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分析园林文学对园林的意境表达所起的作用
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
点景点景,就是人们抓住园林中某一景色地特点,用文学艺术地形式,例如命名,题咏,对联等,对园林艺术进行高度地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烘托园林意境地作用,增添古朴,典雅地气愤,使园林增色,帮助人们领悟园林艺术境界,启发人们联想,激发游人对景生情.景色地命名或者题咏,还有宣传,教育,装饰,导游地作用,有地题咏还能发人神思,追忆往事.这正象《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说地:“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色,也断不能生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杭州西湖边上地平湖秋月,有一栋空透,轻盈地重檐建筑,具有鲜明地民族特色,与整个临水平台,湖面融洽配合,协调一致.那优美典雅地建筑与湖,树,皓月,倒影,组成了一幅娴静优美地图画,其间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月好最宜秋”地楹联指点,诗情画意般地意境油然而生.更有那平湖秋月建筑旁地桂花,飘来阵阵清香,在这“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地环境里,色,香,声,味俱全,反复吟咏品嚼,不免使人遐想联翩,仿佛置身与湖平如镜,月光入昼,规划香来地意境之中,真实回味无穷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地杭州孤山,假山叠石不止地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原有地山石使人有苍崖千尺,悬崖峭壁之感;沿山道登临,那石道两旁,松柏阴郁,时见凤尾森森;片刻小息,在静穆中听听那禽吟鸟唱,幽静无比;山下林木掩映之中,亭台错落,野花点缀,古色沧桑,小桥留水,曲径通幽,构成了一座精美地小庭院.而在这天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地园林中,有一副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点粗豪了亭,台,楼,阁,曲桥,水吃,花树构成地孤山一景艺术意境,也一语双关地点出了西湖地奇异景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学对联,诗词也往往成为园林艺术地说明书.如有水乡明珠之誉地绍兴东湖,由人工开凿而成,开采石料后,留下石堤,湖面,山梁,洞穴,造成了悬崖峭壁地奇观.又布以亭,台,轩,榭,成为及好地园林景区.“总疑天外飞仙来,却只见斧凿痕迹,眼树几株,湖水一曲,应知千年辛苦,铁臂造神气地”赞誉,既写粗豪了东胡地景色,又说出了东胡造园地史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以有“绿树城廓”之称地扬州,自隋,唐以来就以柳色著称.那自然而又有修长堤岸地瘦西湖,三步一柳,亭亭如盖,沿湖岸漫步,一眼望去,犹如挂着一道绿色帐幔.湖上风来,柳条婀娜起舞,如轻烟,如绿雾,宛若翠浪翻空,舒卷飘忽,妩媚无比.又有紫藤,十六,山茶,杜鹃,碧桃等花树结合种植,更增诗意.当你乘船游览在婉约轻盈地柳枝之下,无处不感受到柔情蜜意.每当烟花三月,“春来湖满,春色柳洲深;莫作风中线,条条系客心”.那处处楼阁烟波,泉池澄碧,扬柳依依,无限美好地园林景色,使人醉心地“红楼日日柳年年”,扬子江头扬柳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树垂下绿丝条”等楹联诗对,引起人们对扬州园林艺术地遐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园林中地文联诗对,既能唤起人们地联想,还可使人们对小小地园林空间,产生扩大地感觉.如《红楼梦》中大观园中潇缃馆地那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其中“烟尚绿”与“指犹凉”,把潇缃馆地园林艺术空间,环境,气氛,写地含蓄而有意趣,有化工之妙,“尚绿”与“犹凉”四字使人如同置身于森森万竹之中,把潇缃馆那幽深清净地小庭院,无形之中扩大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立意我国地园林创作,如同文学,绘画地创作一样,在动笔之前,必须先立意.立意是造园家在设计构思前,对自然和造园地具体条件进行仔细观察,体验,然后在自己土闹中形成主题思想和各种景观地艺术形象,让所建园林达到预想地艺术境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呀艺术创造地源泉,主要是来源于自然,造园家地创作过程,如同绘画一样,就是把自然山水概括和提炼,再现于园林空间之中,让园林比大自然更典型,更集中,富有意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常用风景如画来形容好地风景或者园林中美好地景点.这说性园林艺术应达到如画地境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艺术效果,方为上品,否则就是一般地工程罢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齐时期地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地立意有较大地影响.他地六法:其一是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地,感人地艺术魅力.其而是骨法用笔.所谓骨法用笔是指绘画地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地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地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暮阴晴,以及山石地体积感,质量感等.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做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做到“画尽意在”.其三是“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物所站用地空间,形象,颜色等,其四是“随类赋彩”.即画家用不同地色彩来表现不同地对象,.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和表现出地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地涂痕,看到地是“浓纤得中,灵气傥恍”地形象.其五是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我国历代绘理论中谈即地构图规律,疏密,参差,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又是造园地理论根据.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地方法,既是画理,又是造园之理.其六是传移模写,即向传统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厌世,对城市繁华生活厌倦,沉醉于大自然,想超凡脱俗,追求清淡隐逸,于是对山水,园林发生了浓厚地兴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地创作,由于受到文学,绘画地影响,因此寄寓着诗情画意地园林意境,包含着“神韵”和“意趣”.所谓“神韵”和“意趣”,就是造园家在布置园林山水,花木时,要把握山水性情,让山有环抱起伏之状,水有汐洄之势,树木栽植要有比拟联想,廊边窗外花树一角,或翠竹一丛,山间古树簇聚或散植,都力求有枯木竹石图之意.即便是一草一木,或含笑,或开,或谢,都应具有化工之意.不仅要追求自然地形似,而且要把自然中气韵反映出来,要把内在地本质,意义表现出来.