的生存。如玉米的白化苗
判断是有利变异还是 不利变异 主要看对生物个体本身而言。
有利的变异
不抗倒伏的小麦
抗倒伏的小麦
不同品种的菊花
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同一家系中的不同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图片都反映了生物的变异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变异的 现象?
小结: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 的
一、生物的变异的概念
变异的定义: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 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等 方面总是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的联系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 材,遗传只能是简单的复制。没有遗传, 变异不能积累,变异失去意义,生物也 不能进化。
不能遗传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d3f32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2.png)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919b6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e.png)
生物的变异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变异的定义生物变异是指基因组中某段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个体或群体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
变异可以是点突变、染色体片段丢失和重复、基因重组等。
变异会导致物种的进化和遗传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二、生物变异的分类1. 根据变异的程度,生物变异可分为微观变异和宏观变异。
微观变异是指基因组中某些基因座位点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宏观变异是指染色体水平上的大片段DNA序列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量异常等。
2. 根据变异的性质,生物变异可分为有害变异、有利变异和中性变异。
有害变异是指变异导致个体的生存或繁殖能力下降,包括致命突变和严重缺陷等。
有利变异是指变异导致个体的生存或繁殖能力提高,包括适应性突变和新功能基因的出现等。
中性变异是指变异对个体的生存或繁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包括一些基因型和表型上的微小变化。
3. 根据变异的遗传方式,生物变异可分为突变和重组。
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突发性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重组是指染色体间或染色体内DNA序列的重新组合,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等。
三、生物变异的成因生物变异的成因包括自发变异、诱发变异和人为诱发变异等。
1. 自发变异是指因自然修复系统的故障或DNA复制错误导致DNA序列发生突变或重组,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成因。
2. 诱发变异是指环境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高温等诱发细胞DNA损伤,导致DNA序列发生改变。
辐射和化学物质常常是诱发变异的主要原因。
3. 人为诱发变异是指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或人为选择培育新品种,通过诱发变异来创造新的生物体。
四、生物变异的影响生物变异会对个体和群体的性状、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
1. 变异对个体的性状产生影响。
在变异基因型的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包括外观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等。
2. 变异对个体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共51张PPT)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7671260b4c2e3f5727637f.png)
大小花生是有基因控制的 。同样是大花生 (小花生),果实的长度也有长有短,这主要 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 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 实大小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波动。
2、计算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的大小, 什么结论?
正常情况大花生果实的长度的平 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长度。 这种差异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
1 、什么是可遗传的变异?
点击上面
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 如:人的眼睛的虹膜有褐色和兰色、 人的辨色能力有正常的和色盲等。
2、什么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而遗传物质没有 发生改变的变异。如:断了尾巴的老 鼠、温室里的韭黄等。
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比较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花生果实大小的讨论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 变异现象
提出问题:
1.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存在变异吗?
2.花生果实的大小和环境有关吗?
3.大花生的果实一定比小花生的大吗? 4.大花生果实的平均值一定比小花生果实 的平均值大吗?
探究实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三、制定计划注意的问题 1、取样要随机取样,样品不少于 30粒,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2、测量花生果实的长轴,以毫米 计数,四舍五入。 3、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长尺, 三角板)与测量方法。 4、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 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
“南橘北枳”是说南方的橘子移 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 质都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 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二者基 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 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3.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由遗传物 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 的变异。染色体属于遗传的物质基础。 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 加倍,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 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 也会比正常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 变异。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334cc0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3.png)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变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同一个豆荚里的豆子,大小、形状会有所不同;同一窝出生的小狗,毛色、体型也存在差异。
这些现象其实都与生物的变异有关。
什么是生物的变异呢?简单来说,就是子代与亲代之间,或者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变异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都可能发生变异。
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传递给后代。
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就像是生物体内的基因发生了“小错误”,可能导致某个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基因重组则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类型,增加了生物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则是染色体的结构或者数目发生了变化,这也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不可遗传变异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举个例子,一个人因为长期在户外工作,皮肤被晒黑了,但是他的子女并不会天生就拥有黑色的皮肤。
