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3)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3)第二节心血管科疾病护理常规 (4)一、胸痹心痛病 (4)二、脉胀 (6)三、心衰病 (9)四、心悸 (11)第三节脑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14)一、中风 (14)二、颤病 (18)三、痴呆 (21)四、眩晕 (23)第四节脾胃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26)一、胃脘痛 (26)二、胃疡 (29)三、呕血/便血 (32)四、积聚(肝硬化) (34)五、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36)第五节风湿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39)一、痛风 (39)二、尪痹 (41)第六节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43)一、消渴病 (43)二、消渴病肾病 (46)三、消渴病足病 (49)四、消渴病痹症 (51)五、瘿病 (53)第七节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55)一、慢性肾衰 (55)二、肾病综合征 (57)三、肾风 (60)四、淋证 (62)第八节呼吸科疾病护理常规 (65)一、喘病 (65)二、肺胀病 (67)三、风温肺热病或咳嗽病 (71)四、哮病 (74)第九节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77)一、大肠癌 (77)二、肺癌 (80)三、肝癌 (83)第一章内科中医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环境与休息】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肺胀一定义:肺胀就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得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

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6、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 作者:
———————————————————————————————— 日期: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高热者,患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3、便秘者,按摩腹部,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六、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11、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三、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首先,中医内科护理的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观察。

2.疾病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等,帮助患者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护士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料,帮助患者维持营养平衡并促进康复。

4.康复锻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内科康复锻炼多采用气功、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5.中药治疗: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中药治疗。

包括制药、调剂、煎药、饮药等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内科护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调节经脉,达到疏风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熟悉人体经络和反射区域的位置,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2.吸痧刮痧:中医吸痧和刮痧可以通过活血散瘀、驱风祛湿、理气通络的作用,促进疾病康复。

护士需要熟悉吸痧和刮痧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3.中草药熏蒸: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草药熏蒸。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进行蒸炖或熏蒸治疗。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熏蒸过程中的安全,并负责草药的调制和管理。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和中药治疗等。

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原则,同时掌握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a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b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c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a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b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a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c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d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e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f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a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b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c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d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e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f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g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h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有:
1.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情发展和病史情况。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舌苔、身体温度和体重等生理指标,判断病情并作出治疗决策。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饮食调理。

4. 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推拿、艾灸、拔罐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5. 调理患者的饮食,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对患者进行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体质。

7.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8.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度劳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9.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10. 提供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汇总

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汇总

第一部分科室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一、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 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腹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

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挡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期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护理(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a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b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c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a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b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a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c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d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e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f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a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b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c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d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e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f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g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h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000字一、患者护理环境1.根据患者病情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布置,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确保空气流通。

2.保持病人的饮食营养均衡,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

3.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4.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和安慰,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和恢复。

二、患者护理措施1.体温监测:对于中医内科患者,应每日记录体温,并根据情况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及时处理高热、低热等异常情况。

2.脉搏检查:定期测量患者的脉搏,观察患者的脉象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呼吸监测:对于呼吸困难、气管炎等患者,应定期检查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观察呼吸音和鼻黏膜的分泌物,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皮肤护理:对于褥疮、烧伤、烫伤、溃疡、湿疹等患者,应定期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妥善处理皮肤疾病。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定时喂食,保证其水分和能量的摄入。

6.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投药,并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

7.康复训练:配合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复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8.心理护理:对于比较焦虑、抑郁、恐慌的患者,要耐心倾听、有效沟通,提供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疾病,恢复健康。

三、意外处理1.意识障碍: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要立即检查其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其开展抢救。

2.呕吐和腹泻:当患者出现呕吐和腹泻时,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和粪便,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避免其感染其他病原体。

3.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监测其心律、心率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其发生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4.意外伤害:当患者发生意外伤害时,要及时检查受伤部位的情况,做好伤口清创、消毒、缝合等处理,防止其感染,避免出现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

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

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一、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

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引言内科中医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内科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内容,包括患者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方面。

患者评估患者评估是内科中医护理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患者评估的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辨证施治等。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患者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