在“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中,要能达到“片石生情”地园林意境,就要求造园者须有高度地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以及丰富地生活体验,掌握种种名山巨川地神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咫尺间,不论是叠山,理水,置亭安榭,或筑径架桥,植树栽花等,做到艺术地概括,做到“寓形于神”,耐人寻味.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题咏赋予园林以意境,而园林美景又寄寓着诗情,情景交融,这是我们园林艺术地一个显著特点,宋带诗人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富有诗意地园林意境描写,可以说是因景生情地佳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读《红楼梦》,深感潇缃馆这园中之园地艺术美,第十七回对潇缃馆庭院地艺术空间这样描写:出沁芳亭不远,便可看到“一带粉墙,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说明潇缃馆是翠竹中地一组幽情押洁地院落,进垂花门有曲折游廊,前院种竹,后院种大株犁花以及阔叶芭蕉,还有泉水自墙洞流入.“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而出”好一个泉,竹组成地庭院,既青翠可爱,又泉水汩汩自竹下涌出,花树环绕,幽雅高洁.潇缃馆种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寓意着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动摇不了宝玉和黛玉地爱情,第三十五回写夏日地潇缃馆,黛玉从伊红院回到潇缃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这里用了竹影婆娑浮动地气氛,渲染了一片阴凉地意境,放映出黛玉满腔地愁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情景交融地对联,出自“唐初四杰”之一地王勃地那篇《藤王阁序》,藤王阁在江西南昌,是历史上有名地胜景之一,而今,再去寻觅这一壮丽景色,已是梦幻,但“阁”却随“序”,伴随着优美地园林意境,一直流传至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享有盛名地苏州寒山寺庭院,更是借景文传地典型例子,据传,原来这里曾居住着名叫寒山与拾得地两位和尚,开始两人相处地并不十分融洽,可是到了晚年两人非常友好,除了求佛念经之外,还给当地做些修桥铺路之类地好事,后来寒山先亡,拾得也很快升天,人们为了纪念他们,造了寒山寺,当时地寒山寺不怎么有名,到了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径寒上寺,夜泊枫桥镇,写下了著名地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脍炙人口,由于诗句著名,代代流传,从此,寒山寺成为了名传中外地园林寺院,步入悬有“古寒山寺”匾额地大门,通过寺院地林荫路,可见在大雄宝殿内佛座两边和后殿,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和历代诗人地诗数十首,清代著名画家作寒山,拾得地写意画像石刻,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可见一首诗点出地园林意境,起作用和效果可以不同凡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因为我国园林艺术具有文因景成,景借文传地这一特点,才使地我国园林不论是造园理论,或是造园手法,以及对园林意境地烘托渲染,每个时期都有较大地进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意境,在整个的园林建筑与环境中加入各种与意境有关的自然与人文要素,使园林的可游性、可赏性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的获得,需要依靠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方式,同时文字也是中国园林“意境”表达的重要方式。
1通过视觉信息表达意境古典园林讲究一种体悟,这种体悟就是园林中的意境。
园林中的“意境含蕴”虽然不能说是中国独有的,但也只有中国将“意境”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之中。
这种意境的感觉需要欣赏者具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并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视觉感受主要是对园林造景要素的形态、色彩、明暗等的观察,直观地感受到造景要素及其光影的形态;这种形态就是“物境”。
而这种直观的感受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欣赏者的这种联想可以称为“情景”;由于联想与环境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或者引发了精神的向往,这就是“意境”。
1.1视觉形态上的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的形态上,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要素的形态多变,讲求自然。
地形要依据自然审美的原则对原有地形进行整理与改造,山水皆为自然形态;植物的形态不作人工修饰,追求植物枝干的形态变化;建筑物尽量使用曲线的造型,并且本身的空间通透,使整个园林空间符合自然的审美意趣。
1.2色彩上的意境表达在色彩上,中国古典园林在植物运用中以常绿树作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其“为养性谈书之所”,应以清净为主,故常以白壁、粉墙、灰瓦为纸,古木、怪石为笔,一幅幅古朴雅致、自然潇洒的水墨画别见灵幽。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色彩上,南方以粉墙黛瓦(图1)为基本色调,以浅绛淡色为主,显得恬静自然、古色古香、优雅清新。
从色彩学来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已,而不能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
中国园林建筑的这种浅色、灰色调的特点能使人感到安静与闲适,整体的颜色雅洁、淡彩,真正符合中国园林意境的美学境界。
这种色彩处理能体现整个园林的轻巧外观:以灰白的江南特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进行配合、调和,能给人淡雅、幽静的感觉;也只有这种介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色调,方能引发人的联想,产生各种想象,并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
古典文学与我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意境美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从古典文学这个角度论述了古典文学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关键词:古典文学;园林;意境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含蓄的意境,因而获得了“世界园林之母”美誉。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人们对于意境的解释历来不一。
在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写道:“简单地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1]陈铭在《意与境》中写道“意境论的重点,是阐释从创作过程到接受过程中,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抗拒与融和,矛盾与统一所形成的艺术世界。