又比如,把一棵生长在肥沃土壤中的小麦移栽到贫瘠的土地上,小麦可能会长得瘦弱,但这并不会改变小麦的遗传物质。
那么,生物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基因突变是变异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由外界因素诱导,比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
其次,基因重组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会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此外,染色体变异也能导致生物的变异。
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都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进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生存的角度来看,变异为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供了可能。
假如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气候变得寒冷,那些具有抗寒变异的个体就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初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之生物的变异
![初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之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aff0b1783c4bb4cf7ecd173.png)
初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之生物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
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期中复习|初二期中复习
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重点之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
应用
初二下册生物期中复习要点之染色体。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变异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001bc0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f.png)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
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基础又将可遗传变异分成三类:
1、基因突变:该类型的变异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造成的,多因DNA复制差错造成,包括能使生物产生性状改变的有义突变和不改变生物性状的无义突变。
基因突变一般具备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等特性。
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互换造成,生物的变异多数由基因重组造成。
农业上的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就是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由于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使生物发生变异,具体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农业育种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应用较广,如整倍数目变异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等,自然界整倍数目变异的农作物较多,如四倍体的草莓、四倍体马铃薯三倍体香蕉、三倍体无籽桔柑等。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789bfdaab0717fd5360cdc74.png)
3、变异
环境改变引起 不可遗传变异:
的变异
水 稻 基 因 重 组
袁隆平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北京时间2006年4月25 日晚9时许,刚刚结束 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评选揭晓,世界著名杂 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袁隆平当选,成 为我国农业科学界首位 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 院士。
课堂训练
6、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 的是( A )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
课堂训练
7、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 其原因是( D )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家庭 甲 父亲 双眼皮 母亲 单眼皮 子女 女儿双眼皮
乙
能卷舌
不能卷舌
儿子能卷舌
(1)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在遗传学上称为 ▲ 。 (2)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R,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r, 则在甲号家庭中,控制女儿眼皮的基因组成是 ▲ 。该家庭的母亲如果通过外科手术,将单 眼皮变为双眼皮,则该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 (3)若乙号家庭符合生育二胎的条件,那么这对夫妇 第二胎生女儿的可能性为 ▲ 。
小测验
右图为细胞、染色体、 和基因关系示意图。 (1)染色体位于细胞 的【】 细胞核 中,
A b A B
1
2
3 4
(2)那么这一对染色体的来源是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 (3)图中的A和a、B和b分别表示一对 基因 ,由图 可知,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 染色体上 (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它通过指 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携带的 遗传信息 ,从而控制 性状 生物个体的 。
32.课件 生物的变异
![32.课件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842dd01459eef8c75fbfb352.png)
5、下列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B ) A、一对夫妇中,丈夫对红绿色不能识别 B、某人常在野外工作,皮肤变黑 C、一对夫妇正常,但小孩长到几岁后被诊断有先天愚型 D、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女儿是单眼皮 6、有关变异形成的叙述有误的是( C ) A、变异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 B、变异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发 C、变异在亲子代之间才能发生 D、子代的个体间可能会发生变异 7、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可遗传变异的是( A ) A、加强水肥管理,使农作物健壮 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 D、挑选牛群中的肉质较佳的进行繁殖
)
11、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C A、遗传 B、变异 C、可遗传的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
)
12、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的实( D ) A、奶牛产奶量高、畜用牛产奶量低 B、菊花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等 C、人的视力有正常、近视与远视 D、羊有角,马没有角
再见
8、同卵双生的兄弟俩胖瘦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D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9、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由 ( C )引起的 A、个体生长很快 B、个体发育很好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10、下列哪种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B ) A、营养性夜盲症 B、色盲 C、高山缺氧反应 D、运动员强健的肌肉
第四节 生物的变异
一.复习:
1.什么叫“生物的变异”? 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什么是性染色体?男女体细胞内染色体的
组成?生殖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 3.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为什么?