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询问、触诊、听诊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是根据患者评估的结果,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详细方案。

护理计划的制定应符合中医理论和护理原则,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标设定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目标,即明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护理目标。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护理措施护理计划的核心是护理措施的制定,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变化和护理效果,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护理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药物治疗、中医疗法、饮食调理等方面。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内科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使用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并遵循中医药的用药原则。

中医疗法中医疗法是中医护理的独特特色,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一)风温的中医护理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肾。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3.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并通知医生。

3.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4.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

4.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T、P、R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4.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T、P、R四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 每日测T、P、R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4.4若体温39℃以上者,每四小时测T、P、R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3日后, 每日测T、P、R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4.5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小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身高、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9.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治疗。

9.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9.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用药。

服药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胸痹是指以胸部心前区闷痛,甚则心痛彻背,气短、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环境舒适:确保病房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病人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药膳、病后饮食、调理饮食等不同的饮食方案,促进病人的康复。

3.病人的休息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4.病人的活动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5.病人的情绪护理: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病人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积极引导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6.观察与记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人的症状变化。

记录病人的诊治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7.病人的口腔护理:定期给予病人口腔清洁护理,如刷牙、漱口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8.定期给予病人体位转换:根据病人的情况,定期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防止病人发生褥疮和其他并发症。

9.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期给予病人身体清洁护理,防止皮肤感染和损伤。

10.给予病人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正确给予病人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防止用药错误。

总之,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护理,维护病人的健康和康复。

通过合理的饮食、休息、活动、情绪的护理,以及环境的舒适和药物的管理,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入院,入院后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将病人送至指定床位。

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护士长和有关制度,通知有关医生。

(二)嘱病人卧床休息。

病房内经常体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

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相宜的温湿度。

一般寒症病人的室温可略高,热症病人病室稍凉爽、湿润。

(三)新入院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d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4h,测量1次,待体温正常3d后每日1次。

每日询问二便情况1次,如3d。

无大便或泻泄,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血压按医嘱执行。

(四)根据病情进行辩证施护。

(五)按医嘱留取化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六)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院感染。

(七)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的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八)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舌象、皮肤、出汗、二便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变化,可先行应急处理并立即通知医生。

(九)按医嘱给予饮食。

(十)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根据病情的性质选用不同的用药时间、温度、方法,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和反应。

(十一)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每周更换床单、被套、枕套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每周洗头、洗澡、剪指(趾)甲1次。

重病人每周擦洗1次,夏季每周擦澡2-3次。

(十二)长期卧床病人,每2-4h翻身1次,用50%红花酒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十三)急危重症病人,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记录。

(十四)病人转科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十五)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对出院病人给予康复指导。

感冒感冒,是由感受风邪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表现的常见外感疾病,又称“伤风”。

四季皆有,尤以冬春多见。

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属此证范畴。

护理常规:(1(执行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应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姓名,按病情安排病床,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并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并做出标记。

3、按医嘱通知饮食并做出标记。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以后每日一次。

如入院体温在37.5℃以上,每日四次测量体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测量1-2次。

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重测。

5、新入院患者磅体重,量身高一次,并记录。

6、每日下午测体温同时记录大便情况。

7、患者入院次晨收集尿、粪标本送检(急诊例外)。

8、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及做好病人卫生。

9、向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指导及各种检查指导。

10、凡有输液患者要做输液巡视卡,每小时一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11、做到分药到口(中药、西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肺胀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 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 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

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

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6、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 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2、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

3、痰热郁肺者,可饮清热化痰之品。

4、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5、多汗者,注意补水,给予含钾食物。

6、纳呆者,可少食多餐,并注意饮食的色、香、味。

六情志护理本病缠绵难愈,患者精神负担较重,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七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八健康指导1、加强锻炼,劳逸适度。

2、慎风寒,防感冒。

3、饮食有节,戒烟酒。

4、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去医院复查。

鼓胀一定义: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二临床表现1、气滞湿阻腹胀按之不坚,胁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二畛,食后胀甚、得暧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

2、水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 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3、水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弦数。