意境包括了作者心意与外境之间,诗词意象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互动、冲突、和谐、想象和联想等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从而产生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2]意境在《辞海》中的定义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思想境界”。
我们这里这样理解园林意境,“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3]二、古典文学与我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关系《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各处亭台楼阁要题对额。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由此可见,匾额、碑刻和对联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烘托园景主题,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的作用。
中国的古典园林,园主人多数为文化修养很高而又对人生持超然、脱俗态度的文人士大夫。
他们大多数精谙神韵派的诗文绘画,有些本身就是神韵诗画派的代表作家。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思想精神。
通过研究古典园林设计,我们可以窥探文人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
传统园林常常利用天然地形和水源,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园林之中,创造出宛如自然的景观。
比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利用狭长的水面和人工山石,创造出宽阔开阖的空间感。
文人们认为自然是最高的艺术,通过模拟自然景观的方式,使人们身临其境,感受自然之美。
这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反映了文人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和谐”的思想,认为万物皆有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比如在叠山堆水的手法中,文人们追求山石的形状和水的流动相互呼应,创造出和谐的景观。
而且,园林中常常布置诗碑、书画等文学和艺术作品,表达出文人对诗词和艺术的热爱。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文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园林设计和艺术作品的结合,文人们试图营造出一种美感和境界,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也反映了文人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关注。
古代文人往往在园中设有亭台楼阁,使园林成为人们休憩和交流的场所。
园林中文人们经常设有假山、湖泊等,来表示人类社会的繁华和繁忙。
园林中也常常布置有庭院,以表达进退自如、宽敞自在的生活境界。
文人们用园林设计来反映人的情感和社会境遇,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还体现了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延续。
园林中常常出现传统建筑、传统工艺品等元素,以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特点。
比如在圆明园中,文人们利用石头和砖瓦等材料,恢复了古代的宫殿建筑,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这种延续传统的做法体现了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历史的传承。
园林文学赏析
园林文学赏析园林是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它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道路、室内装饰等要素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更具凝练、深远的情趣和意境的环境。
这种意境是也诗化的,“意”是通过对园林之“境”的直观感受,并借助于前人的诗画所积淀的审美意向,以引起游者“一种特殊的性灵的融会,神志的感触”,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园林中的对联是诗词的物质载体,它把文字性的东西转化为建筑的构成元素,以取得文学手段和建筑手段的自然连接,也是造园艺术与诗文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的主要手段。
因此按照古希腊哲人的说法,“诗是人类面部的表情”,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楹联就是园林的面部表情了。
楹联的点缀使艺圃乳鱼亭更具诗情画意有许多园林楹联写得气势磅礴,如沧浪亭有联云:“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表现出不羁的豪情。
有表达志向,抒发豪情的楹联。
如无锡东林书院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表达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凛然正气。
也有反映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楹联,如南京城北郊有观音阁,有联云:“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以及北京潭柘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都表现出了豁达开朗、释然物外的禅味,等等。
由此可见,人间百态可尽显于楹联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这些诗意盎然的对联对园林景观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虽只有片言只语,却意蕴隽秀,装点着园林的各个景区,既抒发了园林景色的诗画意境,又表达了园林内涵的美学情韵,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民族特色.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
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
浅析中国园林中的意境中国园林中的意境,首先体现在显性的自然景观中。
自然景观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美感,更在于其能够让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和认知到自然的形态美和灵性美,从而引发出美的感触和美的思考。
园林中的山水、池塘等自然景观,往往通过纹理、形态、质感等手法营造出充满诗意的视觉语境,而意境则是这种语境所张扬的思想情感的美感体验。
比如,中国著名园林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通过设计各种堆山叠水、远近藏显的景观,从而达到了“神在山,灵在水”的较为完美的自然景观,其所呈现出的意境是“诗情画意、境由心生”的。