(二)几种变异现象
(1)不同品种的菊花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
(4)达尔文记载的安康羊
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的变异9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的变异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13c3e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f.png)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9篇生物的变异 1预期学习结果:●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能对同一种类的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有的同学一下子就被认出是谁家的孩子,甚至是谁家的孙子或孙女,但是有的为什么很难被认出来呢?2、学生讨论。
3、小结:我们并不是和父母一模一样,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二、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
1、游戏:找找照片中这一家人在外形特征上有哪些不同,并记录下来。
2、学生仔细观察。
3、交流发言。
4、汇报课前围绕自己家庭成员特征调查的结果。
5、小结。
6、统计各组数据,汇总出全班的数据。
7、讲解:变异。
三、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提问:动植物身上也有这样的变异现象吗?2、引导学生进行假设。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
4、汇报交流。
5、小结。
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关于三叶草的资料。
7、补充我国培育金鱼的历史,指导学生体会对生物变异现象的利用。
四、了解变异的种类。
1、用课件展示介绍变异的种类。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2、小结。
生物的变异 2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2)基因重组的概念。
【解决办法】(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理解。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复习自由组合和连锁、交换定律,概括出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3)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
【教材、学情分析及设计构想】
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
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由于变异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不断进化发展,自然界才变得丰富多彩。
本节课是在前四节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后,来了解有关生物变异的一些知识。
本节的中心话题有三个:一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二是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三是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对于初二学生,虽对生物界中存在的变异现象有所耳闻,但到底什么是变异,原因何在,有何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而且本节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参与调查活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结果――认识生物变异现象及其普遍性、绝对性,突破难点;充分利用精选的简单易懂的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思考,促使眼、口、脑的总动员,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为后续“生物
进化”、“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
4
能力目标:
1
2、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变异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1、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
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活动中体悟出“我”是唯一,增强自豪感,更加地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生存和进化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变异的例子,图片,
教师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做好课件,准备花生,课前挑选调查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游戏活动:教师摆出一碟花生,请若干学生上台,观察后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粒。
(学生兴奋地仔细挑选,但无功而返,反思:总有差异。
)引出“变异”课题。
设计思想: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同时瞬间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之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地反思,并能说出个体间的差异可能是变异的结果,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题。
二、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活动一: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
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
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将学生收集的资料予以展示、比较说明。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自我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二:调查“人体的变异现象”
要求:1、推举一位调查员调查有无耳垂、能不能巻舌以及单双眼皮等性状一致的学生。
按指导要求做好调查工作,要及时做好人数记录。
2、分析结果:
师引导:看看人数的变化,最后剩一人,如果我们换一个调查性状再来一遍,推测是什么结果?在活动中你能悟出什么?
得出结论:人体性状完全一样的两人是很难找到的。
人体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绝对的。
我是唯一的,是独特的,我为我的存在感到自豪,其他的生物也是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我会更加地热爱生命。
设计思想:调查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现场调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学生在情感上还会有别样的体味。
师引导:关于生物变异现象同学们有哪些感兴趣的话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七嘴八舌。
如性状的变异可遗传吗?对生物的生存有何影响?等
依据学生的设问自然转入第三环节:创设情境,实例分析
三、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思考: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案例一呈现:
1、图片(肤色正常夫妇和两个白化孩子)
2、同卵双生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几年后,哥哥比弟弟脸黑;
3. 图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成因过程)
4.图片(缺粒的和饱满的玉米棒子)
思考提示:他们的变异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两种变异是不是都能遗传给后代?
师生分析:1、3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2、4是由于环境影响(太阳晒黑;受粉不足导致)引起的,不会遗传给后代。
因此生物
的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师进一步质疑:凡是外界环境引起的变异都不可遗传?
生:片刻思考。
呈现:太空椒图片(示形成原因)。
设计思想:精心挑选实例进行分析。
创设了教学情境,利于学生的判断、分析、讨论,将抽象的可遗传和不可遗传变异简单化,直白化,
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领悟。
在引导分析时,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图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学习,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四、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思考:这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影响呢?
案例二呈现:
1、小麦中出现矮杆、抗倒伏的变异。
2、玉米中出现的白化苗,这样的幼苗不能光合作用,会过早的死亡。
分析:1有利于小麦的生存,是有利变异;2不利于玉米的生存,是不利变异。
案例三呈现:1998年在美国一个农场里出生了一头十分罕见的,每一千万只才会出现白色的小野牛。
这一白化是什么变异?
生:深思。
基本认同这不同于植物白化不会死亡,一部分同学认为无利也无害。
也有同学说容易被敌害发现,是不利变异。
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读题,
生:顿悟,是农场!由于罕见,被人选择保留了下来,反而成为了一种有利变异。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一种变异是否有利,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但环境是变化的,也许一开始认为的不利变异由于条件的改变,又成为有利变异。
要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设计思想:同样创设情境,问题思考依旧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并促成学生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五、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思考:变异对生物界有什么影响呢?大胆想象,如果生物界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会是什么局面?
生:大胆想象描述,从而体会到变异的意义所在。
小结: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才使生物界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
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同时,由于地球上的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生物如果不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小结:课堂收获及反思
【教学评价】课本P46自我评价
【板书】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变异现象:普遍性
二、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三、生物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教学后记】
“人体的变异现象”调查活动做到了“活而不乱”,原因有二:第一做好了调查前的指导,令学生明了操作过程;其二在调查前和同学一起再一次地明确了自己的部分性状类型。
在今后的备课中需要更加地务实,周到。
本节教学有两处预设较好地得以生成,其一对调查活动结果“我唯一”现象的感悟,从情感上同学们认同了世界“唯一的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其他生命体亦如此,要更加的热爱生命;其二实例分析时特意加入“白化牛犊”是有利还是不利变异进行讨论,令同学们认识到要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当时看到学生眼光瞬间的闪亮、顿悟的表情和会意的频频点头,很是让我欣慰。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挖素材,拓展资源,在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上能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