4、凝结水留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瘢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窖警血警: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5、阳虚水盛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6、阴虚水停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三一般护理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必要时执行消化道隔离。

2、重症患者应卧床休养。

因腹胀而致呼吸困难者,可取半坐卧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脾肾阳虚者,宜住向阳病室。

3、对长期卧床和重症行动不便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

4、肝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5、每日记录出入量。

重症患者每日测量腹围1次,做好记录。

6、注意观察神志、腹部形态、尿量及喘促、出血、呼吸气味等,并记录。

四临证护理1、气滞湿阻实胀者,用大蒜头、车前草各159,捣烂贴脐,日1 剂。

2、水湿困脾实胀,用艾灸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呈十字形灸(即上下左右艾灸30分钟)。

3、脾肾阳虚胀满者,艾灸关元、神厥、中极穴,以理气消胀;或施以腹翻5热敷法、盐熨法、葱熨法等。

4、水热蕴结者,保持大便通畅,平时食蜂蜜或缓泻剂,指导病人每天饭后做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5、肝肾阴虚者,密切观察胁腹痛的程度,必要时给以热敷,或道医嘱针刺,兼虚寒者加艾灸。

6、抽放腹水时应注意观察并记录腹水的量、颜色、性质,按医嘱送验。

密切观察抽放腹水后的病情变化,防止肝昏迷、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富营养,易消化为宜。

2、厌食者饮食要清淡可口并多样化,忌辛辣、油腻、生冷、煎炸、刺激性或硬固食品,戒烟酒。

限制钠盐的摄入。

3、高血氨时禁食高蛋白饮食。

4、气滞湿阻可多食理气健脾食物如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脾肾阳虚可食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益肾之品;水湿困脾可常食健脾利水食品,如鲤鱼、赤小豆等。

六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七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浓煎温服。

水湿困脾者汤剂趁热服用;水热蕴结者凉温后服用。

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八并发症的护理消化道出血1、密切观察呕吐物、排泄物等变化,并观察神志、面色、脉搏、血压、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等变化。

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见病人出血,观察出血量、色、质。

量多,自觉头晕,心悸等,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做好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2、安置病人舒适体位,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以防塞息。

3、指导病人服药,药片或药丸需研细后泡服或冲服。

4、饮食宜细嚼慢咽,少掇多餐,忌食质粗、干硬、辛辣煎炸以及带皮、骨、刺食物,食物温度适宜,不宜过烫或过冷,出血时禁服。

5、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免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引起出血。

肝昏迷1、严密观察神志、呼吸、血压、舌象、脉象等变化,如出现性格改变、举止反常、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睡眠欠安或多睡等为肝昏迷先兆表现,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绝对卧床休息,促进肝细胞恢复,输血宜输新鲜血液。

3、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大黄粉5克吞服,或口服蜂蜜、麻仁丸,或用生理盐水或用食醋加水(3: 1)灌肠,忌用肥皂水灌4、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5、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6、控制食盐摄入量,少饮浓茶、咖啡,7、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一定义: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临床表现1、心血瘀阻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入夜尤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带,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 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2、气滞心胸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痰浊闭阻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谢,脉滑。

4、寒凝心脉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 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5、气阴两虚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龙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6、心肾阴虚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7、心肾阳虚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边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没备和用物。

3、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四临证护理1、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注意防寒保暖,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可予热敷、热熨。

2、心血瘀阻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茶饮。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解除疼痛的药物。

4、喘促不得卧者,给予吸氧,半卧位。

5、心跳骤停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即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及服用刺激性的酸、辣食物。

2、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六情志护理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叮叮小文库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七用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寒凝心脉、心气虚弱、心肾阳虚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八并发症护理真心痛1、绝对卧床休息,不得随意搬动,设专人护理。

缓解期可在室内适当活动。

2、密切观察疼痛时间、面色、出汗、神志、体温、脉搏、心率、心律、呼吸、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3、饮食以清淡、细软、不可过饱或过咸为原则,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生冷、油腻,禁烟酒。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外来的精神刺激。

5、嘱病人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九健康指导1、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3、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4、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欢迎有需要的朋友下载!!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