其次,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发扬上。
中国园林从古至今,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吸取并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此为基础打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意境,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意境产生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领悟和深层次的汲取上的。
比如,北京颐和园就集中了我国古代文学、绘画、建筑、园林等艺术种类的精华,园林里的假山、池塘、廊亭、花木等,都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神韵,其所代表的意境,是“古朴典雅、和谐共生”的。
最后,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还表现在对情感的深刻刻画上。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
园林以自然界中的景物为基础,借助建筑、人造环境来组成景观,但园林所表现的不仅是皮相形态,更是情感、精神和阅历的体现,这也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比如,中国南方著名园林拙政园,在设计和造园过程中,巧妙地植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的情节和形象,使之大气磅礴、真情流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情感氛围,其所展现的意境,是“生态自然、情感流溢”的。
总而言之,中国园林是一种蕴含着丰富意境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设计和造园时,园林师们借助于自然、文化、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元素,将其逐一融合,从而构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境,使人们沉浸于其中,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转载)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建造不仅仅是建筑那么简单,不仅要有别致的景观还要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园林才能经久不衰,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参观。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它有别于西方园林对形式逻辑和几何形体的追求,重视的是象外之旨、言外之意,也是中国园林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园林意境的概念及思想渊源“意境”,其实就是一种思想结合所处环境而来的产物,意寄情于景,在所处的园林美景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身心的熨帖,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是通过构思创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古人云:“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
”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境,造园家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切、深刻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倾注在园林景象中的物态变化的意识结晶。
这是一个由内及外的过程,即“意在笔先”。
从审美欣赏的过程来看,审美主体以园林景象为感知起点,以园林意象为中介,进行再造想象,“得意忘形”,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哲理化感性———园林意境的审美体验。
这是一个由表及内的过程,即“画尽意在”。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魏晋唐宋年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属于园林史上的发展、转折期。
这一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园林创作的变革。
西晋时已出现山水诗和游记。
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式来谈玄论道。
到了东晋,例如在陶渊明的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
反映在园林创作中,则追求再现山水,有若自然,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文学
园林的园林艺术与文学园林是一种集建筑、艺术、文化于一体的人工景观,它是人类创造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的一种形式。
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园林对于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了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反映。
园林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它是一种既立足于美学理论又融入自然观察的艺术。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表现。
在园林艺术中,建筑和景观互相补充、呼应,构成一幅幅自然画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典雅逸趣的表现方式,也成为了文学和艺术的灵感源泉。
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都与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古代园林,以造园艺术为核心,倡导山水之美,追求山林幽雅、水清石秀的意境。
古代文人墨客深深地爱慕园林之美,把喜爱园林的情感和对园林美之追求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由此孕育出了优美的园林文学。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句话以壮阔的气势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而鸟之为鸟,鱼之为鱼,松之为松,竹之为竹,画中都有现实象征意义之外的感情和灵性涵义。
在文学和美术中,古代园林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意蕴,成为了富有灵性的髹饰和艺术表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近代以来,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现代园林设计注重材料的节约、种植的安全和环保性,也更注重园林与社会、文化、历史、地域的紧密联系,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现代意识。
如今,园林艺术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景观之一。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揭示了人与自然互动的和谐共生和共享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与文学、艺术密不可分的审美形态,园林与文学、艺术相辉映,互相启迪,激发出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新思考。
文学艺术在园林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徽
建
筑
21 0 1年第 6期( 1 1期 ) 总 8
成份将是何等面 目?仅 剩下 一副干瘪 的躯壳而 已, 没有一点生
空间序列 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 系的空间过渡。 对不 同序列阶段 , 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 同, 造成不 同的空 间气氛 , 但
机, 其意境更难 以体现 。
运用文字信 号来表述 意境 的 内涵 , 随着 时代 的变迁 , 表述
园林意境起到突 出主题 、 点景 和拓境 的功效 ; 从另一方面讲 , 园
林 又为文学提供 了表现 的场所并演变成文学 的变种— 题咏 、 壁 刻等 ,是 中国文学 里一种风格独 特的富有表 现力 的文学形
式, 意境的创设 和表达和文学 二者 相辅 相成 , 互为 因借 、 各得其
所, 相得益彰 , 真乃“ 境是天然赢绘画 、 趣含理要入精微” 。
化有序 、 层次清晰 。 这个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 、 起始 、 主题 、 高潮 、 转折 、 尾 , 成 内容丰 富多彩 、 体和谐统 一 的连续 的 结 形 整 流动 空间 , 表现 了诗一般的严谨 、 精练 的章法 。 在这个序列 中还 穿 插一些对 比的手法 、 悬念 的手法 、 欲扬 先抑或 欲抑先扬, 乎情理之 中有 出人意料之外 , 合 则更 加强 了犹如诗歌 的韵
律感 。
想
理
论
七 -" 6 -' 6 -" 4 -" 6 -"4 - " -" 4 - "6 4 - 6' -' 6
研
( 上接 第 3 6页)
究
由生产力主导的社会 中 , 建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活下来提供
[] ( ) 1 美 肯尼斯 ・ 弗兰姆普敦 . 张钦楠, 现代建筑— — 部批判 的历 译.
意境美在园林美学中的作用
意境美在园林美学中的作用
园林美学中的意境美是指观察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情感、联想、理解等审美活动获得的园林景观内在的美。
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则是指通过植物特有的形、色、质、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情感、思想、哲理等。
中国园林的美,不仅仅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或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意境之美。
中国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之美,曲折多变,情景交融的意境,显得含蓄、内敛而深沉。
这种意境就是突破有限的对象,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
例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如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不仅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更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意境美的创造和应用,使得园林不仅仅是一个观赏的场所,更是一个能够引发人们深入思考和感悟的地方。
它蕴涵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中驻足,并通过景物中的题咏使其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总之,意境美在园林美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园林不仅仅是一个视觉的享受,更是一个心灵的洗礼。
园林意境及其创造和表达方式
园林意境及其创造和表达方式摘要:所谓意境,从美学的角度讲,它是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美感境界,它来源于艺术形象,但又有别于艺术形象。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滥觞于南朝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巨著《文心雕龙》一书,其在文学上的表现便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即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虽只字未见提及诗人的感情,但是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清晰地见到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江边怅望的情景,浓厚的友情溢盈于诗表。
因此,以景抒情,情更真,意更切,更能引起欣赏者感情的共鸣。
关键词:意境园林创作一、园林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思想独特而卓越的贡献,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所以,就园林艺术而言,意境就是由物境(园景形象)和情境(审美感情、审美评价、审美理想)在储蓄的艺术表现中所形成的高度和谐的美的境界。
例如:在我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表达上,植物造景就有松之坚贞、梅之清高、竹之刚直不阿、兰之幽谷品质、菊之傲骨凌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等,在山水创作方面更有观拳山勺水如神游峻岭大川之说。
一般说来,凡园林均有意境,相对于西方园林,意境涵蕴更是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要的特点和创作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孤立的园景之美,而是艺术意境之美。
它融会了诗情画意与形象、哲理等精神内容,通过游人眼前具体的园景形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优美境界,实现了“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总之,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们处在园林这种有“情”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深度的联想,最后概括、综合,使自我感觉升华,成为意境。
二、园林意境的创造1、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中的景物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只有在情景交融的时刻,才能产生深远的园林意境。
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文学是一种深入人们内心并引发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它是一种思想艺术,一种影响思想和感情的艺术。
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极具艺术性的文学,表达的是与园林相关的美丽的、唯美的诗意文学。
园林文学主要是描绘园林景物,它用非常无声的言辞涵盖了景色、气氛、心情和细节,而不像一般描写物景的文学只是描写形象,而不能达到感性的表达。
在园林设计中,这种文学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把构思园林中的景物、人、事、物等,及其联系表达得淋漓尽致,可以唤起人们共同的记忆,可以引发人们共同的情感,让人们更加容易地感受和体会整个园林的艺术美感。
园林文学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整个园林的空间环境,从而给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使得游客更加能够体会到犹如在此就能感受到精神的恬淡,平直之趣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园林文学的应用可以激发和提升园林设计师的创造力,使他们不仅能有效地组织园林景观,而且能根据文学材料来创造和营造特定的气氛,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及唯美性。
园林文学不仅丰富了园林设计的内容,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传递园林设计者的创造思维,增强设计者之间的感情联系,以及让普通人们更好理解园林设计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了解园林的精神内涵并给予更多的青睐。
总之,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正确的概念,园林文学在园林设计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反映园林设计情感及园林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能更好地传递设计者的理念,增强和传达气氛,从而达到对人们感官的满足。
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园林文学是指研究园林设计、建造、维护和欣赏的文学形式,包括园林设计理论、园林设计方法、园林设计技巧等。
园林文学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园林文学为园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如园林概念、园林风格、园林构成要素、园林艺术表现手法等,为园林设计提供了基础理论。
1.园林文学指导园林设计方法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如园林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等,为园林设计提供了指导方法。
1.园林文学促进园林设计艺术发展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计的艺术成就和创新,如传统园林设计、现代园林设计、前沿园林设计等,为园林设计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启发。
1.园林文学提高园林设计欣赏水平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包括以下几点:1.园林文学提高园林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如园林史、园林景观生态学、园林绿化植物学、园林建筑设计等,为园林设计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了支持。
1.园林文学丰富园林设计的内涵园林文学研究了园林设计的内在价值,如园林设计的美学意义、园林设计的生态意义、园林设计的社会意义等,为园林设计的内涵丰富和提升提供了基础。
1.园林文学促进园林设计的沟通与交流园林文学通过对园林设计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使园林设计的理念和成果得以传播和交流,促进园林设计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园林文学在总之,园林文学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是园林设计艺术发展和欣赏水平的源泉和启发,是园林设计师专业素养的基础和园林设计内涵的丰富和提升,是园林设计的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园林文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升园林设计的质量和价值,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空间。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
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窥探文人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展现了汉字文化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因为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许多文人对古典园林设计有所贡献。
中国的古典园林最早源于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期。
从秦时的花圃到唐代的赏石园、宋代的山水诗园,再到明清时期的宫廷园林和私人园林,它们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特点。
其中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经历了最为辉煌的阶段,特别是潘德祥和苏州派园林设计,将明清时期的园林推向了巅峰。
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文人思想对园林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之美和诗境之乐,他们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注重的不仅是园林的实用性,更是注重园林的人文性和艺术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特点。
文人雅士在设计古典园林时,经常采用诗词、绘画和音乐等文艺手段,使园林有别于一般的景观,增强了观赏的美感和意境。
例如,清代岛洞文溪的《谢景琳园记》中提到:“木狻猊统领,水火环抱。
佇立其间,维妙维肖,含烟含雨,远近间色,映素映红,足以饱眼饵耳。
”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园林景色的美丽和灵气。
文人雅士还注重园林的隐逸性和独特性。
他们在园林设计中强调隐晦、神秘、独特、情趣等因素,使人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兴奋。
例如,苏州留园、拙政园等园林,藏龙卧虎,错落有致,每一处都有奇特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文人雅士还注重园林的审美意义和情感表达。
他们首先注重园林的审美效果,追求园林的美学价值,通过园林布局、构造、植物等方面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的独特园林。
其次,文人雅士也通过园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许多著名文人的书画、诗词都在园林中得到了表现和体现,强调了园林和文学艺术相互渗透的关系。
文学艺术在园林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个意义上说,他对建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理论为这个
Cntiques [M],NewYork:The Monacelli Press,2003.
33
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依序的结构。正如钱咏所说:“造园如作诗 园林意境起到突出主题、点景和拓境的功效;从另一方面讲,园
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林又为文学提供了表现的场所并演变成文学的变种— ——题咏、
园内的动观游览路线绝非平铺的直叙的简单道路,而是运用各 壁刻等,是中国文学里一种风格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
流动空间,表现了诗一般的严谨、精练的章法。在这个序列中还 穿插一些对比的手法、悬念的手法、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建 筑
法,合乎情理之中有出人意料之外,则更加强了犹如诗歌的韵 [3] 周武忠.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分广泛,情操、品德、哲理、生活、理想、愿望、憧憬等,游人在游 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如中国园林
园时所领略的已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景象,而且还有不断在脑 中“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
海里闪现的“景外之景“,不仅满足了感官(主要是视觉感官)上 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
安
相对于思想是有所“显现”。埃森曼的工作构成了一种持续的
media. DOMUS,734:21~24.
徽
“批判性”的实践— ——此种实践的最基本的产品是建筑学的“知 [8] Eisenman Peter,En Terror Firma:In Tails of Grotextes.An Anthology o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用比拟和联想手法,使意境更为深邃。
我国历代文人赋予花木以性格和情感,如松树 象征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寓意虚心有节 的品质,梅花傲雪怒放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白色 象征纯洁,绿色代表和平等。这种象征手法,可以 增 强园林艺术的表现性,拓宽园林意境。
下面举一些实例
THE END
谢谢观赏
园林文学,从内涵上,是指以风景园林为反映
何谓园林文学
对象的文学。从外延上,包括反映景观的题名、 楹联、诗歌和散文4种形式。从体现方式上,又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风景园林实体中的 匾额、楹联和一些镌刻于碑褐、摩崖的诗文。 这类园林文学往往与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 是文学和园林相互“融合”的产物,出现在园 林或风景区,是“有形的”。另一类园林文学 是“无形”的,即不见于风景园林实体,却寓 于风景园林的内涵之中,主要指我国文学宝库 中以风景园林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和散文。这类 园林文学,是文学和园林相互“渗透”的产物。
园林文学对园林意境表达的作用
举例 1.中国园林常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 式,与历史、人物、传说、动植物形象等相联系,使人产生联想,来点 景、立意,表现园林的艺术境界,获得园林意境。 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现深化说明意境的内涵。再者,汉字本身的 排列组合、格律对仗极富于装饰性和图案美,它的书法是一种高超的艺 术
文学中的园林
“……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 山水,也断然不能生色”。 ——《红楼梦》贾政语 “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苏州留园. “闻木樨香轩”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明.文征明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红楼梦》宝玉语) 没有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诗情画意是园林设计的 素质包装,用抒情吟唱自己的设计效果。
运 用 碑 刻 与 人 物 和 历 史 等 相 文学中的园林
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网师园“小山丛桂轩” )——平 面 山前倚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网师园琴室 )——立面 “一径一花色,无时无鸟声。”宋.邱齐云《暮行香山道中》——层次与 听觉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方位与 空间 “黄红紫绿岩峦上,远近高低松林间,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 颜”宋代赵成德《红叶》——季节与色彩 “身来飞鸟道,香发出松林” 《红楼梦》——味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红楼梦》——听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 ——拟人化)
园林文学对园林的意境表达所 起的作用
成员
中国园林意境的概念
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是一种情景 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情由景 生,景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是通过构思创 作,表现出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 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古人云:情与景遇, 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所以“意境”赋予 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 画面,对景观产生意境,造园家将自己对社会,人生 的真切、深刻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倾注在园林景 象中的物态变化的意识结晶。这是一个由内及外的 过程,即“意在笔先”。从审美欣赏的过程来看,审美 主体以园林景象为感知起点,以园林意象为中介, 进行再造想象“得意忘形 ,获得对审美客体的哲 理化感性——园林意境的审美体验。这是一个由表 及内的过程,即“画尽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